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武器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合集下载

化学武器的发展趋势

化学武器的发展趋势

化学武器的发展趋势化学武器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产生的武器,具有毒性和杀伤性,可对人体或环境造成严重伤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武器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化学武器的制备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和精细化。

在过去,化学武器的制备方法相对简单,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更新。

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使得化学武器更加精确和有效,提高了毒性和杀伤性。

其次,化学武器的目标选择更加精准。

过去,化学武器主要被用于大规模杀伤,如毒气攻击。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的目标选择趋向于个体和局部。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目标的特定生物化学特征,精确设计和制造化学武器,以提高攻击的效果,并减少对无关人群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化学武器的隐藏性和隐蔽性增强。

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出了许多新型化学武器,如神经性毒剂、毒性气体和毒性液体。

这些化学武器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杀伤性,但又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容易被误认为自然疾病的特点。

这给防御和检测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增加了化学武器使用者的优势。

另外,化学武器的防护技术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防护技术包括个体防护和集体防护两个方面。

个体防护主要是通过使用防护服和面具等防护装备,减少对个体的伤害。

集体防护则是通过建设和完善现代化的防护设施和装备,减少对大规模人群的伤害。

防护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化学武器攻击面前具备更强的安全保障。

最后,化学武器的禁止与控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在国际上,化学武器的使用和扩散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和管控。

《化学武器公约》是目前国际上禁止和控制化学武器的主要法律文件,其成立和实施对于推动化学武器的禁止和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也是化学武器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环。

总的来说,化学武器的发展趋势包括制备技术的精细化、目标选择的增强、隐藏性和隐蔽性的增强、防护技术的发展以及禁止与控制的进展。

尽管禁止和控制化学武器的国际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化学武器仍然是一种具有极大破坏力的武器,对于国际社会来说,禁止和控制化学武器的努力是需要持续下去的。

我国军用防护装备现有状况分析

我国军用防护装备现有状况分析

我国军用防护装备现有状况分析
简介
该文档对我国军用防护装备的现有状况进行分析。

军用防护装备在军事行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能够提供保护和安全性,以帮助士兵在敌对环境中执行任务。

分析结果
1. 现有装备种类丰富:我国拥有多种类型的军用防护装备,如防弹衣、头盔、防毒面具等。

这些装备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使用,以提供全面的保护。

2. 技术先进度较高:近年来,我国在军用防护装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拥有先进的材料和制造技术,可以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防护装备。

3. 装备使用效果良好:经过实战和演验证,我国军用防护装备在保护士兵免受伤害方面表现良好。

装备的设计和功能能够有效应对不同的战场环境和威胁。

4.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尽管我国军用防护装备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

例如,装备的轻量化和适应性可以进一步提高,以适应不同作战需求和环境。

结论
我国军用防护装备的现有状况较好,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生产优势。

然而,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研发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军事需求和威胁。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投入,我国军用防护装备有望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取得重要进展。

简析软质防刺服的发展现状

简析软质防刺服的发展现状

13C HINA S ECURITY P ROTECTION T ECHNOLOGY A ND A PPLICATION 2021年第1期1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失衡问题愈发严重,世界各地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活动日渐猖獗,导致部分地区政治局势动荡,暴力冲突频发。

2020年6月7日,美国纽约发生一起疑似恐怖主义袭击事件,1名极端分子手持匕首突袭一名警察并造成其重伤。

2020年12月7日,法国巴黎发生暴力示威游行,67名警员在执勤中受伤,其中重伤人员绝大部分为锐器所伤。

大量事实证明,执法人员在暴力事件中面对的致命威胁有相当大比例是来自刀具、尖锥等锐器伤害而非枪械。

因此,目前各国在安全防护装备领域更多聚焦于防刺服的设计及研发。

2防刺服的机理及标准与通过材料的断裂和变形消耗侵入物冲击能量的防弹机理不同。

防刺机理是由于刺入过程中防刺材料的垂直剪切强度变大,导致刀尖变形加速,从而阻止锐器继续向前行进,进而达到防护目的。

1997年开始,英国警署科学发展部通过对不同穿刺技术对男性群体所施予的穿刺能量频率进行了研究,在1999年制定了PSDB 防刺服标准。

2000年,美国国家司法机构(NIJ)和HOSDB (PSDB)合作,制定出了一个新的系统性测试标准:NIJ0115.00。

这两个标准的测试方法基本相同,即借助落体以一定的角度和摘 要:关键字:本文介绍了防刺服机理、标准及发展状况,并对现阶段主要应用于防刺领域的软质防刺材料及生产工艺进行简要分析。

防刺服 防刺标准 软质防刺材料 高性能纤维简析软质防刺服的发展现状■ 文/北京普凡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刘凯 孙向玲 王艳能量刺向置于支撑架的防刺服,测试能否刺入和刺穿深度。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立足于本国实际需要,我国于2008年制定相关防刺服标准,并于2019年更新为GA 68-2019《警用防刺服》标准。

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研究进展

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研究进展

REVIEW引言重复性使用医用防护服研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战“疫”中防护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适应疫情防控的应急需求而开展的研究项目,对优化我国防护服产业供应结构,满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医用防护服使用量急剧增加的需求,降低国家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成本,节约资源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医用防护服研究及供应体系,由医疗与纺织行业的差异性及医疗机构对高性能可重复使用防护服的关注不够而造成的单一的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供应格局在我国长期存在。

美国戈尔公司研制的Crosstech-EMS织物代表了发达国家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材料研究的领先地位。

在国内,郝新敏等[1]在2003年就利用PTFE层压复合织物研制出可重复使用透湿型SARS 防护服,但因“SARS”过后市场需求的降低,可重复使用防护服的研究应用动力不足。

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研究是对我国防护服供应体系的完善与补充,将给予医护人员更好更多的安全防护选择,对缓解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具有重大价值。

本文系统介绍了医用防护服的分类、国内外测试标准、重点讨论了可重复使用防护服的材料、性能评价指标、洗消方案等,期望对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研究推广提供帮助。

