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治病验方

合集下载

茜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茜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茜草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

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

茜草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

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

茜草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茜草根30克,生地15克,元参12克,丹皮10克,防风10克,阿胶10克,白芍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主阴虚血热,迫血外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宋廷廉方
关于茜草汤的用法用量还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经了解了。

虽然说这类药物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本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生活常识分享。

茜草

茜草

选方



①治吐血不定: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食后 服之。(《简要济众方》) ②治吐血后虚热躁渴及解毒:茜草(锉)、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锉)各等分。 上三味,捣罗为细末,井华水和丸加弹子大。每服一丸,温热水化下,不拘时服。(《圣济 总录》茜草丸) ③治吐血:鸡血藤膏10克,三七5克,茜根7.5克。煎服。(《医门补要》) ④治衄血无时:茜草根、艾叶各50克,乌梅肉(焙干)25克。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 乌梅汤下三十丸。(《本事方》茜梅丸) ⑤治妇女经水不通:茜草50克。黄酒煎,空心服。(《经验广集》) ⑥治风湿痛,关节炎:鲜茜草根200克,白酒500克。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一 周,取酒炖温,空腹饮。第-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天一次。服药后七 天不能下水。(《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⑦治荨麻疹:茜草根25克,阴地蕨15克。水煎,加黄酒100克冲服。(《单方验方调查 资料选编》) ⑧预防疮疹:服茜根汁。治时行瘟毒,疮痘正发:煎茜草根汁,入酒饮之。(《奇效良 方》) ⑨治疔疮:地苏木,阴干为末,重者40克,轻者25克,好酒煎服;如放黄者,冲酒服: 渣罨疔上。(《纲目拾遗》)




4. 对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兔回肠,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 碱的收缩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 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在小鼠离体小肠试验中,紫茜素、 茜素无明显解痉作用. 5.其他作用 茜草制剂能治疗膀胱结石.其对由镁和胺构成的 结石有一定的溶媒作用,但对膀胱结石实际上并无多大作用,机 制可能是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结石的排除.对大鼠的实验性 肾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制作用. 大剂量茜草素能降低动物血压,却不影响心脏;有某些利尿及兴 奋离体肠管(张力则略有降低)的作用. 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通透性,与芦丁相似,可能有抗炎 作用.

茜草调治骨刺疼痛等10则

茜草调治骨刺疼痛等10则

茜草调治骨刺疼痛等(本版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儿热盛可服青龙丹取甘草、贯众、茯苓、干葛、冰片、薄荷叶、藿香各30克,缩砂150克(去皮),山茵陈叶、寒水石各180克。

上药研磨成细末儿,面糊为丸,樱桃大。

主治小儿热盛,一切火热迫血妄行之证。

每次1丸,用温开水化服。

· 茜草调治骨刺疼痛取茜草嫩尖数个,捣烂成泥,用醋调拌均匀后敷在患处,外用纱布包好。

每天换药1次,连续敷3天即可见效,6天见好,10天左右疼痛消除。

· 治钩虫病验方取栀子10克,黄柏10克,甘松10克,白矾10克,甘草10克,茵陈30克,茅苍术20克,煅绿矾20克。

上药研磨为细末儿,红糖为丸。

清热燥湿,利胆杀虫。

主治钩虫病,心悸气短,肢体面色萎黄或黄肿,喜吃生米、泥土等,也治湿热型慢性胆囊炎。

共14剂,分早、晚2次服用。

重症患者可连续服用四五剂。

· 食粥治疗老年足跟痛取芡实、山药各30克,莲子15克,炒枣仁10克,粳米50克,一同煮粥食用。

每日1剂,可常食。

· 滴药可治外耳道真菌感染抽取3%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5~6滴,滴入患侧外耳道,5分钟后用棉签拭干(分泌物较多时,采用上述方法重复1次)。

