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弥漫性病变(高效整理)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表现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c0d5c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3.png)
(1)气腔实变:呈肺段或肺叶分布,密度均匀增加, 血管纹理消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支 气管黏液征”或“CT血管造影征”等,多见于阶 段性或大叶性肺炎、淋巴瘤或肺泡癌、中心性肺 不张。(2)磨玻璃影:肺密度轻度增加呈雾状,内 可见血管纹理。病理改变为肺泡壁增厚或肺泡腔 部分充盈或完全充盈较低密度得物质(如粘蛋白 或磷脂蛋白等)。提示病变活动,正确治疗可消失。 多见于急性肺出血、炎症早期、肺泡癌、淋巴瘤 肺浸润等。(3)碎石路样表现(CPA):指在磨玻璃 影得背景下同时伴有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隔网格 状增厚,多呈斑片状
二、肺弥漫性病变得分布与病灶本身特征分 析
1、分布特征:(1)双肺或单肺:双肺网状阴影 多见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病肺浸 润、结节病等 ,
男性67岁,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显示双肺中下叶细网格 状影
单侧以癌性淋巴管炎与放射性肺炎为主;双肺 实变影多见于肺炎型肺泡癌、卡氏肺囊虫肺 炎、肺出血等,单侧以大叶性肺炎、肺结核实 变与局灶性肺出血等为主;双肺粟粒结节影多 见于血行性转移瘤、粟粒性肺结核、弥漫性 泛细支气管炎、尘肺、过敏性肺泡炎等,而单 肺多发结节影可见于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 局灶性细支气管炎等;双肺肉芽肿样病变多见 于wegener肉芽肿、霉菌感染、过敏性肉芽 肿与结节病等,单侧多为肺梗死与肺结核。
图8 左图:女性35岁,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弥漫性分 布得薄壁含气囊腔,囊内未见肺小动脉影;右图:男性68 岁,小叶中心性肺气肿,肺内散在分布得无壁含气囊腔,
囊内可见小叶核心影,囊间可见正常肺组织。
或地图样分布于肺野中央区与外围区。 多见于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癌、卡氏 肺囊虫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等。
弥漫性肺病变
![弥漫性肺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11544d92daef5ef7ba0d3cad.png)
4.周围血管支气管中轴间质增厚(小叶 核心)。 5.正常的肺小叶结构保持正常,增厚的小 叶间隔勾画出小叶轮廓,呈多角形拱廊 状排列(polygonal arcades)。该征 象不同于间质纤维化。
6.肺门淋巴结肿大(50%),支持血行转 移。
7.胸腔积液。
10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同以下病变相鉴别:结节 病、煤尘肺或矽肺、淋巴细胞性间质性 肺炎、淀粉样变性、肺间质纤维化。
69
70
淋巴瘤
一、原发性淋巴瘤 (一) 低度恶性B-cell淋巴瘤 (二) 高度恶性淋巴瘤 二、继发性肺淋巴瘤
三、获得性免疫缺陷与ຫໍສະໝຸດ 巴瘤71一、原发性淋巴瘤 系指诊断肺内淋巴瘤后至少3个月没 发现胸外淋巴瘤病变。发生率<1%。分为 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和高度恶性淋巴瘤。 原发T-细胞淋巴瘤很少见。
40
[鉴别诊断] 弥漫型主要应与淋巴瘤、血行转移和粟 粒结核相鉴别。淋巴瘤可有含气支气管但无 枯枝征,不伴蜂窝及磨玻璃征。后两者多发 结节呈间质或随意分布,侵及胸膜下和叶间 隔。
41
42
女,46岁 弥慢性细 支气管肺 泡癌
43
44
45
46
女,48岁 细支气管 肺泡癌
47
48
49
50
3.弥漫型:有两种类型:(1)病变侵犯一个肺 段或肺叶(肺炎型);(2)无数小结节及小 斑片影弥漫分布于两肺。
39
CT上有5种征象: (1)蜂房征 (2)支气管充气征
(3)磨玻璃征
(4)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与结节状影,结 节内可有空洞或囊性改变; (5)动态观察病变不断增大,增多。上述征 象如结合存在有高度诊断价值
51
男,42岁 细支气管 肺泡癌
肺弥漫性病变--晏志刚
![肺弥漫性病变--晏志刚](https://img.taocdn.com/s3/m/c994f59bdaef5ef7ba0d3c6a.png)
透明膜形成 肺泡萎陷
肺内分流增加 肺顺应性差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壮年,多无心肺疾患。主要表现为 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伴烦躁、焦虑、出汗等, (呼吸深快,费力,胸廓紧束,严重憋气,即呼 吸窘迫)尤其在基础疾患过程,突然发生进行性 呼吸窘迫,呼吸困难与体位无关,血痰常呈非泡 沫样、稀水样。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仍进行性 下降,啰音广泛。
影像表现:
早期两肺可出现广泛的斑点状或小片模 糊影,细小点状至1cm大小结节,密度淡, 边缘模糊。随访短期内影像变化快,片状 影很快吸收,代之以网织状小结节影。反 复出血,含铁血黄素和间质纤维化病变逐 渐增多,形成广泛弥漫对称分布的2-3mm小 点和网织状阴影。最后因弥漫肺纤维化, 继发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
影像表现
早期可为轻度肺间质改变,边缘模糊的肺纹 增多,继则出现斑片状以至大片状实变,可见充 气支气管征,易误诊为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月23日
