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与PC机通信设计

合集下载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毕业设计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毕业设计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毕业设计单片机与PC机通信毕业设计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而PC机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个人电脑。

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指令的发送,为各种设备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文将探讨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毕业设计。

一、设计目的与背景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单片机与PC机通信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该设计,可以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

二、设计原理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毕业设计可以采用串口通信的方式。

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通过串口线连接单片机和PC机,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指令的发送。

在设计中,需要确定合适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以确保通信的稳定和可靠。

三、设计步骤1. 硬件设计:首先,需要设计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硬件连接。

可以选择使用RS232串口或USB接口进行连接。

根据接口类型,选择合适的连接线缆,并进行相应的电路设计。

2. 软件设计:接下来,需要编写单片机和PC机的通信程序。

在单片机端,需要编写相应的串口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在PC机端,需要编写相应的软件程序,通过串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3. 通信测试:完成硬件和软件设计后,进行通信测试。

通过发送数据和指令,检验通信是否正常。

可以使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进行测试,确保通信的稳定和可靠。

四、设计优化与改进在进行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毕业设计时,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设计。

例如,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无线通信。

可以选择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模块,将传输距离进一步扩大,提高通信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五、设计应用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毕业设计在各种设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单片机MSP430与PC机串口通讯设计

单片机MSP430与PC机串口通讯设计

单片机MSP430与PC机串口通讯设计一、引言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单片机MSP430和PC机的串口通信设计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交互。

本文将从串口介绍、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该设计。

二、串口介绍串口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常用的有RS232和RS485等。

RS232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串口通信协议。

RS232接口有三根线,分别为发送线Tx、接收线Rx和地线GND。

该协议规定,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电平差为±3至±15V,其中正电平表示逻辑0,负电平表示逻辑1三、硬件设计1.MSP430硬件设计MSP430是一种低功耗的专用于嵌入式应用的16位RISC微控制器。

它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包括多个通用输入输出引脚(GPIO)和两个USART (UART)接口。

其中一个USART接口用于将MSP430与PC机连接。

2.PC机硬件设计PC机通过串口连接到MSP430。

首先,需要将PC机的串口RS232转换为TTL电平,即RS232转TTL电平转换器。

其次,将转换后的TTL电平通过杜邦线连接至MSP430的USART接口的Tx和Rx引脚。

四、软件实现1.MSP430软件设计(1)串口初始化:设置数据位长度、停止位、奇偶校验等。

(2)发送数据:将要发送的数据存入发送缓冲区,并使能发送中断。

(3)接收数据:开启接收中断,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入接收缓冲区。

(4)中断处理:发送中断和接收中断时,分别从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读取数据并发送/接收。

2.PC机软件设计(1)打开串口:设置串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长度等。

(2)发送数据:向串口发送数据,可以通过打开的串口进行写入。

(3)接收数据:使用轮询或中断方式读取串口接收到的数据。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详细介绍了单片机MSP430与PC机串口通信设计,主要包括了串口介绍、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

通过串口通信,MSP430和PC机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交互,从而满足各种嵌入式应用的需求。

采用MA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

采用MA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

采用MA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一、本文概述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作为一种集成度高、功能强大的微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仪表、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MCS51单片机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稳定的性能和广泛的适应性受到了工程师们的青睐。

然而,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一直是困扰工程师们的难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采用MA232串口通信模块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之间通信的方法,为工程师们提供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首先介绍MCS51单片机的特点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然后详细阐述MA232串口通信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采用MA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实现。

通过实例演示和测试结果分析,验证采用MA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师们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MCS51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掌握采用MA232串口通信模块实现通信的关键技术,为实际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MCS51单片机简介MCS51单片机,又称为Intel 8051微控制器,是Intel公司在1980年代初推出的一款8位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单片机。

自推出以来,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合理的价格和广泛的应用场景,MCS51单片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为了嵌入式系统领域的经典之作。

MCS51单片机采用了典型的微处理器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部数据存储器(RAM)、外部数据存储器(外部RAM)、各种I/O 接口电路以及时钟电路等。

其中,CPU是单片机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程序中的指令,进行数据的运算和处理。

内部数据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而外部数据存储器则提供了更大的存储空间,用于存放更多的数据或程序。

MCS51单片机还提供了丰富的I/O接口电路,包括并行I/O口、串行通信口、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等,使得单片机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和控制。

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设计


位. 信 过 程 可 采 用 中断 驱 动 机制 ; 具 有 回 通 送 方式 方便 了调试 可 以 监 视 发送 器 的 输 出 实 现 通 信 过 程 的 自诊 断 在 进行 嵌 入 式 系 统 编 程 时 要对 于 串行 通 信 模 块 需 要设 定相 应 的波 特率寄 存 器 S C I 控制寄 存 器 以 及 S C I 数据 寄存 器 进行相 应 的 模 式 设定 从 而 使单片 机 以 特 定模式 通 过 串行模 块 进 行 数 据 的传 输 2 2 嵌 入 式 系统 S C I 模块 编 程 文 中 的 嵌 入 式 系 统 程 序 应 用 C o d e w a r r i o r I D E 软 件进 行 编 写 它是 M e t r o w e r k s 公 司开 发的软 件集成 开发环 境 F r e e s c a l e s 所 有 系 列 的 微控 制 器 都 可 以 在 C o d e w a r r i o r I D E 下进行软 件 开 发 对 于 数据在 M C U 和 上 位 计 算机 之 间 的 传输 主要 采 用异 步 传输 方式 (S C I ) 根 据 本项 目 的 要 求和 设 计思 路 关键是 设 置 比 特 率 使其 为 9 6 0 0 模 式 根 据 芯 片 参 数 介 绍 能 够 完成 项 目要 求 的 寄存 器 初 始 化 的设 置 方 法 如 下 :
用 C o d e w a r r io r
ID E
软 件 对 单 片 机 串行 传 输 模 式

