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 以育人为目标
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
论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强国必先强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高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育人为本”理念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既尊重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又合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
国家前教育部长周济曾提出“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这就更加明确了高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
高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就是坚持把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并且还要做到一切服务于学生,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授业解惑,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高校的一切工作要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和高扬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坚持育人为本,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体现为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把大学生看作教育的客体,更要把他们作为主体,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彰显其主体作用,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根本。
还要注意在教育内容上贴近生活,亲近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德育工作者要注意时刻与学生沟通,要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高校教育内容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首先,高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要只把它看作是学生工作尤其是专职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要把它当成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事情。
实践教学育人模式(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教育模式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如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等。
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概念实践教学育人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三、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创新。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育人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多样化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育人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实验、实习、实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育人模式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 完善实践教学课程:高校应设置丰富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
4. 拓展实践平台:高校应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拓宽实践渠道。
(完整)在教育过程之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
(完整)在教育过程之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我们在教育过程之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德是做人的根本。
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是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入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坚持以人的成长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
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学生整体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原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
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
四是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既是人本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
从教育发展的实践看,所有制约性因素最后都归结到教师资源的配置上,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制度创新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推进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教师和校长的职业活力、专业创造力和教育教学热情;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活力。
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
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
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育人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结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目标要求。
育人基本理念有四个:
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3、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4、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除了授之以鱼,还应授之以渔、授之以欲、授之以愉、授之以誉、授之以宇。
新时代教师要树立新的育人理念,从而向教育家型教师目标不断迈进。
以学生为主体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成为了各级学校关注的重点。
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的构建,旨在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独特的教育,帮助他们在多个方面实现个人成长,为未来做好准备。
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这三个词语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的核心理念。
所谓全方位,是指学校应该从学生的多个方面进行教育,包括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立体化,则是指学校应该将教育看作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应用各种手段,运用多种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课堂教育以外也能得到丰富的教育体验。
最后,育人体系,是指学校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格的健全为目标。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需要学校从教学、课程设置、选材、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改变。
以下就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学方面,学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探索知识和规律。
在教学上,还应该尝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例如,在物理课上,可以将电路板等实验器材放在学生手中,让学生自主组装和调整,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学习技能。
二、课程设置的改变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适当地增加和调整课程设置。
例如,为喜欢音乐的学生开设音乐课程,为喜欢体育的学生开设体育课程,为喜欢美术的学生开设美术课程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学校也应该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中小学生应该学习一定的经济知识、媒体素养、人际交往等。
这些课程的目的不在于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的多元化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着力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努力提升师生行为文化精品
着力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努力提升师生行为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师生的人文道德素养,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个在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化民成俗的过程。
正是一点一滴的心理认识和情感体验,日积月累才汇聚成个人思想和人格的各个层面。
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始终围绕师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注重积极人格的培养。
近年,我校按照“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和谐中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和谐的精神家园。
一、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教育氛围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学校环境就是一种教育媒体,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对师生都是无声的教育。
因此学校的环境建设关键在突出育人功能,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充盈着知识,一草一木,一廊一室都赋予人文情怀,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为了提高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我校对环境文化进行全面规划,精心设计,重点打造。
