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由民歌《绣金匾》改编的钢琴曲的创作与演奏
中国钢琴作品《绣金匾》演奏浅析
![中国钢琴作品《绣金匾》演奏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27d3b4524de518974b7d56.png)
中国钢琴作品《绣金匾》演奏浅析作者:袁艳超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5期【摘要】由王建中创作,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绣金匾》,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有其深入学习和研的究价值。
本文主要从演奏技巧方面进行阐述,例举在演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王建中;绣金匾;演奏分析一、作曲家及其改编中国作品简介王建中,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1933年生于上海。
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并在该学院的作曲系和钢琴系进行专业的学习。
王建中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涉及面广、流传率高。
其中钢琴作品几乎是每个学习钢琴演奏、了解中国作品的学生都会涉及到的,其作品在中国钢琴曲库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
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在当时极为盛行,同时也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建中的创作中将这种手法很好的加以运用,例如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绣金匾》、《翻身道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湖南民歌《浏阳河》等;同时也有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如根据古琴曲改编的《梅花三弄》、唢呐曲改编的《百鸟朝凤》等。
将中国民族音乐的语言与西方创作手法相融合,运用现代的和声技法进行加工、改良。
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钢琴上重新编排演绎,不同的和声运用、多音和弦、三度和弦和非三度叠置的和声、简洁的织体结构、在其创作中灵活体现,和声效果丰富。
钢琴作品《绣金扁》改编自陕北民歌,创作于1973年,原曲在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无论从演奏方面还是教学上都很有研究价值。
此作品篇幅不长,旋律线条清晰明朗,为三部曲式。
作品在保留了原作民歌曲调的同时,在钢琴上配以现代的创作技法展示出不一样的视听效果。
二、钢琴作品《绣金匾》的演奏分析(一)装饰音:在演奏此作品时,不难发现在主要曲调中夹杂着一些装饰音,在A段和再现中都有出现,作者将民族器乐的音色与钢琴音色相融合,在钢琴上模仿古筝拨奏时的音色。
演奏的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意弹奏时的触键方式,与一般弹奏西方钢琴作品的装饰音稍有不同,此曲中的装饰音,即是装饰音、也有充当着一部分曲调的作用,为作品润色。
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
![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b29063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2.png)
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全代扬【摘要】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钢琴曲,已经成为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中国钢琴曲的不断深入发掘与研究,逐渐打破了"中国音乐是单声部的、没有多音音乐"这一片面的论断.从支声织体分类这一角度入手,对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进行梳理和分析.【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中国钢琴曲;支声织体;民族音乐【作者】全代扬【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24.1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音乐是单音音乐的说法似乎已成定论。
在中国音乐中,严格意义上的复调音乐、主调音乐也是在20世纪初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开始的。
但是随着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发现中国民间钢琴曲中,包含很多支声复调因素,而这些复调因素,体现了长期以来人们以直觉方式存在并延续的多声部的旋律思维。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对支声(Heterophony)的解释大意为“一个单声部旋律的同步变奏”。
在《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第一章中,将“支声”的概念精辟地归结为“一个单声部旋律与之同步结合的各种变体,称之为支声”。
支声的运用,存在于中外各民间音乐、创作领域中。
其表现形式,不仅包含乐器与乐器的结合、乐器与人声的结合,也包含人声与人声的结合[1]。
对支声织体可以从旋律的横向变化和纵向变化两方面来进行分类。
横向变化指的是旋律变奏包括装饰性支声、简化式支声、变化节奏式支声和展开式支声。
1.装饰性支声:装饰性支声指的是旋律横向运动中做各种装饰进行,从而形成装饰性支声织体。
装饰的方式包括添加经过音、辅助音、换音、倚音等。
装饰过程中,旋律可以不变也可以略有变化(见图1)。
图1为钢琴改编曲《绣金匾》节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早年根据陕北民歌《绣金匾》改编的,它源于一首陕西关中传统民歌《绣荷包》。
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及其演奏技巧初探
![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及其演奏技巧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acf1421af7ec4afe04a1df89.png)
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及其演奏技巧初探作者:谢晓英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1期【摘要】钢琴曲《绣金匾》创造性的将民歌《绣金匾》进行变奏,吸引着一代代人演奏之。
本文先对作者及作品进行简介,其次从旋律特性、加花、和声编配来解读中国意韵,再次从旋律性、对比性、装饰性三方面重点介绍其演奏技巧,最后,欲对本文进行汇总。
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演奏、创作优秀的民族的的钢琴独奏曲!【关键词】钢琴曲;绣金匾;中国意韵;演奏技巧;初探【中圖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好的作品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吸引着一代代爱好音乐的朋友倾听、演奏,感受独特的中国意韵、品位高深的演奏技巧,中国钢琴曲《绣金匾》就是一首饱含民族意韵的高技巧乐曲。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王建中,中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其改编的钢琴作品影响深远,如《绣金匾》、《彩云追月》等等,深受人们喜爱。