进 行设 定的方 法
在 串行 通 信 硬 件 连 接 上


提供 了2
5 2


芯 片的硬 件连接 结 构 软 件 来 完成

单片机与PC机通信实验实验报告

单片机与PC机通信实验实验报告

单片机与PC机通信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进一步学习使用Keil C51集成环境和硬件实验箱。

(1)学习UART的初始化和波特率设置;(2)学习接收程序的设计;(3)学习发送程序的设计。

二、实验环境准备1.、本计算机系统已经安装Keil C51 开发环境。

2、以“MCU+各自的学号”为文件夹名建立自己的单片机实验目录。

再在该文件夹下建立实验目录“EX??”,“??”为实验序号。

三、要求完成的实验内容1、定时器0,设置为2ms定时中断;定时器1,设置为波特率发生器,定时方式,允许不中断;使用11.0592MHz晶振,请计算2400波特率的时间常数,_____0CH______,T1的计数初值__ F4H____。

TMOD______22H______ SMOD=02、UART设置为中断允许,8为数据,一个起始位置,一个停止位,即M0 M1=01H ,M2=1,REN = 1 , SCON _______77H___________;PCON中的SMOD=03、在当前实验文件夹中,建立ExPrj07.uv2,将上一次实验的源文件Ex06.c,复制到当前文件夹,改名为“EX07.C”,存放在实验文件夹中。

将EXP07.C添加到工程中。

4、如果8051MCU与PC通信,则将51的TXD=>PC的RXD,51的RXD<= PC的TXD。

请理解和掌握8051的P3.0输出的电平是经过哪些芯片转换至RS232电平的?由于本实验仿真系统占用了PC机仅有的一个串口,所以,无法进行MCU与PC间的通信,本实验需将实验箱上8051连接的RS232端口的2、3脚短接,进行8051自发自收的串行通信实验。

5、在主程序中初始化定时器0、SCON、PCON、IE、IP,请参考以往实验;6、串行中断服务程序具体见下面的程序。

PC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设计

PC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设计

SETBES, 允许串口中 断 ,…: 主程序其它处理 NT : CLREA ;关中断
CL R R I
P U S 于D P H I P U S H DP L
P USl l ACC
EIVE:MOVA, SBUF;接收 数据
一 ; 接收数据处理
E s ND:MOV BUF , S A;发 送数据 w A汀:JNBT , I T , 送完, 待 I WA 未发 等
5 0 1 r帕〔 & TECHN以 OGY I阳 以袱月 联 ATll笋」
学 术 论 坛
P C 机 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设计
盆学义
(周口 职业技术学院
串行通 信 。
河南周口
466000 )
摘 要: 本 要介绍了P C 机与单 机 行通信设 文简 片 的串 计, 单 并简 说明了 何 用v C+ 十 的C蛇r a 实 如 $ J l 中 i l 现PC机与 机系 单片 统之间 的
MOVP CON ,# 80H
4 软件设计 P C 机和单片机在进行通信时, 首先分
别对各自 的串行口 进行初始化、确定串行口 工作方式、设定波特率、传输数据长度等, 然后才开始数据传输,这些工作是由软件来 完成的,因此对P C 机和单片机均需设计相 应的通信程序。 4 ,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在 PC 机与单片机通信中,PC 机承担主控任务, 负责控制参 数的设 单片机接收PC机指令, 定, 并根据指令信息上传数据或控制披控对象。 通信协议是: 采用RS232 串口 异步通信模式, 1位起始位, 8位数据位, 1位停止位, 偶 无奇 校验位, 波特率为960 b/ 5。传输数据采用二 0 进制传 输模式。 以一个数据 例, 头 包为 其帧 字 符 “ ” 字符值为7EH , ~ , 然后是数据串, 帧 尾是字符值为ZA 的 “”字符,则整个数 据包为 书 XXXX ” ~ 。其中 “ XXXX”就 是已经约定好的指令码。每个 “ X”表示 , 个 十六 进制数.根据通 议, 合v C十 的 信协 结 + 特 点, 提出了 如下的编程方法。 4 2 PC机部分 在使用W i n d o w 3 操作系统的P C 机 VC十 环境中, 行 十 串 通信实 现的方法有多 种: 一是调用AP 函 I 数实现, 种方法使用 但这 起 来需要许多底层设置, 较为繁琐, 难以理解, 另 一种是使用Ac i e 的MSComm控件, t vx 这 种方法鼓较为简便,但仍不能满足使用多个 串口 进行复杂处理 的需要。由于VC++ 的 强 大功能, 本文采用VC++ 的 C阳 raU类, 它可 以支持多 线程的处理, 功能较强,e ri川 CS 是由 MllMegaTe h o 0邵 公司 Cn 1 e s 提供的一个免费的 VC++ 类, 可方便地实现串 行通信。 4 .3 单片机部分 单片机的 波特率设置与 微机一致, 定时 器T l 作为波特率发生器,设置为工作方式 2 ,串口设置为工作方,数据的传送格式为 10 位(异步模式) ,采用中断方式发 送、接收数据. 具体程序如下:

