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探讨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探讨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探讨摘要:为提升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本文主要研究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

概述软土地基的特点,如不均匀、透水性等;分析软土地基的勘察要点,包括力学性质分析、检测土层分析等;分析对软土地基勘察技术的选择,包括现场检测技术、物探技术与钻探技术等。

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会使用此类技术,分析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确保相关人员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从而根据软土地基的情况准备好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

总之,在岩土工程建设中,相关工作者必须重视关注软土地基勘察问题,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软土地基特点概述结合工程实践可知,软土地基一般有着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不均匀特点:软土地基的沉积环境通常较为复杂,此种情况下,软土地层的空间分布与力学性质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软土地基存在不均匀特点,若不进行处理,会引发严重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二)透水性低:软土地基本身有着一定的含水量,但透水性较差。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基中含有的水分,常会对施工人员的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承载力不足的条件下,软土地基的上层建筑物常会出现沉降问题,情况严重时,软土地基会出现明显的水压力,这会导致地基的承载力下降[1]。

(三)流变性特点:在荷载力的影响下,软土地基易出现变形问题,多为剪切变形问题,在问题刚出现时,工程受到影响并不是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不断累积,建筑工程的边坡会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地基沉降问题,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四)高压缩性特点:软土是典型的高压缩土,其压缩性与液限通常成正比,后者增大则前者增大。

一般来讲,软土的压缩系数不低于0.5MPa,部分压缩系数较高的软土可达到4.0MPa,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易导致沉降问题的频发。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注意问题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注意问题

建筑科技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注意问题蒋红俊(镇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江苏 镇江 212000)摘要:目前建筑工程通常会使用到软土地基,在施工前要全方位的勘察软土情况,掌握软土的有关信息,确保建筑质量不受影响,健全软土地基相关措施,使工程建设能够发挥出最好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和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勘察技术;勘察问题在软土地基工程中应用勘察技术,要先选择正确的原始数据,保证满足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合理性和可靠性需求。

勘察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多样化的勘察软土地基方法,结合软土地基特征,开展工程勘察。

因此在软土地基工程实施正确勘察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工程勘察技术,顺利实施软土地基工程。

1 当前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分析1.1 阐述何为软土地基软土是指孔隙大、含水量高和高压缩性的细粒土,同时它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较大的固结系数以及复杂的土层层状特征。

软土主要为泥炭、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等。

软土上的建构筑物如地基处理不当,则地基沉降量可能较大,少则十厘米,多则百厘米。

沉降的地基若是时间长,已接近十年甚至百年,尤其是靠近沿海的软土地基,因厚度大,固结速度慢,地基沉降不均匀,上部结构和荷载差异的情况,引发地基沉降情况出现。

软土地基存在上述特征,会影响到铁路和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会引发地质灾害。

软土路基无法根据路基的线条确定,一般要应用技术手段加固软土路基,保证地基的承载力。

1.2 软土地基勘察技术与步骤第一,技术。

首先,地面调查测绘技术。

在测绘和勘察软土地基时,由于软土地基有着特殊的土壤性能,因此要根据软土分布情况、内部组成进行了解,明确地基结构。

在调查软土地基的施工范围时,需要先掌握地貌、地形和软土分布情况。

在施工时,合理的调整软土颗粒构成以及厚度。

软土由于内部水分大,因此要考虑土壤内部的排水性。

在建筑中,软土地基作为基础,需要深入研究地下水的埋深。

测绘人员要先全面测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测绘方法,在指定的范围内布置观测点。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处理方法摘要:我国软土区分布广泛,在地质工程中软土属于特殊性岩土,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很大,容易导致工程地质风险。

因此,为确保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安全性,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全面可靠的技术分析及地质参数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结合软土地基工程的特点,分析软土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勘察技术要点、软土物理性质及处理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软土地基;勘察技术;处理方法引言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软土地基承载力能力低,压缩性高,稳定性差,工程性质及力学性质差,若处理不当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及深基坑的不断发展,从而要求针对软土地基勘察的方法、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最基础环节,准确查明建筑物场地的土质条件及地下水条件,为设计提供合理的地质参数,同时针对工程特点,提供软土地基处理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一、软土地基工程特点及诱发的工程问题软土层一般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具有高压缩性和流变等不良特性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造成地基失稳。

软土地基工程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抗剪强度低。

软土本身孔隙比大,含水量大,土体松软,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

其抗剪强度指标较小,C值在5-12 kPa范围,φ角在3-8°,故其抗剪能力差,地基承载力低,在受到建筑物基础及上部结构荷载作用时,易导致土体剪切破坏,致使地基失稳,建筑物破坏。

2、压缩性高。

软土地层压缩系数a一般大于0.5Mpa-1,属于高压缩性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土体压缩,建筑沉降加速,易导致过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

