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事件
”台湾塑化剂“及”限塑令“事件.
2011年台湾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又称为塑化剂事件(传媒称为塑化剂或塑毒风波、塑化剂或塑毒风暴等),起因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检出含有塑化剂,进而被发现部分上游原料供应商在常见的合法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使用廉价的工业用塑化剂(非食用添加物)撙节成本。
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饮料商品外,影响范围亦扩及糕点、面包和药品等。
相关政府机关在事件爆发后,明订2011年6月起,若相关食品未完成自我检验,一律禁止贩售[1]。
由于对台湾社会影响甚大,该事件常与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并论;然而部分专家从日摄取量上限的角度指出涉及的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是30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
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的通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通知显示,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场上销售的二锅头酒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部分产品检出了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塑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可以使塑料变得柔软、有弹性。
然而,过量的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因此,各国对于塑化剂的使用量都有相应的限制标准。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此次抽检的二锅头酒中,发现有部分产品的塑化剂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塑化剂超标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北京二锅头酒质量的担忧。
二锅头作为中国传统的白酒品牌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此次塑化剂超标事件的发生,无疑对二锅头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作为塑化剂超标的责任方,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要求相关企业立即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并进行了深入调查。
同时,该局还将对相关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加强对酒类产品的监管力度,以确保市场上销售的酒类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塑化剂超标事件的曝光也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关注。
因此,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严格把关,确保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安全可靠。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合格的食品是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手段。
在购买酒类产品时,消费者应当注意查看产品上的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配料表等信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次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警示。
政府和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消费者也应当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合格的食品,共同维护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由塑料包装材料中的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由塑料包装材料中的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案例中国台湾昱伸公司被查出将塑化剂当做配方生产起云剂长达30年,原料供应遍及全台。
截至2011年6月6日受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达到278家,可能受污染产品938项。
◎2011年6月
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包括番石榴香精、绿茶粉等。
◎2011年8月
传三大奶粉品牌(美赞臣、美素、明治奶粉)含塑化剂,当事教授澄清事件:塑化剂含量极低,完全没必要恐慌。
◎2012年11月
第三方检测得出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受此消息影响,白酒板块全线大跌。
天津市静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其生产的油饼进行抽样检测,抽检结果显示该油饼铝残留量为1140mg/kg,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小于等于100mg/kg)十倍以上。
岳某某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过量加入食品添加剂,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
塑化剂事件
塑化剂事件
塑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能够使塑料材料具有柔软、弹性等特性。
然而,近年来塑化剂事件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
塑化剂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塑化剂的作用与应用
塑化剂是一类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及在塑料制品中添加以赋予塑料特定的性能,如柔软度、韧性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塑料制品都含有塑化剂,如玩具、食品包装等。
塑化剂事件的发生
然而,近年来不断有关于塑化剂事件的报道。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塑化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长期接触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更为严重。
这些甚至可能引发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
塑化剂事件背后的问题
塑化剂事件背后其实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
一方面,监管不严、标准不统一导致了市场中存在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的塑化剂产品,消费者难以判断产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生产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忽略对产品安全的重视,这种短视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健康风险。
