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探讨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探讨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探讨【提要】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现状与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不同的分配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二元的财税制度等二元经济体制与不平衡的产业结构、教育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本文就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着重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78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为2.57:1,而2001年城乡差距之比为2.90:1(见表1)。

2002年,一个农民真正能用于商品消费的每月只有120元左右,而城镇居民却达每月600元,差距为5:1;若将医疗保险、住房、养老、教育等隐性福利计入,差距将高达6:1,这个比例是世界最高的。

据统计,1996年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24,1997年为0.425,1998年为0.456,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在0.4以上则表示绝对不平均。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2、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农民在平均收入水平不高的前提下占的低收入人口比重相当大。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是表现在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绝对恶化,而是表现在城乡收入增长的速度差距逐渐在拉大。

尽管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有3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1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被调查户的13.2%,1000~1300元的占9.75%,1300~1500元的占7.25%。

二、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1、城乡不同的分配制度促使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作为经济主体直接面向市场,在自己筹措生产成本、自主经营的同时还要自负盈亏,导致其收入极不稳定。

而城市采取的是“职工劳动贡献—企业效益—职工收入”的分配形式,职工的收入不是根据其劳动贡献而是根据企业效益来分配。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那么,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中央一直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现象。

论文百事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会加剧经济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必须探究当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s1,1995年为2.72?s1,2001年为2.92?s1,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为3.23?s1,2005年约达 3.22?s1。

如果再将城市居民享受带有很大福利性成份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剔除农民收入中不可计算的实物部分,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更是十分巨大,约达5?s1或6?s1。

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表明,城乡人均收入比一般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大于2,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社会承受的极限。

(二)从基尼系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严重失衡。

1978年前我国城乡居民收的综合基尼系数约在0.20~0.24之间,但此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开始拉大。

1990年为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后达到0.417。

世界银行最新有关中国的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将达到0.474,问题十分严重。

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引文格式:贾霄倩, 周海燕, 龙蔚. 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17(6): 139−145. DOI: 10.12371/j.ynau(s).202305077.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为例贾霄倩, 周海燕, 龙 蔚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摘要: 2014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倒“U ”形,即先增后减,并且存在波动。

因此,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有很大的扩大可能。

所以,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以城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构建VAR 模型研究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结果显示,城镇化在短期内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总是会增大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业就业能进一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最后,提出通过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和优化产业结构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方法。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化;经济发展;非农就业;共同富裕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390X (2023) 06 – 0139 – 07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Yunnan ProvinceJIA Xiaoqian ,ZHOU Haiyan ,LONG Wei(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Abstract: Since 2014,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has also entered a new phase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urbanization rat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narrowing. However, in the long-term trend,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has an inverted U-shape, widening and narrowing, with fluctuations. Thus, there is still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o wide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how to reduc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especially in urbanizing environments. In this paper, urbanization was the main focus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rural-urban income inequality was studied using a VAR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rbanization reduced rural-urban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short run, but increased it in the long run. Economic development always increased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further reduced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In conclusion, it wa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rough qualit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ct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optimis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Keywords: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urban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non-farm employment ;common prosperity收稿日期:2023 – 05 – 22 修回日期:2023 – 07 – 05作者简介:贾霄倩(1999—),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论文报告:关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一、引言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政策和措施五、结论六、参考文献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

尽管政府一直在努力加强城乡发展平衡,但问题仍然非常严重。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而且还会限制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内容。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水平差异大。

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城镇居民为42467元,农村居民为1663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15000元。

2.就业机会差异大。

由于城市化发展不均,很多农民无法进入城市工厂和服务业就业,依然只能从事农村传统产业,而农村劳动力的机会也只是农业和部分简单加工业。

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区别巨大。

城市居民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服务较少。

4.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教育和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往往缺乏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并且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以上类别之间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更是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种趋势既威胁到城乡居民的生计,也加剧了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包括结构性因素和非结构性因素两个方面。

1.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农村发展滞后,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不断地扩大。