PC机与单片机多机双向通信的设计应用

PC机与单片机多机双向通信的设计应用

制命 令 , 控制现场设备 。 而 在 工 业 现 场 经 常 要 实 现 多 点 分 布式 数 据采集或控制 , 因此 , 必 须 实 现 上 位 机 和 多 个 单 片机 之 间 的 双 向 通 信 。上 位 机 和 单 片 机 之 间 的 双 向通 信 涉 及 到 硬 件 和软 件 两 方
信。 第 6步 中 , 如 果 主机 收到 的数 据 错 误 , 则结束通信。 在 通 信 开 始以后 , 从 机 每 一 次 通 信 都 会 加 上 超 时处 理 , 避 免 通 信 错 误 导 致
通信的死锁。 2 P C 机 端软 件 通 信 接 口设 计 P C 机 端 程 序 主 要 处 理 来 自单 片 机 的 数 据 , 并 以 合 适 的 方 式 展示给用户 , 因此 用 户 体 验 非 常 重 要 。 为 了保 证 用 户 接 1 3 的响 应
n e s s o f s o f t war e .
K e y wo r d s : P C, MCU。 t wo - wa y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由 于 单 片 机 的处 理 能力 较 弱 ,适 合 通 过 各 类 传 感 器 采 集 数 据 或 向设 备 发送 控 制命 令 等 , 不适合做数据处理 , 因此 实 践 中通 常 由 单 片 机 与 上 位 机( 一般采用 P C机) 联合构成 完整的系统 , 单
面 的工 作 。 硬 件 方 面 主要 关 注 采 用 何 种 通 信 接 口。 常 用 的 接 口有 串行 口 、 F C接 口、 S P I 接 口及 以太 网接 口等 。实 践 中 , 根据 环 境 、 传输距离 、 实 现 成本 等 因 素选 择 接 口。 软 件 方 面 主 要 关 注 如 何 设 计 双 方 的高 层 通 信 协 议 以正 确 及 时 地 完 成 数 据 交换 。 硬 件 方 面 一 旦 确 定 了接 口类 型 , 则 相 应 的 电路 也 就 确 定 了 。 软件 可 通 过 合 理 的架 构 设 计 , 以 适 应 不 同 的接 口 , 为 系 统 提 供 更 多 的灵 活 性 。 1 通 信 协 议 设 计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硬件及上位机程序设计【精选】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硬件及上位机程序设计【精选】

目录1 引言 (1)1.1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研究背景 (1)1.2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串口通信基础 (1)2.1 两种常用接口方式 (2)2.1.1 并行接口 (2)2.1.2 串行接口 (2)2.2 RS-232串行接口标准 (2)3 系统总体设计 (3)3.1 系统指标设计 (3)3.1.1 通信协议设定 (3)3.1.2 系统实现描述 (3)3.2 总体方案设计 (3)4 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4)4.1 主要芯片 (4)4.1.1 AT89C51 (4)4.1.2 单电源转换芯片MAX232 (6)4.1.3 74LS245LED驱动芯片 (7)4.2 LED显示器 (7)4.2.1 LED显示器工作原理 (8)4.2.2 LED显示器接口 (8)4.3 系统设计 (8)5 PC机程序设计 (9)5.1 MSComm控件 (9)5.1.1 MSComm控件处理通信的方式 (9)5.1.2 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 (10)5.2 应用界面设计流程 (10)5.2.1 创建项目文件 (10)5.2.2 加入串口通信控件 (11)5.2.3 设计窗体界面 (12)5.3 代码实现 (12)6 仿真调试及结果分析 (15)7 结语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2.1 两种常用接口方式2.1.1 并行接口并行接口是指8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的传输率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但在并行传输中,干扰会随线路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产生传输错误。

因此,并行传输主要应用在近距离数据传输中,如连接打印机端口。

并行接口主要使用36针接头和25针D形接头,目前以25针D形接头为主[4]。

2.1.2 串行接口串行口也是计算机的一种标准接口,PC机一般至少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

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在一根传输线上传送的,这样串行口较并行口能够进行远距离传送信息。

单片机课程设计PC机与单片机通信

单片机课程设计PC机与单片机通信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PC机与单片机通信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3)1.1 设计任务 (3)1.2 设计要求 (3)第二章设计设计思路与原理 (3)2.1设计思路 (3)2.2设计原理 (4)第三章系统功能模块 (5)3.1 总原理图 (5)3.2温度测量电路 (5)3.3通信模块 (8)3.4发光二极管电路 (10)3.5复位电路及时钟电路 (11)第四章程序设计 (12)4.2 软硬件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参考结论与体会 .. (13)第六章参考文献 (15)附录 (15)一、设计任务及要求1.1 设计任务PC机与单片机通信1.2 设计要求1、通过DS18B20采集当前温度2、将当前温度发送至PC机,在PC机上设计接收温度界面,(并绘制接收温度曲线);3、根据温度值向单片机传送不同字符,并点亮相应的二极管。

若温度值在20~26,传送字符A,点亮绿灯;温度值在27~30,传送B,点亮黄灯;温度值在31~40,传送C,点亮蓝灯。

二、设计思路与原理2.1 设计思路在测控系统中,经常采用单片机在操作现场进行数据采集,但是单片机数据储存和数据处理能力较低,当需要处理较复杂数据或需要对多个采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及需要进行集散控制时,单片机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能力显的不足,这时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系统。

将单片机采集的数据通过串行口传给PC机,由PC机高级语言或数据库语言进行处理,或者实现PC机对远程单片机进行控制。

所以一般情况下单片机通过串行口与PC机的串行口相连,把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PC机上。

总体思路:首先利用DS18b20采集温度数据,然后使用单片机串口将温度数据发送至PC机。

再判断温度值的范围控制发光二级管。

2.2 设计原理目前RS-232是PC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其中EIA代表美国电子工业协会,RS代表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单片机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以及仪器仪表自动化等许多领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在要求响应速度快、实时性强、控制量多的应用场合,单个单片机往往难以胜任,这时使用多个单片机接合PC机组成分布式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这样,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技术就变得十分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技术也就是掌握了单片机的核心应用技术。

现在单片机及PC机在结构、性能和经济上为实现远程串行通信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串行通信是指按照逐位顺序传递数据的通信方式,由于仅需三根传输线传送信息且通信距离相对较远,所以在控制领域的现场监测、分布控制等场合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运用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对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系统进行设计,通过总体方案的分析与设计,确定了所采用单片机的型号,并明确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的内容,硬件设计方面需要对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如时钟电路、复位电路进行设计,串口部分确定了以定时器T1工作在方式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单片机与PC机采用了标准的RS-232C接口进行连接,其中存在着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利用了PROTEL99SE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并生成报表。

