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史·吾希段干木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左思《咏史》八首系年

左思《咏史》八首系年

《齐齐哈#$学学&》('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Phi&Soc Sci)2021年4月pr.2021□文学研究左思《咏史》八首系年孙鸣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摘要:由于史料匮乏,左思《咏史》八首的创作年代存有争议。

因“题云咏史。

其实乃咏怀也”,故从《咏史》文本本身寻找创作年代的线索不失为一种方法。

加之参考左思现实仕途中的经历,可将《咏史》八首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咏史》其一、其三创作于咸宁五5(279)十一月左右;《咏史》其二、其六、其七作于太康元5(280)至太熙元5(290)间;《咏史》其四、其五、其八为永康元年(300)至太安二年(303)间之作。

关键词:咏史;咏怀;仕途;系年中图分类号: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38(2021)04-0107-03EightChronicles of Zuo Si's Ode to HistorySUN Ming-chen(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College of Liberal Art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081,China) Abstract:ecause of the lack of historical materials,the creation ages of Zuo Si's eightchronicles Ode to Histozy are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the eight chronicles Ode to History.Because of Ode to History.In fact,it's Ode to History."Therefore,it is a method to find the clue of the creation age from the text of O de to History.In addition, r ef'erring to Zuo Si's experience in his real career,the eight poe s of de to istor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the first and third poe s of de to istory ere created in ove ber of the fifth year of ianning(279);The second,sixth and seventh orks of de to istory ere ritten fro the first year of Taikang 280)to the first year of Taixi(290).The fourth,fifth and eighth orks of de to istory are fro the first year of ongkang(300)to the second year of Tai'an(303).:;ode;career;chronicles西晋文学家左思《咏史诗《八首为历代学者所激赏,实为“左思风力”11260之代表”八首风力一贯,但表现的思想却很复杂”虽然创作年代尚有争议,但是因为“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21892所以就为从诗歌本身寻求其创作年代提供了依据”程千帆云:“乃一由积极而消极、由希冀而幻灭之过程,披文可见””31413由此可见,其非一时之作甚明,我们以为正如程千帆所论,《咏史《八首按思想实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三写作时间最早;其二、六、七作于同一时期;其四、五、八为另一时期之作”贯穿于这种由积极到消极的转变过程中的是:左思前期“至老不变”的功名之心,他的功名心不仅仅表现在前期对仕宦途热切地追求上,也表现在“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的积极态度上;而第二时期“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洛阳纸贵左思创作

洛阳纸贵左思创作

洛阳纸贵——左思创作左思(约250~305),约生于魏齐王嘉平二年,约卒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字太冲,一作泰冲,是战国时齐国公族左公子的后代,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仕途失意诗赋成名左思出身寒微,其妹左芬《离思赋》中云“生蓬户之侧陋”。

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西晋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职。

其母早逝。

左思幼时曾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学习鼓琴,都未学成,父亲沉痛地对友人说:“思之晓解,不及我少时”(《晋书•左思传》)。

左思听后受到刺激,开始潜心向学,得以精通儒家典籍、善阴阳之术。

他貌寝口讷,自幼闲居,不喜交游,以著述为务,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其家乡临淄是古代齐国的都城),构思精微,辞藻壮丽,可惜今已佚。

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左思的妹妹左芬以文名被选入宫作贵嫔,左思想借此机会踏入仕途,实现自己的功业抱负,遂举家迁到京师,住在洛阳城东。

左思满腹经纶,有远大的抱负,但他生活的时代是门阀社会,出身下层的才俊之士只能沉沦下僚。

西晋实行“门选”制度以维护士族的利益。

所谓“门选”,就是依据士族子弟的籍贯及祖、父的官爵来安排官位。

晋王朝内,虽设有中正官、吏部尚书,但门选制度的实施,使中正官、吏部尚书形同虚设,从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情势。

左思出身寒微,貌寝口讷,虽然与晋武帝攀上了亲戚,但其妹左芬是以文才被选入宫的,并未受到晋武帝的宠幸,在仕途上他很难飞黄腾达。

左思的一生并未做过重要官职,当张华作司空时他作过张华的祭酒。

惠帝时,权臣贾谧做秘书监,左思曾替贾谧讲《汉书》,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成为当时浮华贵游集团的一员。

他为了作《三都赋》,希望看有关图书资料,曾要求做秘书郎,可能是通过贾谧的关系如愿以偿的。

永康元年(300),贾后密谋废愍怀太子,引发了晋宗室内的“八王之乱”,贾谧因参与谋废太子案与贾后一起被诛。

这年的三月,左芬去世,左思于是退居宜春里,致力于典籍,不再追求仕宦。

《咏史》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史》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史》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描绘了东南一带繁华绮丽的生活,以及那些追逐名利、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的所谓名流们。