2.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差异。

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享有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和培训机会,从而在工作中具备了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获得了更高的薪资待遇。

浅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浅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非自然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世界各国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相对应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平均水平视为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称之为自然差距程度,那么实际差距与自然差距程度之差就是非自然差距程度。这种不合理的差距,主要是由经济发展中外在的、人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为自然差距的一倍,即实际收入差距中差不多有一半左右是不合理的。
浅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论文关键词]收入差距 农村 制度
[论文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一、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4、 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的社会保障以及福利制度向低收入者倾斜不够且城乡不公,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和福利的转移支付缩小城乡分配差距,是现代劳动市场转型新阶段中我国面临的又一个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而这些制度最终的实惠却没有让乡镇企业职工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有多少分享。他们不再经营土地,面临年老或者生病的风险时无所依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临失业的风险时却无法领取城市居民的保障金;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危险性大,面临工作和患职业病的风险时候也无法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相应的保障。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所面临的己不再是农业社会所常见的风险,传统的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形式也已难以提供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护,长期以往将会使得城乡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 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收入分配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间的收入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5年为2.51:1。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再扩大的过程。

1986-2005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44元增至10065元,年均增长13.9%,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2.4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1997年至2003年却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2004、2005年虽然有所好转,但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仍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3.5个百分点。

分阶段来看,1986-1996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9%,高于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16.3%的增长速度1.6个百分点;1997-2005年,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下降到只有5.4%,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则保持在11.6%。

1997年以来,受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差异的持续影响,我市城乡收入差距再度拉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1997年的1.50:1扩大到2003年2.69:1。

2004-2005年,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惠农富民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提高农民收入这个目标,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增收减负,我市城乡收入之比有所缩小,分别为2.47:1和2.51:1。

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过多是我市的特殊情况。

截止2005年末,我市农村人口数为505.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1.8%。

切实有效地保证农民增收,不仅是缩小我市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市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创建安定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十五”时期,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分别增长5.7%、6.1%、6.0%、23.1%、10.6%。

新时代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分析

新时代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分析

现代农业研究Modern Agriculture Research第26卷1引言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财富占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在持续扩大,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

当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本文以泰尔指数为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以及趋势变化,最后为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状况提出针对性建议。

2实证方法2.1研究方法泰尔指数是由泰尔(Theil,1967)利用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来计算,作为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或者称不平等度)的指标。

假设A 是某一特定事件,U 为其要发生的概率,则有P (A )=U。

在物理学中,熵是衡量无序的标准。

假设事件发生的期望信息量或熵值为E(U),且E(U)为U 的减函数,利用公式则可以表述为:E(U)=log (1/u )。

若存在n 个可能的事件即1,2,…,n,假设其相应要发生的概率分别为U1,U2,…,Un,Ui ≥0,并且∑Ui=1,概率之和为1。

对于期望信息量或熵值E(U),可以将其看作每一件的信息量与其相应概率乘积的总和:可以发现,n 种事件的概率Ui 越趋近于(1/n),E(U)也就越大。

将Ui 解释为属于第i 个单位的收入份额,则E(U)就可以成为一种反映收入分配差距不平等的指标。

收入分配越平均则E(U)越大,而当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也就是每个Ui 都等于(1/n)时,E(U)就将达到最大值,其最大值为logn。

综上,泰尔便将logn—E(U)定义为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数:城乡收入比是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是反映一国收入差距的有力指标。

但其缺陷在于不能充分考虑到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对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对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对策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中国目前城镇居民人口有66557万,占人口总数的49.68%;农村居民人口有67415万,占人口总数的50.32%。

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结合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统计数据分析,城镇化水平提高并不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反而中国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9529.9亿元,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增长了81.5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为381元,2012年为18934元。

每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但是国富并不意味着民富和民强,更不意味着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缩小。

事实上,我国居民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整体来看,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

