孤独症谱系障碍--王红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焦虑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DOI :10.16069/ki.51-1610/g4.2024.01.018收稿日期:2023-02-06作者简介:葛佳佳(1995—),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市萧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简称ASD )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1],ASD 的核心症状如社会沟通和行为障碍近年来已被广泛研究,但对于ASD 共同发生的精神病理学和精神健康问题的研究并不充分。
焦虑是ASD 儿童最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主观角度所体验到的负性情绪,如紧张、忧虑、恐惧等[2],包括分离焦虑、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广场恐怖症、特定恐怖症、强迫症、创伤性应激障碍等[3]。
研究发现:11%~84%的ASD 儿童经历过焦虑障碍[4],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特定焦虑症、强迫症和适应障碍[5],ASD 儿童的焦虑水平高于典型发展的儿童[6]和其他障碍类型儿童[5]。
高水平的焦虑往往会对ASD 儿童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包括适应行为、社会性发展、同伴交往等,进而对ASD 儿童家庭产生巨大的压力[7]。
影响ASD 儿童焦虑水平的因素可能包括性别、年龄、智力、适应性水平、ASD 核心症状严重程度等。
在对典型发展儿童的研究中发现,男童焦虑发生率低于女童[8],但在ASD 儿童中,由于女性被试较少导致难以研究性别差异,对于性别这一因素的影响程度仍需进一步探索。
随着ASD 儿童年龄的增长,其焦虑症状会增加[9],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年龄对于ASD 儿童焦虑症状的影响可能取决于具体的焦虑类型,大龄ASD 儿童的总体焦虑水平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发生率更高,小龄ASD 儿童分离焦虑和强迫症的发生率更高。
同时,以往的众多研究也指出,ASD 儿童的智力和适应性功能水平与焦虑症状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0],智力较高的ASD 儿童更容易出现焦虑。
进一步研究指出,智力水平与社交焦虑和广泛性焦虑呈现正相关,与分离焦虑、强迫症则呈现负相关[5],智商低于70的ASD 儿童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和躯体化焦虑症状[11]。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介绍自闭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ASD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
自闭症诊断ASD生物学基础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生物学标志物,因此ASD是一个症状学疾患,临床上主要依赖医师对患儿ASD 特征行为观察和家长对行为的描述进行诊断,这使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困难。
Howlin和Asgharian对英国770个家庭研究发现超过1/4的ASD 患儿父母以及1/3的阿斯伯格综合征(AS,孤独症的一种亚型)患儿的父母被告知孩子发育正常。
虽然50%的ASD患儿父母在孩子1岁左右发现问题,但通常3-4岁才获得诊断。
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着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
自闭症早期识别与筛查一、ASD早期行为标志1.不(少)看:ASD患儿早期表现出对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患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共同注意(JA)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ASD患儿前瞻性研究发现,14-15月龄ASD患儿出现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ASD 患儿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
4. 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
5.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难以重复语言。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04
挑战与展望
诊断标准的完善与更新
要点一
总结词
诊断标准的发展是孤独症研究的重要环节,随着研究的 深入,诊断标准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目前,孤独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观察和行为评估,但 缺乏统一的、客观的诊断标准。随着孤独症相关基因和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孤独症的异质 性,因此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诊断标准来区分不同的亚型 和个体差异。同时,诊断标准的完善需要考虑与治疗、 康复和教育等领域的衔接,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 化的支持和服务。
环境因素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孕期和围生期危险因素、免疫因素、感染等。
详细描述
孕期和围生期危险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已被证实与孤独症风险增加有关。此外, 免疫系统异常和某些感染也与孤独症的发生有关。然而,关于环境因素与孤独症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 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 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2023-10-28
目 录
•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 • 研究热点 • 前沿趋势 • 挑战与展望
01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社交互动、语言沟 通以及行为表现。
症状
ASD的症状包括缺乏眼神接触、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能的缺陷、兴趣范围狭 窄以及重复性行为和动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孤独症的病因
01
02
03
遗传因素
多个基因相互作用可能导 致ASD,家族研究显示一 级亲属中有较高的患病率 。
环境因素
孕期和围生期的不良因素 、感染和免疫异常等环境 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体育运动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研究
462022年5月刊(总第109期)体育运动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研究刘悦鑫(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0)摘 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孤独症),简称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筛选体育运动与孤独症儿童的文献,以体育运动与孤独症儿童的脑机制联系为基础,罗列了部分广泛使用在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的干预体系,并具体分析其干预效果。
已有文献中存在较多的体育运动干预孤独症儿童的方法,且干预效果良好,但仍存在运动处方制定不完善、评价指标较主观等问题。
当前大背景下,应紧紧围绕“体医融合”,借助认知神经科学相关领域,进一步完善运动处方,探寻最佳的运动干预机制,以期为孤独症儿童探寻最佳的运动康复方案。
关键词:体育运动;孤独症;儿童;干预效果;进展研究据2019年公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显示,我国孤独症人口已达上千万,其中0~14岁的孤独症儿童已超过20%,且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飞速增长。
有研究显示,孤独症起病较早,年龄越小干预效果越好,因此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各类药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独症儿童的症状,但仍无法根治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
目前,有关孤独症的非药物治疗方式种类繁多,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地板时光疗法、沙盘游戏疗法、TEACCH方案、社会故事法等治疗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某些症状,但势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有研究表示,体育运动干预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帮助缓解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体育运动对孤独症儿童干预效果的进展,以期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提供参考。
1 体育运动与孤独症儿童的脑机制孤独症是一种广泛的脑神经发育障碍,其治疗方法必须围绕脑机制产生的影响展开,选择具有计划性、趣味性、目的性为特征的体育运动作为治疗孤独症的有效辅助手段,已获得的相关领域专家的广泛共识。
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在儿童孤独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在儿童孤独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又可称之为自闭症,是影响大脑结构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以语言、情绪、行为等方面缺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兴趣狭窄与刻板行为,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目前针对ASD临床多采取药物与行为疗法干预,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生物反馈干预主要是经过增强大脑激活或可塑性,进而提升认知或注意力状态的干预方式。
因此本文就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在儿童ASD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日后指导临床治疗儿童ASD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孤独症;多参数生物反馈;脑电波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儿科常见病症,其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展障碍性病症,以语言沟通与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1]。
近年来,因多因素影响,中国ASD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儿童ASD患病率在1%左右,其中有1000万家庭深受其困扰,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医疗问题。
目前针对ASD,尚未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病因较为复杂,除教育与针对核心障碍外,尚无有效的康复治疗方式,严重影响ASD儿童预后恢复[2]。
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可经过选择性强化脑电波发挥治疗作用,经过抑制感觉运动节律,可显著提供ASD儿童大脑低唤醒水平,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3]。
因此本文就多参数生物反馈仪在儿童ASD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ASD儿童早期脑结构异常发育的神经机制1.1皮层表面积加速增大的神经机制相关研究显示,径向单位假设认为神经元足细胞的对称性增殖是早期大脑皮层表面积扩张的主要因素[4]。
研究表明有一种专属于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的中间径向状胶质细胞,其产生在外脑室下区(Outer stlbventricular zone,OSVZ),上述径向迁移神经元扇形扩张,驱动皮层表面积生长。
自闭症研究-儿童广泛发育障碍PDD共病研究进展
儿童广泛发育障碍PDD共病研究进展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
