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斜跑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验算公式

脚手架验算公式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为了提供工人施工时的安全作业空间而搭建的临时性结构。
脚手架的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安全性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验算。
本文将介绍脚手架验算的公式和相关要点。
一、承载力计算公式脚手架的承载力计算是保证脚手架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脚手架的承载力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斜向荷载等。
以下为常用的脚手架承载力计算公式:1. 垂直荷载计算公式:垂直荷载即竖直方向上的荷载,通常由脚手架自身重量和操作人员施工过程中的荷载组成。
其计算公式如下:N = (G + Q) / A其中,N为垂直荷载,G为脚手架自重,Q为操作人员施工过程中的荷载,A为脚手架的横截面积。
2. 水平荷载计算公式:水平荷载是指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通常由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引起。
其计算公式如下:H = W × S × C其中,H为水平荷载,W为风荷载或地震荷载,S为脚手架的高度,C为荷载系数。
3. 斜向荷载计算公式:斜向荷载是指脚手架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斜向荷载,通常由斜向风荷载引起。
其计算公式如下:F = W × S × C × sinα其中,F为斜向荷载,W为风荷载,S为脚手架的高度,C为荷载系数,α为脚手架与水平方向夹角。
二、验算要点在进行脚手架验算时,除了要使用正确的计算公式,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材料强度的选择: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强度要符合规范的要求。
常用的脚手架材料有钢管、铝合金等,其强度必须经过相应的试验和验证。
2. 有效支撑点的确定:脚手架的有效支撑点要合理确定,以确保整个脚手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需要进行脚手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如倾覆稳定性分析等,以确定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4. 荷载系数的选择:荷载系数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需要充分考虑工地环境、气候条件、建筑高度等因素。
总结:脚手架验算是确保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的关键步骤。
斜坡脚手架计算方法

斜坡脚手架的计算方法如下:
1. 脚手架工程量通常按面积计算,单位是平方米。
外脚手架面积通常按墙面投影面积计算。
楼梯井面积不扣除,脚手架增加层按脚手架底层建筑面积计算,多层建筑高度超过32米,需要计算综合脚手架。
2. 当建筑物的外墙为斜面时,脚手架的长度应乘以高度。
当屋顶的面积大于斜面长度时,应将其作为底面来计算脚手架的面积。
当屋顶的长度大于斜面宽度时,应将其作为侧面来计算脚手架的面积。
3.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如果单独支撑,则不计算脚手架;如果为支撑在墙上,则按所依附的墙的面积乘以规定系数计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楼梯斜跨长度如何计算公式

楼梯斜跨长度如何计算公式楼梯斜跨长度计算公式。
楼梯是建筑物中常见的构造,用于连接不同楼层的通道。
楼梯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斜跨长度。
斜跨长度是指楼梯的横向跨度,也就是楼梯的宽度。
计算斜跨长度需要考虑楼梯的高度、踏步的深度以及楼梯的坡度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介绍楼梯斜跨长度的计算公式及相关知识。
楼梯斜跨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斜跨长度 = √(踏步深度^2 + 楼梯高度^2)。
在这个公式中,踏步深度指的是楼梯的踏步长度,也就是一个台阶的长度;楼梯高度指的是楼梯的垂直高度,也就是一个台阶的高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楼梯的斜跨长度。
在实际的楼梯设计中,斜跨长度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合适的斜跨长度可以确保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如果斜跨长度太短,那么楼梯会显得拥挤,使用起来不够舒适;如果斜跨长度太长,那么楼梯会显得笨重,也会增加使用者的跋涉感。
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计算出合适的斜跨长度。
除了斜跨长度,楼梯的坡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坡度是指楼梯的倾斜程度,通常用楼梯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的比值来表示。
合适的坡度可以确保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楼梯的坡度在25°到4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在实际的楼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斜跨长度、坡度以及其他因素,来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楼梯。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建筑法规和标准,确保楼梯的设计符合安全要求。
除了楼梯的设计,楼梯的施工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楼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施工,确保楼梯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楼梯的维护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楼梯的使用状况,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总之,楼梯斜跨长度的计算是楼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适的斜跨长度可以确保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计算出合适的斜跨长度,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楼梯。
脚手架的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方式脚手架的上下通道:脚手架体要设置安全马道:①马道宽度不小于1米,坡度以1:3(高:长)为宜。
②马道的立杆、横杆间距应与脚手架相适应,基础按脚手架要求处理,立面设剪刀撑。
③人行斜道小横杆间距不超过1.5米。
④马道上满铺脚手板,板上钉防滑条,防滑条不大于300mm。
⑤设置护栏杆,上部护身栏杆1.2米,下部护身栏杆距脚手板0.6米,同时设180mm宽档脚板。
脚手架的卸料平台:卸料平台上面要挂牌标明控制荷载;要严格按照搭设方案施工。
卸料平台设计计算立杆横距b=1米,立杆纵距L=1.5m,步距h=1.5m剪刀撑连续设置,卸料平台宽度C=2m。
