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解读

合集下载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指在古典园林中通过植物的设计和布置,营造出独特的情境氛围。

这种氛围除了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外,还会融入人文和诗情画意的元素,通过合理的构图和布景,使得整个园林建筑展现出人文和自然的和谐美。

一、景色的转移、隔断和变幻
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在布局和设计上,往往会采用隔断和转移景色的方式,通过变幻的布局手法使人们在不同的场景之间产生一种移步换景的错觉。

这种视觉的变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引起注意力,同时也能使人们心情有所波动,带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景象。

二、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生态环境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春季开花的桃花、夏季满树的杨柳、秋季的菊花和冬季的松柏等。

古典园林将万物的自然之美巧妙地融入了建筑之中,让自然之美成为园林建筑(如亭、池、岛、桥等)中的一部分,形成了美妙的景观。

三、人文情趣和诗情画意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常常展现出人文情趣和诗情画意,由于植物造景的布置和安排不同,呈现的景观也各不相同,有的景观会让人们联想到某种文化,有的景观会给人们一种心灵的抚慰和感悟,也有的景观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这些情感都来源于植物造景体现出来的艺术表现。

综上所述,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人文与自然的融合所形成的一种美学意境。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升华,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园林艺术之美,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美好的期待。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巧妙的布置和选择,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意境美。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

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在古典园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古人在园林设计中注重“生气”和“象景”,认为植物可以赋予园林以生命力和丰富的意象。

精心挑选的奇花异草可以为园林增添色彩,吸引人们的目光;参天大树可以为园林增添立体感和气势;水边的芦苇和荷花可以营造出宁静和雅致的氛围。

植物在园林中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通过大小、高低、密度等不同的搭配和组合,形成层次感和对比效果。

这种有机的植物布局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宁静、和谐和自然的意境。

植物的色彩和形状在古典园林中展示出了独特的美感。

中国古代人们非常注重色彩在园林中的运用,认为色彩可以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以其绚丽多样的色彩,为园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红色的牡丹和石竹可以给人以热烈和欢快的感觉;白色的梅花和兰花可以给人以高雅和纯洁的感觉;蓝色的紫藤和蔷薇可以给人以浪漫和柔美的感觉。

植物的形状也是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同形状的植物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触感和美感。

矮小的山杏和柳树可以给人以柔和和婉约的感觉;直立的松树和柏树可以给人以坚毅和挺拔的感觉。

这些植物的色彩和形状在园林中交相辉映,使人们在欣赏之余也可以体验到丰富多样的美感。

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在古典园林中传递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代人们赋予植物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将其置于园林中,以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松树在古代被赋予了坚贞和长寿的象征意义,被人们用来表达对友谊和生命的追求;莲花被人们用来表达对纯洁和美好的向往;竹子被人们用来表达对节操和清高的追寻。

植物的象征意义和意境通过园林的布局和装饰得到了传承和展现,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作者:冀曼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5期我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且个性鲜明,艺术魅力突出,是世界园林体系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我国历代园林均重视植物景观意境美的营造,在植物题材选择上,有着许多不错的配置手法与独到之处。

本文通过探讨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剖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与意境之间的关系,浅析了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美手法。

1 植物造景浅析所谓植物造景,实际就是用草皮、花卉、藤本及乔灌木等植物作为材料,经设计选材与艺术配置,发挥植被自身特征诸如色彩、线条及形体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和谐交融、魅力动人及充满艺术气息的画面,形成变化多样、高匹配度景观,此乃园林设计中较多见且重要的表现手法。

针对植物景观而言,其包含3 种类型,即种植景观、季相景观与自身景观。

所谓种植景观,即与周围不同形态的空间一起构成的整体性景观,还可以是自身各部分经艺术组合而重新形成的景观,如“紫藤盘角”、“蔷薇扶壁”、“移竹当窗”等,均为花木配植的代表;针对季相景观而言,实际为植被伴随气候变化而呈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景观特点;自身景观即花、茎、叶子、果实等,其艺术融合,千姿百态,给人以五彩缤纷之感。

在古典园林中,大部分景观的构造与形成,均或多或少与植物有关联,如康熙、乾隆时期在命名避暑山庄中的72 景时,将花卉、树木作为主题来命名的就高达18 处,如金莲英日、梨花伴月、松鹤清趣、万壑松风等。

江南园林亦是如此,比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玉兰堂、枇杷园等,一些景观的主题直接是观赏植物,一些则借助于植物的隐喻含义来抒发某种心情与感悟。