该类障碍病因尚未明确,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模式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的局限、刻板与重复,主要包括四个亚类:儿童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目前有关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的共病研究甚少,有关Asperger综合征的共病研究也较少,故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症的共病研究进行回顾。
这些回顾将有助于全面深入的了解儿童孤独症,并有助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探讨和全面治疗。
一、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儿童孤独症共患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约75%的孤独症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19.8%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患孤独症谱系障碍,89%-11.7%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患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之所以同病率较高,原因在于两种障碍均与脑器质性因素有关,同时,儿童孤独症尚伴有各种涉及精神发育迟滞的综合征和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脆性X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等等。
1.脆性X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是精神发育迟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同时,也是近十余年来,被认为与儿童孤独症联系较为密切的一个疾病。
无论男性或女性脆性X阳性患者,均有较对照组明显多的孤独症行为。
既往研究表明,5-25%的孤独症患者伴有脆性X综合征;20%的脆性X综合征男性患者患孤独障碍,另外20%的脆性X综合征男性患者3岁前曾符合孤独障碍的诊断标准。
Fisch-GS总结回顾了既往研究,发现在儿童孤独症组和精神发育迟滞组中,脆性X综合征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分别为5.4%和5.5%)。
以上研究结果,部分提示脆性X综合征与儿童孤独症有特殊关系,脆性X可能是儿童孤独症的一个病因。
部分则提示脆性X综合征与儿童孤独症无特殊关系,脆性X与儿童孤独症的共存只是反映了脆性X与孤独症经常伴有的精神发育迟滞的关系。
目前,随着DNA检测技术的发展,脆性X智力低下1(FMR-1)基因已被检出,并定位于Xq27.3。
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
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儿科杂志2014-04-02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秀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自1943年Leo Kanner首次报道以来,随着对其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也相应发生演变。
早期曾有过的名称包括“Kanner综合征”、“儿童精神分裂样反应”等。
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首次将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从精神分裂症中区分开来,称之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DD)”。
1987年的DSM-Ⅲ修订版进一步将其归属于发育障碍,命名为“孤独样障碍”。
1994年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将孤独症、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Asperger综合症,归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正式提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概念。
1 ASD的流行病学全球ASD的患病率为0.6%,近年急剧上升。
2011年英国报告的患病率为1.6%。
2012年美国CDC最新报告,美国14个ASD检测点8岁儿童ASD的患病率为1.1%。
2011年韩国7-12岁学龄儿童中ASD的患病率为2.6%。
我国对0-6岁残疾儿童的抽样调查显示,ASD在儿童致残原因中占据首位。
汇总2000年以来,国内各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ASD患病率基本处于0.1%-0.3%之间,且呈上升趋势。
研究显示,80%以上的ASD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行为障碍、抑郁,45.0%-74.5%伴有发育迟缓,30%以上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和癫,患儿成年后大多社会适应不良或终生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成为社会和家庭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ASD是目前全球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疾病之一,已成为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介绍自闭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ASDASD以及常3-4患一、ASD1/2。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患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共同注意(JA)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ASD患儿前瞻性研究发现,14-15月龄ASD患儿出现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ASD患儿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
4.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
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难以重复语言。
二、ASD患儿社交和沟通行为发育轨迹异常行月的ASD为0-31.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在0-3岁年龄范围内涉及8个时点,每个时点包含4个条目。
在初筛过程中应对儿童进行观察并且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预警症状,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阳性,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预警征象可由专业人员、父母、其他代养人、老师等任何人提出。
下表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2.修订的幼儿孤独症量表A部分(modifiedchecklistforautismintoddlers-23,CHAT-23-A):适用于18-24月龄ASD患儿的筛查,该量表由23道问题组成,由主要照看者根据儿童的一贯表现对每道题目进行勾选。
筛查阳性评定标准:总23项中≥6项阳性或7项核心项目中≥2项阳性。
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的研究进展
【综 述】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的研究进展殷瑞玲(淄博市淄川区双沟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5100)【摘要】 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HFASD)包含不伴有智力障碍或残疾(ID)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青少年和成年人㊂本文就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成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预后进行综述,并且对如何将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应用于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成年人提出建议㊂【关键词】 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心理健康;护理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5.07.043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07-0085-04 Research progres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nursing for individuals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YIN Ruiling(The Shuanggou Institute of Health in Zichuan District of Zibo City,Zibo Shandong255100,China)【Abstract】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but without intellectual impairment or disability(ID) were described here as individuals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HFASD).This article reviewed on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rognosis of this population,and made recommendation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exist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o the a⁃dults with HFASD.【Key words】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Psychological health;Nursing 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流障碍㊁语言发育障碍以及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这与当年Kanner 的描述并没有变化㊂谱系障碍概念的提出改变了我们对孤独症的认识,Coplan[1]提出ASD的二维模式较全面地诠释了谱系障碍的概念以及孤独症的分类和预后㊂现阶段的精神卫生系统在满足正常智力的孤独症谱系也就是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HFASD)的青少年和成人的需求方面还需要极大的努力㊂此人群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很高,解决这些问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㊂本文综述了HFASD 的国内外研究现状,HFASD患者的心理问题及预后,并对如何将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应用于成年HFASD患者提出了建议㊂1 HFASD国内外相关研究加拿大和美国首先认识到了青少年和成人孤独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需求,但是大多数HFASD患者在社会关系㊁就业和交流等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㊂这个问题在我国也存在,虽然国内已有针对ASD的诊断和治疗的文献[2],但是ASD患者的精神卫生需求往往超出现有资源,目前这些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㊂大多数ASD患者的症状随年龄而变化㊂虽然有关于孤独症儿童的行为㊁服务情况和干预措施的研究,但对于成年HFASD患者的研究较少[3]㊂一个针对1200名成年HFASD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这些患者提供照护和资金支持的机构一直在减少[4]㊂目前国内有一些关于HFASD病因和治疗进展的研究㊂苏兰芬[5]研究表明,音乐疗法㊁游戏疗法㊁视觉及听觉训练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㊂2 HFASD患者的心理问题及面对的挑战2.1 HFASD患者的心理问题 研究表明,孤独症患者一生都伴有精神障碍[6]㊂目前大多数证据都来自于对青少年的研究(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只有较少的研究侧重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和成年人㊂研究结果表明,HFASD的成年人和青年患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和焦虑的比例非常高[7]㊂而对HFASD青少年的研究显示,行为和注意问题的发生率较高㊂HFASD患儿多合并多动症,而青少年和成年人最常见的是抑郁症㊂Hurtig[8]等研究发现成年HFASD患者常伴有更严重的精神症状,特别是孤僻㊁郁闷和社会问题㊂2.2 