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1970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

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3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

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3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

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

从罗西到贝聿铭

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

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围之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年10

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

施奈德(Oscar Schneider )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

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月柏林墙轰然

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

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

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

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 )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VEXHITITION HALL OF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UW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

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 Bau (氏建筑)之称。

从军械库到新馆

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den Linden 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 500m2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 4 700m2的新馆,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

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现

代的联系。

在占地不足2 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

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

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

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

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

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

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

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 2 600m2,另外

有一个57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

建筑造型

三角形是贝聿铭惯用的造型。一个等腰三角形和角三角形构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标志着贝聿对三角形的运用已臻成熟;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更是三形建筑的代表作。三角形构图

的平面提供了空间的3灭点,较之矩形空间的两个灭点,打破空间的单调感,富于空间的变幻,改变了通常的建筑外观和部空间觉。柏林的新馆采用三角形作为主体平面,三角形题在

建筑中不断得到加强。出于博物馆建筑的安全需展厅主要位于几乎不开窗的三角形建筑实体中。然而聿铭坚持在3层北侧切掉三棱柱体量形成屋顶平台,留出三角形凸窗,成为北部街

道连续立面的活跃因子时参观者亦可从中眺望街景。建筑3层东北的螺旋楼厅顶部开三角大

窗。各展厅顶棚按三角形网格设置灯轨道,布置可动光源。3层展厅更采用三棱锥状顶棚。

使是电梯厅的地板和天花亦采用三角形装饰。

卢浮宫的自动扶梯大厅采用的巨大圆形窗洞柏林新馆亦得到运用。两层高的圆洞面向中庭,隔而断,参观者可以凭眺大厅,同时也是大厅中的重要构因素。厚重的几何体量、巨大的圆洞,可见路易•康影响。错落的平台和廊桥增加了空间的趣味。

贝氏建筑去除了几何特性不是非常肯定的部分型单纯鲜明,充满几何意味。纯粹的几何空间

显示了筑师驾驭空间组合的能力与技巧。中庭贝聿铭擅长通过中庭联系部展厅和室外环境说这种大厅从功能上说似乎有些浪费。但在贝聿

铭看来随着生活型态的改变,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与日俱增,物馆的容及地点早就转变为极为活泼的角色,不仅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贮藏室或是纪念馆,而且成为公众集的场所,与朋友

聊天、见面、家庭聚会、学校教学至购物、喝咖啡等,“如果想吸引人群停留,必需提供着

丰富活动的场所”。因此贝聿铭对中庭往往投入更大关注,创造不同寻常的公众体验。新馆从地下一层开始4层高的中庭为全玻璃幕墙构,从每一层都能看到对面的军械库。围绕中庭布置展厅使参观者在步出展厅的同时能及时由艺术鉴赏转为对建筑空间的欣赏。三角形

透视使每个点所看到的不同,单纯的建筑造型凸现了光影的变化,公众在自扶梯、楼梯、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