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400字)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400字)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400字)《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与反思反思:本节课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通过感悟,知道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2、认识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我设计了五个活动主题,按照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让学生从熟知的家乡文化入手,逐步感知中华文化的内容。

在教学中,学生兴趣很浓,对中华文化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活动2,学生在认知中,感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正是要学生掌握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然后,我让学生列举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如数家珍,我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倍加珍视这些传统节日?从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影响。

活动3,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在讲故事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还形成了许多传统美德。

最后,归纳学习收获,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00字《灿烂的古代文化》教学反思高庄则中心小学郝高灵第一,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问题,以学生活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情升华,环环相扣,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全面认识中华文化。

这样做符合学生知识生成的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拓展能力,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

第二,恰当的使用视频情景,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审美,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起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相关学科的渗透,历史知识的碰撞和比拼,使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心灵的震撼,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教学效果。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活动方法】活动式、体验式。

【课前准备】1.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本地的文化资料。

2.分组收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3.分组收集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方面的资料)。

4.分组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诗歌等。

5.分组收集有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活动过程】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课堂导入:教师播放音乐视频《唱脸谱》渲染气氛,活动铺垫。

(播放视频:唱脸谱)第一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国画、饮食、民歌、剪纸、书法、武术、瓷器、丝绸等)。

学生交流:说一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对自己有何影响。

(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找的资料引导学生作出评论,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品味中华文化独特韵味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活动二:故土寻根第二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

教师展示所收集的本地文化(对学生收集的本地文化的补充)。

教师提问:作为当地人,你觉得当地在哪方面的文化让你觉得自豪?为什么?学生交流(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到:本地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以当地文化为荣,我们更要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第三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中国在文学、军事、科技、天文等方面的史料(主要收集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世界的影响方面的资料)。

活动三: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第四组学生代表展示所收集的对自己成长影响较大的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等。

教师提问:这些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典故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熟悉的格言、谚语等,体会它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

)活动四: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第五组学生代表展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报道。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姚献丽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点;理解传统文化 的深远影响和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 能力目标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能力。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力量,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增强中华传统美德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教学难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之中。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视频播放 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断。

学生思考这些画面是从哪节选下来的?你从这组画面中得到中华文化哪些信息? 教师点拨外国朋友安妮也从网上观看了这一画况,他被开幕式的精彩 场面深深震撼了,他觉得中华文化太神奇了,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 兴趣,想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她。

假如你是安妮的中国网友小华,你将怎样向安妮介绍中国文化呢? 二、讲授新课 板块一感知中华文化特点。

1 多媒体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展示一组组中华文化的图片 先按时期分别展示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隋唐时期、 明清及近代以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再按类别分别从语言文字、文化 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介绍中华文化的 突出成就。

2 设问 1 五彩缤纷的文化、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沉醉其中。

在这些文化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 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中有传统文化的体现吗? 3 综合以上活动你认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3 教师小结 1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 统不曾被打断的国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但中华文化不神秘,离我们也不遥远,他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也是 丰富多样的,它就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次,每一点空间。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董树贤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及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特点和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例举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板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2、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特点横向看:博大精深纵向看:源远流长4、中华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对世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1、代代传承的美德2、历久弥新的美德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真正的无与伦比”的赞誉,既是对精彩的开幕式,更是对灿烂的中华文化。

板书《灿烂的中华文化》)(二)学习新课活动一:比一比,谁知道得最多?(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布置的你们所收集的“中华之最”并归类1、第一小组——工程建筑方面2、第二小组——科学技术方面3、第三小组——文学艺术方面(生答后师总结)自古以来,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多媒体展示)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所了解的下列中华文化元素的来历1、第一小组——中国的方块字2、第二小组——中国的杜康酒3、第三小组——中国的端午节(生答后师总结)世界历史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明,但唯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充分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1.《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1.《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基 教材课题 做课班级 做课教师 本 信 息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一框 灿烂的中国文化第一目: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附中 李雪艳 课标规定: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 感、民 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 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地位作用:本课地位:本课所讲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 内容。学生已经在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中了解 教材分析 到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 化,这为过渡到本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框题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了解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文化 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影响 兴趣点: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认知的兴趣。 学情分析 障碍点: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符号知道的比较多,但对蕴含在背后的价值了解较少, 对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不深,导致崇洋媚外的情况比较严重,凡事觉得外国的好。 发展点:认清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不盲目迷信外国文化;自觉传承中华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容;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 化对我们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所给材料归纳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出中华文化对个人、 社会和世界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认同。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讲授法,问答法。 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三( 姐妹两个一样长,厨房进出总成双。千般苦辣 酸甜味,总让它们第一尝。 猜谜语 引起兴趣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学庄少芳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处于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这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