如何应对塑化剂事件
针对塑化剂事件,我们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法规;同时,生产商也应该自愿采取更多的安全可靠措施,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消费者也要加强对产品的了解,选择安全可靠的产品。
结语
塑化剂事件不仅仅是一次偶然的事件,更是整个产业链上长期积累和不断暴露的问题。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类似事件,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
愿我们的生活中再无塑化剂事件发生。
药物纯度不够事故案例
药物纯度不够事故案例:塑化剂事件背景塑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可用于增强塑料的柔韧性和延展性。
然而,如果塑化剂被不当使用或超过安全限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与药物中塑化剂含量超标相关的事故。
本文将以中国一起药物纯度不够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2007年,中国爆发了一起涉及药物纯度不够的严重事故。
这起事件涉及到了中国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海淀制药厂。
该公司生产并销售一种名为“氨磺必利”的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胃溃疡和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
案例过程第一阶段:追溯问题源头2007年6月,海淀制药厂接到多个消费者报告称他们使用氨磺必利后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和免疫系统问题。
公司立即对生产过程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了问题的源头是原材料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
第二阶段:召回产品为了防止进一步的伤害,海淀制药厂决定立即召回所有已经销售出去的氨磺必利产品。
他们与各大药店和医院合作,通知患者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将其退还给销售点。
第三阶段:处理负面影响这起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媒体报道,导致了公众对中国制药行业质量控制能力的质疑。
海淀制药厂在此期间积极与媒体沟通,并承认错误并道歉。
他们还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第四阶段:调查与惩罚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这起事故展开了调查,并发现海淀制药厂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检测原材料的纯度,并未及时发现塑化剂超标问题。
监管机构对该公司处以重罚,并暂停了其药品生产许可证。
第五阶段:赔偿受害者海淀制药厂与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赔偿协商,并最终同意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此外,他们还承诺将为受害者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和后续治疗。
案例结果这起事故对海淀制药厂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公司声誉受损,股价大幅下跌。
此外,他们还面临着数百万美元的赔偿责任和未来销售额的损失。
监管机构也加强了对制药行业的监管力度,增加了相关法规和标准。
台湾塑化剂食品污染事件专题
塑化剂风波:台湾昱伸公司被查出将塑化剂的1种DEHP当作起云剂的配方长达30年,原料供应遍及全台。
截至30日,受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达到206家,可能受污染产品为522项。
;涉及公司:昱伸公司是台湾最大起云剂供应商,供应全台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还有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何为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用DEHP 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导致婴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塑化剂DEHP在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损害男性生殖能力致女性性早熟DEHP大多用于塑胶材质,属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涉毒产品:台湾受塑化剂污染产品超500项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
台湾卫生部门30日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台湾受有毒食品添加剂塑化剂污染的产品已达505项。
涉案厂家:近200家台湾厂商受事件牵连台湾因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风波愈演愈烈,截至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
新北市检方28日凌晨申请羁押3人。
目前,台湾各地卫生部门已指定实验室,受理民众委托的塑化剂检测申请。
影响范围:有毒产品遍及台湾全岛销往大陆、香港台检方表示,宾汉公司供应的起云剂及转制产品,全台湾至少有12个县市在使用。
台湾卫生部门表示,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起云剂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成伟公司将问题起云剂外销到菲律宾与越南;传佳公司与云丞公司的问题果汁则输往美国。
延展阅读:塑化剂已毒害台湾近30年闹出塑化剂风暴的昱伸香料负责人赖俊杰坦承,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而早期所用的DOP 还比DEHP更毒,直到5年前才改用DEHP。
图解塑化剂危害:塑化剂事件波及范围及示意图:塑化剂知识解答::一般说明如何发现“起云剂”遭塑化剂污染?1。
塑化剂事件
塑化剂事件2011年5月,台湾食品药物管理部门杨姓研究员在地方卫生局送来的药物抽样本中,发现异样讯号。
食品药物管理部门旋即主动与地方卫生单位及检调单位共同进行调查,往上追查源头,检验十余种原料后,发现是其中之一种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之食品添加物“起云剂”所造成,同一时刻亦往下调查受影响的产品。
一时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一场“塑化剂风波”。
起云剂是一种乳化剂,常使用于果汁、饮料、果冻和优格粉末,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物。
但是DEHP是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中的一种,专家称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之后,该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饮料领域蔓延至药品领域,牵涉甚广,影响极大。
台湾已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
