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区域农业发展 练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4.1区域农业发展3

4.1区域农业发展3

4.1区域农业发展一、选择题1 以下不是东北特产的是()A.延边苹果B.长白山鹿茸C.长白山人参D.棉花2 关于东北农作物的分布,正确的是()A.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B.水稻多种植于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C.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D.苹果主要在长白山区3 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A.江淮地区B.三江平原C.松嫩平原D.珠江三角洲4 关于东北区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由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构成的肥沃土壤B.荒地多,但可利用的后备耕地不多C.森林树种丰富,主要是以云杉、冷杉为代表的针叶林D.是全国最大的林区,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西侧、长白山东侧和小兴安岭山地5 关于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自然条件地区差异的影响,东北商品粮种植范围仅在南部地区B.三江平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C.东北区商品粮基地生产的主要粮食是小麦、玉米、棉花D.大豆、甜菜是东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也是最主要的商品粮食作物二、填空题6 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基地、______基地和______基地。

7 东北______土、______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______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8 东北人口密度较小,相对较好的______和______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9 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______、______和______。

10 东北的_____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______的突出特点。

11 东北地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______基地和高水平的______。

三、读图综合分析题12 读“东北区略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用实线,按走向画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并填注名称。

(2)用虚线勾画出东北商品粮基地范围轮廓,并在其中画出“小麦”“玉米”主要产区。

(王开磊)4.1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训练)

(王开磊)4.1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命题人王开磊一、选择题(每个4分共计44分1、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答案A2、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四川盆地― 绿洲农业B、宁夏平原― 商品谷物农业C、洞庭湖平原― 水稻种植业D、长江三角洲― 大牧场放牧业答案C3、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方地区——土壤B、南方地区——洪涝C、青藏地区——高寒D 西北地区——干旱答案A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复合发展模式图”,完成4:4、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答案B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

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5、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B、气候高温少雨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具有肥沃的红壤答案A6、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A、农区牧业基地B、商品棉生产基地C、商品粮生产基地D、出口创汇农业答案D读下列我国四个区域简图,回答问题。

7、关于①④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性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①水源,④热量B、①土壤,④水源C、①热量,④土壤D、①热量,④水源答案D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蓬蓬勃勃,棉花、西红柿、葡萄、枸杞、红枣、哈密瓜、香梨等优势特色林果驰名中外,新疆的地产牛羊、牛奶、羊绒、皮革及珍禽也是声名远播。

区域农业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一)自主预习:问题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农业的大方向:需考虑自然条件、条件、条件,以及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区域内部的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条件、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和的统一。

3.范围:、、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1)~(3)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3)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合作探究[例1] 右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⑴.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A.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⑵.关于图示农业基地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大力开垦黑土和沼泽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③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④淡化农业土地开发,使该地逐步转化为我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自我检测读右图,完成4~6题。

《区域农业发展》试题01

《区域农业发展》试题01

1.4.1《区域农业发展》试题011.东北地区包括的范围是()A.黑龙江吉林辽宁B.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C.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D.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2.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D.暖流的影响。

3.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4.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5~10题。

5.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所致C.微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6.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A.aB.bC.cD.d7.a平原宜农荒地的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的措施是()A.引水灌溉B.排水减湿C.发展水田D.土体脱盐8.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9.b区最重要的矿产是A.煤B.铁C.石油D.稀土10.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A.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读图,完成11~14题。

11.一般情况下,河流R()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C.只有秋汛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1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能源基地是()A.水电站B.油田C.天然气田D.煤矿1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

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1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廉价劳动力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15.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4.1区域农业发展

4.1区域农业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一种农业B.不同的区域必须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C.东北地区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较周边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D.降水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农业生态类型单一③自然地域完整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⑤生产部门齐全A.①③⑤ 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③④3.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A.商品粮基地B.林业生产基地C.畜牧业生产基地D.商品棉基地4.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A.地形B.土壤C.气候 D.以上各项因素改造难度相同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土、黑垆土广泛分布B.西部高原由于距海较远,降水很少,形成荒漠C.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D.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6.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7.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B.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北向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北向南渐增C.大兴安岭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属于农耕区畜牧业,所以分布范围与耕作农业区大致重合。

8.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玉米B.二者都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都很高C.二者都实施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都很高D.二者农场一般都是国有大型农场9.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A.三江平原B.江汉平原C.太湖平原D.松嫩平原10.下列关于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B.商品化是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的前提C.20世纪50年代之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未开垦的荒地D.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二、综合演练与思维拓展11.读图“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作地形剖面图及气候要素变化”,和表1分析回答:(30分)表 1(1)A山脉名称是____________。

