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小学音乐课程整合实践论文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论文5篇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论文5篇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给力音乐课堂教学(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改革中一种重要手段的体现,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产物,巧妙出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而且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
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上好音乐课的兴趣传统的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方法简单:录音机播放乐曲,教师口头讲解。
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往往只是听听音乐而已,有的则当成数学语文传统讲读讲练课,枯燥无味,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听音乐而已,对乐曲所反映的内容,表现的情感等,可能一概不知, 教学效果很差。
多媒体课件形象逼真,临场感强,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美,更加动听。
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将动感的画面直接搬到屏幕上,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可以让课本知识动起来,让音乐从书本中流淌出来,可以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很好的结合起来,变枯燥性教学为趣味性教学。
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三方面为准则,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而建立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在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位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被视为只是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教学设计案例,展示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
通过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2.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3. 了解并运用适合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如音乐制作软件、音乐游戏等。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单元一:音乐欣赏与创造1.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
2. 使用音乐播放器软件,播放音乐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感受和表达。
3. 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使用音乐制作软件或在线工具,如GarageBand或Incredibox。
单元二:节奏和节拍1. 引导学生研究基本的节奏和节拍概念。
2. 使用音乐游戏软件或应用程序,如Rhythm Paradise或Musical Me,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巩固节奏和节拍的研究。
单元三:合唱和合作1. 分配学生角色,进行小型合唱团练,如和声、合唱编排等。
2. 使用视频会议工具,如Zoom或Microsoft Teams,进行远程合唱排练和演示。
单元四:音乐探究1. 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索,了解不同乐器和音乐风格。
2. 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音乐相关网站和视频平台,让学生研究和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观察和记录,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2. 通过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合唱表演和报告,评估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整合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设计做出改进。
结论此教学设计案例提供了一种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方式,通过利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丰富,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
探究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策略
中学生作文指导探究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策略因林谦摘要:现在时代,培养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不仅是学业上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被列在了教学目标中。
与此同时现在的社会也是信息技术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同样如此,在教学中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快速的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融合策略毫无疑问,音乐这一门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还可以提升气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是有音乐天赋的,但是枯燥的学习很容易消磨掉他们的天分,也很容易让学生厌烦。
由此,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了,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方式将两者结合,让小学生能更好地学习音乐这门学科。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兴趣现阶段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小学生正是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不能静下来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对于一直单调的练习也难以坚持下来,很容易磨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与热爱,纵使天分高超也发挥不出来,只会将天赋消磨,岂不是很可惜。
这就是传统的音乐教学的弊端,小学生本就难以安静的学习新知识,更何况是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呢,不仅让孩子听不懂,还让他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要上这样的一门学课,但是音乐学科的学习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是培养情操,提高气质的一项有效的手段。
通过培养孩子的内在,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而不是让孩子只会学习,这显然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但是当把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起来就会让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变得不是那么枯燥起来,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自然地,学生就不会课堂上去做其他的事情,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时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中的资源,小孩子都是喜欢看动画片的,对教师以及大人来说简单易懂的动画片可能无法长时间吸引我们的视线,为什么小孩子可以一直看动画片而不会感受到无聊呢?这就是因为动画片是根据小孩子的性格特点所制造出的,它包含的知识层面广泛又简单容易理解,设计上也符合小孩子的思维逻辑,而且简单又多次重复的语言配合活泼生动的画面可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字化技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
