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构造设计通则
森林仿古建筑设计方案模板
森林仿古建筑设计方案模板一、设计背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视,仿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森林作为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蕴含着无限的美好与灵感。
因此,本设计方案将森林的元素融入到仿古建筑的设计中,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二、设计原则1. 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将森林的自然元素与仿古建筑的文化精髓相结合,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
2. 环保可持续:倡导使用环保材料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人文关怀:注重提升居民的文化体验,在建筑中融入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人性化的设施。
三、设计要点1. 建筑外观设计:- 参考古代建筑风格,在建筑外墙、屋顶等部分运用仿古材料和传统建筑元素。
- 利用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打造自然与环境融合的建筑外观。
- 通过建筑的线条、形状和比例的设计,展现出古建筑的庄重、典雅和美观。
2. 内部空间布局:- 设计开放的内部空间,提供足够的采光和通风,增加居住舒适度。
- 利用大面积的玻璃窗户,让森林的美景融入到室内,带给居民自然的视觉享受。
- 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满足居民不同的需要,如起居区、休闲区、娱乐区等。
3. 环境景观设计:- 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尽量不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
- 融入自然景观元素,如花园、水池、花草等,增强森林与建筑的融合感。
- 设计步道、露台等公共空间,让居民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享受森林的美景。
4. 能源利用与环保设计:-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给建筑的照明、供暖等基本需求。
- 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植物灌溉、公共卫生间冲水等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 选用环保材料,如低碳钢材、环保涂料等,降低对大自然的损害。
四、设计效果展示(在此插入设计效果图,展示森林仿古建筑的外观与内部空间)五、结语本设计方案旨在将森林与仿古建筑的特点相结合,以打造一个环境友好、人文关怀的居住环境。
通过自然元素的融入,使居民能够更好地与大自然亲近,感受自然的美与力量。
仿古建筑构造设计通则
•
(一)唐宋时期的举折计算 椽平长见本章第二节进深尺寸所述。
举折的计算,宋将其分为举屋之法和折 屋之法两步计算。举屋之法是计算总举
,一是斗口制,二是营造尺制。
1.斗口制 斗口又称为“口份”或“口数”,《工程做法则
例》卷二十八述“斗口有头等材, 二等材, 以至十一等材之分。头等材迎面按翘昂斗口宽 六寸,二等材斗口宽五寸五分, 自三等材以 至十一等材各减五分, 即得斗口尺寸”。这就 是说,以头等材为6寸开头,至十一等为1寸。 它是以栱坐斗中,安装翘昂的槽口宽度定为6 寸作为头等材而制定的。
按清营造尺换算公制为:
正间面阔: (11口份X 0.25尺X 7攒) X31.2cm
=19.25尺X0.312m=6m
次间面阔:(11口份X 0.25尺X6攒) X 31.2cm
=16.5尺X0.312=5.15m。
•
大式斗建筑的正间面阔依安装斗栱的攒数(一组斗栱为 一攒)多少而定,每攒斗栱宽度固定为11份(重檐建筑也 可为12份),每份尺寸多少依所选斗口等级而定(一般为 四等材4.5寸斗口~八等材2.5寸斗口,斗栱攒数多的 建筑选小等材,攒数少的建筑选大等材。
•
•
二、面阔与进深尺寸的确定
(一)面阔尺寸的确定
1.宋《营造法式》以前的面阔尺寸除 个别面阔稍大外,大多数间宽都在18尺 范围内。而次、梢间可逐次减一尺或酌情处
理,至于余屋面阔当然远小于此数。
•
2.明清时期的面阔尺寸 清《工程做法则例》对面阔都有明确交代。
四合院仿古建筑木结构要求
四合院仿古建筑木结构要求
四合院设计装修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必定份额关系的,柱高与面阔也有必定份额。
1、小式修建,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阔与柱高的份额为10:8。
柱高与柱
2
的
为24
3。
(外
头两个平面方位)柱子侧脚是在原规划尺度的根底大将柱根向外侧移动。
3、榫卯榫卯衔接是中国古建木结构的一大特色,中华匠人在对木、石等用具的架构中运用了榫卯。
榫卯的品种许多,应用在不一样的方位叫法和作法也不一样:(1)、固定笔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
(2)、笔直构件与水平构件衔接的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透榫、
大进小出榫;
(3)、水平构件相交时用的:燕尾榫、刻半榫、卡腰榫、正交桁碗;
(4)、水平与歪斜构件堆叠做安定效果的:栽销榫、穿销榫;
(5)、水平与歪斜构件半叠时用的斜交桁碗、扒梁刻榫、刻半压掌榫;
(6)、门扇用: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龙凤榫;。
钢筋混凝土仿古塔楼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仿古塔楼结构设计摘要: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造型独特,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采用现代技术建造造古建筑可以在继承和保护的同时对古建筑文化进行创新,让传统建筑文化获得新生。
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成熟,可塑性强,耐久性好,已经成为大部分现代仿古建筑的首选。