3月27日
4月5日
创伤性肺水肿
类风湿及风湿性肺
类风湿性疾病所引起肺部病变,是引起 肺部渐进性坏死性结节,大小多为3-7mm, 常多发,呈散在大结节或广泛的细小结节, 结节中心渐进性类纤维蛋白变性和坏死。 非特殊性间质肺炎、肺炎吸收后逐渐出 现纤维性病变,并发展成弥漫性肺间质纤 维化,“蜂窝肺”。 常出现胸膜病变,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
尘肺(矽肺)
尘肺是吸入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粉尘而 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病变。粉尘分有机粉尘、 无机粉尘两大类,以无机粉尘为多而重要。
病理:
含矽粉尘粒中2微米以下大部分被吞噬 细胞吞噬并通过肺泡壁进入肺泡周围组织 沿深部淋巴系统向肺门引流。吞噬细胞在 消亡过程中释出的大量含矽尘粒引起肺间 质增生性纤维样变。肺门淋巴结也同样产 生水肿和纤维增生。在游离二氧化硅的化 学作用下,肺内微小淋巴组织增生、玻璃 样变,进而形成矽结节,0.6-1mm大小,逐 渐增至2mm左右,可融合成约6mm左右大 的矽结节,并可融合成更大的结节,进而 形成团状以至大块状纤维化。
(完整word版)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简介
![(完整word版)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ac591e2dd88d0d233d46aa0.png)
【概述】1、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是以肺泡壁为主并包括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撑结构病变的一组疾病,病变可波及细支气管。
2、临床特点:(1)活动后呼吸困难(2)X线胸片可见双肺弥漫性阴影(3)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4)组织学显示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炎变伴或不伴肺实质肉芽肿或继发性血管病变。
3、临床表现(1)突出症状:进行性气短和干咳(2)体征:晚期可有呼吸急促,杵状指,常可在双肺于吸气时听到Velcro啰音。
4、影像学检查:磨玻璃样阴影——弥漫性结节状、网状或网状结节状阴影——蜂窝肺5、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差,弥散功能降低6、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总数可为正常的2~3倍中性粒细胞增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胶原血管性疾病伴肺间质纤维化,石棉肺等淋巴细胞增多: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慢性铍肺牛乳样外观:肺泡蛋白沉积症。
7、分类(ATS/ERS,2002)A.原因确定的DPLD:(1)吸入粉尘:无机物:二氧化硅,石棉,滑石铍等有机物:霉草尘,蔗尘,蘑菇肺,(2)放射线损伤(3)微生物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卡氏肺,孢子虫病(4)药物:细胞毒药物,胺碘酮等B.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特发性肺纤维化(IPF)(2)IPF以外的I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淋巴细胞型间质性肺炎(LIP)C.肉芽肿性DPLD:如结节病,肉芽肿性血管炎(WG,CSS)D.其他类型的DPLD:如肺淋巴管肌瘤病,组织细胞增生症,肺泡蛋白沉积症特发性肺纤维化1、临床表现(1)男女发病率相仿,40岁后发病,起病隐袭(2)突出症状: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呼吸困难更为明显、(3)刺激性干咳或有少许白色粘痰(4)可有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症状,咯血,胸痛少见。
2、体征:呼吸浅快、肺底部闻及Velcro罗音、杵状指、紫绀(吸氧效果不好);3、辅助检查:(1)CXR:早期正常或毛玻璃样改变,中晚期可出现两肺中下野弥散性网状或结节阴影,下肺周边部严重,外周部牵张性支气管扩张;肺容积缩小(正常膈位于后肋10)(2)高分辨CT:位于双肺下叶的周边部及胸膜下的网格状影,不规则线状影和蜂窝状改变为IPF的特征。
《肺弥漫性病变》PPT课件
![《肺弥漫性病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6c76ac27284b73f3425013.png)
精品医学
5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 病理: • 原因不明,青年人多见,有咯血及难治性贫血; • 大体: • 镜下:肺泡腔内含有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嗜
细胞
精品医学
6
精品医学
7
淀粉样变性
• 分型:血管型,支气管结节型,实质结 节型,弥漫型肺泡间隔型
精品医学
8
精品医学
9
以线状或网状影为主的弥漫性病变
精品医学
34
精品医学
35
急性白血病,肺曲霉菌感染
精品医学
36
Ground glass Nodule with halo
Aspergillus
(confirmed by bronchoalveolar
lavage)
精品医学
37
Bleomycin lung toxicity
精品医学
38
Follow up after corticosteroid therapy
• 肺纤维化 • 石棉肺 • 慢性间质性肺炎 • 结缔组织性疾病 • 癌性淋巴管炎
精品医学
10
F
精品医学
11
精品医学
12
精品医学
13
IPF
的
阶
段
表
现
精品医学
14
毛玻璃样阴影提示病变精处品于医学活动期
