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及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合集下载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是医院常用的放疗设备之一,利用高能电子束、X射线等光束照射肿瘤组织,达到肿瘤细胞死亡、治疗效果的目的。

但是,医用电子加速器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对医疗工作者和病患造成潜在的危害,需要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本文将探讨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一、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必要性医用电子加速器作用于人体的肿瘤组织,而在照射过程中,也会泄漏出一定剂量的辐射,可能对人体其他健康部位造成影响。

因此,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医疗工作者、病患以及其他周围人群免受辐射危害,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二、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内容1.医用电子加速器房间防护:应该在加速器房间内设置保护区域和非保护区域,并按照规定在非保护区域设置显著标志。

同时,需要安装辐射探测器,监测辐射水平,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

房间需要设置防护门、防护屏、封闭通风系统等防护装置,减少辐射泄漏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保护区的放疗机需要固定、标志致放区域,非保护区的人员需要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等。

2.医用电子加速器工作人员防护:对加速器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管理、体检,并对其进行放射监测。

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更换铅衣、铅帽等防护用品,并进行辐射诊断和治疗,确保不受辐射超限的危害。

3.病患防护:对病患进行个性化的剂量计算和剂量限制,以确保放疗效果的同时保证其身体健康。

对病患进行放射性监测和隔离保护,保证其周围人员不受到辐射危害,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

4.设备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辐射监测报告,进行备案和存档,遇有异常情况及时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

对设备进行及时的安全更新和升级,避免过时技术和实验室管理问题带来的危害。

三、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实施在实施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实际应用环境和具体制剂情况。

放射治疗与防护

放射治疗与防护

医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知识放射治疗放射防护放射治疗根据辐射源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分为远距治疗和近距治疗。

远距治疗是指辐射源至皮肤间之距离大于50cm的体外放射治疗,如X射线治疗机、加速器、60Co治疗机治疗等。

近距治疗是用由一个或多个密封辐射源在患者腔内或组织间隙或表浅部位进行的治疗,如后装治疗机。

(一)放射治疗防护现状放射治疗防护同样应遵循放射防护三原则,对治疗过程中的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和潜在照射等均应加以防范。

1.职业照射在放射治疗(近距与远距治疗)过程中,放疗操作人员接受职业照射主要来自(1)在治疗室摆位时来自治疗机头的漏射线以及高能电子加速器产生的感生放射性;(2)在控制室内接受的穿墙而过的贯穿辐射。

上述职业照射,能通过对放疗设备机头漏射线的严格控制(不达标者不能出厂),治疗室内良好的通风以及屏蔽墙足够的防护厚度,来满足国家限值。

2.公众照射公众个人可能受到的照射,主要来自治疗室机房门与墙体泄漏辐射的照射。

通过治疗室墙体和迷路外口防护门屏蔽设计,可使之达到限值要求。

3.潜在照射发生潜在照射的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

同时也需要防止由于治疗计划不合理,照射野对位不准确,导致正常组织受照体积过大、剂量过高会造成的本不应出现的损伤(并发症)。

实现放射肿瘤治疗目标的关键是对整个治疗计划进行精心设计和准确地执行,这取决于医院有无先进的治疗计划系统(TPS),较好的剂量分布和时间-剂量-分次模型以及放疗医生、物理工作者、放疗技术员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我国目前在放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上述这些基本条件。

因此,放射治疗防护的重点是对放疗的质量保证、放疗人员专业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以及患者的防护等问题。

(二)医用电子加速器治疗的防护医用电子加速器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三种机型:低能单光子(4~6MV)直线加速器、低能单光子(6MV)带电子束直线加速器和中(高)能(单)双光子带电子束直线加速器。

治疗时主要是利用高能电子束或加速电子轰击靶产生的高能X射线。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前言本标准第3~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举荐性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163 69-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卫生防疫站、上海肿瘤医院、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钞票志林、丛树越、牟灿兴、孙振雄、钟柏牛。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讲明。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 for using of medical electron accelera torGBZ126-2002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电子加速器(以下简称加速器)进行人体治疗时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能量在50MeV以下的加速器的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28 职业性外照耀个人监测规范GB4792 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GB9706.5 能量为1~50MeV医用电子加速器专用安全要求GB15213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3 加速器技术要求3.1 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G B9706.5的有关规定。

