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预测分析

合集下载

通信行业周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通信行业周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Table_Title]信息技术 技术硬件与设备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行业研究报告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190520040002 2.沃达丰与高通宣布将共同推出Open RAN参考设计沃达丰和高通宣布计划共同开发Open RAN参考设计,旨在令小规模和市场新进入者更容易使用支持5G基站所需的高性能芯片。

该蓝图将基于高通的5G RAN平台,包括具备Massive MIMO能力的RU和DU。

上述参考设计预计将于2021年晚些时候发布,并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试验。

推荐组合本周推荐:5G建设龙头【中兴通讯】;美国制裁升级国产替代加速和超级SIM卡销售变暖的【紫光国微】;受益智能控制器行业快速增长【拓邦股份】【和而泰】;物联网模组快速放量的【移远通信】;碳中和和海上风电【中天科技】;北斗行业解决方案龙头【华测导航】。

长期推荐:5G主设备及基建:中兴通讯、中国铁塔;光模块:天孚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博创科技;无线射频:盛路通信;受益流量爆发:星网锐捷、号百控股、网宿科技;物联网板块:移远通信、广和通、汉威科技、移为通信。

IDC方向:光环新网、数据港、宝信软件、奥飞数据;光纤光缆及海缆:中天科技;5G消息:梦网科技、中嘉博创、吴通控股;工业互联网:东方国信;风险提示(1)市场超预期下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2)重点推荐公司相关事项推进的不确定性风险。

图表: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周五收盘价)000063.SZ中兴通讯28.95 0.92 1.33 31.73 21.96 买入002049.SZ紫光国微117.11 1.41 2.07 85.22 53.24 买入300308.SZ中际旭创34.21 1.18 1.57 27.96 22.63 买入603236.SH移远通信180.52 2.20 3.53 101.69 52.81 买入300394.SZ天孚通信42.60 1.34 1.75 31.88 26.33 买入资料来源:Wind,太平洋研究院整理一、投资策略 (4)二、行情回顾 (5)三、行业新闻 (6)1.爱立信斩获136个5G商用合同 (6)2.沃达丰与高通宣布将共同推出OPEN RAN参考设计 (6)3.三大运营商Q1业绩增长,中国5G跨过价值增长拐点 (7)4.华为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公司仍保持业务韧性 (7)5.国资委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落户雄安 (7)6.中国电信A股IPO申请获证监会受理 (8)7.360 将继续投资智能汽车领域,暂不涉及硬件层面 (8)8.应对全球缺芯问题,台积电拿28.87亿美元在南京扩产 (8)9.苹果第二财季营收大增65.5%达479亿美元 (9)10.西门子收购ONESPIN SOLUTIONS,进一步扩展业界领先的IC验证产品 (9)四、上市公司公告 (9)1. 三维通信:2020年年度报告 (9)2. 东土科技:2020年年度报告 (9)3. 大唐电信:2020年年度报告 (9)4. 中兴通讯: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 (10)5. 移远通信: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 (10)6. TCL科技: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 (10)7. 中际旭创:2020年年度报告 (10)8. 万隆光电:2020年年度报告 (10)9. 博创科技: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 (10)10. 永鼎股份: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 (10)五、大小非解禁、大宗交易 (10)六、风险提示 (11)图表目录图表1通信板块下跌,细分板块中物联网表现相对最优 (5)图表2上周通信行业涨跌幅榜 (5)图表3未来三个月大小非解禁一览 (10)图表4本周大宗交易一览 (11)行业周报P4一、投资策略一、国资委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关注卫星互联网进展。

卫星互联网的技术体系、发展趋势与应用

卫星互联网的技术体系、发展趋势与应用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通信技术卫星互联网的技术体系、发展趋势与应用柏亮(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1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卫星互联网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卫星互联网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

卫星互联用户可以拥有更多信息来源,提升生活水平。

结合国内外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详细讨论了卫星互联网的应用范围。

卫星互联网;高轨与低轨;频率轨位;应用方向Technology System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InternetBAI Liang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With the coming of information age,the deman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of Satellite Internet is becomingSatellite Interne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economy,politics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表1高低轨卫星应用系统优缺点分析容量运行寿命覆盖范围传输时延带宽成本系统建设维护成本单星容量较高较长(15年)单星覆盖范围大,但存在两极覆盖盲区,较长较高可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

虹云工程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五大商业航天工颗卫星,在距离地面的轨道上组网运行,致力于构建一个星载宽年完成星座部署后,虹云工程将可以提供全球无缝覆盖的宽带移动通信服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平台。

重大项目中首个启动的重大工程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空天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与机遇展望报告