15
石棉肺
精品医学
16
精品医学
17
蜂窝,线样影
增厚钙化的胸膜
精品医学
18
Septal thickening, parenchymal band
48
肺泡中心性气肿
精品医学
49
弥漫性肺疾病
![弥漫性肺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69e0d95e312b3169a451a43d.png)
何謂瀰漫性肺疾病
1.X 光 兩 肺 呈 現 瀰 漫 性 的 變 化 , 如 細 點 (micronodular)、 細線 、 細線(linear)、 細網 、 細網(reticular)、 、 毛玻璃(groundglass)、肺泡充實 毛玻璃 、 肺泡充實(air space filling)、 、 多發囊狀(multiple cystic)及蜂巢狀 及蜂巢狀(honeycomb)的 多發囊狀 及蜂巢狀 的 影像 2.病理變化主要在周邊的呼吸道,包含肺泡、間質、 病理變化主要在周邊的呼吸道, 病理變化主要在周邊的呼吸道 包含肺泡、間質、 肺 毛 細 管 、 細 支 氣 管 (bronchiole) 、 細 動 脈 (arteriole)、淋巴管等部位 、 3.歐洲稱肺泡炎 歐洲稱肺泡炎(alveolitis), 習慣稱 歐洲稱肺泡炎 , 習慣稱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瀰漫性肺疾病的範疇( 瀰漫性肺疾病的範疇(Ⅳ)
病因未明確無肉芽腫者(unknown cause , non-granuloma) 三.病因未明確無肉芽腫者 病因未明確無肉芽腫者 1.不明原因間質性肺炎 不明原因間質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 IIP) 不明原因間質性肺炎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 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 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BILD)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related organizing pneumonia (BOOP) 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AIP)-Hamman-Rich syndrome 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NSIP) 2.膠原疾病 膠原疾病(collagen vascular disease) 膠原疾病 全身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 全身性紅斑狼瘡 進行性全身硬化症(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 , PSS) 進行性全身硬化症 多發性肌肉炎、皮肌炎(polymyositis , dematomyositis) 多發性肌肉炎、皮肌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 RA) 類風濕性關節炎
4肺弥漫病变
![4肺弥漫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1fee59c989eb172ded63b7d6.png)
肺Wegener肉芽肿
MRI诊断要点:
(1)两肺散在结节状灶,T1WI和T2WI呈中等信 号; (2)病灶内若出现空洞则为无信号;洞壁可厚 薄不均。MRI对于病灶内钙化及周边的毛刺显示 不如CT。
肺Wegener肉芽肿
鉴别诊断:
(1)肺肉瘤转移,可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状影, 病灶边缘可较光滑,较小的病灶亦可开形成空 洞,空洞壁薄,内壁可光整,结合原发肿瘤病 史可加以鉴别。 (2)肺癌肺内转移,转移性病灶内一般无空洞, 肺癌常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影像学表现
4.内外囊同时破裂与支气管相通时,可出现液平面。如完 全破裂,内囊塌陷,飘浮于液平面上,使液气面凹凸不平, 状如“水上浮莲”,此为包虫囊肿破裂的典型X线征象。 如囊内容物完全咯出则形成薄壁空腔,继而可完全闭合。 5.囊肿破入胸腔,可形成气胸或液气胸。
鉴别诊断
肺包虫病与结核瘤和周围型肺癌有时鉴别 较困难。肺包虫病大于3cm者多见,常位于 右下肺野,囊肿破裂时具有典型X线特征。 包虫病患者有一定居住地区和与家畜接触 史,包虫皮肤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有助于与结核瘤和周围型肺癌鉴别
肺Wegener肉芽肿
肺Wegener肉芽肿又称为非炎症性肉芽肿,是呼吸 道坏死性血管炎的一种类型,罕见,病因不明, 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可中全身型或局限型,常 合并肉芽肿形成和肾小球肾炎。病理特点:(1) 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2)广泛性坏死性血管炎 (含小动脉、静脉);(3)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好发于40~50岁男性,局限于肺部病变表现为单发 或多发结节,大小 不等,大结节内可见坏死空洞。 临床表现可引起咳嗽、咯血、胸痛、呼吸急促, 偶可有大咯血,气胸或伴有大量胸腔积液及肺不 张等到改变。
肺弥漫性病变有哪些特征
![肺弥漫性病变有哪些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06d8e1816fc700abb68fc77.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肺弥漫性病变有哪些特征
导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平时的健康体检也越来越重视,CT在肺部的应用越来越多,肺弥漫性病变的发现比以前也明显增加,那肺弥漫性病变如何预防呢?肺弥漫性病变该怎么治疗呢?