(1)强度计算Mmax=q12/8q=1.2(GK.C+gk)+1.4KQQK.CGK──脚手板重量GK=0.3KN/M2C ──卸料平台宽度C=2Mgk──钢管单位长度gk=38N/MKQ──施工活荷载KQ=1.2N/M2QK──施工荷载标准值QK=2000N/M2q=1.2*(300*1.0+38)+1.4*1.2*2000*1=405.6+3360=3765.6N/MMmax=(3765.6*12)/8=470.7N.M验算抗弯强度S=Mmax/W=470.7/5078=92.7N/MM2<205N/MM2所以安全满足设计要求(2)计算变形查表φ48*3.5的钢管参数E=2.06*105N/MM2 (钢管的弹性模量)I=12190mm(钢管的截面惯性矩) W/b=5ql3/384EI=(5*3765.6*10003)/(384*2.06*105•*•12190)=•0.•19%=1/526<1/150 满足要求经结构计算均符合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落地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8.6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1.2米,立杆的横距1.05米,立杆的步距1.20米。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1、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海湾浪琴工程设计图纸及地质资料等2、脚手架的计算参数搭设高度H=39.6米(取最大高度,22排),步距h=1.8米,立杆纵距la=1.5米,立杆横距lb=1.1米,连墙件为2步3跨设置,脚手板为毛竹片,按同时铺设7排计算,同时作业层数n1=1。
脚手架材质选用φ48×3.5钢管,截面面积A=489mm2,截面模量W=5.08×103 mm3,回转半径i=15.8mm,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基本风压值ω0=0.7 kN/m2,计算时忽略雪荷载等。
3、荷载标准值结构自重标准值:gk1=0.1248kN/m (双排脚手架)竹脚手片自重标准值:gk2=0.35kN/m2 (可按实际取值)施工均布活荷载:qk=3 kN/m2风荷载标准值:ωk=0.7μz?μs?ω0式中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并用插入法得39.6米为1.12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全封闭式为1.2ω0——基本风压值,为0.7 kN/m2则ωk=0.7×1.12×1.2×0.7=0.658 kN/m24、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计算横向水平杆计算脚手架搭设剖面图如下:按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每纵距脚手片自重NG2k=gk2×la×lb=0.35×1.5×1.1=0.5775kN每纵距施工荷载NQk=qk×la×lb =3×1.5×1.1=4.95 kNMGk= kN?mMQk= kN?mM=1.2MGk+1.4MQ k=1.2×0.07+1.4×0.605=0.931 kN?m<="" p="">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楼梯斜坡长度计算公式

楼梯斜坡长度计算公式
方法1:按照斜坡长度与楼梯高度的比例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斜坡长度与楼梯高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建筑规范,楼梯斜坡的斜率通常为1:18至1:20,其中1代表楼梯高度,18至20代
表楼梯斜坡的水平距离或长度。
假设楼梯的高度为H,斜坡长度为L,则根据上述的比例关系,在公
式中可以表示为:H:L=1:18(或1:20)。
为了计算斜坡长度L,可以使用如下公式:
L=18H(或20H)
该公式适用于以水平距离或长度来衡量楼梯斜坡的情况。
例如,如果
楼梯高度H为3米,则按照1:18的比例,斜坡长度L为3米乘以18,等
于54米。
方法2:使用勾股定理计算
除了使用比例关系来计算楼梯斜坡长度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勾股定
理来计算。
该方法适用于已知楼梯的高度和斜坡的水平长度的情况。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斜坡长度L=√(斜坡高度的平方+楼梯高度的平方)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楼梯的高度H为3米,斜坡的水平长
度L为10米,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斜坡的长度:
L=√(10^2+3^2)
=√(100+9)
=√109
≈10.44米
从上面两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斜坡的长度计算是基于楼梯高度的。
不同的设计和建筑规范可能会有稍微不同的比例和计算方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计算。
总结起来,楼梯斜坡长度的计算公式可以使用比例方法或勾股定理来求解。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楼梯高度确定斜坡的长度。
楼梯的斜边计算公式

楼梯的斜边计算公式楼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建筑结构,它不仅可以连接不同楼层的空间,还可以起到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在设计和施工楼梯时,我们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楼梯的斜边长度。
楼梯的斜边长度是指楼梯的踏步面和扶手之间的直线距离,它是我们计算楼梯尺寸和材料的重要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楼梯的斜边计算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楼梯的斜边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推导。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表明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楼梯的斜边计算公式如下:斜边长度 = √(踏步高度^2 + 踏步深度^2)。
在这个公式中,踏步高度指的是楼梯台阶的垂直高度,踏步深度指的是楼梯台阶的水平深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楼梯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来计算出楼梯的斜边长度,从而确定所需的材料和尺寸。
在实际应用中,楼梯的斜边长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如果楼梯的斜边长度过长,那么上下楼梯时会感到不稳定和不舒适;如果斜边长度过短,那么楼梯的坡度会过陡,容易导致摔倒和受伤。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楼梯时,我们需要根据楼梯的使用场所和人流量来合理地计算和确定斜边长度,以确保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除了楼梯的斜边长度,我们在设计和施工楼梯时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楼梯的坡度、踏步高度、踏步深度、扶手高度和材料选择等。
这些因素都对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考虑和把握。
总之,楼梯的斜边计算公式是我们在设计和施工楼梯时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
