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4-08-15T16:06:37.9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潘秀文
[导读] 乌头类中药的主要药用成分为乌头碱,具有镇痛、扩血管作用,临床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潘秀文
(贵州省黄平县中医医院药剂科 556100)
【摘要】目的:研究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分析其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04.9-2013.9期间收治的26例发生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中辨证不符占32.50%、剂量过大
23.33%、配伍不当17.50%、个体差异10.83%、煎服有误9.17%、炮制不当3.33%,其他原因3.33%。相比较其他各因素,前个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乌头类中药,通过辨证,控量、合理配伍等对策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关键词】乌头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330-02
乌头是附子、天雄、侧子、乌喙、漏篮子等的母根,首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已有 2000 多年的应用历史。其功强效捷,尤其是在危重病症的抢救和慢性顽病痼疾、疑难病证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疗效[1]。正因为乌头类中药具备特有的功效,自古至今一直为临床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乌头类中药含有毒性强烈的乌头碱,临床不良反应常有发生,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着其临床用药的安全,也限制了乌头类中药临床作用的发挥。本研究旨在探究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分析其防治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占57.69%) ,女性11例(42.23%) ;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55.8±19.4)岁。根据症状不同,将患者的不良反应划分为三类: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三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依次为19例(73.08%)、5例(19.23%)、3例(11.53%)。详细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⑴从2004.9-2013.9期间我院接诊的发生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选出26例,整理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收集所有病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服药原因、服用剂量、服用方法等信息,分析总结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必要时走访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2]。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⑵采取洗胃与中药解毒法治疗患者中严重不良反应者[3]。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对收集的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与处理, 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用于组间数据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统计显示,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辨证不符、剂量过大、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煎服有误和炮制不当。其中以辩证不符引起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剂量过大、配伍不当。相比较其他各因素,此三者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除此之外,误服、以生代熟、农药残留等其他因素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见表2。16例辩证不符病例绝大多数由于患者先前在不规范诊所就诊导致,并在发生中毒症状后来我院就诊。
表2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注:*P<0.05
3.讨论
乌头类中药的主要药用成分为乌头碱,具有镇痛、扩血管作用,临床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症。而此类药物主要毒性成分也是乌头碱[4]。乌头碱中毒剂量为 0.2mg,致死剂量为 2.0~4.0mg,与治疗剂量非常接近。
引起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辨证不符、剂量过大、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煎服有误、炮制不当。其中以辩证不符引起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剂量过大、配伍不当。相比较其他各因素,此三者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除此之外,误服、以生代熟、农药残留、工业污染等其他因素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
本文在分析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该类中药的临床科学应用提供借鉴。第一,正确辨证,审证施用。乌头类中药适用于阴寒痼结及寒湿偏胜者,能疏通痼阴冱寒,效果显著,但是切不可用于阴虚阳盛,真寒假热者,尤其避免患有心肌病、严重肝肾病者以及孕妇等人群。第二,把握剂量,适可而止。《中国药典》指出附子合理剂量范围3~15g,川乌、草乌
的剂量范围3~9g。第三合理配伍,增效减毒。乌头类中药毒性经过合理配伍能够大大降低,且疗效增强。第四注意体质,确保安全。医者用药要充分考虑病人体质,按照个体差异适度用药,切不可一方百用。第五,正确煎煮,煎服相宜。正确的煎煮方法能有效降低药物毒性。川乌解毒的关键是久煎法:超过15g的川乌一般需要煎煮半小时以上,剂量增加则煎煮时间也应该相应延长。第六,炮制有方,降低毒性。炮制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毒性、增加药效。炮制方法主要是水浸法和蒸煮法。乌头经水浸泡或蒸煮处理后,乌头碱会被水解成苯甲酰和乌头胺,后者毒性微弱,分别仅为前者的1/200 和1/400。此外,需要对患者普及乌头类中药常识,正确认识,不乱配乱服,减少或避免乌头类中药中毒情况的发生。
总之,只要恰当、科学地使用乌头类中药,就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情况,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参考文献:
[1] 李金莲. 中药乌头不良反应原因和对策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1): 446-447.
[2] 陈丽娟. HPLC 测定骨伤洗剂中乌头碱的含量[J]. 中国现代中药, 2012, 14(8): 55-56.
[3] 黄婧文. 中药乌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对策[J]. 中国药业, 2012, 20(22):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