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结构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贸易在国际经贸领域中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然而,服务涉及到多种领域,并包含复杂的行业细分,不同国家进行相关统计的口径也不尽相同,所以至今世界上仍未有口径统一的各国服务贸易统计,增加了科学分析的难度。中国和国同处于亚洲地区,并且中国是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随着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双边贸易关系逐渐加强。鉴于国和中国都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结构升级的任务非常迫切,所以服务将成为中贸易竞争力研究的重要研究。
1.2 文献综述
鉴于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已经有许多学者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了关于中服务贸易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关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伍荣(2006)通过使用服务产业贸易G L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研究了中国服务业产业贸易情况和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结果显示:我国的旅游、其它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产业具有竞争力;而保险、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权使用费、咨询、金融和运输业竞争力较低①。
景峰,策(2006)从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两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竞争力进行了经验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货物贸易的发展和F D I对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有促进作用。结构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落后,传统优势不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总体竞争力差。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②。
宪,殷凤(2008)在国际服务贸易最新发展趋势研究的基础上,①李伍荣.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初探[J].现代财经,
2006(11):18~23.
②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6(8):26~31.. . . .
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竞争力,作者使用了开放度、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比重、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家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国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即服务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开放时间短,开放程度低;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服务业垄断严重。并基于此提出:应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产者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外包;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稳步有序的开放服务业市场:完善立法和提高劳动者素质①。
在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性研究方面:胡景岩(2006)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发展中服务贸易需完善服务贸易统计;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考虑;处理好服务贸易开放与服务贸易出口的关系;有效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强服务贸易的整体协调管理;加强服务贸易的区域协调发展②。
董小麟(2006)从服务贸易和服务部门两个角度,通过与国际对比,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服务业存在着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大缺陷。对此我国应加快服务贸易立法、促进服务贸易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优化服务行业结构,推进服务业现代化;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加强行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③。
洪秀典(2007)通过分析中两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竞争优势,证明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差不大,中建立自由贸易区利大于弊,利益在于:由于服务的效率提高和竞争力的强化,服务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并与制造业一起得到提高,使得商品和服务协同发展,消费者对服务的消费福利扩大④。
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国学者多集中于使用服务贸易总量及竞争力指标对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而缺乏对于我国服务贸易各产业竞争力发展状况的趋势分析;并且,对于中之间服务贸易的研
①陈宪,殷风.服务贸易:中国特征与中国竞争力[J].财贸经济,2008(1):14~21.
②胡景岩.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06(11:33~39.
③董小麟.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及服务业结构缺陷[J].国际经贸探索,2006(11):36~42.
④洪秀典.中韩服务贸易比较研究-基于结构比较分析[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7:27~32.
究,多集中于两国某产业的合作发展前景,或两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研究,而缺乏对于中之间服务贸易各产业竞争力关系的详细分析,竞争性抑或互补性的分析。鉴于此,本文将选用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中两国服务贸易总体和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基于研究结论,对我国如何进一步发展服务产业提出建议。
1.3 文章思路及研究方法
本文所研究的是中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将从中两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和特点出发,以分析中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作为本文研究的基本原则,最后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存在问题并给出建议论。为了排除主观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影响,使研究结更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尽可能收集、整理、加工和使用一些数据。本文还综合运用R C A和T A指数以及世界服务贸易平均趋势等服务贸易研究的相关理论。
1.4文章创新点
本文在对中服务贸易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创新在于利用R C A、T C 指数以及世界服务贸易平均趋势进行分析,力求能在此找到中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足的原因,进而找到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方法。
. . . .
第2章中服务贸易相关理论概述
2.1服务贸易的概述
商业服务贸易主要有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贸易构成。“运输服务”包括海运、航空及其它陆运、河运等。由一个经济体的居住人向其他经济体的居住人提供的所有运输服务,包括乘客运送工具、货物搬运、含乘务员的运送工具及其辅助服务。“旅行”包括私人旅行者以健康、教育或其它目的获取或具有事业目的的旅行者获取的产品和服务。旅行区别与其他服务的特点在于不具备特定的服务形态,旅行者通常包括消费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典型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娱乐、旅行中的运输、礼物及纪念品等①。其他商业服务”是指通信服务(通信、邮寄及快递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电脑及信息服务(新闻中介服务)、专利及使用费、其他服务、私人、文化及娱乐服务、政府服务。
“服务贸易”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性服务活动。“服务贸易”一词在1972年由0E C D最早提出(宪、殷风2008)。随着1986年外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开始和不断深入,围绕着服务贸易的概念,学者对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激烈的争论。西方学者对服务贸易概念的探讨是从“服务”本身的概念开始的。科特勒对服务贸易下的定义是:一方能够向他方提供在本质上是无形的,不带任何所有权的某种活动或利益。也许受到物质产品的约束或不受约束(丹辉2007)。乌拉圭回合协议把服务贸易定义为:第一,跨境提供(C r o s s-b o r d e r S u p p l y),即从一成员方境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提供服务。第二,境外消费(C o n s u m p t i o n A b r o a d),即在一成员方境向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第三,商业存在(C o m m e r c i a l P r e s e n c e),即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第四,自然人流动(M o v e m e n t o f N a t u r a l P e r s o n s),即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以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②。
①范秀成,王莹.生产性服务业区位模式选择的国际比较[J].国际经贸探
索,2007(5):41~54.
②邓力平,陈贺菁.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