“金粉”二字,既形容了江南的富庶,也暗示了这些名流们的生活奢华。

“十五州”是泛指,说明这种现象在东南地区非常普遍。

“万重恩怨”则指出了这些名流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互相倾轧,恩怨交织。

颔联“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牢盆”是煮盐的器具,这里代指盐商;“狎客”指盐商的门客或亲近的人。

“团扇”是古代女子用的扇子,这里代指文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盐商的门客们掌握了全部盐政,大权在握;文人则凭借自己的才华,占据了高位,得意扬扬。

这两句诗通过对盐商和文人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腐败现象。

颈联“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表达了诗人对文字狱的恐惧和对文人的同情。

“避席畏闻”四个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听到文字狱消息时的恐惧心理。

“文字狱”是清朝时期的一种严厉刑罚,许多知识分子因为文字入狱,甚至被杀。

因此,当时的文人都非常害怕谈论时事,以免被牵连。

“著书都为稻粱谋”则指出了文人著书立说的目的,只是为了糊口而已。

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无奈和悲哀,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埋头于故纸堆中,为稻粱谋。

尾联“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用田横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渴望。

田横是秦末汉初的一位英雄,他曾率领五百人反抗刘邦,后自杀身亡。

诗人用田横的故事,暗示当时的社会缺乏正义和勇气,那些有骨气、有正义感的人都已经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一些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人。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龚自珍的《咏史》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诗歌。

它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写,揭示了清朝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正义的渴望。

王文治行书《左思咏史诗》(鉴赏)

王文治行书《左思咏史诗》(鉴赏)

王文治行书《左思咏史诗》(鉴赏)、一:弱冠弄柔翰。

卓荦观群书。

着论准过秦。

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

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

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

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

梦想骋良图。

式眄澄江湘。

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

长揖归田庐。

二: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

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

白首不见招。

三:吾希段干木。

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

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

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

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

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

比之犹浮云。

四:济济京城内。

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

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

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

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

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

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

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

英名擅八区。

五:皓天舒白日。

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

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

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

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

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

濯足万里流。

六:荆轲饮燕市。

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

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

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

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

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

重之若千钧。

七:主父宦不达。

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

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

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

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

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

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

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

遗之在草泽。

八:习习笼中鸟。

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

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

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

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

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

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

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

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

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

可为达士模。

郭璞《游仙诗》七首一:京华游侠窟。

山林隐遯栖。

朱门何足荣。

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

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

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

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

退为触藩羝。

唐王丘《咏史》赏析

唐王丘《咏史》赏析

唐王丘《咏史》赏析唐王丘《咏史》赏析谢燕颉(一)王丘(?—743),字仲山,相州安阳人。

出身于名门望族,十一岁,考中童子科,以诗文名世。

及冠,举制科中第,初授奉礼郎。

武周长安(701—704)中,自偃师主簿擢第,拜监察御史。

开元元年(713),任考功员外郎。

迁紫微舍人,以制诰之勤,加朝散大夫。

再擢吏部侍郎,典选多年,甚称平允。

志行修洁,喜奖掖后进。

开元十一年(723),拜黄门侍郎,怀州剌史。

在职以清严著称,吏民甚为畏慕之。

俄迁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

丁父忧期满复职,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开元二十一年(733),为御史大夫,转太子宾客,袭父爵宿预男,后以疾拜礼部尚书致仕。