软件设计方面,利用VB的MSComm控件进行串口通信软件的开发,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利用汇编程序进行单片机收发数据的程序编制,利用51汇编集成开发环境和STC-ISPV13下载型编程器对单片机汇编程序进行烧录。

在系统软硬件调试的过程中,采用AT89C51单片机试验开发板进行功能测试。

最后进行分析,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PC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VB程序设计;AT89C51实验板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SCM,the application areas of SCM ar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SC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strial control, data acquisition, instrumentation automation and many other areas. Howev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response to demands speed, real-time and control the volume of applications, SCM is often difficult to individual competence, at this time the use of multiple microcontroller interface between PC components distributed system is a better solution. Thus, the SCM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 and in some ways, mastered the SCM data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s the master of microcontroller core application technology.Now SCM and PC in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for remote serial communication give a very good condition, serial communication refers bit sequence data transfer modes of communications, just as only need three transmission lines to carr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relatively distant, therefore, in the control area of the scene monitoring, distributed control and other forums have important value.In this paper, use SCM system design methods, design seri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of SCM and the PC, through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overall program, identified the use of SCM models, clear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hardware design needs to design hardware circuit of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system ,such as the clock circuit, reset circuit, serial determinate the part timers T1 work in two ways as a baud rate generator, SCM and PC adopt the standard RS-232C interface for connectivity, which there is a level converter circuit design, use the PROTEL99SE software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hardware circuit diagram drawing and generating statements. Software design, use VB MSCom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rial communication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use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data transceiver microcontroller programming, use 51 compil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STC-type programming ISPV13 downloaded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CM procedures burning recorded.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bugging process, use A T89C51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board for functional testing. Final through analysis, verify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key words:SCM and PC serial communications;VB Programming;AT89C51 Test Plate第1章绪论41.1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与实现方法 41.2 单片机系统设计方法 41.3 本次设计的工作任务 5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72.1 可行性分析72.2 系统功能分析 72.3 单片机选型72.4 系统硬软件的功能设计 82.5 本章小结 8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83.1 单片机系统设计93.1.1 单片机基本概念93.1.2 时钟电路设计93.1.3 复位电路设计103.1.4 单片机串口波特率发生器的选择11 3.2 单片机串口电平转换电路设计133.2.1 通信协议的采用133.2.2 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143.2.3 外围功能模块的选择153.3 绘制电路原理图153.4 本章小结 18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204.1 PC端串口通信程序204.1.1 分析204.1.2 串行通信的两种方式214.1.3 MSComm控件简介214.1.4 使用VB开发串口通信软件214.2 单片机数据收发程序的开发 28第5章系统调试345.1 A T89C51单片机实验开发板介绍345.2 对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调试 35结论43致谢44参考文献45第1章绪论1.1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与实现方法在各种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中,如智能仪器仪表、各类手持设备、GPS接收器等,常常遇到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即通讯。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及协议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及协议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及协议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通过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来实现数据交换、控制指令传输等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并介绍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一、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在PC机和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前,需要确定使用哪种通信方式。

根据通信距离、带宽、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的不同,可以选择以下几种通信方式:1.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PC机和单片机之间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

它使用两根线(TX 和RX)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率一般较低,但成本低廉,适用于较短距离的通信。

串口通信常用的协议包括UART(Universa1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RS232和RS485等。

2.并口通信并口通信是另一种常见的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方式。

它使用8根或16根线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率较高,但成械校高,适用于较长距离的通信。

并口通信常用的协议包括GP1O(Genera1Purpose1nput∕Output)、1PT(1inePrintTermina1)和CentroniCS等。

B通信USB通信是一种高速、可靠和易于使用的通信方式,成本适中,适用于中短距离的通信。

USB通信可以提供高带宽和多路复用功能,并支持热插拔和自动配置。

在PC机和单片机之间进行USB通信时,需要使用USB转串□芯片或USB转并口芯片将USB信号转换为串口信号或并□信号。

4.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一种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方式,适用于远程通信和大规模数据传输。

在PC机和单片机之间进行网络通信时,需要使用以太网接口芯片或无线网络模块等设备来连接网络,并通过socket编程实现数据交换和控制指令传输。

二、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协议为了保证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稳定和正确,需要使用适当的通信协议。

单片机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试验十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讯试验汇报㈠试验目旳1.掌握串行口工作方式旳程序设计, 掌握单片机通讯旳编制;2.理解实现串行通讯旳硬环境, 数据格式旳协议, 数据互换旳协议;3.理解PC机通讯旳基本规定。

