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语文教学]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人轻视,美育的缺位导致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感情贫乏的“文化人”,精神庸俗的“废品人”。

语文是工具学科,它所包含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文学更是人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与美育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的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转换来实现。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就应该把握语文的这一特殊规律,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引导他们根据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方法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作品的形象美。

如学习朱自清的《绿》,要让学生领略到作者笔下表现的梅雨潭的绿的艺术美,就必须紧紧抓住铺垫和对比描写这一特点,通过对描写性语句的赏析,即捕捉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去感受美不胜收的直觉形象,从而产生美感。

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段描写运用铺垫、对比的方法,用全国各地名胜绿色来衬写梅雨潭的绿色是兼各家之长而去其短,惟有有它不淡不浓不明不暗恰到好处。

教学中学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使之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壮美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近年来,各种语文实验教科书百花齐放,百花争鸣,虽然选文的角度、审美眼光有所不同,但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

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美的,司马光示儿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训诫是美的,对别里科夫“套中人”的本质揭露是美的,对葛朗台守财奴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的剖析也是美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美育是一种以美为核心,以文化为内容,以教育为目的的育人活动,它涵盖了美术、音乐、文学、舞蹈、戏曲等多方面的艺术领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可以通过课文、名言警句、诗歌、散文等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配合,以及语言表达的熏陶,来促进学生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修养的提高。

1.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接触和感受到优美的语言和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和背景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

2.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底蕴,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让学生明白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增强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觉。

3.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借助文学、音乐、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深化学生的文化修养,拓宽思维和视野,引导学生形成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空间。

4.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创造力。

三、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途径1.课文的选择和设计语文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精选适宜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名言警句的探究名言警句是社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更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扬其作用。

3. 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的欣赏4. 学生作文的指导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设定,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强调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语言实现的表达和构思,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和展现个性。

四、结语美育正向着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路径,为今后的语文教育和育人工作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引言美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语文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引导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美育教育,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文化的重要途径。

而美育教育则是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形成对艺术的欣赏和价值判断,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社会以及时代背景,并且可以从中领略艺术之美,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同样,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学生可以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

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一、注重文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艺理论、美学观念等,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开展文学阅读活动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从作品中获得思想、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启示。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除了文学阅读外,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漫画、绘画、书法和文化艺术课程等多种方式来达到。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与美妙。

三、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文化间的对比与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学差异,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做出适当的评价。

比如通过《唐诗三百首》和《英国诗选》的对比,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诗歌的形式、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施引言美育是指以美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语文课堂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育的实施也应该在其中得到体现。

本文将就语文课堂中美育的具体实施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注重语文美感教育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课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美感,让学生能够从语文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具体实施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情感的美和思想的美。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授欣赏的方法,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

也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过的文学作品,开展文学作品的朗读、解读和评论活动。

2.组织学生参观文学、艺术展览,提供外出拓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亲身感受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3.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学创作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展示其创作成果,并进行相互欣赏和评价,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美的乐趣。

4.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设计一些跨学科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美的魅力,丰富其艺术修养。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注重语文美感教育,语文课堂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是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1.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题材、结构、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评价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诵、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性,让美渗透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注意塑造美的心灵、陶冶美的情感,使学生知美、审美、爱美。

标签:语文教学;美育;审美一、欣赏景物,展开想象欣赏景物,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彩图和语句的描绘,展开想象,再现画面,感受生活,产生“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

要产生“如在图画中”的美感,就要先由欣赏主体对欣赏对象的形体特征的具体再现,以特定的想象促进知觉强度,使其中的感觉因素得到高度兴奋。

在讲述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前面的彩色照片,抓住大的方面,如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树木花草的映衬,从近到远都“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但这只是表面的欣赏,还不算“如在图画中”,其次,接着引导学生以自己所经历过的相似情景进行想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苏州园林”写到回廊:“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去过南雄风景区钟鼓岩的人们都知道,那里的一道回廊就不是对称的。

此时若调动表象,闭目遐思,仿佛自己正如痴似醉的在真景中欣赏,真是妙不可言。

二、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审美感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这是人之常情。

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审美中情感活动伴随着对象的感知而展开的描述。

在审美过程中,我们不只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景,产生“如在图画中”,还要引导学生“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也有一个过程:先是“触景”,即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但感知着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形象、生活情景,而且感受着体现于这景物形象、生活情景中的作家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再是“生情”,即在欣赏文学作品中,不但感受着作家在审美对象中的情感,还产生出自己不同于作家的情感。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美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美育是美的教育的简称。