1 医用防护服的分类国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根据预期用途、使用场合分为隔离衣、手术衣、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密闭式正压防护服四种[2]。

1.1 隔离衣用于医疗机构门诊、病房、检验室等普通隔离场合下穿戴的服装,一般不做无菌处理,有一次性和重复性使用的,性能要求相对最低。

1.2 手术衣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用于防止医生和擦拭护士身体上的皮屑弥散到开放的手术创面和手术病人的体液向医务人员传播,有双向生物防护的作用,经消毒、灭菌处理,有一次性和重复性使用的,按照性能水平分为高性能和标准性能两种。

1.3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在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传染区域的人员服装,用于阻止来自患者的病毒随空气或液体向医务人员传播,对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提供阻隔、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研究进展闫钧a,高文静b,张丹丹c,陈玮雯c,徐玉茵c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a. 业务室;b. 质管科;c. 工程中心,河南郑州 450018[摘 要] 本文从医用防护服的分类、国内外测试标准两方面介绍医用防护服的发展现状,着重讨论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适用材料、性能评价指标、洗消方案等,为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2024年防护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防护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防护服市场发展现状简介防护服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保护人体免受危险物质或环境的伤害的服装。

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医疗、化工和工业等领域,防护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和对安全意识的提高,防护服市场正迅速发展。

市场规模和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报告,防护服市场从2019年的XX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XX亿美元。

这一巨大的市场规模的增长得益于多种因素,包括全球范围内对卫生和安全的关注度增加,特别是由COVID-19疫情引起的对个人防护装备需求的激增。

另一个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是工业安全法规的加强。

各国政府对工人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进一步刺激了防护服市场的发展。

此外,辐射防护服和防火防护服等高端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市场细分防护服市场可根据材料、类型和应用领域进行细分。

材料防护服的材料通常包括聚酯纤维、棉织物、涤纶、尼龙和聚丙烯纤维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聚酯纤维通常用于单次使用的防护服,而棉织物通常用于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

类型防护服根据其设计和功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医用防护服、化学防护服、防火防护服、辐射防护服等。

不同的行业和应用领域有不同的防护需求,因此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防护服供选择。

应用领域防护服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医疗行业是防护服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尤其是在感染控制和手术室环境中。

化工和工业行业也是防护服的大型市场,工人需要保护自己免受危险物质和条件的伤害。

除此之外,其他领域如辐射防护、环境科学和农业等也在使用防护服来确保人身安全。

市场竞争防护服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舒适、更耐用的防护服。

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材料优化和成本控制等方面。

由于防护服是一个关键的安全产品,质量和性能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另外,全球范围内的法规和标准也对市场竞争起着重要作用。

制造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以获得市场准入,这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竞争。