4.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4.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林业
畜牧业
2、
(1)水稻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的地方 (2)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可以 最大限度地发掘自然资源的潜能。
3、(1)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①克服了牲畜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
②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寒冻 ③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 充分利用资源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 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 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 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 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 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 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林木、人参、养鹿、 林蛙、食用菌、中 草药材、水果及山 野菜等特色经济作 物,实现由原料型 生产向原料和产品 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0·合肥一模)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苹果春华秋实,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显著。 花期气象灾害少,生长地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高产 和糖分积累。
(1)分析A地寒潮发生的年平均次数多于B地的主要原 因。 (2)简述C地苹果单产和质量优于A地的气候条件及其 成因。 (3)说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及类型的区域差 异。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
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 西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区 山区
农 业 发 展 方 向 重 点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4.1区域农业发展

4.1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中国气候类藏高原高寒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区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1、工业发达、基础好 (二)社会经济条件: 2、交通便利 3、开发较晚,地广人稀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
专业化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 农业 2.草原 牧业 3.山区 林业
1.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 类型是( ) A • • •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迁移农业 D 混合农业
(双选题)2.黑龙江能成为国内最 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AC ( ) • • • • A耕地面积广阔 B粮食单产高 C土壤肥沃 D劳动力丰富
(一)自然地理条件:
二、农业布局特地 • 1.耕作农业区 • 2.林业和特产区
• 3.畜牧业区
练习巩固
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B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6)

人教版高中地理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6)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D解析:某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要区别出图示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处较高纬度即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这是不利条件。

2.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答案:C解析:某地区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劳动力、交通、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是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广大;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交通运输都很便利;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由于冬季较冷,复种指数低。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说明该区()A.水资源短缺D.农业粗放经营C.劳动力数量少D.水土流失严重4.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D.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答案:3.A 4.D解析:从图中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某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B.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C.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D.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6.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地土地荒漠化严重B.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土壤盐碱化严重C.⑥地水土流失严重,⑦地石漠化严重D.⑧地酸雨危害严重,⑨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答案:5.D 6.B解析:第5题,①②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③为东北地区,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黄淮海平原区,⑥为青藏高寒牧业区,⑦为西南地区,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⑨为华南地区。

《区域农业发展》例题01

《区域农业发展》例题01

1.4.1《区域农业发展》例题01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松嫩平原中西部黑土广布B.东北是温带湿润季风气候C.东北地区的西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D.辽南可种植冬小麦和棉花【分析】松嫩平原中西部黑钙土分布很广;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以东是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是非季风气候区;正因为是非季风区所以畜牧业发达;位于东北区南部的辽南因纬度相对较低,属于暖温带,因此冬小麦和棉花可正常生产。

【答案】CD例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B.东北地区的地形包括平原和山地两种C.东北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不受低温冷害的影响D.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6月~10月【分析】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全部和内蒙古的三盟一市;东北地区的地形有平原(东北平原)、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和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部);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所以农业生产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季节东北地区是4月~10月。

【答案】A例3.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耕地后备资源充足,C.土壤肥沃,自然生产力高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分析】商品粮基地是指以销售为目的,后进行农业生产的地域。

一个地区能否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粮食的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等。

东北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就自然条件而言一方面,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粮食产量高;另一方面,宜农荒地多,增产潜力大是就社会因素而言,东北地区人少地多。

本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有限,剩余的粮食较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商品粮。

因此,对商品粮基地来说,粮食生产的数量是重要的。

而更重要的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要正确解答本题,审题很关键,四个选项都是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但一个地区能否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关键是看粮食产量与人口的对比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练习含解析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练习含解析新版商务星球版