最早明确提出美育教育的人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17年他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在这以后,他大力提倡美育教育。

他认为纯粹的美感可以破除人我之见,去处利害之心,因此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之日进于高尚的境地。

在他看来,美育会带来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良好教育效应。

如果继续向上追溯,可以追溯至我国的春秋时代的孔子,他在著名的《侍坐章》中提出了美的教化作用;在西方,早在柏拉图时代就提出了美育的思想,柏拉图认为美可以让人洗净灵魂。

美育是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教育只有吸纳美的教育,才可以算得上有效、合理。

可以说,在中国存在一个隐形的美育传统,继承这个传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应该努力追求的。

(中国美育思想最为独特的品格与审美诉求就是对人生与人品的重视。

就中国美育思想来看,所谓美,总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实际上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也即一种心灵境界与审美境界。

)在回过头来看,美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是一项美的工程,它们都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塑造着人的心灵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包含着美育的内容,美育中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因素。

其共同目标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核心价值基础,使他们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之人。

美育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以美求真、以美扬善、以美促美、以美益德的方式影响其思想,帮助他们培养真、善、美的人格。

美和善是相统一的。

古今中外的美学理论也一致认为,美和善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的本质属性,因此也就形成了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互通互融的关系。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却愈发地欠缺。

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效果,是当今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合理的美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篇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真实性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文关怀性的语言是可以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去思考和去发问。

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地开发。

事实上,孩子们在学习与观察美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精彩、形象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类似于美的质感和美的形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让美妙和神秘的形态跃然在纸上,从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等中去启发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注重选取优秀的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领域的作品。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美学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开发。

当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美学领域中接触到美,才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加强其对美文化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识别美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真正地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重互动性教学的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配对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热点解读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刘文君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特点,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感受美、创造美等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美育教学;探讨语文课堂是展现情感、展现美的重要阵地。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学生产生自己的审美体验?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展现美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重点思考这些问题。

一、美育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经历了学科专家、大学教授、作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等专业人员五年的编写,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感悟文章的主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美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础性地位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良好公民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具有独立的人格,具备创新合作的意识,更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因此,不同学段的语文课程也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还是在诵读古诗词方面,还是在阅读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灵性的火花,感悟语文的力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审美质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体现对人类、对大自然的关注,教育学生尊重多样的文化。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每篇选文都要具有典范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教师要根据当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从实际出发,提高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小学语文老师懂得如何有效地去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就会更好地将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美有深切的体验。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灵美统编教材中除了自然形象美之外,还包含了很多有生命意识的美文,这些课文都充满人性、人情之美。

比如《小英雄雨来》中,顽皮可爱、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智慧美。

面对课文中这种精神的典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深入地体会人物形象的光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时代和生活的浓缩,它必然与美结下了不解之缘,“文质兼美”的教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诗歌的意境美,有小说的形象美,有散文的构思美,有议论文的说理美,有说明文的情趣美……语文教材提供的美的内容是美育的依据,教师就要凭借教材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优秀人物都具有崇高的品质。

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就能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明确真善美的标准,激发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例如《刑场上的婚礼》一文,记叙了大革命时期中共两位革命烈士的斗争事迹,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崇高的气节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敌人威胁利诱面前,这两位共产党员毫不动摇,他们面对死亡大义凛然,把反动派罪恶的枪声当作结婚的礼炮,他们视死如归,壮怀激烈,这正是亘古未有的壮举。

他们明如镜,清如水的美好心灵,正是我们今天年轻一代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当然语文教材中这样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还很多,古代有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的屈原(《涉江》),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等等;现代人物中,有为了帮助中国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纪念白求恩》),有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焦裕禄(《鞠躬尽瘁》),有为了战斗胜利用自己身体托起炸药包的董存瑞(《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教师在讲到这些作品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使学生从中得到陶冶,促使他们以作品中的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美育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艺术修养,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艺术、文学等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细致入微地感知世界,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

## 1. 美育教育的意义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他们在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中感受美的力量,增强对美的认￿￿和理解。

其次,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心感受、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提升写作水平。