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

1985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

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表现是贫富差距在拉大,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南部和西部地区,因调查对象的地域因素问题,这里的南部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1)历史因素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开始工业化时期都是通过对外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地等手段逐步积累原始资本的,例如,英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就发生了所谓的“圈地运动”。

湖南省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湖南省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湖南省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备受关注。

湖南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湖南省城镇化的现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湖南省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科学参考。

一、湖南省城镇化的现状随着国家城镇化政策的不断推进,湖南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湖南省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6.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人口比重为47.4%,农村人口比重为52.6%。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率将会持续提高,城乡之间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城乡收入差距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在湖南省,城市的经济水平普遍较高,而农村相对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为明显。

根据数据显示,湖南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77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23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为18152元。

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可忽视。

1. 就业机会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使得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新型的产业将会涌现出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将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减少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单一性,从而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2. 农村土地流转: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力度也在加大。

这将会使得大量农村人口的土地收入增加,从而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而城市居民则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也会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3.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之间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将会更加均衡。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人才的素质,也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4.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也会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和经济支持,这将有助于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市工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研究综述

城市工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研究综述
在哪 些不足和 问题 , 这 些问题都在本文 中得到 回应 。 【 关键词 】城 市工 ; 农 民工 ; 收入 ; 差距 【 中图分类号 】 F 1 2 4 .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 0 0 9 — 3 0 3 6 ( 2 0 1 3 ) 1 2 — 0 0 1 4 — 0 2
下, 有着更加深远 的意 义。城 乡收入 差距不仅仅是地域 和
职业上 的差距 , 在今天众 多农 民工人进 城务工 , 在 跟城 市
工人干着同样或者类似 的工作时 , 这种收入的差距和待 遇 上的差距 , 依 然是 城乡差距 的延伸 。 对于这 一问题的研究 , 有 哪些研 究成果?他们 的研 究
程中农 民进城工作所 可能面对的现实问题 , 而且这一 问题 将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进城而变得更加重要 。这一主 题的确定 , 最 主要 的意义在于把城 乡收入差距这一 大的主 题更加明确化和细致化。因为在我 国, 城乡收入差异 形成
篇, 如果其 他条件不 变 , 将城市工 与农民工 的收入差距 进 行全文检索 , 则检索到共 2 4 3 3 5个 。如果对农 民工收入作 无年 限的模糊 主题检索 , 在 中国知 网 4个 数据库 内 , 这一
检 索中 , 共检 索到 7 篇, 这 7篇分别 是程 国栋 的“ 我 国农 民
主题有 2 1 4 4篇文章 ,以城市工为主题进行无 年限的模糊 检索 , 可 以检索到 3 2 3 篇 。以城市工人与农 民工收入对 比 研究 为主题 的研究在 中国知 网的 4个数据 库 内进行 主题 检索 , 可以检索 到 2 2 篇, 如果将检索 主题改为 “ 城 市工与
的原 因有很 多 , 对这一 问题 的探讨往 往始 于宏观 , 终 于宏 观, 如 二元制 度 的讨 论 、 历史 角度 的反 思 、 文 化 的探讨 等

中国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及解决-应对策略

中国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及解决-应对策略

中国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及解决应对策略论文导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的分析表明,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要达到最低适度标准需要20多年,要达到最高适度标准则需要50年以上。

近期以消除城乡工作机会不平等、远期以提高乡村居民的非农就业能力为主的政策体系是解决中国城乡工资性差异的根本。

论文关键词: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应对策略城乡收入差距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而且,由于马太效应和循环积累因果效应的存在,这种收入差距不会自动缩小。

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在分配中处于弱势的群体缺乏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和手段,而强势群体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不仅获得了较高收入,还会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巩固和扩大既有的收入分配成果。

当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矛盾集结到一定程度,而政府的经济、法律等手段无法解决问题时,最终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来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国内外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种暴力分配形式的巨大破坏性。