4.1 就地取材发展农业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农业区与图示相应的耕种制度和主要农作物构造图搭配正确的选项是()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南部沿海地域④黄河中下游地区.A. ①-乙B. ②-丙C. ③-丁D. ④-甲【答案】 C【分析】解:东北平原主要属于中温带,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适合栽种春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玉米等,所以东北平原与丙图相符合;长江中下游地域属于亚热带,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二熟,适合栽种水稻、油菜、茶叶、棉花等,所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甲图相符合;南部沿海地域属于热带或亚热带,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二熟至三熟,适合栽种水稻、甘蔗、橡胶、咖啡等,所以南部沿海地域与丁图相符合;黄河中下游地域属于暖温带,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适合栽种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所以黄河中下游地域与乙图相符合.应选: C.东北地域以中温带为主,适合栽种春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玉米等,长江中下游地域以亚热带为主,适合栽种水稻、油菜、茶叶、棉花等,南部沿海地域适合栽种水稻、甘蔗、橡胶、咖啡等,黄河中下游地域以暖温带为主,适合栽种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此题考察我国不一样地域的农作物种类,比较记忆即可.2.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散布表示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挨次是()A. ①大豆、②棉花C. ①油菜、②大豆B.①甘蔗、②油菜D. ①棉花、②甘蔗【答案】 D【分析】解:我国①棉花生产集中散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域,新疆是我国优良长绒棉产区;糖料作物中,②甘蔗性喜湿热,主要散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应选: D.中国经济作物种类众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些经济作物只好生长在热带地域,往常被称为热带作物.经济作物往常拥有经济价值高、栽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色.各地域应依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情况,就地取材地发展农业.3.以下农业生产方式中,科技含量最低的是()A. 滴灌、喷灌B. 生态农业C. 温室、棚膜D. 人工收获玉米【答案】 D【分析】解: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有:设备农业,节水农业,环保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可连续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能极大的提升生产力,节俭时间,选项中的生产方式中,科技含量最低的是人工收获玉米.应选: D.农业生产方式指农业生产方法和形式.生产方法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主要经过生产工具、动力、水利设备等表现出来,比如:铁犁牛耕.生产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范围,比如生产怎样组织起来,是简单协作仍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了,此刻讲究的是快节奏,高效率,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能极大的提升生产力,节俭时间.此题考察农业生产方式,理解答题即可.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课时作业6:4.1.区域农业发展.课时2

课时作业6:4.1.区域农业发展.课时2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基础过关]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养殖业2.该区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原因主要是()A.耕地多B.人口多C.熟制高D.无灾害3.图示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A.保护黑土和大力开垦沼泽地B.禁止采伐天然林,大力发展人工林C.河流的综合治理D.土地资源开发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答案 1.A 2.A 3.D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5.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答案 4.C 5.D解析第4题,虎林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第5题,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6~7题。

6.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D.菌渣、沼渣、塘泥7.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答案 6.B7.A解析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指向大田农业的箭头有粪肥、沼渣、塘泥等,即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这三种。

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某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高考考查39东北地区

高考考查39东北地区

高考考查39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及解读]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东北地区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布局特点,存在问题;2、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农业发展方向;3、说明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横向比较其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

解读: 1)、结合统计图,考查东北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比较东北吉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解释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现在又面临变成北大荒的窘境,说明实地保护的意义。

[要点梳理]1.范围:、、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原理:因地制宜,根据、、、和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的不同划分。

广大农区的发展较快,发展较快,并向和方向发展。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比较稳定的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以上,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大,有利于推广,实现。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是商品化的前提。

在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造成土地的,导致农业。

例如,和黑土退化严重,、盐碱化和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带来威胁。

2.发展方向:⑴原则:从改善农业人手,坚持、与、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效益的统一。

⑵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基地和高水平的区域。

和重点以增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

推进农业向、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基地强化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并举的转变[重点探究]1、为什么说“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东北地区粮食产量高。

地理必修三4.1 区域农业发展 复习题(Word包含答案)

地理必修三4.1 区域农业发展 复习题(Word包含答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复习题组卷:金静华读东北三省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

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5377 7066 5929 6929 6366 6427 53221.从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分析,东北三省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有①热量条件差②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传统经验丰富③农业投入不足④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经营较粗放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商品率较东北三省低,是因为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②土壤条件较差③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农业投入不足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西班牙阿尔梅里亚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1954年前以旱作农业为主,1961年在覆沙耕作的基础上开始了覆膜种植,1971年阿尔梅里亚从以色列引入了农业技术,温室由此快速发展起来,蔬菜产量增加了4倍。

西班牙是欧盟第一大果蔬输出国,如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不少阿尔梅里亚果蔬种植者不得不关闭大棚。

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1971年阿尔梅里亚从以色列引入的农业技术最可能是A.生物技术B.海水淡化C.滴灌技术D.温室大棚4.阿尔梅里亚改良后的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明治”结构,下层系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表层为砂土;每隔3年更换一次中间层。

该土壤A.上层砂土透水通气性好,增加水分蒸发B.中间层减少养分流失,提升土壤肥力C.每3年更换一次中间层,防治土壤盐渍化D.下层保水托肥,增加土壤养分、水分下渗5.当前,对西班牙农产品具有巨大冲击作用的主要是A.法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B.中、北欧现代化大棚发展C.摩洛哥劳动力成本上升D.西班牙自然灾害频繁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4.1区域农业发展(2)

4.1区域农业发展(2)

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编制:聂振学于海萍刘宝经审核:审批:使用时间:2012.10.11 班级:小组:姓名:等级: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NO.9[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提高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

必须熟练掌握:东北商品粮的分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东北地区农业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是什么?2.商品粮基地种植的作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四、农业发展方向1.自20世纪以来,东北存在的问题及后果是怎样的?2.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3.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及重点是怎样的?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①提高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③建设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畜牧业山区以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并举的转变Ⅱ.预习自测: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4-1区域农业发展 练习

