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南京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以产业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服务。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被称作为“21世纪黄金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文化产业发展是传承中华文明复兴民族文化的需要,一个民族的崛起,归根结底要从文化的复兴上表现出来,民族文化产业的兴盛担当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文化产业也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对精神文化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创造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面临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考验,适时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下面通过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便找到与南京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相关的研究发展脉络,为其下一步的研究奠定扎实的文献基础。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进展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无论是产业形态、产业结构,还是产业组织、产业政策都还没有充分展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讨论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关于文化产业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而到了90年代末,情况发生变化,特别是98年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转载、刊登和索引文化产业的研究论文篇目明显增多,研究队伍不断壮大。随着中国加入WTO,学者将目光普遍集中于诸如中国入世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等命题,对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问题的思考也逐渐走向深入。

文化产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新兴的一种朝阳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文化产业在我国兴起,市场经济是必备条件。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必须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同时也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努力适应市

场经济要求。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经济的发展中有文化的作用。文化产业本身也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充分发展,可以优化国家产业结构,有利于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目前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相关理论及战略研究主要包括(1)一些学者文化应该“走出去”(花建,2003;花建,2005;胡惠林,2004)(2)有学者认为品牌、质量始终是产品的生命,提出品牌带动的建议。(聂瑞平,2002)(3)有学者通过文化创新的角度,提出文化创新(胡惠林,2001;李康化,2003)(4)结构优化战略(张晓明,2006;熊澄宇,2006)(5)有学者认为需要进行产业集群(康小明,2005)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学者们对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问题的思考也逐渐走向深入。相关研究论文著作有谢名家著《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2003)、林拓著《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6)、唐任伍、赵莉编著《文化产业—21世纪的潜能产业》(2004)、王梦炯著《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2007)、尹世杰著《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2005)等。理论方面的研究涵盖了文化产业各方面己经取得了大量对实践有切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虽然我国文化产业仍未能形成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排序不高。至今还没有形成大型的、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但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文化产业也出具规模。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研究主要基于文化产业进行“走出去”、文化产业进行品牌带动、文化创新、结构优化、产业集群等。

(一)文化“走出去”理论

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应该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为战略目标,要扬长避短。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就应当按照这个原则来选择属于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花建(2000)认为过去中国的文化产业主要针对国内市场,而在WTO背景下,不仅要“防守”和“拿来”,而且要“进攻”和“送出”,这种双向战略格局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花建(2005)进一步指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不但要激发内容原创,生产大量适应国际文化市场的优秀产品,还要解决贸易主体、区位选择和出口路径的问题

(二)文化产业的品牌带动

质量、品牌始终是产品的生命,物质产品如此,精神产品也如此。没有高质量、高艺术、高品位的文化产品,文化企业就失去真正的竞争力。

聂瑞平(2002)认为,要对中国的现有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盘点和梳理,对各个文化艺术门类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依此确定各自的主打品牌,并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带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全面推进。

王艳军、李红艳(2010)认为,文化品牌是加快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旗帜,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没有突出优势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受到影响和制约。因此以打造文化品牌为重点,培育一批有较大影响力、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并形成品牌辐射效益,才能更好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创新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全社会新的消费热点,文化产业涵盖面广、发展速度快、低污染、低能耗的特点将会使其最终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偏小,质量偏低,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比较低。中国文化产业要加强创新,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之路。

胡惠林(2001)较早地提出了文化创新思想,面对WTO,中国应构建文化产业创新体系。要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民有市场准入”政策、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准入的反垄断的政策、建立新的文化外贸制度、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加大对文化原创能力系统建设的政策投入等,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李康化(2003)则从发展文化产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理论制度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产业链条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社会结构创新。

李安(2009)认为,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通过构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链条,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激励、企业家激励与创新概念、品牌建立与创新链、规模经济与创新效益这些方面进行文化产业创新。

(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文化产业部门结构与文化产业空间结构是整个文化产业结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类的化经济活动最终要落实在产业部门和具体区域上。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具有提高国家整体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文化战略意义。

张晓明(2006)认为,从国家层面看,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性挑战,应实施区域差别性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实施区域协同性发展战略,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