抽取碘伏消毒液5~6滴,滴入患侧外耳道,5分钟后再用棉签拭干。

每日3次,疗程3~5天,待外耳道无分泌物时,保持耳道干燥即可。

鼓膜穿孔者及对碘伏及过氧化氢应用有禁忌者禁用。

· 青阳汤疏肝行气取青皮4.5克(醋炒),柴胡3克(醋炒),蒺藜12克,乌药3克,炮姜1.5克,陈皮3克,延胡索2克(酒炒),木香1.5克,郁金6克,花椒子24粒(打碎)。

主治疏肝行气,肝经有寒,气机郁结致成肝胀,胁下满而痛引小腹。

以水煎服。

· 甲沟炎方取鲜半枝莲、血当归(土经典验方·JING DIAN YAN F ANG10则三七)、土牛膝、五爪龙各适量。

将上药混合后,捣碎外敷患处(严重时加甜酒药曲1粒)。

茜草散治气管炎

茜草散治气管炎

茜草散治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我们都了解。

治疗此疾病的方法挺多的,这里小编想推荐一种中医偏方给大家,偏方名字叫做茜草散。

茜草散的处方组成挺简单的,但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很不错的哟。

有需要的朋友来看茜草散的用法!
功能主治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
茜草9克(鲜茜草18克),橙皮18克。

用法用量
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

10天为1疗程。

病例验证
用此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123例,1疗程后显效为40.7%;2疗程后显效为69.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1.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
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氯气、臭氧等)。

2.感染因素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其他因素
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

结语:能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偏方茜草散,这里就介绍这么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茜草散已经熟悉些了。

这个偏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希望患有此疾病的朋友们能多多研究它。

上述也提及了会引发此疾病的原因。

大家以后一定要多注意!
(2016-06-27 来源:民福康健康)。

乌贼骨与茜草配伍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产后恶露不绝

乌贼骨与茜草配伍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产后恶露不绝

乌贼骨与茜草配伍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产后恶露不绝I导读:该方是《内经》最早的治疗方剂之一。

历经几千年,如今仍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学习如何使用本方治疗各种妇科疾病。

乌贼骨与茜草配伍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作者/李祥云乌贼骨与茜草的配伍应用,最早见于《内经》,治疗血枯经闭,有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称。

乌贼骨又名海螵蛸,芦茹目前临床上皆称作茜草。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是有四味药组成,即四分乌贼骨,一分芦茹,以雀卵为丸,做成小豆大,用鲍鱼汁送服,饭后每服五丸。

该方是《内经》最早的治疗方剂之一。

古人为什么应用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治疗血枯经闭呢?查阅文献,对乌贼骨有如下记载:《本经》:“主女子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

”《大明本草》:“疗血崩”;《本草纲目》:“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

对茜草有如下记载《名医别录》,“止血,内崩下血。

”,《大明本草》:“止鼻洪尿血,产后血晕,月经不止,带下,扑损瘀血……。

”;《本草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雀卵的记载见于《本草纲目》云:“主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强之令热,多精有子。

”又云“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雀卵益精血耳。

”鲍鱼在《中国药学大辞典》中记载:“辛臭温无毒”。

主治:“痨瘵、坠堕、骽蹶、踠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

女子崩中血不止。

”综合之四味药温补肝肾,益精生血,通经脉,下瘀血,调理冲、任,治疗经闭。

故《临证指南医案》云“以乌贼骨四分,取其味咸走肾,性温达肝,配以芦茹一分,取其辛散内风,温去恶血,二物并合专攻破宿生新,丸以雀卵,取其温补助阳,能调子脏精血,以五丸为后饭者,先药后饭,使药徐行下焦,力贵专攻,五丸不为少也。

饮以鲍鱼汁利肠垢和肝伤,取其臭秽之味,佐乌贼骨而宿积之血也。

”从以上古代文献记载中可看出,乌贼骨配伍茜草即能行血通经,又能止血固涩,相得益彰。

女子月经不调,皆因冲、任二脉损伤所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功能正常则经水按月下行,经水正常。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别名〕茜草根、茜根、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小血藤、红线根、茹藘。