数字化技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现状 (5)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6)2. 数字化技术概述 (7)2.1 数字化技术的含义 (8)2.2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9)2.3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11)3. 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2)3.1 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3)3.2 小学音乐教育的难点 (14)3.3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5)4. 数字化技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17)4.1 技术和教育发展的现状 (18)4.2 数字化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20)4.3 学生和家长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度 (21)5. 数字化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融合的模式探索 (22)5.1 数字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 (23)5.2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创新 (25)5.3 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 (26)6. 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27)6.1 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28)6.2 数字化技术在案例中的应用 (30)6.3 应用效果与学生反馈 (31)6.4 教学成果分析与反思 (32)7.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33)7.1 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35)7.2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35)7.3 学生适应能力的问题 (37)7.4 家长支持与反馈问题 (38)8.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9)8.1 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 (40)8.2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机遇 (41)8.3 研究的持续性与深入性 (42)1. 内容概述本文档聚焦于“数字化技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的研究主题,旨在探究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可能性和实施路径。
通过整合多种数字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互动软件、智能音频设备和多媒体平台,本研究旨在创建一种创新且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该研究将首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回顾,指出现有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潜在的变革机遇。
以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
以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作者:吴媛来源:《师道(教研)》2024年第01期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影像并茂的特点,使课堂教学更具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和先进性,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时代气息。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优化课堂结构,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音乐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
执教《瑶山乐》课例时,为了让学生对瑶族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教师可以课前搜集关于瑶族人文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语音录制有效整合,在课堂上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比较陌生的少数民族——瑶族能有更加直观、详细的了解。
在微课的结尾将画面定格为一面巨大的长鼓,进而巧妙地衔接介绍瑶族的特色乐器——瑶族长鼓,再过渡到欣赏视频《瑶族长鼓舞》,最后结合表演长鼓舞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轻声拍打自己坐的凳子模仿瑶族长鼓的演奏姿势,将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
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从先了解瑶族风土人情,认识特色乐器——瑶族长鼓到观看长鼓舞,再到拍长鼓,了解乐器逐步过渡到表现乐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
《画》《读唐诗》《春晓》等古诗词的吟唱,由于贴合古诗词的韵律,学生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并且通过吟唱便于学生记忆古诗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歌曲《读唐诗》五年级的学生听唱几遍就能学会,教师可以将音乐和古诗词学习相结合,讓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联想对应的古诗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展示,引出八首经典的古诗,最后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将对应的歌词与唐诗和作者连线,在这样新颖的学习方式下,通过学科融合有深度的学习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小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式往往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以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有趣。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动画演示几何图形的变化,能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数学概念。
其次,这种融合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进度和需求进行学习。
例如,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知识面。
同时,在线学习平台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再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科学课上,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那么,如何实现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呢?教师是关键因素。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和工具,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课程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比如,在英语课中,可以设计一些英语学习软件的使用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单词和语法。
在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利用绘图软件进行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此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也必不可少。
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申请与评审书)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申请与评审书)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内)·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息化硬件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已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中小学的整合实践层面却没有能够相应的有效跟进。
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它是教育教学的亲密伙伴,能给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带来更为全面、立体的感受。
通过课题实验,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研究习惯、研究方法、能力培养、身心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研究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探究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和策略。
在一线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学校实际出发,申报《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性实践研究》课题。
课题的实施,意在探求基于学校整体推进息技术应用的背景下,息技术和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策略和方法,以此构建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当前我们探讨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不单纯是技术的引用于应用,而更进一步在于对其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和探究。
1.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及评价,总结出在此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式;2.回归课堂这一主战场,为学生服务;3.将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常态下探索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机制与操作策略,构建基于息化、技术化背景下学科教学的新思路。
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打造山区音乐精彩课堂
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打造山区音乐精彩课堂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活动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功能,来提供更加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也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耳目一新的课堂体验。