㈡试验器材1.G6W仿真器一台2.MCS—51试验板一台3.PC机一台㈢试验内容及规定运用8051单片机串行口, 实现与PC机通讯。

本试验实现如下功能, 将从试验板键盘上键入旳字符或数字显示到PC 机显示屏上, 再将PC机所接受旳字符发送回单片机, 并在试验板旳LED上显示出来。

㈣试验环节1.编写单片机发送和接受程序, 并进行汇编调试。

2.运行PC机通讯软件“commtest.exe”, 将单片机和PC机旳波特率均设定为1200。

运行单片机发送程序, 按下不一样按键(每个按键都定义成不一样旳字符), 检查PC机所接受旳字符与否与发送旳字符相似。

将PC机所接受旳字符发送给单片机, 与此同步运行单片机接受程序, 检查试验板LED数码管所显示旳字符与否与PC机发送旳字符相似。

㈤试验框图源程序代码:ORG 0000HAJMP STARTORG 0023HAJMP SERVEORG 0050HSTART: MOV 41H,#0H ;对几种寄存地址进行初始化MOV 42H,#0HMOV 43H,#0HMOV 44H,#0HMOV SCON,#00H ;初始化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设置其为方式0LCALL DISPLAY ;初始化显示MOV TMOD,#20H ;设置为定期器0, 模式选用2MOV TL1, #0E6H ;设置1200旳波特率MOV TH1, #0E6HSETB TR1 ;开定期器MOV SCON,#50H ;选用方式1, 容许接受控制SETB ESSETB EA ;开中断LOOP: ACALL SOUT ;键盘扫描并发送, 等待中断SJMP LOOPSERVE JNB RI,SEND ;判断是发送中断还是接受中断, 若为发送中断则调用ACALL SIN ;发送子程序, 否则调用接受子程序RETISEND: CLR TI ;发送子程序RETISIN: CLR RI ;接受子程序MOV SCON, #00HMOV A, SBUF ;接受数据LCALL XS ;调用显示子程序RETI子程序:SOUT: CLR TI ;清发送中断标志位LCALL KEY ;调用判断按键与否按下子程序MOV A,R0 ;将按键对应旳数字存入AMOV SBUF,A ;输出按键数字给锁存RETKEY: MOV P1,#0FFH ;将P1设置为输入口MOV A, P1CPL A ;将A内值取反ANL A, #0FFHJZ KEY ;将A与FFH与后判断与否为0, 若为0则表达无按键按下跳回KEYLCALL D ;调用延时子程序消抖MOV A, P1CPL AANL A, #0FFHJZ KEYMOV B,A ;判断有按键按下, 将值赋给BKEY1: MOV A, P1CPL AANL A,#0FFHJNZ KEY1LCALL DMOV A,BJB ACC.0,PKEY1 ;依次判断A内数据每个位与否为1, 并跳JB ACC.1,PKEY2 ;转到相对应位旳子程序JB ACC.2,PKEY3JB ACC.3,PKEY4JB ACC.4,PKEY5JB ACC.5,PKEY6JB ACC.6,PKEY7JB ACC.7,PKEY8EKEY: RETPKEY1: A JMP K1PKEY2: A JMP K2PKEY3: A JMP K3PKEY4: A JMP K4PKEY5: A JMP K5PKEY6: A JMP K6PKEY7: A JMP K7PKEY8: A JMP K8K1: MOV R0,#01H ;将对应旳数据赋给R0后跳转到EKEY SJMP EKEYK2: MOV R0,#02HSJMP EKEYK3: MOV R0,#03HSJMP EKEYK4: MOV R0,#04HSJMP EKEYK5: MOV R0,#05HSJMP EKEYK6: MOV R0,#06HSJMP EKEYK7: MOV R0, #07HSJMP EKEYK8: MOV R0, #08HSJMP EKEYXS:MOV SCON,#00H ;显示子程序, 采用同步移位寄存器CLR TIMOV DPTR, #TABMOVC A,@A+DPTR ;将对应数值旳数码管显示数值送入SBUF MOV R5,#04H ;共四位需要显示MOV 41H, AMOV R0, #41HDISPLAY1: MOV A,@R0MOV SBUF, AJNB TI,$ ;与否传完了CLR TI ;清除中断标志位INC R0DJNZ R5, DISPLAY1MOV S CON, #50HRETD: ;延时子程序MOV R7, #10HDELAY1: MOV R6, #0FFHDELAY2: DJNZ R6, DELAY2DJNZ R7, DELAY1RETTAB: DB 0BBH, 09H, 0EAH, 6BHDB 59H, 73H, 0F3H, 0BHDB 0FBH本次试验中处理了怎样判断数据是发送还是接受旳问题和怎样判断数据与否发送或接受完毕旳问题, 通过试验中旳讨论和研究书上有关串行口旳内容, 我们通过中断标志位和循环很好旳处理了这个问题。

51单片机和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51单片机和PC机串行通信系统设计
图 1 RS2232C接口引脚定义
3 通信软件的设计 PC机和单片机在进行通信时 ,首先分别对各自
的串行口进行初始化 、确定串行口工作方式 、设定波 特率 、传输数据长度等 ,然后才开始数据传输 ,这些 工作是由软件来完成的 ,因此对 PC 机和单片机均 需设计相应的通信软件 。
收稿日期 : 2005202221
图 2 MC1488引脚示意图
图 3 MC1489引脚示意图
图 4 单片机与 RS2232标准接口电路
开始通信前 ,首先要初始化串口 ,包括选串口 、 设置串口掩码 、设置缓冲区 、设置波特率 、创建同步 事件 、创建线程并让辅助线程处于发信号状态等 。 用户通过调用 AP I提供的函数来完成 。W in 32 对 I/O 口 ,如串口 、并口等进行操作需通过“文件 ”方式 实现 ,串口的打开 、关闭 、读取和写入所用的函数和 操作文件的方式相似 。常用的函数调用有 :
·41·
( 3)设置缓冲区大小 。如果程序需要重新分配 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则使用 SetupComm ( )函数 。
( 4)清除缓冲区 。可使用 PurgeComm ( )函数 。 ( 5)从串口接收数据 。可使用 Read2File ( ) 函 数。 ( 6)从串口发送数据 。可使用 W rite2File ( ) 函 数。 ( 7)关闭串口 。可使用 CloseHandle ( )函数 。 有了 W in32 AP I串行通信函数 ,就可以实现串 口的打开和关闭 ,设置串口状态 ,并进行串行数据的 发送和接收 ,完成串行通信任务 。编写 W in32 串行 通信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①使用 CreateFile ( )函数获得串口句柄 ; ②使用 BuildCommDCB ( )和 SetCommState ( )函 数设置串口工作状态 ; ③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结构和函数进行其它 设置 。如重新设置发送接收缓冲区可使用 Setup2 Comm ( )函数 ;设置超时则可修改 COMMTIMEOUTS 结构并使用 SetCommTimeouts( )函数等 ; ④使用 ReadFile ( ) 和 W riteFile ( ) 函数读写串 口; ⑤串行通信结束时 ,使用 CloseHandle ( )函数关 闭串口以释放控制权 ,使串口可以被其它的程序使 用。 3. 2 单片机收发软件设计 设计单片机的通信软件 ,实际上是对单片机的 串行口的设计 ,通常采用汇编语言来设计 。首先必 须设置串行通 信 方式 ( SCON ) 和 波特 率 ( PCON ) 。 汇编程序如下所示 : ( 1)发送程序的设计 。 TRT: MOV SCON , #50H; 初始化方式 1,波特率