〔来源〕为茜草科茜草属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和根茎。

〔成分〕根含蒽醌类物质茜草酸,水解后生成甙元茜素及葡萄糖,此外,尚含紫色素(紫茜素)及伪紫茜素,茜草色素等。

〔作用〕一、历代经验1.行血止血:茜草根有清热凉血、行血止血作用。

《名医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

” 《药性论》:“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 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

2.通经活血:茜草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

《珍珠囊》:“去诸死血。

” 《本草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

活血行血”。

杜文燮《药鉴》:“功专活血,治扑损痈毒,症瘕,经闭,便血,崩中带下,痔漏,风痹,膨胀,黄疸,虫伤”。

二、近代研究1.止血作用:茜草根的温浸液能缩短家兔的凝血时间,有轻度止血作用〔1~2〕。

2.抑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茜草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皆有止血作用〔3〕。

3.镇咳祛痰作用:茜草根煎剂灌胃,对小白鼠实验性咳嗽有镇咳祛痰作用〔4〕。

4.对平滑肌的影响:茜草根煎液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兔离体回肠收缩的作用。

根提取物对豚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产妇口服也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5〕。

5.对结石的影响:茜根制剂尚能治疗膀胱结石,它对镁或胺构成的结石有一定溶媒作用,但对膀胱结石实际上无多大作用,可能是它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结石排出,对大鼠肾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制或防止作用〔6~7〕。

〔性味〕苦,寒。

归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化痰。

〔主治〕崩漏,月经过多,经闭腹痛,衄血,吐血,便血,尿血,痢疾,黄疸,久咳,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疖肿,皮炎等。

〔临床应用〕1.诸种出血:茜草常用于热证所致的各种出血,特别用治崩漏及月经过多等,类似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内分泌失调及更年期症候群等。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其配药方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其配药方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其配药方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南北各地均产。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去掉茎苗,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那么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有那些呢?一、功效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等症。

药理研究表明,茜草根具有较强的止咳祛痰作用,并能增强子宫收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伪品蓬子菜根虽为同科植物,但不具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使用。

二、作用(一)食疗作用:茜草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入血分,能散能敛,可升可降具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漏,虫蛇咬伤。

(二)药理作用:1.止血作用。

实验证明:该品有轻度止血作用.茜草根温浸液能缩短家兔出血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在试管内,茜草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茜素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紫茜素、茜素对蚯蚓、蜗牛、囊尾蚴、羊的大肠寄生虫皆有毒性作用,但对鼠、兔、人等毒性很小.3.止咳、祛痰作用。

茜草根煎剂给小鼠灌胃,有止咳、祛痰作用.4.对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兔回肠,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的收缩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在小鼠离体小肠试验中,紫茜素、茜素无明显解痉作用.5.其他作用。

茜草制剂能治疗膀胱结石.其对由镁和胺构成的结石有一定的溶媒作用,但对膀胱结石实际上并无多大作用,机制可能是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结石的排除.对大鼠的实验性肾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制作用.大剂量茜草素能降低动物血压,却不影响心脏;有某些利尿及兴奋离体肠管(张力则略有降低)的作用.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通透性,与芦丁相似,可能有抗炎作用。

中药茜草的功能主治

中药茜草的功能主治

中药茜草的功能主治茜草概述茜草,又称茜根、茜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属于茜草科植物。

它的根和茎皮富含茜素和茜草酮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茜草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广泛使用,并被列为常用中草药之一。

茜草的功能主治茜草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它有助于改善人体的健康,并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1. 消肿止痛茜草含有茜草酮等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消炎和镇痛作用。

它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肿胀和疼痛,适用于关节炎、扭伤、烫伤等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2. 清热解毒茜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感染、肺炎、扁桃体炎等热毒病症。

它能够中和体内的病毒和细菌,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抵抗力。

3. 利尿通淋茜草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利尿剂和通淋剂。

它能帮助促进尿液排泄,增加尿量,有效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茜草在中药方剂中经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尿路问题。

4. 抗菌消炎茜草的根和茎皮中富含鞣质和单宁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它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肠胃炎、口腔溃疡等感染性疾病。