另外,季节时令变化会使空间意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人的感受,这些因素同样又是借助植物的某些特点与品质,以之为媒介而间接地发挥作用。

对于我国造园艺术而言,多为自然式园林,多表现自然形态的植物、山水等,注重用植物造园,以巧妙、艺术的方式配置草坪、花卉、灌木及乔木等植物,使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融合、完美统一的景观;植物的作用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装饰硬质景观这一方面,已经被延伸至各个领域,有着调节整个园林气氛的功能。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我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植物造景艺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籍中有“园林之美,在植物”之说,说明了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为今人在园林艺术创作中提供借鉴与启发。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艺术具有独特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在古典园林中,对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十分讲究,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香味等特点与园林整体布局相协调。

在造景中,通过对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体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敬之情,以及对园林艺术的精湛造诣。

比如在江南园林中常见的假山造型中,常常会使用密叶灌木、攀援植物、岩生植物等,以随意疏密的植物搭配营造出山水之趣,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

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不仅考虑了其景观效果,更多的是追求心灵的愉悦和寓意的表达。

二、植物的意境表达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艺术注重通过植物来表达一定的意境,塑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在园林中布置竹林,通过竹林的摇曳姿态和竹叶的清脆声响,营造出一种清逸幽静的意境;在假山的塑造中,运用不同种类的攀援植物,营造出一种险峻灵动的气息;在花卉布置中,选用时令花卉,传达出四时更替的生机和美好的生活情趣。

通过植物的布置和搭配,古典园林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意境,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三、植物与人文融合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艺术强调植物与人文的融合,注重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

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会利用一些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四季桂花”象征吉祥如意,“梅兰竹菊”象征高雅清洁,“荷花”象征纯洁与高贵等,在植物的选择与布置中融入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中还常常布置有数以百计的名贵花木,如紫藤、紫薇、杜鹃等,这些植物既展示了主人的品味和财力,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底蕴。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对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植物的意境表达、植物与人文的融合等方面。

植物造景中意境美的营造

植物造景中意境美的营造

植物造景中意境美的营造摘要:造园可以无山或无水,但不可没有植物。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能够通过姿、色、形、质等一系列美感平台创造意境美。

植物造景就是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适应下,通过艺术的手段体现植物的自然美、形势美和层次美,并由此在空间上、时间上生成无限意境。

关键词:意境植物造景季相空间Abstract:Gardening can be without hills or water, but plants have to be included. ‘Plant’is the only zoetic element in the garden sights, which can create the spatial imagery through their particulary positions , postures, color, etc. Thus,Plant-build-scene, under the adaptations between plants and entironments, is to embody the plants’nature beauty, posture beauty and layer beauty through artistic means, thereby creating infinite artistic conception.Key words:artistic conceptionplant–build-sceneseasonal outlookspace前言: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现代文明,但同时却使人们远离了自然。

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遮荫防风等生态功能,植物造景同时又是城市景观意境的重要因素。

本课题的目的就是研究创造什么样的植物景观以及如何通过植物的色、香、形、质等形式美及季相美在时间和空间上来创造景观,通过情与景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境。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艺术美手法赏析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艺术美手法赏析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艺术美手法赏析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 文化内涵丰富, 个性鲜明, 极具艺术魅力, 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艺术美及意境美的营造, 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

文章拟通过记述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造境技艺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与意境的关系, 对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艺术美手法进行了浅析。

1 植物造景概述植物造景是运用乔灌木、藤木、花卉及草皮和地被植物等材料, 通过设计、选材、配置, 发挥其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形成多样景观, 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

植物景观包括自身景观、季相景观和种植景观。

自身景观如叶、茎、花序、花和果实, 它们千姿百态, 五彩缤纷。

季相景观就是植物随气候条件的改变而呈现不同的景观。

种植景观是与周围各种形状景观构成的整体景观, 也可以是自身的各种组合所构成的景观, 像“ 移竹当窗”、“ 蔷薇扶壁”、“ 榴花照门”、“ 紫藤盘角”都是花木配植的典范。

园林中有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直接联系, 像康熙和乾隆对承德避暑山庄72 景的命名中, 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的, 就有万壑松风、松鹤清趣、青枫绿屿、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金莲英日等18 处之多。

江南园林亦如此, 如拙政园中的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听雨轩等, 有的是以直接观赏植物为主题, 有的则是借植物而间接抒发某种情趣。