HFASD患者面临的挑战582.2.1 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挑战 一些纵向研究证明HFASD的青少年长大后会遇到许多挑战[7]㊂尽管他们有完整的认知能力,但绝大多数HFASD成年和青少年仍需为获得稳定而有意义的工作而努力[3]㊂在一项针对19名男性HFASD患者的研究中,有一半已经就读于特殊的自闭症学校,5%获得自主就业,16%做志愿者工作,11%接受全日制教育㊂在住房方面,50%的成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住宅里,40%同父母居住,值得强调的是,只有10% HFASD患者能够独立生活[9]㊂2.2.2 社会适应的挑战 不论智力水平的高低,社会能力缺陷是HFASD的主要特征㊂而且社会能力的缺陷会随着年龄增长加重㊂关于HFASD儿童的研究表明,尽管他们有完整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在社会交往中这些人往往不能恰当地运用语言,特别是在理解非文字语言㊁幽默和讽刺的时候[10]㊂与ASD 相比,HFASD患者在社会交往中能更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的困难,因此当他们被排斥或欺负时,产生抑郁㊁自卑和焦虑的风险更高㊂在另一项针对19名HFASD男性患者的研究中,只有三人能和别人正常交往,但所有人都没有结婚[9]㊂3 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精神卫生干预 关于HFASD患者心理和药物治疗结果的研究最近才出现㊂仅有的几个研究显示,还没有对所有的HFASD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㊂3.1 心理护理 叶雅萍[11]等人研究发现,常规护理的自闭症患儿基本无太大改善,效果较差;而采用心理干预护理的患儿,有20例患儿已经能够生活自理,跟社会人群能够自由的交往,4例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且能够同学和朋友之间友好相处㊂高杰的研究也证实了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㊂3.2 药物干预 研究表明,儿童ASD患者的药物使用率非常高,但是青少年和成年ASD患者使用较少㊂尽管青少年和成年HFASD患者的精神疾病发生率非常高,但是关于此类患者的常用药物和药物干预方法很少有人研究㊂在仅有的一个研究中,马丁等[12]研究了精神治疗药物在患有孤独症㊁AS和PDD-NOS的儿童㊁青少年和成年人中的应用㊂该研究中55%的研究对象使用精神治疗药物,29%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㊂最常见的处方药是抗抑郁剂(32%),然后是兴奋剂(20%)和安定药(17%)㊂在最近的一个关于HFASD儿童使用的精神治疗药物的研究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研究发现33%的患者使用精神治疗药物,最常见的处方药有兴奋剂(25%)抗抑郁剂(10%)和安定药(6%)[13]㊂研究显示,年纪越大,适应能力越差,社会功能越低,挑战行为水平越高,远离家庭的患者更有可能使用药物[14]㊂这些研究没有具体描述处方医生的角色和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㊂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患ASD青少年服用的药物增多㊂考虑到精神药物的高使用率,并缺乏疗效的评估,应该更加重视药物处方以及用药效果的监测㊂3.3 社会能力干预 一个针对青年HFASD行为干预的研究中提到了20个旨在改善此类人群适应能力的研究㊂其中社会交往能力是最常提到的,其次是实际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家庭功能,20个研究中有19个得到了提高[15]㊂在另一个针对青少年HFASD患者的社会能力训练小组的综述中,大多数社会能力小组在认知行为和父母干预的部分获得了成功㊂吕复莉[16]等人研究了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对HDASD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干预组在结构化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采取医疗机构及社区中心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对照组仅接受结构化教育治疗及护理,结果显示,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能激发孤独症患儿的兴趣,促进人格发育,提高社会交流的自信心㊂除此之外,针对成年HFASD患者的社会能力干预非常少[17]㊂有一些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兴趣,沟通技巧为目的的干预措施,但取得的结果却并不一致[15]㊂这些研究结果都存在缺乏持续的结果测量㊁样本量小,研究的项目有限使得项目之间对比困难,结果解释困难等问题㊂随着HFASD 患者逐渐步入成年,可能面临新的语言及居住环境,迫切需要针对这类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效果监测的研究㊂3.4 就业支持 就业援助是一个能够成功帮助HFASD患者找到并维持工作的一个职业恢复体系㊂一个针对HFASD成年患者的两年就业援助项目结果显示,这些患者都获得了一个更长期稳定的好工作,工资水平也较高㊂最近一个关于HASD患者就业服务的研究表示,68%的患者都找到了工作[18]㊂这些成功的就业援助项目共同特点包括,工作匹配,个体化㊁以特长为基础的工作支持,促进自我决策和独立,孤独症意识训练和雇主,就业教练,ASD患者之间的密切联系㊂患者成功就业的阻碍包括完成工作申请,适应新的工作流程,交流沟通以及与同事和上级的交流㊂尽管有这些项目的支持,但HFASD患者的疾68病㊁认知力㊁组织能力和社会能力缺陷还是会阻碍他们就业㊂所以,还要在就业援助的方法和效果上投入更多的努力㊂3.5 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疗法 已有文献报道过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HFASD患者焦虑㊁愤怒和社会能力缺陷方面的效果㊂但是,关于认知行为疗法在成年HFASD患者中的作用鲜有研究㊂尽管没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认知行为疗法和成年HFASD患者,但是,病例对照研究报道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对这类人群的抑郁和焦虑很有疗效[19]㊂最近一个关于正念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接受认知疗法的成年HFAS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明显减轻㊂但这个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尤其是大样本的研究,比较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疗法以及其他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和咨询疗法等)的效果㊂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精神健康专家已经有能力进行这类治疗㊂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寻找成功的案例,将有据可循的治疗方法和就业及教育干预措施应用到HFASD患者中㊂3.6 家庭支持 ASD患者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承担着将患者的健康保健完好的过渡到成年期的责任㊂照顾ASD患者是一个很大的负担㊂ASD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干预和支持方面的文献非常缺乏,尤其是患者成年阶段㊂马静[20]的研究表明在综合护理干预中家庭支持有利于孤独症患儿的康复㊂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发现,什么样的家庭支持对青少年和成年HFASD患者最有效㊂4 结论青少年和成年HFASD患者是一个缺乏社会服务的群体㊂这个亚群体面临着许多的精神治疗和社会心理问题,在可利用的服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㊂HFASD患者社会能力的缺陷一直持续到成年,成年患者更有危险发展成抑郁㊁自卑和焦虑㊂除此之外,研究治疗模式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较少㊂已经有一些这类患者的治疗措施,例如CBT㊁MBT和SST㊂但需要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比较这些治疗效果的有效性㊂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㊁病情和个性特点采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育,语言训练,社交训练及听觉统合训练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21]㊂进行干预的同时要考虑到患者的需要,青少年和成年HFASD患者可能更关注就业机会而不是社会能力㊂HFASD患者本人及其家人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大多数的成年和青少年HFASD患者和家人居住在一起,那些获得工作的,也只是获得低水平的㊁报酬低的工作或就业援助㊂所以这类患者的父母有很多的抱怨和顾虑,尤其是考虑到患者未来的独立和相关服务和支持的可及性㊂参考文献[1] Coplan J.Counseling parents regarding prognosis in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J].Pediatrics,2000,105(5):65-67. [2] 邹小兵.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8):715-717.[3] Howlin P,Moss P.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2,57(5):275-283. [4] Barnard LE,Harvey V,Prior A,et al.The reality for adults with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J].National Autistic Society,London, UK,2001:35-37.[5] 苏兰芬.儿童孤独症分析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176-176.[6] Shattuck PT,Roux AM,Hudson LE,et al.Services for adultswith a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2,57(5):284-291.[7] Skokauskas N,Gallagher L.Mental health aspects of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in children[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2012,5(3):248-257.[8] Hurtig T,Kuusikko S,Mattila ML,et al.Multi-informant reports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mong high-functioning adolescen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or autism[J].Autism,2009,13(6):583-598.[9] Howlin P.Outcome in adult life for more able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or Asperger syndrome[J].Autism,2000,4(1):63-83.[10] Kasari C,Rotheram-Fuller E,Locke J,et al.Making the con⁃necti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ocial skills at school for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2012,53(4):431-439.[11] 叶雅萍,林慧敏.心理护理在自闭症护理中的积极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152-153.[12] Martin A,Scahill L,Klin A,et al.Higher functioning pervasivedevelopmental disorders:rates and patterns of psychotropic drugu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1999,38(7):923-931.[13] Lopata C,Toomey JA,Fox JD,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of psychotropic use in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SDs[J].Autism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13,(3):263-266. [14] Esbensen AJ,Greenberg JS,Seltzer MM,et al.A longitudinalinvestigation of psychotropic and non-psychotropic medication useamong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9,39(9):1339-1349.