《绣金匾》由《绣荷包》发展而来,因为要歌颂领导而改成了《绣金匾》。
《绣金匾》是一首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陕北民歌,原由喜欢民歌的汪庭有所创,后人安波将歌词“十绣”提炼为“三绣”,由郭兰英、李谷一演唱,使之广为传颂。
1972-1974年王建中先生成功将民歌《绣金匾》改编为钢琴独奏曲《绣金匾》,在当时非常难得可贵。
可贵的是乐曲保留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贵的是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歌颂,可贵的是中国创作技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贵的是特殊时期仍然坚持创作!二、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钢琴曲《绣金匾》诞生50余年,至今仍为人们深爱的钢琴曲之一,也许正是它的意韵在深深吸引着我们。
(一)旋律具有六声风味旋律以商音开始、商音结束,中间还夹有骨干音角、徵、羽、宫,在本曲第4小节第一拍的第3个音上出现了偏音清角,共六音,以主音bB音(商音)结束,因此此旋律是bB六声商调式。
刚开始就以下行的民族音阶商宫羽来突出其风味、展现个性、之后伴随着跳进进行发展(先是下行四度跳进,之后七度大跳),有着山歌的自由、有着陕西民歌的风味,清晰的钢琴声悠扬婉转,倾听之,好似琴声带我们穿越到了抗日年代,使人回忆那段难忘的时光。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钢琴[论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民族特色]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钢琴[论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民族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fa7fe6d8762caaedc33d41e.png)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钢琴[论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民族特色]1973年,作曲家王建中以四首几经文艺工作者加工改编的陕北革命历史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绣金匾》、《翻身道情》为素材,创作同名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
王建中融合钢琴的创作手法,从歌唱性、钢琴性、民族性的角度创作了的同名钢琴改编曲对于文革时期的中国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和钢琴创作,乃至当今中国钢琴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革时期,中国的钢琴创作进入了一个明显的“逆转期”,大量的创作歌曲被禁止,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只容许少量的改编曲的存在,因此该作品的问世对于文革时期的中国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和钢琴创作,乃至当今中国钢琴演奏与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钢琴作品是与中国传统音乐一脉相承的,在创作与演奏中,作曲家和演奏者都应该尊重原作和原发源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习惯、方言特点,以及当地的特征音阶、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征音等音乐内容来创作和表现音乐。
因此,我们应当从对钢琴改编曲的原曲即陕北民歌的分析入手,了解陕北民歌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掌握钢琴作品的背景知识资料,才能够真正的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
本文期望通过对陕北民歌与钢琴改编曲在旋律曲调、旋法调性、曲式结构、线性旋律和立体性的钢琴化和声效果等等的对比研究,更好地把握作品演奏的民族特色。
一陕北民歌的民族特色中国革命发源地之一的陕西北部形成的陕北民歌,融入革命战争时期战士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地域风格、风俗习惯、审美取向、方言等,形成了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民歌素材。
当地陕北方言和民歌的相通相融造就了民歌特定的音阶、调式。
当地一种特殊音阶,各音级之间的音分值关系,既不同于传统的雅乐音阶,也不同于清乐音阶,音阶中的7稍高于b7,稍低于还原7,4基本上是本位4,但有时也有微高于4,微高于# 4的情况。
陕北民歌在演唱时又极易形成声音的上滑音、下滑音现象,形成了所谓乐音的带腔性。
这种音的带腔性是指“音的过程中有意运用的、与特定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包括音高、音色、力度)的某种变化”。
三首中国钢琴曲的民族特色之分析与演奏
![三首中国钢琴曲的民族特色之分析与演奏](https://img.taocdn.com/s3/m/71dbbbd3ad51f01dc281f1cd.png)
闫 吴 ( 湖南省衡 阳师范学院音 乐系 4 10 20 8)
摘要 :中国钢琴 曲的教 学与演 奏是我 们在 学 习钢琴 过程 中不 可 2 .《“ 短 ”的 组合— — 噔得 孔 》 ( 吉 浩 ) 长 权 或缺 的一部 分。但 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 ,是我们 学习 中的一个难题 。 以 民族 音 调和 色彩 性 调 式和 声 为基 础 ,追 求 民族 化音 响 的创 文章通过 对三 首 中国钢 琴作 品 《 绣金 匾 》、 《 长短 的组合—— 噔得 新 作 品 。 孔 》、 《三六 》进行分 析 ,探 讨如何 更合 理地理 解和 演奏 中国钢琴 “ 短 ”与 朝 鲜 族 民间 音 乐 的 节 奏 接 拍 形 态 以及 朝 鲜 语 的 长
曲 .使 我 们 的 演奏 思路 更加 逻 辑 化 、 具 体 化 、 规 范 化 。
关键 词 :中 国钢 琴 曲 ;民 族 特 色 ;分 析 与 演 奏
改革 开放 ,拨 乱反 正 ,使 钢琴 音 乐 界空 前 活跃 。在 题 构 的开 拓 和 技法 的创 新诸 方面 ,思路 越 来越 宽 。诚 然 ,不 少作 曲家一 直 坚 持 在 中 国调式 特性 的基础 上 ,进 行 着 民族 和 声 的革新 与 实验 ; 但 进 入8 年 代后 ,更 多作 曲家 们 则立 足 于对 新 风格 的大 胆探 索 , 0 追 求 新 的音 响结 构 。 《 三六 》 是 以 民族器 乐 曲旋 律 为基 础 而改 编 成 的钢 琴 曲 ,追 求 民族 化 的音 响效 果 。 《 六 》 原 曲 为 苏 州评 弹演 唱 前 短 小 的 开 场 音 乐 , 移 植 于 三 江 南 丝竹 《 六 》 ,用 琵 琶和 小三 弦 演奏 ,乐 曲欢 快 明 朗,活 泼 三 流 畅 ,体 现 了江 南旖 旎 的景 色 和江 南人 朴 实 的气 质 ,钢 琴 曲演 奏 时 注 意整 体 的把 握上 要 “ ”,情 绪起 伏 不 宜过 大 ,从 全 曲 的力 平 度记 号 分析 , 由P — f — 的变 化 范 围 ( 、m 、m 、f ) 合原 琵 琶 P p f 符 演 奏 时音 响效 果 的力 度 范 围 ,所 以不 能过 于夸 张 。演 奏 时 多体会 指尖 、指肚 触 键 的音 色 不 同, 寻求 “ 弦 嘈 嘈如 急 雨 ,小弦 切切 大 如 私语 ,大弦 小 弦错 杂 弹 ,大珠 小 珠落 玉 盘 ”清 澈透 明的音 响 效 果 。