水面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发展概况

水面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发展概况

文献综述水面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发展概况丁翠玲,戚中田*(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生物医学防护教研室,上海200433) 摘要:核生化武器是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手段,各国均十分重视核生化战剂的研制与发展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核生化武器的发展非常迅速㊂并且,在未来战争中,核生化武器使用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㊂本文针对水面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的现状,重点介绍了侦测技术㊁洗消技术㊁防护技术装备的进展,并分析了水面舰艇生物战剂防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我国海军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依据㊂ 关键词: 核生化武器; 侦测; 洗消; 防护; 生物战剂 中图分类号:R8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19)04-0184-03作者简介:丁翠玲(1990-),女,博士研究生,讲师㊂从事生物医学防护研究㊂*通信作者 相对常规武器而言,核生化武器易施放㊁难侦测㊁难防护〔1〕,并且具有巨大的破坏和毁伤能力,已被国际社会定义为大规模杀伤武器〔2〕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操控技术可实现核生化武器的远程精确制导与智能控制,可面对和适应复杂的战争环境,已成为海上作战的重大威胁之一〔2-3〕㊂同时核生化战剂及其运载工具不断改进,核生化武器的进展非常迅速,目前世界上拥有核生化武器的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增加〔4〕㊂核动力航母和潜艇的核泄漏〔5〕㊁海上核生化走私㊁恐怖组织袭击以及次生核化灾害使水面舰艇执行救援任务和处理突发事件时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2〕㊂核生化武器在未来战争中使用的可能性不断增加〔4〕㊂水面舰艇是海军主要的战斗和事故救援装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核生化武器的威胁与攻击㊂由于舰艇上人员密集㊁活动范围小㊁气象条件差等原因,水面舰艇遭受核生化武器袭击时,工作人员无法立即撤出污染区或及时消除核生化污染物〔6-7〕㊂海上独特的作战环境也对水面舰艇的核生化防御装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除了高湿㊁高腐蚀环境外,水面舰艇还要应对高EMI 环境㊁蒸汽㊁盐雾等对检测仪器的干扰〔6,8〕㊂因此,为了保障海军舰艇官兵在遭受到核生化威胁时仍然有效地执行军事任务,深入研究与发展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是十分必要并且形势迫切的㊂1 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技术装备现状和进展 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按照各部分技术装备所承担的任务和功能可分为侦测技术装备㊁洗消技术装备及防护技术装备㊂1.1 侦测技术装备 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中的侦测技术装备可对核生化战剂的种类和范围进行定性㊁定量的探测与监测,使舰艇和舰员能够及时组织舰船和人员防护〔1〕㊂在核武器远距离遥测方面,主要利用三坐标雷达㊁光电声跟踪和卫星等装备来观测核爆炸〔9〕,利用提高超压增强灵敏度㊁空间宽带电磁频谱分辨㊁背景光强度和相位阶跃变化性能等新技术增强作战舰艇的遥测技术装备〔9-10〕㊂对于近距离核武器点源检测方面,则通过新型宽量程辐射剂量探测器和实时γ成像技术对核辐射进行检测和定位〔9-11〕㊂在生化武器侦测方面,远距离遥测主要运用被动红外光谱IR 探测与主动红外-激光雷达IR-LIDAR 探测:主动激光雷达LIDAR 化学战剂遥测装置可探测20km 范围内的化学战剂,红外激光雷达IR-LIDAR 生物战剂遥测LR -BSDS 装置则可探测30km 距离的生物战剂〔9〕;而免疫胶体金技术㊁流式细胞技术㊁核酸识别技术㊁PCR 检测㊁免疫荧光检测㊁质谱分析㊁液相色谱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化战剂的现场检测中〔9〕㊂联合生物制剂识别和诊断系统(JBAIDS)可同时识别多种生物战剂,现已全面地运用于美军大型水面舰艇;联合化学剂探测器(JCAD)也可快速方便地实现化学战剂的自动检测〔6〕㊂1.2 洗消技术装备 洗消技术装备主要用于消除核生化战剂在舰艇上的累积,从而减弱或防止污染物对舰艇及人员的侵害,并且对舰艇性能不造成影响或者影响很小,使舰艇和舰员很快地恢复战斗力〔1〕㊂水防护洗消系统是水面舰艇核生化防护的主要手段之一㊂水幕系统㊁洗消溶液供给系统㊁固定式和便携式洗消设备共同组成舰艇的水防护洗消系统〔6〕㊂为了实现物理和化学双重洗消效能,研究人员研制出了利用高温和高压形成的射流洗消的洗消装备,该设备也已在多国舰艇中配置使用〔9〕㊂随着生化战剂多样化㊁复杂化的发展,单一的洗消剂无法满足生化战剂的广谱消毒〔10〕,反应迅速㊁无污染㊁低腐蚀并且具有光谱消毒能力的洗消剂是舰艇洗消防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㊂为了减少舰艇及装备受污染的可能性,预防性洗消技术也在不断研究发展,美军在设计新型驱逐舰DDG-1000时便充分利用了预防性洗消技术〔9〕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防护洗消系统现已逐渐向模块化㊁智能化㊁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全面精确的舰艇洗消㊂个人洗消设备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弱核生化战剂对舰员的侵害㊂为了实现便捷有效的使用,并不对舰员战斗力产生影响,更轻便㊁高效㊁无刺激的个人洗消器材急需开发应用㊂目前海军的主要个人洗消器材是M291表皮洗消工具,喷雾型XM-100吸附式洗消系统(SDS)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洗消装备,美军正在不断研发与改进,使之集洗消功能与吸附生物战剂功能为一体〔6〕㊂1.3 防护技术装备 防护技术装备包括集体防护和个人防护,是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㊂(1)集体防护:目前舰艇对核生化进行防御的最有效的主动防御措施便是集体防护系统,集防系统是决定核生化攻击条件下自身生存和战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2,8〕㊂集体防护系统提供两级防护:全防护和有限防护㊂全防护区防护等级要求高,需保证(500±50)Pa的超压,以阻止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舱室,并且过滤系统需过滤所有物理状态的核生化污染物,为主要的战位区域(包括驾驶控制室㊁作战指挥室㊁电子海图室㊁起降指挥室㊁核化生监测战位㊁动力损管战位㊁医疗室㊁餐厅和住舱等)〔7〕;舰艇有限防护区的防护等级要求较低,需要根据侦测系统提供的侦测信息和报警状态来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以防御核生化战剂,主要包括轮机舱室㊁机炉舱等〔7〕㊂新造军舰现已经规定了集体防护系统的3个防护等级:等级Ⅰ:全防护区,为作战防护区和40%舰员的住舱㊁餐室㊁卫生间的设备提供防护;等级Ⅱ:小作战区,包括等级I的掩蔽区和一些关键的作战功能区;等级Ⅲ:大作战区,除飞行甲板和凹形甲板作战区以外的区域,包括等级Ⅰ的掩蔽区㊁等