为了将这种可能的破坏性降到最低,将收入差距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有必要通过对整个社会分配构架进行监控和适时调整。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对收入的界定,城乡居民收入均分为四大部分应对策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作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工资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增长速度等都会对整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对全国及区域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现状及其在整体差距中的角色、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差距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内涵这里沿用《中国统计年鉴》对收入的界定,即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与《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一致,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及其它如国务院发布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等;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等,按现行统计制度未明确规定不统计为工资的都应作为工资统计。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导致城乡的发展很不平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本文将研究上述问题,通过模型分析以期得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模型途径RESEARCH ON THE INCOM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HINA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income level of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roved notably. But there is a big problem, that is, the development among cities and rural areas are not the same,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Nowadays, our country has been one of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larges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among urban and rural. It has influence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with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This model is hoped to find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solve out this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tic model.Keywords: income inequality; model; way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社会再生产,而收入差距作为反映分配方向的工具,成为衡量社会经济是否稳定发展的关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政策建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政策建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政策建议一、前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而落后的农村经济与发达的城市经济,不同的工资体系,都是导致收入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民生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进行努力。

本文将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现状以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1. WTO加入后,在国际市场加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各地的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居民获得的财富远远超过了农村居民。

2. 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对教育、科技等的支持都比较完善。

而乡村地区因为经济落后,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科技等都相对滞后,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3.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工业等经济制度相对落后,缺乏对农民创造收入和富裕的有效支持。

以上三点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73:1,大都市与农村的差距更是高达3倍以上。

具体数据如下: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39,11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14,617元,占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9.11%和30.89%。

从职业群体来看,城市居民的工资水平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则以农民为主,收入往往较低。

此外,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就业机会多,因此城市居民仍然拥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

四、政策建议1.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特别是农村道路、电力、水利等设施的完善,对于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

2. 实施农村发展战略,促进乡村振兴。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持续扩大的态势,虽然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是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

本文对当前国内研究收入差距的文献进行归纳综述,以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户籍制度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比来衡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改革开放初,197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而农村居民纯收入为133.6元,绝对差209.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行,通过克服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加强激励机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村收入开始增长,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1985年缩小到1.86:1。

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几度陷入停滞,此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9年为3.33:1,而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也达到3.23:1,绝对差为13190元。

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住房津贴、教育补贴、交通补贴等。

如考虑上述因素,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倍左右,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李实认为,如果仅看货币收入差距,或者名义收入的差距,津巴布韦的城乡收入差距比我国稍高一点,但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二、各文献对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之所以存在,并且呈扩大之势是由于城乡产业特性即与农业、农民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曾国安(2007)认为,在不考虑政府干预因素的情况下,分析了包括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农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等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自然因素。

陈玉光(2011)认为,农业生产目前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不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也难以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变迁,我国面临诸多复杂的人口结构问题。

本文针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现象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分析其成因、影响及相互关系,并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引言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口老龄化现象分析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

这不仅改变了社会的人口结构,还对劳动力市场、养老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带来了挑战。

从积极角度看,老龄化促使社会对老年健康与福祉更加重视;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劳动力的减少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无疑会加重企业与国家的经济负担。

三、人口流动现状与趋势我国的人口流动,以城市化、农民工和户籍制度为核心因素。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与城乡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这一流动趋势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但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等。

四、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与成因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除了经济资源的分配不均、农村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社会公平与和谐,也对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五、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的相互关系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缺口,促使更多年轻人选择迁移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人口流动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年轻劳动力,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乡村的人口减少与乡村空巢化的加剧。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考量这些因素对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多重影响。

六、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老年人的福利政策;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三是调整劳动力市场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四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增加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入。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对策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城乡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其中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收入差距。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6,021元,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了2.64倍。

这样的巨大差距不仅影响到了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使得许多农村民众感到无奈和失落。

本文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1.产业结构不同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同,城市主要是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而农村的经济大部分仍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

因此,城市的产业完善度和附加值要高于农村,所以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赚取的收入也就相对较高。

2.教育素质差异城市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建设完善,教师和教育人才资源也比较充足。