本文通过对仿古塔楼长寿阁结构设计的探讨,为其他类似仿古塔楼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仿古塔楼、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1、工程概况长寿阁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广西园艺博览会园区内。
长寿阁建筑主体高度约40m,建筑面积为1495.7㎡,占地面积为1306.2㎡。
内共五层,其中一层为展览厅,二层至五层为观景平台,内设电梯一部楼梯两个。
建筑外观为方形塔式仿宋仿木结构,外围观景回廊,融入贺州本土传统建筑元素。
含了重檐、出檐、歇山、十字坡顶、斗栱等等富有特色的造型,颇具唐楼遗风、宋阁韵味。
古建筑塔楼一般为木结构,较容易实现传统建筑的造型。
然而木结构的保护防火较为麻烦,取材不易,建造高大空间的塔楼也偏不安全。
因而长寿阁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结构计算参数选取贺州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加速度0.05g,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为0.30kN/㎡。
长寿阁为框架结构,结构高度约40m,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建筑位于强风化岩的陡坡边,根据《抗规》要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建筑场地离突出台地边缘的距离L1与相对高差H的比值L1/H<2.5;突出台地边缘的侧向平均坡降0.3<H/L=0.5<0.6;取局部突出地形顶部地震影响系数的放大系数λ=1+ξα=1.4。
风压考虑山顶地形修正后的基本风压取为0.6 kN/㎡。
3、结构建模结构计算选用1.7.0.0版盈建科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由于挑檐位于楼层中间,由室内往外挑出的梁较多,用盈建科建模较为复杂,决定采用两个模型包络设计的办法进行结构计算。
第一个模型(简称为挑檐模型)将每一个层间挑檐单独建一层,分别建基础梁、一层、二层、10.6m挑檐、三层、17.4m附楼、四层、五层、29.9m挑檐层以及坡屋面共10个标准层。
湛江仿古工程施工设计(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湛江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湛江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市政府决定在市中心区域实施仿古工程。
本设计旨在对湛江仿古工程进行详细的施工设计,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二、设计原则1. 历史文化传承: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充分挖掘湛江的历史文化内涵。
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功能分区,确保工程实用性和美观性。
3. 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经济合理: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三、工程范围1. 仿古建筑群:包括牌楼、庙宇、民居等,共计10座建筑。
2. 街道景观:修复街道路面,增设排水设施,恢复古街道风貌。
3. 公共设施:增设休息座椅、垃圾桶、路灯等公共设施。
4. 绿化景观:种植树木、花卉,营造宜居环境。
四、施工设计1. 仿古建筑群(1)牌楼:采用木质结构,仿古彩绘,寓意吉祥如意。
(2)庙宇:根据历史资料,重建庙宇,保留原有建筑风格。
(3)民居:修复原有民居,保留传统建筑特色,增设现代生活设施。
2. 街道景观(1)路面修复:采用传统材料,如青石板、青砖等,恢复古街道风貌。
(2)排水设施:增设排水沟、雨水口,确保排水畅通。
(3)照明设施:采用仿古路灯,营造古朴典雅的夜晚景观。
3. 公共设施(1)休息座椅:选用传统木质座椅,与现代设施相结合。
(2)垃圾桶:采用仿古样式,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4. 绿化景观(1)树木:选择当地特色树种,如芒果树、荔枝树等,营造浓郁的地方特色。
(2)花卉:选用传统花卉,如牡丹、桂花等,提升景观效果。
五、施工进度1. 施工准备阶段:3个月2. 施工阶段:12个月3. 竣工验收阶段:1个月六、结论本设计从历史文化传承、科学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合理等方面对湛江仿古工程进行了详细的施工设计。
通过实施本工程,将有效保护和传承湛江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提供宜居环境。
3.仿古建筑工程说明及计算规则.docx
3.仿古建筑工程说明及计算规则目录册说明A.砖作工程B.石作工程C.琉璃作工程D.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E.木作工程F.屋面工程G.地面工程H.抹灰工程J.油漆彩画工程K.措施项目2.一般阶沿如果达到古建筑的台明(高度大于或等于500mm)者,按台明上边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如果只是一般的无柱走廊和檐廊的,按走廊和檐廊的规定“计算一半的建筑面积”。
走廊和檐廊的规定如下:挑出墙外作为主要交通道的廊为挑廊,挑廊下底层或架空通廊下底层有阶沿作为主要交通道的廊,且阶沿高度大于400mm者称为走廊,单层建筑屋檐下有阶沿作为主要通道的且阶沿高度大于400mm的廊称为檐廊。
3.有楼层分界的两层或多层建筑,不论其出檐层数如何,按自然结构层的分层水平面积总和计算建筑面积。
其首层的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分有、无台明两种,按上述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方法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各层建筑面积计算方法,按上述单层无台明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方法执行。
4.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两自然结构楼层间局部有楼层者,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5.碉楼式建筑物的碉台内无楼层分界的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碉台内有楼层分界的按分层累计计算建筑面积。