3、渗透性弱。

软土含水量较大,但透水性差,渗透性系数K<10 -5 cm/s,且软土中的水属于结合水,而非重力水。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想通过简单的降水方式来使得土体固结、强度提高是无效的。

软土地基勘察问题的 分析与处理意见及面临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软土地基勘察问题的 分析与处理意见及面临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软土地基勘察问题的提出分析与处理意见软土深基坑勘察带来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展开讨论,并剖析部分案例,介绍如下。

(1)对淤泥质超软弱土没做不固结不排水(UU)强度试验。

众所周知,粉砂土富水性较强,而淤泥质土层富水性贫乏,在这种一侧富水,而另一侧隔水的条件下,导致在接触带上富水最集中,由于长期受其水的浸泡软化,致使淤泥质土中天然含水量很高,天然孔隙比和液性指数很大,其性质接近于淤泥,可能为淤泥质超软弱土。

对这种特殊性土应进行钻探取样做不固结不排水(UU)强度试验或现场做十字板剪切试验。

鉴于该土性对基坑工程的严重危害性,因此,建议钻探取样做不固结不排水(UU)强度试验或现场做十字板剪切试验,确定土的性质,同时,提醒勘察同行在进行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时,应注意在淤泥质软土与粉砂接触带上,往往淤泥质软土是最软弱的。

(2)没有合理分层如某超高层建筑为地下2F深基坑,发生过深基坑整体塌滑事故,后据补勘查证,淤泥质土层很厚,厚度最大可达10m,按其性质可细分为3个亚层:第1层淤泥质土性质最差,含有较多的腐烂植物残骸或富含有机质,埋藏较浅,厚度较大,处于基坑开挖深度范围以内;第2层淤泥质土性质稍好,但仍处于流塑状态,厚度较大,位于坑底;第3层淤泥质土性质相对较好,其性质接近于软塑状态,但埋藏较深,形成了淤泥质土的性质由上而下逐渐变好的特征。

但查看原先地质报告,发现没有对淤泥质土的明显特征引起重视,仅粗分为一个大层,由于没有细分层,导致淤泥质土统计的抗剪强度C、值偏高,是引发深基坑滑塌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对深基坑而言,细分层很重要,而对很厚的淤泥质土层更应该进行仔细分层。

就本工程补勘来说,对很厚的淤泥质土层划分为3个亚层是合理的。

(3)钻探没有详细查明淤泥质土等软弱夹层如某多层住宅小区,1F地下室,但在打桩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淤泥质土等软弱夹层多处没有查明,与勘察成果报告不吻合,造成多次补勘和采用加桩进行补强的措施。

探讨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问题

探讨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问题

探讨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建筑工程发展也不例外。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在处理大面积软土地基时,一定要充分考慮工程所在区域地质、水文现象资料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选择最好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软土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软土往往给工程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本文对软土地基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对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和地基处理进行了探讨。

希望同行予以交流、共勉。

标签: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在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施工规模和地域不断扩大,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软土。

因受软土特点影响,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工程安全性受到较大威胁。

因此,软土地基工程勘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另外在处理地基时,一定要考虑到环保问题,尽可能的节约能源,这样就能防止处理地基时给地面水以及地下水造成污染,也能有效的避免振动噪音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等。

一、软土地基工程特点和危害软土给软土地基工程造成的影响与其自身性质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因层而异,不可预见性大。

软土触变性较大,因此地基开挖时因受到扰动自身结构会发生变化,强度随之降低,容易将基础土体挤出或发生侧滑现象,影响软土地基工程的安全实施;软土具有流变特性,因此地基排水固结变形较明显导致工程的不均匀沉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土地基工程的稳定性;软土透水性较差,因此内部含有较多水分,延长地基的排水时间,导致建筑工程沉降周期较长,给软土地基工程的稳定构成了较大威胁。

二、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通过对软土地基工程进行勘察,全面掌握其地质状况,这在保证软土地基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应明确勘察方法和勘察技术,为勘察工作的高效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软土地基工程勘察应利用多种勘察技术,例如室内试验、钻探和原位测试以及地面调查测绘等均是较为常用的技术。

探讨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注意的问题

探讨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注意的问题

探讨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注意的问题摘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施工地域的不断扩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施工地的土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苛。

由于软土受力不均匀、压缩强度大、易吸水易变形的物理特性,对于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工程有着超高的施工要求和检验标准。

软土的概念是从土粒的孔隙上界定的,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1.0,压缩系数不大于0.5MPa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

常见的有淤泥、淤质泥土、经常发生泥石流的山体堆积的泥炭以及泥炭质土等。

由于软土含水量大的特点,建筑单位施工时常发生塌方的情况。

因此,对施工现场进行土质和岩体的勘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

作为当前岩土工程常见的地基类型,对于软土地基有效而实用的勘察能够提高施工单位建造时的安全系数,极大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本文根据工程勘察技术的实际运用,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理化特点和工程特性,总结出软土勘察时的技术要点,细化了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安全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力学性质;地面调查前言软土的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湖沼相、谷地及河滩冲洪积相沉积几种,以滨海、湖沼沉积为主,其沉积时代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和全新统(即)两个时代。