此 外 ,还 要 多体 会休 止 符在 演 奏 中的 作用 。 “ 泉冷 涩 弦凝 冰 绝 ,凝 绝 不通 声暂 歇 ,别 有 幽愁 暗 恨生 ,此 时无 声胜 有 声 。 ”休 《 金 匾》 ( 绣 王建 中) 止符 是表 现 短 暂 的沉 默后 力量 的积 蓄和 更 大热 情 的进 发 演奏 休 文革 时 期 的钢琴 改 编 曲 。 由于钢 琴伴 唱 《 灯记 》和钢 琴 协 止符 , 内心 的 紧张 度 一 点也 不 能放 松 ,有 时 ,休止 符 用 以表 现如 红 奏曲 《 黄河 》被 推 上 当时 的舞 台 ,文 革后 期 , “ 钢琴 改编 曲 ”这 泣如 诉 ,欲 言又 止的情 绪 。 种形 式在 一 定条 件 下被 允许 生 存 下来 ,并 成 为这 一 时期 中 国钢 琴 二 、从 对 三 首 中国钢 琴 曲的 分析 中透 视对 于 学 习 中 国 曲创 作 的唯 一形 式 。 《 绣金 匾 》 为 《 陕北 民歌 钢 琴独 奏 曲四首 》 钢 琴 曲 的整体 把握 之一 ,是 以民歌 旋律 为 素材 改 编 的钢 琴 曲 。这 部 作 品在 追求 民族 l 有 关个 人 理解在 处 理乐 曲时有所 偏 差的若 干看 法 。 _ 风格 和模 仿 民族 乐器 音 响方 便做 了不少 尝 试 ,手 法丰 富 ,演 奏效 对 于 音 乐 作 品 的 个 人 理 解 问题 应 该 本 着 尊 重 作 品的 原 创 意 果也 极突 出,是 受群 众普 遍 欢迎 的音 乐会 演奏 曲 目,也 是标 志 中 图为 基础 ,以大 众 的 审美 情趣 中公认 标 准 为原 则 ,重视 音 乐 的表 国钢 琴 曲创作 已达到 新水 平 的 明证 。 《 金匾 》表 现 了红军 到达 情 ,达到 对音 乐 的 “ 绣 内化 ” 。如演 奏 《 金 匾 》 ,演奏 者 可根 据 绣 陕北 根据 地 后 ,军 民无 比喜 悦 的心情 及 解放 区 欣欣 向荣 的景 象 。 对 音 乐形 象 的感 受 大胆 的 想象— — 好 像 足 陕北 高原 的景 象 和人 民 匾, 是一 种表 示 尊重 或用 来 颂扬 某人 某 事 的长 方形 木 牌或 绸布 , 劳 动 牛活 的场 面 : 《 “ 长短 ”的组 合 》 能让 人联 想 到延 边 人 民身 通 常 镌 上 或 绣 上 颂 扬 文 字 。 在 陕 关 中一 带 ,人 们 为 了表 彰 、 着 美 丽 的 民族 服 ,手 持 长 鼓 ,纵情 地 欢歌 载 舞 ; 《 三六 》似 乎 能 赞 颂某 人 某事 , 一般 先请 人 把颂 扬文 字 写 来 ,再 由妇 女们一 针 让 人感 受 到江 南 那秀 美 如 画 的气息 ,… … 当然 ,作 为一 个充 满 了 线绣 到 绸布 L,这 便是 绣 金匾 。绣 金 匾是 一件 隆重 的事 ,妇 女 个 性 的演 奏者 来 说 。音 乐 的表 情是 不 尽相 同的 ,但 你无 论 如何 处 们 绣金 匾 时总 是抱 着 非常 虔 诚 的心情 。作 曲家将 整 首 乐 曲的旋 律 理 它 ,人 的审 美 的追 求 是接 近 或相 似 的 ,所 以应 该 去努 力追 求 一 以平行 八度 进 行 ,结 合支 声 复调 的于 法 ,加 之 各种 装饰 音 ,构 筑 种 均衡 的 、 自然 的表 达 方式 来 表达 自己 的感情 ,达 到对 作 品理 解 了高亢 、嘹 亮 、 旷野 式的 陕北 音 调 ,演奏 时一定 要 注 意旋 律线 的 上 的 “内化 ” 。 走 动 ,手指 指 尖 的敏感 的触觉 在 琴键 上奏 出如 古筝 拨 弦时 清澈 透 2 有 关指 导 我们 在把 握 中 国钢 琴 作 品 与传 统 民 间音 乐之 间 的 . 明的音 响和 依靠 指 肚对 旋律 声部 的刻 意描 绘 以达 到感 人 的歌 唱 效 联系 的宏 观 思路 。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fe8917bb68a98271fefa25.png)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摘要:王建中先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
他的钢琴改编曲要以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来诠释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其作品运用了传统的写作手法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对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更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传统音乐民族文化王建中先生大部分的钢琴改编曲完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改编曲的原型基本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民族民间曲调。
他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为创作选材注入新鲜血液。
他追求较高立意,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将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相融合,发挥钢琴特色,展现钢琴长处,使音乐更加丰富。
一、王建中的主要改篇歌曲(一)《梅花三弄》作品写于1973年。
主题取自同名古琴曲。
古琴曲《梅花三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在酝酿这首作品时,融入了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弄”则是主要主题在多段体结构中重复了三次。
钢琴曲《梅花三弄》在保持古琴曲清高、瑰美格调的基础上,在旋律、曲体、和声、织体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开掘出更为丰满、感人的艺术境界。
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曲充分展示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蕴涵的审美神韵。
王建中先生充分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调性色彩,扩大音乐发展手法,使古老的乐曲拓展了单声的旋律线,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二)《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原为民间唢呐曲。
乐曲描绘的是在北方乡村的山间小路上,一队娶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抬着新娘、吹着唢呐,走向新郎家的欢乐场面。
1973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根据此曲创作改编成钢琴曲。
《百鸟朝凤》是一首极具中国地方戏曲特色的乐曲,无论是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上,还是调式调性,都充满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百鸟朝凤》作为一首典型中国音乐腔体特色的五声调式乐曲,通过钢琴织体装饰音、不协和音、半音进行等等,借鉴民乐曲《百鸟朝凤》的音调、意境,将其与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钢琴音乐表现力紧密结合。
钢琴曲《绣金匾》的结构及其演奏方法探究
![钢琴曲《绣金匾》的结构及其演奏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63a2fc28ea81c759f57815.png)