单层碉台及多层碉台首层有台明的按台明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台明的按围护结构底面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多层碉台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均按各层围护结构底面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6.不是实心的砖塔、石塔、木塔及混凝土仿古塔的建筑面积按碉楼式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规定计算。
7.两层或多层建筑物构架柱外有围护装修或围栏的挑台部分,按构架柱外边线到挑台外围线间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建筑面积。
8.坡地建筑物、临水建筑或跨越水平建筑的首层构架柱外有围栏的挑台部分,按构架柱外边线至挑台外围线间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建筑面积。
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1.有台明的单层或多层建筑中的柱门罩、窗罩、雨篷、挑檐、无围护的挑台、台阶等。
唐代建筑仿古工程设计说明
太原市太山龙泉寺复建工程天王殿、东(西)配殿、东 (西) 轩廊、大雄宝殿、东(西)配房、东(西)角楼、东(西)僧房、藏经阁、望都阁等建造构造形式为具有浓郁唐代建造风格以抬梁式梁架结构为主的仿古土木建造结构。
地下佛堂、寺前平台地下建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造编建造名称建造面积 (m) 建造形制功能号1 2 3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186。
4665.35642。
64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廡殿顶平面“中”字形,面宽“ 1+3+1"式五间,进深四椽,二层双坡歇山顶祭祀祭祀祭祀4 5 6 7 8 9东西轩廊(含掖门、值守)东西配殿(文殊、普贤)东西配房458.67x2面阔一间,进深二椽,单檐悬山顶=917.34338.1x2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676。
2152.2x2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悬山顶=304.4出入值守祭祀接待设备太山龙泉寺复建工程各建造形制概况表:1、外墙和内墙皮的处理内墙皮每高 1。
5m 时设木钉麻揪一列, 列与列木钉梅花型布列。
第一层底泥用粗秸泥,厚 5—25mm;第二层用细秸泥,厚 8—10mm.第 三层用麻刀、白灰、砂黄土混合泥罩面,砂黄土:白灰=6:4;白灰: 麻刀=100:6;内墙体上身棉花沙泥抹面,土、棉花比例为 100:3. 最后进行墙面赶扎。
2、建造外墙体及内槛墙建造外墙体及内槛墙均采用 330x165x55(大雄宝殿 350x175x55)272。
4x2面阔、进深各三间,二层歇山顶=544.8283.9x2单檐双坡悬山式廊房=567.814.3x2=2抱厦8.6(含地下佛堂)426.57寺前平台地下建造 451。
46望都阁总占地面积: 13696。
67m ²(含前导区) 祭祀通道住宿厕所佛堂会议室库房1011121314151617总建造面积:约 7000 m²两柱式悬山抱厦东西角楼僧房青砖砌筑丝缝墙。
某仿古建筑全套与施工设计方案(超详细)
《某仿古建筑全套与施工设计方案(超详细)》一、项目背景及设计理念本项目为一座仿古建筑,位于风景秀丽的景区内,旨在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憩、游览的绝佳场所。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了古代建筑的特点,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力求打造一座既具有古典韵味,又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建筑。
二、建筑整体布局1. 总体布局:建筑整体呈中轴对称,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
前院设有牌坊、停车场;中院为核心区域,包括仿古建筑主体、园林景观及附属设施;后院为休闲区,设有亭台楼阁、假山池沼等。
2. 建筑风格:本项目采用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屋顶采用歇山顶、硬山顶等形式,屋脊装饰丰富,檐下斗拱、彩绘精美。
三、建筑单体设计1. 仿古建筑主体:建筑主体为两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一层设有前厅、正厅、东西厢房;二层设有观景平台、茶室、书房。
2. 前厅:作为接待游客的主要场所,前厅宽敞明亮,设有服务台、休息区,墙面悬挂景区导览图。
3. 正厅:正厅为建筑的核心区域,用于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等活动。
内部装饰古朴典雅,设有仿古家具、字画、瓷器等展品。
4. 东西厢房:分别设有餐厅、客房,满足游客用餐、住宿需求。
客房装修风格简约,配备现代化设施。
四、园林景观设计1. 中院园林: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亭台楼阁、假山、花木等景观。
水池内设有喷泉、游鱼,增添灵动气息。
2. 后院休闲区:设有亭子、长廊、座椅等设施,供游客休息、赏景。
绿化植物以本地树种为主,注重四季变化,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五、施工设计方案1. 施工顺序: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附属”的原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材料:选用优质木材、砖石、彩绘等材料,确保建筑质量。
3. 施工工艺: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4. 质量保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某仿古建筑全套与施工设计方案(超详细)》六、建筑细部设计与装饰1.门窗设计:门窗采用传统木质门窗,搭配精美雕花,既保证了室内采光和通风,又增添了建筑的艺术美感。
仿古建筑的设计手法及建造技术探究
仿古建筑的设计手法及建造技术探究一、设计手法1. 民族特色的融合仿古建筑设计手法的关键之一是民族特色的融合。
古代建筑风格的特点丰富多彩,不同地域和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