肺弥漫性病变是指双肺多发性病变,所有肺叶均受侵犯,并具有胸部x线特征,包括肺野布满点状、腙泡状、粟粒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粗细不等的线条状、网状或蜂窝状阴影。
肺弥漫性病变不仅是影像诊断工作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也是内科、感染科及儿科医生临床诊疗工作经常遇到的难题。
难就难在:其一、病种繁多,不下数十种。
其二、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先天性、感染性、外源性、药源性、中毒性、心肾源性、血管性、多系统性、特发性以及原因不明等。
其三、异病同症,不同疾病,临床症状、体征相同或相似,扑朔迷离,甚难区分。
其四、异病同影,同病异影,不同疾病有相同或相似的影像表现,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理阶段影像表现各异。
肺弥漫性病变十分常见,其中感染性疾病(包括肺实质、间质感染,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感染等)发病率最高,常见者为急慢性肺间质炎、支气管肺炎,少见者有出血性肺炎等。
肺弥漫性病
![肺弥漫性病](https://img.taocdn.com/s3/m/352896bb67ec102de3bd8906.png)
弥漫性肺疾病的 基本影像学表现
1 肺小叶核增粗(thickening of lobular core)
小叶核增粗的病理学基础是肺小叶中心动 脉和细支气管及管壁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纤 维化或细支气管炎等。小叶核周围渗出性改变 可表现为小叶核的模糊
2 小叶内结节(interlobular nodule)
黄素沉着症
4 胸水检查
胸水多为渗出液 • 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炎症, • 淋巴细胞为主—结核性或癌性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寄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病 • 血性胸水—恶性肿瘤、结核病等 • 癌细胞—癌性胸水(6%) • 抗核抗体滴度可高达1:160以上,狼疮细胞—红斑狼疮 • 糖含量小于0.12mol/L — 类风湿病 • LDH大于500Iu/L — 癌性胸液
目前肺弥漫性疾病的早 期诊断仍有一定的困难,X线 和CT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对多 数疾病可作出诊断或拟诊
弥漫性肺疾病 的分类
一 病因分类 1 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 寄生虫和其它感染
2 非感染性疾病
(1)职业性疾病
(2)过敏性疾病
(3)肿瘤性疾病
(4) 结缔组织病
(5)气道疾病
(6)药物性因素
一、发热为主要表现 的肺弥漫性疾病
1 感染性疾病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支气管肺 炎、血源性肺脓肿、血行播散性肺 结核等
2 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和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
常合并有其它系统的损害,如关 节、皮肤、肾脏等
3 肿瘤性疾病
肺泡癌、肺转移癌、白血病、 淋巴瘤等
4 其它
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急性期常 有呼吸困难,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轻 度增高,病人有有机粉尘接触史
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
![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4435d83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0.png)
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Diffuse Cystic Lung Disease✓肺含气囊性病变主要包括腔(含气囊腔/囊性气腔)和洞(空洞)两大类✓含气囊腔包括:肺囊肿、肺大泡、肺气囊、蜂窝、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囊性肺病☐肺囊肿(cyst)✓边界清晰的圆形透亮区,壁薄(<2mm)、均匀完整,囊内可含液☐肺大泡(bulla)✓圆形或不规则形、≥ 1cm的肺气肿,无壁或无完整薄壁,位于胸膜下;常合并小叶中心型或间隔旁型肺气肿☐肺气囊✓肺内薄壁、含气的腔,常见病因:急性炎症、创伤和与吸入碳氢化合物有关,多为一过性☐蜂窝✓为6-10mm含气囊腔,分布于胸膜下为主,亦可弥漫全肺分布,为肺纤维化的晚期表现肺含气囊腔✓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的过度充气,扩大同时伴有不可逆的肺泡壁破坏;分为小叶中心型、全小叶型、间隔旁型和疤痕旁型四种☐肺气肿小叶中心型全小叶型间隔旁型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Diffuse Cystic Lung Disease,DCLD):是一组以肺实质内多发规则或不规则形、薄壁、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楚的透亮含气腔隙为特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各异的肺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分为:肿瘤性、先天/遗传/发育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感染性、炎症性和吸烟相关性。
分类肿瘤性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肉瘤、腺癌、胸膜肺母细胞瘤(PPB)先天/遗传/发育性Birt-Hogg-Dube´综合征、Proteus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NF)、支气管发育不全、先天性肺气道畸形淋巴组织增生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滤泡性细支气管炎(FB)、干燥综合征(SS)、淀粉样变性、轻链沉积病感染性耶氏肺孢子虫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地方性真菌病、肺吸虫病间质性肺疾病相关性过敏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吸烟相关LCH、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其他创伤后假性囊肿、Fire-eater’s lung、Hyper-IgE