此外,春夏秋冬等时令变化也会改变空间意境而影响到人的感受, 这些因素往往又是借助植物作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自然式园林为代表, 主要表现大自然的山水和植物, 强调植物造园, 将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的巧妙配置, 使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植物的作用远非装饰硬质景观这一功能, 已经延伸到各个方面, 各个领域, 从建筑结构到艺术美学, 从具象景观到抽象理论, 甚至可以控制整个园林的气氛。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指通过植物的选择、布局、组合等手法,使园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表达出一种特定的美学理念和情感。

下面我将对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进行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注重园林整体的和谐统一,营造出自然、宜人的景观。

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古人注重选择与场景相适应、相融合的植物,如阴湿的园林中常见的梅花、柳树等植物,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在布局上,古人注重规划植物的分布,使各个植物之间形成互相映衬、相互补充的关系,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植物的组合也是古人很注重的一个环节,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特点的搭配和组合,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增强了园林的美感。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注重利用植物表现情感和意象。

植物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形态、色彩和芬芳,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和联想。

古人在园林中利用植物来表达情感和意象,使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体验到情感的力量。

在古典园林中常使用的梅花、竹子等植物,常常被赋予了清雅、纯洁、坚强、自立的象征意义,这些意象通过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得以体现。

在植物的选择上,古人还注重选择有故事和传说的植物,通过植物的故事和传说来增添园林的情趣和文化内涵。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还注重通过植物来塑造园林的空间感和节奏感。

通过植物的形态和分布,古人能够准确地把握园林的空间感和节奏感,使园林显得宽阔、低矮、层次分明、有节奏感。

在园林的布局中,古人常常利用植物来形成景深感和空间延伸感,使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变化多样的景观和空间层次。

在植物的选择上,古人注重选择不同高度、大小和形态的植物,使园林在建筑和地形的限制下仍能够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涵盖了整体和谐、情感表达和空间节奏等方面。

通过植物的选择、布局和组合,古人创造出了独特的园林意境,让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冲击。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意境美探究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意境美探究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意境美探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中所产生或蕴涵的意境的分析,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其特殊的寓意,充分挖掘植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美,从而体现园林植物在季相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利用植物表现出美学价值来指导当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型的人居环境。

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园林植物带来的无声的意境美。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植物配置,意境美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ese classic garden plant with plant produc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r contain, the use of plant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pecial implied meaning, fully mining plant itself is inner beauty, and how to embody the garden plants in season phase change show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use of plants show aesthetic value to guide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plant disposition, and for people to create a good ecological living environment. Let people is i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silent garden plant with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意境就是通过意象的深化而构成心境的应合,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就是主客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于世。

植物造景艺术作为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意境美。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的布局、造型和搭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营造出独特的美学意境,展现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植物营造情境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一个核心意境就是通过对植物的精心布局和塑造,营造出与建筑、水景相辅相成的情境美。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常常被运用来营造出特定的情境,比如通过挂藤垂柳、萝蔓缠绕等手法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使整个园林充满了绿意盎然、清幽静谧的氛围,令人感到舒适宁静。

从而使人产生宁静、舒适、愉悦的情绪,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

二、借景造势营造视觉美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的布置也常常以借景造势的手法进行,将周围山水、建筑等元素纳入形成一种虚实相映的视觉美。

在园林中选植一些怪石、奇树,通过巧妙的摆放和点缀,使得植物与周围的山石水景相互映衬,相互辉映,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立体和丰富,给人以审美愉悦之感。

三、植物造型营造情感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不仅局限于植物的自然形态,更注重对植物造型的雕琢和塑造,通过修剪、造型等手法,赋予植物以更多的情感和寓意,从而营造情感美。

通过对植物的修剪造型,可以将植物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象,如动物、神人等,不仅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更能赋予园林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使整个园林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气。

四、通过植物传递文化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布置和塑造,更深层的内涵在于通过植物的运用和布局,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寓意和象征,如松树象征坚韧不拔、腊梅象征坚贞不屈等,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塑造,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彰显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浅析园林植物造景的手法

浅析园林植物造景的手法

浅析园林植物造景的手法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的使用不仅可以为园林景观提供美丽的绿色画卷,还可以为人们带来健康和愉悦的心境。

而如何使用园林植物去创造出优美、形态各异的园林景观也成为了许多园林设计师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造景手法的角度,浅析园林植物的造景手法。

第一,形势造景手法。

形势造景手法指的是利用地形、水体与建筑等园林环境要素为园林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可以利用坡地、河堤或者水边等地形条件,借助自然的升降、流动或者反射等特点,创造出众多具有动态美感的园林景观。