在仿古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融入民族特色的元素,使仿古建筑更加具有传统特色和地域特色。
2. 材料的选择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古代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多为天然材料,如木材、砖瓦、石材等,具有天然美感和历史沉淀。
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具有传统特色和历史韵味的材料,如红砖、青砖、青石等,通过对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加工,使其更好地符合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3. 结构的模仿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有悬山顶、重檐歇山、斗拱等独特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中,需要结合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模仿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如悬山顶的檐口、斗拱的造型等,体现古代建筑的风格韵味和结构特色。
4. 艺术装饰的运用古代建筑在艺术装饰方面极为讲究,如木雕、砖雕、石刻、彩绘等艺术形式在古代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中,需要运用这些古代建筑的艺术装饰形式,如仿古木雕、仿古砖雕、仿古石刻等,使仿古建筑更加具有艺术品位和历史韵味。
二、建造技术1. 传统工艺的保留仿古建筑的建造技术需要保留传统工艺,如手工制砖、手工打磨、手工雕刻等工艺,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尽量使用传统的手工工艺,使建筑更加贴近古代建筑的建造技术和手工艺术。
2. 现代技术的运用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需要运用现代技术的手段,如数控雕刻、仿古材料的应用、仿古施工工法等,使建造过程更加高效和精准,同时也能够使仿古建筑更加符合现代的建筑标准和要求。
3. 精细化施工在仿古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需要精细化施工,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如檐口的造型、斗拱的雕刻、柱雕的细节处理等,需要精益求精,力求打造出具有品质感和艺术性的仿古建筑。
仿古建筑设计通则
仿古建筑设计通则第一节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一、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与换算(一)宋(营造法式)时期的建筑尺度体系在中国古建筑中,辽宋以前的官方建筑尺度各有不同,据唐代历史文献《唐六典》记载:“凡度以并方柜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内外官司悉用大者。
”由此可知唐代用大小二尺,以大尺为官方所用的营造尺。
这时期的营造尺相当现代公制尺多少呢?根据我国古建工作者对唐初长安大明宫麟德殿前殿遗址的考察测算数据如下:通面阔:5830em--198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4em)正面各间阔:530cm18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4em)通进深:1850em--63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37em)侧心间深:425em14.5营造尺(一营造尺29.31cm)侧梢间深:500em17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1em)按上述平均,一营造尺:29.394cm。
经对唐代两栋遗留下来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实测结果,核实南禅寺大殿一营造尺在29.5~29.6em之间;佛光寺大殿一营造尺为29.6 em。
故可以推断:唐一营造尺应在29,4-29.6cm之间。
第1页继唐之后的辽代建筑,虽然在房屋构架的尺度上有所推进,但尺制标准仍是辽承唐制,营造尺大小基本与唐尺相近,根据我国古建工作者对辽代建筑的五个实物实测资料(如表1-1-1)推算,表中平均值为:一营造尺:29.54cm,也就是说辽代营造尺也基本在唐尺范围或稍有延长。
至宋代后期,李诫修编的《营造法式》一书将建筑尺度制定了一个统一标准,使“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官得其人事为之制丹楹刻桷”,这样衡量建筑之大小,就有了基本准则。
在《营造法式》中列有两种用尺之制度,即(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2)用于木作制度的材份模数制。
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在《营造法式》中对壕寨制度、石作制度、瓦作制度、泥作制度、砖作制度等,都直接制定出了各种构件的营造尺寸。
仿古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仿古建筑方案设计说明背景介绍仿古建筑是指通过模仿古代建筑风格和特点,利用现代材料和工艺进行建造的建筑形式。
仿古建筑旨在保留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传统建筑艺术,同时满足现代生活和使用需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仿古建筑方案设计的步骤和要点,以及关注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方案设计步骤1.调研和分析:在开始方案设计之前,需要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研究相应的古代建筑风格和特征,包括建筑形式、材料、结构等方面。
2.方案定位: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确定仿古建筑的定位和设计目标。
考虑建筑的功能、使用需求和目标受众,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3.建筑风格选择:根据调研结果和设计目标,选择适合的古代建筑风格。
可以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如宫殿式、园林式、寺庙式等,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古代建筑风格如希腊柱式、古罗马式等。