[15] Palmen A,Didden R,Lang R.A systematic review of behavioralintervention research on adaptive skill building in high-functio⁃ning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Research in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2,6(2):602-617. [16] 吕复莉,谢晓凤,张玲,等.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194-1197.78[17] Cappadocia MC,Weiss JA.Review of social skills training groupsfor youth with asperger syndrome and high functioning autism[J].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1,5(1):70-78.[18] Howlin P,Alcock J,Burkin C.An year follow-up of a specialistsupported employment service for high-ability adults with autismor Asperger syndrome[J].Autism,2005,9(5):533-549.[19] Cardaciotto L,Herbert JD.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socialanxiety disorder in the context of Asperger's syndrome:a single-subject report[J].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2004,11(1):75-81.[20] 马静.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西南军医,2014,16(6):614-616.[21] 孙玉燕,黄春娟,刘健,等.低功能孤独症患儿听觉统合训练疗效研究及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37-39.(收稿日期:2014-11-18)编辑:江洪作者简介:崔光政(1973.7-),男,汉族,皖肥东人,医学临床本科,研究方向:全科医疗㊂【综 述】糖尿病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崔光政(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七里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徽 合肥 230041)【摘要】 目前,临床上尚且不存在根治糖尿病的疗法,但是,借助于相应的治疗手段能够使糖尿病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㊂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㊁人口老化㊁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㊁运动结合饮食治疗㊂本文对糖尿病的临床药物治疗作一个概述㊂【关键词】 糖尿病;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doi : 10.3969/j.issn.1672-0369.2015.07.044中图分类号: R97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07-0088-02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或胰岛素的作用受到干扰,引发糖㊁蛋白㊁脂肪代谢紊乱的综合征㊂该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属于代谢性疾病㊂糖尿病的临床药物治疗主要有胰岛素㊁胰岛素增敏剂㊁胰岛素促泌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肠促胰岛素及DPPIL 抑制剂等㊂1 胰岛素促泌剂1.1 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属于最早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药物之一,可适用于胰岛功能尚且存有的非胰岛素糖尿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时,以小剂量给药为主,并缓慢地增加药物的剂量㊂但是此种药物易引发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和肝功能异常以及胃肠反应等,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适用于饮食不佳且为轻度的糖尿病患者㊂1.2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主要适用人群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㊂该药剂可以模拟人体胰岛素生理分泌的模式,能够有效地抑制餐后的FFA 水平,从而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㊂2 胰岛素增敏剂2型糖尿病的致病机制主要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故单纯凭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进行治疗疗效已不能令人满意㊂临床中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有噻唑烷二酮类和双胍类㊂2.1 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的抗糖尿病的临床药物,可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减少肝糖的输出㊂但是该药剂也可产生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或浮肿等,所以在临床中使用不多㊂2.2 罗格列酮 罗格列酮也属于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的临床药物,其治疗机理在于激活脂肪和肝脏等胰岛素所导致的PPARY 核受体,并可有效地抑制糖尿病早期肾病尿蛋白的排泄[1]㊂2.3 双胍类 该类药剂可加速周围组织内的糖的无氧酵解,从而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进而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2]㊂该药剂主要适用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而对于感染以及妊娠患者则须忌用㊂3 胰岛素3.1 甘精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无色澄明的液体,或为无色澄清的溶液,属于长效胰岛素㊂该药剂使用天冬氨酸来代替人体胰岛素A 链中第21位的甘氨酸,同时在B 链的C 端增加了2个精氨酸㊂该药剂能够抑制人体内的葡萄糖的生成,调节新陈88。
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干预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感觉统合训练在治疗自闭症儿童方面已经应用了半个多世纪,临床应用发现其在改善自闭症患儿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力不集中、刻板行为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但现如今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干预领域的循证实践研究较少,且在中国应用时间不长。
因此要加强对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干预治疗中的循证实践研究。
【关键词】孤独症感统统合训练干预感觉信息处理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障碍为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地显示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以及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
感觉障碍是其诊断标准之一[1]。
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过去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主要以药物治疗、教育干预为主,随着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感觉统合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
现如今,对于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治疗中的应用如何?研究对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应用的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
I 自闭症的感觉统合障碍人体感觉统合的过程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同一时间内,多种感觉刺激信息传入神经中枢,由大脑进行统一的筛选和分类处理,进而协调远端组织作出恰当的反应。
二、当新的感觉信息传入大脑时,相应脑区会匹配先前贮存的“类似”的经验信息,将新传入的感觉刺激信息与之进行对比并协调处理,进而激活相关神经肌肉对新刺激作出恰当的反应[2]。
孤独症儿童(ASD)普遍存在感觉信息处理缺陷,研究显示,69%-100%ASD儿童伴有感官调适和反应异常等感觉统合障碍[3]。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和反馈的生理过程。
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小于同龄人两个标准差以上时,即为感觉统合障碍[4],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本体觉和痛觉等七种感觉通道异常。
每种通道异常感觉反应分为三类:反应过度(over-responsivity)、反应不足(under-responsivity)和感觉寻求(sensory-seeking) 。
孤独症谱系障碍读书记录
《孤独症谱系障碍》读书记录1. 内容概要《孤独症谱系障碍》一书深入探讨了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这一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
本书首先介绍了ASD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表现,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这一障碍的基本面貌。
详细阐述了ASD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展示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书中还探讨了ASD的生物学基础,包括遗传、神经生物学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接着介绍了社交互动、沟通和刻板行为的典型特征,从多方面展示了ASD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挑战。
在诊断方面,本书讨论了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强调了对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合作的支持网络的作用。
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特点和治疗手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书中还探讨了成年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需求和应对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
本书总结了当前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视角。
1.1 背景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个令人深感关切的话题。
作为一种典型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它引发了许多社会科学家和心理医生们的广泛研究和探讨。
这个群体中有诸多问题需要关注和探讨,而我们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去理解和应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来理解和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各个方面。