单片机与PC机通信程序

单片机与PC机通信程序

单片机与PC机通信程序设计单片机与PC机通信程序,程序功能为:当计算机通过键盘输入方式发送一个字符后,单片机收到此字节并立即回发原字节。

ORG 0000HLJMP CSH; ;转初始化程序ORG 0023HLJMP Break ;转串行口中断程序ORG 0050HCSH:MOV TMOD, #20H ;设置定时器1为方式2MOV TL1, #0F4H ;若晶振为11.0592M,设置波特率为2400bit/sMOV TH1, #0F4HMOV PCON, #00HSETB TR1 ;启动定时器1MOV SCON, #50H ;串行口初始化方式1 REN=1SETB EA ;允许串行口中断SETB ESABC::LJMP ABC ;转其它主程序(略)Break:CLR EA ;关中断CLR RI ;清串行口中断标志PUSH DPL ;保护现场PUSH DPHPUSH ACCMOV A, SBUF ;接收PC机发送的数据MOV SBUF, A ;将数据回送给PC机WAIT:JNB TI, WAIT ;等待发送CLR TIPOP ACC ;发送完,恢复现场POP DPHPOP DPLSETB EA ;开中断RETI ;中断返回程序中将SCON设置为50H,SM0、SM1为0、1,即串行口工作方式1,REN为1,允许串口接收。

另外,注意中断总允许位EA为1,串行中断位ES为1,即允许串行口中断。

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晶振为11.0592M时,T1初值设为F4时,通信波特率为2400bit/s。

可以用RS232和USB等与电脑通信搂主说的是用RS232通信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串口。

这个情况下,MCU至少要提供常说的UART接口(很多情况下,数据手册里不称之为UART,而是叫别得什么,比如:USART, SCI 等等,总之能模拟UART接口就行,软件模拟也可以!)。

但是UART接口并不等于RS232,因为电平不同,所有的MCU都不能直接驱动RS232,这使需要一个线路驱动(line-driver ic)IC 来完成,也就是你说的MAX232或者ST232之类的IC(这类IC的名字多半带有232这几个数字)。

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课程设计

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课程设计

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课程设计单片机与PC机的串口通信摘要单片机由于性价比高、使用灵活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但是其存储容量小,处理的数据量不大。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将单片机连接到PC机上,由单片机采集数据,然后将数据汇总到PC机,再进行各种数据处理。

单片机与PC机一般采用串行通信,由于51系列单片机中一般集成了全双工的串行端口,只要配以电平转换的驱动电路、隔离电路就可组成一个简单可行的通信接口。

PC机具有强大的监控和管理功能,而单片机则具有快速及灵活的控制特点,本设计将通过电平转换电路实现单片机与PC机中的RS-232标准总线之间的串行通信。

这也是许多测控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解决方案。

关键词:单片机,PC机,串行通信,电平转换,总线目录课程设计(论文)用纸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端口在系统控制的范畴中一直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遭淘汰,反而在规格上越来越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种基本而又灵活方便的通信方式,串口通信被广泛应用于PC与PC 或者PC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其他工业控制与自动控制中。

如今,在很多场合中,要求单片机不仅能独立完成单机的控制任务,还要能与其他数据控制设备(单片机、PC机等)进行数据交换。

因此如何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所属领域的现状及发展状况单片机,亦称单片微电脑或单片微型计算机。

它是把中心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端口(I/0)等主要计算机功用部件都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现在可以说单片机是百花齐放的期间,天下上各大芯片制造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单片机,从8位、16位到32位,不成胜数,应有尽有,它们各具特色,互成互补,为单片机的应用供应广漠的六合。

通用型单片机通过三总线结构扩展外围器件成为单片机应用的主流结构。

51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

51单片机与PC机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
,
标 准接 口 的 实现 及 电平 转换

能较 多的控 制 中就 难 以 满 足要 求
因 此 实现上 位 机 通 信是 必须 解 决 的主要 问题 之一

需要 将 单片 机 的数据 送 到上 一级 的 微机 与 下位 机 单 片机

机有 两 个 标准 的 机 的 串行 通 信 是 由 的 信 电
,
串行 口
勺个
同 步传送 是 一 种 连续传 送 数据 的方 式

在通 信 开 始 以后
。 。
,
发送 端 连续
,
发 送字 符
,
接 收端 也连 续接 收 字符
,
,



口 口

月 节目 目

直 到通 信 告一 段落
同 步 传送 时


渭困 困


符 与字 符之 间没 有 间 隙
也 不用 起 始位 和 停 止位
,

与此 相应有 异步通 信和 同步通
需要 进 行逻
硬 件 电 路 的实现 单片 机与 机 之 间进行 硬件 电 路 的
,
信 两种 方式
对 信 息 的 逻辑 定义 与
通 信过 程 实 现部 分 介 绍 了如 何 在
辑电 平转 换 计 算机与外 界的 数据传 送大 多是 串行 的
几 米到几 千公里 一
其 传送 的 距离可 以 从
输 出 电平 所需 的 士
最 多只 需一 对传输 线 即可 实现通 信
,
成本低 但速 度 慢
,
其 通信

