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三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打印5份)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真正理解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

本节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通过熟悉的化学反应,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的概念。

(2)通过实验和思考,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出生产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提出问题,引入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有利有弊。

只有充分学习和研究,才能避免有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让更多的氧化还原反应造福于人类。

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包含三部分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以往教学通常将本节分为3课时,每一部分为一课时。

(完整word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

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

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辅导教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辅导教案

【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考点突破】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例如:方法点击为了方便记忆、快速解题可采用如下口诀: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升失氧、降得还”即反应后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后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剂性一致”即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其他相反”即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

)考点2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①非金属单质:如Cl2、O2、Br2等。

②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MnO4、MnO2、KClO3、K2Cr2O7等。

③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高价态离子:Fe3+、Ag+、Pb4+、Cu2+等。

④过氧化物:Na2O2、H2O2等。

(2)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金属:K、Na、Mg、Al等。

②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S2-、H2S、I-、SO2、H2SO3、Na2SO3等。

③低价阳离子:Fe2+、Cu+等。

④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H2、C、CO、NH3等。

方法点击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相遇时,一般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H2SO4(浓)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等。

SO、H2SO3等。

Cl2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H2、SO2、-23SO、H2SO3等。

HNO3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SO2、-23O2与金属、H2S、S2-、HI、I-、Fe2+、P、Si、H2等。

考点3 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规律1.依据反应式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口诀: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

2.依据反应条件来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依据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第一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一、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化学教学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的,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本节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活动探究,总结得出结论。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2、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然后探讨氧化还原的本质。

3、教材分析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中学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并能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但是,没有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更没有形成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由于得氧失氧并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本节课引导学生直接从化合价的层面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4、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认识化学中常用的元素的化合价,有能力分析清楚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也初步了解了电子转移对元素化合价的影响。

为课堂上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生来自各个初中,讨论问题能力参差不齐,但是经过第一章的前期培养,分析、讨论的能力有所提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2024年完整版新课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2024年完整版新课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2024年完整版新课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一、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与特征;2.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及判断方法;3. 电子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4.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定义及判断方法;2. 学会运用电子转移原理解释氧化还原反应;3. 能够表示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分析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定义及判断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难点:电子转移原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装置;2. 学具:化学实验室常用器材,实验试剂(如铁、铜、锌等金属及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铁生锈、铜绿等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普遍性;2. 理论讲解: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讲解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定义及判断方法;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实例,解释电子转移原理在其中的应用;4. 随堂练习:让学生表示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分析其中的化合价变化;5. 实验演示: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反应过程,加深理解;7.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2.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定义、判断方法;3. 电子转移原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4. 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Fe + H2SO4 → FeSO4 + H2↑Cu + 2AgNO3 → Cu(NO3)2 + 2Ag2KClO3 → 2KCl + 3O2↑答案:(1)氧化剂:H2SO4、AgNO3;还原剂:Fe、Cu(2)KClO3中Cl的化合价由+5降低到1,O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0。

高三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一篇:高三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高三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命题的意图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近几年来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复习提示]1.氧化还原反应贯穿整个中学化学教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规律,掌握电子守恒原理的巧妙运用,同时明确基本概念,牢记常见氧化剂、还原剂性质的强弱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2.近年常出现一些陌生而复杂的物质,给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带来了困难,可这样处理:无机物运用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判断,有机物根据结构式判断。

[知识归纳]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1、知识网络2、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强氧化剂:KMnO4,K2Cr2O7,浓H2SO4,HNO3,Ca(ClO)2,H2O2,Na2O2,Cl2,Br2,O2等。

强还原剂:活泼金属如Na,Mg,Al等,H2S,S2,SO2,SO32,H2SO3,I,HI,Fe2+等。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1.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原则(1)电子得失守恒: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值)与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值)相等。

(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步骤一标:标明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前后化合价。

二等: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阶升与降总值相等。

三定:确定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

方法是:氧化剂(还原剂)化学计量数=四平: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五查:检查质量与电荷是否分别守恒。