2011年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1、什么是塑化剂?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
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
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 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
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
2、塑化剂的成分塑化剂的成分是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塑化剂多年来被非法广泛使用到食品、药品中,被称为“翻版三聚氰胺”。
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分析
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一、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简介2011年5月25日,台湾含有害人体塑化剂DEHP的塑化剂毒饮料案被媒体曝光,而且污染产品呈现出滚雪球式的发展,不只果汁、饮料遭污染,就连果酱、浓糖果酱、益生菌粉等产品近日也下架回收。
台卫生部门统计显示,截至6月11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300家,台湾受到污染的产品已经超过960项,酿成了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给台湾美食蒙上了阴影。
其中,台湾著名的食品龙头企业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宝健运动饮料、芦笋汁和7-SEL-ECT低钠运动饮料也有毒;知名制药企业宏星也查出乳酸菌受塑化剂污染。
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的悦氏运动饮料和有毒的芦笋汁,被销往香港、大陆。
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影响范围甚广,连幼儿使用的感冒糖浆都传出含塑化剂,让许多民众提心吊胆,台湾地区人心惶惶。
三鹿毒奶粉,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各种添加剂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经让人质问,到底还有什么东西是干净的,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安心的入口呢?二、社会各界的反应(一)企业统一集团等一些大公司的食品包含塑化剂,给这些企业声誉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品牌企业不是食品安全的代名词,三鹿也好,统一也罢,名声再响亮也不过是浮云。
台中县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和市府卫生局,共同发起业者自我管理查核机制,积极配合卫生局,对于受到污染的食品进行销毁。
由业者严格把关原料来源,并索取核可证明文件,送交卫生局审查,经由卫生局检核通过后,将厂商名单公告在卫生局网站,并发给业者食在安心标章,贴在门市供消费者辨识。
(二)消费者塑化剂事件爆发后,有一些缺德企业在果酱中和制作糕点过程中添加塑化剂,让很多消费者没想到塑化剂竟然会出现在食品,消费者对糕点丧失信心,只能望而却步,不敢食用或者是干脆不吃面包也不敢喝果汁。
导致糕点企业的业绩下滑不止2成。
作为消费者之一的马英九也担心他可能也吃了不少塑化剂。
不少怀孕的消费者表示,塑化剂可能会危害到胎儿的健康,考虑将孩子打掉。
植物油塑化剂超标案例
植物油塑化剂超标案例
2011年,中国广西南宁市一家食品公司生产的豆浆产品被检测出植物油塑化剂(即石蜡)超标。
该食品公司使用了含有大量石蜡的低价植物油作为豆浆的原料。
石蜡是一种塑化剂,可使食品和饮料变得更柔软和有光泽。
然而,石蜡不可消化,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这起案件引发了广泛的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
调查发现,这家食品公司长期以来在生产中以低价植物油取代合规的食用油,以降低成本。
在没有足够的监管和检查下,这种非法行为长期存在。
该公司的豆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涉及人数众多。
一些食品受害者后来出现了胃痛、腹泻等健康问题,这被认为是由于长期摄入含有超标植物油塑化剂的豆浆引起的。
政府部门随后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和取缔,并责令召回相关产品。
相关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处以罚款。
这起案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的广泛讨论和监管措施的加强。
预制菜 食品安全 典型案例
预制菜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预制菜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一、“毒白菜”事件2011年,江苏盐城市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预制菜中检出多氯联苯(PCBs)超标,该企业涉嫌使用被禁用的农药及化肥,导致其生产的预制菜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被媒体称为“毒白菜”事件。
此案例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质疑。
二、“塑化剂”事件2011年,台湾地区爆发了“塑化剂”事件。
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在对市场上出售的预制菜进行抽检时,发现部分预制菜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
这些塑化剂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关注。
三、“地沟油”事件2008年,中国媒体曝光了多起使用“地沟油”制作预制菜的案例。
地沟油是指从下水道、垃圾处理场等地收集的废弃油脂再加工而成的食用油,其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极具风险。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并加强了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四、“苏丹红”事件2005年,中国广东省爆发了“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是一种被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有害色素,但在一些预制菜中被检出。
这些预制菜中的苏丹红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并促使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检测工作。
五、“农药残留”事件2019年,中国广东省发生了一起农药残留超标的预制菜事件。
检测机构在对市场上的预制菜进行抽检时,发现部分预制菜中的农药残留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关注,并促使政府加强了对于农药使用的监管和控制。
六、“添加剂滥用”事件2013年,中国广东省某企业被曝光在预制菜生产中滥用食品添加剂。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被禁止使用的添加剂,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食品企业的质疑。
七、“食品中毒”事件2015年,中国某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食品中毒事件,涉及到的食品主要是预制菜。