一是在尊重原有布局的基础上,认真作好校园整体规划,坚持文化品味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经济实惠的原则。
立足实际,着眼发展,通盘考虑,校容校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是大力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首先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强调整体美感,其次选择树种和花种一定要注重色彩形态协调搭配。
通过新植草皮、新辟花圃、新栽树木、加强保洁等,使校园绿化错落有致、赏心悦目。
三是从细处入手,着力注入文化符号。
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标深入开展德育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育人为本 、 “ 德育为先 。 大专院校是 ” 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 , 特别是医学院校培养的是面
对生命 的医务工作者 , 对职业道德应有更高要求 。这就要求大 专 院校转变观念 、 创新方法 , 效开展德 育工作 , 有 为社会输送有
, , , , , , , , , , , , , , , , , , , ,
建设示范性中等职业学 校、 追求 内涵发展是 当前学 校工作
的重点, 而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必须深刻认识建设和谐学校
的重要现实意义 、 探索和谐学校 的发展机制 。和谐文化是学校 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1 建设和谐文化 , . 增强学校投实力
学大纲的编制工作 。 我校护理专业有 1 7人次担任教材主编、 副
维普资讯
Vo.6 o 8 No 1 1 2 o 2 .7
以 e . . 主 体 3  ̄ 4 o. s 9
以 育 人 为 目标
深 入 开 展 德 育 工4 0 ) 4 0 0
摘
要 : 时期 , 新 大学生德育工作面J 济全球化 、 i g 市场经济、 息网络化等方面的挑 战。要 解放 思想 、 信 更新观 念 , 把德育作
学生要全 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一定要 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为指针 , 协调德 、 、 智 体间 的发展关系。在学生中开展社会
科任教 。新员工进 入学校要进行为期 1 个月的培训 , 由校 领导
主义荣辱 观教育 , 注重各种仪式 、 活动中的文 化熏 陶。 我校十分
和主要科 室负责人开设专题讲座 , 从职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到学
套丛书内容贴近学生 、 贴近教材、 贴近职业资格考试 , 填补 了该
全员育人方案、年级目标
河东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一、制度解读:全员育人导师制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健全班主任老师、学生个人成长导师两支不同层面的育人队伍的功能,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的有效资源,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制度实施为进一步落实“教师人人做学生成长导师制度、班教导会制度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要求,结合学校开展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并积极付诸实践,开创了“全员育人导师制”育人新模式,形成了“教师人人为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局面。
(一)以校为本,机制护航为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全面育人德育机制,学校建全各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为“全员育人”的落实保驾护航。
1.健全导师工作机构。
在“人人德育、事事德育、处处德育、时时德育”的理念引领下,形成校长负总责,德育主任具体负责,分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层层负责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工作网络。
2.完善导师工作制度。
学校建立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全员育人导师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导师工作制度,确保全员育人机制运转有序、有效。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2)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两周导师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学生每周向导师汇报一次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或家长接待。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视情况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5)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导师将了解的学生情况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以师为本,实力促航1、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培训制,提高导师全员育人软实力学校积极搭建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研训一体的导师发展平台,以德育管理培训会、心理辅导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每一名导师管理学生、辅导学生、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定期举行“专家讲座”、“班主任工作讲座”、“导师成长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实施《导师工作反思制度》《导师读书制度》等系列研修制度,以写促思,以思促教,教思相长,促使导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全员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强化实践育人 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育人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首届实践教学工作会议发言严国萍老师们、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文华学院首届实践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院从十年建校向十年发展迈进之际,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新的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认真总结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评建工作以来我院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我们应用型院校发展的重要性。
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和应用型本科学校办学对实践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新动态,认真分析我校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明确下一步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的目标和思路,积极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我院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扎实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分析了实践教学在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推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强化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文华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多科性、教学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适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在培养方案中必须要突出实践环节。
我们这里指的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我院201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明确规定工科专业实践环节应该达到总学分的30%,文科专业实践环节应该达到总学分的20%,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的实践环节已经达到要求。
教育以育人为本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杨国豪(集美大学副校长,福建厦门 361021)党的十六届五全会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要培养出具有竞争实力的一流人才,同样需要我们的高等教育树立一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的教育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由于大学生和大学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体、高等教育活动过程的主要因素,所以研究新形势下我们究竟应当确立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学生观和教师观,既有理论上澄清的必要性,也有现实上亟待解决的迫切性。
本文拟就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两个观点进行探讨。
一、关于“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近几年来,学校教学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教育质量提高的步子仍很缓慢。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没有把学生的学习自由当作有效学习的保证。
因而,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内容,进而满足“专业规格”培养的要求,获得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最重要的是全盘接受,而不是自学创新;是亦步亦趋,而不是灵活自主;是照抄照搬,而不是个性发展。
对此,杨叔子院士曾形象地指出“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材,而非制造高档器材”。
为此,高等学校就必须牢固地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中心,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确立学生为本的观念,同时也意味着在高等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以最大的学习自由。
使他们把专业要求与自身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寻找一种适合自已学习和成长的发展道路。