在信息化环境之下,音乐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创新手段实现教学目标,赋予了音乐课更多的精彩。
作为山区学校的音乐教学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打破山区对孩子们视野的限制,让山区的音乐教学有质的飞跃,缩小与城市教学之间的差距。
本文就“山区中学如何应用信息技术2.0手段助力音乐教学”为方向进行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山区学校;音乐教学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等自身因素的限制,贫困山区的音乐教育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中国教育扶贫工作报告(2017)》指出,贫困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资源贫乏,大部分是“粮食”金融;教育经费短缺导致贫困山区学校数量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
加之学校、教师和家长缺乏音乐价值观,从而更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美育的需求,因此学校的音乐课一直不受重视。
在本地区,学校音乐教学设备和专业师资不足、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等原因,使音乐教育仍然是山区基础教育中的盲区。
所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2.0技术的普及,山区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该技术加强音乐教学,让山区的音乐教学更多元化和智能化,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确保音乐教学的质量。
笔者通过分析信息技术2.0的应用能力点,尝试找出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交融的方法。
一、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真实情境高效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中能保持专注力,通过感官的整体调动,进而深度学习。
在山区学校的音乐课堂中,不同于见识广的城市孩子,我们的学生对于新颖的技术手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材的内容通过直观的视频和音频展示,部分学生对教材上的作品不感兴趣,内心里就会排斥,在欣赏的环节就会做自己的小动作,而非认真欣赏音乐。
小学教育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3. 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实践教学有助于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国家政策、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求职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选择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才。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1. 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践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室实践实验室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锻炼自己。
4. 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举办各类比赛、讲座、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实践教学的方法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论文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还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成为直观的视听感受,从而让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首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学科知识整合。
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有自身鲜明的特点,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联系课本内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我们在使用电子教材如PPT开展教学时,要将网络中选取的素材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坚持在以课本为主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视野。
其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色彩以及声音较为敏感,我们在要求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依靠多媒体技术的音画结合功能,让学生被直观美丽的画面以及悠扬的旋律所吸引,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音乐。
通过多媒体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扩展,营造一个音画并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启发。
最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形成现代教学观念。
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优化,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要求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解现代教育观念,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一)营造音乐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浅析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3)
浅析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必须不断创新转型。
信息技术为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得音乐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并针对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1.音乐教学中的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革教育依赖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学生对音乐概念的认识和掌握,例如制定多媒体课件、音乐教学软件、音乐制作软件等。
同时,数字化应用也可以优化音乐教学的效果,提高学习乐趣。
2.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参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采用课堂互动游戏、听力活动、演唱教学等互动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能够通过互助、团结、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深度理解和认识。
3.音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是指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方法,提出相应的教育课程、内容和服务。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多元化教育可以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形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传达中进行体现。
例如,可以选用多种经典音乐作为教材,采用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比较分散,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失焦、分神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充足的场景营造,例如适度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结合其他相关的兴趣领域,例如绘画、文化知识、音乐制作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意识。
2.教学形式单一。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常常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如讲解教学、板书讲解等,这种形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和理解难度。
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已经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颁布了指导文件,这为中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
依据该指导文件的要求,我国小学信息课程教师应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及熟练应用互联网工具。
而作为小学基础学科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各自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凭借互联网技术与平台延展教学维度,激发小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进而为小学生的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如此,小学教学活动则能够符合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助力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在过去几年间,得益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包括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得到了持续革新,而且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模式。
