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市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792所,其中小学585 所,初中15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4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
2010年秋季,在校学生共488915人,其中小学301177人,初中187106人,特殊学校632人。
2006年国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出台后,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依法监督下,市政府把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荆州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坚持依法治教
1.广泛动员,大力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
一是市政府转发了全国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认真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的通知》,制发了《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通知》,对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做了具体的部署。
二是各中小学校普遍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宣传,
营造浓厚氛围。
三是通过新闻媒体、法制流动宣传车及文艺表演、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市民讲解和宣传,使《义务教育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依法行政,努力塑造良好行风。
一是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强化收费纪律,加强对学校收费工作的监管。
借助荆州广播电台《行风热线》和荆州电视台《行风面对面》节目,加大对收费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投诉,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
近年来,全市教育违规收费行为逐年减少,社会投诉也逐年下降。
二是广泛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监督员的监督。
市教育局及时主动与代表、委员和监督员交流沟通,通报信息。
三是大力推行政务、事务公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通过荆州教育信息网向社会公开机关职能、服务项目、办事制度、政策文件等信息;对于重大政策和举措的出台,市教育局都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广邀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3.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一是加强分班管理。
自2004年起,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统一实行电脑平行编班,均衡配备师资。
二是规范作息时间。
对全市中小学校作息时间作出严格规定,控制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规范学生用书和教辅资料,严禁随意增减课程课时或提前结束新课,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和次数,严禁节假日补课,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
二、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推动义务教育稳步发展
1.全面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一是建立控辍保学责任制。
各县(市、区)政府、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与县(市、区)教育局、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保入学率、保巩固率、保完成率的责任。
二是建立通知入学制度。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全市对起始年级的新生实行通知入学制度,依法督促家长送子女入学。
三是建立流失生报告和劝返制度。
开展“千名教师走百村访万家”等活动,耐心劝返流失学生入学。
2010年秋,全市小学、初中应入学人数分别为300993人、189399人,实际入学人数分别为301177人、187106人,入学率分别为100%、98.8%,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均高于全国“两基”达标要求。
2.全面调整中小学校布局。
近10年来,各县(市、区)根据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结合城区、乡(镇)、村发展规划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坚持就近入学和均衡发展原则,正确处理撤并与新建的关系,合理进行学校布局调整。
全市共撤并小学2163所,撤并初中85所,同时大力改建、扩建规划保留学校,中小学布局趋向合理,学校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2010年,结合全市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决定启动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9月2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进行了研究,成立了以副市长张文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召开了工作会议,听取了各成员单位的专题汇报。
编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3.切实保障在校中小学生安全。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将维护校园安全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今年3月23日“南平惨案”发生后,四大家领导多次深入到学校、幼儿园实地查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和研究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成立了维护校园安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各成员单位、学校也相应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综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格局,为师生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各校通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认真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并积极开展紧急疏散演练等措施,切实提高了学校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三、落实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和谐发展
1.努力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2005—2009年,我市教育经费投入保持了较快增长。
教育经费由2005年的15.7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0.76亿元,增长了15.0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8.25%。
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连年大幅增长,由2005年的7.89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1.03亿元,增长了13.14亿元,占全部育经费的比例显著上升。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国家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
据统计,2004—2006年,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18313人次享受了免费教科书,免费金额2254.11万元;365874人次免交杂费,免费金额3184.03万元;10639人次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补助,补助金额184.74万元,全市“两免一补”金额达到5622.88万元。
从2007年开始,我市农村学生全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所有农村学生均享受到免费教育,2007—2010年免费资金分别为2.04亿元、2.72亿元和3.73亿元。
3.大力实施农村学生入学升学关爱工程。
一是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绿色通道”,让农民工子女进得来;开展“助学行动”,让农民工子女留得住;消除不公平的政策限制,让农民工子女能升学。
近三年来,每年约有1.3万名农民工子女在市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的70多所公办学校就读。
二是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子女”。
通过开通家长热线或电子信箱、开展师生结对谈心、心理咨询、文体活动及生活资助等活动,为“留守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全市15万名农村“留守子女”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辍学率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制定并实施农村独生女中考加分政策,对全市农村独生女实行中考招生优录加分的政策照顾。
2008—2010年,全市共有21586名农村独生女享受到了中考加分待遇,18357人顺利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
四、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科学发展
1.坚持德育为首,大力增强德育实效。
一是落实德育常规。
出台《荆州市中小学德育常规工作考评细则》,从组织管理、德育教育、德育活动和德育文化各个方面规范德育工作。
二是丰富德育活动内容。
深入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紧紧围绕“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三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学校和优秀学生。
市实验中学的文化礼仪教育形成系列,成为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试点联系单位;市东方红中学的刘宝宝和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的刘正人被评为湖北省首届“美德少年”。
三是拓展德育内容。
扎实开展“祖国在我心中”读书活动、“卫生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及感恩教育、书信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各种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
2.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加强教学督导。
通过全面落实教学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深化新课程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认真开展教学质量检测,进一步加大了教学过程管理力度。
二是推进教学创新,构建有效课堂。
近年来,全市相继开展了义务教育有效课堂试点、高效课堂改革及合作式教学探究等教学改革;2009年,我市承办了全国“部分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构建高效课堂观摩会”。
三是实行校际交流,加强校际合作。
通过开展集中备课、送教进校、名师点评、教师结对、网络研讨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全市教育教学水平。
3.开展体艺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指导学校落实《中小
学体育常规管理量化考评细则》,全面加强体育工作常规管理;坚持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排球比赛、趣味体育项目比赛、乒乓球团体赛、中小学生运动会及体育教师基本功比武活动;全面启动“大家唱,大家跳”活动。
通过大力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近几年,在全省中学生田经运动会、篮球运动会上,我市代表队多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艺术展演中,我市获得7个一等奖和3个二等奖;在全国中小学生第三届艺术展演活动中,洪湖市实验中学编排的舞蹈《莲儿香、鱼儿欢》获二等奖。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高层次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2010年,我市高考一本上线率逐年攀升,分别达到8.79%、9.23%、11.5%和11.58%;继2003年、2004年我市邹怡蓉和石松分别摘取全省理科、文科状元的桂冠之后,2008年、2010年,我市邓莹兰、严浩同学分别夺得全省文科状元。