2、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掌握的较好,但不善于思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对教材内容领会不深。

2、学生对书本上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较强,但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且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3、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地解答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开展、阅读鉴赏、组内讨论等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体会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中华文化的特点教学难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方式与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及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提供素材,使知识更直观,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利用实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来分析现象或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自觉完成知、情、意、行的教育。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开展、组内讨论等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体会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逐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教学难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使用教材构想: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华文化某一方面的资料,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体验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影响;通过讲述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的故事让学生感悟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关于文化的话题,还记不记得八年级我们曾经学习过有关文化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自由回答:教师归纳:多元文化地球村,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

今天,我们侧重探讨的是中华文化。

二、学习新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第一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教材图片及问题问题: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第二步:学生回答问题第三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中国旗袍、故宫、长城、书法、武术、剪纸、石雕、木雕、编钟的图片。

然后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这些图片的感想。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第一步: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方块字、故宫、京剧、编钟、粽子图片第二步: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你会怎样品味它们的文化情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尊重、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方块字、留下的无数建筑艺术精品、独具东方魅力的戏曲等。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结晶。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实验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了解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因此,本节课在八年级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学生分析: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这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学习这一课很有必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发扬、传播中华文化;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学习目标:①通过图片展示、学生举例,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有哪些②通过学习懂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③通过案例分析等活动,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及怎样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提现中国文化和民族美德的组图,配以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古典音乐。

教师引导:虽然这些图片只能窥到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但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彩纷呈。

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灿烂的中华文化”。

(点评:通过精彩纷呈、角度全面的组图导入,直观、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对灿烂中华文化的探究热情。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题,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八年级已学过《多元文化地球村》,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化,为本课作过铺垫。

本节课包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两目内容,第一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组成、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等。

第二目主要是了解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品质。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本堂课通过体验、质疑、活动三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语文、历史课的学习,在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这一课属于知识课型,又能渗透责任感和爱国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地位影响,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威力和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

据此,本课教学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焉耆县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在起初对《灿烂的中华文化》进行教学设计时总觉得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觉得不敢随意评说。

后来静下心来研究教材和阅读教师用书上对这一框题的指导分析,也通过其他渠道补充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慢慢有了些思路。

我认为在教学这一课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1、度的把握。

中华文化可以说是深不可测,但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对文化挖的多深。

课标中的要求是“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所以在拓展挖掘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则过犹不及。

2、量的把握。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教学素材可以展示给学生。

而且文化有丰富的图片等来展示和介绍,学生会有更形象直观的印象。

但在展示中并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只追求大量图片素材对学生视觉的冲击,那么本科的知识内容和体系势必被冲淡。

所以上课要展示的素材必须是教师经过再三筛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这样才能恰到好处的辅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学思路的把握。

本课的教学思路总的来说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这符合学生学习知识、认知事物的规律。

从各种感性材料的体验分析中获得理性的归纳,逐渐形成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准备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课前给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搜集材料、思考问题的任务,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在全班展示本组成果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现欲很强,课堂气氛热烈。

另外,我还非常注重教法和学法的多样性,讲授法、情景设置法、比较法、归纳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也有阅读,有思考、有讨论、有交流、有展示、有评价。

我觉得课堂上的“小组成果展示”和“听我讲故事”这两个环节实施效果非常好。

学生的准备非常充分,语言表达优美流畅,体态大方。

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联系与文化相关的时事热点,展示各个省份独特文化,这样,学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 姚献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点;理解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能力目标: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中华传统美德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教学难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断。

学生思考:这些画面是从哪节选下来的?你从这组画面中得到中华文化哪些信息?教师点拨:外国朋友安妮也从网上观看了这一画况,他被开幕式的精彩场面深深震撼了,他觉得中华文化太神奇了,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想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她。

