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学物理授课教案 第三章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1-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一、质点的动量定理 1、动量
质点的质量m 与其速度v
的乘积称为质点的动量,记为P 。
(3-1)
说明:⑴P 是矢量,方向与v
相同
⑵P
是瞬时量 ⑶P
是相对量
⑷坐标和动量是描述物体状态的参量
2、冲量
牛顿第二定律原始形式
)(v m dt d F =
由此有)(v m d dt F
=
积分: 1221
21p p P d dt F p p t t
-==⎰⎰ (3-2)
定义:⎰21
t t dt F
称为在21t t -时间内力F 对质点的冲量。
记为
(3-3)
说明:⑴I
是矢量
⑵I
是过程量 ⑶I
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 ⑷I
的分量式 ⎪⎪⎩
⎪⎪⎨⎧===⎰⎰⎰2
12121t t z z t t y y t t x
x dt
F I dt F I dt F I
∵ ⎪⎪⎩
⎪
⎪⎨⎧=-=-=-⎰⎰⎰2
121
21)()()(12121
2t t z z t t y y t t x x dt
F t t F dt F t t F dt
F t t F (3-4)
∴分量式(3—4)可写成 ⎪⎩⎪
⎨⎧-=-=-=)
()()(121212t t F I t t F I t t F I z z
y y x x (3-5)
x F 、y F 、z F 是在21t t -时间内x F 、y F 、z F 平均值。
3、质点的动量定理
由上知 12p p I
-= (3-6)
结论:质点所受合力的冲量=质点动量的增量,称此为质点的动量定理。
说明:⑴I 与12p p
-同方向
⑵分量式⎪⎩⎪
⎨⎧-=-=-=z 1z 2z
y 1y 2y x 1x 2x p
p I p p I p p I (3-7)
⑶过程量可用状态量表示,使问题得到简化 ⑷成立条件:惯性系 ⑸动量原理对碰撞问题很有用
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概念:系统:指一组质点
内力:系统内质点间作用力
外力: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质点作用力
设系统含n 个质点,第i 个质点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i m 、i v
,对于第i 个质点受合内力为内i F ,受合外力为外i F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dt
v m d F F i i i i )
( =+内外
对上式求和,有
∑∑∑∑======+n 1
i i i n
1i i i n 1i i n 1i i )v m (dt d dt )v m (d F F
内
外 因为内力是一对一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组成,故0=合内力F
,
有 P dt
d F
=合外力 (3-8)
结论:系统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动量的变化,这就是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式(3-8)可表示如下
1221
2
1p p P d dt F p p t t
-==⎰⎰合外力 (3-9) 即 12p p I
-=合外力冲量 (3-10)
结论:系统受合外力冲量等于系统动量的增量,这也是质点系动量定理的又一表述。
例3-1:质量为m 的铁锤竖直落下,打在木桩上并停下。设打击时间t ∆,打击前铁锤速
率为v ,则在打击木桩的时间内,铁锤受平均和外力的大小为?
解:设竖直向下为正,由动量定理知:
mv t F -=∆0
t
mv F ∆=⇒ 强调:动量定理中说的是合外力冲量=动量增量
例3-2:一物体受合力为t F 2=(SI ),做直线运动,试问在第二个5秒内和第一个5
秒内物体受冲量之比及动量增量之比各为多少?
解:设物体沿+x 方向运动,
2525
501===⎰⎰tdt Fdt I N·S (1I 沿i 方向) 752105
105
2===⎰⎰tdt Fdt I N·S (2I 沿i
方向)
3/12=⇒I I
∵⎩⎨⎧∆=∆=1
12
2)()(p I p I
∴3)()(1
2
=∆∆p p
例3-3:如图3-1,一弹性球,质量为020.0=m kg ,
速率5=v m/s ,与墙壁碰撞后跳回。设跳回 时速率不变,碰撞前后的速度方向和墙的法 线夹角都为60=α °,
⑴求碰撞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冲量?=I
⑵设碰撞时间为05.0=∆t s ,求碰撞过程中
小球 受到的平均冲力?=F
解:⑴?=I
如图3-1所取坐标,动量定理为12v m v m I
-=
〈方法一〉用分量方程解
⎩
⎨
⎧=-=-==--=-=0sin sin cos 2)cos (cos 1212ααα
ααmv mv mv mv I mv mv mv mv mv I y y y x x x
图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