空天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与机遇展望报告
智能化趋势
空天互联网行业将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升空天系统的自主控 制和智能决策能力。
未来市场空间预测
商业航天市场
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蓬勃发展,空天互联网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空间。
国防航天市场
国防航天市场对空天互联网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行业发展提 供稳定支撑。
科研航天市场
科研航天市场对空天互联网技术的需求将不断涌现,推动行业不断创 新发展。
2010年代至今
高轨道卫星互联网逐渐普及,如SpaceX的 Starlink和OneWeb等。
空天互联网应用领域
航空领域
为飞机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提 高乘客的飞行体验。
海洋领域
为船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满足海 上作业和航行的需求。
应急通信
在灾害或紧急情况下,空天互联网可 以作为地面通信系统的补充或替代方 案,保障通信的可靠性。
,投资者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竞争多,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
身的竞争力以保持市场地位。
CHAPTER 05
空天互联网行业未来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空天互联网行业将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 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可持续发展趋势
空天互联网行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环保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
实时导航
通过接收和处理多个卫星信号,空天互联网将实 现实时导航功能,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和 路径规划。
导航服务普及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空天互联网 将使得导航服务更加普及,惠及更多的用户和应 用领域。
卫星技术
小型化卫星
随着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的进步 ,小型化卫星将成为空天互联网 的主流,降低发射成本和难度。

我国卫星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卫星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卫星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对我国卫星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但从整体来看,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需要保持初心,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应对各方面挑战。

为此,提出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推进航天国际合作,加快空间应用产业发展三点建议,旨在助推我国卫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卫星资源;特点;总体趋势;建议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通信、导航、气象、农业等各个领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强大综合国力的国家,在卫星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卫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在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寻求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将对中国卫星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卫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卫星资源类型和特点阐述在多年持续探索发展过程中,我国科研能力、人才储备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卫星领域得到迅速发展,短时间内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立大型地球站,具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

至今为止,我国卫星领域在研究、开发、制造、发射、运营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

目前,我国大体上拥有如下卫星资源类型,其特点如下:(1)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是用于提供广播、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服务的卫星。

(2)导航卫星。

导航卫星系统用于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服务。

我国自主研发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覆盖能力,为多个领域如交通、农业、资源调查等提供了精准的导航和定位服务[1]。

(3)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用于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我国发展了一系列遥感卫星,具备高分辨率、多光谱等特点,有助于实现对地球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4)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用于监测大气环境、天气变化等,为气象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全球及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卫星通信产业概述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卫星通信的特点二、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国家大力支持通信卫星行业发展,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规范和动力,使得相关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国计民生。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合理规划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加快空间互联网部署,研制新型通信卫星和应用终端,探索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究平流层通信等高空覆盖新方式。

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相关政策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2、全球新发射卫星数量2021年全球新发射卫星达到1827颗,2012-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33.9%,随着卫星互联网下游端的需求刺激,预计未来全球每年卫星发射数还将持续增长。

2022年全球共实施186次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2505个,刷新历史纪录,发射航天器总质量1041.16吨,为本世纪以来最高值。

2016-2022年全球新发射卫星数量三、全球卫星通信行业现状分析1、全球通信卫星发射情况数据显示,全球入轨的通信卫星由2009年的30颗提升至2021年的1366颗,复合增速高达37.5%,尤其是2020年后随着SpaceX公司的星链项目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通信卫星发射已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2016-2022年全球通信卫星发射情况2、全球各国在轨卫星数量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轨航天器数量达到7218个,其中美国4731个,占全球总数的65.5%;中国704个,占全球9.7%,稳居世界第二,甩开了第三名;俄罗斯219个,欧盟1002颗,这是欧洲国家之和,日本108个,印度76个,其他国家378个。

国防军工:2024年民航客机将全部安装北斗机载设备,北斗市场可期

国防军工:2024年民航客机将全部安装北斗机载设备,北斗市场可期

DONGXING SE CURITIE S行业研究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一架装有北斗机载设备的客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降落。

数据显示,此次航行1分钟内数据上报成功率达到97%以上,完全满足国际上对民用航空器追踪能力的要求。

相比使用GPS 的国外机载设备,北斗三号终端优势明显。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通导一体化设计,拥有GPS 没有的短报文能力,北斗机载设备能实现飞机位置的短信报告,为飞行上“双保险”。

除此之外,由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拥有中圆地球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混合卫星星座,相比只有单一轨道的GPS ,北斗机载设备有更强的适用性,可满足复杂情况下的定位和短报文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对民用航空器的监控能力。

目前,中国民用航空器大概有3800架,需要在2024年前全部安装上北斗机载设备,并进入前舱导航系统,进一步突破国外企业对航电系统的垄断。

另外,“十四五”期间,我国庞大的航空市场所拥有的民用航空器数量还将增加,北斗在机载领域市场空间可期。

投资建议:第一,型号量产带动上下游繁荣,价值中初见成长。

受益于我国空军、海军加快推进国防现代化进程,新型号不断列装批量生产,我国航空产业链尤其是战斗机、直升机与发动机等主机厂所确定性和预期性最强。

建议关注航发动力和中航沈飞。

同时,型号量产叠加自主化发展需求,大幅增加军民两用半导体芯片行业弹性,建议关注军工半导体产业链优质标的。

第二,“内循环”促进北斗系统对GPS 的替代,“星网”公司成立推动国内卫星互联网快速起步。

北斗高精度应用推广取得长足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另外,此前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已初步取得成就。