一生为官廉洁,固守清俭,家无余资。

神气清古,晚年退休后身体有病,无钱买药,唐玄宗闻知后,诏享受尚书公费医疗待遇,俸禄照发。

唐天宝二年(743),病卒,追赠荆州大都督衔。

为唐代知名诗人,尤善词赋。

《全唐诗》存其诗三首,《全唐文》存其文二篇。

(二)王丘《咏史》一说《东山诗》,其原文:高洁非养正,盛名亦险艰。

伟哉谢安石,携妓入东山。

云岩响金奏,空水滟朱颜。

兰露滋香泽,松风鸣珮环。

歌声入空尽,舞影到池闲。

杳眇同天上,繁华非代间。

卷舒混名迹,纵诞无忧患。

何必苏门子,冥然闭清关。

此诗为五言八韵排律,可见诸《全唐诗》。

其大意是:高尚而纯洁却并非涵养正道,极高的名望也遭受险阻艰难。

伟大啊谢安石,却曾携女妓进始宁东山隐居。

那高峻入云的山岩上,从此响起了敲击钟镈的打击乐,那蔚蓝的天空和湛蓝的水面上,闪耀着红润而美好的容颜。

那幽兰上的露珠,滋润了芳香色泽,青松间的清风,在奏鸣叮当响的珮环声。

歌声缭绕,腾上九霄而消失,舞影婆娑,身临池边而打住。

悠远渺茫,如同天上,美丽繁华,非凡世间。

卷缩伸展,混杂有名家手迹,恣肆放诞,却过得无忧无患。

何必啊,那个苏门小子,愚昧无知地关闭了自己高贵的门第。

(三)“何必苏门子,冥然闭清关。

”苏门子为谁?清关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南朝陈太建十一年(579),始兴王陈叔陵因生母彭氏去世,却胡作非为,挖开梅岭谢安的坟墓,把其母亲安葬进去。

左思《咏史》诗简论

左思《咏史》诗简论

左思《咏史》诗简论摘要: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类型,西晋时期左思的《咏史》(八首)成为咏史诗成熟的标志,给后世咏史诗极大的启发。

这组咏史诗借历史史实描述自我情感发展的历程,将史实和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是咏史诗的一种创新,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左思咏史诗史实咏怀创新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类型,作者借歌咏历史事件或人物来抒发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

一般认为先秦时代的咏史诗还处于萌芽阶段,因为此时史实还没有真正成为吟咏的重点,咏史诗也还没有自成一体。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咏史诗体的确立应始自班固。

但班固的咏史诗以叙史为主,末尾兼发议论,尚显粗拙。

建安以后也有不少作家,如曹植、阮籍、嵇康等人也有咏史诗,但写法上大抵只是实咏史事,略述感慨。

而西晋时期左思的《咏史》(八首)才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

左思之前的咏史诗人很多,但是将古人与作者水乳交融地融成一体的,左思应是第一人。

左思的咏史诗从不同方面刻画作者的性格特点,借历史史实描述自我情感发展的历程,将史实和咏怀结合起来,借古喻今,抒写个人胸怀,“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是咏史诗的一种创新,为后世咏史诗的创作提供了范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

大约生于魏废帝时代,卒于西晋末年。

左思其貌不扬,却自幼发愤读书,不事交游。

《晋书·左思传》称其“才思过人”。

他曾呕心沥血十年,写出著名的《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

然而只因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森严的西晋,其仕途注定是坎坷的,所以只能屈居下位,郁郁不得志。

左思留存后世的作品极少,现存诗仅十四首,但他的八首咏史诗,慷慨激昂,雄迈高旷,名为咏史,实为抒怀,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这组咏史诗抒写了自己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抗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也洋溢着追求自由解放的浪漫意识,被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

咏史四首其一译文

咏史四首其一译文

《咏史》其一译文及解析一、译文该诗描述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如何在乱世中崭露头角,建立丰功伟业。

通过描绘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诗歌传递了对勇敢、智慧和英雄主义的崇敬。

二、解析1.历史典故诗歌中引用了多个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三皇五帝、商汤、周文王等,这些人物都是古代中国的杰出领袖,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华夏文明的辉煌时代。

2.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展示了英雄豪杰的雄心壮志和非凡能力。

他们不仅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还有坚定的信念和智慧去引领人民。

这些英雄人物在乱世中崭露头角,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

3.主题思想本诗探讨了历史与现实、英雄与民众等主题。

通过描述古代英雄的伟大成就,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同时,它也反思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待英雄人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呼唤人们更加珍视和尊重历史传统文化。

4.艺术手法本诗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用典、象征、比喻等。

诗人— 1 —通过运用这些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此外,诗歌的结构布局严谨,从开头到结尾,层层递进,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5.历史背景该诗的创作背景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时期。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英雄豪杰的出现来拯救他们。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三、总结咏史四首其一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作品。

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同时,诗歌的艺术手法和结构布局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 2 —。

古诗《咏史八首》(作者左思)原文全文、诗意赏析

古诗《咏史八首》(作者左思)原文全文、诗意赏析

咏史八首左思[魏晋]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标签言志、组诗、咏史赏析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八首五言咏史诗,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什。

左思一生,虽然“良图”变成了梦想,志向没有得到伸展,但并没因此向权贵俯首,滚进污淖之中,却是断然割断俗念,“归隐田园”,洁身自好以终。

龚自珍《咏史》赏析《咏史》译文及鉴赏

龚自珍《咏史》赏析《咏史》译文及鉴赏

龚自珍《咏史》赏析《咏史》译文及鉴赏《咏史》是由龚自珍所创作的,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咏史》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咏史》清代: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咏史》译文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

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咏史》注释金粉: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这里指景象繁华。

