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羊三种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羊三种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羊三种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人畜共患病是指一些传染性疾病不仅能在人类中传播,还能在动物中传播。

羊是常见的家畜动物,在人畜共患病中也有一些疾病与羊相关。

本文将介绍三种与羊有关的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1.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疾病,该病在人和动物中都可发生。

羊是破伤风的携带者,尤其是在创伤感染后。

以下是破伤风的诊断和防治方案:诊断:破伤风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典型的症状包括肌肉僵硬、咬肌痉挛、吞咽困难等。

为了确诊,可以通过检查伤口或血样进行细菌培养。

防治方案:-预防:对于羊群,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此外,在处理创伤时应注意卫生,避免感染。

-治疗:治疗破伤风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

同时,保持患者的伤口清洁,并提供支持性治疗,如维持呼吸和肌肉的功能。

2.人畜共患性链球菌感染人畜共患性链球菌感染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

羊可以携带且散布链球菌,并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健康威胁。

以下是该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方案:诊断:该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皮疹等。

为了确诊,可以通过从患者的咽拭子或血液样本中分离和鉴定链球菌。

防治方案:-预防:在处理与羊相关的工作时,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以避免直接接触链球菌。

此外,接种相应的链球菌疫苗也是预防该感染的有效措施。

-治疗:治疗人畜共患性链球菌感染主要是使用抗生素。

同时,患者还需休息、饮食调理等,以促进康复。

3.羊痘羊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会在羊、山羊和人类中传播。

诊断:羊痘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典型的症状包括体温升高、皮肤出现红斑和丘疹,随后逐渐转变为水疱和脓疱。

防治方案:-预防:定期接种羊痘疫苗是预防羊痘的有效方法。

此外,在接触被感染羊的情况下,应注意个人卫生和消毒,以避免感染。

-治疗:羊痘通常是自限性的,因此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患者需要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使用适当的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热药和止痛药。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人畜共患病是指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是一个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和动物卫生的重要问题。

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经济都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效的人畜共患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畜共患病防控的要点,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

一、加强监测和监控对人畜共患病进行监测和监控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

监测和监控可以帮助提前发现疫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

各国政府应加强相关监测体系建设,通过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对人畜共患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预防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增强其预防意识和能力,加强人们对于动物卫生的重视。

也可以提高养殖户和农民对于动物疾病的监测和预防能力,降低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三、加强卫生管理加强卫生管理是预防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措施。

任何人和动物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养殖户和农民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动物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播人畜共患病。

四、加强动物疫情的防控措施在动物疫情的防控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二是要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体系,提高防控能力;三是要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杜绝因动物疫病传播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五、加强跨领域合作人畜共患病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问题,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来共同应对。

政府应加强卫生、畜牧、农业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制定应对策略,推动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

羊三种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羊三种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羊三种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观察:病畜多表现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兽医可以通过观察病畜的临床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患病。

2.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采集病畜的血液、尿液或粪便样本,进行病原体的检测。

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生化检验、免疫学检测等。

3. 组织病理检查:在动物死亡后,可以对死体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来确定疾病的病因。

防治方案:
1. 疫苗接种:对一些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如炭疽病、狂犬病等,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动物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动物进行消毒和垃圾清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3. 饲养管理:合理饲养,适当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4. 隔离和治疗:对于已经患病的动物,要及时进行隔离,进行药物治疗,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加快病情的康复。

5. 提高兽医水平:加强兽医队伍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兽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首先,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

建立健全的动物和人类疫情监测体系,在常规监测中及时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此外,加强疾病信息共享,提高卫生部门和兽医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及时交流和反馈,确保信息快速传递和响应能力。

其次,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制和使用。

疫苗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尤为关键。

科学合理地研制和推广使用动物疫苗,可以有效地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减少疫情传播。

此外,应加强对动物疫苗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加强兽医服务和动物卫生管理。

改善农村地区的兽医服务和动物卫生管理,提高养殖业主和兽医的健康教育水平和防疫意识,加强兽医队伍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提高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完善兽医监督制度,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加强对牲畜屠宰环节的卫生监管,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第四,加强卫生教育和个人防护。