的技 术指 标
的 电源
为 串行 通 信带 来 了

项目8 单片机与PC机通信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项目8 单片机与PC机通信系统的设计PPT课件
字符的实际传输速率是每秒内所传字符帧的帧数,和字 符帧格式有关。
异步通信的波特率通常为50~9600 b/s,同步通信的波特 率可达56kb/s或更高。
.
3. 串行通信方式 (制式) 串行通信根据数据传送的方向及时间关系可分为单工、
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制式。 Ø 单工制式(Simplex) 单工制式是指甲乙双方通信时只能单向传送数据, 发送方和接收方固定。
.
Ø 半双工制式(Half Duplex) 半双工制式是指通信双方都具有发送器和接收器,
既可发送也可接收,但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发送时不 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送。
.
Ø 全双工制式(Full Duplex) 全双工制式指通信双方均设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并
且信道划分为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因此全双工制式可 实现甲乙双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发送时能接收,接 收时也能发送。
单片机控制技术 项目式教程 (C语言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
项目8 单片机与 PC机通信系统 的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
Ø 学习目标
l 能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知识; l 能掌握RS-232C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l 能理解51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的组成; l 能理解51单片机的串行口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l 能掌握51单片机串行口工作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l 能掌握PC机与单片机串行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 l 能熟练编写单片机串行口通信的发送和接收数据程序。
.
8.1.1.2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RS-232C
RS-232C的全称是EIARS232C标准,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代表美国电子工业协会,RS(Recommended Standard)代表EIA的“推荐标准”,232为标识号。

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例程

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例程

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例程1. 引言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命令控制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与PC 机之间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编写通信例程的步骤。

2. 单片机与PC机通信原理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串口(UART)或者USB接口实现。

串口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通信方式,适用于低速数据传输。

USB接口则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复杂的协议,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复杂的控制。

2.1 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使用两根线(TXD和RXD)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端将数据通过TXD线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通过RXD线接收数据。

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使用相同的波特率(Baud rate)进行通信,波特率决定了每秒钟传输的位数。

2.2 USB通信原理USB通信使用四根线进行数据传输:VCC(供电)、GND(地线)、D+、D-(数据线)。

USB接口还包括一个复杂的协议,如USB1.1、USB2.0、USB3.0等。

3. 编写通信例程的步骤编写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例程,需要以下步骤:3.1 确定通信方式首先需要确定使用串口通信还是USB通信。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3.2 配置硬件根据选择的通信方式,配置单片机和PC机的硬件接口。

如果使用串口通信,需要连接TXD和RXD线;如果使用USB通信,需要连接VCC、GND、D+、D-线。

3.3 编写单片机程序根据单片机的型号和开发环境,编写单片机程序。

程序中需要包含对串口或USB接口的初始化配置以及数据传输或命令控制的代码。

3.4 编写PC机程序在PC机上编写相应的程序,用于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根据选择的通信方式,编写串口或USB接口相关的代码。

在使用串口通信时可以使用Python中的serial库进行串口读写操作。

3.5 测试与调试将编写好的单片机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并运行PC机程序。

通过监视器或调试工具查看数据传输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书目录一.摘要二.简介三.系统概述3.1单片机的发展3.2 MCS-51系列单片机四.单片机与pc通信实习设计4.1单片机与pc通信设计介绍4.2 51系列单片机的系统设计五.软件设计5. 1系统软件设计5. 2 单片机与PC机通信设计软件5. 3 流程图设计六.硬件部分6.1硬件设计6.2主控制单片机6.3LED显示模块6.4总体设计电路图6.5程序源七.结论八.参考资料正文一.摘要兼容机型推出,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

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需要注意的是52系列的单片机一般不具备自编程能力。

串行通信是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而单片机通信主要采用串行通信。

这也就引导我们向这方面发展,以至有了单片机的双机通信,多机通信,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等等关键字:单片机pc 通信显示串行二.实习简介实习内容:单片机与PC机通信设计a)查找资料学习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原理;b)理解KST-51的串口通信电路图;c)编制程序实现:将数字0-255从PC机的串口助手发送到单片机并用数码管显示。

d)绘制PROTEL 原理图;三.系统概述3.1 单片机的发展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是因为他最早被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经历SCM、MCU、SOC三大阶段。

(1)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

“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2)MCU即微控制器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

(3)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

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

3.2MCS-51系列单片机介绍单片机的全称是单片微型计算机。

为了使用方便,它把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CPU)、数据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EPROM、E2PROM或FLASH)、定时/计数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都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与通用的计算机不同,单片机的指令功能是按照工业控制的要求设计,因此它又被称为微控制器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er),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

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提及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

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从此以后,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

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最适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应用。

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计算机。

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电子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

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脑配件中都配有1-2部单片机。

而个人电脑中也会有为数不少的单片机在工作。

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部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台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的综合,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四,单片机与pc通信实习设计4.1单片机与pc通信实验介绍单片机的数据通信由串行口来完成,定时器中的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

38.同PC机一致,设波特率为9600波特,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第9位作为地址数据判断位。

采用中断方式传送和接收数据。

T1设置为工作方式2,串行口设置为工作方式2,由到9位判断地址码或数据。

当某台单片机与PC机发出的地址码一致的时候,就发出应答信号给PC机,而其它三台不发应答信号,这样在某一时刻PC机只与一台单片机通信。

PC机与单片机之间通常采用2种通信方式: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是指将待发送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串行通信则将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

并行通信虽然传输效率高,由于所需硬件设备复杂,不适于长距离通信,所以一般只适用于要求实时性强,传送速率较高的控制系统中,实用面较窄;相比之下,串行通信简单易实现,传输距离较长,所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控系统中。

串行通信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2种方式。

同步通信是指通过在每个数据块开始时的同步字符来实现收/发双方同步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常用于信息量大,速度要求高的场合;异步通信则规定了标准的字符数据传输格式,即每一帧信息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由于有冗余位,所以传送效率不高,常用于信息量不大,速度较低的场合。

在计算机测控系统中,由于串行接口的标准化,一般采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以提高其通用性。