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多家餐饮企业在制作预制菜时,存在食品安全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导致了大量消费者食用预制菜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危机公关案例:台湾塑化剂事件
危机公关案例:台湾塑化剂事件
危机公关案例:台湾塑化剂事件2011年5月24日,台湾媒体称,5月23日是台湾食品安全的崩坏日,除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外,更出现了塑化剂饮料。
上万公吨致癌起云剂流入30多家下游厂商,制造出各类饮品和果冻,波及全台食品生产销售领域。
之所以事件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因为原本起云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可促进食品乳化,常用于果汁、饮料、果冻和优格粉末。
但某些厂家为降低成本,用DEHP代替起云剂,DEHP属于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已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
台湾卫生部5月30日表示,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起云剂的相关食品已流通到香港、大陆及东南亚地区。
6月,大陆开始就台湾塑化剂事件展开社会热议,尤其以微博等网络平台的网民关注更是引起大陆对于塑化剂的恐慌。
随后,各大传统媒体也进行了实时报道,塑化剂事件从而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案例分析:较之三鹿毒奶粉等危机个案,此次台湾塑化剂事件的致命软肋在于事件发端便波及整个食品行业,统一等行业大佬更是黑榜有名,严重挫败台湾食品行业的生产销售。
此次事件中,无论是台湾官方、还是涉事企业自身,都积极应对危机,配合调查并及时公开相关进展与结果。
可以说在危机处理上较为及时。
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危机处理,必须建立在产品质量与行业法律的监管规范之上。
危机公关只能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媒体报道、公众舆论与相关事态的良性发展,决不能规避产品本身的严重问题,而掩过饰非。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危机公关处理分析公共关系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公共关系,企业可以实现与其外部相关公众之间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达到相互理解与支持的。
建立企业信誉,树立企业形象,协调彼此间利害关系,消除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进行危机处理,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以下我们将以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白酒塑化剂事件,来研究酒鬼酒公司是面对塑化剂事件,是如何利用公关,进行危机处理的。
并对其公关措施进行分析。
一、背景简介2012年11月19日,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被爆出塑化剂超标260%。
送检的酒鬼酒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超标260%。
这一事件的曝光,引起了整个白酒行业的动荡,消费者的恐慌。
酒鬼酒在市场上,产品遭下架,股价市值损失巨大。
二、事件回放:面对这场危机,酒鬼酒公司是怎样面对的呢,下面简要对其进行介绍。
2012年11月19日上午,相关媒体报道了《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毒性为三聚氰胺20倍》等文章,,同时,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在接受经济之声专访时回应,否认送检产品为其公司产品,同时质疑对此进行检测的商业检测机构的测标准、检测手段的权威性,并声称整个白酒行业都不需要添加塑化剂。
2012年11月20日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相应公告,保护投资者利益,要求停牌,但停牌两天后没有发布任何澄清公告。
21昨晚11时58分,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首先强调“产品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23日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复牌公告,并向发布声明道歉,并表示在11月30日前将完成整改工作。
然而,面对消费者最关心的能否退换货,酒鬼酒的公告和声明中均没有提及,。
塑化剂污染案例
塑化剂污染案例塑化剂污染案例:律师点评事件时间:2002年至2007年地点: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事件始末: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塑化剂污染事件。
该事件是由当地一家大型塑料制造企业非法使用含有有毒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DEHP)制造塑料制品导致的。
2002年,当地政府获悉有关该企业非法使用DEHP的举报,并立即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当地政府发现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DEHP生产塑料制品,而DEHP以潜在健康风险,特别是对儿童的潜在健康风险而闻名。
在调查过程中,政府采集了多个塑料制品样本,并进行了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其中几个样本中的DEHP含量严重超标。
随着调查的深入,政府还揭发了更加令人震惊的事实:该企业不仅在非法使用DEHP制造塑料制品,还将这些有毒制品销往了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其他国家。
由于DEHP的潜在毒性,这一行为对广大消费者构成了严重的健康风险。
政府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关闭了该企业,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并展开了全面的清理行动,以防止潜在的健康风险扩散。
律师点评:此案例涉及塑化剂污染,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塑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如果使用者不合规范地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将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在这起案件中,涉事企业以牟利为目的,违规使用有毒塑化剂制造产品,并销往了全国及海外,无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构成了对公众健康和权益的侵害。
对于这类案件,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并设立更加严格的法规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企业也应对其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和监控,确保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符合相关的标准与法规。
同时,任何对公众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追究。
此案件也提醒公众要对购买的产品保持警惕,并选择信誉良好、合规生产的产品。