加强公众对人畜共患病的认知和了解,提高防疫意识和卫生习惯。

加强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防疫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避免生食和接触病死动物等,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第五,加强边境卫生检疫和区域合作。

加强对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管,严格控制潜在的病原体传入风险,减少跨境传播的风险。

同时,加强与邻国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和完善区域卫生安全机制,共同应对人畜共患病的威胁。

最后,加强科研和创新。

加强人畜共患病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人畜共患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在研究中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流行动态的深入探索,为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充分实施,需要政府、卫生部门、兽医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疫苗使用、加强兽医服务和管理、加强卫生教育和防护、加强边境卫生检疫和区域合作、加强科研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和社会安全。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人畜共患病防控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对于维护人民健康、保障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要点。

一、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人畜共患病的病例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各级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监测人群和动物群体的疾病情况,及时掌握疾病的传播趋势和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需要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

各级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换人畜共患病的疫情信息,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人畜共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对公众和养殖户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避免疫病传播。

四、加强疫苗接种和免疫工作对于已有疫苗可接种的人畜共患病,应该加强疫苗接种和免疫工作。

通过提高人口和动物的免疫水平,有效减少疫病的传播和发生。

五、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卫生环境,加强环境治理是预防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措施。

要加强对人畜共患病传播源的管理和治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渠道,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六、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管加强动物检疫和监管是预防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建立健全的动物检疫体系,对进出口动物进行严格检疫,杜绝疫病传入和传播。

七、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是预防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保障。

要完善医疗机构对人畜共患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高防控疫病的效果,保障人民健康。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和动物之间共同患上的一种疾病。

由于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密切接触,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十分容易,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因此,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情况进行总结。

人畜共患病是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生态平衡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病原体的监测和诊断、传播途径的控制、动物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首先,病原体的监测和诊断是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能够及时了解病原体的传播和变异情况,为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人畜共患病监测网络,通过监测动物疾病和人类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为防控人畜共患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传播途径的控制是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控制疫源动物和传播途径,能够有效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在动物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动物疫苗接种、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定期检测动物健康状况等方法,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人类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未熟食物、加强医疗卫生防控等方法,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另外,动物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也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要方面。

通过研发有效的疫苗,可以为动物提供免疫保护,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

目前,许多人畜共患病的疫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H5N1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疫苗的开发和推广,大大降低了人类感染的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影响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效果。

因此,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抗生素使用监控体系,通过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和使用。

总的来说,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人畜共患病是指在人畜之间存在能互相传播的疾病。

为了有效防控人畜共患病,需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以下是一个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示例:一、目标和原则:1. 目标: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畜健康。

2. 原则:科学防控、综合施策、动态管理、全程监测。

二、组织与管理:1. 成立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相关工作。

2. 设立专门的人畜共患病防控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

三、预防控制措施:1. 每年定期组织全面的人畜共患病调查,了解疫情动态。

2. 建立和完善人畜共患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疫情。

3. 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4. 对人畜共患病高发地区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控,加强疫情管控措施。

5. 组织人畜共患病防控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防控水平。

6. 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提高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四、防控措施执行监测:1. 按照制定的预防控制措施,组织开展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工作。

2. 对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建立人畜共患病信息管理平台,汇总和分析疫情数据,提供决策参考。

4. 与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治经验。

五、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1. 制定人畜共患病应急预案,及时响应疫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

2. 加强人畜共患病灾后恢复工作,加快重建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3. 落实政府防控补偿政策,对受灾农户和受害群众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和救助。

六、经费保障和资金管理:1. 制定专门的人畜共患病防控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和规范。

2. 组织开展募捐活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

3. 统筹整合财政预算和相关项目资金,保障人畜共患病防控经费的需求。

以上是一个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简要示例,实际情况可根据具体疫情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人畜健康,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人畜共患病的疫情,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病原体的监测和动物疫情的监控,能够帮助我们及早发现疫情、快速响应,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疫情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疫情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加强动物疫病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加强农户和养殖场的管理,提高动物饲养的卫生条件,减少疫病的传播风险。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是预防人畜共患病的重要环节。

加强农村和畜牧区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作,减少饮用水和环境污染,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加强农田和农场的卫生管理,减少害虫和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