在背景介绍部分,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定义和概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社交沟通困难、语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孤独症谱系障碍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一个包含多种症状和程度的连续体。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本质以及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介绍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情况和全球发展趋势,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重视和关注。
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需要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因素,比如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的作用等。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主要照顾者角色承担与心理弹性的差异性研究
[3] 黄文广,林仙菊,汪小丹,等.癌症爆发痛的研究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5(4):293-297.[4] H E R N A N D E ZS I L V AE ,L AW L E R S ,L A N G B E C K E R D .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mH e a l t h f o r s e l f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i m p r o v i n gpa i n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d i s t r e s s ,f a t i g u e ,a n d s l e e p in c a n c e rs u r v i v o r s :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J ].J o u r n a lo fC a n c e rS u r v i v o r s h i p,2019,13(1):97-107.[5] 王娟,吴畏,杨冠,等.综合疼痛管理策略用于爆发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重庆医学,2023,52(11):1757-1760.[6] 陈丽琼,何宝英,黄秋玲.中晚期癌症患者癌性爆发痛影响因素分析及疼痛规范化管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141-143.[7] 赵颂贤,强万敏,沈傲梅,等.晚期癌症患者爆发痛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2):1694-1697.[8] 初雪云,李娜,黄志梅.癌性爆发痛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102-105.[9] P A T HMAWA T H I S ,B E N GTS ,L I L ,e t a l .S a t i s f a c t i o nw i t h a n dp e r c e p t i o no f p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a m o n g pa l l i a t i v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b r e a k t h r o u g h p a i n :a q u a l i t a t i v e s t u d y [J ].P a i n M a n a ge m e n t N u r s i n g ,2015,16(4):552-560.[10] L I U Q ,G A OLL ,D A IY L ,e ta l .B r e a k t h r o u gh p a i n :a q u a l i t a t i v e s t u d y of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d v a n c e dc a n c e r i nn o r t h w e s tC h i n a [J ].P a i n M a n ag e m e n tN u r s i n g ,2018,19(5):506-515.[11] L P E ZRL ,H E R R E R O C C ,K H O S R A V I -S H A H I P ,e ta l .O n c o l o g i s t 's k n o w l e d g ea n di m p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g u i d e l i n e sf o r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c a n c e r p a i ni nS p a i n :C O N O C Es t u d y [J ].C l i n i c a l 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O n c o l o g y ,2018,20(5):613-618.[12] 刘明.C o l a i z z i 七个步骤在现象学研究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9,34(11):90-92.[13] KW E K K E B O OM K ,S E R L I N RC ,WA R DSE ,e t a l .R e v i s i t i n g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b a r r i e r s t o c a n c e r p a i nm a n a ge m e n t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f t h eU So pi o i d c r i s i s [J ].P a i n ,2021,162(6):1840-1847.[14] R E L I G I O N IU ,C Z E RW A ,B A D OW S K A -K O Z A K I E W I C Z AM ,e t a l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p a i n ,a c c e p t a n c eo f i l l n e s s ,a d ju s t m e n t t o l i f e ,a n ds t r a t e g i e so fc o p i n g w i t hi l l n e s sa m o n gpa t i e n t s w i t h ga s t r i c c a n c e r [J ].J C a n c e rE d u c ,2020,35(4):724-730.[15] HO B B SK ,D A V I E S C C ,MO N R O E M.B r e a k t h r o u gh c a n c e r p a i n :w h a t o u t p a t i e n to n c o l o g y nu r s e sn e e dt ok n o w [J ].C 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O n c o l o g y N u r s i n g,2022,26(5):559-563.[16] 初雪云,李娜,许瑞华.品管圈降低癌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0):82-84.[17] B O S S I P ,A N T O N U Z Z O A ,A R M E N T O G ,e ta l .W h a tt od oa n dw h a t n o t t o d o i n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a n c e r p a i n :a p h ys i c i a n s u r v e y a n d e x p e r t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J ].C a n c e rM a n a ge m e n t a n d R e s e a r c h ,2021,13:5203-5210.[18] H J E R M S T A D MJ ,K A A S AS ,C A R A C E N IA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c a n c e r p a i n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q u a l i t y of l i f e i n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h o r t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a n c e r [J ].B M J S u p po r t i v e&P a l l i a t i v eC a r e ,2016,6(3):344-352.[19] 杨惠莉,赵建伟,蒋静媛,等.尊严疗法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心理痛苦和尊严水平的干预效果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69-72;80.[20]田畅,宋颖,阎玲.尊严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其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19,27(6):638-643.[21] 王昆,王杰军.难治性癌痛诊断与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2-89.(收稿日期:2023-02-05;修回日期:2023-07-06)(本文编辑卫竹翠)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主要照顾者角色承担与心理弹性的差异性研究曲峰蕾,罗媛容,秦秀群,李冠英,陈敏华摘要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 S D )患儿父母是否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分析性别不同可能造成的差异,为后续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㊂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㊁心理弹性量表(C D -R I S C )对169名于广州市某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A S D 患儿父母进行调查㊂结果:作为主要照顾者A S D 患儿父亲心理弹性得分为(73.77ʃ11.36)分,母亲心理弹性得分为(64.68ʃ13.61)分,高于非主要照顾者父亲[(63.90ʃ12.48)分]㊁母亲[(58.85ʃ8.57)分],其中作为主要照顾者的父亲在心理弹性的力量维度得分[(26.55ʃ4.50)分]高于母亲[(22.01ʃ4.82)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较非主要照顾者父母具有更优的心理弹性,且父亲获益较母亲更明显㊂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照顾者;父母;心理弹性K e yw o r d s a u t i s ms p e c t r u md i s o r d e r ;p r i m a r y c a r e g i v e r s ;p a r e n t s ;r e s i l i e n c e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20.029 孤独症谱系障碍(a u t i s ms pe c t r u md i s o r d e r ,A S D )是以社会交流受限㊁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儿童常见疾病[1]㊂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作者简介 曲峰蕾,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罗媛容㊁秦秀群㊁李冠英㊁陈敏华(通讯作者)单位: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㊂引用信息 曲峰蕾,罗媛容,秦秀群,等.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主要照顾者角色承担与心理弹性的差异性研究[J ].全科护理,2023,21(20):2851-2854.