任何怀疑所购产品安全性的情况应主动向有关部门举报,以保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利益。
通过这起案例,我们应当认识到当涉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问题时,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台湾塑化剂事件
台湾事件
首次发现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台湾爆发第一桩塑化剂DEHP污染饮料食品案,揭发黑心厂商的是位五十二岁的杨姓检验员,身为两个小孩的妈妈,关心食品安全而追根究底,只是没想到案情牵连如此之大。 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管理局主秘罗吉方今天透露,杨女士对例行稽查的益生菌食品做检验,本来探究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却发现气相层析仪上出现异常波状讯号。 杨女士将此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作比对,赫然发现是塑化剂DEHP特有的“指纹”,这是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警觉到事情不单纯。 罗吉方口中的杨女士平常粗枝大叶,做检验却很小心谨慎,她怀疑检体有可能遭到食品容器污染,于是检验益生菌的膜薄包装材料,结果薄膜是PE材质,按理来说,PE不可能溶出大量的塑化剂DEHP,研判检体未遭包材污染。 根据台卫生部门食品药物检验局的检验流程,油溶性的食品检体先做薄层分析法(TLC),如果未检出,将继续用气相层析仪(GC/MS-MS)进一步检验,气相层析仪的敏感度高,可测出十亿分之一浓度(ppb)物质。 杨女士三月中旬收到益生菌检体,花了两个星期验明塑化剂DEHP的正身,后来又做了定量分析,检出益生菌食品中的DEHP浓度高达六百ppm(百万分之一浓度,毫克/公斤),远远超过民众每日平均摄入量一点二九毫克。 此一结果非常骇人,罗吉方获得杨女士报告,翻遍岛内外文献,都不曾出现食品添加DEHP. 台卫生部门决定通知检方,循线查到源头,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物"起云剂",违法掺入塑化剂DEHP.[2]
塑化剂科普
申万研究 2
主要内容
1. 塑化剂事件 2. 为何是DEHP 3. 塑化剂危害 4. 预防措施
申万研究 3
2.1 起云剂
起云剂,又叫混浊剂、乳浊剂或增浊剂,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在食品卫生规范内 可合法使用。
为了帮助食品的乳化,经常使用于运动饮料、非天然果汁或果冻、果酱、浓糖果浆、 优酪乳粉末等食品中,让饮料避免混合物沉淀或油水分离,并可增加饮料中的白雾 感及浓稠感,使产品卖相更加自然。
由此追根溯源至含有塑化剂DEHP的起云剂生产商昱伸香料公司,并追查出使用有 毒起云剂的下游厂家数十家、数百种产品,相关产品除涉及中国台湾地区外,还通 过出口等途径影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地区、菲律宾、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越南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受影响的产品包括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 添加剂等。
申万研究
4.1 政策层面
由于增塑剂添加的非常广泛,加上白色污染的蔓延,在土壤、水体等都已经含有一定的 增塑剂成分。
台湾塑化剂事件后,香港发布新闻,99%的市民血液样本中检出增塑剂。 欧盟2005年开始对6种邻苯二甲酸盐物质进行了限制,目前已经扩大到15种,甚至对儿
童玩具和儿童类物品中的含量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 继欧盟之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也发布了与欧盟类似的法律或标准。 我国大陆食品生产中事实上禁止使用,2008年对其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做出了相关规定。
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 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
申万研究 5
2.3 DEHP替代棕榈油
收入增长加速之所以使用塑化剂DEHP替代棕榈油作原料生产起云剂, 是由于DEHP生产的产品卖相更好、保存期限长6-7个月、能够稀释饮 品的分量更大进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台湾塑化剂事件
(一)台湾塑化剂事件。
邻苯二甲酸酯(DEHP)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台湾将之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这种塑化剂如被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
祸首昱伸公司制造起云剂时偷梁换柱,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以图牟取暴利,与工业酒精勾兑、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类同,是极其恶劣的制假行为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此后,不断验出各种饮料甚至药品均含有塑化剂。
塑化剂事件频频发生,毒性比三氯氰胺高30倍!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令人不得不沉思监管是否存在漏洞。
(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
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海南的毒缸豆、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 、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台湾塑化剂有毒食品,到期面包回炉再造热卖、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下水道小龙虾、双氧水凤爪、避孕药养黄鳝、激素染色草莓、大肠杆菌超标青团、农药残留含敌敌畏、麻辣海带丝用苯甲酸防腐、毒竹笋焦亚硫酸钠超标至少144倍。
纵观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建立和健全食品监督管理的程序和法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所共有的社会经济现象;二是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工作滞后;三是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统一;四是缺乏正常的食品安全监督公众渠道;五是社会整体诚信资本的缺失。
台湾塑化剂事件
台湾塑化剂事件
“塑化剂”事件回放
目 录
“塑化剂”本质及危害
“塑化剂”危机处理分析
“塑化剂”事件结果
塑化剂事件回放
塑化剂事件起因
2011年5月24日,杨女士(质检员)对例行稽查的益生 菌食品做检验,本来探究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 却发现气相层析仪上出现异常波状讯号。杨女士将此 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作比对,赫然发现是塑化 剂DEHP特有的“指纹”,这是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 警觉到事情不单纯 。她怀疑检体有可能遭到食品容器 污染,于是检验益生菌的膜薄包装材料, 结果检出益 生菌食品中的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浓度, 毫克/公斤),远远超过民众每日平均摄入量1.029毫克。 循线查到源头,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物 “起云剂”,违法掺入塑化剂DEHP。
30年来,塑化剂为何能逃过层层监管?