施工实践中,时常会遇到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分布面积较大的第四系软土类区域。

所以,针对这些区域进行岩土工程勘查,发现并排除可能给工程单位施工时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地质勘察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软土地基的特性软土地基的特性主要是有软土的理化特点所决定。

(一)软土的触变性软土最大的特点就是触变的特性,在软土出现外力影响的时候,特别是连续的震动或高强度的起伏作用,会造成软土结构的破坏,这会降低软土的结构强度,出现整个软土层的滑动与沉降,直接影响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或者说,当不扰动土受到外界的振动以后,由于不扰动土的上体结构遭到破坏,强度就降低。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Equipment technology装备技术161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肖广平高志成(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1-0161-01摘要:现如今我国建筑工程地基的常见类型就是软土地基,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全面的工程地质勘察,才能保障建筑质量安全。

本篇文章主要根据软土地基的相关特点,将勘查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在勘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提高建筑工程的地基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软土地基;勘查技术;注意问题工程质量的核心是地基的支撑能力及稳定性,软土作为现在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土壤在建设过程中呈现的稳定性较低,在建筑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通过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使得软土地基得到完善,为工程建设发挥良好作用[1]。

1 软土地基的特征1.1软土的流变性软土地基是工程建筑中的常见材料,只有对软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充分认识,才能更好的展开勘察工作。

因为软土土主要由黏土、松软土、有机物等物质组成[2],土壤自身含有大量水分,土质较为松散,结构密度较低,在建筑工程中直接运用会因为外力的挤压产生水分结构的变化,造成地基的形变,为避免这一问题,工程建设首先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然后通过相关地基处理手段对软土进行后续的地基加固,才能够拥有良好的稳定性,保障建筑物的承载力。

1.2软土的触变性软土由于含水量较高,颗粒间隙较为细密,并且含有一定的有机成分,软土在用于建筑工程时,如果外力对其实施高强度压力,会导致软土水分的流失,特别是出现外部振动的情况下,外力会改变土质的稳定性,造成了软土地基的变形,因为软土中所含水分较多,出现地基的下降或移位,危及建筑物结构。

1.3软土的高压缩性因为软土孔隙比较大,土壤的结构较为松散,受到压力会产生水分的压缩与空间的变形,这样所形成的地基稳定性能较低,并且软土在受外力压缩时会造成整个建筑物的下降,通过外部的高强度压力,使得软土内的水分被挤压出来,这种情况下,软土内就会有较大的的间隙改变,造成了土壤的疏松以及结构分布不均匀的状况,同时建筑物也会因软土的土质过于松散影响了总体结构的稳定性。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探究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探究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在建设中需要考虑土地基础情况。

而软土地基岩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这类地质工程的勘察工作需要更加细致和周密。

本文针对软土地基岩土工程的勘察要点进行探究,以便工程师能够更好地进行勘察工作,并尽可能避免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一、电阻率勘测电阻率勘测是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勘测方式。

主要是利用地下岩土物质的电性差异,通过电极与仪器的配合,在不挖墙角的情况下,测算地下岩土的分布情况。

这种勘测方式能够给出岩土的基本分布情况,同时也能够提供较好的判断依据。

二、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任何一种建筑工程都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软土地基岩土这样的复杂地质情况来说,地质勘察是至关重要的。

地质勘察能够提供更多的岩土地质情况,比如随深度递增的固结压缩系数、抗剪强度、地下水位等等。

这些数据对于工程师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孔隙水压力探测孔隙水压力探测是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勘察方式。

主要是通过垂直钻进地下,利用孔隙水的流动状态,探寻出孔隙水形态和压力的情况。

这种勘察方式能够提供软土地基岩土地下水位情况,以及围堰渗漏的情况等等。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这些数据对于制定施工方案和加强风险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地震波勘探地震波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不同的岩土层之间传播特性进行的地质勘察方法。

在软土地基岩土勘察方面,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探究到地下不同地层的层位和结构,以及软土层的厚度和物性变化情况等等。

这些数据对于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地面形变勘测地面形变勘测是一种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地面形变量测的勘测方式,在软土地基岩土工程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勘测方法。

这种勘测方式主要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包括倾斜计、位移计等等,来对地面的畸变、沉降变形等进行测量。

这对工程建设中对于软土地基岩土地形的改变情况进行监测非常有用。

初探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注意事项

初探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注意事项

初探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注意事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软土地基的情况给勘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软土地基不仅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还可能导致轨道设施的安全隐患。

在进行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需对软土地基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

软土地基的地层组成复杂,地质条件不稳定,因此在进行城市轨道的勘察前,必须对软土地基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地层岩土工程勘察,了解软土地基的厚度、土质、地下水情况等参数,并对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进行评估,为轨道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和参考依据。