级Ⅱ小作战区〔7,12-14〕㊂舰艇集体防护系统构成复杂,由集防区空气污染监控设备㊁气密和超压控制设备㊁滤毒通风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4,12〕㊂空气监测设备可通过监测空气中烟雾㊁气溶胶㊁放射性粒子以及生化毒剂来实时监测密闭舱室内的空气质量;气密和超压控制设备可保证水面舰艇的绝对密闭,适当建立超压空间;滤毒通风设备是整个舰艇集体防护系统的核心设备,需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完全滤除,在核生化环境下保证舰员生命安全〔4〕㊂浸渍过催化剂的活性碳材料过滤器是各国海军舰艇集防系统中最常使用的过滤设备㊂但是该类过滤器使用寿命较短,更有效㊁易装备㊁使用时间长㊁抗损能力强的过滤设备亟待开发㊂目前可再生变压/变温吸附技术㊁制O2除CO2技术㊁等离子体催化技术是滤毒通风设备的发展方向〔4,15〕㊂目前,水面舰艇核生化集体防御系统在发达国家海军以及我国周边国家及地区海军都得到了快速发展㊂美㊁俄㊁英㊁法等国家海军的大部分舰艇都配置了先进的第二代集体防护系统〔2〕,其他多国也在不断进行集体防护系统的建设和发展㊂为了增强水面舰艇集体防护能力,水面舰艇集体防护由舰艇上区域性防护转向全舰性防护发展㊁战时防护转向全时防护发展〔4〕㊂(2)个人防护:在不具备集体防护能力的舰艇上,个人防护结合舰艇舱室限时封闭是水面舰艇应对核生化攻击的主要手段;具备集体防护系统的舰艇,个人防护是集体防护的有效补充,可协助舰艇在核生化条件下的人员防护以及检测㊁攻击等任务㊂个体防护装备是为防御各类核生化战剂㊁有害物质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员的伤害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装备的总称〔15〕㊂水面舰艇上广泛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㊁防护服㊁防护手套㊁战剂侦检箱㊁个人消毒急救包等㊂外军新型防毒面具的主要代表有美国M40/M42型㊁加拿大C4型㊁英国S10型防毒面具,更新型的防毒面具如美国JSGPM㊁瑞士MICRONEL C420㊁SM3/SM90㊁英国NBC FM12等陆续面世〔10,15〕㊂防护服主要分为隔绝式防护服和透气式防护服㊂美㊁英㊁法㊁德㊁瑞士等多个西方国家研制出多种材料的高性能防护织物,以用于防护服制造,以实现防毒服更有效㊁更耐用㊁更轻便〔10,15-16〕㊂2 水面舰艇面临的生物威胁以及亟待发展的生物战剂检测装备 生物战剂作为战争攻击的重要武器之一,生物武器的毒性比化学战剂大得多,病毒㊁细菌等生物战剂所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计的〔17〕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新型复杂的生物战剂不断出现,逐渐由传统的细菌㊁病毒向基因武器发展〔2〕,水面舰艇所面临的海上生物威胁日趋严峻㊂新造舰艇空气监测设备可检测10余种病原体,但生物战剂种类多样化㊁难检测,若只依赖空气检测设备,无法完全覆盖新型生物战剂类别㊂而且战时生物战剂杀伤力大,作用时间迅速,完备完善的生物战剂检测箱亟待开发㊂同时,可检测多种新型生物战剂的空气检测设备急需研制开发㊂针对舰员的生物战剂检测设备使用培训也应作为各院校以及培训机构未来培训任务的重要内容㊂3 展望与启示 随着协同作战要求的不断提高,核生化防御系统需不断向网络化㊁数字化㊁多元化发展㊂核生化防御系统发挥作用,需要得到来自作战指挥系统㊁导航定位系统㊁损管监控系统㊁气象系统的支持,因此将核生化防御系统纳入整个作战指挥系统,包括与岸基部队实现网络化连接,对于提高舰艇在核生化环境下的防御和对抗性能是十分必要的〔9〕㊂随着我国国家与军队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已经构建了较完善的以侦㊁防㊁消为主体的防御体系,但有些技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㊂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发展,瞄准前沿,自主创新,重点解决侦检㊁防护和洗消的关键技术,实现水面舰艇核生化防御系统的突破性进展,在未来复杂的战争环境中保护自己,赢得先机㊂参考文献:〔1〕 方勇.舰船核生化防御措施及规避行为〔J〕.船海工程,2013,42(4):131.〔2〕 刘虹,刘飞,王斌.海上核化生安全威胁与水面舰艇集体防护〔J〕.舰船科学技术,2011,33(7):150.〔3〕 SQUASSONI,S A.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and missiles status and trends〔R〕.US CRS Report toCongress,Jan14,2005.〔4〕 周平,张忠良,康健,等.海军舰艇核生化集体防护发展概况〔J〕.舰船科学技术,2016,38(13):1.〔5〕 环球时报.英国防部承认核潜艇12年发生9次核泄漏事故〔N〕.2009-5-20.〔6〕 包剑,罗雯军,王吉.美国海军水面舰艇核生化防护新发展〔J〕.船海工程,2013,42(4):81.〔7〕 赵宴辉,全晓鹏,聂亚杰,等.舰船集体防护系统体系及防护等级划分〔J〕.船海工程,2013,42(4):123.〔8〕 林芃,王吉,包剑,等.水面舰艇集体防护系统PID控制分析〔J〕.中国舰船研究,2015,10(4):118.〔9〕 申明荣.国外舰艇CBRN综合防御体系技术装备进展〔J〕.船舶,2012,23(5):31.〔10〕 高树田,张晓峰,王运斗.国外核化生医学防护装备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67.〔11〕 周铭,罗清勇.卫星在核爆炸探测中的应用〔J〕.卫星与网络,2007(5):58.〔12〕 U.S DOD.Joint Servic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efense Programs FY08-09Overview〔R〕.U.S:DOD,2008:33.〔13〕 王曼琳.美国核辐射探测技术取得新突破〔J〕.国外防化科技动态,2006,45(1):1.〔14〕 施晓波,祁丽.NBC防护区超压控制的研究与运用〔J〕.船舶与海洋工程,2015,31(4):48.〔15〕 孙景海,左浩.国外核生化战剂防护装备技术的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73.〔16〕 张文龙,崔海峰,孙景海,等.我国核化生战剂防护技术现状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78.〔17〕 朱春来.水面舰艇集体防护系统〔J〕.舰船科学技术, 2001(3):37.(收稿日期:2019-01-06;修回日期:2019-01-25)(上接181页) 综上所述,足月新生儿脐带血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分娩方式㊁出生体重有一定关系,与瘦素和脂联素呈正相关,与免疫功能无明显关系㊂参考文献:〔1〕 杨瑞兰,彭祖菊,贺雨,等.1191例新生儿脐血感染生物学指标参考区间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1(30):4258.〔2〕 叶秀霞,宋沅谨,姜艳蕊,等.脐带血维生素D水平与新生儿生长指标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6):430.〔3〕 黄龙坚,吕艳,郑景辉,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母亲的新生儿脂肪代谢指标与脐带血雄激素水平的关系〔J〕.天津医药,2015,43(5):511.〔4〕 王涛,辜定纤,李萍.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体HbAlc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18.〔5〕 方声,黄邀,卢洪萍,等.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4):491.〔6〕 邵勤,刁玉巧.联合检测脐血与外周动脉血pH值对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59.(收稿日期:2019-02-20;修回日期:2019-03-25)。

