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
《水浒传》读书心得(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
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擒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
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水浒传》读书心得(二)--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
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
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
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
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
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读书心得(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
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
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
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心得(四)--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
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
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
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
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
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书心得(五)--题诗浔阳楼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
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
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
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本集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
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
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
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集截法场的情景来。
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
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
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
所以我觉得这集好。
读<<丑石>>有感
一直都很欣赏贾平凹的一篇文章<<丑石>>,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只是理解不
深,如今再一次去品味,又悟到了一些新的道理.
这篇文章并不是向我们介绍陨石的知识,而是通过奶奶门前的这颗陨石,开始如何被人们
误解,后来又如何被人们发现它的珍贵价值,使生活的平常道理拂去岁月的尘土重新焕发出光
彩.
小时侯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为丑石而打抱不平,我那时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很浅,只觉
得人们对丑石的态度不好,不尊重它,并没有深入地思考.
如今,我读到这篇文章时,不禁被丑石顽强的精神所打动,正如文中所说的一样:丑到极处,
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所以常常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我认为丑石是十分
伟大的,多少年来它默默地忍受着人们的排斥,它不屈于误解,它寂寞地生存,但它从不放弃,
它奉献了他最光彩的一面后,来到人间,体验人间百态,品尝着痛苦的生活,我认为如今的丑石
是一块最美的顽石.
. 其实人生也如此,会受到无数的压力,也许有辉煌的过去,而如今却倍受煎熬,没有
光华,没有欢乐,虽然想摆脱这种生活,即使努力了,却得不到回报,被大家所误解所猜疑所排
斥,这种人生正如丑石一般,面对这样的生活,我们不应该放弃,要坚强地走下去,心中有一个
这样的信念:光明总会到来.笑道最后的才笑得最好,相信坚持到底一定会有收获.
若是丑石没有遭到人们的种种讥讽,它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美丽.没有经历风雨,怎么见彩
虹,真正的美是一种坚强,没有经历风浪的船并不是一艘合适的船,一个身经百练的人才会有
所成就.正如文中所说的一样:我怨恨它这么多年竟默默地忍受这一切?而我又立刻深深地感
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和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所以啊,痛苦的人们,不要放弃心中的希望,
成功就在手中,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如丑石一般坚信成功会到来。
读《童年》有感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以前只是对这句话大概上有个理解罢
了。
随着读书的增加,对它的理解更加细微了。
还记得自己曾经是多么的厌倦读书,很少会用心去慢慢品味一本书籍,即使有时候那本
书出来看看,也是随便翻一下,根本没有耐性去品味书中的幽香。
平常做的一些事情,时间长了就觉得极其无聊。
于是,就坐在桌前有耐性地看书。
没想到这一看,就激发了我
对读书的兴趣。
《童年》中高尔基童年的悲惨经历让我泪如雨下;《西游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是我牵
肠挂肚;《雷锋日记》描绘出雷锋叔叔生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我钦佩不已;《伊索寓言》
的智慧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书是人类生活的营养品,书是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
读书,现在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了。
我每天都安排一小时的时间来读书。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读书可以缓解自己的
心情;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心情不再那么烦躁,随着读书变得心平气和。
总之,书带给一个人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爱读书,书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让
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的真谛。
读《信客》心得
现在,我躺在舒适床上,窗外虽然下着瓢泼大雨,而室内的舒适环境却令我产生睡意.无奈,
今天还得写一篇读书笔记.我又不得不起身读书......
意外的发觉一本红色书皮的文集---<<文化苦旅>>.雨依然下着,而我已无
心关心,只是读着一篇名为<<信客>>的文章.
信客,一个对我来说很陌生的名词.但他竟是乡间对外通信往来的主要依靠.
记得书中曾这样介绍信客: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
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
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
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客了,
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
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
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驼、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
所带的各
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
翼。
当时大家都穷,托运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
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
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
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沈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
纽带。
的确,信客不仅要背负者传递的行李,还要背负着乡人对其的信任.记得书中曾提到过一
位一时失信的老信客的故事:村里有一个老信客。
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
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
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分礼,就裁下窄窄的一
条红绸扎礼品,图个好看。
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
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
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
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一切都来自克扣。
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作为一个信客,就要承担四处漂泊的生活;作为一个信客,就要学会忍气吞声;作为一个信
客,就要时守村民对自己的信任;作为一个信客;就要甘为他人长途跋涉.
现在想想,我与信客比较起来,我身处一个怎样优越的环境,却经常为些小事耿耿于怀.