在勘察设计中,要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沉降是常见的问题,为了及时监测软土地基的变化情况,可以设置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土体变形等监测点位,利用地质雷达、高精度测量仪器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软土地基的异常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轨道设施的安全运行。

在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中,需要特别关注软土地基的处理和加固问题。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性,通常需要采取一些加固处理措施,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土体加固、梁板加固、地基处理等。

在进行轨道勘察设计时,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勘察结果和监测资料,制定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确保轨道设施的安全和稳定。

在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中,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工作涉及到地质、土木、勘察、设计、施工等多个领域,需要加强与地质勘察、人民铁路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研究软土地基城市轨道的勘察设计方案,确保轨道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勘察中需注意的问题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勘察中需注意的问题
给与排波情况 , 以及 地 下 水 与 地 表 水 的 水 力 联 系 ; 在 软 土 地 基 上 已建 成 建
钻探是岩土工程 中划分土层最重要 、 最关键的一环 , 能 揭 示 软 土 的 厚 度、 状态、 颜 色 以及 所 处 的层 位 , 探明地下水的埋深、 径流与排泄条件 , 确 定
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 。在公路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 中, 为 保 证 软 粘 土 不 被扰 动 , 地层性质不被破坏, 一 般 以采 用 干 钻 法 为 宜 , 当需 要 采用泥浆护壁 回转钻 进时, 必须采取措施 , 防止软土地基结 构发生变化而 改 变 土 的 原 始 物 理 力 学性 能 。对 软 土 取 样 采 用 薄 壁 取 土 器 静 压 法 , 从 取 样 至试验 的全过程 , 必 须采 取有效的措施 , 保 证样 品不受扰动 、 变 形、 水分流 失 等 其 它 外 界 因 素 的影 响 , 对 砂 土 采 用 标 准 贯 入 器取 样 。 2 、 现场原位测试技术
土 性 对 工 程严 重 危 害 性 , 因此 , 建议钻探取样 做不固结不排水 f u u ) 强 度 试
十年甚至到数百年, 特别是沿海 一带 的软土地基, 由于厚度大 , 固结速度较
慢; 地 基 沉 降不 均 匀 , 由于 上 部结 构 的特 点 与 荷 载 差 异 , 常 常 引起 地 基 不 均 匀沉 降; 地 基 抗 剪 强 度 低 。 由于 软土 地 基 具 有 上 述 特 征 , 常常影响公路 、 铁 路工程质量, 引 发 地质 灾 害 。 其 危 害 性主 要 表 现 为 : 软 土地 基 的过 大 和 不 均
性质、 化学性质和 力学性质 , 其 中软土力学性质 试验最重要。一般对于公路 软土地基要求做 固结不排水抗剪试验 、 无侧 限抗压强度试验 、 固结及直剪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软土地基问题经常出现。

由于软土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对工程建筑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保证工程正常有序进行、安全稳定实施,必须对软土的各个特性以及施工方案做出详尽的报告分析,进一步解决好工程施工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进行探讨。

标签: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软土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其具有天然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透水性差、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等特性。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由于其不良特性给工程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且阻碍了勘察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这一难题的出现,成为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当务之急。

1软土成因分析和特性简介1.1软土成因软土是在第四纪后期由于地表流水的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质,其外观主要呈灰色,天然含水量普遍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

软土的成因类型包括湖沼相、滨海相、三角洲相沉积等几种,主要的类型是湖沼沉积和滨海沉积。

由某地区第四系标准剖面可知,大型海侵运动是形成软土的主要原因。

因为当发生海侵时,潮水带来大量淤泥;当潮退后,淤泥就慢慢沉积下来了,形成了软土。

1.2软土特性(1)渗透性弱。

软土虽含水量高,但其实际透水性能比较差。

(2)强度低。

软土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但由于其结构特殊,灵敏度高,微小的扰动都会大幅度降低其抗剪强度。

(3)不均匀。

由于软土形成环境的不同以及沉积环境的变化,导致其土质与其他土质相比均匀性偏低。

2软土地基产生的主要工程问题根据上述软土的各种特性可知,其对工程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软土地基不稳定。

当基底承受压力过大时,会引起路基与路堤随着软基的沉降而滑移,从而导致地基失稳、路面破坏。

(2)固结沉降。

当对软土地基控制不当时,由于沉降的不均匀性,会触发工程建筑的不稳定、倾斜等隐患,且影响时间长、范围广,进而引发各种安全问题。

(3)下伏岩土层起伏不定。

一般基岩之上就是软土层,软土层厚且不定性。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勘察中需注意的问题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勘察中需注意的问题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勘察中需注意的问题作者:蒋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9期摘要:施工场地勘察是设计与施工的前提条件,其勘察结果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软土地基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病害问题,其勘察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为此,本文主要对软基的特征、危害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软土地基;勘察技术;注意事项;施工要点;特征;危害性一、软基的特征及危害性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主要为饱和软粘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在工程应用上表现为:地基沉降量大,一般可达数十厘米甚至到数百厘米;地基沉降时间长,一般达数十年甚至到数百年,特别是沿海一带的软土地基,由于厚度大,固结速度较慢;地基沉降不均匀,由于上部结构的特点与荷载差异,常常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抗剪强度低。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上述特征,常常影响公路、铁路工程质量,引发地质灾害。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的过大和不均匀沉降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制约路面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度和舒适度;路基、路堤可能会随着软基一起产生滑移,引起公路、铁路路面的整体破坏。