4.建筑构思和创意:基于选定的建筑风格,开始进行建筑构思和创意的发散。
考虑建筑的整体造型、立面设计、细部装饰等,寻找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元素。
5.结构和材料选择:根据建筑构思和创意,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
选择适合仿古建筑的现代材料,结合古代建筑特点,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6.平面布局和空间设计:根据功能需求和设计要求,进行平面布局和空间设计。
考虑建筑内部空间的分隔和组织,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7.详细设计:完成方案设计后,进行详细设计。
包括建筑的立面细部设计、施工图绘制、装饰材料的选择等。
8.施工和监督:根据详细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和监督,确保建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造。
设计要点和关注事项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进行仿古建筑方案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的古代建筑遗迹和元素,避免破坏和损坏。
2.环境融合:仿古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不仅在建筑风格上要与周围建筑相协调,还要考虑与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的和谐统一。
3.现代功能和使用需求:虽然是仿古建筑,但仍需要考虑现代生活和使用需求。
仿古木结构设计说明
仿古木结构设计说明一、结构设计理念本设计遵循“仿古而不泥古”的原则,以传统仿古建筑为蓝本,结合现代建筑结构理念,注重表现古建筑的韵味和美感。
设计过程中,注重对细节的把握,力求展现出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二、建筑结构类型本设计采用传统木结构形式,包括抬梁式、穿斗式等结构类型。
在保证结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建筑功能和造型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合。
同时,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结构的影响,确保建筑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三、木材选择与处理1. 木材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当地资源状况,选择优质硬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如红木、橡木等。
这些木材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美观性。
2. 木材处理:对选用的木材进行干燥处理,保证其含水率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对木材进行防虫、防腐处理,提高木材的使用寿命。
四、构件连接方式本设计采用传统的榫卯连接方式,以及铁钉、螺栓等现代连接方式。
榫卯连接具有工艺精湛、耐久性强等特点,能够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结合现代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结构尺寸与比例根据建筑功能和造型需求,确定合理的结构尺寸与比例。
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表现古建筑的韵味和美感。
对关键部位进行详细的尺寸设计和校核,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仿古装饰元素在满足结构需求的基础上,加入仿古装饰元素,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
采用传统的斗拱、悬山、飞檐等仿古元素,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局。
同时,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使装饰与结构相得益彰。
七、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理解,并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2. 对选用的木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注意保护仿古装饰元素,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坏。
5. 施工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结构安全与维护1.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结构的安全性,采取适当的防震、防风、防水措施。
仿古建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仿古建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仿古建筑是指根据历史建筑的风格和技法,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重建而成的建筑。
仿古建筑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前期准备:1.项目立项:确定仿古建筑的类型、规模、功能和风格等,明确项目目标和要求。
2.资源调配:确定需求物资和人力资源,并进行合理调度。
二、设计方案:1.确定施工周期和进度计划。
2.编制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
3.确定施工步骤和工序,制定施工流程。
三、施工准备:1.组建施工队伍,并进行施工训练和技能培训。
2.采购和准备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
3.建立施工现场,划定安全区域并进行安全防护。
四、材料准备与加工:1.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采购所需材料。