3.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其原理是: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例题分析]一、判断概念[例1] 已知化学方程式CaCO3十2HCN=CaCN2十CO十H2十CO2,在反应中()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CaCN2是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D.CO为氧化产物,H为还原产物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高三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打印5份)

高三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打印5份)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一、考试大纲相应内容1.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将课本常见的氧化还原体系应用于综合实验中.2.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2—1能根据经验和信息书写出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2—2.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行相关定量计算。

二、学情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高考中的必考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逐步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教学中,学生不但要记住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且还要学会超越事实进行思考;能够领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把理解力迁移到陌生情境中;能够系统地构建化学观念进而对关键性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使知识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目前进入二轮复习,学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掌握;但对氧化还原的应用能力上有所欠缺;尤其是陌生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差,提取信息的能力差。

因此,设计了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流程中的应用课。

三、设计思路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回顾,形成氧化还原基本知识体系。

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为基础,重点落实学生在陌生情境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教师分析,展现解题过程、学生训练,总结解题基本方法:“四步法”。

再通过对应练习进行巩固,提升学生在工业流程途中的审题解答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特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2)归纳总结常见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所对应的产物。

(3)熟悉准确规范地书写课本及陌生情景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4)提高学生获取流程图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分析、迁移、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使知识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的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确切的理解和感悟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身,并体会这一知识背后学科的内涵和价值,对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应用六、教学难点:审题获取信息,书写流程图题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七、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归纳法八、教学时数:1课时九、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内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性),两相反。

【公开课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高考说明中的要求及要求层次氧化还原反应(层次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层次Ⅰ);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层次Ⅱ);判断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反应方程式及有关计算(层次Ⅲ)。

2.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始末,高三学生站在已学习完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的高度上,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层面上的一种深层次的全面整理、归纳、提升。

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高三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物、书写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本节课以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学习的台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方法为主线。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六人,组长负责制。

技术准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84消毒液为什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具体如下:①试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湿纸条,用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用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消毒液。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么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得出反应原理(5分钟半开放) 管里装2ml洛娃洁厕灵,用细线吊一张普通A4粉色纸湿纸条,用医用葡萄糖瓶塞密封。

②5毫升医用注射器,抽取1ml龙安84消毒液。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观察后记录、描述实验现象、书写反应原理并交流,填写在学案上。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新6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新6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新6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是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教学过程1、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化学反应的类型A+B=AB AB=A+BA+BC=AC+BAB+CD=AD+CB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Fe2O3 + 3CO = 2Fe + 3CO2的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初中时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讨论结果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去分析,结果也不相同。

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

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对于这一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氧与失去氧的数目关系怎样。

哪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升高的化合价降低的化合价关系怎样?二、氧化还原反应1、什么叫氧化还原反应?2、特征: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依据)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练习]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去判断下面的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关键:1)正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2)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呢?[小结] 从Na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得失。

【化学】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含解析

【化学】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含解析

【关键字】化学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1.了解氧化复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了解氧化剂、复原剂、氧化产物和复原产物等概念。

3.能够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有关氧化复原反应的计算。

4.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复原剂及常见的氧化复原反应。

一、氧化复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1.氧化复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复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

2.基本概念(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2)复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剂(被复原):得到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4)复原剂(被氧化):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5)氧化产物:复原剂失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的产物)。

(6)复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3.氧化复原反应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总数应相等。

(2)单线桥法箭头必须由复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箭头方向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在“桥”上标明转移的电子总数。

1.氧化复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应;(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应;(3)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应;(4)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复原反应。

2.常见的氧化剂和复原剂重要的氧化剂一般有以下几类:(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Br2、O2等。

(2)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等。

(3)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4)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三二轮复习之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三二轮复习之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最全版