由于软土地基的危害性,高速公路及铁路对于软基的处理标准要求高,而这同时也对软基工程地质勘察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勘察方法与技术流程在软土地基勘察中,为查明软土的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性质作出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一般采用钻探、坑探、物探和标准贯入、十字板剪切、轻型动力触探、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技术,条件适宜时辅以物探方法,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段,使勘探资料得以相互验证与补充。

软土地区勘察应注意的问题

软土地区勘察应注意的问题

软土地区勘察应注意的问题昆山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冲积~湖沼平原,中上部的土层一般为第四纪全新世及晚更新世河口~湖沼相沉积土层。

在昆山的长期勘察工作中发现,昆山大部分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软土发育,为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前期勘察中查明其分布、性质及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方案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依据在昆山地区的长期勘察经验,结合花桥污水处理厂迁建一期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浅谈一下软土地区勘察应注意的问题。

一、软土的定义及危害性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而渗透性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

主要有淤泥质土、淤泥、泥炭、泥炭质土等,目前在昆山地区的勘察工作中,主要的软土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部分区域有揭露薄层泥炭的发育。

软土一般具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不均匀性等特征,在工程应用上表现为:地基沉降量大,一般可达数十厘米甚至到数百厘米;地基沉降时间长,一般达数十年甚至到数百年;地基沉降不均匀,由于上部结构的特点与荷载差异,常常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抗剪强度低。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上述特征,常常影响公路、铁路工程质量,引发地质灾害。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的过大和不均匀沉降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制约路面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度和舒适度;路基、路堤可能会随着软基一起产生滑移,引起公路、铁路路面的整体破坏。

由于软土地基的危害性,高速公路及铁路对于软基的处理标准要求高,而这同时也对软基工程地质勘察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结合工程浅谈勘察工作中的着重项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拟建场地位于昆山花桥花园路东、312国道北、沪宁高速公路南。

本工程由二沉池、生化池、污泥浓缩池、鼓风机房等构(建)建筑物,规模为6.25万吨/日。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之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关于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关于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关于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软土地基上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是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的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适宜的勘察方法,对软土地基作出正确的评价与预测,提出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至关重要。

本文简单分析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的问题的几个要点。

关键词:软土路基;岩土工程;勘察;处理技术一、软土地基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与内容1、软土地基工程勘察目的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查明软土地基工程地质条件,提供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及地质依据。

2、软土地基工程勘察内容软土的形成类型、埋藏情况、分布和发展规律、层理特征、渗透性能、立体分布的均匀性、表层硬壳的厚度、地下硬土层的情况等等;对软土的固结情况进行勘察,强度、变形特征以及随着应力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并且了解其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情况;软土中存在的地貌形态差异、填土、河道等的分布范围和深度等;软土地基分布路段的地形、地貌及第四纪地层沉积的关系;软土层内的砂夹层的厚度、颗粒组成及排水性能;软土层的埋深、厚度及上下层间的性质;地下水类型、埋深、补给与排波情况,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在软土地基上已建成建筑物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对地基强度及变形的影响程度。

二、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关键点1、钻探与取样钻探是岩土工程中划分土层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能揭示软土的厚度、状态、颜色以及所处的层位,探明地下水的埋深、径流与排泄条件,确定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

钻孔的质量与数量必须满足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要求,钻孔深度应满足施工图设计对应力与变形设计计算的需要。

钻探过程中各项深度数据均应测量获取,累计量测允许误差控制在±5cm。

在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为保证软粘土不被扰动,地层性质不被破坏,一般以采用干钻法为宜,当需要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软土地基结构发生变化而改变土的原始物理力学性能。

探讨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探讨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探讨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摘要:对于建设工程来说,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近些年来人们在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方面给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岩土工程勘察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给予调查,以此来了解施工现场的相关信息,为后续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所以软土地基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质量决定着工作人员对软土地基情况了解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地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引言:实际所开展的岩土工程建设工作,地基勘察工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同时也为工程规划以及施工设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在软土地基岩体工程勘察工作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就当前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具体开展的软土地基勘察不具备足够的针对性,同时也存在着管理混乱方面的问题,对勘察工作开展效率的提高造成相应的阻碍。