此外,美育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

## 2. 美育教育的实施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

老师可以通过朗诵课、课外阅读、文学作品赏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内涵与魅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书法展览等活动,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 3. 美育教育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让他们在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忘初心,追求内心的美好。

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美育教育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陶冶。

只有通过深入的美育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让我们共同关注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入更多的美好与希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教育,教育人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体现美的能力的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美育已经超出了纯艺术教育的范畴,并渗透到了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1.文学作品美的主要特征一提到美,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景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等祖国锦绣河山之美和朝晖晨曦、月朗星稀、碧云如水、细雨绵绵等整个自然界之美。

这些美都是大自然具体的感性的美。

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在赞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外在美的同时,最迷恋的还是用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表现作者深邃的思想、悲天悯人的情怀,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反映现实、关注未来,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成为千古传诵的美文。

这种美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内在本质的美,是一种深沉的美。

正是这种美推动着古往今来的作家像杜甫那样使自己的文学作品“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断苦吟,使文学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文学作品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构思美文学作品中的构思就在于作家运用如“抑扬先抑”,“以反求正”等艺术手法创作。

譬如说,惠浴宇同志写的《记铭璜同志》一文,一反其他回忆悼念故人的文章,竭力肯定对方的优点写法,而是从铭璜同志的缺点谈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2 结构美优秀文学作品各个部分互相扶持,协助,不互相拆台、矛盾,文从字顺,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行文做到详略得体,轻重合理,疏密有致,首尾呼应,有的甚至多一字嫌多余,少一字则不行,表现出匀称和谐的整体美。

1.3 意境美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情与景巧妙结合而构成的艺术境界,能使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文学作品创造一定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得到艺术的享受。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不仅仅是美术教育,更涉及到情感、审美、品德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将美育融入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审视和感受时,所形成的一种感知特点和直觉。

而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章,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美的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阅读是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创新的思考和表达。

美育作为注重创新的教育理念,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通过创作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美育强调的是情感、审美、品德的培养,而这些都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去感受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美育的融入,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去追求美,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具有文化底蕴和情感修养的学生。

【注:本文所述美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文学美育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这里并未深入讨论美育的其他方面,如音乐美育、舞蹈美育等。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通过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出美育教育的价值,进而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美育还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加强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美的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实施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加强美育渗透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美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融合、文学作品、学生影响、提升效果、策略、不可替代性、学生成长、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

美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体验,帮助他们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和美感表达,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拓展视野,增加人生阅历。

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美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其成为终身受益的优秀文化传承者。

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

1.2 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美学理论,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标准。

可以通过赏析文学名著、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展示美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创作、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美育的渗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出更全面发展的人才。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美育是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有着重要的体现。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诗词、散文等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欣赏到美的语言,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体现,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艺术的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情感等进行感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欣赏到作家对语言、形象、情感的艺术处理,从中获得艺术的启迪,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产生联想,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意义等进行个人理解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写作等活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作品。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开展丰富多样的美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的魅力,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以及美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

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展开。

1. 注重美学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认知和欣赏能力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美感强烈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中描述的园林景致、《乡愁》中表现的乡土风情等,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美学教育还可以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美育讲座,为学生讲解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注重语言艺术的培养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具有丰富的美的表现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的力量;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意境,使学生对古文的美感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比喻等手法,丰富作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 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操。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帮助他们感受其中的美的意蕴。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欣赏、审美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作为打开人文知识大门的学科,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词文章等,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美感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和体验。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的表达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美,往往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全面、综合地发展。

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析2. 艺术课堂的开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一些艺术课堂,让学生进行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指以美的观念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主动欣赏美的情感和表现美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语文,更加善于表达,更加具有创造力。

一、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1. 文学作品的欣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诗歌或者散文,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语文课堂的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诗歌,通过美术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语文的热爱。

3. 学生作文的指导4.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美育是一项全面的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美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比如可以与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三、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通过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文。

2. 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

通过欣赏美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受到启发,从而在写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摘要:美育,简言之: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教学。

美育教学与德育教学教育、智育教学教育互不矛盾,德育教学教育不是说教课,智育教学教育也不是灌输课,它们同样都是一种艺术教学教育。

这种艺术教学教育和其他艺术教学教育一样需要老师和学生情感的交流以及融洽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教学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学,没有美的教育教学,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好生活的意义,那么怎样把美育教育教学的原则贯彻到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去呢?把学生死板的记忆转化为学生主动的想象,把教师频频的说教变成吸引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教育教学的享受呢?
关键词:情感;纽带;心悦诚服;交流;融洽
美育,简言之: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教学。