5. 健胃消食茜草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可增加胃酸分泌并改善消化功能。

它对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 养肝明目茜草还具有养肝明目的效果。

它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视力和抗疲劳能力。

7. 抗衰老茜草中富含的多种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

它还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保持年轻和光滑。

使用注意事项•外用茜草时,应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年幼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茜草。

•对茜草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茜草制品。

•茜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或药师。

中医治紫癜性肾炎(热伤血络型)验方1则——牛角茜草旱莲汤

中医治紫癜性肾炎(热伤血络型)验方1则——牛角茜草旱莲汤

中医治紫癜性肾炎(热伤血络型)验方1则——牛角茜草旱莲

紫癜性肾炎根据临床表现,在紫癜阶段属中医学的“发斑”、“斑疹”、“肌衄”、“葡萄疫”等范畴。

伴有肾损害时,与中医学的“血证”、“水肿”等相关。

疾病后期,出现正气虚损时与“虚劳”相类似。

中医基本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

先天阴虚质燥,营血之中已有伏火,复受风热、温热之邪或药毒,两热相搏,血热炽燔,灼伤肤络,血溢肌表发为紫癜。

若热毒内扰肠道,阻遏气机,损伤肠络,则腹痛便血;热毒深入下焦,灼伤肾(膀胱)络,血渗入尿中而出现尿血;热扰肾关,肾失封藏,精微外泄则发生蛋白尿、管型尿。

【热伤血络型】
(1)主症:发热或热退后骤起皮肤紫癜,密集融合成片,颜色鲜红或紫红,甚至出血坏死,尿血鲜红或有鼻衄、咯血、便血等,咽干口渴,舌质红绛,苔薄黄,脉洪数或滑数。

(2)治法:清热凉血。

方名:牛角茜草旱莲汤
方组:犀角(水牛角代替),生地,芍药,丹皮,大蓟,茜草,藕节,竹叶,女贞子,旱莲草。

若小便赤涩灼痛较甚,大便干燥,可酌加大黄,滑石。

若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野菊花,牛蒡子。

若妇女月经即将来临或正值经期,可加鬼箭羽。

『民间偏方』袪瘀良药茜草

『民间偏方』袪瘀良药茜草

『民间偏方』袪瘀良药茜草茜草亦称血茜草、血见愁、红根草,属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

根黄红色,茎方形,有倒生刺。

通常每节轮生四叶,叶片心脏卵形。

秋季开黄色小花,排成圆锥状聚伞花序。

结球形肉质浆果,成熟时黑色。

秋冬采根,鲜用或晒干。

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有分布,多生于山野草丛中。

根含茜素等,可作红色染料,用于染动物或植物性纤维。

茜草以根入药,性寒,味苦酸,功能凉血止血、祛瘀生新。

炒用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尿血等症,生用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其验方精选如下:1.茜草10-20克,水煎。

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服12-42天。

用药期间不加用其他对霉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主治念球茵引发的口腔溃疡。

2.茜草根200克,虎杖120克。

用白布包煮20分钟,先浸洗,温后敷局部,冷后再加热使用。

连续用药5-7天。

主治软组织损伤。

3.茜草根1克(干品),用纱布包好放在消毒碗内,加乳汁10毫升,浸泡数分钟,待液体成淡红色即可应用。

用时将浸液用棉球或滴管滴入牙痛病人双眼的泪囊口处,每1~2分钟滴1次。

主治龋齿牙痛。

4.茜草根适量,研细末,外敷伤处。

治外伤出血。

5.茜草根120克,白酒750毫升。

将茜草置白酒中浸泡7天,每次服30毫升,每日2次。

治跌打损伤。

6.茜草适量。

炒黑存性,研为细末,加少许红糖。

每天3次,每次9克,饭前服,1周为一个疗程。

治慢性腹泻。

7.茜草15克,荆芥炭9克,牡丹皮10克,乌贼骨9克。

水煎服,经前1周每日l剂,连服5-7天。

主治月经先期、量多、血色深红。

8.茜草根60克,猪脚1只。

水和黄酒各半,炖2小时,吃猪脚喝汤。

治关节痛。

茜草常用剂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茜草常用剂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茜草常用剂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茜草,又名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和现代药学领域。