而农村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教育素质比较低,其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相对较少,难以找到高薪的工作。

3.劳动力市场差异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比较活跃,因此工资相对较高,而农村的劳动力市场则比较沉闷,岗位数量和工资也比较有限。

此外,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也比较低,往往与家庭和土地耕作等紧密相关,这也限制了他们的收入。

4.政策性因素政治上,地区之间的政策和资源优先级分配不均,城市往往优先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资金,例如:前几年一些大城市就推出过人才引进计划,纳入人才库,提供专门的社保等待遇,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流向大城市发展,吸纳人才,优先发展新兴产业。

二、如何解决中国城乡收入差距1.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应该加快农村产业升级,特别是发展涉农服务、农村旅游、新兴农业、农村电商等,这些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人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和农村的连接,让城市的发展红利更好地传导到农村。

2.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建设。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农民工群体。

关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趋势、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如何缩小这种收入差距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分割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户籍制度改革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与2008年相比。

农民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国家统计局,2010)。

伴随城市农民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力量。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密切相连。

收入水平作为农民工经济上融入城市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关注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因此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文主要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势、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如何缩小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等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势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田丰(2010)利用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对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收入差距进行考察,发现城市工人的总体收入水平高于农民工。

德姆希尔等(2009)发现,2002年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民工收入的1.3倍。

邢春冰(2008)基于2005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

从总体的收入水平来看,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显著低于城镇职工。

李培林、李炜(2007)对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进行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月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工人,2006年80%的农民工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城市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

农民工与城镇就业者劳动报酬的差异性研究

农民工与城镇就业者劳动报酬的差异性研究
调查 总队于2 0 1 2 年8 月份在东莞 、中山两地随机抽取 了 2 0 个 企 业 的2 0 0 名 农 民工 进 行 了 问 卷调 查 。 调 查 结 果 显
生 、社 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 ,
教育业 ,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和地质 勘查业等行业属于 公益性 行业 ,理论上劳动 力平均 工资和受教育程度均 比
调 查显示 : “ 在 当前 找 工 作 主 要 依 靠 条 件 上 ” ,不 少农 民工 觉得 当 前 找 工 作 主 要 依 靠 自己 的工 作 能 力 ( 占 9 1 . 7 %) 和工作 经历 ( 占8 4 . 8 % ),再 其 次就 是 亲 朋 好
根据研究理论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对2 0 1 1 年7 8 2 1 个

是 论 丛
差 距 的 原 因分 析 为 了解 个 人 禀 赋 、 户 籍 制 度 对 农 民工 和 城 镇 劳 动 者
的是B r o wn 等人的研究 方法 。根据 这个方法 ,对农 民工
和 城 镇 就 业 者 的工 资 差 异 也进 行 了 分解 。
我 们 通 过 分 析 发 现 , 引 起 农 民工 与 城 镇 就 业 者 劳 动
第 一 类 行 业 高 ,本 文 将 其 归 为第 二 类 行 业 :房 地 产 业 ,
电力、燃气和水生产供应业 ,金 融业 ,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 件业属于垄 断行业和 现代服务业 ,理论上平 均 工资和受教育程度 比第 一和第二类行业高 ,本文将其
归 为 第 三 类 行 业 。 从 第 一 类 到 第 三 类 行 业 ,理 论 上 平 均
工 资和 受教育程度呈 现递增 趋势 ,行业进入难度逐渐加
大。

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

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

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收入差距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2023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本调查报告对不同地区、行业和人口群体的收入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首先,我们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调查数据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小,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快速,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高。

而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大,这可能与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困难等因素有关。

其次,调查发现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

一般来说,高技术行业、金融保险行业和科研教育行业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农业、建筑和家政等传统行业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不同行业的劳动市场供求关系、人力资本投资程度等因素有关。

此外,人口群体的收入差距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老年人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

然而,年轻人、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者等群体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大,这可能与教育机会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有关。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首先,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其次,要加强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质量,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高其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