syndrome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LA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病因不明✓可分为TSC相关性(TSC-LAM)和散发性(S-LAM)✓病理:淋巴管、小血管、小气道管壁及其周围的类平滑肌细胞进行性增生;免疫组化HMB-45阳性具特异性✓多见于育龄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临床症状无特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治疗:抗雌激素、免疫抑制剂、肺移植LAM--影像表现✓典型表现:双肺弥漫、薄壁、圆形或椭圆形、2-5mm的含气囊腔,邻近肺组织正常✓不典型表现:小叶中心结节、局灶性磨玻璃影(平滑肌细胞增殖、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间隔增厚、乳糜胸(淋巴道梗阻)双肺弥漫薄壁小囊腔,肋膈角可受累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Multiple smooth, round, thin-walled parenchymal cysts spindled and epithelioid LAM cellsHMB-45(+)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40岁,女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TSC-LAM:27岁,女性,PLAM+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室管膜下结节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A和B:女性,PLAM,弥漫肺囊肿C: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D:PLAM,弥漫肺囊肿,左侧乳糜胸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LCH是一组罕见的单核-巨噬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好发部位依次为骨骼、肺、垂体、皮肤、眼、肝、淋巴结、心脏和骨髓等✓病理:朗格汉斯细胞大量增殖、浸润,电镜下胞浆内见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免疫组化CDla阳性具有极高特异性✓好发人群:年轻(20-40岁)、吸烟、男=女✓临床症状:无特殊,主要表现为咳嗽、活动后气短、气胸✓治疗:戒烟、糖皮质激素、化疗PLCH-影像表现✓结节空洞结节囊腔融合囊腔,常多种病变混合存在✓小叶中心结节+形态各异囊腔+上肺为主+肋膈角不受累A:Multiple nodules and cystsB:* central cavities C:CD1a (+) D:bizarre-shaped cysts in an upper-zone–predominant distribution, with sparing of the costophrenic angles E: stellate fibrosisF:smoking-related pigmented macrophages胸膜肺母细胞瘤(PPB)✓儿童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肿瘤✓多<6岁✓不规则、单侧囊肿Birt-Hogg-Dube´综合征✓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LCN基因突变✓毛囊肿瘤+肾肿瘤(嫌色细胞腺瘤和嗜酸细胞腺瘤最常见,也可是肾癌;双侧、多灶)+肺囊肿✓多见于30-50岁,易出现气胸✓囊肿:少+圆/椭圆形+ 薄壁 + 大小不一 + 肺底部、胸膜下区;与肺气肿难鉴别Birt-Hogg-Dube´综合征☐49岁女性☐突发呼吸困难☐气胸、薄壁囊肿、胸膜下✓特发性或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S最常见、RA、SLE、AIDS等)✓病理:淋巴细胞(B and T cells)和浆细胞浸润✓囊肿:少+随机分布(下叶多见)+内部可有分隔+近血管旁✓其他:边界不清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结节、淋巴节肿大、实变LIP继发于SS综合征血管旁囊肿、薄壁LIP: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结节、实变、囊肿小女性,LIP伴HIV:磨玻璃+囊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干燥综合征SS,细胞外蛋白沉积✓多发结节+囊腔,结节可钙化56岁女性SS伴肺淀粉样变性耶氏肺孢子虫肺炎✓双肺磨玻璃影+网状影✓10-34%患者可表现为DCLD✓DCLD:多发、双侧、弥漫或以上叶为主、大小不一、厚壁小结✓肺含气囊腔分类及定义✓DCLD的定义及分类✓LAM:育龄女性+双肺弥漫、薄壁、圆形、2-5mm囊肿+HMB-45(+)✓LCH: 年轻+吸烟+结节+形态各异囊腔+上肺为主+肋膈角不受累+CDla(+)✓Birt-Hogg-Dube´综合征:常显+毛囊肿瘤、肾肿瘤、肺囊肿(少+圆形+ 薄壁 + 胸膜下区)✓LIP:继发性(SS)+结节+磨玻璃+囊肿(少+下叶多见+近血管旁)谢谢。
肺弥漫性病变肺泡粘液腺癌优选ppt资料
![肺弥漫性病变肺泡粘液腺癌优选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6b9d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a.png)
1.病理:肺坏死组织及少量散在细胞残核
2.涂片:坏死背景下可见少量细胞残核,部分具异
型性
06-04
1.病理:涂片见大量坏死物质和少量淋巴细胞,中
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期间夹杂有少量散在
分布的分化尚好的鳞状上皮细胞,符合肺
部感染,结合临床。
2. 穿刺(chuāncì)物细菌培养:(-)
第八页,共29页。
第二十页,共29页。
鉴别(jiànbié)诊断
肺空洞(kōngdòng)样病变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鉴别(jiànbié)诊断
肺结核:好发于青壮年,病程较长,中毒症状明显 ;好发于上叶尖段及下叶背段,洞内壁光滑,多为 薄壁,中空偏向肺门侧,病灶(bìngzào)周围及双 肺可见卫星灶,空洞不充盈,易查出结核杆菌,抗 结核治疗有效;
年5月10日患者于剧烈咳嗽后出现血痰,每日1-4次,量不 多,自述为白痰中含粉红色坏死物,伴左侧胸痛,疼痛与呼吸 及体位无明显关系,2-3日后(rìhòu)自行缓解,未再咯血及胸 痛。
第二页,共29页。
实验室检查(jiǎnchá)
胸部CT:两肺多发结节空洞影。
×109/L,
GR79-82%
G试验: 17.03pg/ml
多发肺转移瘤:多位于两肺中下肺野外带边 缘部分,轮廓清楚,边缘光滑(guāng huá), 密度一般均匀,可有结节影,洞壁厚薄不均 。
淋巴瘤: 空洞发生于结节型和肿块型淋巴瘤 , 呈大小不等的薄壁或厚壁空洞。
第二十五页,共29页。
05-12
05-24
06-10
08-03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09-04
肺脓肿?