2024年核辐射防护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核辐射防护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核辐射防护服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核辐射防护服作为保护个体免受核辐射危害的重要装备,在核工业、辐射治疗、核应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核辐射防护服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核辐射防护服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核辐射防护服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核工业的发展以及核辐射安全意识的增强推动。

市场驱动因素1. 核工业的发展核工业是核辐射防护服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随着核电站、核燃料加工等领域的扩张,对核辐射防护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

2. 辐射治疗的普及辐射治疗在癌症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辐射治疗技术,这也促使核辐射防护服市场的增长。

3. 核应急的重要性核事故或核泄漏事件的发生对公众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随着核应急的重视程度提升,对核辐射防护服的需求也在增加。

市场挑战虽然核辐射防护服市场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 1. 成本压力核辐射防护服的制造过程相对复杂,并且需要特殊的材料和技术。

这导致了较高的制造成本,对市场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

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核辐射防护服的功能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需要不断推动技术的创新,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3. 法规限制核辐射防护服的生产和销售受到国家和地区的法规限制。

这些限制可能会制约市场的发展。

市场前景尽管核辐射防护服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其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 1. 新技术的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推动核辐射防护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2. 医疗领域的拓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核辐射防护服在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核辐射防护服将更好地满足医疗工作者的需求。

3. 专业化需求的增加随着核电站、核燃料加工等核工业领域的扩张,对专业化核辐射防护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结论目前,核辐射防护服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反生化战剂武器及材料研究进展

反生化战剂武器及材料研究进展

反生化战剂武器及材料研究进展
代梦艳;刘艳;张鹏程
【期刊名称】《火工品》
【年(卷),期】2022()3
【摘要】为提升对生化武器的生产、储存设施的打击能力,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的反战剂武器(ADWs)和反生化战剂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已经合成表征的多种含卤素基团化合物的研究成果。

指出含卤化合物特别是含碘含能化合物是未来ADWs装药的发展方向,提升其能力水平和含碘量、加快消杀能力研究以及应用技术研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代梦艳;刘艳;张鹏程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450;TQ560.4
【相关文献】
1.用于生化战剂防护服的静电纺丝纳米功能纤维研究进展
2.反卫星武器——俄美天战“撒手锏”
3.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移动式销毀与化学战剂中毒防治
4.神经性化学战剂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5.生化战剂除剂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急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应急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应急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这些突发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装备的研究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装备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工具和器材,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

一、应急装备的研究现状(一)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是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装备。

目前,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等。

这些装备在材质、设计和功能上不断改进和创新。

例如,新型防护服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和透气性能,能够有效保护救援人员免受化学物质、生物病原体等的侵害。

(二)救援工具和设备在救援工具和设备方面,液压破拆工具、起重设备、消防器材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液压破拆工具具有强大的破拆能力,能够快速打开通道,解救被困人员。

起重设备能够吊起重物,清理事故现场。

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水带等在火灾扑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智能化的救援工具也逐渐崭露头角,如无人机、机器人等,它们能够在危险环境中执行侦察、救援等任务,减少人员伤亡。

(三)通讯和指挥装备有效的通讯和指挥是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目前,应急通讯装备包括卫星电话、对讲机、短波电台等,能够在灾害现场建立起可靠的通讯网络。

指挥装备如应急指挥车、指挥平台等,能够实现对救援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也被应用于应急指挥系统,提高了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医疗急救装备在突发事件中,及时有效的医疗急救至关重要。

医疗急救装备包括急救箱、担架、除颤仪、呼吸机等。

近年来,便携式医疗设备的发展使得在现场就能进行初步的诊断和治疗,为伤员的后续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二、应急装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装备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不足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所配备的应急装备存在差异,导致在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装备的通用性和兼容性较差,影响了救援工作的协同开展。

2023年医用防护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医用防护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医用防护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医用防护服是医疗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防护装备,主要用于保护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避免被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近年来,随着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爆发,医用防护服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大。

本文将对医用防护服行业市场作一分析。

1.行业概述医用防护服是根据相关标准为医护人员在治疗、隔离或其他医疗环境中提供身体防护的服装。

其可分为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两种,主要材料包括聚丙烯、非织造布等。

医用防护服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包括医院、诊所、急诊中心等。

2.市场需求随着新冠肺炎等疫情的爆发,医用防护服的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大。

除新冠肺炎外,许多传染病也需要医护人员使用医用防护服进行防护,如SARS、艾滋病、流感等。

同时,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这也将推动医用防护服的市场需求。

3.市场分析目前,国内医用防护服市场以外资品牌为主导,如希慎、世达、3M、威廉等品牌。

其中,世达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最大,占据了约30%市场份额。

国内企业在医用防护服领域的市场份额较小,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市场,如一次性、普通型防护服等。

随着国家对医用防护服质量和标准的不断加强,国内企业也将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份额。

同时,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以其经济、方便、卫生等特点,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热点,预计市场份额将不断增加。

4.面临的挑战医用防护服行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一是价格竞争激烈。

由于行业的竞争格局,企业在定价上难以形成垄断,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二是技术壁垒高。

医用防护服要求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技术难度高,企业需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开发出符合标准的产品;三是国际竞争激烈。

目前,国际品牌占据医用防护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占据优势。

综上所述,医用防护服是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防护装备,在传染病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对其市场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市场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抢占市场份额。

生化防护服

生化防护服

生化防护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王康M090416104目录1 前言2 生化防护服的发展历程3 生化防护服的分类3.1 按防护原理分类3.1.1 解毒型防护材料3.1.2 隔绝型防护材料3.1.3 吸附型防护材料3.2 按防护程度分类3.3 按防护服性能和应用领域分类4 生化防护服的防护原理4.1 与外界污染环境隔绝的方法4.2 对污染空气进行过滤的方法5 生化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5.1 功能性聚合物与纤维材料在防生化服上的使用5.1.1 自净化材料5.1.2 功能性纤维新材料5.2 非织造布在防生化服上的使用5.2.1梳理型非织造布5.2.2 熔喷非织造布5.3 聚合物纳米纤维在防护纺织品上的使用5.4 活性炭纤维在防护服上的应用6 生化防护服的发展趋势6.1 高新科技的应用6.2 趋于多功能化6.3 实现智能化6.4 注重高性能和舒适性7 小结8参考文献生化防护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前言当前,国际战略环境错综复杂,战争的非对称性和作战手段的多样性更加明显,尽管国际相关组织签署了禁止使用生化武器的公约,但不少国家仍在致力于生化武器的研制.自生化武器在战场上使用以来,其发挥的作用和造成的危害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恐怖组织和邪教组织利用生化战剂或毒剂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

1995年,日本邪教组织“奥母真理教”在东京地铁释放沙林毒气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化学战剂用于发动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1]。

2001年,美国炭疽邮件恐怖事件震惊世界。

近年来,自然疫情和生化事故也时有发生,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影响[2]。

面对各种生化战剂或毒剂的威胁,各国都越来越重视生化防护服的研究和开发,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军队和民众的生命安全。