总之,在2023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区、行业和人口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每个人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向一个更加和谐和富裕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摘要]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长远稳定发展的主要路径。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经济融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抓手,而收入差距是农民工社会融入和经济融入的主要障碍。

本文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Blinder-Oaxaca分解的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在不同层次的职业群体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城市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是选择性的底层开放模式,其后果可能是形成一个以农民工为主、被城镇主流社会隔离的底层社会。

由此可以认为,缩小收入差距,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仅需要重视解决割裂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制度性歧视,更要重视职业分层为代表的社会结构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户籍;收入差距;职业分层;农民工;城镇人口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的“新常态”,依靠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难以为继。

“新常态”下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主要路径,除了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外,必然要更多依靠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国内居民消费。

引导在城镇就业的农业户籍人口(以下简称“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融入城镇社会,缩小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保证他们的劳动获得合理回报,提升其收入水平,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提升内需的关键。

而要推动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融入城市,就必须破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市场规则,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改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受歧视的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差异可归纳为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职业收入上存有着同工不同酬,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从事相同或者相似的职业岗位,两者的收入却存有显著差距。

其次,职业分布上存有“粘地板效应”,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获得的往往都是底层职位,像被粘着在地板上一样堆积在劳动力市场的底端。

最后,职业流动上存有“天花板效应”,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即便获得了从事较高职位的资格,也无法获得相对应职位。

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之间在职业上三个层次差异是共存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从以往研究来看,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大多围绕着同工不同酬展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理论框架。

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却难以完美解释两者在职业分布和职业流动上的差异。

相形而言,以职业为主要指标的社会分层理论则更具合理性。

本文综合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框架,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职业分层理论来分析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以期能够获得新的发现。

一、问题梳理及文献回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户籍制度带来的城乡二元分割,导致劳动力市场普遍存有对农村劳动力的制度歧视[1]。

学术界很多是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入手,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框架进行研究的,主要分析制度性因素,如户籍对农村劳动力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限制作用及其结果。

还有研究者结合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本理论,对城乡劳动力收入差异作了理论以及实证解释和分析。

随着户籍制度管制的松懈,大量农民工到城镇务工,在城镇地区农民工与城镇户籍人口之间收入比较又成为新的研究议题,这一议题的关键在于人口流动出现了户籍属性与居住地属性的分离。

同时,很多学者认为人口流动在事实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化的结果,用工单位除了考虑户籍性质等制度性要素外,还有基于人力资本要素进行市场选择的结果,人力资本高的劳动者经过市场选择,其收入水平高于人力资本低的劳动者是市场的理性选择[2]。

同时,也有一些研究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本的二元性[3],探讨了人力资本对于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民工的投资回报率或者收益率差异问题。

但是,对于是否存有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对收入差异有何影响,很多研究则并未涉及。

无论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还是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的研究,主流研究采用的理论依据大多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却都忽略了中国当前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才恰恰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

近些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出现了比较大的改变,特别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和高考扩招后农村户籍大学生的涌现。

自200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到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除少数特大城市外,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小。

尽管有研究者使用2003—2006年间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缺少充足的证据证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总量和流动方向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4],但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解读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弱势地位的合理性越来越弱。

同时,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后,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保留了农业户籍,高考制度“掐尖”效应消失,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当数量接受过高等教育、却仍保留农村户籍的大学生,而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他们也是农民工的一部分。

农村户籍大学毕业生的涌现,改变了以往农民工人力资本集中偏低的状况,在一定水准上改变了农民工的职业分布,但却并未改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

针对当前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职业阶层之间收入差异的日益明显,不加限定的使用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人力资本来解释城镇居民农民工的收入差距显然不太合理。

学术界以往研究分析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重点是界定、分析制度歧视和人力资本的不同影响,却忽略了一些既没有被社会制度,也没有被人力资本所涵盖的影响因素,比如以职业为主要指标的社会分层影响。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很少有研究主题能够像职业分层一样成为社会结构、不平等和社会流动研究的中心概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研究中,特别是在复杂的现代性社会,大都把职业作为界定社会地位的首选标准。