而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准也与此前有所不同。
仅仅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岗位的需要,必须能够有效获取网络资源,熟练应用网络媒介。
这就需要我国小学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而对于基础学科教师而言,则必须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与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基础学科教学质量。
目前,已经有很多小学基础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慕课及智慧树等网络平台,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抽象的学科知识以影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而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基础学科教师则必须能够熟练应用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平台。
在现阶段,得益于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与推进,大部分小学教师都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导向,并且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科教师就能够和学生保持良性互动,有助于促进彼此感情。
其中,QQ 与微信平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能够实现随时进行线上教学的目标,而小学生也能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使自身远程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在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科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还能够简化原本繁杂的学科理论,使枯燥的学科知识更具生动性,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中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调查
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
文 清实验 小学 、 文清路 小学 、 厚 德路小 学 、 江二小 、 滨 赣州 市第一 中
从表 3 以看 出 , 可 绝对 大部 分中 学都 有音乐 课专 用的 多媒体教 室 , 只 有1 所学 校没 有 多媒体教 室 。 息技 信
2份 ) 0 和领导问卷 ( 发放 3 份) 2 ,回
收 问卷 5 份 , 2 回收率 :0% 有 效 问 10 ; 卷 5 份 ,有 效率 10 2 0%。 数理统 计分 析法 : 用 E cl 应 x e统 计软 件包对 获得 的数 据统计 分析 。 研 究结果 与分析
术与音乐课程资源的整合, 首先需要 有硬件作为基础 ,如屏幕、计算机、
从表 5 可以 看 出 , 响信息 技术 影 与 中小 学音 乐教 学 整合的 因素 中, 认 为 硬 件 设施 是 影 响 其 整 合 的主 要 原
它包括文字文本、图形 图像 、声音、 动画、 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资源, 它是 音乐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方式。 网络 资源主要指的是 网络上可以调用的
没 有 充 分 地 发 挥 信 息 技 术 的 积 极 性 。调 查 发 现 ,很 多音 乐 教 师对 信 息技 术 的 掌 握 程 度 不 够 。信 息 技 术 是 课 程 整 合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对 原 来 的 教 育 形 式 和 教学 过 程 产 生 了很 大 的 冲 击 。信 息 技 术 已经 成 为 教 师 教 学 的 辅 助 工 具 和 学 生 学 习 的 认 知 工
新世 纪 基 础 教育 改革 的一 个 热 点及 课程 发展 的趋势 。 息化 是 当今 世界 信 经济 和社 会发展 的大趋 势 , 网络技 以 术 和 多媒 体 技 术为 核 心 的信 息 技术
课题申报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的应用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的应用研究课题名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的应用研究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音乐欣赏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青年课题学科分类:音乐研究类型:音乐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的应用研究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多数呈现的是在老师讲学生听得班级授课模式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尤其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音乐,而教师只能拿着资料单调的说。
所以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耐烦、无精打采、应付听讲等现状使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学生看不到生活范围之外的精彩画面,音乐知识面越来越狭窄。
这个现状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二)本课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网络信息时代的模式下的音乐欣赏课是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让我们的音乐课如虎添翼。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
论文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方法
论文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方法2023年3月,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通知》,明确学校课程实施的工作要求,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我将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课程标准,从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研究意义和实践方法系统的分析,提供可操作的方法与路径。
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为基础,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在教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为基础,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有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在教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必须具有整体性、相关性、阶梯型和综合性,而具体的教学设计实践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导向。
一、以音乐学科学段目标为导向新课标中,按学段划分,六个年级分别被划分在:1一2年级第一学段、3—5年级第二学段,6年级则被划分在第三个学段当中。
而每个学段的目标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学段,它的学段目标要求倾向于“初步了解”和“感知体验”,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将游戏与音乐相结合,那么我们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学龄特点的优势,比如动作灵巧,活泼好动等特征,以“音乐游戏”或者“身体律动”为灵感设计大单元课题,而针对于低段最难解决的识谱问题,则可以在大单元主题下,选择几首音区相近,难易递进的歌曲,串联相同知识点,顺序性教学,采用柯尔文手势、“回声”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寓教于乐。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数字化美育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数字化美育数字化美育是当前信息技术与美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
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将美育教育内容转化为数字化形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感受美,提高美育教育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小学一些具体事例,探讨数字化美育的实践。
1. 数字音乐美育数字音乐美育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音乐等美育内容转化为数字化形式,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传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和欣赏音乐。
比如,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软件、音乐播放器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呈现。
老师可以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播放器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享受美的感觉,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创作潜力。
还可以使用音乐软件,比如编曲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音乐制作的过程,深入了解音乐的内在结构和艺术风格。