茜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被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

在临床上,茜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本文将重点讨论茜草的常用剂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茜草的正确用法和用量。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茜草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茜草的功效、常见用途以及剂量推荐。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茜草的重要性,强调剂量的重要性,并给出对茜草剂量的建议。

通过这三部分的内容,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茜草的用途及剂量推荐,有助于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茜草。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茜草常用剂量的详细信息。

茜草作为一种常见的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和保健品市场。

然而,由于茜草的使用需要掌握恰当的剂量,否则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影响疗效。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了解茜草的功效和常见用途,同时掌握茜草的正确剂量推荐。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科学地合理使用茜草,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并确保茜草的疗效发挥到最佳状态。

在文章结尾的结论部分,我们还会总结茜草在中医药和保健品中的重要性,剂量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对茜草剂量的专业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指导。

愿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茜草。

2.正文2.1 茜草的功效茜草又称为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

首先,茜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次,茜草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帮助治疗喉咙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此外,茜草还具有补益气血、调和脏腑的作用,对于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有一定的效果。

总的来说,茜草的功效多种多样,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治产后恶露验方

治产后恶露验方

治产后恶露验方
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请进入公众号以后,点击右上角三个小黑点,设置本公众号为星标⭐公众号…感谢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
四草汤合四君子汤加味(夏桂成)
【主治】:产后恶露,证属气血两虚者。

症见恶露淋漓不净,色淡红,质稀薄,小腹空坠,神倦乏力,伴头昏,纳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方药】:茜草15g,马鞭草30g,益母草15g,鹿衔草15g,党参15g,云茯苓15g,炒白术10g, 生甘草6g,升麻6g,炒白芍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编按】:“四草汤”是夏老的经验方,药有茜草、马鞭草、鹿衔草和益母草等,用量一般15~30g,夏老多年临床实践,总结临床病例110例,认为对人流后出血症确有良效。

“四草汤”虽然仅有4味药,但作用比较齐全。

茜草行血活血,通经活络,《别录》中记载:“具有止血、内崩下血作用。

”马鞭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鹿衔草活血调经,祛风除湿(《陕西中草药》报道其具有补肾壮阳、调经活血、收敛止血等作用);益母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本草汇言》记载:“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血,养血而不滞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

由此可见,“四草汤”诸药具有活血化瘀、益肾调冲、清热化湿、解毒利水等作用。

“四草汤”对于生产后恶露不净、经间期出血、部分月经失调等症,亦有良好的效果。

来源:[胡雯.夏桂成治疗人流后出血经验简介[J].甘肃中医, 1993(2):13-14]。

【茜草】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茜草的功效与作用[茜草]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是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治血热咯血,吐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茜草汤,茜草蛇舌汤,蚤休茜草白芍汤,茜草茵[茜草]茜草的功效与作用:茜草的功效与作用是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治血热咯血,吐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茜草汤,茜草蛇舌汤,蚤休茜草白芍汤,茜草茵陈茶。

1、茜草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兼热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凉血:茜草治瘀血经闭,可单用,或配丹参、赤芍、当归等*同用,则可增强活血通经作用;若为血枯兼瘀之经闭,又当配制首乌、熟地黄、川芎等,以养血活血通经。

2、茜草用于疮痈,痔肿:茜草能凉血化瘀以消散疮痈,治热毒疮疡或乳痈,常配蒲公英、银花、地丁等*;茜草治痔疮肿痛,常配大黄、虎杖、地榆等*。

3、茜草治疗吐血不定: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食后服之.(<简要济众方>)4、茜草治疗吐血后虚热躁渴及解毒:茜草(锉)、黑豆(去皮)、甘草(炙锉)各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井华水和丸如*子大.每服一丸温热水化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茜草丸)5、茜草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茜草*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