肺囊肿合并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级肺小叶:是肺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解剖单位,是被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包绕的最小肺单位,肺间质性疾病影像解读基于其受累类型。
大小约1-2CM,由5-15个肺腺泡组成。
由中央的小的终末细支气管通气,小叶中央动脉与之伴行,肺静脉与淋巴管位于外周的小叶间隔,仅见少数菲薄小叶间隔。
有两套淋巴系统,中央网沿气管血管束走行至小叶中央,位于小叶间隔和沿胸膜走行,外周网位于小叶间隔或沿脏层胸膜走行。
小叶中央区:是次级小叶的中心部分,病变常见部位,病变通过气道到达肺(如过敏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淋巴周围区:是次级小叶的外周部分,病变常见部位,病变位于小叶间隔的淋巴管(如结节病、癌性淋巴管炎、肺水肿)也发生于中央网。
肺部弥漫性病变(PDD):指双肺多发病变,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种疾病能引起上述变化。
病理分型:间质性: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实质性:肺泡充盈为主;肿瘤样:肿瘤或肉芽肿样增生;淋巴性:淋巴细胞增殖;肺囊性:肺结构破坏和气道扩。
腺泡性类型:指病变主要分布在腺泡,腺泡是肺结构的基本单位,系终未支气管所支配的实质部分,直径约6mm。
当被较空气致密的物质充盈时,主要特征为分叶状阴影,呈菊花或玫瑰花形小叶实变。
如不完全充盈,并弥漫性分布时,产生点彩状阴影,而病变易融合成大片状,提示腺泡类型。
为肉芽肿、肿瘤、血管炎及其周围炎、渗出、出血、水肿。
中上肺野-多见结核的增殖性病变、慢性炎症;弥散—细菌性真菌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支原体肺炎、肺出血、肺水肿、吸入性肺炎、粘液粘凋征。
间质性类型:4mm以下,弥散分布,指病变主要累及间质组织,其特点:a、粟粒状,见于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的后果:病变三均匀特点,形态、大小、密度,边界较清,无融合倾向,主要见于粟粒性肺结核。
b、结节状,A、血行播散的后果,如转移癌,结节均匀分布、生长快,并保持完有形态发展;B、物质经气道吸入肺泡后,立即浸入间质组织中产生结节样病灶,其特征分布不均匀、形态大小不一,多见于结节病、尘肺。
c、条索状、网结状、蜂窝状:间质组织中支持结构增厚、伴纤维性变或肉芽肿性变。
表现为上述阴影。
多见于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结缔组织疾病肺部改变、嗜酸性肉芽肿等。
混合型:腺泡型侵犯间质,可呈混合型。
如含铁血黄素沉着征、肺泡蛋白沉积征、肺泡癌、弥漫性脂肪性肺炎等。
影像分析(差异):形态学类型(六种)灶外征象(背景、纤维化、胸水、心脏、淋巴结…)1、网线状阴影2、结节状阴影3、高密度片影4、低密度囊状影5、肉芽肿样影6、混合型阴影一、网线状影分型和鉴别:网线状影的构成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核心增厚;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胸膜下曲线;胸膜下间质增厚;细支气管粘液栓和管壁增厚;蜂窝。
网线状之亚型:大小网格影(周围间质)放射状线条(中轴间质)混合型网线(不同背景)(网结状影、铺路石影蜂窝状影)见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胶原病肺浸润、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间质性肺水肿、慢性过敏性肺炎、组织细胞增生症X。
网线状影还可见于:RB-ILP,淋巴瘤,AIP,ARDS,BAC,CEP,DIP,药物毒性,WAL,PAP,PCP,PE 肺泡,石棉肺进展期,胶原血管病进展期,UIP进展期。
蜂窝:是第二种可识别的网状型改变,病理上是衬以由致密纤维组织构成的增厚的支气管上皮的小的囊腔。