3.2 为防止超剂量照耀的要求3.2.1 操纵台必须显示辐射类型、标称能量、照耀时刻、吸取剂量、吸取剂量率、治疗方式、楔形过滤器类型及规格等辐照参数预选值。

3.2.2 辐照启动必须与操纵台显示的辐照参数预选值联锁,操纵台选择各类辐照参数之前,辐照不得启动。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测试试题(十)(附答案)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测试试题(十)(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 __________ …………○…………密…………○…………封…………○…………线…………○…………绝密★启用前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测试试题(十)(附答案)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题目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GB18871-2002的中文说法是().A: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B: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C:国标2002年18871号文件 D:射线装置管理办法2、根据GB18871-2002 规定,职业照射人员四肢的年当量剂量限值是A:20mSv B:100mSv C:500mSv D:1000mSv3、放射性活度的专用单位为----A:贝可勒尔(Bq) B:居里(Ci) C:当量剂量(Sev) D:半衰期(T/z)4、下面不能选作X射线屏蔽材料的是A:铅 B:聚乙烯 C:混凝土 D:砖5、随机性效应指的是()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一类效应.A:严重程度 B:发生概率 C:剂量闯值 D:危险程度6、电子对效应是描述().A:X线与原子的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B:X线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C:X线与原子的内层电子和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D:X线与原子的原子核的相互作用7、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α、β、Y射线在内照射时的危害程度的排序为() .A:a<β<yB:y<β<a C:β<a<Y D: β<y<a8、哪项不是2002年国家发布的防护标准及要求( ) A:《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B:《医用y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C:《y远距离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D:《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E:《后装Y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9、关于原子的结合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一个原子核都有自己的结合能.如果把各种原子核的结合能除以原子核中的核子数,就会得到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或称作比结合能B:E=MC2C:质量亏损越大,结合能越大,核子间结合的越紧密,原子核就越稳定.D:核内中子和质子的质量之和10、Nal(TI)就地y谱仪的特点是().A:计数效率高,能量分辨率高B:计数效率高,能量分辨率低C:计数效率低,能量分辨率低D:计数效率低,能量分辨率高11、已知空气中距离某点源4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9μSv/h,则在距此点源6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是()μSv/h(不考虑散射的影响).A:6 B:4 C:1.5 D:112、我国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是()mSv.A:3.1 B:1 C:10 D:813、放射诊断中辐射源主要是--- A:X射线 B:a射线C:β射线 D:y射线A:状态 B:方式C:形式 D:形态14、.中子能通过β衰变成为():A:电子 B:质子 C:a粒子 D:光子15、定期出版关于电离辐射防护的推荐书.A:国际原子能机构 B: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 C:WHO D: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6、哪个剂量是针对全身的 ( )A:吸收剂量 B:当量剂量 C:有效剂量 D:照射量17、能量为hV的X(Y)射线光子通过物质时,与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把全部能量传递给这个电子,光子消失,获得能量的电子挣脱原子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称为光电子);原子的电子轨道出现一个空位而处于激发态,它将通过发射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的形式很快回到基态,这个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入射X射线光子的能量将最终转化为().A:俄歇电子的动能 B:俄歇电子的动能 C:光电子的动能 D:以上都是18、穿透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排序正确的是A:中子、y射线、a粒子、β粒子B:y射线、中子、β粒子、a粒子C:中子、Y射线、β粒子、a粒子D y射线、β粒子、a粒子、中子19、有关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辐射产生的自由基所造成的DNA损伤叫做辐射的间接作用B:辐射的直接作用是指射线和细胞的DNA分子作用,使之被电离或激发,导致生物改变C:a射线治疗主要发生的是间接作用D:y射线治疗主要发生的是直接作用20、典型成年受检者腰椎X射线CT检查的剂量指导水平A:30mGy B:35mGy C:40mGy D:50mGy21、根据医疗照射的定义,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医疗照射范围的是().A:患者 B:受检者C:放射科技师 D:志愿者22、发现了X射线.A:居里夫人 B:贝克勒尔 C:伦琴 D:查德威克23、下面决定原子核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A:温度 B:压力 C:质子和中子数 D:最外层轨道电子数24、天然辐射照射(天然本底照射)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A:0.3-1.0mSv B:1.8mSv C:2.4mSv D:1-10mSv25、对于能量大于2MeV的X/y射线,----效应逐渐变为重要的相互作用过程.A:电子对 B:康普顿效应C:康普顿效应 D:光核反应26、照射剂量范围在50Gy以上,通常在1~3天伤死亡,见于最严重的放射病类型为A:骨髓型 B:肠胃型 C:脑型 D:皮肤红斑27、.如果可能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但对于受照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的工作人员,一般可不进行个人监测.A:1mSv/a B:2mSv/a C:4mSv/a D:5mSv/a28、国家标准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剂量控制水平的要求,抢救生命行动中所受剂量不大于A:200mSv B:50mSv C:100mSv D:500mSv29、比释动能K的单位是焦耳/千克,专用单位为---- A:J/kg B:Gy C:J/m2 D:sev30、以下关于确定性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剂量照射时很可能发生 B: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C:存在剂量國值 D:常在事故性照射中发生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内照射的一般防护措施有.A:距离B:隔离C:净化D:稀释E:包容2、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有A: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B:放射治疗C:核医学D:核电E:核子仪3、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有A:个人剂量监测应有专人管理B:个人剂量计未使用期间,应妥善保管,防止受到误照射C:有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自行监测;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监测D: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E:辐射工作单位应将个人剂量档案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4、()电离福射不带电.A:β粒子 B:a粒子 C:y射线 D:X射线 E:中子5、事故的应急响应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全面负责的有A:重大辐射事故B:较大辐射事故C:一般辐射事故D:特别重大辐射事故E:医疗事故6、放射工作人员佩戴的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下班后不正的处理方法是().A:摘下放在工作区B:交给下一位接班者C:摘下放在非工作场所的干燥、低本底处D:携带出工作区即可7、工作场所辐射监测的主要目的是A:了解工作场所及邻近地区的辐射水平与辐射分布情况B:评价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保证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安全C: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防止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或超剂量照射,工作场所受到污染D:为优化工艺过程,完善防护措施提供资料E:在某些情况下,监测结果可以用来评价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8、y射线穿过单位厚度物质时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或被吸收的概率)称作线性吸收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性吸收系数包含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三者的总贡献B:线性吸收系数随y光子能量而变化C:线性吸收系数随介质的原子序数Z而变化D:y光子能量增高,线性吸收系数值减小E:介质原子序数高、密度大的物质,线性吸收系数也高9、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A:时间防护B:距离防护C:屏蔽防护D:以上都不是10、.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A:吸入B:通过伤口侵入C:通过皮肤渗入D:食入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测试试题(十)(附答案)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A,2、C3、A4、B5、B6、D,7、B8、B,9、D,10、B,11、B12、A13、A14、B15、D16、C17、 D18、C,19、D20、B21、C22、C23、C24、C25、A26、C27、A28、D29、B,30、B,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B,C,D,E,2、A,B,C3、 ABCDE4、C,D,E5、A,B,C,D,6、A,B,D7、A,B,C,D,E,8、A,B,C,D,E,9、A,B,C10、A,B,C,D。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②(附答案)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②(附答案)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②(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是用来度量不带电粒子(如光子和中子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转移的物理量,适用于中子、光子照射的剂量计算.A:比释动能 B:吸收剂量 C:剂量当量 D:照射量2、下列射线中,由带电粒子组成的是()A:X射线 B:中子射线 C:y射线 D:a射线3、闪烁探测器是利用闪烁体()后退激时会发出荧光,光敏器件将光信号变为电脉冲来实现对辐射粒子的探测.A:原子或分子电离 B:原子或分子包容C:原子或分子激发 D:原子或分子碰撞4、当年圣诞前夕,()拍摄了一张手部的X光照片,这是人类第一张X光片.A:贝克勒尔 B:伦琴 C:威廉康拉德 D:居里夫人5、在工作人员年满----岁之前,应为他们保存职业照射记录A:65 B:70 C:75 D:806、.工作场所中氢的年平均活度浓度达到()Bq222Rn/m3时宜考虑采取补救措施.A:500 B:600 C:700 D:8007、关于电子对效应的发生概率,叙述正确的是().A:与单位面积内的原子个数成反比 B: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成正比C: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成正比 D:与物质的原子序数的四次方成正比8、210Po自然界含量极低,常利用人工方法获得,其可以当作是纯()放射体,放出能量为5.3Mev 的a粒子,其半衰期较短,仅为138天.A:β B:X C:Y D:α9、一个物种死亡50%,所需的吸收剂量D50,最大的是()A:人 B:电 C:杆菌 D:病毒10、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对明显受到照射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作出估算,进而限制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并且证明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其附加目的是提供().A:工作人员所受剂量的趋势 B:工作场所的条件C:在事故照射情况下的有关资料 D:以上三者均包含11、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T1/2),其定义是().A: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目衰变一半时的概率B:放射性核素衰减时间为其寿命一半时的原子核数目C: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目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A、B、C都不对12、中子不带电,不能使物质直接电离.利用中子与() 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次级带电粒子来测量中子. A:电子 B:质子 C:原子核 D:原子13、下列关于当量剂量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辐射权重因子比光子的辐射权重因子高B:当量剂量定义式为:H=WRRDC:相同能量的y射线与a射线的当量剂量相同低D:质子的辐射权重因子比光子的辐射权重因子14、监测仪器使用必须按规定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15、产生电子对效应的入射光子能量应该是().A:>10.2Mev B:<1.02Mev C:>0.51Mev D:<0.51Mev16、用辐射的权重因子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是().A:有效剂量 B:当量剂量 C:照射量 D:比释动能17、GB18871-2002的中文说法是().A: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B: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C:国标2002年18871号文件 D:射线装置管理办法18、根据GB18871-2002 规定,职业照射人员四肢的年当量剂量限值是A:20mSv B:100mSv C:500mSv D:1000mSv19、放射性活度的专用单位为----A:贝可勒尔(Bq) B:居里(Ci) C:当量剂量(Sev) D:半衰期(T/z)20、下面不能选作X射线屏蔽材料的是A:铅 B:聚乙烯 C:混凝土 D:砖21、随机性效应指的是()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一类效应.A:严重程度 B:发生概率 C:剂量闯值 D:危险程度22、电子对效应是描述().A:X线与原子的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B:X线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C:X线与原子的内层电子和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D:X线与原子的原子核的相互作用2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α、β、Y射线在内照射时的危害程度的排序为().A:a<β<y B:y<β<a C:β<a<Y D: β<y<a24、哪项不是2002年国家发布的防护标准及要求() A:《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B:《医用y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C:《y远距离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D:《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E:《后装Y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25、关于原子的结合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一个原子核都有自己的结合能.如果把各种原子核的结合能除以原子核中的核子数,就会得到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或称作比结合能B:E=MC2C:质量亏损越大,结合能越大,核子间结合的越紧密,原子核就越稳定.D:核内中子和质子的质量之和26、Nal(TI)就地y谱仪的特点是().A:计数效率高,能量分辨率高B:计数效率高,能量分辨率低C:计数效率低,能量分辨率低D:计数效率低,能量分辨率高27、已知空气中距离某点源4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9μSv/h,则在距此点源6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是()μSv/h(不考虑散射的影响).A:6 B:4 C:1.5 D:128、我国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是()mSv.A:3.1 B:1 C:10 D:829、放射诊断中辐射源主要是---A:X射线 B:a射线C:β射线 D:y射线30、.