防中心报告,该病患病率在过去的20年已由2/10000增加到1/54[2],2020年我国A S D 患病率已达0.70%[3],A S D 已成为导致5岁以下儿童精神致残的首位疾病[4]㊂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接受诊断㊁养育患儿以及时间㊁精力与金钱的大量投入,已成为A S D 患儿父母的沉重负担[5],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也不利于患儿的身心适应与发展[6-7]㊂但在经历负性心理体验的同时,部分父母也会发生积极转变,关注父母心理弹性的正性改变,发掘家长内部潜能,或可引导和帮助患儿父母更快适应并为改变自身处境而积极行动㊂现㊃1582㊃全科护理2023年7月第21卷第20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阶段国内关于A S D患儿父母的负性心理体验研究已较丰富,对正性心理体验也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但大部分研究往往仅着眼于整个家庭,对父母各自的心理特征并未进行区分㊂且由于人们倾向于认为女性是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与病人同住,用最多时间照顾病人或执行大部分的照顾活动的亲属[8]),故既往大部分研究均以患儿母亲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当代社会父亲作为主要照顾者时的心理特征及作用㊂已有研究指出,父亲在参与患儿早期干预时面临的压力大小㊁种类和应对压力的方式与母亲均有所不同,心理弹性或在其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9]㊂本研究旨在基于A S D患儿父母心理弹性正性改变的视角,探讨主要照顾者角色承担对患儿父母的差异性影响,为改善家庭模式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㊂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确诊的A S D患儿父母为对象㊂纳入标准:至少有1个孩子被儿童行为发育中心专业人员确诊为A S D;患儿年龄<12岁;父母文化程度均在小学及以上,可在指导下完成问卷;患儿父母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项研究㊂排除标准:家庭中有其他成员患重大躯体或精神疾病;自身患有严重精神或躯体疾病,无法完成调查者㊂1.2研究工具1.2.1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人口学资料,内容包括父母年龄㊁职业㊁是否为主要照顾者㊁每天与患儿接触时间等㊂1.2.2 心理弹性量表(C o n n e r-D a v i d s o n R e s i l i e n c e S c a l e,C D-R I S C)该量表由C o n n o r等[10]编制㊂本研究采用Y u 等[11]翻译修订的中文版C D-R I S C评价A S D患儿父母的心理弹性,量表共25个条目,包括坚韧㊁力量和乐观3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5级(0~4分)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弹性越好,<60分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较差,60~70分表示心理弹性水平一般,71~80分表示心理弹性良好,>80分表示心理弹性优秀㊂该量表已广泛用于心理弹性的测量,信效度良好[12-13]㊂1.3资料收集方法研究人员均经过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向A S D患儿父母发放问卷,一个家庭中仅一名家庭成员参与此项研究,问卷均一次完成并当场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1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为93.37%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分数㊁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定性资料采用频数㊁百分比(%)表示㊂采用描述性统计㊁t检验㊁非参数检验㊁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是否为主要照顾者对A S D患儿父母心理弹性正性改变的差异性影响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 A S D患儿父母社会人口学特征本次研究共调查169名A S D患儿父亲或母亲,其中父亲73人(43.2%),母亲96人(56.8%);患儿年龄(3.73ʃ1.30)岁,其中男145例(85.8%),女24例(14.2%)㊂A S D患儿父母在是否为主要照顾者㊁年龄㊁职业以及每天接触患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㊂表1 A S D患儿父母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n=169)项目父亲(n=73)母亲(n=96)统计值P 主要照顾者[人(%)]是9(12.3)82(85.4)χ2=89.132<0.001否64(87.7)14(14.6)年龄(岁)35.15ʃ0.6233.01ʃ0.46t=2.8300.005职业[人(%)]无业1(1.4)28(29.2)兼职0(0.0)3(3.1)χ2=29.530<0.001全职72(98.6)65(67.7)每天接触患儿时间(h)3.48ʃ1.144.34ʃ0.89t=-5.337<0.0012.2 A S D患儿父母心理弹性水平本研究A S D患儿父母总体心理弹性得分为(64.39ʃ12.93)[95%C I(62.43,66.35)]分,父亲心理弹性得分为(65.12ʃ12.71)[95%C I(62.16,68.09)]分,母亲心理弹性得分为(63.83ʃ13.13)[95%C I(61.17,66.49)]分,A S D患儿父亲与母亲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2.3是否为主要照顾者对A S D患儿父亲与母亲的不同影响作为主要照顾者的父亲,其总体心理弹性得分为(73.77ʃ11.36)分,明显高于非主要照顾者父亲的(63.90ʃ12.48)分(P=0.028),在力量㊁乐观维度上得分均有提升(P<0.05);作为主要照顾者的母亲,其总体心理弹性得分为(64.68ʃ13.61)分,高于非主要照顾者母亲的(58.85ʃ8.57)分(P=0.043)㊂详见表2㊁表3㊂㊃258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l y2023V o l.21N o.2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2 A S D患儿父亲是否为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单位:分是否为主要照顾者人数心理弹性总分(xʃs)坚韧[M(P25,P75)]力量(xʃs)乐观(xʃs)否6463.90ʃ12.4833.00(29.00,37.00)22.15ʃ4.178.54ʃ2.63是973.77ʃ11.3638.00(32.00,39.00)26.55ʃ4.5010.66ʃ2.64差值及95%C I-9.87[-18.65,-1.09]3.50[-8.00,0.00]-4.39[-7.38,-1.41]-2.11[-3.99,-0.24]统计值t=-2.242Z=1.716t=-2.935t=-2.258P0.0280.0860.0040.027表3 A S D患儿母亲是否为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单位:分是否为主要照顾者人数心理弹性总分(xʃs)坚韧[M(P25,P75)]力量(xʃs)乐观(xʃs)否1458.85ʃ8.5731.00(27.00,32.00)20.57ʃ2.688.43ʃ2.53是8264.68ʃ13.6134.00(28.00,38.00)22.01ʃ4.829.17ʃ2.60差值及95%C I-9.87[-18.65,-1.09]-3.35[-8.32,1.61]-4.39[-7.38,-1.41]-1.00[-2.00,1.00]统计值t=-2.126Z=1.759t=-1.613t=-0.795P0.0430.0820.1170.4272.4 A S D患儿父亲与母亲为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差异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时,A S D患儿父亲在心理弹性力量维度得分为(26.55ʃ4.50)分,明显高于母亲的(22.01ʃ4.82)分(P=0.008),详见表4㊂表4 A S D患儿父亲与母亲为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单位:分主要照顾者人数心理弹性总分(xʃs)坚韧[M(P25,P75)]力量(xʃs)乐观(xʃs)父亲973.77ʃ11.3638.00(32.00,39.00)26.55ʃ4.5010.66ʃ2.64母亲8264.68ʃ13.6134.00(28.00,38.00)22.01ʃ4.829.17ʃ2.60差值及95%C I9.09[-0.27,18.46]4.00[-1.00,8.00]4.54[1.20,7.89]1.49[-0.32,3.32]统计值t=1.929Z=1.491t=2.696t=1.633P0.0570.1360.0080.1063讨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康复与回归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作为患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4]㊂关注父母间的性别差异与心理弹性,探讨是否为主要照顾者对A S D患儿父母的不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㊂3.1 A S D患儿父亲与母亲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时心理弹性得分比较本研究关注到父亲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的比例以及与患儿接触时间方面与母亲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73名父亲中9人(12.3%)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96名母亲中82人(85.4%)为主要照顾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父亲与A S D患儿每天接触时间为(3.48ʃ1.14)h,明显少于母亲的(4.34ʃ0.89)h(P<0.001),父亲全职工作的比例为98.6%,高于母亲的67.7%(P<0.001)㊂以上结果与本研究预期一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被强调履行生育和照顾责任,妇女被认为应该对子女的健康承担更多,但同时现代社会对女性也提出了更多的角色要求,尽管母亲承担全职工作的比例(67.7%)低于父亲(98.6%),但其差异明显低于父亲(12.3%)与母亲(85.4%)在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方面的差异,提示大部分A S D患儿母亲不仅需要履行家庭的照顾责任,同时还要应对事业上的诸多挑战㊂既往研究显示,同一家庭中女性在个人和角色负担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男性[15],和父亲相比,母亲的压力㊁痛苦㊁焦虑和抑郁感更高[16],歧视与污名经历也更多[17]㊂关注家庭中父母不同的心理特征㊁探索出一个更为健康与科学的家庭模式,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㊂3.2 A S D患儿父亲与母亲的心理弹性得分无明显差异心理弹性是一种能让个体调动积极因素应对压力和逆境㊁获得良好适应,进而表现出较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指标[18]㊂父母的心理弹性可显著负向预测A S D患儿的情绪行为问题,使整个家庭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强大[19]㊂本研究中A S D患儿父母总体心理弹性得分为(64.39ʃ12.93)分,父亲为(65.12ʃ12.71)分,母亲为(63.83ʃ13.13)分,总体㊁父亲与母亲的心理弹性均处于一般水平,父亲得分略高于母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本研究结果明显高于鲁明辉等[19]对306名A S D患儿父母的心理弹性调查结果[(55.64ʃ15.67)分],或与其样本人群父亲占比较低㊁A S D患儿年龄偏大有关㊂3.3同一性别群体中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者心理弹性正性改变显著本研究中是否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在心理弹性方面起到了明显的区分作用,作为主要照顾者的父亲总体心理弹性得分明显高于非主要照顾者父亲(P= 0.028),且力量㊁乐观维度得分有所提升(P<0.05),同㊃3582㊃全科护理2023年7月第21卷第20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时,作为主要照顾者的母亲总体心理弹性得分也有所提高(P=0.043),可知A S D患儿父母通过承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角色,心理弹性水平得到优化,提示通过与A S D患儿的长时间接触,不断调整自身对生活的认知,父亲会逐渐发展出乐观的心态,并增强自身的力量与责任感,母亲也会较未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的母亲获得更高水平的心理弹性㊂3.4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群体中,A S D患儿父亲较母亲心理弹性获益更加明显本研究对均为主要照顾者的A S D患儿父亲与母亲进行比较时发现,父亲在心理弹性力量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母亲(P=0.008),即父亲面对困境的信心以及适应能力均较母亲更高,提示通过面对孩子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以及承担长时间的照护任务,往往会唤醒与激发父亲的担当与责任感,通过对家庭的付出意识到自身可以发挥的巨大力量,从而获益更为明显㊂而当二者均为非主要照顾者时,父亲与母亲在心理弹性正性改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父亲较母亲更多的获益需要通过与A S D患儿长时间的接触㊁承担主要照顾者角色才可激发㊂既往部分研究也提出了A S D患儿父亲在家庭中可发挥的积极作用㊂2017年胡纯纯等[20]的研究发现,孤独症病人的母亲在互动失调㊁育儿愁苦方面得分与父亲带养时间显著相关,通过提高父亲的带养时间㊁参与度和主动性,可以改善病人母亲的精神压力和家庭模式㊂近年来研究也发现,在家长早期介入干预的过程中与母子游戏相比,A S D患儿在父子游戏中表现出更大的进取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父亲在促进A S D患儿情绪表达和社交能力发展上的独特优势[21]㊂3.5本研究的实践价值与意义基于A S D患儿父母心理特点逐步构建家庭㊁社区㊁医院㊁政府等多方参与的多维支持体系,或可成为应对A S D患儿父母种种心理问题㊁保证心理健康㊁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举措㊂针对A S D患儿父亲在患儿康复与自身成长方面表现出的更好可塑性与发展空间,护理人员可对患儿父母进行适当宣教㊁制定课程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推动患儿父亲在家庭中逐步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提供疾病预防信息㊁心理疏导等客观支持,政府㊁社区与相关单位亦需要对A S D患儿父母给予更多的帮助,如提供喘息服务[22]㊁心理辅导与讲座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等㊂4结论本研究着重探讨了A S D患儿父母家庭的主要照顾者角色承担及心理弹性正性改变,研究发现当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时均较非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更高,且患儿父亲获益更加明显,提示父亲在未来家庭中可能的角色转变及探索建立新型家庭照护模式的发展空间㊂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后续仍需加大样本量,进行纵向和深入的研究,且基于我国国情,祖父母作为A S D患儿的另一主要照顾者群体,其特殊影响也值得关注,后续可基于此开展研究㊂参考文献:[1]王鹤鹏,陈艳妮,闫莹玉,等.2020年美国国家孤独症专业发展中心(N P D C)循证实践报告解读和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1,36(3):161-169.