出现数个连续层面,而间隔旁型肺气肿胸膜下囊肿仅单层出现,是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的典型特点。
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核心增厚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胸膜下线胸膜下间质增厚细支气管栓和壁增厚蜂窝小叶间隔增厚:由液体,纤维组织,淀粉样物质沉积,细胞浸润造成的肺间质增厚导致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网状型高密度影。
平滑型支气管壁均匀增厚与相邻血管径线增大,间质边界更明显和与其重叠的细网。
间质增厚由水肿,机化物质或细胞浸润引起,小叶保留。
支气管血管束征:(支气管袖口症)指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多见于结节病和癌性淋巴管炎.(一)淋巴管癌病(LC):定义:是肺或肺外肿瘤在肺播散,乳、胃、胰、前列腺癌或肺癌。
血性播散到肺小动脉,侵犯间质与淋巴,向肺门、周围、向纵隔、上腹与膈胸膜淋巴交通播散。
临床:呼吸困难、少部分干咳。
HRCT:间质光滑和结节样在中心支气管血管周、小叶中心、间隔、胸膜下。
分布单侧,部位不确定,肺容积正常。
其他征象:单侧胸腔积液,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PE没有外淋巴结节,肺泡水肿形成毛玻璃和实变。
结节病双侧上叶,小叶结构扭曲,外淋巴为主不伴胸腔积液。
硅沉着征小叶为主小叶中心及胸膜下小结节,伴多个肿块,结构扭曲无胸腔积液。
LIP小叶中心结节为主,边缘模糊,伴毛玻璃,偶见囊。
演变大量圆形转移。
肺动脉高压,死于3个月后。
细胞学活检。
间质受累、网结影、不对称、无纤维化改变网格影+ 结节+ GGO右侧肺小叶间隔光滑增厚支气管袖口症胸膜下间质(斜裂)增厚右肺门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二)间质性肺水肿(PE):定义:指肺间质液体聚积,病情严重进入肺泡。
静水压增高导致肺水肿,常见原因心源性(见于心梗、二尖瓣病变,左室收缩和舒功能不良,左房流出损害),较少见毛细血管渗透压下降(肾病如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液体负荷过度),神经源性病变(头外伤、颅高压、非出血脑卒中),肺微血管损伤性肺水肿(高原性肺水肿,复性肺水肿,除肺水肿外,还见出血及细胞渗出,肺血分布正常、无袖口症、间隔线。
肺泡实变斑片状肺外分布)与肺静脉疾病(原发性肺静脉阻塞疾病、纤维化纵隔炎)临床:用力时干咳和呼吸困难。
HRCT:小叶间隔、间质,支气管血管周及胸膜下结缔组织平滑增厚,双侧弥漫性,肺门与重力相关区支气管血管周。
Kerley B线,肺容积正常。
其他特征:按重力分布的毛玻璃影,腺泡大小模糊结节,双侧胸腔积液,肺血管直径增宽和左心增大。
演变可消退,可肺泡期。
鉴别诊断:LC病变分布不均,网状影常见结节状,边缘清晰。
间质受累、光滑型间隔增厚、按重力分布的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对称、无纤维化改变。
双侧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间质增厚毛玻璃影(三)肺淀粉样变性病:定义:病因未明罕见,为一种糖蛋白组成的淀粉样物质沉着于机体组织或器官的病。
可发生于肺组织、气管或支气管,分3型:结节状肺实质型;气管支气管型;弥漫性肺泡间隔淀粉样变性。
临床:呼吸困难,干咳,肺动脉高压有咯血,有多发性骨髓瘤表现。
HRCT:平滑或结节状小叶间隔,小叶线状影,边缘清楚的微小结节,常为钙化。
背侧胸膜下,肺中部和基底部,肺容积正常,其他特点:毛玻璃影,实变和肿块,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
演变更加弥漫,可蜂窝改变。
组织活检淀粉蛋白沉积确诊。
结节型中心和或周围间质增厚伴小结节,小叶结构保留。
可串珠样表为间质纤维化而增厚。
(一)早期石棉肺:定义:吸入石棉纤维造成的一种特殊的尘肺。
慢性进展性纤维化直至终末期囊性疾病。
临床:20-30年无症状,呼吸困难伴干咳,ESR增高。