以学生为主体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立体化育人体系是指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教育措施来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素质提升。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为传统教育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验课程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应该具备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主动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学校应该通过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还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还要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学课程中,可以教授学生关于社会问题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公民教育课程中,可以教授学生关于公民义务和权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育人为本名词解释
育人为本名词解释
育人为本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以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己任的教育理念。
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是一种注重发展人的潜能和自主性的教育方式。
具体来说,育人为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生为主体。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
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环境中自由成长,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智力、体魄、品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完善的发展,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
3. 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己任。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
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良知、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育人为本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己任的教育理念。
只有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学生主体,服务育人全过程
学生主体,服务育人全过程2023年,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
而在这个变革中,学生主体和服务育人成为了教育的关键词汇。
学生主体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实现的能力,是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而服务育人则是指学校不仅提供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服务育人的手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让他们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具有实践能力、实际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2023年的教育变革中,学生主体和服务育人的理念被广泛应用,成为了教育的核心。
教育机构致力于发展学生成为独立思考、沟通与合作能力的综合人才,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提高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服务育人为核心的教育,学校将开展一系列与现实社会相关的活动,例如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等,旨在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服务育人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与不同人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增强社会适应性。
实际上,在学生主体和服务育人全过程中,学生的开展能力和动力是关键的,学生必须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乐趣,通过发现自己的天赋、展示才华来提升自己的信心和优势。
为了培养学生主体性和服务育人能力,学校也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例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项目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技巧,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引导。
学校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线教育、数字化教学等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联系,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问题解决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在学生主体和服务育人全过程中,教育机构将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公民素质、职业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成为更有价值的人。
聚焦学生主体精神 创新学校育人渠道
聚焦学生主体精神创新学校育人渠道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该聚焦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学校育人渠道,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聚焦学生主体精神,并通过创新学校育人渠道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聚焦学生主体精神1. 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学生主体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自主性、创造力和积极性的精神状态。
要实现学生主体精神,学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自主选修课程、兴趣小组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要鼓励学生创新。
学校可以举办创新实践活动、科技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和参与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主体精神还包括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注重启发性教学。
启发性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启发式方法进行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要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和判断。
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跨学科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学校育人渠道1. 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创新学校的育人渠道,首先应该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
通过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学校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不是仅从教学方法这个角度能说明得了的事,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和学是矛盾关系。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
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
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
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
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其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
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
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下几个方面: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
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
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如今,我们的教育目标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是烙印知识,而是要在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素质,让学生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具备全面的素质,从而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
全方位育人,是指从从学生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和培养,比如说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等。
全面的体育、音乐、美术、科技、智商、情商、英语等教育将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体化育人,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元化的手段进行教育和培训。
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再到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培训过程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全方位立体化育人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最原始、内在并具有基础性的需求,通过情感的调控和规让,进一步发展人的智慧、品德、能动性、协作性等多方面素质。
孩子们在这方面,需要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指导与教育,给孩子们制定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其次,在智力教育方面,我们要让学生在学术知识之外可以逐渐形成时间管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同学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必须培育对科技、环保等新兴领域的关注和兴趣,这才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在人文教育方面,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厚重的历史文化,懂得珍爱传统的文化精髓。