四、加强卫生宣教和教育加强人民群众和养殖户的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指导养殖户掌握正确的养殖和防疫知识,适当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规范动物屠宰和畜产品加工,降低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加强与畜牧兽医保健站合作,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畜禽防疫水平。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人畜共患病是具有全球性特点的疾病,因此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

通过加强国际卫生组织、农业组织和动物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提高疫情监测和控制的能力,共同应对人畜共患病的挑战。

六、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政府部门应制定有关人畜共患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的人畜共患病防控体系。

人畜共患病的类型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的类型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的类型及其防治
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和动物之间可以相互传播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禽流感、猪流感、口蹄疫等。

2.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如布鲁氏菌病、炭疽、结核病、鼠疫等。

3.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弓形虫病等。

针对这些疾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1.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动物防疫是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关键,需要加强动物疫苗接种、检疫、隔离等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2.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人类是人畜共患病的主要传播者,因此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如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患病动物的体液和排泄物等。

3.加强监测和诊断:加强疾病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动物和人类,防止疾病的传播。

4.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总之,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动物防疫、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监测诊断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

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总结人畜共患病是指其中一种疾病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给人畜养殖业及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类与动物接触的增多,人畜共患病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人畜共患病防控情况的总结。

首先,人畜共患病防控需要做好基础工作。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机制是防控工作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加强与兽医、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疫情报告、监测和诊断能力。

此外,加强疾病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预警信息,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其次,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需要加强兽医卫生队伍建设。

兽医卫生人员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重要力量。

需要加强兽医卫生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此外,加强对兽医药品的监管,严厉打击兽医药品虚假宣传和滥用现象。

第三,加强人畜共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同时,加强与农民、养殖户等群体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并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兽药、养殖方法和个人卫生措施,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第四,加强动物疫苗研发和使用。

疫苗是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质量和覆盖范围。

同时,加强对动物疫苗的监管,防止使用假劣疫苗或滥用疫苗。

此外,加强对疫苗接种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提高动物疫苗接种率,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五,加强动物检疫和出入境防控工作。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往往跨境进行,因此加强对进出口动物的检疫工作至关重要。

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加强动物检疫措施,避免疫情跨境传播。

同时,加强对有关动物产品的检测和监管,防止疫情通过动物产品传播给人类。

综上所述,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需要政府、兽医、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合作,需要加强兽医卫生队伍建设,加强疾病监测和诊断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加强动物检疫和出入境防控工作。

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

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其次,要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宣传和教育。

开展面向公众和畜牧养殖户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畜牧养殖户管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饲养和管理方法,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再次,要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疫苗研发和应用。

加强相关疾病的疫苗研制,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加大对重点人群和动物群体的疫苗接种力度,提高群体免疫水平,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病率。

同时,鼓励和支持动物主人定期带动物接种疫苗,保障动物的健康。

另外,要加强人畜共患病的动物检疫和卫生监管。

加强对国境口岸和养殖场等重点地区的检疫工作,防止疫情通过动物和动物制品的跨境传播。

强化养殖场和屠宰场的卫生管理,加强对动物的健康监控和疫情防控,控制病源的扩散。

此外,要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环境整治和消毒工作。

加强养殖场和屠宰场的环境整治,提高环境的清洁度和通风条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加强对动物饮水和饲料的消毒处理,杀灭携带病原体的细菌和病毒,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最后,要加强人畜共患病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人畜共患病的疫苗研发和防控技术的推广。

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能力。

综上所述,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预警、宣传教育、疫苗研发应用、动物检疫卫生监管、环境整治消毒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来控制和防止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只有加强综合防控,才能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人畜共患病是指一些疾病既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在农村和农业地区,这些疾病可能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接触传播:人与感染了特定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直接接触,例如摸动物的皮毛、体液或粪便等。

2.食物或水源传播:人通过食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动物产品或食物而感染。

例如食用不洁净的肉类或牛奶,或与患病动物共享饮水源。

3.空气传播:人通过呼吸患有呼吸道疾病动物呼出的气溶胶中的病原体而感染。

例如鼠疫、禽流感等。

4.虫媒介传播:人被寄生虫(如蜱虫、跳蚤、蚊虫)叮咬而感染。

这些虫子不仅可以感染人类,也可以感染动物。

了解传播途径至关重要,因为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措施:1.个人防护措施:人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患病动物接触、避免将动物带入住宅、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等。