中子能通过β衰变成为():A:电子 B:质子 C:a粒子 D:光子31、定期出版关于电离辐射防护的推荐书.A:国际原子能机构 B: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 C:WHO D: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32、哪个剂量是针对全身的 ()A:吸收剂量 B:当量剂量 C:有效剂量 D:照射量33、能量为hV的X(Y)射线光子通过物质时,与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把全部能量传递给这个电子,光子消失,获得能量的电子挣脱原子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称为光电子);原子的电子轨道出现一个空位而处于激发态,它将通过发射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的形式很快回到基态,这个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入射X射线光子的能量将最终转化为().A:俄歇电子的动能 B:俄歇电子的动能 C:光电子的动能 D:以上都是34、穿透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排序正确的是A:中子、y射线、a粒子、β粒子B:y射线、中子、β粒子、a粒子C:中子、Y射线、β粒子、a粒子D y射线、β粒子、a粒子、中子35、有关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辐射产生的自由基所造成的DNA损伤叫做辐射的间接作用B:辐射的直接作用是指射线和细胞的DNA分子作用,使之被电离或激发,导致生物改变C:a射线治疗主要发生的是间接作用D:y射线治疗主要发生的是直接作用36、典型成年受检者腰椎X射线CT检查的剂量指导水平A:30mGy B:35mGy C:40mGy D:50mGy37、根据医疗照射的定义,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医疗照射范围的是().A:患者 B:受检者C:放射科技师 D:志愿者38、发现了X射线.A:居里夫人 B:贝克勒尔 C:伦琴 D:查德威克39、下面决定原子核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A:温度 B:压力 C:质子和中子数 D:最外层轨道电子数40、天然辐射照射(天然本底照射)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A:0.3-1.0mSv B:1.8mSv C:2.4mSv D:1-10mSv41、对于能量大于2MeV的X/y射线,----效应逐渐变为重要的相互作用过程.A:电子对 B:康普顿效应C:康普顿效应 D:光核反应42、照射剂量范围在50Gy以上,通常在1~3天伤死亡,见于最严重的放射病类型为A:骨髓型 B:肠胃型 C:脑型 D:皮肤红斑43、.如果可能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但对于受照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的工作人员,一般可不进行个人监测.A:1mSv/a B:2mSv/a C:4mSv/a D:5mSv/a44、国家标准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剂量控制水平的要求,抢救生命行动中所受剂量不大于A:200mSv B:50mSv C:100mSv D:500mSv45、比释动能K的单位是焦耳/千克,专用单位为---- A:J/kg B:Gy C:J/m2 D:sev46、以下关于确定性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剂量照射时很可能发生 B: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C:存在剂量國值 D:常在事故性照射中发生47、吸收剂量的国际单位是()A:居里 B:伦琴 C:希沃特 D:焦耳/千克48、辐射防护中最重要的要求是A:把剂量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B:辐射剂量限值以下就可以C:辐射安全性是唯一要求D:工作人员的风险比公众高一些是可以接受的49、《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公众中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除特殊情况外).A:年有效剂量1mSv B:年有效剂量5mSv C:年有效剂量10mSv D:年有效剂量20mSv50、下列哪一项不是Y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情况()oA:光电效应 B:电子对效应 C:康普顿效应 D:韧致辐射51、全世界由于医疗照射所致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约为天然辐射源产生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的1/5.与此相应的世界居民的年人均有效剂量约为().A:0.2mSv B:0.4mSv C:0.6mSv D:0.8mSv52、.当量剂量单位的专用名称为A:Kev B:Gy C:Bq D:Sv53、原子核是由组成的A:中子和电子 B:中子和质子C:原子和电子 D:质子和电子54、对于高能放射治疗设备至少具有---个独立的用于终止照射的故障安全保护系统.A:1 B:2 C:3 D:455、公众在自然环境中所接受的辐射照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类型是:().A:医疗照射 B:宇宙射线C:放射性氨气 D:核废料56、137Cs射线与物质的主要相互作用是(),A:光电效应B:电子对效应C:康普顿效应D:光核反应57、次性受到贯穿力较强的X、Y射线超过1Gy 时,即可发生外照射A:急性放射病 B:慢性放射病 C:死亡 D:无明显症状58、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A: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制B:坚决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C: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公众接受限度D:只要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制,可以大胆接受外照射59、放射性工作场所辐射分区按照GB 18871规定分为().A:密封区 B:非密封区C:控制区和监督区 D:监测区60、.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是().A:20m5v/年 B:30mSv/年 C:40mSv/年 D:50mSv/年61、受到辐射危害的各器官或组织的待积当量剂量,经加权处理后的总和称为().A:待积总剂量 B:待积有效剂量 C:集体有效剂量 D:集体当量剂量62、.活度的国际单位是().A:Sv B:Gy C:Bq D:rad63、表征放射源放射性强弱的是A:放射性活度 B:半衰期C:衰变常数 D:核素质量64、以下物理量及其单位的组合,错误的是().A:比释动能一戈瑞 B:吸收剂量一戈瑞C:剂量当量一拉德 D:照射量一库仑每千克65、下列对辐射的敏感程度最强的是()A:骨髓 B:心脏 C:皮胰 D:软骨66、辐射致癌属于哪种效应().A:急性 B:遗传C:确定性 D:随机性67、人们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射线,其中是带电粒子的是---- A:X射线 B:β粒子C:中子 D:y射线6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康普顿效应中产生的散射线是播务护中须引起注意的问题B:在X射线诊断中,从受检者身上产生的款射线其能量与原射线相差很少C:散射线比较对称地分布在整个空间D:摄影时到达前方的散射线增加了照片的灰雾,增加了影像的对比度69、使用石蜡实施对中子源的防护和封闭是因为石蜡中含有大量的().A:氢原子 B:氯原子 C:氧原子 D:铅原子70、当入射X射线光子和原子内一个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并改变运动方向,电子获得能量而脱离原子,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损失能量后的X射线光子称为散射光子,获得能量的电子称为反冲电子.入射光子被散射时波长的改变,错误的是()A:波长变长 B:与电子的静止质量有关C:与散射角有关 D:与入射光子的波长有关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关于电离辐射对生物物质的电离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是直接使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发生电离作用,继而引发辐射效应的出现B:也可以使机体内环境的水分子发生电离作用并产生活性基团,继而引发辐射效应的出现C: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转移并沉积在生物大分子上,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与激发,导致核酸、蛋白质等分子结构的改变D:离辐射将自身的能量转移至水分子,并引起水分子的电离与激发,产生原发辐解产物,这些活性产物进一步攻击生物大分子,引起后者的结构功能破坏E: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方式2、常用来测量Y射线的能量和强度的是().A:硫化锌ZnS (Ag)B:锂玻璃闪烁体Li20·2SiO2(Ce)C:碘化钠Nal(TI)探测器D:碘化铯CsI(TI)探测器E:蒽(C14H10)3、诊断慢性放射病需要考虑因素A:辐射接触史B:临床表现C:实验室检查D:剂量估算4、辐射防护三原则包括().A:辐射实践正当化B:辐射防护最优化C:废物最小化D:个人剂量限值5、内照射的一般防护措施有.A:距离B:隔离C:净化D:稀释E:包容6、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有A: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B:放射治疗C:核医学D:核电E:核子仪7、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有A:个人剂量监测应有专人管理B:个人剂量计未使用期间,应妥善保管,防止受到误照射C:有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自行监测;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监测D: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E:辐射工作单位应将个人剂量档案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8、()电离福射不带电.A:β粒子 B:a粒子 C:y射线 D:X射线 E:中子9、事故的应急响应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全面负责的有A:重大辐射事故B:较大辐射事故C:一般辐射事故D:特别重大辐射事故E:医疗事故10、放射工作人员佩戴的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下班后不正的处理方法是().A:摘下放在工作区B:交给下一位接班者C:摘下放在非工作场所的干燥、低本底处D:携带出工作区即可11、工作场所辐射监测的主要目的是A:了解工作场所及邻近地区的辐射水平与辐射分布情况B:评价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保证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安全C: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防止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或超剂量照射,工作场所受到污染D:为优化工艺过程,完善防护措施提供资料E:在某些情况下,监测结果可以用来评价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12、y射线穿过单位厚度物质时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或被吸收的概率)称作线性吸收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性吸收系数包含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三者的总贡献B:线性吸收系数随y光子能量而变化C:线性吸收系数随介质的原子序数Z而变化D:y光子能量增高,线性吸收系数值减小E:介质原子序数高、密度大的物质,线性吸收系数也高13、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A:时间防护B:距离防护C:屏蔽防护D:以上都不是14、.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A:吸入B:通过伤口侵入C:通过皮肤渗入D:食入15、关于职业健康监护,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A:按国家审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报送职业照射的监测记录和评价报告B:禁止工作人员和健康监护主管人员查阅照射记录及有关资料C:当工作人员调换工作单位时,向新用人单位提供工作人员的照射记录的复制件D:当工作人员停止工作时,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按审管部门或审管部门指定部门的要求,为保存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记录做出安排E: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停止涉及职业照射的活动时,应按审管部门的规定,为保存工作人员的记录做出安排16、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A:电离B:激发C:散射D:吸收作用E:弹性碰撞17、放射性衰变根据放射出粒子的种类不同分为( )A:a衰变B:衰变C:电子俘获D:y衰变E:中子俘获18、辐射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职责是:A:遵守有关防护与安全规定规则和程序B:正确使用监测仪表和防护设备与衣具C:在防护与安全方面与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合作%提供有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与信息D:不故意进行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和他人违反本标准要求的活动E:学习有关防护与安全知识%接受必要的防护与安全培训和指导%使自己能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19、热释光探测器的主要优点是A:组织等效好B:灵敏度高C:可测量较长时间内积累的剂量D:可测量α、β、Y等各种射线及粒子E:辐射照射后的热释光体可以反复使用20、对穿含铅防护服工作时个人剂量计的佩戴位置不正确的认识是().A:戴在防护服外B:戴在裸露部位C:戴在什么地方都可以D:戴在防护服内21、根据GBZ128-2016,职业照射的职业分类包括().A:医学应用B:工业应用C:国防活动D:天然源22、a粒子和β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差别是().A:β粒子的比电离较α粒子小得多B:β粒子的散射角可以很大C:β粒子的辐射能量损失大得多D:a粒子会有韧致辐射E:β粒子不与物质发生作用23、适用于屏蔽X、Y射线的防护材料是().A:铅B:混凝土C:石蜡D:棚E:聚乙烯24、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必检项目是().A:血常规 B:晶体裂隙灯检查 C:淋巴组织 D: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25、. 工作场所监测分类有A:运行前的本底调查B:竣工试运行期的竣工验收监测C:正式投入运行后的常规监测D:场所退役终态监测E:事故工况下的应急监测26、比释动能可用来度量以下哪些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能量转移A:X射线 B:中子 C:β粒子 D:a粒子 E:以上均可27、组织权重因子的作用是().A:组织权重因子反映了全身受到均匀照射下,个组织或器官对总危害的相对贡献B:组织权重因子反映了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发生辐射随机效应的敏感性C:辐射权重因子与辐射种类和能量有关,与组织或器官无关D:组织权重因子与辐射种类和能量有关,也与组织和器官有关E:性腺的组织权重因子是0.2028、放射源失去屏蔽和a放射源弥散事故的潜在辐射危害和响应行动有A:在辐射评价人员到场前不动源B:隔离放射源周围10m 以内区域C:请辐射评价人员到场支持D:辨识可能受照射的人E:检测并恢复源29、.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定义的防护量有A:剂量当量B:当量剂量C:有效剂量D:待积剂量E:照射量30、电离辐射的工业应用主要有A:工业辐照B:工业射线探伤C:核子仪D:放射性测井E:放射性示踪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②(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A2、D,3、C4、B,5、C6、A7、D,8、D9、A10、D11、C,12、C13、B,?? 解析:当量剂量=吸收剂量*辐射权重因子14、B,15、A16、B,17、A,18、C19、A20、B21、B22、D,23、B24、B,25、D,26、B,27、B28、A29、A30、B31、D32、C33、D34、C,35、D36、B37、C38、C39、C40、C41、? A42、C43、A44、D45、B,46、B,47、D48、A49、A50、D51、B52、D53、B54、B,55、C56、C57、A,58、A59、C60、D61、B,62、C63、A,64、C,65、A66、D,67、B68、D,69、A,70、D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A.B.C.D.E.2、CD3、A,B,C,D,4、A,B,D5、B,C,D,E,6、A,B,C7、 ABCDE8、C,D,E9、A,B,C,D,10、A,B,D11、A,B,C,D,E,12、A,B,C,D,E,13、A,B,C14、A,B,C,D15、A,C,D,E,16、A,B,C,D,17、A,B,C,D18、A,B,C,D,E,19、A,B,CD,20、A,B,C21、A,B,C,D,22、A,B,C23、A,B24、A,B,D,25、A,B,C,D,E26、A,B27、A,B,C,28、A,B,C,D,E,29、A,B,C,D,30、A,B,C,D,E。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治疗设备放射防护要求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治疗设备放射防护要求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治疗设备放射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包括放射治疗设备、场所、设备操作和相关检测涉及的放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电子加速器、钴-60治疗机、X射线治疗机、中子放射源及γ放射源后装治疗机、γ刀、陀螺刀等放射治疗设备。