美育教学与德育教学、智育教学教育互不矛盾,德育教学教育不是说教课,智育教学教育也不是灌输课,它们同样都是一种艺术教学教育。

这种艺术教学教育和其他艺术教学教育一样需要老师和学生情感的交流以及融洽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教学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学,没有美的教育教学,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好生活的意义,那么怎样把美育教育教学的原则贯彻到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去呢?把学生死板的记忆转化为学生主动的想象,把教师频频的说教变成吸引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教育教学的享受呢?
我国的教育教学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中,教师主要重视教育学生的德、智、体,特别是学生智育的发展,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育教学和德、智、体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教学情境。

美育教学需要以学生情感为中介,平常的教育教学也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必须先由教师抛向学生,即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学艺术灵活手段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教学氛围和情境,而且还要在这种生动活跃的教育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生的课题不在是抽象的教育条文,而是成为一种被学生热爱喜欢的知识接受对象。

让学生的积极思维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才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的教育学科,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贯穿德育以外,还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的渗透,寓美育于语文教学活动中。

1. 导语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的关键不仅在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调动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还要富有新奇性,符合读者的特点,吸引读者。

例如在讲《羚羊木雕》一文时,如下设计:同学们,友情是幸福美好的,亲情是令人心醉的。

在你们的心目中友情与亲情是同等重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是最容易发生歧义的。

如果你们纯真的友情真的受到伤害时,你们该怎样面对呢?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羚羊木雕》去感受一下吧。

这样的导入正符合现在中学生的心态,所以能自然而然的导入正文,既直观又吸引读者。

2. 结语美
科学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束语,能取得“课堂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我们做了如下小节:你认为紫藤萝的意象美在何处?互相讨论,小结:美在淡紫色的弥漫;美在对可爱的小花的描绘;美在对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

我从语言美的角度对本课做了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体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板书美
从美学角度来说,板书是教师审美观念在教学中的馈反,设计不仅能醒目直观地体现出教学重点、难点,还能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不仅体现直观性,还能强调艺术性,把抽象的情感变得形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4. 先声夺美的朗读
语文课文教学不是无情之物的教学,语文课文内容情感越好,思想感情就越强烈、越真挚。

中小学生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语文课文的思想内涵情感,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说道、分析说明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必须借助自己的朗读体会,揣摩其内在意蕴。

使学生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文的熏陶和感染,达到朗读先声夺美,用情感人的效果。

再说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再创新的过程。

5. 情境美
语文课文教育教学不同于文学鉴赏批评,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发展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善于扑捉教材信息的闪光点,从学生的感受着手,拉学生直接进入情境美。

6. 实时点拨,把握课文内在美
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好的语文课文不但有完美的形式美,还有其内在自己的思想意识水平,所以教师要在阅读教学感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实时点拨,使学生真正把握课文教材的内在美。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创造。

语文课本身就是美的,都是按美的法则营造的,要让学生会欣赏受陶冶。

一节好的语文课,往往令人回味无穷。

作为美的使者的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美的规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艺术氛围。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享受美,在语文王国里探幽揽胜,自由翱翔。

教师教学情境的讲课设计要根据课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更换,教师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幻灯、电影、录像、图画、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再现课文教材内容提供的教育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美和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

再有就是老师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即教师要以课文教材为教育主线,充分挖掘语文课文的内在情感美,使德育教学以情感教学为引导,智育教学以形象教学为先导,充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因为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作名著,其中除考虑到语文课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以外,许多语文课文本身就具有鉴赏美的价值。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丰富的鉴赏美文的经验,在保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前提下,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例如,教师在讲授《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来说说鲁迅先生有哪些代表作品,并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鲁迅的文章,这样就很自然的由鲁迅的《狂人日记》引出鲁迅先生的生平。

由其生平讲到伟人对他的评价,经过这样环环相扣的教育引导,顺理成章地由他的散文的朴素清新,引出先生的人格的崇高伟大,学生也就明白了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品德和智慧结合的特征,明白了教育美不但在形式更在内容。

着重指出中小学语文课文有其自身的目的性要求,所以,不可能对全体中小学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他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机统一中去真正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积极健康的内容情感美,做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