2生化防护服的发展历程人类利用生化武器的事例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迹可循。

距今3515年前,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就曾利用瘟疫的传染性,将病人派到敌国.一战期间,德军率先利用呼吸防护面具也无法有效防御的黄十字毒剂弹成功袭击伊泊尔附近的弗兰德战场[3]。

2024年防护服装面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防护服装面料市场发展现状

防护服装面料市场发展现状前言随着全球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防护服装面料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材料,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防护服装面料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1. 市场概况防护服装面料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其主要产品包括耐火服、防静电服、阻燃服等。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防护服装面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2. 市场驱动因素2.1 安全意识提升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问题。

工人的工作条件变得更加苛刻,需要更多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潜在的风险。

这促使了防护服装面料市场的增长。

2.2 法规标准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各种法规和标准,要求在特定行业中使用符合安全规范的防护服装。

例如,阻燃服在石油、化工等危险行业中的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防护服装面料市场的发展。

2.3 新型材料发展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防护服装面料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新材料通常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和舒适性,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这推动了防护服装面料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 市场竞争格局防护服装面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DowDuPont、Huntsman、Mitsubishi Chemical等。

这些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防护服装面料产品。

同时,市场上也存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它们在定制化产品和特殊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4. 市场机遇和挑战4.1 市场机遇随着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如新能源、高科技制造等,对防护服装面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这为防护服装面料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通过开发适用于这些行业的特殊面料来满足市场需求。

4.2 市场挑战防护服装面料市场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发资源,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

2023年消防防化服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消防防化服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消防防化服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消防防化服行业一、行业概述消防防化服是指阻隔热辐射、高温区域和酸碱物质,具有一定的耐火、耐化学腐蚀、透气性和舒适性,以保护人体安全的一种特种防护服装。

该行业主要针对的客户是消防救援队伍、军队防化部队、医疗救护人员等特种行业人员。

近年来,由于国家安全和人身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特别是火灾、事故等的频繁发生,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消防防化服行业迅速发展。

二、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消防防化服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人民币,其中防化服市场规模约为15亿元人民币,消防服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人民币,而医疗救护服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元人民币。

2、市场竞争消防防化服行业市场竞争主要是来自国内外的企业。

国内市场主要由山东中能集团、南京华世防化、广东金宇防护等品牌主导;而海外品牌主要是德国大宇、法国达利、美国杜邦等。

3、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防护材料不断出现。

比如,国外的哥伦比亚研制的防弹防刺服材料,可以抵挡9mm手枪子弹,俄罗斯研制的蜂窝状复合材料可在200℃高温下保持强度,防护服的透气性和轻便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市场趋势1、消防防化服的细分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对防护服的设计、材料、颜色等等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

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系列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防护需求。

2、组合式防护服的发展组合式防护服意为由多个防护模块组成的,具有可重组、可调换、可升级等特点。

组合式防护服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防护效果和灵活性,也可以降低成本,更具经济性。

3、个性定制化服装的发展由于人体尺寸、身材形态乃至皮肤敏感度不同,防护服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个性化定制化服装,可以更好的贴合人体,减少个体误差,提高防护效果。

四、未来发展趋势1、材料技术不断更新未来消防防化服将逐渐采用新型材料,如阻燃材料、陶瓷纤维材料和高强度纤维材料等,以提高防护性能。

2024年工业防护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工业防护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工业防护用品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工业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免受危险物质、危险条件以及工伤事故的伤害的装备、设备和材料。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防护用品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场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工业防护用品市场的发展现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工业防护用品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工业防护用品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了5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00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目前全球工业防护用品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其增长率超过了北美和欧洲地区。

市场驱动因素法律法规的推动各国政府对工业安全及工人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推动企业加强对工人的防护措施。

例如,美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要求雇主提供必要的个人保护装备。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工业防护用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对员工安全的重视企业作为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对工业防护用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企业意识到,只有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合适的防护装备,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事故风险,从而降低对企业的损失和法律风险。

技术进步和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工业防护材料和装备不断涌现。

例如,智能防护服、可穿戴设备等的出现,使工人在工作中更加安全和便捷。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业防护用品的功能和效果,还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市场挑战价格压力工业防护用品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一些低价产品的出现,给知名品牌的市场份额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制造业,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也对工业防护用品的价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假冒产品的泛滥目前,工业防护用品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

这些假冒产品因降低成本、缺乏监管和质量控制等原因,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假冒产品的泛滥不仅对市场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也损害了工业防护用品行业的声誉。

防护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防护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防护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防护服是一种能够保护身体免受损害的服装,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实验室等领域。

随着全球传染病的频繁爆发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防护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研发和生产高质量、高效防护服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项目。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由于全球传染病的不断爆发,医疗防护需求量大,且市场增速较快。

此外,化工、实验室等行业对防护服的需求也在增长。

2.竞争情况防护服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很多品牌和供应商。

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品质、价格、交货时间等方面。

3.潜在发展机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市场对防护服的需求也在增加。

而在国内市场,由于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限制,部分国产防护服仍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需求。

三、技术可行性1.材料采用优质防护材料,如特种纤维、高分子材料等,能够提高防护服的防护性能和舒适度。

2.工艺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使用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防护服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四、市场营销可行性1.品牌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品牌应以高质量、高性能为核心卖点,注重品牌形象与信誉的建立。

同时,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定制不同型号的防护服,满足不同需求。

2.渠道建设与医疗机构、实验室、化工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传统渠道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进行销售。

五、经济可行性1.投资估算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研发费用、生产设备和原材料采购等。

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进行详细的投资估算。

2.收益预测通过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长率的分析,结合产品定价和预计销售量,进行收益预测。

同时,考虑到潜在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拓展,增加项目未来收益的可持续性。

六、风险分析1.技术风险在研发阶段,可能存在技术难题和不确定性。

出现技术问题可能导致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稳定性不足。

2.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时间等方面无法达到市场需求,可能导致销售困难。

3.成本风险生产设备的投资和原材料成本的波动都可能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2024年消防防化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消防防化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消防防化服市场发展现状1. 市场概述消防防化服是一种特殊的防护服装,用于保护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以及处理危险化学品等工作中免受火灾、爆炸和有害化学品等危险因素的伤害。