2.动物保健和控制措施:养殖户应关注动物的健康状况,定期请兽医进行检查和疫苗注射。

必要时,应对符合条件的动物进行隔离,以防止病原传播。

3.饮食安全:人们应选择安全和洁净的食物和水源,并避免食用生肉和生奶制品。

在处理食物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清洁餐具和烹饪用具等。

4.防虫措施:人们应使用虫媒疾病的防护措施,如涂抹驱蚊剂、佩戴防虫服装、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和消灭虫害。

5.定期健康检查:人们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检和疫苗注射,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控可能的患病情况。

6.监测和报告: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密切关注动物和人类的患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7.教育和宣传:人们应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风险意识,以便更好地防范和控制。

总结起来,了解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和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人畜共患病是指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某些疾病可以相互传播的病情,严重影响人畜养殖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防控人畜共患病,保障公众和动物健康,以下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一些要点。

1.加强监测:要定期进行动物疫情监测和人畜共患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预防疫情扩散。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报告机制,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和居民的防控意识。

向公众普及人畜共患病的基本知识,告知人们如何避免接触病原体、如何正确饲养、如何科学用药等防控知识。

3.加强养殖管理:对于养殖场要加强管理,做好动物饲养、疫苗注射、环境清洁等工作。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动物健康。

4.严控市场: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格把关活动动物的来源和质量,杜绝非法交易。

加强活动动物检疫和监管,防止潜在的传染源进入市场。

5.科学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要遵循兽药使用规定,选择合适的药品,正确使用,避免滥用、过量使用药物。

6.强化畜禽疫苗接种:提高畜禽的免疫力,降低传染风险。

及时接种疫苗,注射适量的疫苗,保证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建立健全防控机制: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职责。

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防控、治疗、阻断和管理,确保危害最小化。

8.加强国际合作:人畜共患病是跨国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研究,共同制定防控策略,加强边境检疫和出入境动物的管理,避免跨国传播。

9.加强监管和处罚:对于违法行为要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威慑作用。

10.加强学术研究:加大对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力度,提高相关科研水平。

通过科学研究,深入探究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防控手段。

人畜共患病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和加强合作,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保护公众和动物的健康。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人畜共患病指的是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是人兽共患病。

由于人畜共患病不仅能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也会给农民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要点:一、加强监测预警1.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建立人畜共患病监测系统,包括疾病监测、病原体监测和病媒动物监测等,密切关注疫情和动物流行病学作为预警信息源。

2.及时报告疫情:疾病监测机构要加强与农牧业、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向上级报告发现的疫情,确保疾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3.加强动物监测:加大对禽类、养殖场和野生动物等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可疑病例,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4.加强病媒动物监测:加强对传播疾病的蚊子、苍蝇、跳蚤等病媒动物的监测工作,了解其分布情况和密度变化,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加强疫苗和药物研发1.加强疫苗研发:优先研发能够预防人畜共患病的疫苗,提高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效果,减少人畜感染的风险。

2.加强药物研发:开展对人畜共患病的药物研发工作,提高人畜共患病的治疗水平和疗效,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死亡率。

3.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的产生,加强抗生素管理和监测,确保抗生素的有效使用。

三、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1.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养殖场要加强卫生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卫生,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2.加强动物禁养区管理:禁止或限制养殖场所在地的野生动物进入养殖区域,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3.加强饲料卫生管理:严格控制饲料来源,加强饲料卫生管理,避免因饲料污染而引发疫情。

四、加强人畜接触防控1.加强卫生教育:加强公众对人畜共患病的认知和了解,普及预防知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减少人畜接触传播的风险。

2.加强个人防护:疫情期间,人们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避免与患病或疑似患病动物接触,定期洗手,戴口罩等。

3.加强屠宰和食品加工卫生管理:加强屠宰场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卫生管理,确保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减少食品传播疫情的风险。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防控要点
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传染的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畜共患病防控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下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要点:
1.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并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加强兽医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管机制,加强对动物的养殖、运输、屠宰
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动物健康,防止疾病的传播。