这种手法对于山地和水系的园林设计非常重要,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护生态、节约使用水资源等功能。

第二,色彩造景手法。

色彩造景手法指的是利用园林植物色彩之间的搭配与相互衬托,营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园林景观效果。

例如,在园林中使用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可以创造出热情、欢快、明亮的视觉效果;而在园林中使用绿色来装点,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清新、自然的感觉,还可以减轻人们的视觉疲劳,从而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第三,结构造景手法。

结构造景手法指的是利用园林植物的生长方式、形态和适应性等特点,创建出不同形式、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作品。

例如,可以利用园林植物的生长方式,将其培育为条形、球形、锥形、带棱角等不同形态的造型,或者根据园林植物的适应性,将其作为独立艺术形式来利用。

第四,文化造景手法。

文化造景手法指的是利用园林植物来表达文化人文、历史风貌的手法,同时融合景观设计原理,为人们创造出新的文化场所。

例如,在园林中利用中式园林特色的小桥、流水、琉璃瓦等元素,营造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景观效果;或者在园林中营造出热带雨林、荒漠、高原冰川等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深刻领略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精湛的造景手法往往可以带来更为出色的园林景观。

相信随着园林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园林植物的应用也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创意化。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特征与手法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特征与手法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造园艺术的高度成就。

以下是其特征和手法:
把握自然环境,强调自然风景的表现。

中国古代造园注重将自然环境融入园林中,将山水自然之趣发挥到极致,凭借山、水、树、石等天然资源,营造出具有特定意境的园林。

强调抽象意境,注重意境的体现。

中国古代造园不仅注重自然山水的真实再现,更强调营造出抽象的意境,让游人在园林中感受到美的精神享受。

植物造景,强调园林中植物的装饰性和景观性。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植物被看作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植物的装饰性和景观性,通过植物的不同布局、形态和色彩搭配来营造园林的独特韵味。

追求意蕴深远,注重文化内涵的表现。

中国古代造园强调园林的文化内涵,通过园林中的文化元素的表现,传递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现出文化的魅力。

讲究工艺细节,注重手法的精湛。

中国古代造园工艺精湛,讲究工艺细节,注重手法的精湛,这些细节上的巧妙设计,使园林更加优美,更具有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具有自然、抽象、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等特点和手法。

园林景观——园林植物造景理念浅析(3篇)

园林景观——园林植物造景理念浅析(3篇)

园林植物造景理念浅析(3篇)目录园林植物造景理念浅析(3篇) (1)1传统植物造景理念对现代城市绿化的启示 (1)2城市植物造景特色探讨 (6)1 引言 (6)2 徐州市新城区概况 (6)3 徐州市新城区植物造景的影响因素 (7)4 徐州市新城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9)5 徐州市新城区植物造景特色的探讨 (11)6 结语 (13)3城市中央徽派建筑园林植物造景浅析 (14)1 以往城市中央模式的小区园林造景出现的问题 (14)2 园林造景遵循原则 (15)3 城市中央小区园林重点元素的组合 (16)4 追求“以人为本”“生态平衡”的理念 (19)5 美好愿望 (19)1传统植物造景理念对现代城市绿化的启示[摘要]21世纪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很多学者在关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了物质文明与环境的共存,实现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植物造景观念的思想根源着手,介绍了我国园林的特征,阐述了传统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希望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植物造景理念对现代城市的绿化。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种类比较繁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在现今,传统的植物造景观念对于现代化城市绿化有很重要的影响,人们不仅要求在审美观念上得到提高,还要求将我国的文化、艺术等方面应用到绿化中去,以反映我国园林的整体美感和艺术感,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受到古代传统园林建造观念的影响,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离不开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天人合一”自然观在我国古时期,人们依靠天时、地理和人文生活,他们都认为在这个地球的系统之中,人、自然和社会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存在的,它们都有共同的“根”。

因此,无论是人类,还是飞禽走兽,都要服从宇宙这个大系统的发展而发展。

“天人合一”自然观就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去看世界,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古时期的人们在对待人和自然时,一直在注重追求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获取了最大程度的美感。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刻的意境美,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从意境的角度,对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进行浅析。

一、自然意境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重视自然意境,强调让人们回归自然。

园林格局、植物布置都以模仿自然景观为主题,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将园林营造成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境界。