通过合理地计算和确定楼梯的斜边长度,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楼梯的使用要求,提高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楼梯的斜边计算公式,为设计和施工高质量的楼梯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楼梯斜坡梁帮计算公式

楼梯斜坡梁帮计算公式
楼梯、斜坡和梁帮都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1. 楼梯计算公式:
楼梯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步长、踏步高度、楼层高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步长和踏步高度要满足以下条件:
步长+ 2 ×踏步高度= 0.63m ~ 0.65m
其中,步长指楼梯前进方向上的水平距离,踏步高度指楼梯每个踏步的高度。
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楼梯的合理步长和踏步高度,以确保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斜坡计算公式:
斜坡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坡度、长度、高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斜坡的坡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人们能够舒适地行走。
斜坡的坡度计算公式为:
坡度= 上升高度÷水平距离
其中,上升高度指斜坡的高度差,水平距离指斜坡的长度。
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斜坡的合理坡度,以确保斜坡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梁帮计算公式:
梁帮是建筑结构中一种常用的承重构件,其计算需要考虑到跨度、载荷、材料强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梁帮的计算公式为:
弯矩= 载荷×跨度÷8
其中,弯矩是梁帮承受的力矩,载荷指梁帮承受的重量或压力,跨度指梁帮的长度。
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梁帮的强度,以确保梁帮能够承受预期的载荷。
楼梯斜跑脚手架计算定律

斜道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基本参数二、荷载参数斜道施工作业跑数nj 2风荷载标准ωk(kN/m2)(单、双立杆)基本风压ω0(kN/m2)0.40.334、0.334风荷载体型系数μs1.128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单、双立杆)0.74、0.74搭设示意图:平面图立面图三、纵向水平杆验算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纵向水平杆在上横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根数m2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1136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4730水平杆布置方式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q=(1.2×(0.035+G kjb×l b/(m+1))+1.4×G kq×l b/(m+1))×cosθ=(1.2×(0.035+0.3×1.2/(2+1))+1.4×3×1.2/(2+1))×0.894=1.668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0.035+G kjb×l b/(m+1))+G kq×l b/(m+1))×cosθ=((0.035+0.3×1.2/(2+1))+3×1.2/(2+1))×0.894=1.211kN/m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M max=0.1q(l a/cosθ)2=0.1×1.668×(1/0.894)2=0.209kN·mσ=M max/W=0.209×106/4730 = 44.186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0.677q'(l a/cosθ)4/(100EI)=0.677×1.211×(1000/0.894)4/(100×206000×113600)=0.548mm≤[ν] = min[l a/cosθ/150,10]= min[1000/0.894/150,10]=7.457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668×1/0.894=2.052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211×1/0.894=1.49kN四、横向水平杆验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2.052/0.894=2.295kNq=1.2×0.035=0.042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1.49/0.894=1.667kNq'=0.035kN/m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σ=M max/W=0.925×106/4730 = 195.56 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4.406mm≤[ν] = min[l b/150,10]= min[1200/150,10]=8mm 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2.32kN五、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0.8max c纵向水平杆:R max=2.052/0.894/2=1.148kN≤R c=0.8×12=9.6kN满足要求!六、荷载计算斜道跑数n 2 斜道每跑高度H(m) 3双立杆计算高度H1(m) 3 斜道钢管类型Ф48×3.2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g k(kN/m) 0.35 斜道均布活荷载标准值G kq(KN/㎡)3斜道施工作业跑数n j 2立杆静荷载计算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N G1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5×n/2/(n×H)=(1/0.894+(1/0.894)×2/2)×0.035×2/2/(2×3)=0.013kN/m单内立杆:N G1k=(g k+ g k1')×(n×H-H1)=(0.35+0.013)×(2×3-3)=1.089kN 双内立杆:N GS1k =(g k+ g k1'+0.035)×H1=(0.35+0.013+0.035)×3=1.194kN 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5/H=(1/0.894+(1/0.894)×2/2)×0.035/3=0.026kN/m单中间立杆:N G1k=(2×g k-0.035+ g k1')×(n×H-H1)=(2×0.35-0.035+0.026)×(2×3-3)=2.073kN双中间立杆:N GS1k =(2×g k+ g k1')×H1=(2×0.35+0.026)×3=2.178kN 2、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N G2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n/2)/(n×H)=[0.3×(1/0.894)×1.2/2+0.16×(1/0.894)]×(2/2)/(2×3)=0.063kN/m单内立杆:N G2k=g k2'×(n×H-H1)=0.063×(2×3-3)=0.189kN双内立杆:N GS2k =g k2'×H1=0.063×3=0.189kN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H=[0.3×(1/0.894)×1.2/2+0.16×(1/0.894)]/3=0.127kN/m单中间立杆:N G2k=g k2'×(n×H-H1)=0.127×(2×3-3)=0.381kN双中间立杆:N GS2k =g k2'×H1=0.127×3=0.381kN立杆施工活荷载计算N Q1k=[G kq×(l a/cosθ)×l b/2]×n j=[3×(1/0.894)×1.2/2]×2=4.027kN 七、立杆稳定性验算1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1.2=1.8m长细比λ= l0/i =1800/15.9=113.208≤210满足要求!