其原因主要有三:(1)职业及其代表的社会分工都是理解社会变革和界定社会功能的关键性概念;(2)职业分层在经验研究中更容易操作和实现;(3)特别是职业本身与经济社会资源占有之间存有紧密的联系,而经济社会资源占有直接影响到社会分层的结果和社会流动的机会,也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中国转型期职业分层也能够像西方社会一样反映出社会分化和阶级结构。

陆学艺提出,“以职业划分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5](P223),认为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是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在阶层结构中位置以及个人综合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

职业所能够掌握的资源,可以技能和知识等人力资本要素的形式表现出来,且能够转化为支配地位、权力和收入等。

由此可以看到,职业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且与经济收入存有着紧密联系。

如果两个同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毕业后从事不同层级的职业,从事较高职业层级者显然能够利用其职位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优势。

这也意味着技能和知识等人力资本要素在不同等级的职业阶层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且这种职业等级带来的收入差距通过人力资本的不同效用来实现,更容易被解释为人力资本的差异,也更加隐蔽。

而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社会结构的影响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职业分层视角对收入差距的作用长期被忽视,而职业分层背后掩盖的社会结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影响未能真正凸显。

综上,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不仅有城乡户籍隔离,也存有着职业分层差异。

因此,只考虑户籍而忽略职业分层作用就在研究中必然缺失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而对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民工之间收入差异的分析也是不完整的。

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把职业分层作为影响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在控制职业分层的基础上,也就是把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民工按照职业等级进行分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两者之间的收入差异现状和原因,进而力图对劳动力市场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本文分析思路是:在控制城乡户籍劳动者职业等级的前提下,分析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在同一个职业等级中的收入差距大小和产生原因。

因此,本文主要使用两种分析方法:第一种是分位数回归方法。

它利用解释变量的多个分位数(例如四分位、十分位、百分位等)来得到被解释变量条件分布的分位数方程。

与传统OLS只得到均值方程相比,此方法可以更为充分的考虑变量分布,特别是适合于分析收入等不均匀分布的变量。

第二种方法是Blinder-Oaxaca分解。

它是国内外学者分析不同组群之间收入差距时采用的主要方法,也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收入不平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基于反事实假设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收入均值的分解。

此分解是把组群之间的收入差异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归结于因为个人特质差异可以解释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差异所导致的收入差异,如教育、工作经验等;二是模型无法解释的残余部分,即人力资本影响因素无法解释的收入差异部分。

所胃“模型无法解释的残余部分”,通常被认为是劳动力市场歧视所导致的收入差异,但实际上还包括未纳入模型的影响因素而导致的收入差异[6]。

本文使用Blinder-Oaxaca分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比较在不同职业等级的人群劳动力市场歧视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大小。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3年组织实施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该调查是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对全国公众的劳动就业、家庭及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的长期纵贯式调查,来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数据资料,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而科学的基础信息。

该调查采用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方式,在全国151个县(区),604个居(村)民委员会开展调查。

每次调查全国样本量约为1万余户家庭。

继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的一、二、三期调查之后,2013年的第四期调查是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区域开展的,调查范围涉及全国151个县(区),604个居(村)民委员会。

三、主要分析结果(一)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主要特征根据上述设计,本文重点研究对象是从事非农工作、有收入的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民工。

因此,本文首先对这两个群体的基本特征做一些简单的描述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工资水平等。

从调查结果来看,城镇户籍从事非农工作人口中,44%是女性,平均年龄40.79岁,平均每月工作23.32天,平均每天工作8.42小时,平均受教育年限12.95年,平均工作月收入4026.43元,在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比例大约为57%;农村户籍从事非农工作人口中,38%是女性,平均年龄40.85岁,平均每月工作23.00天,平均每天工作9.16小时,平均受教育年限8.90年,平均工作月收入3382.08元,在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比例大约为14%,参见下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