在景致构成上,借鉴自然景观的构成特点,追求自然、朴素、生动。

园林中种植的植物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象征着自然世界中的植物,如丹桂、松柏、竹子、菊花、荷花等。

园林中的草木、水岸、山石等元素都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意蕴,为游人创造了优美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朦胧的自然氛围,使人们心旷神怡。

二、情感意境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还强调情感意境,体现人文关怀,抒发心灵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蓝色的冬青、黄色的金银花、绿色的竹叶、桂花香气的散发等,每一种植物都在尽情地表达它的情感寓意。

植物的布局,栽种位置、高低、枝叶茂密程度都配合园林的整体设计,传递出一种“一物一势”的情感意境,留给游人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触发游人的真情实感。

三、文化意境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还体现了文化意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

古代园林艺术追求与自然相平衡,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这点也体现在植物的选择上。

许多古典园林中还常常按照神仙传说、神话传说、文学名著的内容进行景观、建筑的布置。

如《红楼梦》中富贵园中种有着重要象征寓意的“大观园”,它象征了荣耀、繁盛和柔情,而篱笆园中则长满着“拂晓花”,意味着重逢、相爱与相思。

这些植物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总之,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通过植物的布局、种类的选择、排列的高低、大小、牵引出自然、情感、文化等丰富的意境美,营造出内涵丰富、神韵悠远的空间环境。

它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又是人类探索与自然共生的一种结晶。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造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项重要艺术,通过对植物的运用,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美,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注重的是自然美的表现。

古人崇尚自然,追求以自然为师,因此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上,强调的是植物的天然本色。

无论是花卉、树木还是草坪,都力求真实,展现自然的美。

在苏州园林中,就能看到大量的水杉、柳树等植物,它们的枝叶茂密,展现出一种繁荣昌盛的气象,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强调的是意境美的传达。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意境的塑造,通过植物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在园林内常常选择一些花香浓郁、姿态婀娜的花卉,使人们感到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或者选择一些形态奇特、独具特色的树木,给人以一种神秘、幽静的感觉。

这种意境美的传达,使人们在园林中放松身心,超脱尘世。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追求的是情感美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置,将人的情感与园林融为一体。

在园林内常常选择一些寓意深远、富有哲理的植物,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愿望。

红豆杉常常被用来象征父母的恩情,榆树则被用来表达友情,紫薇花则被用来象征爱情。

通过这些植物的使用,园林内弥漫着一种温馨、感人的情感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追求的是审美美的观赏。

古人讲究审美,追求视觉的享受,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上,力求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景象。

在园林中常常选择一些具有艳丽色彩的花卉,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或者选择一些形态奇特的树木,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

通过这些植物的运用,园林中的每一处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致,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多方面的。

它注重自然美的表现,追求意境美的传达,强调情感美的表达,追求审美美的观赏,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够领略到一种独特的美。

解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氛围营造

解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氛围营造

解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氛围营造李京京(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它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休息、游玩的惬意的场所,在这基础上还可以为我们国家各式各样的民族、人文、历史文化艺术提供相互结合的空间。

其独特的植物造景手法备受赞誉。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4-0140-01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要素为山、水、花木、建筑是。

我们把花、木都称之为植物,花木可以很好的将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展现出来。

园林景观设计被花木所滋润这,用花木的生命为景观园区进行装饰,这样的话,生机昂然的景观就被装点出来了;花木的颜色在四季中是会变化的,用其不断变化的色彩,去装饰这园林景观,使景观中的自然美很好的呈现出来;花木的自然美,可以让人把不愉快的事情全部忘记,很好的置身在景观中。

我们的园林设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园林设计师们在这历史的不断进步中,植物造景是永恒的主题,在古典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花草树木是广袤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使园林有了生命感,在园林生态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1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园林的营造最早是来源人们对植物进行种植、栽培而产生。

翻看全世界园林的建造过程,可以看到具有历史感的建筑、丰富的植物、假山、水体是园林中的主要的基本的元素。

这些基本元素中建筑、假山、水体其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制造空间感,是营造景观层次与深度效果的重要手段。

植物的出现使得古典园林展现出了升级、活力,是生命力的体现。

传统意义的观赏性植物要可以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闻香类、松针类、竹类、藤蔓类、水生植物、竹类等等。

在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可以起到良好的烘托效果。

园林中有山水,必然需要植物,如果没有植物的存在、映衬,那么山水、建筑,就会缺少生机、活力之感。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解读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解读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摘要园林艺术是城市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园林艺术的发展水平能反映出不同地区开展美化绿化事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性差异。