在国家力量的带领下,低轨卫星产业链有望快速培育和成熟。

因此,我们认为卫星产业有望进一步商业化,建议关注北斗高精度、卫星互联网建设等相关公司。

风险提示:订单不达预期;产能释放有限;军费增速下降;疫情影响行业产能;国企改革不及预期;国防现代化进程不及预期;卫星互联网建设不及预期。

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卫星互联网产业概述1、卫星互联网的定义及卫星轨道分类卫星互联网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域,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的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

按照轨道高度划分,卫星星座主要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三类。

其中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发展卫星互联网业务。

低轨卫星互联网作为卫星互联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卫星互联网建设与应用的突破口。

卫星轨道细分分类2、卫星互联网发展历程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星地互联的全方位深度融合。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目前,卫星工作频段进一步提高,向着高通量方向持续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逐渐步入宽带互联网时期。

卫星互联网发展历程二、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关于卫星互联网的支持政策。

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是于2020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指出,信息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还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了“新基建”范畴,将其视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相关政策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三、卫星互联网行业产业链1、卫星互联网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卫星互联网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生产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

卫星发射及运营环节是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卫星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域,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的卫星系统,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

在这个环节,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以确保卫星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国低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低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低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文 | 赵鹏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卫星通信是以空间卫星作为中继载体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商业航天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互联网随时随地接入需求的增加,具有全球覆盖优点的低轨卫星通信网络被重新注入了新活力。

卫星通信产业属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战略新兴产业,由于涉及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及卫星运营等领域起步较晚,但随着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我国新基建发展规划,将会进一步促使行业发展提速。

一、卫星通信产业链分析卫星通信产业链(表1)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

2019年,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关于卫星通信产业规模数据显示,卫星产业链中卫星制造、发射、图1 新基建内容图2020年我国全年卫星发射39次,仅次于美国的44次,位居全球第二。

但目前中国卫星发射主要围绕导航和遥感领域,通信卫星数量相对偏少。

伴随高通量卫星带动宽带卫星通信业务蓬勃发展,中国低轨通信卫星行业有望进入快车道,卫星发射数量上升空间巨大。

预计我国2022年共计在轨低轨卫星规模800余颗。

长期考虑,参考StarLink等星座计划,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成熟及成本下降,2027年我国低轨卫星网络总规模有望达到3950颗,预计卫星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总投资达1690亿元,卫星运营市场空间可达7000亿元。

参考文献[1]张明.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无线电.2019(3):56-57.[2] 陈山枝.关于低轨卫星通信的分析及我国的发展建议[J].电信科学.2020(6):1-13.[3] 吴奇龙.低轨卫星通信网络领域国际竞争: 态势、动因及参与策略[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0(6):587-597.[4] 李喆,孙冀伟,尚炜,等.国外主要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进展及启示[J].中国航天,2020(7):48-51.[5]卫星互联网纳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EB/OL].(2020-04-21)[2020-06-23].http://www.x inhuanet.com / tech/2020-04/21/c_1125884291.htm.[6]赵秋艳,胡朝斌,陈川,等.低轨大规模星座的机遇与挑战[J].空间碎片研究,2020,20(1):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预测分析
1.1卫星互联网的特点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

广覆盖:实现全球宽带无缝通信,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和延伸,实现有线电话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均无法实现的广域无缝隙覆盖,有效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匮乏地区互联网接入问题。

低延时:实现延时与地面网络相当,卫星网络布置于近地轨道,数据信号在卫星与地面终端往返传输延时被大大降低,达到几十毫秒级别的较低延时。

宽带化:高通量卫星技术日渐成熟,高频段、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等技术的使用显著提升了通信能力,降低了单位宽带成本,能满足高信息速率业务的需求,极大的拓展了应用场景。

低成本:建设成本低于地面通信设施,与地面5G基站和海底光纤光缆等通信基础设施相比,具有显著成本优势。

现代小卫星研发制造成本低,软件定义技术又可以进一步延长在轨卫星使用寿命。

1.2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随着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的逐步开放,卫星国家队和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布局卫星互联网星座产业,将带动通信小卫星研制、火箭发射、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与软件应用市场爆发式发展。

2018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607亿元。

2019年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为682亿元,同比增长12.4%,2020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达723亿元。

图表2015-2020年中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1.3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现状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9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接近700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

当前,中国在轨卫星数量位于世界前列,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的逐步开放,将带动通信小卫星研制、火箭发射、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与软件应用市场发展,中国卫星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在国内方面,“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后,投资者对民营航天公司的调研多了起来,这是“新基建”加强了航天潜在市场的确定性。

未来宇航研究院研究表明,5年内,在中国,以航空和航海为主要市场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将有至少1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市场规模可达500亿-800亿美元。

事实上,当前5G的建设以及未来的需要,都对卫星互联网提出了迫切需求。

这种5G天地一体化网络将为大家提供更多元的通信方式,搭建更好的5G网络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助力通信产业走向天地一体化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