原因三:食品追溯制度不足 台湾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加工食品追溯制 度的地区,“但是很遗憾,这个制度只局限 于生鲜领域,且最近三年都是停滞的。”詹 长权认为,继续完善食品追溯制度迫在眉睫。
原因四:“名优产品”抽检率过低 台湾有关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确 定“GMP微笑认证产品”(由台湾“经济部”评 定的名优产品)的食品安全质量。过低的抽检率 和对业者自觉的过度依赖是酿成此次大祸的重 要原因。
塑化剂的本质及危害
塑化剂的危害
3.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
塑化剂暴露产生的基因交互作用会造成心脏、 肝脏和肾脏毒性,对人类疾病风险最大是心血管 疾病。 4.长期大量摄取导致肝癌
塑化剂DEHP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据资料显 示,塑化剂DEHP将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 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 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长期 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塑化剂与男性生殖问题近年来的安全事故案例
塑化剂与男性生殖问题近年来的安全事故案例随着现代化的进步,社会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塑化剂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的潜在危害被认为与男性生殖问题的增加有关。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塑化剂与男性生殖问题相关的安全事故案例,并旨在提醒人们对于塑化剂的使用要保持警惕。
近年来,塑化剂与男性生殖问题之间的联系备受关注。
据统计数据显示,男性生殖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塑化剂被认为是导致此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将列举几个近年来关于塑化剂与男性生殖问题的安全事故案例,以便更清晰地了解这个问题。
2008年,中国某国家塑料制品厂发生一起塑化剂泄漏事故。
该厂生产的塑料制品中使用了含有有害塑化剂的原料。
由于厂方未能有效控制原料质量,导致塑化剂泄漏,进入了环境中。
不幸的是,许多附近居民长期暴露于有害塑化剂的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男性生殖问题,如不育症、睾丸发育异常等。
2012年,美国一家婴幼儿奶粉企业爆出塑化剂污染的丑闻。
该企业在奶粉生产过程中不慎引入了含有塑化剂的原料,致使多批次的婴幼儿奶粉受到污染。
大量的婴幼儿长期饮用了含有塑化剂的奶粉,导致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案例急剧增加。
2016年,日本一家化学品公司因为塑化剂污染的问题陷入舆论风波。
该公司在塑化剂生产过程中未能严格控制质量,导致大量的塑化剂超出标准,进入到消费品中。
多个塑化剂被应用于食品包装、玩具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案例大量涌现,引发了民众对于塑化剂安全性的担忧。
这些案例仅是近年来的冰山一角,塑化剂泄漏和污染导致的男性生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威胁人类健康。
塑化剂可以渗入食物、空气和饮用水中,长期暴露于其影响下的男性更容易受到其危害。
男性生殖问题包括不育症、性欲降低、生殖器官变异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塑化剂与男性生殖问题的关联,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塑化剂的泄漏和污染。
塑化剂与男性生殖器官异常发展安全事故的警示
塑化剂与男性生殖器官异常发展安全事故的警示近年来,关于塑化剂与男性生殖器官异常发展之间的联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领域。
然而,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塑化剂可能会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异常发展。
本文将介绍塑化剂的危害、安全事故案例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这一安全隐患的认识,促进健康的男性生殖器官发展。
一、塑化剂的危害塑化剂是一类用于增加塑料柔韧性和延展性的化学物质。
由于其广泛的应用,人们无法避免接触到塑化剂。
然而,塑化剂中常含有一些被证实具有内分泌干扰性的物质,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等。
这些物质能够模拟或干扰人体内的激素系统,从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研究发现,暴露于塑化剂中的人群,特别是胎儿和婴儿,可能会面临生殖和发育问题。
男性生殖器官异常发展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情况。
塑化剂可影响睾丸的发育,导致睾丸移行异常、精子质量下降、生殖器官畸形等症状。
此外,研究还发现塑化剂与男性不育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二、安全事故案例在世界各地,曾发生过多起由塑化剂引起的男性生殖器官异常发展的安全事故。
以下是其中的两个典型案例:1. “气球门”事件这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起安全事故。
当时,一些儿童和年轻人频繁使用含有塑化剂的气球,以及从事与塑化剂直接接触的工作。
他们的睾丸发育异常,导致精子质量下降,一些男性还出现了不孕症。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塑化剂及其相关产品的广泛关注。
2. 某电子厂工人事件该电子厂生产的产品中含有大量的塑料部件,工人需要长时间接触含有塑化剂的塑料。
随后,一些工人报告了生殖问题,包括生殖器官畸形和不育症等。
经调查发现,这些工人长期接触塑化剂导致了他们生殖系统的异常发育。
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揭示了塑化剂与男性生殖器官异常发展之间的关系,警示人们对于塑化剂的潜在危害必须高度重视。
三、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塑化剂与男性生殖器官异常发展的安全事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含有塑化剂产品的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指导,确保市场上的塑化剂产品符合安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化剂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