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越来越倾向于简明实用,在造景设计上显得苍白无力,缺少意境美感和文化内涵,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主旨恰恰相反。

植物配置是园林造景艺术中突出景观生态价值的首要方法,本文借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在布局中的宾主关系、对比统一、植物配置形式及植物种类选择等方面展开分析,从古代山水诗画艺术和哲学文化两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营造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园林造景设计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山水画;哲学文化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in China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AbstractGarden a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andscap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garden art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landscaping undertakings. Modern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concise and practical, which is feeble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lack of artistic aesthe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is opposite to the theme of China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outstand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value in art of garden landscaping.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reation of plant configuration’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s, in this paper, the guest host relationships, contrast and unity,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the se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layout of pla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from two aspects. The one is China ancient poem and landscape painting art, and the other one is philosophical culture.Keywords: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landscape painting; philosophical culture1前言背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自然生态和人文思想的统一结合,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结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物境·意境·情境——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物境·意境·情境——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始 变 色 落 叶 增 添 秋 意 ,菊 花 、炮 仗 红 开 始 开 花 ,桂 花 也 使 园 内
■ 、 0 0 一
、六 月雪等 ,产生层次对 比。
飘香 ;黑松 、梅花往 冬季使得萧 条景色别有傲骨 。如此 ,各处 景点 皆有花木映衬主 景 ,时光流转 ,四季繁花 。 ( 二 )空 间交错的动态 美
这 时 花窗 外的 植 物 配 置 便 是 步 移景 异 中 最 若将空 间柿局称为古典 园林中 众人称 道的三维艺术 , 那么植 空 窗 或 漏 窗 造 型 各 异 , 物 布 景 可 谓 四 度空 间——廿r 问 的 反 馈 。常 言 “ 雕梁易构 , 古木 难 重 要的角色 ,花窗之外常配一些小枝横斜 、一叶芭蕉或 几竿 修 成” , 古 典 园林 造 景 不 可 或缺 花 木 的 生 长 、开 花 、凋 谢 。既 是 自然 竹,半掩窗扉 ,若隐若现 ,富 l 卜 画意。如网师园 “ 竹外 ・ 栈轩”
想要在 园中达到 “ 有天下之景千 方圆之内 ,融 自然 之情于心 就 了苏东坡一 意之 间”的 目的 ,植物 配 置可谓是极 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 植物使 得古典 园林 中的山 、水 、建筑 别有趣味 ,增添生 气。错
海 棠 :“ 东风袅 袅泛 崇光 , 香雾空蒙 月转廊 。
只恐夜深花睡去 , 故 烧高烛照红妆 。 ” 而 林 的 主 人 的 的 确 确 将

( 一 )文化特征 园林 中许 多庭院都以植物 布景的意境来 命名 , 这种做法 无 不是借以植物 的形色和象征来寄托 园林主 人造 园的情怀 ,例
作为造 园的 四要素之 ,植物 布 景极 为特 别。乇维 在 《 论 如拙政园 内的 小院 “ 海棠春坞 ”以海 棠花造景 ,初 春时 分 ,繁 山水 中说 :“ 山借树而 为衣 ,树借 山而 为骨 , 树 不可繁 ,要见 花 似 锦 , 娇艳异常 。 海 棠春坞内的花街 铺地也做海 棠仡的样式 ,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饱含丰富的意境美。

该艺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植物的各种形态、色彩、质地等视觉要素,构筑出富有意境的景观效果。

下面分别从植物形态、色彩和质地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

一、植物形态的意境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艺术强调的是“形似神似”,即植物的形态要和景观整体相配合,营造出和谐的景观氛围。

这种和谐不仅表现在植物之间的协调性,更重要的是其与场地环境的融合。

比如五柳汇文园景区的“石榴牡丹结对”的设园意图,将健壮的石榴树与娇艳的牡丹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个“富贵爱落花”的意境。

此外,植物的形态也可以表达出特定的情感。

比如梅花、竹子、松树的形态极为优美,这些植物在南方园林中广泛使用,寓意着“挺身直立、不屈不挠”,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坚韧品格。

而菊花则寓意着“生命力的坚强和勇气”,常常被用来表达忠诚和坚定的情感。

这些植物的形态,进一步强化了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色彩对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该艺术中,色彩被用来表达不同情感,产生某种效果。

比如,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颜色”,在园林中经常被用来象征喜庆和幸福,如园林中的“红墙绿瓦”就是这种颜色协调美的代表。

