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歌谣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歌谣叙事言志雅俗共赏
陈焕溪
歌谣是一种民间大众文艺,或抒写事实、或表现情绪,反映人民大众的普遍诉求和共同心理。
潮汕歌谣首先是地方的,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唱一方歌。
自然环境的陶冶、历史长期的积淀,造就潮汕文化中和、开放、多样的特点,反映在歌谣上便是善于汲取别人长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多样、平和而不激烈、含蓄而不奔放、精细而不阔大的开放型海洋文化。
潮汕歌谣又是民间的,与草根阶层结下不解之缘,由他的歌唱、为他们歌唱。
唱的是普通民众的亲情、爱情、友情和社情;唱他们的悲喜歌哭、对事物的感知;唱他们的诉求、常识和大众心理。
潮汕地区汉族居民占绝大多数,山里有畲族、水边有疍家。
汉族歌谣、畲族歌谣和疍歌并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潮汕歌谣大体可分为革命歌谣、叙事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儿歌、滑稽歌、过番歌共8类,风情民俗浓郁、文化内涵深厚。
叙事歌
叙事歌谣相对于抒情歌谣,可分为情节化歌谣和知识性歌谣两种。
情节化歌谣讲述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具备时、地、人、事几个要素,最著名的作品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后来歌谣趋于简短,情节难于展开,加上节奏韵脚的限制,叙事不如散文那样便利,通常就把短章联为长篇,如四季歌、五更调、十杯酒、十二月歌等形式,节奏、韵脚也较为宽松灵活。
潮汕歌谣《怨你阿爹娶后人》流传甚广:“正月剪春萝,四娘赶鸡去踢拖(游玩)。
鸡唔见,鸭又无,后母苦打去跳河……四娘今去沉水头,弓鞋脱落目汁流。
四娘受苦后母苦,后母苦死无人留。
”歌谣中叙述的是鲜活的事实,抒发的是直接感知的东西,因而深深打动人心。
有的叙事歌谣表现生活生动逼真,想象大胆,语言新鲜活泼。
如引人注目的长篇歌谣《余郎求亲》,讲述的就是一个求亲不遂而导致杀人的惨剧。
知识性歌谣则是传播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知识,有助于人们的记忆,如天象歌、节序歌、农事歌、物产歌以及报花名、报戏名、鱼名歌等。
这类歌谣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堆砌与灵动巧妙揉和,既有知识又有歌,唱诵起来琅琅上口,很受欢迎,最著名的是《百屏灯》,在观灯赏景中的怡情娱乐中一口气讲述,媚媚道来,让人领略了100个戏曲故事,民俗价值与文学价值相得益彰。
生活歌
顾名思义,生活歌是指表现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谣,也包括各种职业劳动的歌谣,其中表现家庭生活特别是妇女生活的题材是最大量的,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抒发对美满家庭的理想,也有表现家人齐心协力勤俭持家,还有描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当然也不乏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或邻里纠纷的作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发生的种种故事具有普遍性和互通性,因而这类歌谣最易流传,也最能打动人,尤其是妇女的命运和在社会及家庭中的际遇如何,最能折射出家庭乃至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挨呀挨,挨米来饲鸡。
饲鸡叫啯家,饲狗来吠夜,饲猪来还债,饲牛拖犁耙。
饲逗仔(男孩),落书斋;饲走仔(女孩),雇人骂。
”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歌谣,旧社会女孩一出世便受歧视,甚至还被认为比不上养鸡养狗养猪养牛。
“小鸡仔,跳上椅,伶俐新妇早走起(起床)。
入客厅,收床椅;入灶间,洗衣碗蝶;入房内,做针线。
父母贤教示,翁姑有福气。
”妇女三从四德、循规蹈矩,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劳动,这是生动的写照。
“五四”运动前后潮汕出现一首新歌谣:“文明世界,烟仔食派(赶上时髦);女子解放,自由择婿。
”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美好的愿望,潮汕表现农事活动的歌谣丰富热烈,可惜由于歌谣的口语性,口耳相传,留存下来的不多。
“荷犁牵牛下田中,生为农夫忙不忙。
一年四季忙不了,春夏过了又秋冬。
”明白如话,真挚感人。
问答式渔歌:“你知乜个直溜溜?你知乜个海底泅?你知乜个随风走?你知乜个独条须?我知支桅直溜溜,我知支舵海底泅,我知大帆随风去,我知锚索独条须。
”“你知乜鱼着火烧?你知乜鱼上战场?你知乜鱼好打索?你知乜鱼好围腰?我知爅鱼着火烧,我知枪鱼上战场,我知鳗鱼好打索,我知带鱼好围腰。
”这首歌谣以船、鱼为题,展开对答、相互斗趣,劳动中的辛劳、危险、疲惫、寂寞就都一唱而解。
这是绝妙的场景、绝好的歌。
情歌
情歌的内容涉及男女爱情的各个方面,既有歌颂真挚爱情,也有描写瞒夫瞒妻瞒人偷情,又有反映僧尼、寡妇的苦闷生活以及摆脱这种生活的诉求,还有展现旧社会妓女的风尘生涯和悲怨情怀。
其中最有意义的是要求摆脱封建礼教和陈规陋习、散发出民主精神和叛逆勇气的作品。
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的民间情歌唱出了人们心底的呼声,表达了他们追求恋爱自由和人性解放的民主精神,冲击着封建礼教的禁锢,伸张正常人的天然权利,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民间文化的瑰宝。
自古以来潮汕农村聚族而居,以宗祠、族谱、族规、族长为标志的封建宗法势力强大,一切违反封建礼教和宗族利益的、婚姻以外的爱情都被
认为是大逆不道的。
因此,潮汕歌谣中的情歌并不多,像“灶前燃火灶后薰,不是姻缘不对君。
日来无食相思去,夜来无被盖腰裙。
”表现的是礼制容许下的夫妇共同守贫,并没有多少对爱情的追求,充其量只是“结婚后的恋爱”。
即使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歌:“欹山歌,欹山发草闹萋萋。
君今十八娘十七,有如好米打糖枝。
东山东,东山发草闹呛呛。
君今十八娘十七,有如好米打糖方。
”也显得十分含蓄和克制,只有很少的歌谣,如《摇鼓叮咚声》:“天拉朗(黎明),母亲叫仔来开门。
…奴哙,你个房门怎会开?花纱罗帐怎会垂?鬓边头毛怎会散?胸前纽仔怎会开?‟…娘哙,昨夜房门狗仔来撞开,花纱罗帐风吹垂,鬓边头毛枕边散,胸前纽仔热解开‟。
”讲述的是少女与货郎不能正常恋爱结婚,偷偷幽会之后机智沉着地应对母亲的盘问。
潮汕不是情歌的沃土,妇女们转而从潮州歌册那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中寻求慰藉,男人的则从“咸古”(黄段子)中寻找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