Cyber knife、螺旋断层治疗机、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等新型放射治疗设备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敷贴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01.1 放射治疗机房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2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3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3部分:γ射线源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4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4部分:锎-252中子后装放射治疗机房3 术语和定义3.1 正常治疗距离 normal treatment distance;NTD对于加速器的电子辐照,规定为沿着有用线束轴,从电子窗到电子束限束器末端或某一规定平面的距离;对于加速器的X射线辐照,规定为沿着有用线束轴,从靶的前表面到等中心的距离;对γ射束治疗设备规定为沿辐射束轴从辐射源到等中心的距离;对没有等中心的设备,则是到某一规定平面的距离。

3.2 等中心 isocentre同中心 isocentre放射学设备中,各种运动的基准轴线围绕一个公共中心点运动,辐射束从以此为中心的最小球体内通过,此点即为等中心。

3.3 主/次剂量监测组合 primary/secondary dose monitoring combination一种双道剂量监测系统的组合。

其中一道作为主剂量监测系统,另一道作为次剂量监测系统。

3.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利用专门设备通过立体定向、定位技术实现小照射野聚焦式的放射治疗。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目录(GBZ1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目录(GBZ1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目录(GBZ1-234)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通告文号代替标准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010-01-22 2010-08-01 卫通[2010]2号GBZ1-2002 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 /T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 /T2-2002GBZ3-2006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2006-03-13 2006-10-01 卫通[2006]5号GBZ3-2002 GBZ4-2002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5-2002 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6-2002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7-2002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9-2002 职业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0-2002 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1-2002 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2-2002 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3-2002 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4-2002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5-2002 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6-2002 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7-2002 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8-2002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9-2002 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20-200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21-2006 职业性光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2006-03-13 2006-10-01 卫通[2006]5号GBZ21-2002职业性光敏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2-2002 职业性黑变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23-2002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24-2006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2006-03-13 2006-10-01 卫通[2006]5号GBZ24-2002 GBZ25-2002 尘肺病理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26-2007 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26-2002GBZ27-2002 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28-2010 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28-2002GBZ29-2002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30-2002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31-2002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32-2002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3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34-2002 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35-2010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35-2002 GBZ36-2002 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38-2006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2007-01-04 2007-07-01 卫通[2007]1号GBZ38-2002GBZ39-2002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40-2002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41-2002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 GBZ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43-2002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44-2002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45-2010 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45-2002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46-2002 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47-2002 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48-2002 金属烟热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49-2007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50-2002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51-2009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2009-03-16 2009-11-01 卫通[2009]9号GBZ51-2002GBZ52-2002 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5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54-2002 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55-2002 职业性痤疮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 GBZ56-2002 棉尘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57-2008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2008-06-06 2008-12-01 卫通[2008]12号GBZ57-2002 GBZ58-2002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59-2010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59-2002GBZ60-2002 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61-2002 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62-2002 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63-2002 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64GBZ65-2002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66-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67-2002 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68-2008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2008-06-06 2008-12-01 卫通[2008]12号GBZ68-2002 GBZ69-2002 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70-2009 尘肺病诊断标准2009-03-16 2009-11-01 卫通[2009]9号GBZ70-2002GBZ71-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72-2002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73-2009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2009-03-16 2009-11-01 卫通[2009]9号GBZ73-2002GBZ74-2009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009-03-16 2009-11-01 卫通[2009]9号GBZ74-2002GBZ75-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75-2002GBZ76-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77-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损害综合征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78-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78-2002GBZ79-2002 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0-2002 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1-2002 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2-2002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3-2002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4-2002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5-2002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6-2002 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7GBZ88-2002 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89-2007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89-2002 GBZ90-2002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91-2008 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2008-06-06 2008-12-01 卫通[2008]12号GBZ91-2002GBZ92-2008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2008-06-06 2008-12-01 卫通[2008]12号GBZ92-2002 GBZ93-2010 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93-2002GBZ94-2002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95-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96-2002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97-2007 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2009-07-13 2010-02-01 卫通[2009]14号GBZ97-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99-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00-2010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2010-09-19 2011-03-01 卫通[2010]22号GBZ100-2002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101-2002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02-2007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2007-04-27 2007-12-01 卫通[2007]11号GBZ102-2002 GBZ103-2007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2007-04-27 2007-12-01 卫通[2007]11号GBZ103-2002 GBZ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05-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06-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07-2002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08-2002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09-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11-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12-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13-2006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13-2002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Z/T153-2002 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GBZ114-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14-2002使用密封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35-2002密封γ放射源容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15-2002 χ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T150-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19-2006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19-2002GBZ120-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20-2002GBZ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22-200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22-2002GBZ123-2006 汽车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23-2002GBZ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25-2009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2009-10-26 2010-02-01 卫通[2009]17号GBZ125-2002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137-2002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30-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31-2002 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2008-03-12 2008-10-01 卫通[2008]7号GBZ132-2002GBZ133-2009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2009-10-26 2010-02-01 卫通[2009]17号GBZ133-2002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35GBZ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37GBZ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40-2002 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41-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T144-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T145-2002 个人胶片剂量计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T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T147-2002 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T148-2002 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T14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50GBZ/T151-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T152-2002 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153GBZ/T154-2006 两种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T154-2002 不同粒度放射性气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155-2002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T156-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2002-04-08 2002-06-01 卫通[2002]8号GBZ/T157-2009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2009-03-16 2009-11-01 卫通[2009]9号GBZ/T157-2002GBZ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2003-06-03 2003-12-01 卫通[2003]10号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1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通[2004]7号GBZ/T160.2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2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3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38-2004GBZ/T160.39-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39-2004GBZ/T160.4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卫通[2004]7号GBZ/T160.4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42-2004GBZ/T160.4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4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4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45-2004GBZ/T160.4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4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4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48-2004GBZ/T160.4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5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51-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51-2004GBZ/T160.5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52-2004GBZ/T160.5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54-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54-2004GBZ/T160.5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55-2004GBZ/T160.5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5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5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6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6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6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63-2004GBZ/T160.6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6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6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6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6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68-2004GBZ/T160.6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7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拟除虫菊脂农药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7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8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0.8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醚类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83-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铟及其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84-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钇及其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T160.8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碘及其化合物2007-06-13 2007-11-30 卫通[2007]14号GBZ161-2004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162-2004 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3-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T164-2004 核电厂操纵人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2004-05-21 2004-12-01 卫通[2004]7号GBZ165-2005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5-03-17 2005-10-01 卫通[2005]3号GBZ166-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2005-03-17 2005-10-01 卫通[2005]3号GBZ167-2005 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2005-03-17 2005-10-01 卫通[2005]3号GBZ168-2005 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5-06-21 2006-01-01 卫通[2005]9号GBZ169-2006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2006-03-13 2006-10-01 卫通[2006]5号GBZ/T170-2006 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2006-03-13 2006-10-01 卫通[2006]5号GBZ/T171-2006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2006-03-13 2006-10-01 卫通[2006]5号GBZ/T172-2006 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2006-03-13 2006-10-01 卫通[2006]5号GBZ/T173-2006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2006-03-13 2006-10-01 卫通[2006]5号GBZ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77-2006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78-2006 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179-2006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T180-2006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T181-2006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T182-2006 