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万重”句:指“名流”在声色和名利场中彼此猜忌争夺,恩怨重重。

恩怨: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悲怨之情。

属(zhǔ):表结交。

名流:知名之士。

这里指当时社会上沽名钓誉的头面人物。

“牢盆”两句:意谓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得操胜算,全很得意。

牢盆:古代煮盐器具。

这里借指盐商。

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

团扇:圆扇,古代宫妃、歌妓常手执白绢团扇。

才人:宫中女官。

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

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

文字狱:指清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在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康熙、雍正、乾隆几代文字狱尤为厉害。

为稻粱谋:为生活打算。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随阳雁,各为稻粱谋。

”原指鸟类寻觅食物,转指人们为衣食奔走。

列侯:爵位名。

汉制,王子封侯,称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咏史》赏析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

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著书。

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高适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

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咏史唐代:高适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

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注释尚有:尚且还有。

绨(tì)袍:用粗丝绸做成的长袍。

怜:同情。

范叔:范雎,字叔。

战国时期的范雎。

由于须贾告状,他被毒打得几乎死去,后来逃到秦国当了宰相。

须贾来秦,他特意以贫穷的面貌去相见,须贾送绨袍给他御寒,他感到须贾还有故人之情,就宽恕须贾。

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犹作:还当作。

布衣:指普通老百姓。

评析高适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

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

但是他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

这首诗则写于未入仕途之时。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

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

“范叔”,指范睢。

范睢字叔,故称。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大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金十金和牛酒。

须贾怀疑范睢通齐,告诉魏相。

魏相派人凌辱范睢,几欲置之死地。

范睢装死得以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获得成功,被拜为相,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西南),称“应侯”。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在这些诗中,作者 歌颂 了段干木 、曾仲连荆轲等人的高 尚情操 。 左思为什么对这 几位历史人物产生共鸣 ?就是因为 他们或者不慕功名富贵而 自甘 隐退 ; 或者蔑视豪右而甘于下 层人士 为伍 。这些人物 与西晋社会上 层统治阶级 的互相 争 斗 、 比卑污是相对立的。左思就是从他们 身上吸取反抗现 无 实 的力量 , 歌颂他们就是否定现实。 他所持的 “ 功成不受爵, 长揖归 田庐 ”的理想就是受到这些 高节之士 的影响。 另一方面 ,左思对那些 “ 朝集金张馆 ,暮宿许史庐 ”的 权 贵们 ,对于那般趋炎附势之徒,则决心远离他们,与之决 裂。他要以许 由为榜样 高蹈遗世 ; 他要像荆轲那样视 贵者如 粪土,视贱者若干钧 ,力拔流俗 ,从而表现了诗人高旷的胸 怀和疾 恶如仇 的性格 。在 《 咏史》之 四中,他将京城 内 “ 赫
《 史》之 二 中揭 不 出 来 : 咏
《 咏史》之三 吾希段干木,偃息番魏君 。吾慕鲁仲连 ,谈笑却秦君 。 当世贵不羁 ,遭难 能分 解。功成耻受 赏,高节卓不群 。 临组不肯绒 ,对硅宁肯分。连 玺曜前庭 ,比之犹浮云。 《 咏史》之 四 皓天舒 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官里,飞宇若浮云。 峨峨高 门内,蔼蔼 皆王侯。 自非攀 龙客 ,何为欺来游。 被褐 出闾阖,高步追许 由。振衣 千仞 岗,濯足万里流。 咏史》之五 荆轲饮 燕市 ,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旁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 变殊伦 。高眄邈 四海,豪右何足 陈。 贵者虽 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 自贱,重之若千钧。


族与寒 门,不仅等 级森严 ,而且具有一定世袭性 ,寒 门出生 的人 改变地位受着极其严格 的限制 。 这使不少 出身寒 门的才 智之 士,受压抑 、遭歧视 ,志不得伸 ,才不见用 。左思 出身 寒微 ,其妹左芬 以文名选入 宫,并未得到晋武帝的宠幸 。左 思 不 能 改变 他 的 门第 ,因而 也 改 变 不 了 他 的仕 途 前 程 。 时 当 的文坛也被贵族文人所 垄断 。左思在 写 《 三都赋 》时,世族 文人 陆机 曾讥笑他 “ 伦文欲作 《 三都赋》 ,须其成 当以覆酒 瓮耳 ” 。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 。后示 张公,张日:“ 此二 京可 三 ,然 君 文 未 重 世 也 ,宣 以经 高 名 之 士 。 思乃 询 求 皇 ” 甫谧 ,谧见之嗟叹 , 为作序 。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而 遂 赞述焉。在文坛上也倍受压抑的左思,必然对这种腐朽 的世 族门阀制度产 生强烈的不满 。他 的 《 咏史 》 ,正是这种反抗 门阀制度 的思潮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 。 他对 门阀制度 的抨击 精神上与刘毅、段灼是一致 的。在诗中,作者举 出金 日碑、 张汤世居 高位 ,与冯唐 的自首屈于郎署相 对比,以古喻今, 来批判门阀制度 , 凝聚着作者对这一制度的极大愤慨 , 概括 了诗人丰富而深刻 的现 实感受 。 左思的 《 咏史》诗 ,还通过对历史上高洁之士 的歌颂 , 表达了对豪 门士族 的蔑视和 与他们决裂的精神。