2.对购买的材料进行验收和核对。
3.对需要加工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
五、基础施工:1.进行场地平整和基础测量。
2.施工土方工程。
3.基础设施建设,如地下管道、电缆等。
六、上部结构施工:1.主体结构施工: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搭建结构。
2.屋面和墙体施工:进行屋面和墙体的搭建和装修。
3.门窗和装饰:安装门窗和进行室内装饰。
七、室内施工:1.地面和墙面铺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面和墙面的铺设。
2.室内装修:进行室内装修工作,如水电安装、石膏板、涂料等。
八、收尾工作:1.检验和修补:对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检查和修补。
2.清洁和维护:对施工现场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
3.最终验收:对建筑进行最终验收,并进行质量检查。
九、竣工和移交:1.完成竣工手续,并办理有关移交手续。
2.编制竣工报告,汇总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仿古建筑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可能还需要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达标。
江门仿古工程施工设计(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日益增强。
江门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江门市决定在市中心区域开展仿古工程。
本设计旨在为江门市的仿古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 保护和传承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确保仿古建筑的风格、布局、结构等与历史原貌相一致。
2. 稳定可靠原则:确保仿古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抗震性。
3. 经济合理原则: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4. 环境和谐原则: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实现仿古工程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三、设计内容1. 建筑设计(1)风格:以江门地区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入岭南建筑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仿古建筑群。
(2)布局:遵循历史原貌,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注重空间利用和景观效果。
(3)结构:采用砖木结构,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抗震性和耐久性。
2. 装饰设计(1)色彩:以江门地区传统建筑色彩为基础,采用青砖、灰瓦、红木等材料,展现传统建筑韵味。
(2)图案:结合江门地区历史文化,运用传统图案,如龙、凤、福、寿等,寓意吉祥如意。
3. 园林设计(1)植物配置:以本地特色植物为主,结合四季花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2)水景设计:利用原有水系,打造景观水系,增加生态效益。
四、施工设计1. 施工方案:采用分段施工、分阶段验收的方式,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2. 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 施工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 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五、总结江门仿古工程施工设计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核心,力求在施工过程中实现质量、安全、环保、经济等多方面的平衡。
通过本设计,为江门市打造一座具有地域特色、历史韵味、生态和谐的仿古建筑群提供有力保障。
营口仿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营口仿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营口仿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旨在对营口地区的古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恢复其历史风貌,提升其文化价值。
本工程将遵循文物保护原则,结合古建筑特点,采用现代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二、施工目标1. 保护古建筑原有风貌,恢复其历史价值;2. 提高古建筑的使用功能,满足现代使用需求;3. 确保施工质量,打造优质工程;4. 提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传承古建筑技艺。
三、施工原则1. 文物保护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确保原有风貌不受破坏;2. 安全性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古建筑安全以及周边环境安全;3. 质量第一原则: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做到精益求精;4. 环保节能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施工内容1. 古建筑修复:对古建筑进行检测、加固、修复,恢复其历史风貌;2. 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古建筑的使用功能,满足现代使用需求;3. 环境整治:改善古建筑周边环境,提升整体景观效果;4. 施工期间的保护措施:对古建筑进行有效保护,防止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