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T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T184-2006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2006-11-03 2007-04-01 卫通[2006]16号GBZ 185-2006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2007-01-04 2007-07-01 卫通[2007]1号GBZ 186-2007 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007-03-16 2007-10-01 卫通[2007]6号GBZ 187-2007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007-03-16 2007-10-01 卫通[2007]6号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07-03-16 2007-10-01 卫通[2007]6号GBZ/T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T189.1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2007-04-20 2007-11-01 卫通[2007]8号GBZ190-2007 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2007-04-27 2007-12-01 卫通[2007]11号GBZ/T191-2007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2007-04-27 2007-12-01 卫通[2007]11号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2007-06-18 2007-12-30 卫通[2007]15号GBZ/T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2007-06-18 2007-12-30 卫通[2007]15号GBZ/T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2007-06-18 2007-12-30 卫通[2007]15号GBZ/T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2007-06-18 2007-12-30 卫通[2007]15号GBZ/T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 石棉纤维浓度2007-06-18 2007-12-30 卫通[2007]15号GBZ/T193-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2007-08-13 2008-02-01 卫通[2007]20号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2007-08-13 2008-02-01 卫通[2007]20号GBZ/T195-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2007-08-13 2008-02-01 卫通[2007]20号GBZ/T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2007-08-13 2008-02-01 卫通[2007]20号GBZ/T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2007-08-13 2008-02-01 卫通[2007]20号GBZ/T198-2007 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2007-08-13 2008-02-01 卫通[2007]20号GBZ/T199-2007 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2007-08-13 2008-02-01 卫通[2007]20号GBZ/T200.1-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1部分:体格参数2007-09-25 2008-03-01 卫通[2007]GBZ/T200.2-2007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2部分:主要组织器官质量2007-09-25 2008-03-01 卫通[2007]GBZ/T200.4-2009 辐射防护用参考人第4部分:膳食组成和元素摄入量2009-03-06 2009-12-01 卫通[2009]5号GBZ/T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2007-09-25 2008-03-01 卫通[2007]GBZ/T202-2007 用于中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2007-09-25 2008-03-01 卫通[2007] GB/T16139-1995GBZ/T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2007-09-25 2008-03-01 卫通[2007] GBZ/T204-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2007-09-25 2008-03-01 卫通[2007] GBZ/T205-2007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2007-09-25 2008-03-01 卫通[2007]GBZ/T206-2007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2007-09-25 2008-03-01 卫通[2007] GBZ207-2008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2008-03-12 2008-10-01 卫通[2008]7号GBZ/T208-2008 基于危险指数的放射源分类2008-03-12 2008-10-01 卫通[2008]7号GBZ209-2008 职业性急性氰化物中毒诊断标准2008-06-06 2008-12-01 卫通[2008]12号GBZ/T210.1-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1部分: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2008-07-08 2008-12-30 卫通[2008]14号GBZ/T210.2-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2部分: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2008-07-08 2008-12-30 卫通[2008]14号GBZ/T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3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008-07-08 2008-12-30 卫通[2008]14号GBZ/T210.4-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2008-07-08 2008-12-30 卫通[2008]14号GBZ/T210.5-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2008-07-08 2008-12-30 卫通[2008]14号GBZ/T 211-2008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2008-11-20 2009-05-15 卫通[2008]23号GBZ/T 212-2008 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2008-11-20 2009-05-15 卫通[2008]23号GBZ/T 213-2008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03-02 2009-09-01 卫通[2009]4号GBZ 214-2009 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2009-03-06 2009-12-01 卫通[2009]6号GBZ 215-2009 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2009-03-06 2009-12-01 卫通[2009]6号GBZ/T 216-2009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2009-03-06 2009-12-01 卫通[2009]6号GBZ/T 217-2009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2009-03-06 2009-12-01 卫通[2009]6号GBZ/T 218-2009 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指南2009-03-16 2009-11-01 卫通[2009]9号GB/T 16854.1-1997职业病诊断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Z219-2009 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2009-07-13 2010-02-01 卫通[2009]14号GBZ/T220.2 -2009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2009-10-26 2010-02-01 卫通[2009]17号GBZ221-2009 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2009-10-26 2010-04-15 卫通[2009]16号GBZ/T222-2009 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2009-11-18 2010-06-01 卫通[2009]18号GBZ/T223-2009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2009-11-18 2010-06-01 卫通[2009]18号GBZ/T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2010-01-22 2010-08-01 卫通[2010]2号GBZ/T225-201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2010-01-22 2010-08-01 卫通[2010]2号GBZ226-2010 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 64-2002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 87-2002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227-2010 职业性传染病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T228-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诊断标准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T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T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2010-04-12 2010-11-01 卫通[2010]9号GBZ/T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2010-03-10 2010-10-01 卫通[2010]6号GBZ 230-201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010-04-12 2010-11-01 卫通[2010]9号(由职业病网网友zjp收集整理)GBZ/T 231-201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2010-04-12 2010-11-01 卫通[2010]9号(由职业病网网友zjp收集整理)GBZ 232-2010 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规范2010-06-04 2010-12-01 卫通[2010]16号(由职业病网网友zjp收集整理)GBZ/T 233-2010 锡矿山工作场所放射卫生防护标准2010-06-04 2010-12-01 卫通[2010]16号(由职业病网网友zjp收集整理)GBZ/T 234-2010 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2010-09-14 2011-03-01 卫通[2010]21号(由职业病网网友zjp收集整理)本文来自“职业病网”: 原文地址:/zybzd/2010/10/11/14063420665.shtml。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2020年版)卫生健康标准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2020年版)卫生健康标准
a) 治疗的适当性; b) 治疗的紧迫性; c) 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d) 个体患者的特征; e) 患者以往接受放射治疗的相关信息。
4.3 最优化要求
4.3.1 一般要求
4.3.1.1 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应保障放射治疗防护和安全的最优化。 4.3.1.2 放射治疗照射最优化过程至少应包括:治疗照射处方、操作规程、治疗设备质量控制、照射的质 量保证。
GBZ 121—2020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医用电子加速器、钴-60治疗机、中子放射源及γ放射源后装治疗机、X射线及γ射 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术中放射治疗的移动式电子加速器、医用X射线治疗机、 低能X射线放射治疗设备和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等设备开展放射治疗的防护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粒籽植入和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的放射防护。
d) 对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的职业照射加以限制,使其符合 GB 18871 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 的规定;
e) 根据 GBZ 235 开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f) 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对人员的专业技能、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进行培训,使之满足放
射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要求; g) 配置与放射治疗工作相适应的治疗设备、质量控制设备、监测设备及防护设施,采取一切合理
4 总则
4.1 管理要求 4.1.1 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对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防护与安全负责,主要包括:
a) 放射治疗工作场所的布局、机房的设计和建造; b) 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专业人员; c) 根据 GBZ 128 开展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二)(附答案)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二)(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 __________ …………○…………密…………○…………封…………○…………线…………○…………绝密★启用前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二)(附答案)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题目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产生电子对效应的入射光子能量应该是().A:>10.2Mev B:<1.02Mev C:>0.51Mev D:<0.51Mev2、用辐射的权重因子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是().A:有效剂量 B:当量剂量 C:照射量 D:比释动能3、GB18871-2002的中文说法是().A: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B: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C:国标2002年18871号文件 D:射线装置管理办法4、根据GB18871-2002 规定,职业照射人员四肢的年当量剂量限值是A:20mSv B:100mSv C:500mSv D:1000mSv5、放射性活度的专用单位为----A:贝可勒尔(Bq) B:居里(Ci) C:当量剂量(Sev) D:半衰期(T/z)6、下面不能选作X射线屏蔽材料的是A:铅 B:聚乙烯 C:混凝土 D:砖7、随机性效应指的是()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一类效应.A:严重程度 B:发生概率 C:剂量闯值 D:危险程度8、电子对效应是描述().A:X线与原子的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B:X线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C:X线与原子的内层电子和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D:X线与原子的原子核的相互作用9、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α、β、Y射线在内照射时的危害程度的排序为().A:a<β<yB:y<β<a C:β<a<Y D: β<y<a10、哪项不是2002年国家发布的防护标准及要求() A:《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B:《医用y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C:《y远距离治疗室设计防护要求》D:《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E:《后装Y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11、关于原子的结合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一个原子核都有自己的结合能.如果把各种原子核的结合能除以原子核中的核子数,就会得到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或称作比结合能B:E=MC2C:质量亏损越大,结合能越大,核子间结合的越紧密,原子核就越稳定.D:核内中子和质子的质量之和12、Nal(TI)就地y谱仪的特点是().A:计数效率高,能量分辨率高B:计数效率高,能量分辨率低C:计数效率低,能量分辨率低D:计数效率低,能量分辨率高13、已知空气中距离某点源4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9μSv/h,则在距此点源6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是()μSv/h(不考虑散射的影响).A:6 B:4 C:1.5 D:114、我国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是()mSv.A:3.1 B:1 C:10 D:815、放射诊断中辐射源主要是--- A:X射线 B:a射线C:β射线 D:y射线A:状态 B:方式C:形式 D:形态16、.中子能通过β衰变成为():A:电子 B:质子 C:a粒子 D:光子17、定期出版关于电离辐射防护的推荐书.A:国际原子能机构 B: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 C:WHO D: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8、哪个剂量是针对全身的 ()A:吸收剂量 B:当量剂量 C:有效剂量 D:照射量19、能量为hV的X(Y)射线光子通过物质时,与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把全部能量传递给这个电子,光子消失,获得能量的电子挣脱原子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称为光电子);原子的电子轨道出现一个空位而处于激发态,它将通过发射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的形式很快回到基态,这个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入射X射线光子的能量将最终转化为().A:俄歇电子的动能 B:俄歇电子的动能 C:光电子的动能 D:以上都是20、穿透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排序正确的是A:中子、y射线、a粒子、β粒子B:y射线、中子、β粒子、a粒子C:中子、Y射线、β粒子、a粒子D y射线、β粒子、a粒子、中子21、有关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辐射产生的自由基所造成的DNA损伤叫做辐射的间接作用B:辐射的直接作用是指射线和细胞的DNA分子作用,使之被电离或激发,导致生物改变C:a射线治疗主要发生的是间接作用D:y射线治疗主要发生的是直接作用22、典型成年受检者腰椎X射线CT检查的剂量指导水平A:30mGy B:35mGy C:40mGy D:50mGy23、根据医疗照射的定义,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医疗照射范围的是().A:患者 B:受检者C:放射科技师 D:志愿者24、发现了X射线.A:居里夫人 B:贝克勒尔 C:伦琴 D:查德威克25、下面决定原子核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A:温度 B:压力 C:质子和中子数 D:最外层轨道电子数26、天然辐射照射(天然本底照射)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A:0.3-1.0mSv B:1.8mSv C:2.4mSv D:1-10mSv27、对于能量大于2MeV的X/y射线,----效应逐渐变为重要的相互作用过程.A:电子对 B:康普顿效应C:康普顿效应 D:光核反应28、照射剂量范围在50Gy以上,通常在1~3天伤死亡,见于最严重的放射病类型为A:骨髓型 B:肠胃型 C:脑型 D:皮肤红斑29、.如果可能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但对于受照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的工作人员,一般可不进行个人监测.A:1mSv/a B:2mSv/a C:4mSv/a D:5mSv/a30、国家标准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剂量控制水平的要求,抢救生命行动中所受剂量不大于A:200mSv B:50mSv C:100mSv D:500mSv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内照射的一般防护措施有.A:距离B:隔离C:净化D:稀释E:包容2、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有A: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B:放射治疗C:核医学D:核电E:核子仪3、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有A:个人剂量监测应有专人管理B:个人剂量计未使用期间,应妥善保管,防止受到误照射C:有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自行监测;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监测D: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应当立即核实和调查E:辐射工作单位应将个人剂量档案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4、()电离福射不带电.A:β粒子 B:a粒子 C:y射线 D:X射线 E:中子5、事故的应急响应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全面负责的有A:重大辐射事故B:较大辐射事故C:一般辐射事故D:特别重大辐射事故E:医疗事故6、放射工作人员佩戴的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下班后不正的处理方法是().A:摘下放在工作区B:交给下一位接班者C:摘下放在非工作场所的干燥、低本底处D:携带出工作区即可7、工作场所辐射监测的主要目的是A:了解工作场所及邻近地区的辐射水平与辐射分布情况B:评价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保证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安全C: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防止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或超剂量照射,工作场所受到污染D:为优化工艺过程,完善防护措施提供资料E:在某些情况下,监测结果可以用来评价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8、y射线穿过单位厚度物质时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或被吸收的概率)称作线性吸收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性吸收系数包含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三者的总贡献B:线性吸收系数随y光子能量而变化C:线性吸收系数随介质的原子序数Z而变化D:y光子能量增高,线性吸收系数值减小E:介质原子序数高、密度大的物质,线性吸收系数也高9、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A:时间防护B:距离防护C:屏蔽防护D:以上都不是10、.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A:吸入B:通过伤口侵入C:通过皮肤渗入D:食入绝密★启用前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二)(附答案)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A2、B,3、A,4、C5、A6、B7、B8、D,9、B10、B,11、D,12、B,13、B14、A15、A16、B17、D18、C19、? D20、C,21、D22、B23、C24、C25、C26、C27、? A28、C29、A30、D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B,C,D,E,2、A,B,C3、 ABCDE???4、C,D,E5、A,B,C,D,6、A,B,D7、A,B,C,D,E,8、A,B,C,D,E,9、A,B,C10、A,B,C,D。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验收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验收
准直器角度指示准确性,源皮距指示器准确性 ,十字线的指示准确性, 光野指示准确性 ,光野和辐 射野 的一致性 ,EPID 图像采集器,图像引 导系统机械臂到位静度,图像引导系统机械臂读数静度。
寰 1
机械 准直器机械等 中心精度
准直器角度刻度精 度 机架机械等 中心精度
机架角度刻度精度 床旋转等 中心精度
3基砷.I施的验收 5.1机 房辐 射 防护 设施 主屏蔽 墙、次屏 蔽墙 、防 护门、中子防护、强排 每小时 换气量 及 各进 出风 口位 置
5.2穿墙 线管 空调 、排风、水、电、气 、检测所需预留线路 5.5机房环境 防护 温度、湿度,防尘、电磁场、水路、电路、设备安装所需预埋件 (激 光灯、吊装件)
医疗设备的验 收是医疗设备全过 程技术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确保医疗设备质 量和及时安全投 入使 用的核心环节。医用电子直线 加速器的验 收是指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和放射 治疗物 理师依据相关 国 家标准文件,对购进的设备从外部包装、资料文件、配件数 量、基础设施、 安装调 试、竣工后的检测等各个方面进行验 收测试 ,检测设备的各项 技术 指标是 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及厂家提供的标准 。
5.4安装 基础 混 凝 土 基 座 4安 装 阶 段 的验 收 关键环节的参与、干预和精度控制。
(1)底座的安装调试。 (2)立 主机 。机架、小机头和床的等中心调节。 (3 叶准直器多 叶准 直器与主准直器的匹配 要U位精度重 复性。 (4)机 载影像 系统。机载影 像系统的 初始化校 准。机 载影像 系 统中心与加速器的中心校准,几何中心和影像中心的校 准。 (5)机 械中心轴和束流 中心轴的检测调解。 (6)束流参数 的调 节。能量、平坦度、对称性 。 5安麓完成后的 收 医用电子直线加 速器安装 完成之 后,根据 国家标准和加 速器的 性能指标 ,对加速器逐一进行仔细 精确的检测。《放 射治疗机房设计 导 则 》GB/Tl7827—1999、《放 射 卫 生 防 护 基 本 标 准 》GB4792-84、《医 用电子加速器卫生 防护标准》GBZ126-2002、《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 分:通 用安 全要求》GB9706.1和 《医用电气设备能量为 1-50MeV医 用电子加 速器专用安 全要求》GB9706.5-92对 医用电子加速 器治疗 室 的 防 护 、安 全 要 求做 了 详 细 规 定 。《医 用 电子加 速 器 性 能 和 试 验 方 法 》 GB15213-94规定了医用电子加 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该标准 等效采 用国际 标准 IEC976《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 IEC977((1-50Mev医 用电子极速器性能到则》。(《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 检验 规程》 GB/T 19046-2013成为医用电-于力口速器验收检测的最新标准 。