化学学科授课设计设计授课班级课时安排授课人课题氧化复原反响课型复习课1、理解氧化复原反响2、认识氧化剂和复原剂等看法教新课标要求3、掌握重要氧化剂、复原剂之间的常有反响学目4、认识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标分知识目标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析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操德育目标重、难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配平化学方程式点阐释学法指导讲练结合教具设计问题引导授课过程二次备课例 1、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①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必然拥有强氧化性②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复原性③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复原性越强④强氧化剂与强复原剂不用然能发生氧化复原反响⑤某元素由化合态转为游离态,则该元素被复原⑥阴极发生复原反响,正极亦发生复原反响⑦在氧化复原反响中,非金属单质必然是氧化剂⑧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⑨复原剂在反响中发生复原反响⑩有单质生成的反响必然是氧化复原反响A.①③④⑤ ⑧⑩B.②③⑤⑥ ⑦⑨C.④⑥⑧D.④⑥⑧⑩归纳小结:反思:变式、判断以下那些为氧化复原反响,并说出原由高温或放电2O3B. CaO2+H2O = Ca(OH)2 +H2O2A.3O 2C. IBr + H2O= HIO + HBrD.Si + 2NaOH + H2O= Na2SiO 3+ 2H2↑E 2AtI+ 2Zn = ZnI+ ZnAtF AtI+2NH (l)=NH I + NH At.22.342H. 5C2H5OH +2KMnO4+3H2SO4→5CH3CHO +K2SO4+2MnSO4 +8H2O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是,判断依照是。

是氧化复原反响的,请指出氧化剂,复原剂,氧化产物,复原产物,并标出其中一个氧化复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例 2、某反响中反响物与生成物有: AsH3、H2SO4、KBrO3、K2SO4、H2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 X。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9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9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9篇)《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篇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是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部分。

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更是元素化合物以及电化学学习的理论基础,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化学教学重难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只是还不能将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统一起来。

在学生已有的初中基础上,可以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高、降低----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电子等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从表象到实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的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价类二维图和已学习的化学反应,联想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2.通过对化合价的分析,借助线桥表征,认识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并对常见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3.基于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相关性,从微观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对其进行分析;4.通过四大基本反应与化合价的变化,从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评价目标】1.通过借助价类二维图对不同含铜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归纳认识到化学反应分类新视角,继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展学生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线桥表征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变化;3.通过宏观化合价的变化理解微观电子的转移,发展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2.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五、教学方法1.归纳法2.讲授法3.PPT演示法……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采用环环相扣,逐步驱动的方式串联起来。

环节一:展示4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反应,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

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CuO与C;Fe2O3与CO的反应。

2024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单元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

2024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单元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某些物质被①,同时某些物质被②的反应。

2.特征有元素化合价③(推断依据)。

3.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④、共用电子对的⑤)。

4.关系例如,对于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1)MnO2在反应中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被,发生反应,作剂。

(2)HCl在反应中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被,发生反应,作剂。

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表示方法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方法a.一标:标出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b.二等:反应中和相等。

c.三定:确定化合价发生改变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d.四平:用视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e.五查:检查反应前后是否遵循守恒和守恒。

(2)实例:铜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a.表示方法:箭头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对应元素,并在线桥上标明电子转移的和字样。

b.实例:Cu与稀硝酸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2)单线桥法a.表示方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不标电子的字样。