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5×1.5×1.2=2.079m长细比λ= l0/i =2079/15.9=130.755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φ=0.3962、立杆稳定性验算不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1.2×(N G1k+N G2k)+1.4×N Q1k=1.2×(1.089+0.189)+1.4×4.027=7.171kN单中间立杆:N2=1.2×(N G1k+N G2k)+1.4×N Q1k=1.2×(2.073+0.381)+1.4×4.027=8.583kNN=max{N1,N2}=8.583kNσ= N/(φA) =8583/(0.396×450)=48.165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1.2×(N GS1k+N GS2k)+N1=1.2×(1.194+0.189)+7.171=8.831kN双中间立杆:N S2=1.2×(N GS1k+N GS2k)+N2=1.2×(2.178+0.381)+8.583=11.654kNN=max{N s1,N s2}=11.654kNσ= (K S×N S)/(φA) =(0.6×11654)/(0.396×450)=39.239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向力: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1.2×(N G1k+N G2k)+0.9×1.4×N Q1k=1.2×(1.089+0.189)+0.9×1.4×4.027=6.608kN单中间立杆:N2=1.2×(N G1k+N G2k)+0.9×1.4×N Q1k=1.2×(2.073+0.381)+0.9×1.4×4.027=8.019kNN=max{N1,N2}=8.019kNM w=0.9×1.4M wk=0.9×1.4ωk l a h2/10=0.9×1.4×0.334×1×1.22/10=0.061kN·mσ=N/(φA)+M w/W=8019/(0.396×450)+0.061×106/4730=57.896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1.2×(N GS1k+N GS2k)+N1=1.2×(1.194+0.189)+6.608=8.268kN双中间立杆:N S2=1.2×(N GS1k+N GS2k)+N2=1.2×(2.178+0.381)+8.019=11.09kNN=max{N s1,N s2}=11.09kNM w=0.9×1.4M wk=0.9×1.4ωk l a h2/10=0.9×1.4×0.334×1×1.22/10=0.061kN·mσ=K S×N S/(φA)+M w/W=0.6×11090/(0.396×450)+0.061×106/4730=50.236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_ 八、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N G1k+N G2k)+N Q1k=(1.089+0.189)+4.027=5.305kN单中间立杆:N2=(N G1k+N G2k)+N Q1k=(2.073+0.381)+4.027=6.481kN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N GS1k+N GS2k)+N1=(1.194+0.189)+5.305=6.688kN双中间立杆:N S2=(N GS1k+N GS2k)+N2=(2.178+0.381)+6.481=9.04kNN=max{N1,N2,N s1,N s2}=9.04kN立杆底垫板平均压力P=N s/(k c A)=9.04/(0.4×0.25)=90.4kPa≤f g=160kPa 满足要求!。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脚手架是在建筑施工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辅助工具,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在使用脚手架时需要计算各个部位的尺寸和材料需求量。
本文将介绍脚手架的计算公式。
1. 脚手架的组成部分脚手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立杆2.横杆3.斜杆4.基础5.附属零件在计算脚手架的尺寸和材料需求量时需要考虑以上部分。
2. 脚手架的计算公式2.1 立杆的长度在计算脚手架的立杆长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脚手架的最大高度•立杆的安全系数•立杆间的距离立杆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立杆长度 = 脚手架的最大高度 / 立杆间距 * 安全系数2.2 横杆的长度和数量在计算脚手架的横杆长度和数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横杆的跨度•横杆间的距离•横杆的安全系数横杆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横杆长度 = 横杆的跨度 / (横杆间距 - 1) * 安全系数横杆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横杆数量 = 立杆数量 * (横杆间距 - 1)2.3 斜杆的长度和数量在计算脚手架的斜杆长度和数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斜杆的支撑位置•斜杆间的距离•斜杆的安全系数斜杆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斜杆长度 = 根号下(脚手架的最大高度^2 + 斜杆间距^2) / 安全系数斜杆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斜杆数量 = 立杆数量 * 22.4 基础的尺寸和数量在计算脚手架的基础尺寸和数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地面的承载力•基础的尺寸和形状•基础的间距基础尺寸的计算公式如下:基础长 = sqrt(立杆间间距^2 - 横杆长度^2) + 1基础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基础数量 = 立杆数量 / 基础间距3. 总结脚手架的计算公式涉及到各个部分的尺寸和数量,必须严格按照公式计算,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稳定性。
