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出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出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5-07-23T08:52:38.1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作者:郑玲[导读] 患儿与健康人群必须隔离,并采取抗生素治疗,足程足量治疗后通常不再具有传染性,隔离是否解除视情况而定。郑玲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徐州 221124)【摘要】目的:探讨出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观察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出疹性传染病患者,对症进行预防及治疗。结果:出疹性传染病包括45例病毒感染患者、31例过敏性患者及4例猩红热患者。全部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对于不同类型的出疹性传染病,根据其特点进行预防和控制。结论:出疹性传染病的病情复杂多样,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及生
活习惯,按时接种疫苗予以预防。对发病者进行隔离,控制感染源,在确保对症治疗的同时注重疾病传播的控制。【关键词】出疹性疾病;临床诊治;预防与控制【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338-02 国内儿童传染病发病率中,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水痘和猩红热,而其它种类的出疹性传染病也会在一年四季中随时发生。因此医院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警惕,做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出疹性传染病的传播性较强,患者一般需要被隔离,治疗时可服用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等药物,同时进行退热、止痒等辅助治疗,注意饮食调节和控制,从而确保患者病情的有效治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出疹性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 0.5-14岁,平均年龄(6.45±2.41)岁;病情治疗时间0.7-11天,平均时间5.8天。
1.2 方法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对本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价和分析[1]。全部患者经隔离后采取对症治疗,以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感染患者;高热时给予退热处理,采用止痒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瘙痒症状,应用清热解毒类药物进行治疗[2],同时注意饮食的调节和改善。
2.结果
临床诊断结果显示:80例出疹性传染病患者中,45例为病毒感染患者,其中风疹6例、肠道病毒感染5例、水痘22例、手足口病4例、麻疹5例、幼儿急疹者3例;31例为过敏性患者,其中荨麻疹6例、过敏性紫癜14例、湿疹2例、丘疹性荨麻疹9例;其余4例为猩红热患者。全部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经过1-3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痊愈或者明显好转。
3.出疹性传染病的诊断3.1 过敏性疾病
湿疹:湿疹患者为局部原发性多发性皮疹,皮肤瘙痒明显,并可渗出浆液,留有结痂。丘疹性荨麻疹:受损皮肤呈纺锤形,出现颜色泛红的丘疹,质硬且瘙痒现象比较严重。荨麻疹:患者伴有皮肤瘙痒现象,属于突发的急性病,瘙痒现象较为严重,短时间内可产生风团,且程度不同。过敏性紫癜:易患于四肢,皮肤容易受到损伤,可出现紫色斑点,严重者会出现关节肿痛、呕吐、呕血等现象。
3.2 病毒感染性疾病水痘:水痘一般发于儿童,发热24小时内可出现皮疹,皮疹通常先发作于患儿头部和躯干,之后逐渐蔓延至面部和四肢。临床特点表现为相继出现皮肤黏膜,伴随结痂和疱疹等不同的皮疹。可出现全身不适或发热等现象,一般由头部和躯干向四肢蔓延。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由各种肠道病毒所致,是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主要包括:四不特征,临床诊断表现为不结痂、不结疤、不痒、不痛四个特征;四不同,手足口病出现的疹子与药疹、水痘、口唇牙龈疱疹、蚊虫咬出现的疹子不同;四部曲,儿童的手、足、口、臀四个地方容易发作手足口病[3]。一般情况下斑丘疹和疱疹会出现在脚掌和手掌上,且均在脚掌和手掌的曲侧部位,或为红色的疱疹和斑丘疹,或为白色的水疱,疱疹四周呈炎性红晕。患儿可伴随发热现象,丘疹、小疱疹出现在手、足、臀、口四处,磁共振检查显示异常现象。
麻疹:风热、皮疹为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可诱发脑炎、肺炎等疾病。麻疹存在潜伏期,时间一般为8-13天。患者发热3天左右可出现皮疹现象,开始发作于患儿耳边,之后逐渐蔓延至患儿全身,5天左右皮疹完全长出。当皮疹现象消失时,患处会留有浅褐色色素斑。风疹:风疹患者常常伴随发热现象,淋巴结肿大发作于枕后和耳后。风疹的潜伏期大约在3周左右,发病前两天会出现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四肢、颈部。常出现风疹团,为其显著特征,严重者全身可出现皮疹,呈浅红色。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即婴儿“玫瑰疹”,幼儿发热5天内体温不低于39℃,退热后皮肤出现疹子,呈红色斑丘状。部分患者会发生咳嗽、眼睑水肿等现象。
3.3 细菌感染
猩红热: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一般多见于儿童患者,患儿扁桃腺红肿,发生高热、咽痛等现象,时间十分突然,1d后颈部、躯干、四肢逐渐出现疹子,呈细小密集的弥漫性红斑。48小时皮疹可达到高峰,呈弥漫性猩红色。猩红热患者的病程一般为7-8d,出疹的先后顺序会有所不同,之后皮疹逐渐消退,伴糠皮样脱屑。猩红热疾病的特征是高热、扁桃腺红肿,全身可出现疹子,呈弥漫性猩红色。
4.出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4.1 麻疹的预防控制易感人群注射疫苗,婴儿出生8个月后接种疫苗,隔一年后加强。出现麻疹者及早隔离进行治疗,保持个人卫生,居室进行开窗通风,暴晒被褥,隔离并观察28天;对密切接触者满8月龄者应急接种麻疹疫苗;未满8月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丙种球蛋白接种,以提高免疫抵抗力,并医学观察自接触起14天。
4.2 风疹的预防控制
易感人群接种风疹疫苗,一次自然感染后可终身免疫。对育龄妇女风疹抗体进行筛查,对风疹抗体阴性者,可在妊娠前进行疫苗注射,妊娠期禁止接种。
4.3 水痘的预防控制
易感人群可接种水痘疫苗,健康儿童与患者禁止接触,水痘流行期避免孩子在人群密集处游玩。水痘出现前1~2日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具有传染性,患者需要进行隔离,前驱期及出疹早期最容易传染。水疱污染的被服用具进行消毒处理,室内通风或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4.4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疾病流行期避免在人群密集处滞留,发病患儿发病后至少被隔离两周以上,发病第一周疾病的传染性最强。预防控制遵循:常消毒、勤洗手、勤通风、吃熟食、控传染五个关键原则[4]。肠道病毒在紫外线及干燥环境下比较脆弱,100℃以上的温度可使其病毒死亡,采用高浓度的氧化剂可杀灭病毒。
4.5 猩红热的预防控制
确保患儿居室通风换气,同时使用煮沸消毒过的食具。痊愈后进行彻底消毒,用具均用肥皂水擦洗一遍,或户外暴晒l~2小时。高发季节,患儿需要及时就医,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出现发热或皮疹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治。患儿与健康人群必须隔离,并采取抗生素治疗,足程足量治疗后通常不再具有传染性,隔离是否解除视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江宇泳.药疹误诊为出疹性传染病的18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11-12.
[2]虡瑞尧.发疹性传染病与药疹的鉴别诊断与治疗[J].传染病信息,2010,20(1):23-24.
[3]靳喜朋,褚秀玲,霍惠玲,等.水泡性口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3,19(2):8-9.
[4]廖春光.一起出疹性传染病暴发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