HRCT:小叶间与小叶不规则网,胸膜下带或点状阴影伴网合结节,胸膜下线,肺实质带。
其他特点:毛玻璃影,胸膜斑,10%钙化,胸腔积液,圆形肺不(支气管血管结构进入-彗星尾征)。
演变早期不规则网状进展囊性蜂窝肺。
鉴别:UIP常见蜂窝,伴牵拉支气管扩;NSIP毛玻璃影和支气管扩;胶原血管病纤维化伴实变、毛玻璃影与胸腔积液。
组织活检和灌洗见石棉小体确诊特点:胸膜下弧形线条影,多见于肺结构基底部,间隔增厚明显,职业史。
牵拉性支扩小叶间质增厚胸膜下分布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钙化1、肺实质带:位于下肺部,肺条状影;肺实质的纤维灶。
2、乌鸦脚。
3、椎旁胸膜增厚、肺实质带。
不规则型小叶边界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不同程度的厚薄不均,间质架构扭曲。
伴支气管扩,同时血管支气管走形不规则,螺旋状开赛钻样改变。
(一)结节病,纤维化:定义: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病变,受累器官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为病理特征。
急性发病伴结节性红斑者有自发消退倾向,慢性发病者常导致进行性严重纤维化。
临床:劳力性呼吸困难与干咳,实验室检查Kveim试验阳性,ACE升高,血、尿钙值升高。
HRCT:肺实质分布不规则网状,肺门旁聚合影,阴影牵拉支扩。
双侧中心性分布,在上肺背侧。
肺容积减小,血管后移。
其他特征:结节位于胸膜下区并沿支气管血管周分布,纵隔淋巴结肿大并钙化,散发蜂窝。
鉴别诊断:HP胸膜下为主,斑片状,无外淋巴结节。
放射性肺损伤纤维化在照射一侧。
UIP肺周围基底部,达上肺,蜂窝常见。
演变可合并曲菌球。
网结影、间质受累、对称或不对称、有纤维化网线影+ 多发结节结节状增厚小叶间隔胸膜下间质结节影支气管袖口症扭曲的肺结构及叶间裂牵拉性支扩下肺蜂窝肺肺门旁聚合影肺纤维化征象,后部蜂窝肺,而特发间质纤维化肺的外围和肺底部网状、蜂窝状,向心性减轻. 是结节病。
20-25%结节病纤维化来源于肉芽肿的治疗,纤维化进一步呈网状、小叶间隔增厚,常导致支气管血管束聚集成纤维块,上叶显著。
上叶中心纤维化支持结节病。
.可合并曲菌球,先前存在cyst囊or cavity洞。
咳血,肺霉菌常见表现。
(二) 慢性过敏性肺炎(HP):定义:是指一组由于反复吸入多种不同分子量的有机抗体与化学物质,并被致敏引起弥漫性肉芽肿性实质性肺部疾病。
“农夫肺”“爱鸟人肺”。
临床:咳嗽、呼吸困难。
HRCT:不规则小叶间与小叶结节,界面征,双侧周围胸膜下、斑片状。
肺容积减小。
其他特征:牵拉、细支气管扩,蜂窝,斑片毛玻璃与小叶中心细小结节,小叶及以上分布马赛克与气滞留。
鉴别诊断:如高密度在肺基底部:UIP蜂窝广泛,斑片状在基底部石棉肺毛玻璃少,胸膜下线,肺实质带与胸膜斑同时存在,限局性向蜂窝进展。
NSIP毛玻璃为主,限局性向蜂窝进展。
胶原血管病基底部纤维化为主。
如高密度在中上肺。
结节病外淋巴微小结节,肿大淋巴结位于气管旁,肺门和纵隔。
演变蜂窝广泛。
肺泡灌洗确诊。
放射状网条影、中轴间质受累、对称、有纤维化放射状线条影-中轴间质网状改变—小叶间质增厚牵拉性支扩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结合长养鸟史,过敏性肺炎伴纤维化.(三)药物毒性:定义:甲氨碟呤可慢性间质性肺炎,也可肺水肿,甚至肺泡损伤,AIP 和ARDS。
临床:肺癌、乳腺癌、骨肉瘤、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等治疗中,出现亚急性发热干咳与呼吸困难。
HRCT:不规则网状影(20%),毛玻璃影(100%)双侧不确定斑片状,肺容积正常或略小。
其他特点:实变伴支气管气相,蜂窝(罕见)。
鉴别:UIP胸膜下蜂窝为主;胶原血管病基底部纤维化为主;石棉肺毛玻璃少,胸膜下线,肺实质带与胸膜斑同时存在。
演变停止治疗,实变与毛玻璃消退,否则蜂窝伴支扩。
肺泡灌注确诊。
化疗药物肺损害:IPF可有同种表现,患者最近化疗史,白血病肺浸润小叶间隔增厚明显。
蜂窝肺叶裂扭曲不规则小叶间隔增厚牵拉性支扩(四)早期硬皮病:定义一种胶原血管病,肺部弥漫性纤维渗出,伴早期网状,进展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