2. 数字美术美育数字美术美育是将美术教育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化的一种方式。
在小学美术课中,利用数字画板、液晶电子写字板等数字化设备,让学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作画,通过软件工具的支持,学生可以表达更丰富多样的艺术想象和创意。
同时,数字化美术教育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艺术作品和场景,深入了解艺术品的构成和美感。
例如,在小学美术课上,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到博物馆或美术馆里进行虚拟参观,让学生深刻理解艺术的精髓。
3. 数字舞蹈美育数字舞蹈美育是将舞蹈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和演出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化的一种方式。
在小学舞蹈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或电脑,让学生观看一些经典舞蹈表演视频,并进行讲解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内涵。
同时,通过数字舞蹈编排软件,学生可以进行舞蹈创作和变化,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数字化美育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会的领域。
当我们看到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化美育将成为美育教育中的重要趋势。
对于小学美育教育来说,更需要注重数字化美育教育,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表现美的本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音乐学科“智慧课堂”的创作与表现过程中
如何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音乐学科“智慧课堂”的创作与表现过程中摘要: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创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音乐创作与表现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把音乐创作与表现和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种感受音乐的情景,这对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应加强探索“智慧课堂”新教学模式,并让学生参与到WebQuest活动中,布置相对统一的任务,提供一个“脚手架”的模式,引导学生去寻找并利用音乐多媒体资源,提取有质量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艺术表现,构建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音乐创作;智慧课堂;WebQuest.引言“引导自学”式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感悟和讨论交流,由老师负责组织、指导、点拨和解答问题。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乐教育中,实行“引导自学”式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课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多媒体教学既生动又直观,表现出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运用一种直观、形象的方法,用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重点,攻克课堂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与表现,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相关概念(一)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是在全新的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改造并提升,它是目前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的典型案例。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探索自己的智慧,去开发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学生去使用自己的智慧,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创意实践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创意实践的界定中可以了解到,创意实践一方面是指能进行艺术创造、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能将艺术知识和技能迁移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为生活创造艺术美的能力。
音乐创造实践活动包括三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索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探索声音与音乐的活动,如探究声音的规律、自制乐器等;二是以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目的的即兴表演活动,如即兴伴奏、即兴舞蹈、即兴律动等;三是运用音乐材料和手段进行音乐创作和编创的实践活动,如律动、舞蹈的动作创编,情景剧编创,节奏、旋律的创编,音乐伴奏创编,等等。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作者:苏志强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6期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弥补音乐课堂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更大兴趣。
将抽象的音乐更形象化,复杂的理论知识更生动化,从而使音乐教学对學生更具有吸引力。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真正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己成为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意义及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学科;整合;学习方式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也比较单调枯燥,对于现在偏爱视听效果的年轻学子,已较难产生共鸣。
如今多媒体计算机、MIDI音乐制作等现代多媒体运用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乐理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乐理教学更能省时增效。
例如当《黄河船夫曲》中的雄劲音响与翻滚着黄河水的画面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立即融入了一个由声、形、光等凝成的音乐世界,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教师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片段串起来,并请同学们演唱这些旋律。
使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心情随着音乐而起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学生不再游离于音乐之外,他们融入了音乐,学会了如何去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复杂的音乐也不再是混乱而模糊的,而是有段落、有层次、有对比的美妙作品。
学生们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听完六首歌曲后,情感体验也推向了高潮。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传统的音乐理论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的单向注入式教学。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个别化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_399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事业的繁荣化促使着教学模式不断改进。
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音乐课堂在内容及方式上均有所创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程度[1]。
信息技术的融入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为切入点,研究了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呈现出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方法。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一)提升学习兴趣传统音乐教学大多属于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及课程进度被动学习,整体课堂呈现出乏味枯燥状态,音乐的欢乐学习环境逐渐沦为机械式教学状态[2]。
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让小学生在被动听课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形成听、学、看融合的模式,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开拓学生眼界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与音乐课程内容相关的国内外乐曲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教材以外的音乐素材[3],通过设置音乐赏析课程开拓学生的眼界,达到延伸学习内容的效果,打破了传统学习的局限性。
(三)充实教学内容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教学内容更为充实。
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素材的展现让学生在听觉感官及视觉感官上受到双重刺激,有利于提升其思维的活跃性[4]。
