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2006年经济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20个字,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含义。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既鲜明而具体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一、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变化
1、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单产提高;
2、商品粮需求上升;
3、作物进出口量加大;
二、农业结构的变化
1、种植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形成:长江流域和东北三省水稻占比达;冀、鲁、豫小麦占比大;东北玉米,西北棉花;
2、作物品种品质优化;
3、规模化饲养成为畜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4、渔业以养殖为主,海洋养殖发展迅速;
三、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的变化
农业收入的增长空间缩小,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成为增收的主要部分
四、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格局的变化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从“供过于求”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过剩”指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不足”指有技能的年轻的劳动力供不应求。
五、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关联度的变化
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猛,进出口双向增长,但占全部进出口贸易总量的比重逐年降低六、农村消费方式的变化
农村居民消费向注重追求生活便利、提高质量、健康方向发展;主副食消费合理搭配,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副食消费迅速增加;
七、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
1、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力量正在减弱;
2、农村信用社成为贷款最主要的渠道
3、农户的生活性借贷占有重要地位;
4、民间借贷成为借款的主要途径;
八、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化
1、土地制度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核心;
2、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大调整;
3、保障农民权益时新时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焦点;
九、农业、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1、农业产值比重阶段性下降,农村经济支撑近半壁江山;
2、农业二、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建筑业、乡镇企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或餐饮业等);
3、农村消费从六成比重下降到三成比重;
1、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农业现代化、富裕农民创造基本条件;
近半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的程度提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促进因地而异;
提高农民和农民工就业能力;
2、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政策
加速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1、加速城镇化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2、加速城镇化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和乡村建设的发展;3、加速城镇化有利于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农民的素质;
3、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
土地在当前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土地成为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助推器;2、土地及其相关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3、土地成为撬动银行资金、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融资的重要工具;
1、政府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融资;
2、对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缺乏尊重和保护;
3、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土地功能上的目标差异加大;
4、新农村建设与优化村庄布局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特征:1、村庄建设用地总量继续上升;2、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散,规模偏小;3、宅基地占地面积大,土地浪费严重;4、公共设施落后,基础设施难以配套;
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主要做法:1、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2、引导农民进小城镇居住;3、建设中心村;
5、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农村减贫
基础设施建设会对中国农村减贫产生积极影响;
6、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1、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直接关系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2、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直接关系农民收入;3、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还直接关系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
进一步推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建议:1、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投入体制;2、加快推进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3、完善教育体系的组织和学习管理方式;4、完善其他相关体制,形成合理制度衔接
7、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
1、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民技术培训,是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客观需要;
2、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有利于我国二、三产业发展;
8、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公共服务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2、农民生活条件落后;
3、农村社会事业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社会事业成为一条“短腿”;
1、用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的实现;
2、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投资的力
度,明确个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根据其拥有的财权合理分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责任;3、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充分体现民愿,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提供最急需解决的公共服务项目;
9、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健康保障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对于农民增收、农村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形成了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为基本组织依托、“赤脚医生”为主要卫生队伍的比较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0、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与同地区城市居民完全统一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中心,简化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其他保障方式的有机结合;
11、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2、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
13、农村金融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农信社是正规借贷的主体,占据垄断地位;
14、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难,改革前景不明朗;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低,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缺乏稳定渠道;县乡政府财政困难,财政体制尚未理顺;农民减负增收缺乏机制保障;
着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农民自主决策的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完善县乡财政管理财政体制;
15、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城乡市场规模差距也呈扩大趋势;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逐步提升但仍然较为落后;
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加强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16、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社区集体经济组织)
现状:发展已初具规模、广泛分布、多类型并存;顺应中国农村发展形势的需要,已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运行机制各具特色;合作经济组织的注册不统一,多数属于非营利性实体;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趋势和新动向;
促进(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2、坚持吧农民自愿、农民受益作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发点;3、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5、坚持合作社的基本精神,创新合作社的形式;
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加强教育与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能力和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发展合作组织的经验;
17、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