消防防化服市场作为防护装备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 市场动态2.1 市场规模消防防化服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消防防化服市场在过去五年内每年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防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各国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

2.2 市场驱动因素消防防化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2.2.1 法律法规的推动随着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各国纷纷出台了有关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中对于消防防化服的要求日益严格,推动了消防防化服市场的发展。

2.2.2 行业需求的增加消防救援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等对于消防防化服的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火灾事故频发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对于高品质的消防防化服的需求迫切。

2.3 市场竞争态势消防防化服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方包括国内外厂商、大型综合性企业和专业化的消防防护装备企业。

在竞争中,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售后服务等因素成为了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

3. 市场地域分布3.1 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是消防防化服市场的一个重要区域。

中国、印度等国消防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亚洲地区市场的快速增长。

3.2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消防防化服市场也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

欧洲各国对于消防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法规的规范要求,为市场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3.3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的消防防化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拥有一些技术先进、市场份额较大的厂商。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想要取得较大的份额需要具备技术实力和市场运营能力。

4. 市场趋势4.1 高性能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消防防化服的材料也得到了改良和提升。

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使得服装的防护性能大幅提升,为消防人员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武器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生化武器——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东华大学赵玉珠 2120528摘要:本文综述了防护服的分类、发展和防护机理,分类说明了防护服对材料的要求,详细介绍了生化防护服的标准体系,并综述了防护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防护服防护机理标准发展趋势在现在工业发展越来越快的环境下,很多人经常与火焰、高温、熔融金属、腐蚀性化学品、低温、机械加工等等接触,这样就会产生危险,对于这些危险,就需要专门的防护装备来保护整个身体。

防护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它能有效地保护作业人员免受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伤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护服的美观性和舒适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评价一件防护服质量的优劣,可以从“防护有效、安全适用、穿着轻便、舒适美观”几个方面进行衡量[1]。

1 防护服的概念及其分类防护服装属于功能性服装中的一类,主要用于保护在各种劳动场所作业的人员免受劳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伤害。

防护服装的防护功能是伴随着工业发展与进步不断增加与提高的,是作业环境的需要,更是对人体保护的需要。

根据其应用领域的不同,防护服装可以分为公共事业用, 军事用, 医疗卫生用, 工业、建筑业和农业用, 娱乐业用等几大类。

根据防护对象的不同, 防护服装又可分为两类:一般防护服和特殊作业防护服。

一般防护服是指以常规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织物为材料; 特殊作业防护服则是针对某一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某种或某几种特征性的危害因素, 具有特定的防护功能, 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穿着的防护服, 其种类有阻燃隔热服、防寒保暖服、防静电服、防化服、防水服、防辐射服、抗菌防臭服、抗油拒水服、防紫外线服、防尘服、微波防护服和防毒服等二十几种[2]。

化学防护服材料根据其防护原理的不同, 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3]:解毒型防护材料,隔绝型防护材料,吸附型防护材料等。

根据化学防护服防护程度的不同,美国环境保护局( EP A )将防护等级分为四级[4] A级、B级、C级、D级,A级防护为最高等级的防护,B级防护能防止任何液体进入防护服, 但气体和湿汽可以渗透。

C级防护服可对轻度污染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紧急救援人员一般不用 C级防护。

D级防护属于一般防护, 不能作为紧急救援人员的防护服。

我国的化学品生产正在高速发展,规模逐年扩大。

一些高危化学品被广泛应用着,由于种种客观或认为的原因会发生泄漏等意外事故,危机人们的生命安全,参与处理这类事故的应急抢险人员需要配备一定的防护装备, 以避免危害性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然而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从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用防护服装的产品标准和配备标准尚不完善,国内虽有相关产品研发, 但其功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我们任重道远[5]。

2化学防护服的发展防化服的发展大体经历了隔绝式、透气式、半透气式和选择透气式四个阶段,但各个阶段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有联系[6]。

隔绝式防护服是一类对液态、气态和气溶胶物质都不能透过的防护服。

它通常采用丁基橡胶或氯化丁基胶的双面涂层胶布等不透气材料制成, 具有优良的生化毒剂防护性能。

采用丁基橡胶涂层制成的 SMA 轻型隔绝式防护服, 能对核生化威胁及控爆剂提供全身防护。

但它存在易燃性和溶胶性的缺点, 因此, 美国正在研究用氯化丁基胶和溴化丁基胶取代丁基胶[7]。

TST防护服、英国的 HZ07OJX21B生化防护服均属于此类。

但是隔绝式防护服完全不透气, 难以长时间穿着在身, 因此需要配备质量重、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微气候调温装置。

所以尽管隔绝式防护服防护性能好、造价低、可重复使用, 可供接触高浓度物质的人员使用。

但由于其不透气, 生理舒适性能极差且笨重, 因此只能在生化战剂污染较严重的地方短期使用[8]。

为了改善防化的生理性能,解决散热透湿和对化学药品蒸汽的防护问题,许多国家纷纷致力于透气式防护服的研究。

透气式防化服的防护机理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9]透气式防护服是一类可透过空气和湿气, 但阻止毒剂气体透过的防护服。

它通常由外层织物、吸附层和内层织物构成, 具有防毒、透气、散热的功能, 生理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但高静态压力时液态化学物质、有毒蒸汽和气溶胶均可以透过。

为获得排斥液体的能力, 通常在外层织物上涂覆含氟聚合物涂层之类的功能表面剂[8]。

但透气式防护服存在4 个主要问题[9]:(1)活性炭吸附是一种物理过程, 环境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可能引起被吸附毒剂的解析, 产生二次污染。

(2)某些不需要防护的物质也会被活性炭吸附, 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3)为达到足够的防护性能, 活性炭的使用量需达到 160~300 g/m2,防护服质量和体积的增加直接影响了穿着者的行动能力。