b.实例:Cu 与浓HNO 3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 物质类型 举例对应还原产物活泼的非 金属单质X 2(卤素)X -O 2 H 2O 、OH -元素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化合物 氧化物 MnO 2 Mn 2+含氧酸浓硫酸 SO 2 HNO 3 NO 、NO 2 盐KMnO 4 Mn 2+Fe 3+Fe 2+、Fe 过氧化物H 2O 2H 2O2.常见的还原剂物质类型 举例对应氧化产物活泼的M(金属)M n+金属单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H2H2O C CO、CO2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化合物氧化物CO CO2SO2S O42-酸H2S SHI I2盐S O32-S O42-Fe2+Fe3+ 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原产物中间价态氧化产物Fe ←Fe2+→Fe3+S ←S O32-→S O42-H2O ←H2O2→O2①氧化②还原③改变④得失⑤偏移⑥失去⑦上升⑧氧化⑨还原⑩氧化氧化氧化还原还原得到降低还原得到降低还原还原氧化失去上升氧化氧化还原变价元素升价总数降价总数质量电荷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数目“得”“失”转移电子数目“得”“失”1.易错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6字诀“升、失、氧;降、得、还”——元素化合价上升(降低)、失(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二轮专题4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要求】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2、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基础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关系【涉及课本章节】必修1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35-39【知识点及能力点】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包括_________或________),特征是反应前后;判断某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2. 多角度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基本概念化合价电子被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化合价电子被22述正确的是()A.NaH是氧化剂B.NaH是氧化产物C.NaOH是还原产物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12.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 强弱规律(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如果物质中某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态,该元素既有又有性。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强还原剂(A)+强氧化剂(B)=弱氧化产物(a)+弱还原产物(b)则氧化性:>,还原性:>(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

(4)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还原性逐渐;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还原性逐渐。

2.守恒规律3.转化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反应,元素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还反应。

高价+低价→中间价(归中反应) 中间价→高价+低价(歧化反应)注意:元素处于最高价,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4.优先规律: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反应。

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反应。

如: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先被氧化。

例2: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且氧化性Co2O3>Cl2>FeCl3>I2。

完整版新课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完整版新课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完整版新课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点、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判断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3. 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般难度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2.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点及常见类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钢铁的生锈、电池的工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 概念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 特点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如电子转移、元素化合价变化等。

4. 类型讲解:介绍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5. 配平方法讲解:详细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如利用“升降法”和“强制法”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配平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一般难度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板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点、类型及配平方法,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Fe + CuSO4 → FeSO4 + Cu(2)Cl2 + H2O → HClO + HCl(3)C + O2 → CO22. 答案:(1)Fe + CuSO4 → FeSO4 + Cu:2Fe + 3CuSO4 → Fe2(SO4)3+ 3Cu(2)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 H2O → HClO + HCl:Cl2+ H2O → HClO + HCl:Cl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讲解: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某些物质失去电子(氧化)而另一些物质获得电子(还原)的过程。其特征为化合价的变化,即反应物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发生改变。
2.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接受电子,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层次上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但在复杂问题解决和深度推理上仍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但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存在差异。
板书设计注重条理性和重点知识点的突出,同时兼顾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识别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电子转移过程方面存在一些困难。这可能是由于缺乏直观的示例和解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使用更多生动的例子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普遍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喜欢通过实际观察来学习化学知识,但在理论学习上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些特点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一方面,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操作过程感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引导和耐心解释,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科学探究与思维、宏观与微观辨识、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通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提高科学探究与思维能力;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增强宏观与微观辨识能力;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进行证据推理,并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模型,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的核心素养。这一目标与新课标中强调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6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6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专题0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的高频学问点,应关注社会热点,特殊关注工业生产、环境爱护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结合点。

试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确定产物,另一种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确定某物质含量。

本讲内容与能量改变、电化学基础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它们一起进行综合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原理测定物质的组成及有限定条件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命题趋势较强。

高考会以新物质、新材料为载体,结合社会实际问题、社会热点,考查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将电化学原理、新型绿色能源的开发等与工农业生产、科学探讨、社会日常生活等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学科内学问的综合应用实力。

主要考查方面: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本质与特征(2).元素化合价的推断先标出熟识元素的化合价,再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近几年高考中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Mn +2(OH)2Mn +4O(OH)2Fe +3PO 4LiFe +2PO 4K 2Fe +6O 4CuFe +2S 2-2Cu +1ClCu 2+2(OH)2Cl 2Cu +1H -1As 2+3S 3H 3As +5O 4H 3As +3O 3NaCl +1ONaCl +3O 2NaCl +5O 3Cl +4O 2N 2+1ON 2-2H 4N 2+4O 4Li N -3H 2Al N -3K C +2N -3H 2C 2+3O 4Na 2S 2+2O 3 Na B +3H 4-1K 2Cr 2+6O 7 K 2Cr +6O 4(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实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Fe 2O 3是氧化剂,CO 是还原剂;碳元素被氧化,铁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CO 2是氧化产物,Fe 是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高三复习课一、教材分析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高三第一轮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较深层次的复习。