卫生院CT室改造材料要求及报价单

卫生院CT室改造材料要求及报价单
防护百叶窗
30*30
1套
含铅量90%以上
顶板防护铅板
100*200
30.41
含铅量95%以上
小计
0
卫生院CT室改造材料要求及报价单
(1)国家标准:GB18871-2024《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2)国家标准:GBZ130-2024《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3)国家标准:GBZ126-2024《医用电子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4)国家标准:GBZ121-2024《后装r源近距离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CT室手动单开防护铅门:洞口尺寸900*2100
100*2100*4mmpb
1樘2.12m2
含五金配件、指示牌、外表304不锈钢
铅玻璃观察窗:洞口尺寸1280*880
1200*800*4mmpb
1套
含1270*870*4mmpb铅玻璃框
四周墙面硫酸钡做防护
比重3.8含钡量90%
76.47
一级硫酸钡,抹4公分厚度70kg/m2
(5)国家标准:GBZ120-2024《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材料采购单
产品名称
规格(mm)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备注
CT室电动推拉防护铅门:洞口尺寸1500*2100
1800*2250*4mmpb
1樘4.05m2
含轨道及五金配件、指示灯、指示牌、外表3系统、带遥控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机房的屏蔽防护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机房的屏蔽防护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机房的屏蔽防护作者:温莉琴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6期[摘要]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被广泛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射防护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根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射特性,屏蔽是其辐射防护的主要方法。

NCRP报告反映了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研究现状,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满足人们对电离辐射防护日益提高的需求。

[关键词]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特性屏蔽1 前言与钴60 治疗机相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剂量率高、剂量计算准确、治疗时间短、而且对深部肿瘤的疗效更为理想等优点,因此,医用电子加速器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已成为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放疗设备。

近些年来,我国面临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已有逐渐取代钴-60治疗装置的趋势。

估计我国每年大约新增60万癌症患者,其中约60 %至70 %需要配合施加放射治疗。

因此,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例,31省份由1999年的420台[1],至2006年已经装备918台,其增长速率十分可观,一些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已同时拥有多台医用加速器。