在使用脚手架时应该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óбσδφσφ4.1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计算(1)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Б=M/W≤M=1.2M GK+1.4∑M QK=1.2×[1.2×(0.3+0.11)×12/8]+1.4×[(2×1.2×12)/8]=0.4938.K·M=97.2≤f=205N/mm2查表W=5.08cm3 Б=M/W=493800/5.08×103=92.7≤f=205N/mm2 (2)横向水平杆的挠度V≤[V]V=5q l4/384E2=5×2.892×1012/384×2.06×105=1.5mmV=1.5mm<L/150=6.7mm(3)纵向水平杆抗弯强度Б=M/W≤fM=1.2M GK+1.4∑M QK=0.395K·M查表W=5.08cm3Б=M/W=395000/5.08×103=77.76≤f=205N/mm2 (4)横向水平杆的挠度V≤[V]V=FL3/48EZ=1.16×103×1.728×109/48×2.06×105×1.22×10 5=1.66mm<L/150=8mm(5)扣件抗滑承载力R=(2+0.3+0.11)×1.44/2=1.735KN<[R]=8KN4.2立杆计算N/ΦA+M W/W≤LN=1.2(NG1可+ NG2款)+0.85×1.4∑N QR=1.2[0.1291×30+( 1.2×0.11+1.44×0.3)]+0.85×1.4×2×1.44 ×0.5=5.32+1.71=7.03KNλ=L0/i=1.92 查表得Φ=0.195查表i=1.58cm L0=kμh=1.155×1.75×1.5=303.2 cm查表得A=4.89 cm2M W=0.85×1.4 M WK=0.88×1.4 M K L a h2/10=0.135KN·M M K=0.7μZμS W V=0.7×1.11×1.2×0.45=0.42N/ΦA+M W/W=100.3N<f=205N4.3连墙件计算N L= N LW+N0N LW=1.4×0.42×(1.2×1.5×9)=9.53KNN0按规范取值 N0=5KNN L= N LW+ N0=9.53+5=14.53 KN连墙件截面 A= N L/ f=70.9应采用φ10(A=78.5)以上钢筋为连墙件4.4立杆地基承载力P≤f g P=N/A一. 脚手架设计计算的原则:1.架高≥20.00m,且相应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没有给出不必计算的构架尺寸规定。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引言: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辅助工具,用于支撑和搭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结构。
在计算脚手架的承重能力、稳定性等方面,需要使用一些计算公式。
本文将介绍脚手架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脚手架计算公式。
一、脚手架基本概念脚手架是用于支撑和搭建建筑施工中的临时结构,主要包括立杆、水平杆、斜撑、连墙件等组成。
脚手架的设计和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脚手架的承重能力、稳定性、使用环境等。
二、脚手架计算公式1. 脚手架的直立杆垂直承载能力计算公式:P = (σ× A) / F其中,P表示直立杆的垂直承载能力,σ表示计算截面的材料强度,A表示截面面积,F表示安全系数。
2. 脚手架水平杆承载能力计算公式:P = (σ× A) / F其中,P表示水平杆的承载能力,σ表示计算截面的材料强度,A表示截面面积,F表示安全系数。
3. 脚手架斜撑承载能力计算公式:P = (σ× A) / F其中,P表示斜撑的承载能力,σ表示计算截面的材料强度,A表示截面面积,F表示安全系数。
4. 脚手架连墙件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P = (σ× A) / F其中,P表示连墙件的承载能力,σ表示计算截面的材料强度,A表示截面面积,F表示安全系数。
在以上计算公式中,安全系数F的取值一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建议取1.5左右,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性。
三、脚手架计算公式的应用脚手架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施工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计算脚手架的承载能力,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性。
在使用脚手架计算公式前,需要先确定脚手架的使用条件,如脚手架的高度、跨度、材料强度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选择合适的脚手架材料和尺寸,并计算脚手架各部件的承载能力。
这样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可靠的脚手架设计方案,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脚手架时,除了计算公式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脚手架的安全检测、维护保养等。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工具,用于提供临时支撑和工作平台。
在建筑工程中,对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需要进行计算,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脚手架计算的基本公式和相关要点。
一、脚手架的基本概念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的一种临时结构,用于提供工人工作平台和材料堆放平台。
脚手架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立杆、横杆、斜杆、脚座等。
通过连接这些部件,可以搭建出适合施工需要的临时支撑和工作平台。
二、脚手架计算的基本公式
1. 承载力计算公式
脚手架承载力是指脚手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在计算脚手架的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脚手架的材料强度、连接方式和结构形式等因素。
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承载力 = 材料强度×承载面积
材料强度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使用的材料来确定,承载面积是
指脚手架能够承受荷载的面积。
2. 稳定性计算公式
脚手架的稳定性是指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
在计算脚手架的稳定性时,主要考虑脚手架的高度、支撑方式和倾
斜度等因素。
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稳定性 = 倾斜度×高度×支撑面积
倾斜度是指脚手架倾斜的程度,高度是指脚手架的高度,支撑
面积是指脚手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三、脚手架计算的注意事项
1. 参考相关规范
在进行脚手架计算时,应参考国家或地方规范,了解相关要求
和标准。
这些规范通常包括了脚手架的设计和搭设要求,以确保脚
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材料选择。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领域,脚手架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临时性结构,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平台和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而要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准确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脚手架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脚手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杆、横杆、斜杆、脚手板等。