针对此种情况,需要能够针对软土地基工程勘察的工作内容给予更进一步的优化,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形成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为勘察工作最终的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

1.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1.力学性质研究分析实际开展软土地基勘察工作期间,需要能够针对力学性质给予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做好力学性质的分析工作,并且需要注重对土层超固结和固结情况的分析和勘察。

若土壤之间的固结程度存在相应的差异,那么土壤具备的性能也会存在相应的不同,因此需要能够注重对土层的分析和处理。

相关的勘察人员除了需要能够对土层变形情况和相关压力等参数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可以对前期的固结系数、固结压力等数值给予确定,以此来实现对土层结构了解程度的更进一步加深,以此在实际开展施工期间,便可以将有关施工作业作为重要依据针对软土性能给予有效的预测,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变特曾压缩性和特曾强度。

1.检测土层分析相关勘察人员针对软土地基给予勘察的过程中,需要能够充分明确软土地基的分布和各方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落实其它方面的工作,并且需要能够注重软土地基的增加强度以及沉降速度,对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验以及统计。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的勘察与数据处理探讨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的勘察与数据处理探讨

软土地基岩土工程的勘察与数据处理探讨软土地基是指含水量较高、土质较松散的土层。

在土木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问题往往成为工程设计的难点。

对软土地基的勘察与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软土地基勘察与数据处理的关键问题。

软土地基勘察的要点包括:取样方法、理化性质测试、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状况的调查等。

取样方法对于软土地基的勘察至关重要。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取心取样、静力触探取样和半连续岩样取样等。

对于软土地基,取心取样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提供土层的层位、含水量等信息。

静力触探取样是一种快速且经济的方法,可以得到土层的密实度、强度等信息。

半连续岩样取样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方法,适用于软土与其下硬质土层交替分布的情况。

理化性质测试是勘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常包括颗粒分析、含水量测试、液塑限测试和抗剪强度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提供软土的颗粒组成、含水量、液塑限和抗剪强度等重要参数。

还需要对软土地基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状况进行调查。

地质构造的了解可以帮助分析软土地基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地下水状况的了解可以帮助评价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软土地基数据处理的关键问题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等。

数据质量控制是软土地基数据处理的基础。

在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对于所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等。

数据分析是软土地基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

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软土地基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质等相关参数。

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经验公式或数值计算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应用是软土地基数据处理的目的。

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评价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软土地基的勘察与数据处理是软土地基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勘察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取样方法,并进行理化性质测试和地质构造调查。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

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技术要点与问题分析

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技术要点与问题分析

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技术要点与问题分析摘要:软土地基工程是目前岩土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地基类型,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勘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软土地基触变性和流动性特点,在进行软土地基工程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勘察技术要点进行严格把握。

文章在对软土地基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技术要点与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问题;措施引言软土是当前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土壤类型,由于软土的触变性、不均匀性和高压缩性,导致软土类型的地基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支撑性都呈现比较弱的能力和性质。

如果不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勘察、了解和改造,那么会对工程建设的总体带来直接危害。

1软土地基的特性1.1触变性所谓的触变性就是触变的特性,也就是说软土地基在受到外界因素或者外力的影响下,特别是工程施工中所出现的振动或者连续起伏,而所出现的软土结构破坏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软土的整体结构强度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化,从而导致软土层出现沉降或者滑动的现象,严重影响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1.2流变性软土的主要特性是结构松散,密度较低,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水分,软土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会使水分在软土地基中的分布结构出现变化,从而导致水分出现分散和集中的现象,在这种水分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软土地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形变。

1.3高压缩性软土层中的结构比较松散,水分比较充盈,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空间和水分的压缩,从而导致软土地基在整体上出现不稳定,在软土地基出现压缩的情况下,建筑物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如果软土地基的压缩不均匀或者不连续,那么建筑物在沉降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4强度较低建筑工程需要保证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以此来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程度,但是对于软土层来说,其中的水分难以被排除,同时也不能有效的提高抗剪能力,这样就会由于软土层强度过低,导致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难以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在实际的施工中容易出现边坡塌方和位移,形成相应的安全隐患。

初探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注意事项

初探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注意事项

初探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注意事项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便成为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和缓解交通拥堵的主要手段。

然而,在软土地基的城市轨道建设过程中,由于软土地基的特性,轨道勘察工作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在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对勘察工作的影响。

软土地基在勘察过程中容易发生地面沉降,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并考虑到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特点。

此外,在地质勘察中,还需要对软土地基的土层深度、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高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保城市轨道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支持勘察工作。

高精度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现代化勘察设备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测量数据,而且还可对勘察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和数字化处理,从而提高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再次,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

勘察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勘察规范和标准,确保勘察工作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同时,为了保障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避免勘察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和事故。

最后,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需要加强团队建设和协作。

勘察团队成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协同工作,互相配合,为城市轨道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同时,勘察团队还需要与设计、施工单位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轨道建设进展顺利。