三国诗词《咏史(一)》原文及赏析

三国诗词《咏史(一)》原文及赏析

三国诗词《咏史(一)》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诗词《咏史(一)》原文及赏析【导语】:光武中兴兴汉世①,上下相承十二帝②。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

评析左思的《咏史》诗左思的《咏史》诗是他“十五而有文”之后所作。

它讲究词采,重视对偶,语言典雅流丽。

此外,它虽是咏史诗,却不仅仅写史,而是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一个片断来揭露现实,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这里选取一个片断进行评析。

这首诗通过写汉武帝为扬雄辩护一事,借题发挥,指出自己身为当朝之臣,却没能“列在群臣上”,被人陷害,难道不是天意吗?扬雄的遭遇令汉武帝觉得非常惭愧,从而向天下表明自己尊贤、任贤的态度,赢得了更多人才的归附。

全诗一共八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东海扬吾帆,西海张吾旗。

”主要是正面描写汉武帝重用人才,扩大自己的影响,以及他内心的喜悦。

由于群臣向来佩服扬雄的才学,所以想听听他是如何做到“推贤进士”的。

这一段的叙述,平稳而概括,虽未说什么话,却反映了汉武帝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这一方面,《淮南子·人间训》中所记载的孔子夸奖冉雍的话,可以说给予了我们一些启发:“天子冉雍者,天下之中也。

天子适诸侯,诸侯来朝;天子赐诸侯以玉,诸侯辞而不敢受,受而不敢用。

子曰:‘何故也?’曰:‘天子听诸侯,诸侯不敢不听天子,故受天子玉而辞。

天子用之,则安其国家,诸侯用之,则家长人民。

’子曰:‘何故也?’曰:‘所谓忠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国语·周语上》)冉雍受到赞赏,固然是由于他德行好,但重要的是由于他接受君主的命令,办事效忠。

另外,前引汉武帝曾“置酒东堂,以招群臣,上自作赋”,当时刘安、司马相如等二十八人都赋诗,汉武帝又命司马相如作赋,群臣纷纷相继跟上,最终“或不能而出,或为之不善”。

但此事已成往事,当时在座的只剩下扬雄和董仲舒两人。

在大庭广众之中,让汉武帝将如此要紧的任务交给自己,扬雄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关系到自己政治生命的重要机会,必须慎重对待。

所以,他既不能表现出对皇帝的阿谀奉承,也不能把握不住机会,表现出羞愧难当。

所幸他很有才华,以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深厚学养,为汉武帝作出了合乎道理的解释。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观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相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依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艺术观点和艺术爱好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诗词作者:班固(东汉)原文: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咏史》为东汉史学家班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咏叹缇萦救父的故事。

赏析: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

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闻名诏令。

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三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

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保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

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

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

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的`深厚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

“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当齐之太仓(官仓)的小吏。

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

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之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

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异样哀痛,痛感于“死者不行复生而刑者不行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

“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

“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

左思咏史(共10篇)

左思咏史(共10篇)