钢琴曲《绣金匾》的结构及其演奏方法探究作者:张宁静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6期【摘要】《绣金匾》这首钢琴曲作品以钢琴的演奏技巧充分地体现出了人民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八路军将士的爱戴之情,同时也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特色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演奏者在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注重从各方面加以把握,这样才能收获最佳的演奏效果。
【关键词】钢琴曲;《绣金匾》;演奏方法【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我国钢琴曲的创作在五六十年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曲作品。
而后进入“文革”时期,改编钢琴曲成了主要一种被允许保留下来的钢琴艺术创作形式。
钢琴曲的改编,主要是以古典传统民族乐器和民歌及其旋律为主,其中陕北民歌被用以改编的数量比较突出,如《翻身的日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兰花花》、《绣金匾》等。
钢琴改编曲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下面本文就以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为例展开分析。
一、民歌《十绣金匾》和钢琴曲《绣金匾》简介(一)民歌《十绣金匾》的创作历程1936年,汪庭友通过借助甘肃庆阳民间歌曲《绣荷包》的曲调及其结构创作了《十绣金匾》这首曲子。
起初,这首曲子主要是描述男女爱情的,后经改编被人们广泛传唱。
曲子有80句民歌,多数是歌颂人民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及其八路军子弟兵的喜爱。
(二)钢琴曲《绣金匾》的由来我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2年至1974年间根据陕北民歌《十绣金匾》的曲调和旋律进行了改编,并形成一首新的钢琴曲。
这首改编的钢琴曲作品篇幅不长,旋律明朗清晰,结构为三部曲式,保留了原来民歌的曲调,以钢琴创作技法展示了新颖、独特的艺术效果。
根据民歌改编成为钢琴作品,这一做法在20世纪70年代尤其盛行,王建中先生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改编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翻身道情》以及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梅花三弄》、《百鸟朝凤》等。
听完钢琴绣金匾的感悟
![听完钢琴绣金匾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2cacbe0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f.png)
听完钢琴绣金匾的感悟钢琴曲《绣金匾》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是一首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优秀作品,他改编的钢琴曲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有着重大意义。
他改编后的钢琴曲保存了原歌曲的风格特点,使民歌旋律在乐曲中得到提升。
本文以民歌《绣金匾》为基础改编的钢琴曲演奏风格为例,对钢琴曲《绣金匾》的创作背景、风格特色、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曲的音乐特征。
我国当代著名的钢琴家王建中先生不仅在作曲方面有所建树,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教育家,他1933在上海出生,从小就对音乐非常痴迷,因此,就较早的接触并学习了钢琴,在学习钢琴的路上,他的父母也对他尽心培养,不惜一切给他找名师指导,先后跟随周路得、戴普生等学习钢琴,他在音乐这方面有着较高的天赋,在1950年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
在毕业以后,他没有出国深造,而是继续留校任教,为中国音乐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历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教授等一系列职称。
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乐器相融合的特色,深受大众的喜爱,不仅是在音乐界和钢琴教育界有所影响,并且对一些并不怎么爱好音乐的人都能耳熟能详。
在当时根据民歌改编钢琴作品非常盛行,王建中先生因为对钢琴演奏的熟练和对作曲分析的融合贯通,将各个地方的一些民歌改编成钢琴曲,深受大众的喜爱,在这期间,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改编作品,如《彩云追月》、《浏阳河》、《绣金匾》、《百鸟朝凤》、《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都是大家熟悉的钢琴音乐作品,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题材,钢琴的独特表现和不同风格的钢琴演奏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众多作品成为中国钢琴专业教学和社会音乐教育中最受欢迎的曲目,同时也是中国大型钢琴比赛的必备曲目之一。
歌曲《绣金匾》的创作手法分析
![歌曲《绣金匾》的创作手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d4741cc77da26925c5b0b3.png)
[评论][氏谨2空Comment歌曲《绣金匾■陈剑蓉(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创作手法分析电歌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以人们生活、学 IX 习、工作的各种情感为素材。
在我国歌曲艺术作品当中,有很多艺术歌曲都是根据民歌进行改编或者填 词而成的,通过音乐创作者的二次创作,让民歌表达出 大部分人民的心声和追求。
本文以变奏曲 綺金勵 的 创作手法分析为例,对改编歌曲 縉金勵 的歌曲创作 背景、曲式结构、和声特点、钢琴伴奏进行分析,从中 探索林歌曲仓侮 巧瞬点。
■曲轴构分析綺金勵 是阴匕民歌中的小调,商调式。
通过旋 律、节奏和钢琴伴奏3次简单的变化,形成独特的变奏 技巧。
曲调婉转流畅,表现出曲折、细腻的特点。
音乐 趣由两个乐句鹹第K 句帥十倾整。
每乐段的钢琴伴奏纯粹是根据歌词内容的不同来进 行设计、对比和发展的。
以下是綺金勵的曲式图示:常有受奏手法的草一律曲式绪构慣性:dW -----------------------------------------------------------------------------------------乐貼刖子AnnAl HO A2anA3补克小节敷:24168163 II :168:||169小节:(1-24)(25-40)(41-48)<49-fi4)(65-72)(73-88)(89-96)(97-112)(113-121)前奏,是一次完整主题的呈示,甚至比歌声开始以 后的两句乐段更丰富,它根据主题材料进行发展、对比,本身就具有4个不同的层次:第1-劝、节为第f 层 次,旋律材料来源于主题乐段的第二乐句,具有收拢 性;第9_倒、节梯二个做,这£的翳材料是主® 本身没有的乐思,它利用歌曲的材料和进行换与前面形成对比;第17-22、节为第三个层次,同样是 对比的新材料;第21-24/J 、节为第四个层次,是对前面 乐思的总结,旋律材料又回到了开始部分。
陕北民歌在钢琴独奏作品中的体现
![陕北民歌在钢琴独奏作品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5ef9a15b02768e9950e73818.png)
陕北民歌在钢琴独奏作品中的体现作者:郭芳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5期【摘要】陕北民歌作为中国艺术文化的瑰宝历来受到许多作曲家的亲睐,有大量的音乐家都以陕北民歌的音乐曲调素材为基础,进行音乐创作。