因此,教育不光是传授知识,更不仅是培养技能,更是培养对于生命、社会、文明的认知和理性认同。
再者,在社会教育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活动中去。
深入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成员的演变以及社会问题等,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学生在全方位立体化育人的过程中还应该学会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合作,培养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课堂教育中,教育者可贯穿互动体验式教学,引入形式多样的合作技巧,培养负责任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团队管理等组织技能,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和未来的挑战。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 [以教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标]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 [以教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标]》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树榜样的心理将康教育模式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调试,自我减压,积极面对困难是所有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想到责任在肩,老师们也会不断学习更新教书与人的方法,以达到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并且成为一个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于人于己都是好事,“成人”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因此某种意义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成败近年来,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高校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进行更为科学的课程建设,目的就是培养出更为优秀,更能适应当前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环境的人才。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自虐,因为心理因素退学,甚至自杀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这些也许只是一些现象,但是却为我们这场高校教育改革敲响了警钟,教育工作者开始再次审视“心理健康”对于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古人云:“要成才先成人”,古人很早都已经知道“成人”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这不仅让我们对当前进行的高教课程建设改革进行反思,不是反思是否增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而是反思如何使我们当前教学改革中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流于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为深入,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问题。
要在思想层面上真切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给出心理健看的定义,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心理现状的描述和分析,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高校教育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最后给出高校如何更好和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树榜样的教育模式。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育人为本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心得体会》我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育人为本制度的校本培训。
通过认真学习,我育人为本制度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育要以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
我们从事特殊教育,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义不容辞。
育人为本,就是我们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要始终坚持育人原则。
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是育人,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是育人,学校出台的每一种规章制度每一项措施都是育人,育人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指针。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坚持育人为本,就要求我们研究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有自己学校的校情,各班有各自的班情,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我们要看到差异,看到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讲究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方式、方法,对症下药,唯其如此,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总之,坚持育人为本,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良好的作风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
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切实做到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以身作则促进科学发展,真抓实干落实科学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坚持以学生为本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坚持以学生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宋完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
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对于学校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学生,把师生、家长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丰要阵地,而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集中在学生身上,自觉地代表学生的利益,维护学生的利益,为学生的利益服务。
一、强化“以生为本”理念。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所有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坚持“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立足于、服务于、指向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总是习惯于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强调教育者有什么教什么而忽视了被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强调教育者的管理作用而忽略了被教育者的潜能挖掘,因而往往造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被动局面,学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和自由度,服从教育管理被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创新本性被抹杀,学习热情被压抑,个性发展被限制。
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就是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建立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创新管理模式,创造育人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标——乌烈中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二阶段分析检查报告按照中共昌江县教科局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办公室的要求,平凉医专校党委积极行动,全面动员,党员干部人人参与,认真学习、组织、落实了《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分析检查阶段的安排意见》。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认真研究了分析检查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注意问题及保证措施等内容,制定分析检查方案,以“五查”活动为总揽,采取召开党员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委扩大会,开展群众评议、个案剖析、制度清理、专家会诊等方式,于10月28日-11月24日期间开展了详细具体的分析检查工作,现将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征求意见情况1.按照《昌江县教科局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我校于10月30日、11月18日进行了第二次征求意见活动。
活动主要采用发征求意见表、信函、电子邮件、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各处(室)、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毕业生接收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共发放征求意见表300份,收到学生家长文字信件15封、电子邮件20封、班级召开了学生干部座谈会。
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征求意见和建议。
共收集到原始合理化建议14条,集中反映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教学改革、学校建设、学生管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等七个方面。
2.召开会议,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
校党委于11月19日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我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各党总支、党支部于11月23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评议我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