凡血热妄行之出血*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

茜草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方如<十*神书>十灰散。

茜草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以清肠凉血止血。

茜草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以凉血止崩;若气虚不摄,冲任虚损,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黄芪、山萸肉、乌贼骨等*,以补气摄血,收*固脱。

6、茜草用于风湿痹痛:茜草活血通经,故亦治风湿痹痛,若属热痹者,常配忍冬藤、络石藤、秦艾等*,以清热通络止痛;属风寒湿痹者,又当与川乌、独活、海风藤等同用,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痹。

茜草临床应用验方举例

茜草临床应用验方举例

茜草临床应用验方举例
1.治吐血(《简要济众方》)茜草30g。

生捣罗为散。

每服6g,水150ml,煎至100ml,放冷,饭后服之良。

2.治衄血无时(《本事方》茜梅丸)茜草根、艾叶各30g,乌梅肉(焙干)15g。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

乌梅汤送服30丸。

3.治女子经水不通(《经验广集》)茜草30g。

黄酒煎,空腹服。

4.治跌打损伤(《福建药物志》)茜草根30-60g,水酒各半炖服;或茜草根和地鳖虫各15g,酒水各半炖服。

5.治风湿痛,关节炎(《江苏验方草药选编》)鲜茜草根120g,白酒500g口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1星期,取酒炖温,空腹饮。

第1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日1次。

服药后7日不能下水。

6.治黄疸(《本草汇言》引《方脉正宗》)茜草根水煎代茶饮。

7.治脱肛不收(《太平圣惠方》)茜草、石榴皮各30g。

酒100血,煎至60ml,温服。

8.治牙痛(《河南中草药手册》)鲜茜草30-60g。

水煎服。

9.治风热喉痹(《丹溪治法心要》)茜草30g,作一服。

降血中之火。

10.治时行瘟毒,痘疮正发(《奇效良方》)煎茜草根汁,入酒饮之。

大叶肺炎偏方:金银花茜草根

大叶肺炎偏方:金银花茜草根

大叶肺炎偏方:金银花茜草根献方人:隆回袁先生材料:金银花、大青叶、鱼胆草、生石膏、茜草根、黄芩、赤芍、板蓝根、白茅根、麻黄、桃仁、杏仁、川贝、郁金、生大黄、生甘草用法:金银花、大青叶、鱼胆草、生石膏(先煎)、茜草根各30克,黄芩、赤芍各15克,板蓝根、白茅根各100克,麻黄、桃仁各6克,杏仁、川贝(分冲)、郁金、生大黄、生甘草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后分3次口服。

主治大叶性肺炎。

禁食生冷、辛辣及油腻食品。

偏方故事:肺炎的症状,我们多少知道些。

但是对于这一疾病,更多的人是感觉离自己挺远的,其实不然。

有些疾病还是要多预防为好,这里介绍一种中医偏方金银花茜草根给大家,金银花茜草根的功效是帮助我们治疗大叶性肺炎的。

大叶性肺炎,又名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

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等。

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实质炎症。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和冬春季节。

常见诱因有受寒、淋雨、醉酒或全身麻醉手术后、镇静剂过量等。

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的渗出性炎症和实变。

临床症状有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

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典型的X线表现为肺段、叶实变。

病程短,及时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可获痊愈。

大叶性肺炎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范围内的肺泡炎。

近年由于大量强有力抗生素的使用,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已较少见到。

一般当气候骤变,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

冬春季多见,主要见于3岁以上儿童,因此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就是防御能力逐渐成熟,能使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而不致扩散。

一般大叶性肺炎起病急,表现为突然高热、胸痛、食欲不振、疲乏、烦躁,少数患儿可有腹痛,有时被误诊为阑尾炎。

重症的患儿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惊厥、谵妄及昏迷;甚或出现感染性休克。

茜草和猪蹄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和猪蹄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和豬蹄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茜草和豬蹄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健康养生,实际上是指大家根据各种各样方式是人体越来越更为身心健康,进而做到益寿延年的目地。

目前健康养生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常常采用的有保健产品健康养生和食材健康养生,在其中更为科学研究和身心健康的是食材健康养生,而小偏方便是在其中的引领者,出現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里。