而蓝色通常被用来表达宁静、秩序和平静,如元代画家赵孟頫的《水墨芳菲图》就运用了这些特性。

此外,黄色常常被用来表达“富贵、显赫”的意境,如黄菊就是这种用色的例子。

植物的质地也是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园林中,植物的质地被用来创造特定的触觉感受,通过质地来表达意境。

比如,草本植物通常用于体现柔美、细腻的意境,如池畔的芦苇、游艺园中的垂柳。

而树木则用于体现大气磅礴、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如寻甸古城的松柏、龙泉山庄的梅树。

这种通过质地来表达意境的方法,使得园林景观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植物为主体,结合其他元素,通过布局和构造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它富有诗情画意,寓意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意境美的角度对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进行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在意境美上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古人常常以山水为基础,以花草树木为点缀,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置,创造出宛若仙境的景观。

这种景观以自然的造景方式,将植物与山石水池等元素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恬静宜人的意境。

古人喜欢以微缩的手法打造大自然的景观,让人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亲近与融合。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在意境美上追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为了衬托景观的美感,更是通过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出主人对世界的思考与情感。

古人常常利用植物的形状、色彩、气息等特点,进行审美的创造和情感的寄托。

松树象征着坚定和顽强,梅花象征着坚守和孤高。

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摆放,表达出主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和追求。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在意境美上追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古人常常通过运用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植物,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

有的地方以繁茂的花草为景,有的地方以高耸入云的树木为景,有的地方以绵延起伏的山川为景。

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让人在欣赏园林时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景观效果,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而虚实相生则是通过巧妙地布置植物和其他造景元素,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

通过混搭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及使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和形状,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虚实交错、错落有致的美感。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在意境美上追求简约、纯粹的美感。

古人认为“道法自然”,强调自然之美。

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以简约为美,追求景观的纯粹和自然的状态。

古人追求的不是外表的繁琐和华丽,而是通过深入理解和感受自然,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创造出一种富有哲学思考和深意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摘要园林艺术是城市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园林艺术的发展水平能反映出不同地区开展美化绿化事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性差异。

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越来越倾向于简明实用,在造景设计上显得苍白无力,缺少意境美感和文化内涵,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主旨恰恰相反。

植物配置是园林造景艺术中突出景观生态价值的首要方法,本文借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在布局中的宾主关系、对比统一、植物配置形式及植物种类选择等方面展开分析,从古代山水诗画艺术和哲学文化两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营造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园林造景设计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山水画;哲学文化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in China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AbstractGarden a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andscap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garden art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landscaping undertakings. Modern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concise and practical, which is feeble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lack of artistic aesthe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is opposite to the theme of China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outstand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value in art of garden landscaping.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reation of plant configuration’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s, in this paper, the guest host relationships, contrast and unity,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the se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layout of pla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from two aspects. The one is China ancient poem and landscape painting art, and the other one is philosophical culture.Keywords: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landscape painting; philosophical culture1前言背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自然生态和人文思想的统一结合,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结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在世界园林史上名噪中外,其独树一帜的风格,重视自然美、崇尚意境、追求曲折多变以及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品格,都与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形式美的追求迥异[1]。

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色风格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而当代的园林造景设计者们要在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要求,开创富有当代特色的园林造景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其符合今天人们的审美情趣[2]。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1 世纪的奴隶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时期,其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由粗陋而发展到精巧,由不成熟而趋向于成熟。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可分为四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

其中最主要、最成熟的是前两类[3]。

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造园主旨确是为以宫廷和贵族为代表的少数人服务,因而这种功能定位脱离了人民大众,显现出等级社会中园林功能的局限与单一。

因而现代园林设计者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还要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理论等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大众的多元需求和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为现代园林设计进行重新定位。

园林设计工作包括四大块主要内容,即植物、山石、建筑和水体的应用。

而将植物摆在园林造景的首位,是因为植物的配置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中国人造园讲究意境美,将植物的意趣与亭台楼榭相衬托,才能体现造园人的别具匠心以及园主的审美情趣;将不同的植物适宜搭配种植,才能使园林景色错落有致、四时相宜;将植物与水体、山石相映,才能使水体、山石富有生机,突显出自然之美。

可以说,植物配置的好坏是园林造景工作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植物配置之间营造出的意境则是一处园林景观的灵魂所在。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建造史,园林艺术的发展与思想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园林艺术的进步,园林艺术的进步又为文化提供素材。