总之,软土地基城市轨道勘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勘察团队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为城市轨道建设提供稳固的技术支持。

关于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关于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关于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关于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摘要:本文就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的根本内容、关键问题、根本流程及数据处理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价值性,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质;勘察措施;取样分析;土工试验;数据分析Abstract: this paper of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the basic cont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key problems, basic process and data processing and so on several key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alysis, have stronger systemic and value sex, for reference.Keywords: soft soil quality; Survey measures; Sampling analysis; The soil test; Data analysis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软土的根本特征所谓软土就是指自然状态下其孔隙比大于或者等于1,且含水量大于液限值的细粒土,如:淤泥、泥炭、泥炭质土等。

软土的主要特性如下:(1)触变性能:此种性能是指当软土受到外部干扰的时候就会出现结构性的破坏,导致其强度出现大幅度降低软土地基在受到振动负荷后就会出现侧向的滑动或者大幅的沉降或者根底下挤出的情况。

(2)流变性能:软土在承载后就会因为压力而变形,本身的空隙逐渐变小因此本来含有的水分就会排除,同时还会在载荷的作用下出现一种剪切变形,此种情况就是软土地基的流变性。

(3)压缩性强:软土因为空隙比拟大因此其压缩性较大,即压缩系数很大,所以建筑如果以软土作为地基那么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沉降。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问题分析及技术处理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问题分析及技术处理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问题分析及技术处理摘要:为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地基工程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若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必须进行充分勘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软土地基,使其具备合格的抗压能力,从而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安全性。

有必要加大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的研究力度,结合软土地基的工程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针对性的处理技术。

确保软土地基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和行业的各项标准,提高地基工程的稳固性,以保证后续的建筑施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软土地基工程;勘察问题分析;技术处理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地基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对软土地基的各项参数进行全面检测,以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确保地基工程可以高质量地完成,软土地基勘察技术也需要不断提升。

1、软土地基相关特点概述(1)软土地基的特点之一在于它的含水量很大。

软土的结构包括黏土、粉土以及微量有机质。

其中还包括了少量矿物晶粒,晶粒的形态独特,表面带有负电荷。

当黏粒中的蒙脱石或伊利石接触到外界的水或阳离子时,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其中包括产生偶极水分子。

它们能够被吸附到物体的表层,最终形成多样的絮状物,从而使得软土的含水量相应增加,而且不会轻易流失。

(2)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水分渗透性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气泡形成,阻碍了渗流通道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软土层上建筑物的地基沉降需要一段时间的延迟,软土的透水性也相对较差。

(3)在自然环境中,许多软土层具备良好的压缩性,并且处于稳定的固化阶段,而少数则处于超固结状态。

现代沿海泥滩沉积物处于欠固结状态,当土壤受到荷载的影响时,会出现较大的沉降。

然而,对于少数超固结土来说,只要应力不超过固结前的压力,它的沉降就会很小。

(4)流变性强。

当土体承受荷载时,它会经历一系列的剪切变形,这些变形会降低它的抗剪强度,甚至可能导致一次固结沉降之后出现更严重的二次固结沉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注意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8-05-18T11:45:30.7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作者:许平[导读] 摘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肇东市土地勘测队 151100
摘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施工地域的不断扩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施工地的土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苛。

由于软土受力不均匀、压缩强度大、易吸水易变形的物理特性,对于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工程有着超高的施工要求和检验标准。

软土的概念是从土粒的孔隙上界定的,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1.0,压缩系数不大于0.5MPa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

常见的有淤泥、淤质泥土、经常发生泥石流的山体堆积的泥炭以及泥炭质土等。

由于软土含水量大的特点,建筑单位施工时常发生塌方的情况。

因此,对施工现场进行土质和岩体的勘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

作为当前岩土工程常见的地基类型,对于软土地基有效而实用的勘察能够提高施工单位建造时的安全系数,极大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本文根据工程勘察技术的实际运用,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理化特点和工程特性,总结出软土勘察时的技术要点,细化了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安全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力学性质;地面调查前言
软土的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湖沼相、谷地及河滩冲洪积相沉积几种,以滨海、湖沼沉积为主,其沉积时代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和全新统(即)两个时代。

施工实践中,时常会遇到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分布面积较大的第四系软土类区域。

所以,针对这些区域进行岩土工程勘查,发现并排除可能给工程单位施工时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地质勘察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软土地基的特性
软土地基的特性主要是有软土的理化特点所决定。

(一)软土的触变性
软土最大的特点就是触变的特性,在软土出现外力影响的时候,特别是连续的震动或高强度的起伏作用,会造成软土结构的破坏,这会降低软土的结构强度,出现整个软土层的滑动与沉降,直接影响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或者说,当不扰动土受到外界的振动以后,由于不扰动土的上体结构遭到破坏,强度就降低。