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
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 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
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
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
据统计2004年全世界的塑化剂市场,总量约在550万吨左右并朝600万吨迈进。
塑胶添加塑化剂依据使用的功能、环境不同,制造成拥有各种韧性的软硬度、光泽的成品,其中愈软的塑胶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剂愈多。
一般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广被使用的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塑化剂,以让PVC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非常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
增塑剂的作用机理是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也就是对抗塑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应力和聚合物的分子链的结晶度,而他们则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
人体伤害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被归类为疑似环境荷尔蒙,其生物毒性主要属雌激素与抗雄激素活性,会造成内分泌失调,阻害生物体生殖机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产、天生缺陷、异常的精子数、睾丸损害,还会引发恶性肿瘤、造成畸形儿。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2011年5月30日,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塑化剂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掺了DEHP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这是她30年来看过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
起云剂本身没有问题,是有不良业者掺了塑化剂到起云剂配方中,才造成这次塑化剂风暴。
[3]
起云剂(又名浑浊剂、乳浊剂、增浊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乳化稳定剂。
是指将具有一定香气强度的风味油,以细微粒子的形式乳化分散在由阿拉伯胶、变性淀粉和水等组成的水相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水包油体系。
2011年5月23日,台湾公布不法厂商昱伸公司和宾汉公司在起云剂中添加塑化剂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台湾检察机关已分别起诉昱伸公司和宾汉公司案犯,对首犯求处25年重刑。
幼儿使用后果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危害研究
台湾专家表示,成年人长期每天喝1瓶受塑化剂污染饮料,生殖功能异常风险将增加3到4倍;体重较轻的儿童风险更增加6到8倍,另外,对孕妇风险也较高。
香港浸大生物系用白老鼠作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
专家说,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
2012年10月,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接触大量上述物品的女性,进入更年期的时间要比其他女性提前近两年半。
而且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还会导
致部分女性提早15年停经。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
据国家质检总局消息,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检验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督促企业查明产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原因,认真进行整改。
此外,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显示为“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酒鬼酒11月21日晚发布声明,称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该声明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故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声明并指出,关于50度酒鬼酒被检测出DBP最高检出值1.04mg/kg的问题,经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三个权威部门认定,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适量的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可以放心饮用。
按照此前21世纪网的报道,他们送往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检测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超标260%。
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办公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食品安全办综合司: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
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已脂)(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卫生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