本文就以这大量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其中两个:刘阳的《陕北情韵》和魏有山、蓝程宝的《绣金匾》四手联弹,为研究对象,来分析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是如何在这两部钢琴独奏作品中体现的。
两首作品都以原陕北民歌为素材进行展开,其中《绣金匾》以原民歌《绣荷包》为素材,作品《陕北情韵》以信天游《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为素材进行创作。
【关键词】陕北民歌;钢琴独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音乐从根本上讲还是源自于生活,陕北民歌无论音高材料上,还是节奏特点上都具有陕北劳动人民豪迈、粗犷、朴实的性格特点。
在陕北民歌的旋律形态里,其中主音上方、下方四度音对主音的支撑形成了很具特色的四度跳进,因此在作品中会出现大量的四度音程,来作为整首作品主要的音高材料。
《陕北情韵》这部作品的主题开始于第九小节,乐曲主题引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的旋律,右手旋律声部在主题音下方加入纯四度音程,来突显四度在整首作品中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作品前八小节引子看似是运用五度音程叠加的手法,但其实五度又是四度音程的转位,其实还是在强调四度音程的核心地位。
四度音程上行进行本来具有属主关系,能够建立调性,因此作曲家为了让作品音响听起来足够丰富,便在乐曲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四度音程进行,拓展到其他调性,使音乐听起来丰富多变,调性游移,色彩饱满。
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他是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也是对当地劳动人民生活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
作为陕北民歌最主要的体裁之一,信天游有着高亢嘹亮、奔放自由、热情洒脱、荡气回肠的特点。
因此在《陕北情韵》这部作品中七度、八度音程跳进在作品的音高材料中也较为突出。
用这种大跨度的音程跳进来模仿陕北人民豪放、洒脱的性格特点。
绣金匾钢琴曲讲解
![绣金匾钢琴曲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ae93ac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0.png)
绣金匾钢琴曲讲解
绣金匾是由著名音乐家朱践耳所谱写的一首钢琴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
这首曲子简洁明快,旋律清新动听,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
它采用了小调和弱拍的节奏,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同时,通过半音阶的运用,曲子也表现出一种增长和催眠的效果。
整首曲子共分为三个部分,简单带有层次。
第一部分以深沉的底部作为基调,用较为柔和的节奏严谨地展现了“绣金匾”的雍容华贵之感。
第二部分为转调部分,上下加入了富有情感的旋律,温柔柔低吟咏,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第三部分则完全转向了主调,气氛更加强烈,展现出一种豪情万丈的情感。
整首曲子在旋律上十分优美,而且节奏感强烈,给人一种快乐和放松的感觉。
总之,绣金匾是一首优美动听的钢琴曲。
它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让人们在听到它的时候,不经意地陶醉其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氛和生命力。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解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38ff56f12d2af90342e61a.png)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解析作者:李莹来源:《下一代》2018年第04期摘要:王建中先生的《绣金匾》是以民歌主题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写成的钢琴曲。
本文以《绣金匾》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素材来源、结构织体、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创作技法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王建中;绣金匾;装饰音一、作曲家简介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其中《百鸟朝凤》、《浏阳河》、《梅花三弄》等已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代表作品。
在王建中先生的众多作品中,钢琴改编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为研究起点,对其创作背景、素材来源、结构织体、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创作技法及艺术价值,为演奏教学此类曲目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二、乐曲解析《绣金匾》,这首钢琴曲是汪庭有根据民歌《绣荷包》改编而成,他将曲中表达男女爱情的“荷包”改为歌颂政府、领袖的“金匾”,充分展现出人民翻身过上好日子对党和领袖的感激热爱之情。
歌曲《绣金匾》结构短小、旋律流畅、起伏自然,全曲共有上下两个乐句。
改编后的钢琴曲在保持原民歌朴素流畅的特点,使用具有五声调式特点装饰音对旋律进行加花,模仿出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的音色和音型特点,使其田间地头的民歌具有了丝竹音乐的韵味,具备了更多“雅”的风格层次。
钢琴曲《绣金匾》是单主题展开性的三部曲式,以降B为主音的六声商调式。
(一)呈示部A段是乐曲的呈示部(第1—26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12小节,作曲家模仿民族乐器古筝的演奏技法,运用大量的装饰音、衬音对旋律进行修饰与加花,音乐质朴而亲切。
左右手弹奏的旋律一样,仅在右手处加了花,听起来不仅不觉枯燥,反显得旋律清晰流畅。
乐曲中模仿古筝刮奏手法的装饰音常出现弱拍,速度较快、时值较短。
演奏时,要模仿出古筝清脆通透、坚实圆润的音色。
贴键弹奏,把力量集中于指尖主动快速下键,让声音有“核”不虚不乍。
绣金匾钢琴曲听后感
![绣金匾钢琴曲听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6c6705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5.png)
绣金匾钢琴曲听后感
钢琴曲《绣金匾》的创作采用了民歌《绣金匾》的主题,旋律极富有歌唱性。
但如果作曲家的创作仅仅停留于此,则与普通的钢琴伴奏曲无异。
所以作曲家在创作中模仿了中国古老的民间乐器古筝以及扬琴的演奏技法和技巧,扩大了音色的表现力,产生了独特的音响效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乏创新。
我国传统民间器乐合奏最常用的方式是大齐奏。
王建中谙熟民族音乐,在创作钢琴曲《绣金匾》时从民乐合奏中找到了创作灵感。
在作品第一部分A乐段中,作曲家通过八度平行模仿民乐合奏的方式,运用了钢琴上大量的装饰音如倚音、琶音和衬音等演奏技巧对陕北民歌直爽粗犷的特征进行修饰,使乐曲在保留浓郁陕北风格的同时,显得更加自然流畅,流露出那种自然、亲切、美好的情感。