软土地基受到振动的荷载,容易导致侧向滑动、沉降或基础下土体挤出现象。

(二)软土的流变性
软土中存在大量液态的水分,软土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对水分的作用,这会导致水分的流失和固结,最终影响到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出现软土地基的形变趋势,产生对地基缓慢徐变的剪切力,进而出现软土地基的剪切变形。

(三)软土的高压缩性
软土地层的土壤中颗粒之间空隙较大,有的甚至有大量水分的充盈,导致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空间和水分的压缩,这会在宏观上表现出整个地基的不稳定,形成建筑物的沉降。

如果软土层出现不连续、不均质的问题,那么对建筑物的沉降会产生不同步的影响,进而出现剪切力,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连续。

(四)软土的低强度
软土地层的特点就是没有较大的强度,既不能实现及时排水,又不能实现有效提高抗剪能力。

表现在力学特性上出现承载能力的下降,特别在地基边坡上这种低强度的特点表现尤为明显,极容易引起边坡塌方和位移,形成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

(五)软土的低透水性
软土本身含水量就很高,这会出现软土对于水分的通透能力不足,不利于地基实现排水固结的目标,这会延长软土地基工程的实践,增加软土地基工程的成本。

(六)软土的不均匀性
软土地基的成因复杂,一般由于环境变化和沉积条件不同而出现软土结构上和分布上的均匀性和强度上的问题。

在大结构的建筑施工中,地基往往在空间上和距离上有很大的跨度,这会使地基在不同性质的软土中穿越,导致地基出现不稳定的剪切力,不利于地基的功能和稳定目标的实现。

二.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的要点
(一)地面调查测绘技术
这一阶段技术的要点是软土地基分布地段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对软土的形成的成因、分布范围和基底地层的性质进行分析;对软土层内的砂夹层的厚度和颗粒组成及排水性能进行分析;对软土层的埋深和厚度及上下层间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勘探点布置和深度
勘探点的间距应设置在30m以内为宜,勘探点的深度,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特点来确定。

(三)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的测定按岩土工程类别及勘察阶段采用一种或多种手段测定土的力学参数,这些手段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间接经验推算、原型观测反分析等。

试验土样的初始应力状态、应力变化速率、排水条件和应变条件均应尽可能与工程的实际条件相模拟。

故对正常固结的软土应在自重应力下预固结后再作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

增加了对变形参数的测试要求。

变形参数包括:先期固结压力、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回弹指数。

有关固结问题的有固结系数、有经验时也可用快速固结试验(包括等加荷速率、等应变速率、等水力梯度等),以便引进先进试验技术,缩短试验周期。

(四)勘探手段以钻探取样与原位测试相结合为原则 1.钻探。

钻探是岩土工程中划分土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软土的取样中,通常采取薄壁取土器静压法,在取样到试验的过程中必须全程采取保护措施,是样品不受到扰动变形、水份流失等其它的外界因素影响。

2.原位测试。

宜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

在软土地区采用原位测试来代替相当数量的钻孔,不仅可以减少钻探取样和试验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勘察的质量。

三.软土地基勘察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除土层的一般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外,尤应查明:
1.对软土的排水固结条件,沉降速率、强度增长等起关键作用的薄层理与夹砂层特征;
2.土层均匀性,具体指厚度、土性等水平向垂直向的变化;
3.可作为浅基础、深基础的持力层——硬土层的埋藏条件;
4.在基础影响范围内基岩的埋藏条件、分布与起伏,基岩上部风化程度等。

(二)确定软土的力学性质
软土地基勘察工作应该查明软土的固结历史,确定是欠固结、正常固结或超固结土,是十分重要的。

先期固结压力前后变形特性有很大不同,不同固结历史的软±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不同特征。

要很好确定先期固结压力,必须保证取样的质量。

另外,应注意灵敏性黏土受扰动后,结构破坏对强度变形的影响。

(二)做好软土地基勘察的其他工作
软土勘察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细致和耐心,对于施工地周围的微地貌、沟渠、沼泽等都应查明,这样有利于对土层结构的掌握。

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力度的控制。

防止软土地质的受力性挤压,变形甚至土层断裂等问题。

可向有经验的测绘师请教软土地基勘察的具体问题。

四.结语
在新的发展阶段,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工作有了新的重点。

在取得原始材料和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于数据可靠性和正确性的检验。

另外,勘察技术方式的选择要注意软土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因时因地而异。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选用不同的勘察技术手段。

用经济、效率、合理的工作量,来取得正确的勘察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一项建筑工程的完成是多方合作,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软土地基的工程勘察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选择高效合理的勘察方法。

还应建立一种应急机制,一旦由于勘察工作出现的纰漏给施工单位造成了损失,能够及时的进行补救和解决,避免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更大损失,保证建筑单位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丽.浅谈建筑工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勘察及处理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路通.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勘察中需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2(16).
[3]汪优,王星华,刘建华,蔡君君.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沉降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