但全国平均每百万人的拥有量还仅0.7台,远远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百万人配备2至3台医用加速器的要求[2]。

所以其发展潜力还很大,与此相适应,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放射防护与安全日益强烈凸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3]。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无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电离辐射是把双刃剑,各种射线对人体也有损伤作用的一面,不当的和过量的电离辐射照射会引起对人体的危害。

依据现行的射线装置分类办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属于中危险射线装置,发生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的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水平及其防护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注意和关切。

配备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设备进行放射治疗的各级医疗机构,大多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疗质量及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前言本标准第3~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16369-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卫生防疫站、上海肿瘤医院、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志林、丛树越、牟灿兴、孙振雄、钟柏牛。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protectionstandardforusingofmedicalelectronacceleratorGBZ126-200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电子加速器(以下简称加速器)进行人体治疗时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能量在50MeV以下的加速器的生产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9706.5能量为1~50MeV医用电子加速器专用安全要求GB15213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3加速器技术要求3.1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GB9706.5的有关规定。

3.2为防止超剂量照射的要求3.2.1控制台必须显示辐射类型、标称能量、照射时间、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治疗方式、楔形过滤器类型及规格等辐照参数预选值。

3.2.2辐照启动必须与控制台显示的辐照参数预选值联锁,控制台选择各类辐照参数之前,辐照不得启动。

3.2.3必须装备两道独立的剂量监测系统,每一道剂量监测系统必须能单独终止辐照,一道剂量监测系统发生故障不得影响另一道系统的功能。

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墙及防护门厚度估算方法探讨

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墙及防护门厚度估算方法探讨

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墙及防护门厚度估算方法探讨文章根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及相关法规标准,对某医院拟建的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墙及防护门厚度进行了估算,给出了机房屏蔽墙及防护门屏蔽厚度的估算方法,为机房的设计提供依据。

标签: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厚度;估算方法;设计依据引言为了开辟新的治疗手段,改善病人治疗条件,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满足广大患者就医的需要,某医院拟建医用直线加速器一台应用于放射治疗。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標准》(GB18871-2002)以及《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02)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直线加速器机房必须采取屏蔽措施以减少其运行对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

文章根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和相关法规标准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对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墙及防护门厚度进行了估算,给出了机房屏蔽墙及防护门屏蔽厚度的估算方法。

1 拟建直线加速器的基本情况该医院拟建直线加速器射线类型为X射线模式,射线能量为6MeV。

源瘤距为100cm,最大输出剂量率400cGy/min,最大照射野为40cm×40cm,X线泄漏率为0.1%,等中心高度为1360mm,等中心精度≤±1mm,机架旋转范围+-185°。

2 拟建直线加速器的基本情况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计算如下:2.1 主屏蔽与次屏蔽计算:(次屏蔽十值层厚度与主屏蔽一致,此为偏安全计算)屏蔽X线的门铅当量: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出结果见表1。

3 结束语根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和相关法规标准,对拟建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墙及防护门厚度进行估算,使屏蔽墙对直线加速器开机状态下产生的X射线进行有效的屏蔽,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辐射影响,同时也可论证机房设计合理性,为机房的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陈敬忠,龚怀宇.医用电子加速器的防护[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李德平,潘自强,等.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M].原子能出版社,1987.作者简介:刘娟(1985,7-),女,汉族,籍贯:江西省上饶市,单位: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测试研究中心,理学学士,专业:化学,职称:助理工程师。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2篇)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2篇)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一、在各治疗机房必须有醒目的电离辐射标志。

二、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三、治疗室门必须安装联锁设备。

四、机房出束指示联锁灯应保持有效。

五、治疗机控制台应具有安全控制设备,如紧急中断照射设备和辐射安全与联锁装置。

六、治疗机的计时器和剂量监测系统必须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七、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八、放射治疗操作者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

九、操作人员在每天开机前必须检查机器的安全联锁装置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应通知维修人员,排除故障后方能开机治疗。

十、操作者不得擅自拆除辐射安全与联锁设备。

十一、出束治疗时,除患者外,治疗室内不应有其他人员滞留。

十二、参观者或未经培训的工作人员不能自行开机。

十三、非机组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机房。

十四、放射工作人员应接受过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能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规定。

有效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

十五、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的事故处理技术培训,使每个操作人员都掌握放射防护和事故处理技术。

十六、机器若出现故障,首先将病人移出治疗室,再通知维修人员和负责医生,并立即通知上级领导。

十七、工作结束后,应关好机器及相关电器设备,锁好机器与机房,拉上电闸,方可离开。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2)第一章绪论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用加速器机房的安全防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用加速器机房的安全防护管理。

第三条安全防护原则医用加速器机房的安全防护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生命安全第一原则,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2. 设备安全第一原则,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第二章设备安全管理第四条设备操作规范1.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工作资质,接受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2.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更改操作方法或程序;3.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超负荷或滥用设备;4. 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5.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穿戴防护用具、遵守操作规程等;6. 操作人员必须及时上报设备故障情况,并配合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检修。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2篇)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2篇)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一、在各治疗机房必须有醒目的电离辐射标志。

二、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三、治疗室门必须安装联锁设备。

四、机房出束指示联锁灯应保持有效。

五、治疗机控制台应具有安全控制设备,如紧急中断照射设备和辐射安全与联锁装置。

六、治疗机的计时器和剂量监测系统必须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七、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八、放射治疗操作者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

九、操作人员在每天开机前必须检查机器的安全联锁装置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应通知维修人员,排除故障后方能开机治疗。

十、操作者不得擅自拆除辐射安全与联锁设备。

十一、出束治疗时,除患者外,治疗室内不应有其他人员滞留。

十二、参观者或未经培训的工作人员不能自行开机。

十三、非机组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机房。

十四、放射工作人员应接受过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能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规定。

有效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

十五、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的事故处理技术培训,使每个操作人员都掌握放射防护和事故处理技术。

十六、机器若出现故障,首先将病人移出治疗室,再通知维修人员和负责医生,并立即通知上级领导。

十七、工作结束后,应关好机器及相关电器设备,锁好机器与机房,拉上电闸,方可离开。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2)医用加速器机房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被用于肿瘤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医学应用。

由于其特殊性质和辐射危害,对于机房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份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总字数约____字。

实际使用中,还需要根据机房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机房管理概述1. 机房管理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落实医用加速器机房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确保机房及其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医院患者和职工的安全。

2. 责任分工(1)医院领导:负责确定机房安全防护管理的重要性,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机房管理人员:负责机房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和安全监控,制定并按照本制度执行。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020年版)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020年版)
4 设备防护性能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医疗机构在申请验收检测时,需向检测机构提供放射治疗设备生产厂家的随机文件。 4.1.2 应对设备的泄漏辐射和杂散辐射(包括加速器治疗的感生放射性)进行验收检测,正常情况下 可不进行状态和稳定性检测;但当限束设备更换、改装或维修后,应进行泄漏辐射和杂散辐射的检测。 4.2 吸收剂量的控制 4.2.1 吸收剂量的监测和控制 4.2.1.1 使用的设备应具有独立的双道剂量监测系统,其输出显示为剂量监测值,并应能用来计算受 照靶体积内某一参考点的剂量。 4.2.1.2 双道剂量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注:本文件中简称能量。
3.4 均整度 flatteness
1
WS 674—2020
量度某一规定照射距离处照射野内各点吸收剂量率是否均匀的性能指标。 3.5
M 区 M area 在患者平面,以有用线束轴为中心,并以最大照射野为其边界的区域。 3.6 患者平面 patient plane 用加速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在正常治疗距离处与治疗床平面平行、与治疗床垂直距离为 7.5 cm 的平面。 3.7 患者平面测试区 test area in patient plane 在患者平面上,距有用线束中心半径为 2 m 的,不包括 M 区在内的区域。 3.8 最大吸收剂量 maximum absorbed dose 在正常治疗距离、照射野为 10 cm×10 cm 条件下,在水模中沿辐射束轴上测量的吸收剂量的最大值。 3.9 杂散辐射 stray radiation 除有用辐射束外的所有辐射,主要包括电子治疗时的杂散 X 射线、X 射线治疗时引起患者相对表 面剂量升高的杂散辐射和杂散中子。
前,不应开始照射。 4.2.1.3 辐射探测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前言本标准第3~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16369-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卫生防疫站、上海肿瘤医院、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志林、丛树越、牟灿兴、孙振雄、钟柏牛。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protectionstandardforusingofmedicalelectronacceleratorGBZ126-200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电子加速器(以下简称加速器)进行人体治疗时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能量在50MeV以下的加速器的生产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9706.5能量为1~50MeV医用电子加速器专用安全要求GB15213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3加速器技术要求3.1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GB9706.5的有关规定。

3.2为防止超剂量照射的要求3.2.1控制台必须显示辐射类型、标称能量、照射时间、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治疗方式、楔形过滤器类型及规格等辐照参数预选值。