左思咏史(共10篇)左思咏史(一): 左思的《咏史》的翻译《咏史》其二: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咏史》其三:我仰慕段干木这位贤士,虽然隐居安卧不作官,却能(藩:保卫)保护魏国君主免遭秦国的兵祸.我仰慕鲁仲连这位贤士,谈笑间能使秦军撤退.他活在世上看重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而当国家遭受灾难时能站出来解除祸乱.大功告成后,又以接受封赏为耻,这种高尚的气节真是非常卓越不同一般.面对官印(组,系官印的带子)不肯系佩在身,面对爵位(珪,同圭,上圆下方的玉器,不同的爵位所赐予的珪也不同)他岂肯接受.若成串的大印使前庭大放光彩,(有的人觉得这样很荣耀,)而他把这比作好像浮云一般,根本无所谓.左思咏史(二): 左思的《咏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左思咏史】左思的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咏史诗,而是颇有深意的咏怀诗.所咏之怀包括两个元素:叹穷和言志.诗人从三个维度抒写困穷处境:对造成困穷处境原因的辩白、对摆脱困穷处境的期待、对身陷困穷处境的超脱;从三个层面表现人生志趣:立功扬名、著书立说、隐居高蹈.叹"穷"和言"志"共同构建了真实的心灵史,因而使诗歌不仅有对"穷"的不平之气,更有一种壮逸之气,而这种壮逸之气不仅包括立功扬名、著书立说的雄壮之气,也包括隐居高蹈的超逸之气.由于巧妙地运用赋、议论、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左思咏史(三): 赏析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提示:将鼠标移动到颜色不同的字词上可以看到注解.【赏析】虽有用世心,报国却无门,愤激之情发而为诗,勃郁之气冲孔袭门,指斥封建士族门阀制度扼杀人材.左思咏史(四): 左思咏史其二有哪些意象请列出《咏史》其二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其中的意象有涧底松、山上苗、径寸茎、百尺条.左思咏史(五): 《咏史》左思赏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①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③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④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⑤【注释】①离离:下垂貌.苗:初生的草木. ②荫:遮盖着.以上四句以山上的小苗比无才而有权势的人,以涧底的高松比有才而屈于下位的人. ③胄:后裔.“世胄”,世家子弟.下僚:小官. ④金张:“金”指金日磾家,自汉武帝时起,至汉平帝时止,金家七代为内侍.“张”指张汤家,七代为内侍、中常侍者凡十余人.旧业:先人的遗业.七叶:七世.珥汉貂:冠旁插貂鼠尾为饰.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都戴貂(侍中插左,常侍插右).这两句是说金氏、张氏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⑤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曾对文帝指出当时法律严苛,不能用将等弊.老年仍居郎官小职.伟:奇异.不见招:言不被进用.【品评】这是《咏史八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抨击了门阀制度对人材的压制,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诗歌围绕着“地势”悬殊这一主题展开,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诗歌的一开头,即展示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苍松以百尺之材,处于“涧底”;而径寸小苗.却高踞于山上,荫影还要档住“涧底松”.诗人以这个反常的白然现象作比兴,将人世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一畸形的现象非常鲜明地突出出来.一边是处于涧底的苍松,一边是踞于山上的寸苗;一边是“蹑高位”的世胄,一边是“沉下僚”的英俊;一边是显赫一时的金、张旧家,一边是年老官卑的冯唐——这一组组鲜明的对比,无可辩驳地证明着门阀制度的荒悖.因此,诗人痛切地感到: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他的才华,而是由他所处的“地势”高下来决定.全诗激荡着一股郁勃不平之气.尤其是结尾:“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采用反问句式,显得沉痛有力.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扣动了后世不少文人的心弦,他们曾反复运用它来抒写怀才不迫的郁愤.【左思咏史】左思咏史(六): 左思咏史八首中哪一首最精彩最好说明理由本应不分伯仲自我感觉其一最精彩其一,正面畅抒自己的理想,可谓全组诗的总纲;其二,写遭受门阀制度的压抑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其三,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僻蹊径,以期报国;其四,写自己甘于孤寂专心著述,成就自己;其五,再写此路不通,而想追奔许由;其六,赞誉荆轲,借以披露情怀;其七,从历史上许多英俊人物沈埋下僚,以慰心中的不平;其八,写社会的黑暗,决心避世,求洁身自好.左思把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分别写在各首之中,恰似一个巨手巧匠把颗颗散珠组成一个完整精美的花环其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高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该段思想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泻翻腾;又似九曲黄河,曲折回环,一咏三叹,反复宛转.慷慨悲壮之中,有细腻旖旎;低音纤气之内,又挟滚滚沉雷.左思咏史(七): 左思的《咏史》共八首,求原文有赏析的更好!其一弱冠弄柔翰,卓荦(luò)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其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其四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其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xū迅速:“夫欻而生者,必欻而灭.”) 来游. 被褐出阊阖chāng hé,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阊阖〕a.传说中的天门;b.皇宫的正门;c.风名,如“阊阊风”(指西风,秋风.亦简称“阊风”). ) 其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其七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屯颤,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其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左思咏史(八): 咏史(其二)左思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层.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的内在联系.咏史(其二)咏史(其二)选自《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今山东临淄北).西晋太康时期的重要诗人.曾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他的诗至今仅存14首.左思所作咏史诗八首,为他早年的作品.左思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松树郁郁葱葱地生长在山涧之底.郁郁,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离离〔离离〕形容小草分散下垂的样子.山上苗.以彼径寸茎〔径寸茎〕直立一寸的茎,指小草短小的枝叶.,荫此百尺条〔百尺条〕指松树高大的树枝.世胄〔世胄〕世族子弟.胄,后裔.蹑〔蹑(niè)〕登,踩踏.高位,英俊沉下僚〔僚〕官职.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汉代的金日(dī)和张汤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从汉武帝时起,到王莽篡汉止,七个朝代,世代做汉朝的高官.七叶,七世.珥汉貂,插着貂尾的帽子.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帽上都插着貂尾.藉,借助、依靠.珥,插.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像汉代冯唐这样的英俊之士,到了老年时尚职位低微,不被重用.冯公,汉代的冯唐,文帝时年已七十左右,仍作中郎署长,一个很小的官.伟,人才出众.招,召见、重用.欣赏指要左思出身寒门,虽有振世济困的志向和令洛阳纸贵的才华,却因为生活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魏晋时期,终究得不到重用.左思的这首咏史诗是在借咏史而咏怀,表达自己对曹魏以来严酷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批判.诗人从涧底松和山上苗起兴,以“涧底松”喻寒微出身者,以“山上苗”喻世族出身者.在诗人看来,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是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诗人还从历史人物中找出了例证:“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在金张和冯公的对比中揭露和谴责腐朽制度所衍生出来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魏晋诗坛上,用诗来抨击门阀制度,左思是第一人.他以古喻今,从切身之痛出发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在咏史诗方面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于田园诗,可以说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其慷慨激昂之气、质朴豪迈之风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朗读时需要多加体会.左思咏史(九): 咏史(左思)赏析 1、诗句“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从_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荆轲的评价是肯定的.2、诗咏史(左思)赏析1、诗句“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从_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荆轲的评价是肯定的.2、诗句“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两句表面上_,实际上借荆轲来表达诗人对_的蔑视3、诗的最后四句采用直接抒情方式,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虽”2.写荆轲的英雄气概;豪门世族3.进一步抒发了诗人自己愤激的感情(将“贵者”视若尘埃,将“贱者”看的重若千钧)左思咏史(十): 两道历史文学考试题目,求大神解答。