今日就给大伙儿强烈推荐一下茜草和豬蹄这一对身体拥有许多益处的小偏方吧。

茜草和豬蹄
生产來源疫苗食療方
生产原材料疫苗茜草30克,豬蹄1只,黃酒適量。

生产制作方法疫苗置鍋內放水,用慢火炖爛後,將豬蹄和湯分2仅次于飯前溫服。

每天1劑。

生产使用方法疫苗
生产作用疫苗
上边早已详尽为大伙儿详细介绍了茜草和豬蹄实际的做法,有兴趣爱好的盆友能够自做,不仅能够丰富多彩自身的社会经验,并且还能够使自身和亲人感受养生的好处。

茜草,茜草为凉血通经要药,主吐血...

茜草,茜草为凉血通经要药,主吐血...

茜草,茜草为凉血通经要药,主吐血...茜根【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现名茜草。

【产地】生山谷中,为多年生蔓草,亦可种植根形如圆柱,色红褐入药。

【性味】味酸咸,性寒无毒。

【主治】茜草为凉血通经要药,主吐血下血,月经不通,月经不止,治骨节风痛,折跌损伤,凉无病之血,行已伤之血。

【别录】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蹑跌,蛊毒,久服益精气,可以染绛,又苗根主痹及热中,伤跌折。

【甄权】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大明】止鼻洪尿血,产后血运,月经不止,带下,扑损瘀血,泄精,痔痿疮节,排脓,酒煎服。

【用量】普通一钱至二钱。

【禁忌】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忌。

茜草一名血见愁,其理血之效可知,俗方用治女子经水不通。

以一两煎酒服之。

仲醇曰治疸,此治因蓄血而发黄的疸,不专于湿热者也。

黑发方:茜根一斤,生地三斤,加水熬成膏,每日酒服半匙,一月发尽黑。

【容川】色赤味苦,根长,故下行之力必重,专能降泄行血。

倪海厦讲稿:第六十九味药,这个我们称为茜根,你开处方的时候你可以写茜根,茜草,都可以,这个药,在《黄帝内经》出现过,那一般来说,如果你状况不明,还出现腹痛得很厉害,你不了解里面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就开茜草,这个茜草,活血化瘀的力量很强。

它的范围很广,为什么,因为它是味酸主收,而且它是咸味的药,诸位记得咸味的药,主攻坚,它能够攻坚,所以很多硬块呀在里面,肿瘤呀,我们都去开,都可以开茜草,它可以攻坚啊,它除了活血化瘀外,它就是攻坚,能够攻坚,那味道是酸,酸味的,酸味主什么,主收敛嘛。

有些病人呢,如果下血,比如说子宫,西医说,啊,你子宫颈癌,病人出血不止,那老是开进去的时候,开处方进去的时候,我又希望止血,又怕止血的话,血无止法,一下止血的话,那血排不出来,那个癌细胞肿得很大,开茜草啊。

茜草本主收敛的,又主攻坚,它一起来的,我们就有这种药,我刚刚讲就这意思。

茜草,那它本身是性寒无毒的,没有毒性的药,跟我们那个什么乌头啊,大热大毒没有关系的,茜草吃不会死人的,你开个五钱八钱一两都没有关系,这凉血通经的要药。

茜草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茜草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茜草的配伍应用与禁忌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 if diaL.的干燥根及根茎。

南北各地均产。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处方用名】茜草、生茜草、茜草炭、茜草根。

【饮片特征及鉴别】茜草圆形薄片或不规则形薄切片。

表面红褐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但易剥落;切面平坦,皮部深紫红色,木部宽,淡红色或棕红色;麻点小孔多见,放大镜下观察更清楚。

味微苦,咀之染唾液为红色。

根头部切片常现梅花样花纹。

【性味归经及功能】本品味苦,性寒。

归肝经。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本品止血炒炙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药理作用】实验证明茜草有轻度止血作用,稍能缩短家兔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

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稍有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证实有镇咳作用。