对于立杆的稳定性计算,通常会用到以下公式:\N/(\varphi A) + Mw/W \leq f\其中,N 表示立杆的轴力设计值,包括恒载和活载产生的轴向力总和;φ 表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它与立杆的长细比有关;A 表示立杆的截面面积;Mw 表示风荷载产生的弯矩;W 表示立杆的截面模量;f 表示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在计算立杆的轴力时,恒载通常包括脚手架结构自重、脚手板自重、栏杆和挡脚板自重等;活载则包括施工荷载和构配件自重等。
这些荷载的取值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确定。
横杆的强度计算主要考虑其承受的弯矩和剪力。
横杆所受的弯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ql^2/8\其中,q 表示横杆上的均布荷载,l 表示横杆的跨度。
横杆的剪力计算则可以使用公式:\V = ql/2\然后,根据横杆的截面特性和材料强度,判断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斜杆,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脚手架的稳定性,防止脚手架发生变形和倒塌。
斜杆的内力计算较为复杂,通常需要考虑脚手架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几何形状。
一般来说,可以将斜杆视为两端铰接的受压或受拉杆件,根据其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在计算脚手架的风荷载时,我们使用以下公式:\wk =07μzμsω0\其中,wk 表示风荷载标准值;μz 表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 表示风荷载体型系数;ω0 表示基本风压。
除了上述主要构件的计算,脚手板的强度和挠度计算也是不可忽视的。
脚手板通常按简支板进行计算,其强度计算公式为:\σ = M/W \leq f\挠度计算公式为:\v = 5ql^4/(384EI) \leq v\其中,σ 表示脚手板的弯曲应力;M 表示脚手板所受的弯矩;W 表示脚手板的截面抵抗矩;f 表示脚手板材料的抗弯强度设计值;v 表示脚手板的挠度;q 表示脚手板上的均布荷载;l 表示脚手板的跨度;E表示脚手板材料的弹性模量;I 表示脚手板截面的惯性矩;v 表示脚手板的允许挠度。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脚手架计算书1、脚手架相关力学计算条件根据檐高和施工的需要,搭设脚手架的高度为H=74.20m(考虑到屋顶局部高处因此均按80m计算)、立杆横距Lb=1.05m、立杆纵距L=1.20m,大横杆步距h=1.2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侧外伸长度,300mm,铺5cm厚木脚手板4层,同时施工2层,施工荷载按结构施工时取Qk=4KN/M2,(装修时荷载考虑两层同时作业,每两米按一人操作计算,人边放一个300mm高直径500mm的灰斗,架体脚手板上排放两箱外墙面砖),连墙杆布置为两步三跨(2h×3L),钢管为φ48×3.2,基本风压W0,0.35KN/m2,采用密目立网全封闭,计算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其它计算参数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知:立杆截面面积A=489mm2(由于使用旧钢管,考虑到磨损,钢管壁厚按3.2mm计算,则截面面积A=458mm2),钢管回转半径i=1.58cm,截面模量W=5.08cm3,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脚手架钢管重量为0.0384KN/m,扣件自重为0.014KN/个,木脚手板的自重0.35KN/m2,密目网(密度为2300目/100cm2)的自重0.005KN/m2,挡脚板、栏杆的自重0.14KN/m。
2、纵向水平杆计算:脚手架属于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荷载由纵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只对纵向水平杆进行计算,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σ, ?fM,0.175F?LF—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F=0.5qlb(1+ )2 q―作用于横向水平杆的线荷载设计值;q= (1.2Qp+1.4QK)?S1Qp―脚手板自重,0.35 KN/m2;QK―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装修施工时为2KN/M2)取QK=3KN/M2;f―Q235钢抗弯强度设计值,按规范表5.1.6采用,f,205N/mm2;S1―施工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取S1=1200mm;1.4―可变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a1―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取a1,300mm,柱距,取 =1050mm,排距,取 =1200mmW,截面模量,按规范附录B表B取值,W=5.08cm3;σ,,, ,f= ,满足要求挠度验算= (与10mm)式中 -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标准值,=4.16mm, =1200/150= 8mm,满足要求。
楼梯上下斜口计算公式

楼梯上下斜口计算公式楼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构件,而楼梯的设计与计算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楼梯的上下斜口是一个重要的计算因素。
本文将介绍楼梯上下斜口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1. 了解楼梯上下斜口楼梯上下斜口是指楼梯与地面或楼板之间的倾斜部分。
它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在上下楼梯时更加舒适和安全。
楼梯上下斜口的计算涉及到斜角、斜距、楼梯梯级的尺寸等多个因素。
2. 楼梯上下斜口计算公式楼梯上下斜口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楼梯的设计要求和标准来确定。
以下是常用的楼梯上下斜口计算公式:2.1 斜角计算公式斜角是楼梯上下斜口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而言,斜角的范围应在20度至45度之间。
斜角的计算公式如下:斜角 = arctan(斜距/楼梯宽度)2.2 斜距计算公式斜距是指楼梯上下斜口的水平距离。
斜距的计算公式如下:斜距 = 楼梯高度/斜角的正切值2.3 楼梯高度计算公式楼梯高度是指楼梯的垂直距离,即楼层高度。
楼梯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楼梯高度 = 楼层高度/楼梯层数2.4 楼梯梯级尺寸计算公式楼梯梯级尺寸是指楼梯的踏步尺寸,包括梯级宽度和梯级高度。