记得大人常对我说: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红楼梦》读后感
通过30天的努力,厚厚的一本《红楼梦》终于读完了。
虽然刚开始时不想读,但读着读
着就被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最后怎么样了?贾府最后成了什么样子等。
这些问题时时刻刻都在折磨着我的好奇心。
读到后来,有点废寝忘食想读书了。
熟读完了,给我印象最的还是贾家这个大家庭。
在这个家里贾母是最德高望重的人了,
没有人不尊重她。
凤姐是掌权之人,大小事都归她管,没有人不怕她。
而且她本身也是有手
段的,与她作对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即使与她没仇的人,她要是想惩罚一下,也是轻而易
举的。
贾宝玉虽然贪玩,但他的才气是不减的。
让他吟个诗、做个对,他也会。
而且,他玩
的内容中相当一部分是吟诗作对。
林黛玉有一个法宝——哭。
只要她一哭,贾母和贾宝玉都
着急,毕竟她的身子本来就不好。
贾府能作为一个地方的富贵人家,除了祖先的努力,就要数朝廷内的元妃了。
因为朝廷
内有人,所以可以得到朝廷的照顾。
这一点在今天也没改变。
如果谁家有人在市里、省里或
中央当个什么官。
那么那家人就有了保护伞,有很多人送礼还不说,就是家人犯了什么罪,
也能瞒过去或从轻发落。
就像薛宝钗的弟弟薛蟠,犯了罪,但有贾府一干人的照顾,受的苦
倒不多。
由于贾府是富贵的,许多有难的亲戚也来求。
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为了求贾母救
济的。
而且为了讨贾母的、哄贾府的人开心,不惜把自己平时那些庸俗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
这一点在现在也没改变。
如果谁家里有一个有钱的亲戚,一家子人肯定围着他转,有什么事
都想找他帮忙。
逢年过节都要送礼、打电话问候。
这时,孩子可以算作一个讨人喜爱的工具,
因为孩子本身就是可爱的,如果嘴再甜一点,不怕生,长的再聪明一点,就一定能把人哄祝
摊到这样的孩子的家庭,就可以得到有钱亲戚的喜爱,而如果孩子嘴不甜,怕生,那么这家
人不会就不会得到有钱亲戚的喜爱,父母恐怕还要责备着孩子呢。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是小说的重点。
他俩从小青梅竹马,本来应是一对,但由
于贾母不同意,所以最后没能成为夫妻。
害得林黛玉含恨而死,贾宝玉疯疯癫癫。
这也说明
了封建包办婚姻的弊处。
由于包办婚姻而受罪的人还不止他们两个,元春、迎春等也深受其害。
强扭的瓜不甜,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后生活也不幸福。
贾府虽然有它华丽的外表,但其内部却是丑陋的。
贾府中的多数人都是笑里藏刀,天天钩心斗角。
元妃一死,贾府的保护伞也没了,就难免不了被查抄的悲惨命运。
从这里也可看出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态度,认为封建社会必将走向灭亡。
但后人改写时,结局到不那么悲惨,贾府还有恢复的余地。
《红楼梦》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清朝生活画卷。
包括服饰、医药、诗词、人际关系等许多内容,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
《简爱》读后感
以前只是听过这本书,没有读过,偶尔也就是读过一两片节选。
其实读后,也就没有感觉到什么,只是很懵懂。
这个假期我又读了一遍,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
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屈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
它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呼号和责难,一个小人物对成为一个大人物的渴望,追求和憧憬。
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主人公,也许并无太多新颖独特之处。
可是在一百五十年前,在维多利亚时的英国,社会上贵族富豪踌躇满志,神父教士“神恩”浩荡,等级森严,习俗累累,金钱第一,男权至上,文学作品中则绅士淑女济济一堂,欢宴舞会连篇累牍。
突然间,在那众多的男女主人公中,钻出了一个无才无貌的小女人,观念新颖独特,个性坚毅倔强,居然还敢批判宗教事业,嘲笑社会风习,藐视地位财力,主张男女平等,而且感情真挚,直率坦诚。
她真实的再现了小人物简爱三十年的坎坷遭遇和勇于追求,细腻的叙述了女主人公艰难的生存状态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反对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赞扬了妇女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精神。
作品抒发了个人的热烈的感情,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简爱》虽然有着曲折感人的情节,但更侧重于写女主人公的复杂的心路过程,它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活在人们中间,也许还在于这本书的主旨是告诉人们:一个小人物,依靠自己的正直品德和聪明才智,只要坚忍不拔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是有可能冲破重重险阻,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简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同样有凡人的优点和缺点,书中写了只是他的个人生活,工作,爱情,婚姻,家庭之类的凡人的锁事,也只是个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但就是这种凡人的真实情感,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简爱》这本书可以从人的内心世界里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
就因为这个才是这本书更加栩栩如生,真实可信。
走近《简爱》,它让你感受心灵的阳光;
走近《简爱》,它为你开启智慧的天窗;
走近《简爱》,它引你步入生活的殿堂。
篇二:哈姆雷特读书笔记2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2篇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一)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这本书在表面情节上与历史的传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讲的还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和死亡。
正如剧中人霍拉旭所说: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修理的行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曲折选宕的情节,紧紧围绕着复仇而展开。