由于各种接口的机械和电器特性有所差异,串行通信分为近程通信和远程通信。

4.2 PC机同单片机通信存在的问题目前,51单片机同PC机的通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使用RS-232(DB-9)串口作为通信接口实现的。

而随着USB接口技术的成熟和使用的普及,由于USB接口有着一系列RS-232(DB-9)串口无法比拟的优点,RS-232(DB-9)串口正在逐步的为USB接口所替代。

而在现在的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中,出于节省物理空间和用处不大等原因,RS-232(DB-9)串口已不再设置,这就约束了基于RS-232(DB-9)串口与PC机联络的单片机设备的使用范围。

4.2 USB通信的优点通过USB 接口和RS-232(DB-9)的比较,不难发现:(1)USB 接口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插拔,而RS-232(DB-9)串口不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插拔,设备安装后需重启计算机方可使用。

(2)USB 接口的传输速率较快,可达480Mbps(V2.0),而RS-232(DB-9)串口的最高速率仅为19200 波特。

(3)USB 接口占用体积较小,插拔方便;而RS-232(DB-9)串口的的插拔需要使用改锥,且在机箱后操作,比较麻烦。

五.软件设计5.1 系统软件设计软件的设计除了满足设计功能外还必须要满足易读写,方便下载和编译。

设计目标和硬件总体结构确定的情况下,软件可以分为主程序,显示子程序,各种特效显示子程序,通信程序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软件的编写需要借助软件编辑器和编译软件,编译完成后还需要下载到单片机中执行。

编写软件选择的是c语言以及配套的编译软件Keil uVision。

最后还要用单片机的下载器来把编写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执行。

5.2程序的编译步骤如下:运行keil软件——新建工程{project(new project)}——把工程保存为hzdz的工程名——选择CPU(Ateml-AT89C51)——点击“确定”——点击“否”——建立一个文本文件(File-new)——输入程序——保存(save—hzdz.c格式)——在工程source group1上右击选择add files to group source group1添加刚刚保存的文件——编译源程序(工程菜单中的build target)——生成.hex文件——下载——运行STC-ISP.exe软件——选择芯片类(STC89C52RC)——选择端口模式——打开程序文件——Download下载——调试。

5.2 单片机与PC机通信设计软件点击这里可以下载并运行这个串口调试软件,这是一个绿色的软件,无需安装,可以直接在当前位置运行这个软件。

软件界面如上图,我们先要设置一下串口通讯的参数,将波特率调整为9600,勾选十六进制显示。

串口选择为COM1,当然将网站提供的51单片机实验板的串口也要和电脑的COM1连接,将烧写有以下程序的单片机插入单片机实验板的万能插座中,并接通51单片机实验板的电源。

Keil 的设置5.3 流程图设计3.虚拟串口调试:单片机和Proteus 虚拟串口调试,就是我们不需要实际的串口进行调试,只需要用protues加串口,在加串口调试助手就行了。

写好单片机串口程序加载到protuse仿真里,这边串口调试助手就有反应。

比如我们的程序是单片机通过串口发送数据C到电脑,然后串口调试助手就回接收到C。

也可以有单片机接收数据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数据。

六.硬件部分6.1硬件设计单片机与pc通信系统具体设计主要由单片机系统,译码电路,显示驱动电路,以及通信数据线等部分组成6.2主控制单片机本次设计使用的是AT89S51的最小系统电路,包括:电源、时钟脉冲、复位电路和程序存储器设定电路,只是接受少量的数字和字符,不用外接存储扩展。

时钟脉冲:AT89S51单片机的最高时钟脉冲频率已经达到了24MHz,它内部已经具备了振荡电路,只要在AT89S51的两个引脚(即19、18脚)连接到简单的石英振荡晶体的2个管脚即可,同时晶体的2个管脚也要用30pF的电容耦合到地。

复位电路:89S51的复位引脚(RESET)是第9脚,当此引脚连接高电平超过2个机器周期,即可产生复位的动作。

以12MHz的时钟脉冲为例,每个时钟脉冲为0.5μS,两个机器周期为1µS,因此,在第9脚上连接一个2μS的高电平脉冲,即可产生复位动作。

最简单的就是只有一个电阻跟一个电容就可可靠复位的电路,电阻一般选择10K,电容一般选择10µF。

程序存储器设定电路:MCS-51具有64kB程序存储器寻址空间,它是用于存放用户程序、数据和表格等信息。

对于内部无ROM的8031单片机,它的程序存储器必须外接,空间地址为64kB,此时单片机的端必须接地。

强制CPU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程序。

对于内部有ROM的8051等单片机,正常运行时,则需接高电平,使CPU先从内部的程序存储中读取程序,当PC值超过内部ROM 的容量时,才会转向外部的程序存储器读取程序。

默认采用内部程序存储器。

6.3 LED显示模块LED 显示屏可以显示变化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不仅可以用于室内环境还可以用于室外环境,具有投影仪、电视墙、液晶显示屏无法比拟的优点。

LED 点阵显示系统中各模块的显示方式有静态和动态显示两种。

静态显示原理简单、控制方便,但硬件接线复杂,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动态显示方式,动态显示采用扫描的方式工作,由峰值较大的窄脉冲驱动,从上到下逐次不断地对显示屏的各行进行选通,同时又向各列送出表示图形或文字信息的脉冲信号,反复循环以上操作,就可显示各种图形或文字信息。

LED 显示原理为:本设计采用了AT89C51单片机作控制器,12MHz 晶振, 8×8点阵共需要64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二极管的阳极接的是三极管的发射极,阴极通过P1口接的是+5V 的高电平,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的是单片机的P0-P7口,其中P0-P2接74HC138的A0-A2口,P3-P5分别接始能端口E1、E2和E3,始能端是低电平有效,对38译码器的A0、A1和A2赋值就可实现相应二极管的行发光,若要使哪个二极管熄灭,可以给相应的P1口高电平.应用的是定时器T0的工作模式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