(4)不具备对气溶胶的防护, 并且在高静态压力下, 与之接触的水、液态化学物质和有毒蒸气也可以穿过。

半透气防护服是一类允许小分子气体, 例如水汽、小分子化学毒气透过, 但阻止大分子气体及液体和气溶胶透过的防护服, 它通常由微孔材料制成。

当材料微孔处于合适的尺寸时, 具有良好的液体和气溶胶阻隔性能, 同时允许水蒸气透过, 因而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能。

美国 Gore公司研制的 Gore- Tex 膜是微孔膜材料的代表性产品, 是一种由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和拒油亲水聚氨酯构成的复合膜。

Gore- Tex 膜具有良好的透湿性, 能有效减少防护服的“热应激”现象; 并且 Gore- Tex 膜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能, 可有效地防止液体和气悬溶胶的穿透。

因此, 它被广泛应用于生化防护服体系。

但是半透气式防护服只能提供生物防护, 对于有毒的化学蒸气仍可透过, 若要增加化学防护, 还必须添加吸附材料。

选择性透气式防护服是一类选择性地只允许水汽分子透过, 而阻止其他液体、气体和气溶胶物质透过的防护服。

它通常由选择性渗透膜材料制成, 通过溶解/扩散机理透过水汽分子。

不需要添加吸附型材料就可以对液态、气相化学剂、气悬物、微生物和毒素提供有效的防护。

3 防护服的防护原理生化防护服是对在有毒有害的生物、化学物质环境下作业的人员进行既能保护皮肤,又能保护呼吸道、消化道等不受毒害的各种防护性服装[10]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毒有害的生物、化学物质很多,而且有多种存在形式,其性质各不相同,因此对生化防护服的防护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毒有害的生物、化学物质主要以气、雾、烟、液、粉 5种状态(雾和烟又统称为气溶胶状态)[11]进入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眼睛、粘膜、伤口或侵蚀人的皮肤等,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其特点是不易识别,伤害因素和途径多, 面积效应大,危害持续时间长,有些还具有强的传染性, 因此要求防护服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护对人体的伤害。

现有的化学防护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隔绝型防护材料,其要求能阻止分子级化学物质的渗透和非分子级化学物质的穿透。

生产加工一般采用涂层或层压复合的方法,在织物上涂敷或层压特种薄膜,采用的涂敷或层压材料有橡胶、含氟树脂、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热塑性树脂;第二类为吸附型防护材料,通常是在纺织品中添加具有大量微孔的物质(如活性炭)等,使防护材料对毒气、毒液等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起到防护作用;第三类为选择性透过膜防护材料,这种选择性透过膜材料可阻止分子结构较大的化学毒剂、生物毒剂和有毒工业品透过,同时可以让人体散发的汗气自由透过,但对小分子物质如氨气、氯气、光气等的阻隔效果较差。

生产一般是将选择性透过膜与织物进行复合而得到[12]。

4 防护服对防护材料的要求根据不同的防护水平和外界环境,生化防护服可以采用不同的防护材料、面子布和里子布、服装款式和服装闭合体。

但是 ,生化防护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穿着者不受危险的化学剂、有毒的物质以及可怕的微生物的伤害。

目前的防护体系足以保护穿着者不受生化学剂和微生物的伤害。

然而普通防护服厚、重 ,体积大 ,带来了诸多不便 (如服装加工难度大,服装穿脱时间长等),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副作用如“热积聚”现象和“冷凝”现象等[13]。

通常 ,渗透型面料由非织造面子布、吸附型材料 (如活性炭饱和泡沫) 或装入非织造毡片的碳末以及里子布组成。

由于非织造面子布不仅可以透过空气、液体和气悬物 ,而且也能透过化学气体,因此需要附加吸附型材料来吸附有毒化学气体。

在较低的静水压下,液体能很容易的通过渗透型材料,因此 ,可选用功能整理 (如 Q u a r P e l à整理、氟化物涂层、拒水整理等) 以提高面子布的抗液性[14]。

半渗透型材料 (如美国 G o r e公司开发的 G o r e —T e x à膜和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开发的 PT FE 膜) 具有优良的透湿性能 ,能有效减少防护服的“热积聚”现象,同时良好的抗渗透性也有效防止了液体和气悬物的穿透。

相对于渗透型材料 ,半渗透型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毒性化学气体仍旧可以透过半渗透型材料。

因此 ,半渗透型材料需要添加吸附型材料以吸附有毒化学气体。

非渗透型材料 (如丁基—橡胶、氯丁—橡胶和其它弹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能可以有效防止液体、化学气相和气悬物的通透。

缺点是阻碍身体产生的“湿气”向外界环境的传递性能。

在较热的环境下( 如热带地区 ) 长时间穿用非渗透型材料制作的防护服 ,会产生“热积聚”现象 ;同样 ,在较冷的环境下 ( 如北极地区) 长时间穿用非渗透材料制作的防护服 ,会产生“冷凝”现象。

因此 ,必需装备微气候凉/ 热体系以补偿不透湿时产生的不平衡状态。

在这方面 ,美军新近开发的改进型毒性溶剂防护服就是不渗透型面料体系的成功例证[15]。

选择渗透型材料具有非渗透型材料和半渗透型材料的复合功能 ,不仅能防止危险化学剂的通透 ,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湿性能。

选择渗透型材料的防护机理是依靠选择性溶解扩散原理 ,而碳基织物的防护机理却是依靠活性炭材料的吸附作用达到防护效果。

5 工业化学防护服标准体系我国工业化学防护服相关标准有明显的缺失。

GB12012一1989《防酸工作服》、GB12013一1989《防酸工作服性能试验方法》、GB17956一2000《防尘服》、GB12799一1991《抗油拒水防护服安全性卫生能要求》这些原本与防液体、固体颗粒相关的防护服标准,均被列入与2005年10月14日公布的《废止国家标准目录》[16]。

我国工业用化学防护服处于无标准状态已多年。

为规范工业化学用防护服的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管理中心组织人员,对原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许可证办公室制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性能检验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修订,于2007年10月公布《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性能检测检验规范(试行)》,以填补个体防护用品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的空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