哈姆雷特从德国的威登堡匆匆赶回国内是来参加他父亲的葬礼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赶上父亲的葬礼,却目睹了母亲与叔叔克劳迪斯的婚礼,这已使哈姆莱特疑窦在心,加
之夜晚在王宫城堡的露台上与父亲的亡魂相见,亡魂哀诉,这桩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为。
并要他为父报仇,至此,他开始了艰难的复仇历程,与克劳迪斯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最终向克劳迪斯发出了复仇之剑。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二)
创作于1600~1601年的《哈姆雷特》整整被推崇了几个世纪。
就是到现在,依然感觉他震撼人心。
而这一切不是情节,也不仅仅是出色的文学手法,是它所体现出来的问题。
总的来说,
它描写的是一种极其原始的悲剧,人的悲剧。
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原先的理想世界的破灭。
一开始的哈姆雷特处于某种意义上的童年时期,他没有经历过什么巨大的挫折,生活的环境也比较单纯,一直学习西方正统思想。
但到头来,高贵的,令人崇拜的父亲死了,贞洁的母亲一个月不到就改嫁给篡夺王位的叔父。
这使他对世界产生怀疑。
而这种怀疑直接促成了他后来的彷徨。
他意识到:完美的东西原来并不存在,贞洁抵不过欲望,道德战胜不了贪念。
他认为应该去复仇,可是那道德败坏的人是他的母亲;杀死他父亲的叔父和他一样是人,拥有的是人的思想。
但是就算复仇成功,又能怎样?为此他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活着是一种痛苦,但是对死又怀有那么绝对的恐惧。
他遇到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难题,却又无从逃避。
哈姆雷特的情形并不是唯一的,生活的大手对每一个人握得是如此之紧。
老国王的死,这和王后并没有关系。
但是作为妇人的她面临着两种选择,那就是道德或者是欲望。
她选择了后者。
然而她遭到了哈姆雷特的蔑视和批评,道德的空虚带给她相当大的痛苦,其实王后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并不是道德败坏。
她是在选择哪种不幸,而不是在选择自己的命运。
新国王,那个篡夺了王位的叔父,他是剧中最大的反派角色。
他一心想要王位,并且对王后怀有欲望。
但国王是别人。
是他的兄长,他注定得不到王位。
他和剧中所有人一样面临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的消失。
但他努力去争取,其实在此刻,他表现了一个英雄一般的气概,他勇敢地去争取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但这也是悲剧之所在。
他付出了代价:他的手上沾满了别人的鲜血,却无力地忏悔。
在后来,他发现哈姆雷特得知了真相后,他又开始拯救自己可能会失去的的幸福生活。
他徘徊在罪孽和理性之间,最终他没有跳出来,死在自己的剑下。
勒替斯和莪菲莉霞的命运与哈姆雷特惊人的相似。
而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中,莪菲莉霞选择了后者,她选择了自杀。
在复仇与否的选择中,勒替斯完全是哈姆雷特完全相反的复仇者,那么难道我的一个高贵的父亲就这样白白死去,一个好好的妹妹就这这样白白疯了不成?……我的报仇的机会总有一天会到来。
在复仇以及不可避免的
死亡这件事情上,所有的选择都指向了同样的终点。
与哈姆雷特的停滞不前不同,其他人进行了行动上的抗争。
新国王杀死了老国王,并且尝试着忏悔来洗清自己的罪孽,并且妄图通过杀死哈姆雷特保住王位。
勒替斯和国王一起实施了计划,企图让哈姆雷特为自己的父亲的死付出代价。
但是最后呢?新国王死了,他也许可以说被复仇了。
勒替斯死了,计划失败了。
哈姆雷特死在了别人对他的复仇里。
……
有人说哈姆雷特的剧情太过于牵强,怎么可能所有人都死了。
但是这恰恰是现实所在。
文章向我们表现了一群对抗命运的人的最终的结局。
他们尝试着改变命运,结果什么也没有解救。
他们尝试着挽回过去,结果什么得到。
这种无奈,依存于每一人身上,也许也就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
《哈姆雷特》式的悲剧伴随着每一个人,各个方面,并且无时不刻。
命运这种东西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他既像影子一样和我们形影不离,又似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但更多时候,像梦魇一样深邃而可怕。
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这句话,无疑相当精辟。
篇三:红楼梦读书笔记2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2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一)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红楼梦读书笔记(二)
看了红楼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我看见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爱一个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我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
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
或许红楼梦,真的只是红楼的一场梦。
篇四: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2篇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2篇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一)
我认为,本书中人物性格最鲜明的是葛朗台。
他贪婪、狡诈、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
他做起生意来是个行家里手,常装口吃耳聋,诱使对方上当受骗而自己稳操胜券。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最后也因为钱而咽气。
与他相反的是他的女儿欧也妮,虽然在其父死后,她仍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但她却是善良的:她把钱用到了慈善机构和教育上。
这在那个时代是相当难得的。
可是,她却因为父亲的爱财而与其关系破裂,为了等待背叛自己的心上人消耗掉了宝贵的青春。
欧也妮的悲剧形象则控诉了拜金主义对当时社会的毒害,对于金钱左右着一切的社会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控诉,她是一个被金钱吞噬的无辜的牺牲品。
当我合上了这本书,心中感慨万千:为了金钱,人类可以做到对亲情的不顾。
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