共分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关系、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做深入的复习。

二、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2、使学生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理清五对概念的关系(氧化剂和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及它们与化合价、电子得失的对应关系。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用单线桥法或双线桥法表示);熟练掌握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判断及强弱比较过程与方法目标:1、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2、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四、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有了较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但是不够全面和系统。

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知识网络化。

通过学情分析我采用的主要是质疑激发、探索引申、分析讨论的教法,不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层层推进,所以学生就沿着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征及其本质的理解与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
一、考试大纲相应内容
1.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将课本常见的氧化还原体系应用于综合实验中。

2.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1 能根据经验和信息书写出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2-2.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行相关定量计算。

二、学情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高考中的必考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逐步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中,学生不但要记住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且还要学会超越事实进行思考;能够领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把理解力迁移到陌生情境中;能够系统地构建化学观念进而对关键性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使知识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目前进入二轮复习,学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掌握;但对氧化还原的应用能力上有所欠缺;尤其是陌生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差,提取信息的能力差。

因此,设计了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流程中的应用课。

三、设计思路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回顾,形成氧化还原基本知识体系。

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为基础,重点落实学生在陌生情境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教师分析,展现解题过程、学生训练,总结解题基本方法:“四步法”。

再通过对应练习进行巩固,提升学生在工业流程途中的审题解答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特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2)归纳总结常见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所对应的产物。

(3)熟悉准确规范地书写课本及陌生情景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4)提高学生获取流程图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掌握“观察、分析、迁移、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使知识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确切的理解和感悟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身,并体会这
一知识背后学科的内涵和价值,对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应用
六、教学难点:审题获取信息,书写流程图题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七、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归纳法
八、教学时数:1课时
九、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内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睜电子,化合价降低,秋还眾(发生还席反应〉
I ;
氧化刑(氧化性)4还原剖(还原性”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失电子,化合信升高•誡氣化〔发生礼化反磁〉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性),两相反。

【例1】(2013年广东十校联考)实验室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I=NaCI+N 2 f +2H2O。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NaNO2发生氧化反应
B • NH4CI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C • 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每生成1mol N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课堂练习】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2+ + 2H3ASO3+ 6H + +
18C「==2As + 3Sn Cl62-+ 6M。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 氧化剂是H3ASO3②还原性:C「>As③每生成1 mol As,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
量为3 mol ④M为OH 一⑤SnCl62-是氧化产物
A .①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④ D .只有①③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知识铺垫】填写常见氧化剂及还原剂所对应的产物
H2O2H2O2
浓HNO3/稀HNO3H2S/S2-
浓H2SO4H2C2O4/C2O42-
【例2】往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的酸性高锰酸钾,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书写步骤】
1、课本回归(依据上表,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往H2C2O4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修4课本20页)
②1mol/L K I溶液、1mol/L H 2SO4和淀粉混合,振荡,露置于空气中,溶液变蓝(选修4课本21页)
2、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工流程图题中的应用(定性)
【例题3】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亚氯酸钠(NaCIO2)的流程如下:
反应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1”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练习3】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3O4、FeO、SiO2等)是生产硫酸的工业
废渣,其综合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利用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红等产品的实验流程如下:
KCI
煅烧FeC03生成产品I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堂小结】
【学习致用】
【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本质、特征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
(1)定微粒(确定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
(2)配平(得失电子守恒)
(3)介质:「H+ ―► H20
〔-0H -► H20
(4)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3、氧化还原反应定性应用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