[2] MA E N N E R MJ,S HAW K A,B A I OJ,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a u t i s ms p e c t r u m d i s o r d e r a m o n g c h i l d r e n a g e d8y e a r s-a u t i s m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d i s a b i l i t i e s m o n i t o r i n g n e t w o r k,11s i t e s,U n i t e dS t a t e s,2016[J].M o r b i d i t y a n d M o r t a l i t y W e e k l y R e p o r tS u r v e i l l a n c e S u mm a r i e s,2020,69(4):1-12.[3] Z H O U H,X U X,Y A N W L,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a u t i s ms p e c t r u md i s o r de ri n C h i n a:a n a t i o n w i d e m u l t i-c e n t e r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s t u d y a m o n g c h i l d r e n a g e d6t o12y e a r s[J].N e u r o 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2020,36(9):961-971.[4] B A X T E R AJ,B R U G HA T S,E R S K I N E H E,e t a l.T h ee p i d e m i o l o g y a n d g l o b a l b u r d e nof a u t i s ms p e c t r u md i s o r d e r s[J].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M e d i c i n e,2015,45(3):601-613.[5] Z O R C E CT,P O P-J O R D A N O V A N.M a i nn e e d s a n dc h a l l e n g e s o fp a r e n t s o f c h i l d r e nw i t ha u t i s ms p e c t r u m d i s o r d e r[J].P R I L O Z I, 2020,41:81-88.[6] L I N Y N,I A O L S,L E E Y H,e ta l.P a r e n t i n g s t r e s sa n dc h i l db e h a v i o r p r o b l e m s i n y o u n gc h i ld re n w i t h a u t i s m s p e c t r u md i s o r de r:t r a n s a c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 a c r o s s t i m e[J].J o u r n a l o fA u t i s m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D i s o r d e r s,2021,51(7):2381-2391.[7] R O D R I G U E ZG,H A R T L E Y S L,B O L T D.T r a n s a c t i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 p a r e n t i n g s t r e s s a n dc h i ld a u t i s ms y m p t o m s a n d be h a v i o rp r o b l e m s[J].J o u r n a lo f A u t i s m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D i s o r d e r s, 2019,49(5):1887-1898.[8]龚琴琴,柴守霞.癌症晚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需求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12):2235-2240.[9]刘颖,程黎.国外关于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中父亲参与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9-14.[10] C O N N O R K M,D A V I D S O N J R T.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n e wr e s i l i e n c e s c a l e:t h ec o n n o r-d a v i d s o nr e s i l i e n c es c a l e(C D-R I S C)[J].D e p r e s s i o na n dA n x i e t y,2003,18(2):76-82. [11] Y U XN,Z H A N G J X.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a n d p s y c h o m e t r i c e v a l u a t i o n o ft h e c o n n o r-d a v i d s o n r e s i l i e n c e s c a l e(c d-r i s c)w i t h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J].S o c i a l B e h a v i o r 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2007,35(1):19-30. [12]徐云,周蓉,付春梅.心理弹性量表(C D-R I S C)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验证及结构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6):894-897.[13]牛霞,吴德,杨娅娟,等.脑性瘫痪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对疾病家庭管理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1): 1351-1356.[14]萧素媚,周巧华,陈阳霞.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特征及干预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2):73-77.[15]张欣欣,赵俊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照顾者负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2,36(4):719-722.[16]王恬,陆海英,佟阳,等.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庭照顾者病耻感综述[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1):125-129.[17]胡梦娟,关文军.自闭症儿童父母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的特点 自尊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0(3):62-69.[18] R U T T E R M.R e s i l i e n c ea sad y n a m i cc o n c e p t[J].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s y c h o p a t h o l o g y,2012,24(2):335-344.[19]鲁明辉,王融,张丽敏.父母心理弹性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39(2):247-254.[20]胡纯纯,李云,周秉睿,等.父亲带养时间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母亲育儿压力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5):355-359.[21]赵楠,潘威.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中家长介入的优势㊁困境及应对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20(10):22-26;57.[22]彭超华,曾铁英.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2,37(7):101-104.(收稿日期:2022-12-07;修回日期:2023-07-06)(本文编辑卫竹翠)㊃458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l y2023V o l.21N o.2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质公开课-星宝蓝书包——课后作业
星宝蓝书包课后作业第1节;贾美香: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1、(单选题)国际孤独症关注日是哪一天?A.6月1日B.10月10日C.12月1日D.4月2日2、(多选题) 以关于孤独症说法正确的是?A.孤独症对儿童和家庭的危害严重B.孤独症最早由中国医生发现并报道C.孤独症十分罕见D.孤独症患病率逐年上升3、(多选题)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表现是什么?A.社会交往障碍B.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C.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D.智商高,某方面是天才4、(多选题) 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哪些感觉异常? A.听觉异常:对某些声音过分敏感,双手捂耳,表现恐惧 B.触觉异常:不喜欢被别人拥抱或身体接触C.痛觉异常:对疼痛的不敏感D.本体觉异常:喜欢长时间的坐车、坐电梯、旋转√ √ √ √ √ √ √ √ √ √第2节.张嵘:从医学角度认识孤独症1、(单选题)关于孤独症的基因诊断正确的是?A.可以用于诊断孤独症B.可以用于排除孤独症C.为诊断孤独症提供参考D.对诊断没有帮助2、(多选题)孤独症可以有多种共患病?A.睡眠问题B.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免疫异常D.代谢异常3、(多选题)关于孤独症的遗传,说法对的是?A.是某个基因异常导致的B.已经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了C.发现成百上千个基因位点都与孤独症都可能有关系D.遗传与孤独症的发病关系密切4、(多选题)可能与孤独症发病有关的环境因素有?A.父母年龄因素B.孕期感染或用药C.母亲代谢异常D.孕期营养异常√ √ √ √ √ √ √ √ √ √ √√ √ √第3节 梁爱民:儿童发育行为评估与应用1、(单选题)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的年龄适用范围是?A.0-5岁B.0-9岁C.0-16岁D.0-60岁2、(多选题)关于量表选择原则正确的是?A.选择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量表B.根据量表的功效,选择合适的工具C.尽量降低评估失误比例(如,假阴性和假阳性)D.牢记评估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需要早期干预、康复,并为进一步康复干预提供指导的依据3、(多选题) 关于发育商和智商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中度发育迟缓的发育商,对于智商有一定的预测性B.正常发育商可以预测智商水平C.语言、个人-社会、精细动作三能区发育商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预测智商D.