梯级宽度和梯级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梯级宽度 = 楼梯宽度/楼梯层数梯级高度 = 楼梯高度/楼梯层数3. 楼梯上下斜口计算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楼梯上下斜口的计算方法,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假设要设计一个楼梯,楼层高度为3米,楼梯宽度为1米,楼梯层数为10层。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步骤一:计算楼梯高度楼梯高度 = 3米 / 10层 = 0.3米/层步骤二:计算斜角斜角 = arctan(0.3米/1米) ≈ 16.7度步骤三:计算斜距斜距 = 0.3米 / tan(16.7度) ≈ 0.9米步骤四:计算梯级宽度和梯级高度梯级宽度 = 1米 / 10层 = 0.1米/层梯级高度 = 0.3米 / 10层 = 0.03米/层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得到了该楼梯的斜角、斜距、梯级宽度和梯级高度。
脚手架的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方式脚手架的上下通道:脚手架体要设置安全马道:①马道宽度不小于1米,坡度以1:3(高:长)为宜。
②马道的立杆、横杆间距应与脚手架相适应,基础按脚手架要求处理,立面设剪刀撑。
③人行斜道小横杆间距不超过1.5米。
④马道上满铺脚手板,板上钉防滑条,防滑条不大于300mm。
⑤设置护栏杆,上部护身栏杆1.2米,下部护身栏杆距脚手板0.6米,同时设180mm宽档脚板。
脚手架的卸料平台:卸料平台上面要挂牌标明控制荷载;要严格按照搭设方案施工。
卸料平台设计计算立杆横距b=1米,立杆纵距L=1.5m,步距h=1.5m剪刀撑连续设置,卸料平台宽度C=2m。
(1)强度计算Mmax=q12/8q=1.2(GK.C+gk)+1.4KQQK.CGK──脚手板重量GK=0.3KN/M2C ──卸料平台宽度C=2Mgk──钢管单位长度gk=38N/MKQ──施工活荷载KQ=1.2N/M2QK──施工荷载标准值QK=2000N/M2q=1.2*(300*1.0+38)+1.4*1.2*2000*1=405.6+3360=3765.6N/MMmax=(3765.6*12)/8=470.7N.M验算抗弯强度S=Mmax/W=470.7/5078=92.7N/MM2<205N/MM2所以安全满足设计要求(2)计算变形查表φ48*3.5的钢管参数E=2.06*105N/MM2 (钢管的弹性模量)I=12190mm(钢管的截面惯性矩) W/b=5ql3/384EI=(5*3765.6*10003)/(384*2.06*105•*•12190)=•0.•19%=1/526<1/150 满足要求经结构计算均符合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落地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8.6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1.2米,立杆的横距1.05米,立杆的步距1.20米。
楼梯下斜坡的计算公式

楼梯下斜坡的计算公式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楼梯下斜坡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楼梯下斜坡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还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楼梯下斜坡的计算公式,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准确的设计和施工。
楼梯下斜坡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楼梯的坡度和楼梯的长度。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楼梯的坡度的计算公式。
楼梯的坡度是指楼梯下斜坡的倾斜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或角度来表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使用百分比来表示楼梯的坡度。
楼梯的坡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坡度 = 上升高度 / 水平距离× 100%。
其中,上升高度是指楼梯的垂直高度,水平距离是指楼梯的水平长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楼梯的坡度,从而确定楼梯下斜坡的倾斜程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楼梯的长度的计算公式。
楼梯的长度是指楼梯下斜坡的水平长度,也就是楼梯的横向距离。
楼梯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长度 = 上升高度 / sin(坡度)。
在这个公式中,上升高度和坡度的含义与上面相同。
sin(坡度)表示楼梯下斜坡的倾斜角度的正弦值。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楼梯的长度,从而确定楼梯下斜坡的水平长度。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楼梯的坡度和长度。
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功能需要不同的楼梯设计,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楼梯下斜坡的计算公式。
除了楼梯的坡度和长度,我们还需要考虑楼梯下斜坡的其他因素,比如楼梯的宽度、扶手的设计、楼梯的材料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楼梯的设计和施工,因此在进行楼梯下斜坡的计算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总的来说,楼梯下斜坡的计算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楼梯的坡度和长度。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我们可以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为建筑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保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道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基本参数平面图立面图三、纵向水平杆验算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纵向水平杆在上横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根数m2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1136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4730水平杆布置方式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q=(1.2×(0.035+G kjb×l b/(m+1))+1.4×G kq×l b/(m+1))×cosθ=(1.2×(0.035+0.3×1.2/(2+1))+1. 