3.加强兽医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加强对兽医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的质量和效果,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4.加强畜牧业生产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建立规范的养殖制度和健康证明
制度,严格控制疾病的传播。

5.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公众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提高对疫情的关注度,自觉防
范和报告疾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6.合理饮食及烹饪: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避免食用生肉、生乳和未经处理的动物产品,尽量熟食动物产品,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7.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加强农村和城市的卫生环境管理,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减
少病菌的传播途径。

8.加强疾病防控宣传教育:加强人畜共患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防控知识的认识
和理解,掌握正确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9.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人畜共患病的威胁,分享
防控经验和技术,加强监测和控制能力。

10.加强科研力量: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科研工作,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为疾
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人畜共患的十大传染病(一)

人畜共患的十大传染病(一)

人畜共患的十大传染病(一)引言概述: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和动物之间共同感染的传染病。

这些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生态系统和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人畜共患的十大传染病之一,探讨其病因、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正文内容:一、禽流感1. 病因:禽流感由禽类传染的高致病性病毒造成。

2.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类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

3. 症状:禽流感在人类中可引发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和死亡。

4. 防控措施:禽流感的防控主要包括加强对养禽环境的卫生措施、限制人畜接触以及加强流感疫苗的研发和使用。

二、炭疽病1. 病因:炭疽病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

2. 传播途径:炭疽病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体液、皮肤创伤或摄入感染动物的肉类等途径传播。

3. 症状:人类感染炭疽病后可能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和皮肤病变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和死亡。

4. 防控措施:预防炭疽病的关键措施包括加强集约畜牧业的卫生控制、注重动物疫苗的使用和进行疫情监测。

三、布鲁氏菌病1. 病因: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

2. 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病可通过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食用未经彻底加热的感染动物产品等途径传播。

3. 症状:人类感染布鲁氏菌后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生育和导致内脏损害。

4. 防控措施: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关键措施包括加强动物免疫、改善养殖条件、做好动物产品的卫生处理以及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

四、副流感病毒感染1. 病因:副流感病毒感染由多种亚型的副流感病毒引起。

2. 传播途径:副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食用感染动物产品以及与感染动物近距离接触等途径传播。

3. 症状:副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嗓子痛和肌肉疼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和死亡。

4. 防控措施:预防副流感病毒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加强动物的免疫、控制动物交易以及加强副流感疫苗的研发和使用。

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危害流行特点及预防策略

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危害流行特点及预防策略

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危害流行特点及预防策略【摘要】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类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其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易传染性强、变异性大、传染源复杂等特点。

人畜共患病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危害,不仅威胁人类健康,还可能造成农业生产损失及社会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需要制定综合的预防策略,包括提高养殖环境卫生、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治、推广疫苗接种等措施。

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疫情,重视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及动物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公共卫生、流行特点、危害、预防策略、监测与预警机制、防治工作1. 引言1.1 概述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这种疾病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也给动物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造成生产和经济损失。

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潜在的传播风险和危害,因为人类与动物之间日常接触的增加,特别是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接触,有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这种传播路径不仅对个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对社会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

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可能造成的全球流行,尤其是在面临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当下,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给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充分意识到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制定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1.2 定义人畜共患病及其危害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水源或昆虫传播给人类,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传播给动物。

人畜共患病对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引起动物的生病和死亡,也可以在人类中造成传染病的暴发。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畜共患病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疾病暴发,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卫生风险和经济损失。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