五、施工技术1. 检测与评估:采用现代检测技术,对古建筑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其结构安全性和历史价值;2. 加固与修复:根据检测结果,采用相应的加固和修复技术,如锚杆加固、化学注浆、传统工艺修复等;3. 施工工艺:结合古建筑特点,采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如榫卯结构、木构架、砖雕、彩绘等;4. 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在保证古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现代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
六、施工组织与管理1. 成立专项施工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2.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3.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4.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5. 加强质量监督,做到不合格工程不验收。
七、施工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1个月;2. 古建筑修复:3个月;3. 基础设施改造:2个月;4. 环境整治:1个月;5. 施工期间的保护措施: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仿古建筑的设计要点
仿古建筑的设计要点李冲保定市城乡建筑设计院工程咨询处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何为仿古建筑以及仿古建筑的特点,如何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实现古建筑中的各个节点和构件,在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节点。
关键词:仿古建筑;苏式古建;结构设计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antique buildings and w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tique buildings,how to us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ancient buildings each node and the component,the structure design of antique buildings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node.Keywords:antique buildings;Su shi the lachlan Macquarie;Structure design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仿古建筑的概念和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远,形成独特,建筑物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宏伟中不失细腻,庄严中不失优雅。
而“仿古建筑”一词正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上世纪末学术界在理论上的探讨,褒贬不一,可以说它经历了一个坎坷不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几乎相同,但它已经完全脱离了具体型式的案臼,如果仅停留在型式上的理解,那么对传统建筑的因袭照搬就在所难免,也是对仿古建筑形式的偏见。
所以说对“仿古建筑”一词全面和准确的表述是模仿古建筑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木作制度的材份模数制 为了控制建筑规模的大小,《营造
法式》卷五述“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 。
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 因而用之”, 接着叙述了八个等级材份的规格。 一等 材最大,用于最高级别的建筑,八等材 最小,只用于较小级别建筑。
•
(二)清《工程做法则例》时期的建筑尺度体系 清《工程做法则例》中的尺度体系也有两种
园林建筑多按七八等材)。次、梢间面阔按正间逐次减 一攒。
•
(2)对不带斗栱和小式建筑:
《工程做法则例》直接给出规定尺寸,如九檩 大木(无斗栱)“如面阔一丈三尺……,次、梢间 面阔, ,临期酎夺地势定尺寸”。
依上所述,大式无斗栱建筑的正间面阔,一般 不超过13尺(即4.06m,可取为4m),小式建筑 不超过10.5尺(即3.28m,可取为3.3m) 。
•
(二)进深尺寸的确定
1.宋《营造法式》以前的进深尺寸
在宋以前也没有明确规定,《营造法式》 中讲 到“椽每架平”即指进深方向每檩木之间的水平 距离,一般为五~六尺。只要知道屋架所布置 的檩木根数,进深尺寸即可得出。
•
2.清《工程做法则例》时期的进深尺寸 《工程做法则例》在规定面阔时,也同时规
H= (1/4)L+(5/100)L
板瓦廊屋总举高为H=(1/4)L+(3/100)L
其中:无斗栱建筑L=前后檐柱心之距离
有斗栱建筑L=前后檐柱心之距离+斗
栱出跳数。
•
2.折屋之法
设H为总举高,由上(脊)往下(撩檐)各分 举高为h1、 h2、 h3、……hn。则:
h1 =(1/10)H h2 =(1/10) H ÷2 =(1/20)H=H/
梁思成教授建议,带斗栱建筑的檐柱净高 ,统一按60斗口、柱径按6斗口计算。
(2)对不带斗栱小式建筑:如九檩大木 “凡檐柱 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低,十分之七定径寸。如 面阔一丈三尺,得柱高一丈四寸,径九寸一分 ”。
•
由于不带斗拱大式和小式建筑,都不涉及 到斗棋问题,因此其檐柱高统一按:带廊者按 明间面阔80%定之,不带廊者按70%定之,带 前廊无后廊者按75%定之,柱径按面阔7%定 之。
(10×22)
H3=(1/20) H÷2二(1/40) H=H/(10 × 22)
H4=(1/40)H÷2=(1/80)H=H/(10 × 23)ຫໍສະໝຸດ •2.折屋之法•
(二)清代时期的举架计算 两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简
称为“步”;两檩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 “ 举高”,举高与步架之比值称为“举架”。 ’
以上所述之檐柱高是针对房屋建筑而言, 对于廊亭建筑则不适宜,根据我国 古建工作者 的经验,亭子的檐柱高:四方亭按0.8—1.1