B乐段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以A乐段为基础,除此之外,作曲家在创作时借鉴了中国民族乐器扬琴的演奏方式(如作品32~37小节),模仿扬琴的非连音与同音反复的演奏技法,通过速度与力度的变化,突出了音乐的跳跃性,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由于原曲为民歌,作曲家在创作时还充分考虑到旋律的这种歌唱性特点,让原民歌的主题隐伏在加花的旋律中。
此外,由于是源自对民歌的改编创作,钢琴曲的创作也继承了陕北民歌的部分演唱方法和唱腔特点。
如作品第一部分每句结束时的长音,与陕北民歌拖腔的唱腔特点极为吻合。
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演奏艺术
![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演奏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0c7ffb8dd88d0d233d46a5d.png)
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演奏艺术作者:任艳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5期摘要:纵观我国以民歌作为素材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其中听众最为熟悉的便是由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陕北民歌曲味和钢琴曲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韵味,充分展现了陕北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众多钢琴改编的陕北民歌中,以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最具代表性,本文就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演奏艺术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陕北民歌 ; 钢琴改编 ; 《陕北民歌四首》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024-02陕北民歌作为我国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且广为传唱的民歌类型,其植根于黄土高原,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陕北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中口口相传,是陕北人民精神、思想以及感情的艺术结晶。
陕北民歌因其豪迈和粗犷的唱腔以及颇具特色的歌词,带给听众心灵的强烈震撼。
在当代,广大音乐工作者尝试将陕北民歌改编成各种音乐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动了陕北民歌的流传,而钢琴改编陕北民歌在当前音乐论坛中独树一帜,其中不乏诸如《陕北民歌四首》的优秀作品。
一、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简介(一)创作者简介王建中,祖籍江苏江阴,1933年出生于上海,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一职。
王建中先生对民歌情有独钟,热衷于钢琴创作,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创作出了大量的颇具中国风格的优秀钢琴作品。
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创作的素材来源于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运用了众多的民间音乐素材,在保留这些音乐作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将钢琴技术有机地跟中国传统音乐融合起来,在促进我国钢琴音乐的传播的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二)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创作背景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创作于1973年,是王建中先生根据当时在陕北地区广为传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四首革命历史民歌作为素材,将钢琴作为载体,创作改编而来的一套曲目。
浅析钢琴曲《绣金匾》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奏处理
![浅析钢琴曲《绣金匾》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奏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1bdd6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a.png)
27~第47)是由5个乐句(共20个小节)和连接(共2小节)组成的,B部分的曲式结构为二段式,音乐的情绪从婉转动人逐渐变为激动、活泼;第三部分A1(第48~第61)是由3个乐句(共12个小节)和尾声(共2小节)组成的,主要是A段部分的再现,包括音乐主题、织体以及音乐的情绪部分。
[2]在旋律方面,作品的第一小节下方声部以民族音阶(商音宫音羽音向下弹奏)来突出其旋律基调(如图1),作品的主旋律在高声部第一次出现,下方声部是对上方声部的变化重复,之后A段的音乐主题在高声部和低声部交替出现,作品的A段部分大量地运用装饰音对主旋律进行描写,最大程度体现了陕西民歌的旋律特点:在旋律级进下行后,较多地运用上行四度跳进。
陕北民歌的旋律婉转悠长和质朴、粗犷豪迈,当钢琴体现着这流动的旋律线条时,犹如身临其境,形象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对党领导人深切的感激之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作品的B段从第26小节开始,淡化了A段的主题,音符比较密集,大量运用32分音符,高声部的旋律音经过8度重复,着重突出了旋律的歌唱性,音乐主题在轻快的节奏中凸显出来,旋律的起伏、跨度较大,富有跳跃性,在情绪上与A段形成了对比。
作品的A1段再现了A段的大部分内容,只是在最后的结束部分出现了一些变化。
作品的音乐主题在第48小节的高声部的重现,使整首作品的情绪由舒缓到欢快、热情最后回归到舒缓,再现部分呼应了整首作品的音乐主题,使音乐情绪在A段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尾声部分,旋律音做了四度双音上行级进,最终在主和弦上结束,增强了旋律的结束感。
图1(二)和声与调式的特点在和声方面,这首作品引入了西方钢琴音乐中的多声部和声织体。
在整首作品上方声部的首拍位置使用了典型的民族和弦配置法,用和弦的根音-五音-根音进行叠置(如图1),这种省略和弦三音的弹奏方法降低了西方常用和弦的色彩感,在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中较为常见。
整首作品的和声进行主要是以商进行到徵,徵进行到羽,在和弦的使用上,较多地运用了三度和弦叠置的创作手法,通过密集的和弦音对音乐材料进行点缀,具有丰富的音响色彩。
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
![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https://img.taocdn.com/s3/m/bb513864c8d376eeaeaa31fb.png)
浅析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作者:张淼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1期摘要:钢琴改编曲《绣金匾》是王建中《陕北民歌四首》中的第三首。
与这组作品中的其他作品一样,《绣金匾》也是根据陕北民歌改编而来。