13
13
0
9
9
1
5
6
3
19
22
发病数
7 9 15 9 10 38
波及 人口数 1500 3228 8721 4472 7505 6984
畜牧业的迅猛发展,不经检疫的家畜频繁流动,传 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
+ 人/畜间布病联合防控不到位 + 畜牧生产中存在很多与人感染布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 未能做到三早,是造成布病慢性化的重要原因 + 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有待提高 + 群众布病防治知识不足 + 部分省区布病疫情上升原因:项目、筛查、发现能力
3.1检疫、隔离和淘汰病畜是经验证的有效措施
在检疫隔离和淘汰疫畜上,对染疫经济价值高、 产奶量高的奶牛、奶羊,可以实行分群饲养隔 离措施,经三次检疫均为阴性者解除隔离。对 检出染疫的小家畜一律淘汰。
+ 3.2人、畜间菌苗免疫:已经证明用S2 、M5苗和
S19菌苗免疫牛羊等动物,目前仍然是能使中国人和畜 布病迅速降低主要措施之一。 104M苗对职业人群、高 危人群的免疫认为还是控制人间布病有效的辅助措施之 一。
+ 但在全国性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回升的今天,羊种菌占79.1%, 这说明当人畜布鲁氏杆菌病明显回升时羊种布氏菌又成为流行 的优势菌种 。
+ 1.5疫情流行特点
①新、老疫区交替出现; ②人间疫情向农区、城镇蔓延的势头; ③小的暴发点增多; ④ 典型病例增多; ⑤ 人群分布发生变化:新发患者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学生和
+ 2.3 治疗研究进展:
+ 抗菌疗法适用于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患者治疗。本病的 治疗需选择能够渗透到巨噬细胞内而且在细胞内酸性环 境能发挥作用的药物。常用抗生素有四环素、链霉素、 强力霉素、利福平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多西环素、 利福平和多西环素、链霉素的联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控摘要: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

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研究资料表明,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

本文通过介绍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总结了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传播;防控从古老的鼠疫、狂犬病,到近年来肆虐全球的疯牛病、口蹄疫和炭疽,疾病在动物世界传播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

最近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健康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千万警惕“人畜共患病”!1 人畜共患病的定义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介绍,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1]。

国际文献记载的人畜共患病约有近200种,其中的几十种曾引起大规模的传播。

其中,曾造成大规模流行、死亡率较高的有鼠疫、黄热病、艾博拉、狂犬病、艾滋病、结核病、炭疽、森林脑炎、口蹄疫、疯牛病等10多种。

有些疾病迄今人类还无法攻克。

2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2.1 按传播类型进行分类2.1.1 直接传播病原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媒介动物或者污染物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不发育甚至不繁殖。

如狂犬病、口蹄疫、流感、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类丹毒、钩端螺旋体病和旋毛虫病等[2]。

2.1.2 循环传播病原为完成其循环性生活或发育史,需要有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但无需无脊椎动物参与。

如人的绦虫病和棘球蚴病。

2.1.3 媒介传播在病原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共同参与,在无脊椎动物的体内繁殖,完成一定的发育史,经过一个潜伏阶段才能传到另一脊椎动物宿主。

如传染性脑炎、血吸虫病等。

2.1.4 腐物传播病原需要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和一种非动物的滋生地或储存地,如土壤、污水、私聊、植物等。

比如肉毒梭菌中毒、各种真菌病和蠕虫蚴病。

2.2 按病原宿主进行分类2.2.1 兽源性病原的宿主为低等脊椎动物,人类患病主要是受动物的感染。

如狂犬病、炭疽、禽流感、H1N1流感等[3]。

2.2.2 人源性病原的储存宿主是人,动物患病主要来源于人。

如人的结核、A型流感等。

2.2.3 互源性人和动物都是病原的储存宿主,在人和动物中都可流行,人和动物间相互感染。

其特点是病原的宿主谱很广,传播途径多,大多互为疫源。

2.3 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

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用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口蹄疫等。

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鹦鹉热等。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恙虫病、Q热等。

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念珠菌病等。

内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

其中: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棘球蚴、多头绦虫、牛囊尾蚴、犬复殖孔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属于线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4]。

其中,有些病原体在动物间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但在人之间不会引起传播。

如旋毛虫病、狂犬病、森林脑炎等;有些病原体主要依靠人延续世代,如阿米巴病、人型结核等;有些人畜共患病,人和动物可以互为传染源,如血吸虫病等;真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则必须以人和动物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如猪绦虫病等。

3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3.1 通过唾液传播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狗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3.2 通过粪便传播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

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物而传播。

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内。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经由尿液传播的。

3.3 通过空气传播有病的畜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3.4 通过被毛和皮屑畜禽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

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

4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及防控4.1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4.1.1 做好监测工作动物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工作主要由兽医部门来完成。