4-1区域农业发展 练习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4题。

()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2.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A.a B.b C.c D.d()3.d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A.小麦B.玉米C.高梁D.水稻()4.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A.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曲线图,完成5—8题。

()5.图中表示省会城市B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6.积温值A地高于E地,主要是因为①A地地处河谷,地势低②距冬季风源地远③纬度低,是温带④为山地背风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7.图示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A.冬小麦、玉米、大豆B.春小麦、玉米、甜菜C.甜菜、大豆、花生D.玉米、高粱、甘蔗()8.关于东北平原的正确叙述是A.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B.冬小麦、大豆、甜菜产量居全国首位C.全部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D.夏季热量充足,日照长,作物一年一熟()9.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B.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10、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二.综合分析题11.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单位:℃),回答问题。

(1)该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

(2)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41区域农业发展有答案.doc

41区域农业发展有答案.doc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知识】1、范围:、、三省以及日治区东部。

2、地形:, 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木特征。

地貌呈状,夕卜侧是,中间是,内侧是O3、东北大米质优,深受广大市民喜爱,请分析原因5、湿地的保护(1)在东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许多生态系统被,湿地面积。

(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区,总结沼泽具有的生态环境意义。

【要点突破】区域农业发展研究方法:%1区域概况(东北范围、地理位置)%1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东北农业的地理条件)%1区域农业布局情况(东北农业布局、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1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堂训练】1、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海拔D.水源条件2、东北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最主要是()A.湿地面积大B.人均耕地多C. 土地集中连片D.热量充足3、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读图1有关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I叫答4〜5题。

4、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可大面积种植水稻B.该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修筑梯田C.该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D.该地区只能发展林牧业5、该地区河流4〜5月也会出现汛期的原因是()A.雨带推移到此处B.气温升高,积雪融化C.冬季风会带来丰沛的雨水D.冰川在春天开始融化6、关于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量和水利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北部的180天左右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的影响D.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7、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北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C.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D.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读图2, |门|答8—10题。

4.1 区域农业发展 练习题(带答案)

4.1  区域农业发展 练习题(带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1.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B.土壤C.地形D.植被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A.玉米、小麦B.小麦、玉米C.小麦、水稻D.高粱、玉米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回答3~4题。

3.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A.黑龙江、松花江、嫩江B.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C.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D.松花江、嫩江、牡丹江4.在三江平原西部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是()A.黑土B.黑钙土C.沼泽土D.褐土读下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6.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7.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

但是在东北土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8.下面关于东北地区黑土和沼泽土的比较,叙述合理的是()①黑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沼泽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植物养分不平衡②黑土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水土保持和黑土培肥;沼泽土的开发主要在于土壤改良和保护③黑土有机质含量少,质地疏松;沼泽土有机质含量多,质地黏重④黑土是我国玉米带的主要土壤A.①② 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9.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①黑土冲刷②使用化肥③耕作管理不善④不合理排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1.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B.土壤
C.地形D.植被
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A.玉米、小麦B.小麦、玉米
C.小麦、水稻D.高粱、玉米
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回答3~4题。

3.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A.黑龙江、松花江、嫩江
B.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
C.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D.松花江、嫩江、牡丹江
4.在三江平原西部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是()A.黑土B.黑钙土
C.沼泽土D.褐土
读下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
6.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
7.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区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D.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

但是在东北土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8.下面关于东北地区黑土和沼泽土的比较,叙述合理的是
()
①黑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沼泽土面临
的主要问题是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植物养分不平衡
②黑土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水土保持和黑土培肥;沼泽土的
开发主要在于土壤改良和保护
③黑土有机质含量少,质地疏松;沼泽土有机质含量多,质
地黏重
④黑土是我国玉米带的主要土壤
A.①② 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①黑土冲刷②使用化肥③耕作管理不善④不合理排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
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11.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
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我们的屯子东面原是一片开阔的草甸子。

……离屯子二十多里外的山林中,有一片我们生产队的“飞地”,称为“大荒地”。

当年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坡地,四周便是成片的树林。

……这片山林是我们始终难以忘怀、必须朝拜的“圣地”。

……它其实早已消失,仅存于我们心中。

当我们重新走上变得低矮的山冈,目及之处已全部是耕地,没有一片树林,没有一株白桦。

当年肥厚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长着低矮的小麦……根据材料回答12~13题。

12.目前,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
外,还有()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
③自然灾害频繁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
A.在平原区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
B.在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大力搞好生态环境
C.在山区以森林的开发为核心,走好多元开发的路子
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
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14~15题。

1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5 AACAD 6——10 DABBB 11——15 DCD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