根据智商结果可诊断“精神发育迟滞”;根据发育商结果诊断宜使用“发育迟缓”4、(多选题) 关于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Gesell 量表分五个能区评价儿童B.每个能区都可以做其维度的发育商C.五个能区评分的平均值意义重大D.适应性能区的发育商对于发育评估参考意义较大√ √ √ √ √ √ √ √√ 第4节.王惠珊:儿童早期发育预警征1、(单选题)预警征筛查A.筛查效果好B.操作式筛查方法C.消耗时间长D.不易掌握2、(多选题) 关于儿童发育预警征正确的是A.0-6岁有11个关键年龄点B.每个年龄点4项核心敏感发育进程指标C.每条目仅有通过、不通过两种选项D.出现两个预警征象阳性才算筛查阳性3、(多选题) 语言发育里程碑A.发出元音2-3个月B.叫名字有反应8-10个月C.会模仿欢迎再见10-12个月D.有意识叫爸妈12-18个月4、(多选题) 属于常见的五类儿童残疾的是A.智力残疾B.孤独症C.听力残疾D.中毒√ √ √ √ √ √ √ √ √ √√ √√ √ √ √ √ √ √ √ 第5节.崔永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1、(单选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A.1%B.5-7%C.15%D.20%2、(多选题)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点包括A.女孩多于男孩B.女孩更善于适应和伪装C.具有遗传倾向D.有信心的诊断年龄一般为5岁3、(多选题) 阿斯伯格综合征可能有哪些特殊行为模式A.很固执、刻板,他们坚持用同一种方法去做某事,不容许有任何改变,并且不断地这样重复下去B.他们常常在协商和妥协中表现得非常不成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让步或者该道歉。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和叶酸水平变化及意义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和叶酸水平变化及意义马燕1,汪学静1,韩洁1,任传涛2(1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600;2德州市人民医院)摘要:目的观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 )D ]、叶酸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93例(观察组)、体检健康儿童100例(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 )D 、叶酸。
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病情程度。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 )D 、叶酸水平与CARS 评分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 )D 、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
93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CARS 评分(40.50ʃ11.21)分,其中病情轻中度59例、重度34例。
重度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 )D 、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轻中度患儿(P 均<0.05)。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 )D 、叶酸水平与CARS 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 分别为-0.663、-0.522,P 均<0.05)。
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血清25(OH )D 、叶酸水平均明显降低,其水平变化与患儿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25羟维生素D ;叶酸;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9.10.021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 (2019)10-0075-03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7WS751)。
通信作者:任传涛(E-mail :n159********@163.com )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其发育异常一般起始于婴幼儿期,但均在5岁前出现明显症状,如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1]。
DSM5诊断标准孤独症谱系障碍
DSM-5 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诊断标准A. 当前或历史地在多种场景中存在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的持续的缺陷,表现如下(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1. 社会情感互反性存在缺点,例如,从社交途径异样和无法正常往复交谈;到缺少爱好、情绪和感受的分享;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2. 用于社交互动的非言语沟通行为存在缺点,例如,从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和谐差;到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反常或明白得和运用手势存在缺点;直到完全缺乏脸部表情和非言语沟通。
3. 进展、维持和明白得人际关系存在缺点,例如,从难以依据不同的社交场景调剂行为;到难以参与想象性游戏或交友困难;再到对同龄人缺乏爱好。
详细说明当前严峻程度:严峻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B. 当前或历史地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行为、爱好或活动模式,表现为以下至少两项(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1. 运动动作、物品利用或说话方式表现的刻板或重复(例如,简单运动刻板定型、排列玩具或翻动物品、仿照言语、措辞怪异)。
2. 坚持单调无转变,僵硬的坚持常规适应,或方式、言语及非言语行为仪式化(例如,对微小转变极度苦恼、难以过渡转变、思维模式僵硬、问候仪式化、天天必需走相同的线路或吃相同的食物)。
3. 极为局限的、迷恋的爱好,而且爱好强度和爱好点反常(例如,对不寻常的物品强烈的迷恋或专注,过度局限的或固执的爱好)。
4. 对感官输入反映过度或反映不足或对环境的某些感觉方面有异样的爱好(例如,对疼痛或温度明显冷淡、对特定的声音或质感反映不适、过量的嗅或触摸某些物体、视觉上对光亮或运动痴迷)。
详细说明当前严峻程度:严峻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C. 病症必需在进展时期初期显现(但病症有可能直到社交要求超过其受限的社交能力时才会充分显现,或有可能被后期生活中习得的计谋掩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修订版 (Diagnostic a 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Fourth Edition , DSM-IV) 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筛查诊断及治疗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王红
概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
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 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我们常常把孤独症人士称为“雨人”
3)触、嗅、味、痛、温度觉
➢ 不愿被触摸 ➢ 嗅觉过于敏感 ➢ 温度觉迟钝(冷、热) ➢ 痛觉迟钝
3、感知觉异常
4)饮食
➢ 品种少,不愿改变 ➢ 饥饿感差 ➢ 饮水多
3、感知觉异常
5)特殊害怕
❖ 洗澡、骑车 ❖ 理发……
6)注意和兴 趣
❖ 感兴趣时能维持注意 ❖ 不感兴趣的注意维时甚短 ❖ 根由缘于对外界任何事缺乏特殊兴趣
乏目光对视,不参加群体游戏,不怕陌生人,缺乏依 恋关系或依恋延迟,缺乏 肢体语言。
2、重复刻板行为: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
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喜欢车轮、风扇或其他圆形物体、反复观看电视广 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
3、感知觉异常:对某些声音特别恐惧或喜好;对某些视觉图像的恐惧,或是喜
❖ 随年龄而技能和行为有改善
广泛发育障碍的青少年特征
➢ 对成人不尊重、所作决定不依从、易发火、进攻性 ➢ 在特殊教育学校和家中行为表现不一 ➢ 业余活动安排,培养协作性(陶艺、编织、养花等) ➢ 青春发育如同正常,手淫常见,正确对待(不同寻常友好,女孩多见)
共病
➢ 学习困难 ➢ 脆性X综合症 ➢ Landan-Kleffner综合症(3-7y) ➢ 严重听力障碍 ➢ 严重视力障碍 ➢ 发育性语言障碍 ➢ 注意、运动障碍 ➢ 选择性缄默症
发病率
• 国外ASD发病率达2 ‰~6 ‰(典型孤独症约在1‰~1.5 ‰); • 国内ASD发病率0.2 ‰~1.3 ‰; • 黑龙江大庆市让胡路区2~6 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流行病学现
况调查发病率为2.42 ‰; • 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小年龄组与大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男女比例约为4 ∶1。
2、重复刻板性活动
年幼儿多见简单重复性活动 许多刻板常规(食物、用品、音乐) 对特殊事物的兴趣(火车时刻表、恐龙、数)
3、感知觉异常
1)听
❖ 对声音犹如耳聋 ❖ 对某些声音特别紧张 ❖ 对某些声音特别喜欢
2)视
❖ 喜明亮光线(照相机闪光) ❖ 以轮廓认人和物、不注意细节 ❖ 黑暗中却能找到东西
3、感知觉异常
并发症:癫痫
❖ 约1/4-1/3有1次癫痫发作 ❖ 多见于能力低下患儿 ❖ 始于任何时期
婴儿期行为
首先是喂养问题:不会吸吮 •过于安静,“天使般的婴儿”, 少数表现日夜尖叫,无法安抚 •一些婴儿会对灯光、闪烁、旋转的东西产生强烈的兴趣。 •不会模仿父母类似“藏猫猫”游戏时的动作。 •表现眼球接触回避 •在注视他人脸部时,不会发出笑声 •咿呀学语的情况,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发出来的声音与正常言 语的音调及音域不一样。
• FragileX、MECP-2基因的发现,以及FOXP2、CNTNA P2、SHANK3、Neuroligin基因等存在的可重复的发现。
遗传学研究
• 儿童孤独症: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36%~95% ,而同 性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低于0~23%。
• 儿童孤独症同胞的发病率约为3% ~5% ,明显高于普 通人群的发病率。
病因
病因未明,多基因遗传可能性最大。母亲孕期病毒感 染也是易感因素。
危险因素:
• 性别:男:女一4:1 • 家族史:家族中有类似病人 • 孕期:孕早期病毒感染
遗传学研究
• 遗传或基因异常被认为是ASD 的病因,其中7 、15 、16 号染色体存在候选基因可能性较大,近日报道部分孤独症 患者16 号染色体短臂存在再发性微缺失和重复 ,引起了学 界高度关注。
欢用特殊方式注视某些物品;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常见痛觉迟钝现象; 本体感觉方面也显得特别,例如喜欢长时间坐车或摇晃,特别惧怕乘坐电梯 等。
1、社会交流功能损害
• 1、孤独(自我行动、无兴趣) • 2、不主动 • 3、过于礼貌
沟通功能损害
❖ 言语迟缓或异常(1:4-5无言语) ❖ 回声样言语 ❖ 不同情景同样短语或句子 ❖ 学外语介词困难,反义词困难 ❖ 言语应用差
理解差
❖ 用视觉获取情景中的信息 ❖ 仅理解熟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和指令 ❖ 或理解片言只语而出错 ❖ 不懂开玩笑的言语
语言能力差
❖ 语调单一或奇异 ❖ 不能控制语音的音量 ❖ 可随年龄增长而改善 ❖ 使用和理解非言语交流 ❖ 抓他人手于所需物品但不指
想象功能损害
假扮性游戏和活动缺如 模仿电视或书中的动作活动
广泛发育障碍的婴儿特征
➢ 不表现对社会性注意的愉快和需求 ➢ 对歌谣较言语更感兴趣 ➢ 对特别的刺激如光线、TV、物品、特殊声音尤感兴趣 ➢ 安静和无需求 ➢ 搂抱无安抚而适得其反 ➢ 推小车能镇定之、车停又哭叫
随年龄增长的改变
❖ 2-5岁最明显,5-6岁常有变化
❖ 发育好、无语言问题易忽略, 仅学龄期才发现
视觉-空间能力
特殊技能(1:10)
✓ 拼板 ✓ 图形匹配
机械记忆
✓ 乐器或音乐创作
✓ 数字计算
✓ 日期、时间
✓ 流利阅读但理解差
✓ 计算机工作
✓ 图画
不适当行为
➢ 对陌生情景害怕 ➢ 无日常生活规则 ➢ 不理解社会规则 ➢ 对声音、亮光、拥抱的过度敏感 ➢ 追逐喜欢的活动,不考虑后果 ➢ 语言冒犯他人
遗传学研究
多数研究发现的基因改变是随机的、偶发的,少数可重复性的研究也仅仅发现了病例的 1%-3%存在相同的基因改变,并且有些改变在孤独症外的其他发育障碍中也存在,也 说明我们离全面阐明ASD的病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孤独症的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独自玩耍,不服从指令,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