作为一首经典的中国钢琴作品,这首作品同样有着弹奏和深入研究学习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绣金匾》音乐结构、音乐特色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阐述作品的创作手法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王建中;改编曲;《绣金匾》;演奏技巧王建中(1933-2016),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1933年出生于上海。
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就读于作曲系、钢琴系,后留校任教。
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尤其以众多改编的钢琴作品深受海内外听众的喜爱。
虽然钢琴在西方历史上已有三百余年,但在中国的普及是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汐,掀起了一场世界罕见的钢琴热潮,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也极为盛行,根据民歌改编钢琴作品成为钢琴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建中根据中国的陕北民歌创作了《陕北民歌四首》这套钢琴改编曲,分别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绣金匾》、《翻身道情》,其中《绣金匾》创作于1973年,原民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后来传至全国的歌曲,这首歌曲是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泽东、朱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的热爱以及对八路军的深厚情谊。
改编为钢琴版本的作品后,虽然篇副相对短小,但结构整齐,音乐情续前后呼应旋律优美,以钢琴作品的形式对音乐完美诠释。
1 曲式结构分析改编曲《绣金匾》是一首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的作品,结构整齐。
降B商调式,中部 ;乐部调性为f羽调式,在最后的变化再现部 ;乐部中,调性回归到降B商调式。
2 作品的音乐分析作为一首由民歌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绣金匾》的旋律性也很突出,整首作品無论是 ;乐部与 ;乐部舒缓的部分还是 ;乐部热烈的情绪表达都将旋律性的表现作为乐曲的重要内容。
浅论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演奏
![浅论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演奏](https://img.taocdn.com/s3/m/5c3f8fe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c.png)
浅论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演奏ﻭﻭ摘要:在大量钢琴作品中,无疑根据民间歌曲、曲调改编创作而成的钢琴曲占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作品中,有相当数量优秀的具有陕北风味的钢琴作品。
陕北民歌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句。
而由此改编的钢琴曲都是极受欢迎的演奏曲目和优秀的钢琴教材,在国内外受到欢迎。
同时,这也给我们钢琴表演艺术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关键词: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演奏方法演奏技巧ﻭ近年来,随着我国钢琴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大量钢琴作品也纷纷涌现出来,更被诸多钢琴家在国际舞台上频频演奏。
钢琴作品所表现的美学品格,思想情趣是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在这些作品中,更有一种山水意象和善美精神.同时,这也正是的精义所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现在以民歌或创作歌曲为主题改编的钢琴曲无疑在我国钢琴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些作品并非是单纯的改编,而是重新进行了组织与整理,类似的做法在当代钢琴音乐创作之中,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做法.它们绝大多数为取材于民间音乐的标题小品或主题变奏曲,其旋律流畅突出,和声简明清晰,民族色彩鲜明以及更多考虑到钢琴演奏的实用性。
因而它们比较容易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并在教学中广泛采用。
这些民歌小调或传统音乐曲调.不仅具有广泛流传,容易演唱等特点,在创作技法上这些小曲都将民间音调与特定的和声语言想结合,织体处理精致,具有较鲜明而强烈的民族风格.而且,这些乐曲还具有很强的演奏效果,许多作品成为钢琴家们经常在国内外演奏的曲目,及国际钢琴比赛指定曲目。
ﻭ陕北民歌是广为流传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民歌,是陕北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和体现。
信天游产生并流行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气候影响了陕北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促成了民歌尤其是山歌的流传。
陕北黄土高原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特色,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歌在演唱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法和风格特色。
由陕北民歌曲调改编创作的钢琴曲,可谓是钢琴作品里最广为流行的曲目,由于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音乐文化,特殊的环境背景,从而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
绣金匾钢琴曲
![绣金匾钢琴曲](https://img.taocdn.com/s3/m/5e75fc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9.png)
绣金匾钢琴曲1. 引言绣金匾钢琴曲是一首由著名作曲家李斯特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目。
这首曲子以其复杂的技巧和浓郁的古典风格而闻名。
绣金匾钢琴曲为钢琴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
2. 背景绣金匾钢琴曲于19世纪末期出现。
当时,钢琴成为了国内外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们非常受欢迎的乐器。
绣金匾钢琴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成为了19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钢琴作品之一。
3. 曲风与特点绣金匾钢琴曲的曲风充满了古典浪漫主义的韵味。
它融合了浓厚的情感和技巧上的挑战,给钢琴家和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这首曲子的特点在于其激情四溢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弦结构。