【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1.血热夹瘀的出血症本品苦寒泄降,专人肝经血分,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治吐血、衄血,常配大蓟、侧柏叶,若冲任不固之崩漏则伍黄芪、白术、乌贼骨。

2.瘀血经闭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本品能消瘀行滞,通血脉,利关节。

治血瘀经闭,常伍桃仁、红花、当归,治跌打损伤及风湿骨痛,可单味泡酒服或配其他活血药和祛风通络药。

【单味药方】1.治龋齿牙痛,茜草根1g,浸泡于乳汁10ml中,呈淡红色后滴眼泪囊处,每1~2分钟滴眼1次(新医学,1974,(10):532)2.治风湿性关节炎,鲜茜草根60g,加白酒500ml,浸泡7日,适量温服,可改善症状。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3.治慢性腹泻,茜草根炒炭研细末,加等量红糖,每次9g,每日3次,饭前服,7日为1个疗程,用药1~2个疗程。

(江苏医药,1976,(6):55)4.治念珠菌病,茜草15~20g,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用药2~6周。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5.治吐血不定,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食后服之。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性寒;味苦;归肝经。

功效凉血活血,祛瘀,通经。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

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禁忌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茜草,别名蒨草、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等。

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古文献中早有记述,多年生攀援草本,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春、秋季采挖。

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主治血热咯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茜根”。

《名医别录》中记载:“茜根生乔山川谷,二月、三月采根曝干。

”又称:“苗根生山阴谷中。

蔓草木上,茎有刺,实如椒。

”《蜀本草》称本品为染绯草,并描述:“叶如枣叶,头类下阔。

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蔓延草木上。

根紫赤色,今所在皆有,八月采根。

”对照《证类本草》中的“茜根”附图,可认为即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茜草。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一)功效主治1、凉血止血:《本草正义》曰:“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

古今说解,都无异之。

《别录》止血,以血热涌泄言之。

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

”本鼎味苦、咸,性寒,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血崩诸证。

2、活血祛瘀:本品可用治血热瘀结之闭经及跌打损伤致瘀滞肿痛诸证。

3、疏风通络:《本草经疏》曰“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

主痹,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

”本品可用治热邪偏胜之痹证。

本证多由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络,郁久不解化热所致。

症见:关节灼热,红肿疼痛,痛不可近,屈伸不便,活动受限,可涉及一个及多个关节。

遇热则剧,遇寒则疼痛减轻。

有发热、I=1渴、心烦、小便黄热、苔黄、脉滑数。

热为阳邪,其性属火;热搏经脉,瘀阻气血;痹着不行,而为疼痛。

茜草根,苦寒而咸;苦可燥湿,寒能清热,咸可入血;活血祛瘀,疏风通络;热清络通则诸证自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茜草治病验方
茜草以根入药,性寒,味苦酸,功能凉血止血、祛瘀生新。

炒用治疗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尿血等症,生用治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其治病验方如下:跌打损伤:茜草根120克,红花20克,川芎30克,白酒1000毫升。

将上药置白酒中浸泡7天,每次服30毫升,每日两次。

慢性腹泻:茜草、山药适量,炒黑存性,研为细末,加少许红糖。

每天3次,每次9克,饭前服,一周为一疗程。

月经先期,量多、血色深红:茜草15克,荆芥炭9克,牡丹皮10克,乌贼骨9克。

水煎服,经前一周服,每日一剂,连服5~7天。

痔疮肿痛:茜草30克,大黄10克,虎杖15克,地榆15克。

水煎,每日一剂,连用7天。

荨麻疹:茜草根20克,地肤子、蛇床子各10克。

水煎,黄酒送服,每日一剂。

慢性气管炎:茜草20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麻黄5克,石膏30克,甘草10克。

水煎,每日一剂。

过敏性紫癜:茜草根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12克,牡丹皮10克,防风10克,白芍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水煎,每日一剂。

口腔溃疡:茜草20克,黄连5克。

水煎。

每日一剂,连服14天。

外伤出血:茜草根、三七适量,研细末,外敷伤处,每日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