假如你是安妮的中国网友小华,你将怎样向安妮介绍中国文化呢?二、讲授新课板块一:感知中华文化特点。

1.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展示一组组中华文化的图片:先按时期分别展示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明清及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再按类别分别从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介绍中华文化的突出成就。

2.设问:五彩缤纷的文化、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沉醉其中。

在这些文化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中有传统文化的体现吗?综合以上活动你认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3.教师小结: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统不曾被打断的国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但中华文化不神秘,离我们也不遥远,他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也是丰富多样的,它就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次,每一点空间。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课程目标:让学生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弘扬传统美德。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地位及影响;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及合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兴旺发达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威力;2.从历史、文学、军事、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的构成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3.通过充满哲理的谚语和格言来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教学重点: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四、教学难点: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做美德的践行者五、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六、教学流程设计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欣赏中华文化(3分钟)观看一段图片资料——《大山在中国》启发学生思考:一个外国人精通汉语,并且热衷于表演中国艺术这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是啊,说明了我们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而也正是5000多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文化魅力、民族精神,让中国走向世界。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板书:第五课第一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大山开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

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过渡: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那么中华文化到底有什么内容呢?第二步:通读教材,初步感知——细说中华文化(3分钟)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领悟基本观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好标记:多媒体显示问题:1、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2、中华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生成基本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手到眼到心到的良好习惯,又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储备知识。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及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及反思

第五课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注重实践的能力。

三。

手段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通过欣赏、阅读、思考课件内容,结合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掌握较丰富的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并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难点:深入实践,传承美德【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案,为学生布置课前作业。

2.学生:(1)课前收集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的资料,文化代表人物及其成就;(2)收集带有哲理的谚语、格言;(3)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中国文化的产生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一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教师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第一节,《灿烂的中华文化》。

提到中华文化,你知道它是谁创造的吗?生答: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产生的活动二:中国要走向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教师:对,你们回答得很好。

(播幻灯片二,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

那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吧,它曾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又一个绝好的契机。

其实,早在2002年,我国的上海就通过展示灿烂的中华文化,成功地申请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播幻灯片三,2002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教师:是呀,中国要走向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我们的文化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2010年的5月,是我们又一个展示自我的日子,我们满怀期待,积极筹备,一定要把中华文化传向世界。

让我们一起一起来加油吧!同学们,到那时,你作为中外文化往来的使者,打算向外国朋友介绍些什么呢?(播幻灯片四)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要面向世界活动三:看谁说的多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生:自由发言,展示交流他们收集到的文化成果资料。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8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1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使学生感觉比较熟悉,能很快的投入到课堂的气氛中来,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准备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课前给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搜集材料、思考问题的任务,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在全班展示本组成果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热烈。

另外,我还非常注重教法和学法的多样性,讲授法、情景设置法、比较法、归纳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也有阅读,有思考、有讨论、有交流、有展示、有评价。

我觉得课堂上的“由中华文化到中原文化的展示”这个环节效果非常好,展示了河南的独特文化,使学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共鸣,使学生作为一个河南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另外课堂上的“小组成果展示”这个环节也很好。

学生的准备非常充分,语言表达优美流畅,体态大方。

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在有的问题小结时,有些简短;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用语也应该更生动一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2不同于《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中的内容,涉及到四大发明,《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宋词元曲和书法,绘画,典籍上,这就给本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化“古板”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便是我在教学设计和备课过程中始终思考的问题,而且由于学生的语文积累较薄弱,平时对于元曲,书法,绘画的了解又知之甚少,这就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本课的导入环节,我采取了直接导入的方式,并在介绍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后,将其与司马迁的《史记》进行简单的对比,对学生进行了语文常识的普及,详细解释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灿烂的古代文化》教学反思
高庄则中心小学郝高灵
第一,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问题,以学生活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情升华,环环相扣,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全面认识中华文化。

这样做符合学生知识生成的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拓展能力,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

第二,恰当的使用视频情景,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审美,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起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相关学科的渗透,历史知识的碰撞和比拼,使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心灵的震撼,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部分学生不积极、不关心,对中华文化不以为然,需要加强爱国情感的培养和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