左思《咏史八首其三》“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全诗翻译赏析

左思《咏史八首其三》“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全诗翻译赏析

左思《咏史八首其三》“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全诗翻译赏析咏史·吾希段干木左思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注①希:向慕。

段干木:战国魏人,隐居穷巷,不愿做官,是当时的贤者,魏文侯对他很恭敬。

②偃息:退隐而高卧。

藩魏君:保卫魏国国君。

据《吕氏春秋·期贤》篇记载,秦国兴兵要攻打魏国,司马唐谏秦国君说:段干木是位贤人,魏国以礼待他,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不可以加兵。

秦国君以为然,终于不敢攻打。

③慕:仰慕。

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俶傥之策,而不肯做官。

(见《史记·鲁仲连列传》)④却秦军:退秦军,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秦使白起围赵,赵国正计划尊秦为帝,以求罢兵。

当时鲁仲连正在赵国,说服了赵人,放弃了这个计划。

秦军知道后,退兵五十里。

鲁仲连退秦军是用舌辩,所以说“谈笑”。

⑤不羁:不受笼络。

贵不羁:以不被笼络为高贵。

遭难:遇到患难。

解纷:解除纷扰。

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鲁仲连却秦军之后,平原君要给他高封厚赏,他再三辞让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这两句是说世上所贵者是那些能为人排难解纷的不羁之士。

⑥卓:高的样子。

高节:高尚的节操。

《史记·鲁仲连列传》说他“好持高节”。

⑦组:丝织的绶带。

古代做官的人用来系印玺以结在腰间。

緤(xi 卸):系。

不肯緤:不肯结挂印玺。

⑧珪:瑞玉板,上圆下方。

古代诸侯,不同的爵位,分颁不同的珪。

分:指分别颁发。

宁肯分:指不接受官爵。

⑨连玺:成串的印。

耀前庭:光照前庭。

比之浮云:把高官厚禄看作像浮云一样轻。

诗大意我带着崇高的敬意仰慕段干木和鲁仲连。

段干木在陋巷安卧就能起到保卫魏国的作用。

鲁仲连在大敌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说服赵国放弃投降计划,使秦军撤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咏史·吾希段干木翻译赏析
《咏史·吾希段干木》作者为南北朝诗人左思。

其古诗全文如下: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緤,对珪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前言】《咏史·吾希段干木》是西晋左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歌颂段干木和鲁仲连为国立功,不要爵禄的高尚情操。