2009年5月,荆州中学雷进同学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十届亚洲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以总成绩第一名获得金牌;同年7月,他代表中国参加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四十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金牌。
五、狠抓队伍建设,引领义务教育内涵发展
1.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坚持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召开一次宣传表彰会、举办一次师德论坛,逐步形成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
近年来,分别开展了师德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师德
问题整改活动、“践行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演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举行了全国模范教师邓从新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会、“引领成长”十佳师德模范教师评选表彰会;建立了师德事迹报告库,大力宣讲先进师德事迹,造就了一批师德典型,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2.大力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师资建设“三项工程”,即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资教工程、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工程,先后培训9000多名农村教师,引进2000多名资教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组织城区教师1200多人次到农村学校支教。
二是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科教学培训、班主任培训及校本培训、校长培训。
近三年来,累计培训达41200多人次。
三是积极搭建平台,激励教师岗位成才。
每三年开展一次“十百千”评选活动,即评选十名教育专家、百名明星教师、千名骨干教师,并实行动态管理。
近年来,全市共评选教育专家5名,明星教师344名,骨干教师4707名。
2004—2010年,全市教育系统受到全国表彰29人次、省级表彰616人次、市级表彰360人次。
3.全力落实教师待遇,推进实施教师绩效工资。
一是成立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领导小组,组成联合审批工作专班,召开部门协调会,全力推进这一工作。
二是大力开展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业务培训,制订并下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宣传提纲》、《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意
见》,各校也相应制订了《实施细则》。
三是制订《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应急预案》,实行校长包校、中层干部包教师的责任制,坚持正确引导。
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38002人和离退休人员11721人,全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足额兑现了绩效工资。
全市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教师待遇普遍提高,教师队伍稳定。
六、改善办学条件,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
一是在全市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评估体系,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的方式公布监测结果。
2009年,沙市区作为国家质量监测中心样本县,受到国家质量监测中心的表彰。
二是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
在总结推广监利、洪湖省级试点工作经验的同时,2010年3月,在江陵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通过观摩现场等形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会议决议,今年5月,召开了“在荆高校及省级重点高中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全市9所农村初中、小学与9所荆州高校、省级重点高中结成9对“帮扶对子”开展帮扶活动,采取智力支持、物质支持与教育管理支持并重的方式,不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
2.全面实施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程。
近年来,共投入国家、
省级资金和政府配套资金2475.5万元,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配备远程教育学校1163所,占全市农村中小学总数的92.7%,实现了让每个农村孩子享受到现代化教育的目标。
同时,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网络建设。
2006年,实现了全市初中学校网络互联;2007年,全市实现了除贫困地区外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各类学校网络的互联;2008年,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信息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截止目前,全市70%的学校已建成校园网,超过80%的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实现了“校校通”并具备教学课件开发能力。
3.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2001—2005年分两期进行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立项资金1.05亿元,333所改造项目学校的2.4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安全状况。
二是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2006—2009年,全市共完成国家立项批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24个,总投资1090.1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2.5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
三是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工程。
2007—2009年,全市93个改造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共投资9225万元,完成土建面积10. 9万平方米,14.6万名寄宿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
从2007年起,先后投入600万元,对部分农村学校进行“改水、改气、改厕”。
五是实施农村周转房建设,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
2007—2009年,共争取到中
央和省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专项经费1960万元。
六是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2009—2010年,松滋和公安共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9284万元,用于79个项目建设。
七是从2010年开始,启动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规划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全市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达到标准化。
4.全力改善市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市政府在大力推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发展费,对市直学校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
一是更换课桌椅。
从2005年开始,共投入资金300万元,更换课桌椅10000套。
二是加大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力度。
共投入改造资金253万元,建设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生物陈列室59间,基本满足教学大纲和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三是实施运动场改造。
共投入资金1800万元对市直9所学校的运动场进行改造,改造场地65000平方米。
四是进行学校危房改造。
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改造了一批市直学校危房,为师生营造了安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我市义务教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义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任重道远。
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不够均衡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学生
择校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地区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公用经费标准依然偏低,仍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
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面临很多困难。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家长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则以提高升学率迎合社会需求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的存在。
其结果是一些地方的孩子们为升学而读书,课业负担过重,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丧失了活泼好动、求新求变的天性,丧失了发展个性的机会。
三是教师结构性缺编,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优秀教师流失较多,教师进出渠道不畅;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代课教师待遇差且不稳定,存在隐患;教师交流、调配与职称评定等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为保持我市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结合全市教育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责任,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谋划长远,认真编制好全市教育“十二五”规划、荆州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不断创新,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强化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学校安全管理和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全市义务教育在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逐步做到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上学的政策,保证他们能够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开展农村“留守子女”关爱工程,加强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保障残疾孩子平等接受教育。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努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又快又好地培育人才。
四是坚持教师为本,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顺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完善教师人才补充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着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普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坚信,只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荆州教育实际出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依法监督下,通过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义务教育事业一定会有加更辉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