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
[摘要]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长远稳定发展的主要路径。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经济融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抓手,而收入差距是农民工社会融入和经济融入的主要障碍。本文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Blinder-Oaxaca分解的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在不同层次的职业群体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城市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是选择性的底层开放模式,其后果可能是形成一个以农民工为主、被城镇主流社会隔离的底层社会。由此可以认为,缩小收入差距,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仅需要重视解决割裂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制度性歧视,更要重视职业分层为代表的社会结构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户籍;收入差距;职业分层;农民工;城镇人口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的“新常态”,依靠低
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难以为继。“新常态”下确
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主要路径,除了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外,
必然要更多依靠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国内居民消费。引导在城镇就
业的农业户籍人口(以下简称“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融入城
镇社会,缩小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保证他们的劳动获
得合理回报,提升其收入水平,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提升内需的关键。而要推动农民工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融入城市,就必须破除不合理的
社会制度和市场规则,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改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
场上受歧视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在劳动力
市场上的差异可归纳为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职业收入上存有着同工
不同酬,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从事相同或者相似的职业岗位,两者
的收入却存有显著差距。其次,职业分布上存有“粘地板效应”,农
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获得的往往都是底层职位,像被粘着在地板
上一样堆积在劳动力市场的底端。最后,职业流动上存有“天花板效应”,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即便获得了从事较高职位的资格,也无
法获得相对应职位。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之间在职业上三个层次差
异是共存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从以往研究来看,经济学家和社会学
家大多围绕着同工不同酬展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是最为广泛使
用的理论框架。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却难以完美解释两者在职业分
布和职业流动上的差异。相形而言,以职业为主要指标的社会分层理
论则更具合理性。本文综合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框架,结合劳动力市
场分割理论和职业分层理论来分析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之间的收入
差距,以期能够获得新的发现。
一、问题梳理及文献回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户籍制度带来的城乡二元分割,导致劳动力市场普遍存有对农村劳动力的制度歧视[1]。学术界很多是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入手,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框架进行研究的,主要分析制度性因素,如户籍对农村劳动力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限制作用及其结果。还有研究者结合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本理论,对城乡劳动力收入差异作了理论以及实证解释和分析。随着户籍制度管制的松懈,大量农民工到城镇务工,在城镇地区农民工与城镇户籍人口之间收入比较又成为新的研究议题,这一议题的关键在于人口流动出现了户籍属性与居住地属性的分离。同时,很多学者认为人口流动在事实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化的结果,用工单位除了考虑户籍性质等制度性要素外,还有基于人力资本要素进行市场选择的结果,人力资本高的劳动者经过市场选择,其收入水平高于人力资本低的劳动者是市场的理性选择[2]。同时,也有一些研究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本的二元性[3],探讨了人力资本对于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民工的投资回报率或者收益率差异问题。但是,对于是否存有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对收入差异有何影响,很多研究则并未涉及。无论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还是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的研究,主流研究采用的理论依据大多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却都忽略了中国当前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才恰恰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
近些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出现了比较大的改变,特别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和高考扩招后农村户籍大学生的涌现。自200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小城镇户
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到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
度改革的意见》,除少数特大城市外,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在劳动力市
场上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小。尽管有研究者使用2003—2006年间的统计
数据,分析发现缺少充足的证据证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劳动力流动
总量和流动方向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4],但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
视角,解读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弱势地位的合理性越来越弱。同时,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后,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保留了农业户籍,高考
制度“掐尖”效应消失,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当数量接受过高等教育、却仍保留农村户籍的大学生,而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他们也是农
民工的一部分。农村户籍大学毕业生的涌现,改变了以往农民工人力
资本集中偏低的状况,在一定水准上改变了农民工的职业分布,但却
并未改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针对当前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职业阶层之间收入差异的日益明显,不加限定的使用劳动
力市场分割和人力资本来解释城镇居民农民工的收入差距显然不太合理。学术界以往研究分析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重点是界定、分析制度歧视和人力资本的不同影响,却忽略了一些既没有被社会制度,也没有被人力资本所涵盖的影响因素,比如以职业为主要指标的
社会分层影响。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很少有研究主题能够像职业分层一样成为社
会结构、不平等和社会流动研究的中心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研究中,特别是在复杂的现代性社会,大都把职
业作为界定社会地位的首选标准。其原因主要有三:(1)职业及其代表
的社会分工都是理解社会变革和界定社会功能的关键性概念;(2)职业
分层在经验研究中更容易操作和实现;(3)特别是职业本身与经济社会
资源占有之间存有紧密的联系,而经济社会资源占有直接影响到社会
分层的结果和社会流动的机会,也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中国转型期职业分层也能够像西方社会一样反映出社会分化和阶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