面阔,六方亭按1.5 — 2 倍面阔,八方亭 按1.8—2.5面阔。
•
(二)檐柱的收分与侧脚 为增强整个房屋的稳定性,我国古建筑木构
架中的柱子并不完全上下等粗垂
直,而是考虑将柱子的首尾有一定的倾斜,这 就是柱子的收分与侧脚。
衡比例是否失调的美观感受。
1.唐宋时期的檐柱尺寸 宋《营造法式》对柱高只述及了“若副阶廊
舍,下檐柱虽长,不越间之广”。
对于柱径,按房屋规模大小而分粗细.
•
2.明清时期的檐柱尺寸
清《工程做法则例》对檐柱高的确定有两种: 即按口份和按面阔定高。
(1)对带斗拱大式建筑:从柱脚到斗栱顶按70 斗口定高,除平板枋斗拱之高, 即得檐柱净 高尺寸。
一、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与换算 (一)宋《营造法式》的建筑尺度体系
根据对唐代现存的古建筑的考察研究
,
可推测唐一营造尺应在29.4—29.6cm之
间。
宋代后期,李诫修编的《营造法式》一书
将建筑尺度制定了一个统一标准。即(1)用于工 程的营造尺寸制; (2)用于木作制度的材份模 数制。
•
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 从我国古建工作者所勘测的资料测算出宋
定了进深。 (1)对大式带斗栱建筑: 明间的阔深比为1:1.75~1:1.8 (2)对不带斗栱和小式建筑: 明间阔深比为1:1.62~1:1.2。
因此,大式建筑的进深一般为明间面阔的1. 6—2倍,小式建筑的进深一般为明间面阔的1 .1-1.2倍。
•
四、台明宽度的确定 台明通称台基,其实它是指台基露出
厅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为五檩至七檩,最多达 九檩,多设有前轩后廊。用材等级为三、四、 五、六等材。内外柱列不等高,内柱是直接上 升到上层梁底,形成没有天花的高矮空间。
•
•
(二)清式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的区别 大式建筑的木构架尺寸采用不同材等的斗口
制,而小式建筑没有这种要求。
1.房屋等级规模的区别 大式建筑可用于庑殿、歇山、硬山与悬山、攒
厅堂是指权威性较次、结构形式较活泼、除人字屋 顶外可做成歇山屋顶,大多为单檐建筑,很少有重檐 形式,室内一般不装天花,但“雕梁画栋”的装饰程度 高。
•
2.木构架的构造区别 殿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由七檩至达十一檩
,开间由五间多达十一间。用材等级为一、二 、三、四等材。最早所建殿堂的内外柱在一个 层高范围内,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
•
二、面阔与进深尺寸的确定
(一)面阔尺寸的确定
1.宋《营造法式》以前的面阔尺寸除 个别面阔稍大外,大多数间宽都在18尺 范围内。而次、梢间可逐次减一尺或酌情处
理,至于余屋面阔当然远小于此数。
•
2.明清时期的面阔尺寸 清《工程做法则例》对面阔都有明确交代。
(1)对大式带斗栱建筑:
上金步七五举,脊步九举;
十一檩大式:·檐步五举,下金步六举,
中金步六五举,上金步七五举,
脊步九举。
举架=举高/步架=0.5、0.6、0.65、 0.70 、
0.75、0.90等。
•
•
三、上檐出的确定 上述举折和举架是确定从撩檐枋(或檐
檩)至脊樽(脊檩)的屋面曲线,但 撩檐枋(或檐檩)之外还应伸出一段长度
每根折线的长度可由其水平投影线长,和垂 直投影线长而决定,折线的水平长宋称为“椽 平长”,清叫作“步架”。折线的垂直高称为“举 高”,确定房顶折线的方法,宋称为“举折”,清 称为“举架”。
•
(一)唐宋时期的举折计算 椽平长见本章第二节进深尺寸所述。
举折的计算,宋将其分为举屋之法和折 屋之法两步计算。举屋之法是计算总举
•
•
一般都将清营造尺定为:一营造尺为 :32cm。
斗口制的度量对象主要是用来确定房 屋面宽进深、大式建筑的大木做法,和
斗栱构件的制作尺寸等。
2.营造尺寸制 除上述范围用斗口制外,其他构件以
及小式建筑的大木做法,则采用直接给 出规定的尺寸。
•
二、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
不管是宋代还是清代,都存在有两种用尺 制度,它们都与建筑规模等级有关。
尖顶等各种形式的房屋,多带斗栱,可做成单 檐和重檐,体量较大,三至九间,带前(后)廊 或围廊;
小式建筑只适用于硬、悬山和攒尖顶,不带斗 栱,只能做单檐,体量较小,三至五间,可带 前(后)廊,但不带围廊。
•
2.木构架大小的区别 大式建筑的木构架可从三檩多达十一
檩;而小式建筑最多不超过七檩,一般
殿堂一等材的檐椽出为5 -4.5尺;二、三等材 的檐椽出为4.5—4尺。殿厅堂四、五等材的 檐椽出为4— 3.5尺,其他余屋的檐椽出为3 .5—3尺。飞椽出按檐椽出0.6倍计算。
为三至五檩。
3.屋顶瓦作的区别: 大式建筑屋面瓦为琉璃瓦或青筒瓦,
屋脊为定型窑制构件;而小式建筑一般 采用合瓦或干搓瓦,屋脊所用瓦件完全 由现场材料进行加工。
•
第二节 仿古建筑的平面通则 一、平面构造的名称 1、中国古建筑房屋的承重构件是柱,一栋
房屋的平面分间是以柱中线为界定线。
2、凡四柱所围之面积称为“间”或“开间”。 间之横向称为“阔”或“面阔”;间之纵向称为“深 ”或“进深”。若干面阔之和称为“通面阔”,若干 进深之和称为“通进深”。
按清营造尺换算公制为:
正间面阔: (11口份X 0.25尺X 7攒) X31.2cm
=19.25尺X0.312m=6m
次间面阔:(11口份X 0.25尺X6攒) X 31.2cm
=16.5尺X0.312=5.15m。
•
大式斗建筑的正间面阔依安装斗栱的攒数(一组斗栱为 一攒)多少而定,每攒斗栱宽度固定为11份(重檐建筑也 可为12份),每份尺寸多少依所选斗口等级而定(一般为 四等材4.5寸斗口~八等材2.5寸斗口,斗栱攒数多的 建筑选小等材,攒数少的建筑选大等材。
如宋《营造法式》分为:殿堂、厅堂和余 屋等三类;清《工程做法则例》分为大式建筑 和小式建筑。
•
(一)宋式殿堂、厅堂和余屋的区分 殿堂用材较厅堂大,余屋用材最小。而殿堂与厅
堂的区分原则如下:
1.形制规模的大小区别 殿堂一般是指气氛庄严、权威性高、观赏性强的建
筑,一般为歇山和庑殿屋顶,外观有单檐和重檐形式 ,室内多装有天花或藻井。
地面的部分,台明的边线至檐柱中心的 距离为台明宽度,一般称它为“下檐出” 或简称“下出”。
清一般要求按上檐出(即屋檐伸出的距 离)的80%而定,也有主张斗棋建筑按75 %而定。在两山或有后檐墙的台明,按1 .5倍檐柱径计算。
•
第三节 仿古建筑的立剖面通则
一、檐柱的尺度处理 (一)檐柱的柱高与柱径 檐柱的高低和粗细,是关系到对一栋房屋的均
仿古建筑构造设计通则
•
第一章 仿古建筑构造设计通则
园林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但在设计和施 工中,有一些基本规则和法则是通用的,我们 简称它为“通则” 。
宋朝李诫修编的《营造法式》和清朝颁布的工 部《工程做法则例》,这两部著作是我们研究 仿古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