植物配置形式上意境的营造更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例如诗词山水画艺术等。

而植物造景手法亦受这些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

现代园林设计也要承袭古典园林艺术的精粹,在注重生态问题之外,也必须意识到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发展。

园林不能与环境的内在人文传统割裂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故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4]。

2造园取景的意境来源2.1关联——取意山水间,诗画见幽园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君子之所以爱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

古文人认为自然山水是怡情挽志的寄托,而山水画和园林则使得士大夫们在自己的宅院中便可坐拥山林。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亲近山水,结庐丘壑,过朴素简逸的自由生活。

山水画、山水诗、园林是满足文人士大夫们畅神、寄情、遂志追求的重要途径,前两者是古文人们寄托情感的载体,而取景自然的园林则提供了真实的场所。

文与园相得益彰,如鱼水之嬉,互补互辅。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参与了园林的修葺,尤其是擅于山水画作的诗画家。

中国山水画家参与园林修建的不胜枚举,很长一段时间,文人墨客们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缔造者,使得山水诗画艺术与园林建造的创作手法、思想意境相互融合,交织影响。

如唐代泼墨写意山水创始人、南宋文人山水画之祖的王维,不仅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作风格,还构筑了诗画结合的实体—“辋川别业”。

“南山北宅下,结宇临欹湖”,由此句,欹湖绕南山,宅湖遥相对的美景宛若跃然眼前,引人遐想;“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清风扶弱柳之姿尽现,水畔摇柳,自古绝配;其在《辋川别业》一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绿草红桃花,更是诗画园景相交映,美不胜收。

此外,园林不仅具有满足主体现实生活需求的功能,还有满足精神需求、怡情冶趣的功能。

园林和山水画一样,“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

鉴赏准则也同山水诗画一样,“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常在山水园林之境,心性可日渐豁达开阔,能容人之不能容之事。

心境与自然融合,博爱之心逐渐养成,仁慈智慧随之而发,文人居士由此而见隐逸之姿。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闲适情怀,便是在自然山水中悟得。

可见,园林造景取意于自然山水,不仅是从审美角度出发,更是从精神灵韵的角度考虑。

而诗画园林,自古以来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唯有物质需求同精神灵韵相结合,诗画意境与园林艺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互补互辅,锦上添花。

2.2意境——自有春夏秋冬意,以诗为证画为境郭熙《林泉高致》中“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意为山水画中生机的体现手段主要为草木山水烟云之景结合,生生不息、深远难尽;既有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又兆示着空间上的连续性[2]。

明代顾凝远《画引》中有“气韵或在境中,亦或在境外,取之于四时寒暑晴雨晦明,非徒积墨也”;郭熙《林泉高致》中也有:“四时之景不同、朝暮之变态不同”;宋徽宗的《良岳记》中则有:“时序之景物、朝昏之变态……景殊而所乐之趣无穷也”,由此可知,生机还体现在园林中晨昏晴雨、四季交替的变化[5]。

而晨昏晴雨、四季变相则主要通过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来达到移时造景的目的。

如松柏长青,为避免秋冬季园景萧条而常种植,有长久福寿之意;枫叶逢霜愈红,在秋季可成为庭园一景,预示红火之秋;莲藕荷叶夏初而发,青翠碧绿,呈现高洁典雅之感,点缀于开阔水域或池塘角隅都不失为一道醒目的风景线;春季百花齐放,可依照草本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配植于庭园,取其缤纷多彩的景观特色。

此外,银杏叶片夏季翠绿秋季如黄蝶,纷扬飘落的景象美丽异常,可孤植观赏;而杜鹃花成片种植,花期时缤纷绚烂,突出色彩的晕染;更有决明一类的长花期植物,一年四季能有三季开花,可减少庭园景色萧条时期的凄凉感,增添一点明快喜悦的氛围。

诸如此类的配植手法还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还常以植物的品质象征来取意。

如古人常以竹子来表明气节,“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而常将竹类种植于居所或庭院内,取意品质高尚,虚心存志;陆游词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以梅花的傲骨品质象征自己高洁淡雅的情操;陶渊明诗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赞赏菊花不畏风霜恶劣环境的君子品格;荷花亭亭玉立,是水中君子,有《爱莲说》赞扬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清照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画栏开出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则是赞扬桂花的高雅品质,认为桂花的高贵之姿连梅花都要生妒,菊花也要含羞。

古文人们依照自然生态习性赋予了不同花卉不同品质象征,实则为了以物喻人,表明心志抱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