4×3×1.2/(2+1))×0.894=1.668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0.035+G kjb×l b/(m+1))+G kq×l b/(m+1))×cosθ=((0.035+0.3×1.2/(2+1))+3×1.2/(2+1))×0 .894=1.211kN/m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M max=0.1q(l a/cosθ)2=0.1×1.668×(1/0.894)2=0.209kN·mσ=M max/W=0.209×106/4730 = 44.186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0.677q'(l a/cosθ)4/(100EI)=0.677×1.211×(1000/0.894)4/(100×206000×113600)=0.548mm ≤[ν] = min[l a/cosθ/150,10]= min[1000/0.894/150,10]=7.457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668×1/0.894=2.052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211×1/0.894=1.49kN四、横向水平杆验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2.052/0.894=2.295kNq=1.2×0.035=0.042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1.49/0.894=1.667kNq'=0.035kN/m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σ=M max/W=0.925×106/4730 = 195.56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4.406mm≤[ν] = min[l b/150,10]= min[1200/150,10]=8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2.32kN五、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0.8max c纵向水平杆:R max=2.052/0.894/2=1.148kN≤R c=0.8×12=9.6kN满足要求!六、荷载计算斜道跑数n 2 斜道每跑高度H(m) 3双立杆计算高度H1(m) 3 斜道钢管类型Ф48×3.2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N G1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5×n/2/(n×H)=(1/0.894+(1/0.894)×2/2)×0.035×2/2/(2×3)=0 .013kN/m单内立杆:N G1k=(g k+ g k1')×(n×H-H1)=(0.35+0.013)×(2×3-3)=1.089kN双内立杆:N GS1k =(g k+ g k1'+0.035)×H1=(0.35+0.013+0.035)×3=1.194kN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5/H=(1/0.894+(1/0.894)×2/2)×0.035/3=0.026kN/m 单中间立杆:N G1k=(2×g k-0.035+ g k1')×(n×H-H1)=(2×0.35-0.035+0.026)×(2×3-3)=2.073kN双中间立杆:N GS1k =(2×g k+ g k1')×H1=(2×0.35+0.026)×3=2.178kN2、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N G2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n/2)/(n×H)=[0.3×(1/0.894)×1.2/2+0.16×(1/0.894)]×(2/2)/(2×3)=0.063kN/m单内立杆:N G2k=g k2'×(n×H-H1)=0.063×(2×3-3)=0.189kN双内立杆:N GS2k =g k2'×H1=0.063×3=0.189kN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H=[0.3×(1/0.894)×1.2/2+0.16×(1/0.894)]/3=0.127k N/m单中间立杆:N G2k=g k2'×(n×H-H1)=0.127×(2×3-3)=0.381kN双中间立杆:N GS2k =g k2'×H1=0.127×3=0.381kN立杆施工活荷载计算N Q1k=[G kq×(l a/cosθ)×l b/2]×n j=[3×(1/0.894)×1.2/2]×2=4.027kN七、立杆稳定性验算1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1.2=1.8m长细比λ= l0/i =1800/15.9=113.208≤210满足要求!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5×1.5×1.2=2.079m长细比λ= l0/i =2079/15.9=130.755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φ=0.3962、立杆稳定性验算不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1.2×(N G1k+N G2k)+1.4×N Q1k=1.2×(1.089+0.189)+1.4×4.027=7.171kN 单中间立杆:N2=1.2×(N G1k+N G2k)+1.4×N Q1k=1.2×(2.073+0.381)+1.4×4.027=8.583kN N=max{N1,N2}=8.583kNσ= N/(φA) =8583/(0.396×450)=48.165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1.2×(N GS1k+N GS2k)+N1=1.2×(1.194+0.189)+7.171=8.831kN双中间立杆:N S2=1.2×(N GS1k+N GS2k)+N2=1.2×(2.178+0.381)+8.583=11.654kN N=max{N s1,N s2}=11.654kNσ= (K S×N S)/(φA) =(0.6×11654)/(0.396×450)=39.239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向力: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1.2×(N G1k+N G2k)+0.9×1.4×N Q1k=1.2×(1.089+0.189)+0.9×1.4×4.027=6.608kN 单中间立杆:N2=1.2×(N G1k+N G2k)+0.9×1.4×N Q1k=1.2×(2.073+0.381)+0.9×1.4×4.027=8.019kN N=max{N1,N2}=8.019kNM w=0.9×1.4M wk=0.9×1.4ωk l a h2/10=0.9×1.4×0.334×1×1.22/10=0.061kN·mσ=N/(φA)+M w/W=8019/(0.396×450)+0.061×106/4730=57.896N/mm2≤[f]=205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1.2×(N GS1k+N GS2k)+N1=1.2×(1.194+0.189)+6.608=8.268kN双中间立杆:N S2=1.2×(N GS1k+N GS2k)+N2=1.2×(2.178+0.381)+8.019=11.09kNN=max{N s1,N s2}=11.09kNM w=0.9×1.4M wk=0.9×1.4ωk l a h2/10=0.9×1.4×0.334×1×1.22/10=0.061kN·mσ=K S×N S/(φA)+M w/W=0.6×11090/(0.396×450)+0.061×106/4730=50.236N/mm2≤[f]=20 5 N/mm2满足要求!八、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 c0.4 垫板底面积A(m2) 0.25单内立杆:N1=(N G1k+N G2k)+N Q1k=(1.089+0.189)+4.027=5.305kN单中间立杆:N2=(N G1k+N G2k)+N Q1k=(2.073+0.381)+4.027=6.481kN 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N GS1k+N GS2k)+N1=(1.194+0.189)+5.305=6.688kN双中间立杆:N S2=(N GS1k+N GS2k)+N2=(2.178+0.381)+6.481=9.04kNN=max{N1,N2,N s1,N s2}=9.04kN立杆底垫板平均压力P=N s/(k c A)=9.04/(0.4×0.25)=90.4kPa≤f g=160kPa 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