诗人表示了对他们的仰慕和向往。

《咏史八首》之第一首《咏史·弱冠弄柔翰》云:“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何焯认为,此诗“申前‘功成不受爵’意”(《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

也就是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功成身退,不受封赏的思想。

【注释】①希:向慕。

段干木:战国魏人,隐居穷巷,不愿做官,是当时的贤者,魏文侯对他很恭敬。

②偃息:退隐而高卧。

藩魏君:保卫魏国国君。

据《吕氏春秋·期贤》篇记载,秦国兴兵要攻打魏国,司马唐谏秦国君说:段干木是位贤人,魏国以礼待他,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不可以加兵。

秦国君以为然,终于不敢攻打。

③慕:仰慕。

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俶傥之策,而不肯做官。

(见《史记·鲁仲连列传》)④却秦军:退秦军,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秦使白起围赵,赵国正计划尊秦为帝,以求罢兵。

当时鲁仲连正在赵国,说服了赵人,放弃了这个计划。

秦军知道后,退兵五十里。

鲁仲连退秦军是用舌辩,所以说“谈笑”。

⑤不羁:不受笼络。

贵不羁:以不被笼络为高贵。

遭难:遇到患难。

解纷:解除纷扰。

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鲁仲连却秦军之后,平原君要给他高封厚赏,他再三辞让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
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这两句是说世上所贵者是那些能为人排难解纷的不羁之士。

⑥卓:高的样子。

高节:高尚的节操。

《史记·鲁仲连列传》说他“好持高节”。

⑦组:丝织的绶带。

古代做官的人用来系印玺以结在腰间。

緤(xiè卸):系。

不肯緤:不肯结挂印玺。

⑧珪:瑞玉板,上圆下方。

古代诸侯,不同的爵位,分颁不同的珪。

分:指分别颁发。

宁肯分:指不接受官爵。

⑨连玺:成串的印。

耀前庭:光照前庭。

比之浮云:把高官厚禄看作像浮云一样轻。

【赏析】诗的开头四句就点明诗人所仰慕的两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

这两个历史人物就是段干木和鲁仲连。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

隐居不仕,魏文帝尊他为师。

当时秦国要攻魏,司马唐谏秦王说:“段干木贤者也,
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王为之罢兵。

事见《吕氏春秋·期贤》篇。

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

一次秦兵围赵国的邯郸城,这时鲁仲连正好在赵国。

鲁仲连说服了魏国派往赵国劝赵尊秦为帝的辛垣衍,秦将闻知此事,退兵五十里。

事见《战国策·赵策三》。

诗人渴望像段干木、鲁仲连一样,为国家效力。

“吾希”、“吾慕”,表达了诗人的仰慕之情和自己的愿望。

“偃息藩魏君”和“谈笑却秦军”,概括了段干木和鲁仲连的事迹。

言简意赅,又紧扣《咏史》这一诗题。

“偃息”,写段干木之退隐高卧,“谈笑”,写鲁仲连之从容善辩,皆
极传神。

双起单承,“当世贵不羁”四句,单写鲁仲连。

《战国策·赵
策三》记载,鲁仲连在退秦军之后,赵国国相平原君欲赏赐千金,鲁仲连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意思是说,作为“天下之士”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取任何报酬。

于是他就辞别了平原君,离开赵国,再也没有露面了。

于此可见,这四句中,前二句是化用鲁仲连语意。

后二句则对鲁仲连做出崇高的评价。

“高节卓不群”,实此诗之诗眼,承上启下。

“临组不肯緤”四句,比较具体地写鲁仲连“功成耻受赏”,表现他的高尚节操。

“组”,丝织的绶带,古代做官的人用来系印章于腰间。

“珪”,一种上圆下方的瑞玉。

古代诸侯,爵位不同,颁给珪也不同。

“玺”,官印。

不论是“组”、“珪”,还是“玺”,都代表官职爵位。

对于这些,鲁仲连不仅不接受,而且视若浮云。

这里写的是鲁仲连高尚的思想品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和愿望。

应该指出,一个人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

左思之妹左芬是晋武帝的贵嫔,据《左思别传》记载,她“颇以椒房自矜”,又据《晋书·贾谧传》,左思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

贾谧因为贾后的关系,权过人主,作威作福,自负骄宠,奢侈逾度。

而“二十四友”皆“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这些人“或着文章称美谧,以方贾谊”。

这说明左思并不是不看重荣华富贵,没有功名利禄之心,只是在仕途迍邅时,才发此高论。

李白也有一首歌颂鲁仲连的诗,诗云:“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寄寓了自己功成身退的思想,明显是受了左思《咏史》的影响。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