3.2.2辐照启动必须与控制台显示的辐照参数预选值联锁,控制台选择各类辐照参数之前,辐照不得启动。

3.2.3必须装备两道独立的剂量监测系统,每一道剂量监测系统必须能单独终止辐照,一道剂量监测系统发生故障不得影响另一道系统的功能。

3.2.4两道剂量监测系统显示的剂量读数在辐照中断或终止后必须保持不变,辐照中断或终止后必须把显示器复位到零,下次辐照才能启动;由于元件或电源失效造成辐照中断或终止,失效时刻读数显示必须储存在一个系统内,以可读取方式至少保留20min以上。

3.2.5两道剂量监测系统采用双重组合情况下,当吸收剂量达到预选值时,两道系统必须都终止辐照。

3.2.6两道剂量监测系统为初/次级组合情况下,当吸收剂量达到预选值时,初级剂量监测系统必须终止辐照,次级监测系统必须在超过吸收剂量预选值不大于15%或不超过等效于正常治疗距离上0.4Gy的吸收剂量时终止辐照。

3.2.7控制台必须配置带有时间显示的辐照控制计时器,并独立于其他任何控制辐照终止系统。

当辐照中断或终止后,必须保留计时器读数,必须将计时器复零后,才能启动下一次辐照。

3.2.8若设备处于某一种状态下,在正常治疗距离上能产生高于规定最大值二倍的吸收剂量率时,则必须提供一联锁装置,以便在吸收剂量率超出规定最大值不大于二倍时终止辐照。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切断这一联锁装置。

3.2.9必须对非直束式加速器提供剂量分布监测装置,当吸收剂量分布相对偏差超过±10%时终止辐照。

3.2.10必须装备检查所有安全联锁的设施,用于在辐照间歇期间检查安全联锁(包括防止剂量率大于预选值十倍的联锁),确保各类系统终止辐照的能力和防止超剂量照射。

3.2.11控制台和治疗室内必须分别安装紧急停机开关。

3.2.12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加速器软件和硬件控制程序必须加密,未经允许不得存取或修改;用于监视联锁或作为测量线路、控制线路一部分的计算机一旦发生故障,必须终止辐照。

3.3有用线束内杂散辐射限制3.3.1电子束治疗时的X射线份额不得超过表1要求。

表l3.3.2X射线治疗时,在最大照射野下,中心轴表面吸收剂量不得超过表2要求。

表23.4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限制3.4.1在正常治疗距离上,固定限束装置截面内,透过可调限束装置的漏射线吸收剂量与有用线束中心轴最大吸收剂量之比应满足以下限制。

3.4.1.1X射线治疗时,在10cm×10cm的照射野内不得超过2%。

3.4.1.2电子束治疗时,在50%等剂量曲线外4cm至最大有用线束边缘之间的范围内平均不得超过2%。

3.4.1.3电子束治疗时,在50%等剂量曲线外2cm至最大有用线束边缘之间的范围内最大不得超过10%。

3.4.2最大有用线束外的漏射线(中子除外)限制。

3.4.2.1在证常治疗距离上,垂直于有用线束中心轴并以轴为圆心,半径为2m的圆平面上漏射线不得超过有用线束中心轴吸收剂量的0.2%(最大)和0.1%(平均)。

3.4.2.2距电子轨道1m处的漏射线不得超过正常治疗距离上有用线束中心轴吸收剂量的0.5%。

3.4.3最大有用线束外的中子泄漏辐射。

3.4.3.1X射线标称能量大于10MeV的加速器在3.4.2.1规定区域内,最大有用线束外的中子泄漏辐射不得超过有用线束中心轴吸收剂量的0.05%(最大)和0.02%(平均)。

3.4.3.2距电子轨道1m处的中子泄漏辐射不得超过正常治疗距离上有用线束中心轴吸收剂量的0.05%。

3.5稳定性,等中心,照射野的均整度,以及光野与照射野之间的边界偏差等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参见GB15213。

3.6感生放射性限制X射线标称能量大于10MeV的加速器,距设备表面5cm和1m处由感生放射性所造成的吸收剂量率分别不得超过0.2mGy·h-1和0.02mGy·h-1。

4治疗室防护要求4.1治疗室选址和建筑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标准要求,保障周围环境安全。

4.2有用线束直接投照的防护墙(包括天棚)按初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其余墙壁按次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4.3穿越防护墙的导线、导管等不得影响其屏蔽防护效果。

4.4X射线标称能量超过10MeV的加速器,屏蔽设计应考虑中子辐射防护。

4.5治疗室和控制室之间必须安装监视和对讲设备。

4.6治疗室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

4.7治疗室入口处必须设置防护门和迷路,防护门必须与加速器联锁。

4.8治疗室外醒目处必须安装辐照指示灯及辐射危险标志。

4.9治疗室通风换气次数应达到每小时3~4次。

5安全操作要求5.1加速器使用单位必须配备工作剂量仪、水箱等剂量测量设备,并应配备扫描仪、模拟定位机等放射治疗质量保证设备。

5.2使用单位必须有合格的放射治疗医生、物理人员及操作技术人员;操作技术人员必须经过放射卫生防护和加速器专业知识的职业卫生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3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检查安全联锁,禁止任意去除安全联锁,严禁在去除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联锁的情况下开机。

5.4辐照期间,必须有两名操作人员值班,认真做好当班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5.5严禁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岗位,必须密切注视控制台仪表及患者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6辐照期间,除接受治疗的患者外,治疗室内不得有其他人员。

5.7必须防止各类事故,万一发生意外,立即停止辐照,及时将患者移出辐射野,并注意保护现场,便于正确估算患者受照剂量,作出合理评价。

6防护监测6.1加速器安装竣工投入运行前或运行参数及屏蔽条件等发生改变时,必须有省级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监测部门对有关区域进行全面防护监测和辐射安全评价。

6.2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工作场所和周围区域辐射水平每年监测一次;安全联锁系统每月检查一次。

6.3操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按GBZ128执行。

6.4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定标每周监测一次,百分深度剂量、均整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6.5所有监测资料必须详细记录,并妥善保管,存档备案。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方法A.1有用线束测量的总不确定度应小于5%,防护监测的总不确定度应小于30%。

A.2有用线束内杂散辐射测试A.2.1基本测试条件A.2.1.1测试用体模(如水箱)入射面边长至少比照射野边长大5cm,其深度至少比测量要求大5cm。

A.2.1.2对各种能量X射线和电子束进行测量的水中校正深度如下:表A.1A.2.2电子束治疗时的X射线份额测试体模入射面置于正常治疗距离上,与有用线束中心轴相垂直,并由限束装置限定照射野大小,探测器置于体模内电子束中心轴上实际射程外10cm处,测得吸收剂量与最大吸收剂量之比值。

A.2.3X射线表面吸收剂量测试X射线治疗时,体模表面位于正常治疗距离上,用30cm×30cm或实际最大照射野(若最大照射野小于30cm ×30cm),测量射线束轴上外推至表面处(水下0.5mm)吸收剂量与最大吸收剂量之比值。

所有仪器应允许外推至表面吸收剂量,测试时必须把所有不用工具就可取下的限束装置(除了野均整器以外)从射线束下移开。

A.3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测试A.3.1透过限束装置泄漏辐射测试A.3.1.1X射线治疗时,限束装置应关到最小位置,其余缝隙至少用二个1/10值层的吸收材料减弱,用最大截面不超过1cm2的探测器中心位于正常治疗距离上及体模中最大吸收剂量深度处测试。

使用重叠式限束装置时,须单独测试每组限束装置的泄漏辐射。

A.3.1.2电子束治疗时,在最大标称能量下,用最小和最大照射野的限光筒(最大照射野至少应比现有最大几何野小12cm),依次做胶片和探测器测量,先对胶片测量分析,找出介于50%等剂量线外2cm处到被限束装置屏蔽的最大照射野边缘之间区域内的最大泄漏辐射点,用相应的限光筒在该最大泄漏辐射点做探测器测量,验证最大泄漏辐射是否符合10%的限值。

沿照射野X轴及Y轴从50%等剂量线外4cm处到被限束装置屏蔽的最大照射野边缘做探测器测量,从这四组测量中取平均值,验证平均泄漏辐射是否符合2%的限值。

A.3.2最大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测试可调限束装置全闭,最大有用线束截面用三个1/10值层吸收材料减弱,从胶片测量中找出高泄漏辐射点做探测器测量,用8MeV标称能量的X射线或最大标称能量的电子束,在每个标称能量下按图A.1所示16个点测量并计算平均泄漏辐射。

图A.1平均泄漏辐射16个测量点分布A.3.3对所有标称能量的X射线,用胶片找出最大泄漏辐射点,并在这些点上用探测器测量确定是否符合3.4.2.2条规定。

A.3.4中子泄漏辐射测试,X射线取最大标称能量,在正常治疗距离上沿照射野每一主轴取最大方形边缘20cm及距中心轴100cm处如图A.2所示8点测量。

测量中应考虑中子脉冲特性、中子能谱、泄漏X射线及室内中子辐射影响。

A.4感生放射性产生的吸收剂量率测试X射线标称能量大于10MeV的设备,按每隔10min给4Gy辐射的周期连续运行4h,在终止辐照10s后开始计时的5min内测量,测量时取最大标称能量的X射线和电子束,照射野或限光筒为10cm×1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