它要求钢琴家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强大的指法功底。
钢琴家在演奏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将曲子中的情绪传递给观众。
绣金匾钢琴曲的音乐结构非常独特。
它由多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主题。
整首曲子的音乐发展细腻而富有层次感,给人以极大的听觉享受。
4. 影响与传承绣金匾钢琴曲在音乐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认为是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一,被广泛演奏和研究。
许多钢琴家将其作为考级和比赛的必备曲目之一。
同时,绣金匾钢琴曲也成为了新一代钢琴作曲家的启发来源。
许多作曲家受到绣金匾钢琴曲的影响,创作了更多激情四溢的钢琴作品,丰富了乐坛的音乐作品。
5. 结语绣金匾钢琴曲以其古典浪漫主义的韵味和丰富多样的音乐特点成为了经典之作。
通过展示钢琴家的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它给观众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
在音乐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给后世的钢琴作曲家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绣金匾钢琴曲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ep.2013
VD1.】4 No.3
浅 析 由民歌 《绣 金 匾》改编 的钢 琴 曲的创 作 与演 奏
张 筱 茜 (湖南城 市学院音乐学院 ,湖 南 益 阳 417000)
摘 要: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在我国的钢琴艺术作品中,有很 多曲子是利 用中国的民歌 民调和创作歌 曲的曲调进 行再 次创 作的。本 文以民歌 《绣金 匾》改编成的钢琴作 品的创作 与演奏 为例 ,对 改编的 《绣金匾》钢琴 曲的 时代 背景 、音乐风格 、作品结构和演奏风格进行分析 ,从 中探讨 出具有浓烈 民族特 色的钢琴音 乐的特点 。
关键 词 :绣 金 匾 ;民歌 ;钢 琴 改 编 曲 ;作 品 分 析 ;音 乐 风格
从建 国以来 到现在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就一直 在发展 ,从 文革期 间的早期 民歌加和声 的形式到改革开 放后全新形 势的 创新 的模式 。中国有 越来越 多 的钢 琴改 编 曲,其 中由 民歌 改 编 过来 尤其多。使得 中国钢琴改编 曲的音乐 的传播 和影 响力 在世界 上 日益扩 大 ,一些 比较著 名的钢 琴作 品在世 界 上越 来 越 被 世 人关 注 。
在钢琴作品中 ,民歌 占有很重 要 的地位 。很 多作 曲家都 将 一些 大家熟悉的民歌小调 作 为素材 ,加上 多种 作 曲技 巧对 其进行各种技术 改编 ,使得 它从 一首 民歌改 编成一 首 民歌 钢 琴 曲。这些作 品不但保 留了原 生态 民歌 的风格并且加上 钢琴 的魅力之后 ,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创新意识 的钢琴作 品。
一 、 民歌《绣 金匾》 (一 )《绣金 匾》的 由来 歌曲《绣金匾》的作者是王庭 友 ,1916年生 于陕西省 商南 县。从 小家庭都处于贫穷 的状况 ,在 黑暗 的 旧社 会里沿 门乞 讨 ,受尽人间苦难 。有 着灵巧 的双手 、聪明 的头脑 ,勤奋好 学 的王庭友 ,虽然小时候生活贫 困没有受过文化 教育 ,但 是他很 喜欢《五哥放 羊》《绣 荷包》等 民间歌 曲。从 小受 这些歌 曲 的 熏陶 ,在 1936年他利用 了《绣荷包》的曲调与结 构开 始创作 自 己的曲子《十 绣金 匾》,由 于《绣荷 包》是描写 男女爱 情 ,不适 合体现对党和人民子弟 兵的 喜爱 ,所 以改变成 绣金 匾。王庭 友不识字 ,所 以在编 唱方面 比较 困难 ,前面一 段编 唱成功 ,开 始进行 第二段的时候第一段就已经忘记 了。于是他 先教县里 的小孩们学习歌曲 ,等 大家 唱熟 悉 了再 开始 进行 第二段 的创 作 ,这样长达 8O句的民歌 《十绣金匾》就成功的创作 出来 。在 《绣金 匾》被人 们广泛传 唱 的时候 ,又添加 了歌颂朱 总司令 的 部分 ,抗 日战争成 功时候重新改 编了歌词成 为抒发对 毛主席 、 朱总 司令和八路军子弟兵的爱戴和喜爱 ,成为人人 皆知的 、人 人喜爱的 民歌 。 (二 )作者介绍 钢琴 曲《绣金 匾》的作者是 我国著名 的作 曲家 、钢琴家王 建 中先生 。他于 1933年 出生在 上海。1950年考 入上海 音乐 学院 ,就读 于作 曲系和钢琴 系。1958年毕业后 留校担任老师 。 历任上海音乐学院作 曲系教 授 、副 院长。曾经跟 随苏联 专家 学习钢琴 ,跟 随陈铭 志 、桑桐学习复调和和声 。闲为对钢琴演 奏 的熟悉和对作 曲分析 的通 晓 .他 将 民族 乐 曲和钢 琴结 合起 来改编成非常动听 的钢琴 曲受剑 了观众 的喜爱 ,在 音乐 界 、钢
琴界 、教育界都有很大 的影 响。他 的众 多作 品在我 国钢 琴教 学及 钢琴 比赛 和考 级 中都是 非 常热 门 的曲 目。他改 编 曲有 《浏 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梅花三弄》等 等。
二、钢琴 改编 曲 (一 )中国钢琴改编 曲 钢琴虽然是西洋乐 器但 是在 中国的发 展速度也是 突飞猛 进的。中国钢 琴改 编曲 以声 乐作 品 、器乐作 品作 为原型 改编 成钢琴曲 ,对推动 中国风格 的钢琴作 品的发展 有着极大作 用。 王建中 、刘福安 、贺绿 汀老师 等都 为推进 中国传统文化艺 术做 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 为创作 中国钢琴作 品投入 了极 大 的热 情 ,成功 的创 作 出非 常 多 的 中国钢 琴 改 编 曲。如 《浏 阳河 》 《彩云追 月》《蓝花花 》《二 泉映 月》《牧 童短 笛》《采茶 扑蝶 》 等。这些作 品都是 大家非 常熟悉 的 ,在 国际上也是 非常 有名 的,都是具有 丰富内涵 、风格 韵味 、意 义深刻 的特点 。在 描绘 大 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意趣 中 ,给人 的心灵带 来震撼 并 且给人 留下耐人寻味的韵 味。对人类社会 的发展 和文 明带来 深远 的 影响 同时也和世界其他 民族 的音 乐相 比较 ,中国钢琴 改编 曲 更具有突 出的形象 ,它 的艺术精华 也展 现 了 自身 的价值 。用 中国钢琴改编 曲来 普及 钢琴在 中国 的发 展 ,是 吸引更多 的 中 国人来接受钢琴演奏最有 效 的办 法 ,这对 丰富 和发展 中 国钢 琴音乐的创作起到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二 )中国民歌改编钢琴 曲 中国是一个多 民族 的国家 ,每个 民族 的语 言又有 自身的 地方性特色 ,所 以也有每 个民族各 自的音 乐风格 ,无 论是 民族 语言还是乐器都有大不相同的 ,已经形成 了 自身 的民族旋 律。 在 中国钢琴改编 曲有非 常多 的 由民歌 修改 的 ,作 曲家对 民歌 的所在地 的艺术风格都有 深入 了解 ,所 以他们在 编写作 品时 有强调 了该地 区的语言特点 。因为声 乐作 品都 是有歌词提供 的,听众可以快速理解歌 曲的意思 ,所以根据 民歌 改编 的钢琴 曲对演奏者理解 曲 日有很大的便利。 在我 国有很 多作 曲家 都创 作发 表 了 由 民歌 改 编 的钢琴 曲,例如王建 中老师 创作 的《彩云 逐月 》《绣金 匾》《浏 阳河》 《蝶恋 花》、贺绿汀老师 的《牧童短笛》;刘 福安老师 的《采茶 扑 蝶》;周广仁老 师的《陕北 民歌变奏 曲》;沈传 薪老 师的《放 马 曲》等等 ,这些都是大家耳 熟能详 的曲 目,是 中国钢琴音 乐文 献 中必不 可缺 的组成部 分 ,这些作 品 的问世都 直接推 动 了钢 琴艺术在 中国的快速发 展 ,也 逐渐 让 民歌改编 钢琴 曲朝着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