实践证明,做好动物的人畜共患病监测工作,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8]。

4.1.2 控制和消灭感染动物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4.1.3 检查和治疗人群中的病例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卫生监测的主要对象,一旦受到感染应及时予以治疗;4.1.4 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消灭媒介动物,加强人畜粪便及动物废弃物的管理,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搞好饮水、食品的卫生监督是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重要措施;4.1.5 提高免疫力给人群和动物群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抗病能力。

4.2 病患源自不健康生活习惯专家介绍,在人畜共患病中,动物主要借助唾液、粪便等途径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有病的动物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也会传播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

另外,动物的毛和皮肤垢屑里含有的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有些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有些本身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

一些野生动物体内虽长期寄生病毒、病菌,但已经对其具有免疫抵抗能力,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虽然是病毒、病菌的携带者,本身却不发病或不病死。

人类长期生活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对抗病毒的能力十分低下,当病毒、病菌在人类猎捕、食用过程中进入人体后,人类因为缺乏抗体而毫无免疫能力,感染后往往病情严重。

在所有人畜共患病中,狂犬病以其几乎百分之百的死亡率成为危害性最强的一种。

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中,位居重点传染病死亡人数和病死率榜首的就是狂犬病。

专家强调,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直接威胁来自于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与动物过分亲密的接触,以及食用患病或带有病毒病菌的动物,都有可能使人类感染这类疾病,并最终导致突如其来的灾难。

4.3 加强自我防护远离病患一个最典型的“病从口入”的例子发生在1988年的上海,数以十万计的市民在食用了受到感染的毛蚶后患上急性甲型肝炎。

这场疫情最终使曾深受上海人宠爱的毛蚶从这个城市销声匿迹。

2003年的非典疫情让各种野生动物远离了餐桌,而这些人类口中曾经的美食恰恰是许多人畜共患病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9]。

专家介绍,青蛙、鸟类、蛇、狗、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普遍存在各种寄生虫感染,如弓形虫、肺吸虫、绦虫、旋毛虫等。

其中,旋毛虫病可以引起肠胃症状,呼吸、说话、吞咽困难、神经错乱以及心肌炎、肺炎、肝炎等并发症。

旋毛虫囊可以抵抗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而且一般的熏烤、腌制、曝晒、烧炒、火锅等加工方法都不能把它杀死。

专家介绍,尽管有许多疾病人类至今没能攻克,但良好的自我防护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威胁。

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1) 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特别要注意防止从动物身上感染上病毒或病菌。

(2) 在动物养殖场中,人类生活区要远离动物饲养区。

(3) 宠物爱好者要学习一些有关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识,定期让宠物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10]。

(4) 同时要意识到与宠物拥抱、亲吻或者同桌吃饭、同床就寝等过分亲热的行为都是不卫生和有害的。

(5) 在被怀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时,要立即求医救治。

(6) 饮食上要讲究卫生,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等食品,并提倡熟食。

专家建议,相对于个体的自我防护,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防疫体系,对各种人畜共患病进行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严防某些疾病的暴发和越境传播。

这样,才能将人畜共患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并防止由此带来更大的灾难。

致谢感谢×××老师的指导!参考文献:[1]闫瑞凤.《今日畜牧兽医》,2010,7:34-36.[2]杨柏山.几种未被重视的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养殖技术顾问》,2010,5:147-147.[3]石志荣,李占荣,石丽霞,杨录华,陈旭.人畜共患病防制.《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6:31-32.[4]桂秀芝.一起集体性狂犬病职业暴露的思考.《中国实用医药》,2008,26(3):208-209.[5]夏道伦.猪衣原体病的防治.《农家顾问》,2010,2.[6]张景奎,白彦飞.家兔传染性皮肤霉菌病的防治措施.《北方牧业》,2009,22:24-24.[7]曾凌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要点及防制对策.《畜禽业》,2010,7:77-78.[8]杨晓达,王夔.疾病防控的战略延伸和预防兽药.《首都医药大学学报》,2005,26,(1)3-6.[9]黄毓.非典与我的新闻发言人生涯.《今日科苑》,2010,7: 37-39.[10]王莉莉.小型宠物犬的科学饲养.《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5:132-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