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更立体的展现、更直观的表达,学生在理解难度上有效降低,提升音乐课程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所在(一)过于强调形式感虽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音乐课程更具趣味性,但部分教师在课件制作以及课堂时间安排上过于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入而忽视了教学上的重点,花费了大量备课时间用来搜集与音乐教材相关的动画及视频,导致真正课堂内容的准备性不足。
例如目前不少小学音乐教师的课件制作成品中存在着动态图片、小视频以及超链接,大量的音频、视频、动画内容虽然让课堂氛围明显活跃,但过于精细化的课件制作会偏离教学重点,出现本末倒置现象,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于知识点,影响预期教学效果。
(二)硬件设备落后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在硬件设备的配备上已经有了明显改变,但仍存在部分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无法实现每个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施,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现象并未完全消除。
“3D设计与打印”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6)
“3D设计与打印”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探索与实践3D打印技术,随着其技术发展的日渐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物流、医疗等领域。
但其在未来教育和创新领域的潜力是巨大的。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创客教育都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育形式,而3D设计与打印技术的崛起,为两者整合提供了机会。
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将概念以立体形式输出,加强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创客教育的形式,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设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本文主要以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创客教育整合3D设计与打印技术为探索和实践对象,介绍了如何应用3D设计与打印技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创客教育,并探讨两种教育形式整合的意义与作用。
二、3D设计与打印技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1、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3D打印技术可以将学生的设计想法以立体方式输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设计的空间结构和形态。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3D 建模软件,设计和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产品原型。
学生通过真实的操作和探究,极大地提高了空间思维和创造力。
2、丰富信息技术课程内涵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关注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这种教育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3D设计与打印技术的融入,可以为信息技术教育增添更多新颖的元素。
如,利用3D打印技术开展手工制作、创造性编程、同步录制等课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科学,并培养其通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科互动融合3D设计与打印技术不仅可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内涵的丰富,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借助3D技术,可以设计和制作出地球、水星、火星等行星的模型,来加深学生对宇宙和地质学的认知。
三、3D设计与打印技术在小学创客教育中的应用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小学生活中缺乏实践探索的机会,而3D设计与打印技术的融入,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由于网络化的实现,数字化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可以说,internet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
网络化的电子百科读物提供了大量的学科背景材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最终将构成知识的网络,纳入到学生对主体的意义建构之中。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能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了。
利用网络支持,获取丰富的音乐资源,转变学习方式,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一方面是利用网络中的音乐资源,如查询有关作曲家的生平、浪漫主义乐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介绍等;另一方面是利用网络中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资源。
一、网络化电子百科
传统的电子百科读物多以cd-rom光盘形式出现,音乐学科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网络化电子百科读物可提供大量学科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料,便于音乐资料的获取。
例如,古典作曲家数据库
(/aho/musov/dmitri.html)有超过1000位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地点及相关链接。
二、网络化音乐教室
这是一种基于协商学习的环境。
通过网络系统,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传输到学生终端机,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能根据需要提取个别化学习资源,满足资源共享与个别
化学习的要求;通过网络系统,还能实现小组学习讨论。
一些先进的网络系统还具有教学测试及信息反馈分析能力。
三、音乐教育网站和音乐教育资源库
通过建立或连接音乐教育资源库、音乐网站等,可以分享各地区学校不同特色的音乐教学资源。
库中的cai音乐软件,学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为教师、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如音乐mp3、rm、wav文件,音乐视频文件,音乐软件,音乐论坛,音乐图片,音乐知识资料等。
音乐教学网络信息网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包括音乐学习(歌唱、器乐、乐理、音乐知识及世界音乐文化)、音乐欣赏(世界上各类音乐作品、音乐会实况)、音乐创作(各类音乐创作软件)、音乐交流(音乐学习、欣赏、创作)等全面的高效益、立体化音乐学习环境和资源。
四、音乐教育展望
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性的学习。
1.技术手段的应用不是讲稿照搬
在实践中,有一些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把讲稿照搬到了教室的荧幕上,这不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最多是传统讲稿的电子文档。
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是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综合了音乐美术、教育学、心理学等手段,使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者技术通过图形、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形式体现于课件之中。
2.不应只顾课堂教学内容,为技术而用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技术形式,而忽略了音乐教学内容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只停留在公开课的程度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地自然。
在这里,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工程的普及和推广,大部分学校都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授课的条件,我们的老师应该行动起来,让这些现代化设备停止休眠。
总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逐步应用,在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必将对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为信息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科技革命给课堂教学以及我们自身所带来的
挑战,从而促使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以饱满的精神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当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短期内的实践和总结,更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探索;不仅需要学校师生的介入和学习,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梅宝树,杨文会,江敏.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
[3]金亚文.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4]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