通报民主生活会议情况和通过第一阶段调研、征求意见及围绕开展“五查”查找梳理出的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深入讨论,在全校形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以领导班子名义写出分析报告。
3.完成了四个环节任务:一是群众评议。
校党支部邀请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离退休职工、师生代表对校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进行评议,紧紧围绕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发展更科学进行评议,着眼于试点工作要达到的“五个阶段性成效”,采取召开师生代表评议大会、发放无记名评议表或走访、座谈、书信、电话、网络等形式进行评议。
校领导班子的分析报告经评议、修改完善后,向全校公布,接受师生监督。
二是个案剖析。
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处室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选择一个处室、一个教研室的典型事例,从“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写出个案剖析报告。
三是制度清理。
对近年来形成的各类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甄别分析,分需要坚持的、需要完善的、需要废止的和需要新建立的四种类型,形成制度清单。
四是老教师会诊。
邀请校内、外有老教师,采取现场调研、专题论证、座谈咨询等方式,对全校发展情况进行会诊,帮助查找问题,理清思路。
二、存在问题梳理经过对“五查”活动中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分析,梳理归纳如下:(一) 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1. 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
2. 积极争取项目,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向上级申请,把学校努力做大做强乌烈中学。
3. 理顺我校各村委会的关系。
4. 硬化、绿化、美化校园,改善办学条件。
5. 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顺利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省级示范学校评估。
6. 完善校级领导班子,强化中层管理队伍,尽快完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二)学校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1. 要合理、有长期投资的方案和建设规划,勿重复和反复建设,减少浪费。
2. 在实验室建设,教学用房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图书馆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3. 加快实验室建设,各个实验室均衡发展。
4. 建立、完善规范的学校管理体系,使管理运行更有效。
5. 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给全体教师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6. 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形成奖惩机制;提高辅导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养;规范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管理体制;规范领导、中层干部管理体制;发挥学校二级部门的管理职能。
7. 建议学校多派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及时、及早的更新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
(三)需要各部门和系部解决的问题1.教研室方面(1)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的培养,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2)加强教学督导,有计划的开展师资培训。
(3)加大对教学科研设备的投入,增加教师参与联合科研交流机会,增加教师出外参加培训的机会。
(4)继续开展青年教工优质课比赛,青年教职工演讲比赛等活动。
(5)加强对青年教师,特别是近几年新上岗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在学校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发放授课津贴,鼓励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6)加强教学管理,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
(7)加强教学督导,有计划的开展师资培训。
(8)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电子备课室容易出故障的问题。
(9)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体制;严格要求青年教师,把握好教与学关系;改进合堂授课条件;加大实验建设力度。
(10)增加实验课的教学时数;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考核标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体制。
(11)计算机配备较少,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机会少。
(12)发展自主创新的特色教学及管理模式,打破传统使教学更切实有实效。
2.教务处方面(1)要争取使用现代化教学管理软件系统。
(2)要充分发挥教导处的职能。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以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5)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6)增加教学现代化设备的应用范围,发展网络视频教学。
(7)实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8)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多开展集体备课和同行评课活动,鼓励和支持年青老师进修和深造。
(9)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技能创新。
(10)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老师做好辅导工作。
(11)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建议学校给学生开设“安全意识”课。
(12)打破传统,实施有效教学,减轻教案浸泡等形式的教师压力。
3.德育处方面(1)完善管理体制,达到宽环境、严要求,真正出高素质学生。
(2)部分大教室能否迟点关门,以便学生学习。
(3)部分大教室桌箱食品袋多,大教室卫生较差。
(4)对学生组织的公益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的积极性。
(5)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管理水平。
(6)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通过社团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7)进一步完善学生手册相关条款。
(8)加强学风建设,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
(9)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礼仪的培训及教育。
(10)探索一套具有特色的学生管理方法,对男女留宿学生进行不同办法的管理。
(11)加强学生会队伍的管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目标,发展管理。
(12)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4.后勤服务方面(1)一楼餐厅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卫生条件不太好,时常打错卡。
(2)图书馆楼道无灯,自习后难下楼。
(3)加强后勤维修服务的及时性。
(4)学生就餐饭量要足够,改善饭菜质量,为学生着想。
(5)改进学生就餐环境。
(6)强化后勤为教学、教师、学生服务,及时解决师生在教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7)服务意识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更进一步提高,向教学进一步倾斜,提高服务质量。
(8)加强后勤服务工作的主动性,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9)给学生提供更多勤工检学岗位。
(10) 为方便师生停放车辆,建议学校在适当的位置修建车棚;对各部门,各社团随意乱贴海报、通知、启示等问题,建议学校采取一定措施,杜绝乱贴海报现象。
三、提出解决问题措施2010年我校将接受省级规范化学校的评估,围绕这工作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学校提出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工作方针,一切以教学为中心,加大投入,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学校建设。
学校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深入解放思想,创新教育理念1.继续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准确把握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理念,破解学校发展中资金不足难题,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办学思路,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争取开设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专业。
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升学率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3.优化发展环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教学中心地位1.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整,适当扩大专业面,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扎扎实实、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争取县财政2010年为我校安排10万元,新建2个篮球场。
3.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教学设施。
投资500万元,建设新的六层教学大楼,做到按标准班上课。
(三)以学生为主体,改变管理职能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制定更适于学生特点的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学生反映突出的公寓楼管理现状,学校采取以楼长、层长、舍长为主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2.为了解决学生提出的后勤服务质量和食堂问题,学校准备加强监督,严格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并责成后勤处进行专题研讨学生提出的所有意见和建议。
3.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学校发展――我推动”系列活动中,要求学校26名中层干部每人定点联系一个班,帮扶1-2名贫困学生。
4.实施素质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重新组建文学社和美术兴趣小组。
乌烈中学党支部学习小组办公室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