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差分析,柱状图)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_田再民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摘要: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氮处理(N1:CK,0 kg/hm2;N2:75 kg/hm2;N3:105 kg/hm2;N4:13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薯块形成期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此期N4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达到 4 279.01 kg/hm2,比对照提高61.67%;在薯块形成期N4处理显著促进马铃薯地上部对养分的吸收,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4.80%、79.28%、173.27%;N2、N3、N4处理产量比对照N1分别提高21.85%、22.22%、24.44%,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块茎中淀粉含量仅N4处理高于对照,其余施肥处理低于对照。
综合分析认为,马铃薯施氮量以135 kg/hm2为宜。
关键词:氮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养分吸收;产量;品质Nutrient Absorption,Yield and Quality of Solanum tuberosum L.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on nutrient absorption,yield and quality of Solanum tuberosum L.,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four treatments of nitrogen rate of N1(CK)0 kg/hm2,N2 75 kg/hm2,N3 105 kg/hm2,N4 135 kg/hm2 with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and three repea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itrogen in the tuber formation. Abovegrou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N4 treatment was 4 279.01 kg/hm2,increasing by 61.67%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N4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potato nutrient absorption. NPK uptaking were increased 84.80%,79.28% and 173.27%.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production of N2 to N4 treatment increased 21.85%、22.22%、24.44%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control. Tuber starch content of N4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potato nitrogen rate of 135 kg/hm2 is appropriate.Key words:nitrogen fertilizer;Solanum tuberosum L.;nutrient absorption;production;quality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第四大栽培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1],尽管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处于世界首位,但是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效益明显偏低[2],这除与栽培管理方式有关之外,还与未普及先进的施肥技术有关。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抗艳红;许寅生;薛莲珍;龚学臣;田再民;冯炎【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2(28)15【摘要】为了探讨马铃薯喷施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为材料,选用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矮壮素,在马铃薯现蕾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喷施,对叶绿素含量、株高、产量及大小薯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植株生长期内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都可有效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开花期喷施株型合理,鲜薯总产量和大薯产量最高。
所有处理和对照相比株高降幅在16.1%~43.4%之间,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1.8%~36.5%,产量提高1.7%~35.57%。
以50%矮壮素400倍液,多效唑675 g/hm2,在马铃薯开花期喷施,较不喷施的处理分别增产28.0%和35.57%。
【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马铃薯;多效唑;矮壮素;产量;生育时期【作者】抗艳红;许寅生;薛莲珍;龚学臣;田再民;冯炎【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宣化县农牧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相关文献】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 [J], 艾辛;夏志兰;刘明月;何长征;宋勇;熊兴耀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J], 刘忠雄3.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J], 高军;张永成4.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陇薯7号'生长、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 [J], 曲亚英; 李掌; 郑永伟; 白永杰; 王敏; 罗爱花5.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J], 珍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差分析模型对马铃薯区域试验结果的影响

方差分析模型对马铃薯区域试验结果的影响纳添仓【摘要】利用2005-2010年国家马铃薯中晚熟西北组共6组区域试验数据资料,研究试点效应随机和固定的不同方差分析模型对区域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点效应固定,品种产量平均相差73.06 kg就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差96.72 kg就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试点效应随机,则品种产量每667 m2平均相差330.30 kg才表现显著差异,相差442.74 kg才表现极显著差异.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是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将直接影响对参试品种的评价,因此,为提高审定品种的产量潜力,降低新品种推广风险,建议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选择品种试点效应随机的方差分析模型.【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39)005【总页数】2页(P27-28)【关键词】马铃薯;区域试验;方差分析模型【作者】纳添仓【作者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037方差分析是区域试验中最基本的分析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分解各项变异来源,检测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类型有单年多点分析、单年多点分析、单年单点分析[1]。
一年多点分析中,对于同样的数据,如方差分析所用的模型不同,F测验和多重比较的结果会不同,显著性的判定及其含义也就不同[2-5]。
目前,对于试点效应,实践中有两种观点及作法。
一种认为,区试中的试点在每次试验中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并非随机抽取,即使区试结果推广,也是在这些试点所代表的类似环境中推广,因此试点效应是固定的;另一种认为,试点是整个区域内的一组样本,区试的结果要推广到参试点之外的其他环境中。
一般来说,试点效应固定的模型,品种间差异显著的标准要低一些,但品种推广到其他地点时风险稍大一些;试点效应随机的模型,品种间差异显著的标准高一些,但品种推广到其他地点时风险要小一些。
因此,若区试范围较小,且试点较多,可用试点效应固定的模型;若区试范围较大,且试点较少,可用试点效应随机的模型。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常使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马铃薯是一个高需肥的农作物,它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合理施肥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1、氮肥施用量氮肥是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既能够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又能够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但当氮肥施用量过高时,会导致马铃薯生长过旺,茎叶发达,繁茂性增强,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块茎发育。
因此,在不同生长期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土壤肥力的损失。
钾肥是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它能够促进土壤养分的吸收和代谢,提高马铃薯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适量施用钾肥,可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增强块茎的黏性,软致度和抗病性,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
但如果过量施用钾肥,会造成土壤酸碱度的影响,影响硼、锌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吸收,进而影响马铃薯品质和产量。
种植密度是指根据不同的地域、土壤和品种特性而设定的不同间距,每块地上种植马铃薯的个数。
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1、适宜的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和地域土壤情况,制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起到促进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发育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在30-50万株/公顷之间,可以促进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如果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马铃薯间互相竞争,茎叶繁茂,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和块茎形成。
过密的种植密度会使马铃薯之间产生光合作用上的竞争,阴影面积增大,同时水分、养分等资源争夺激烈,因此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增加,也会导致疫病等的发生,从而对马铃薯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种植密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施肥和调整种植密度,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生产。
马铃薯不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马铃薯不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作者:唐罴张英余鸿村李智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09期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索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品种“盘薯1号”产量的影响,通过“盘薯1号”的不同施肥量试验,寻求合理的施肥量,达到合理施肥,经济用肥的目的。
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为30kg/667m2、40kg/667m2、60kg/667m2的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与施肥量70kg的产量差异显著。
说明该区域、该品种比较合理的667m2施肥量为30-40kg,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马铃薯;施肥;产量1供试材料马铃薯品种:盘薯1号;肥料品种:西洋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8%(N、P、K含量为16:16:16)。
2试验设计试验品种为“盘薯1号”,供试肥料为西洋牌硫酸钾型复合肥。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30kg/667m2)、处理2(40kg/667m2)、处理3(50kg/667m2)、处理4(60kg/667m2)处理5(70kg/667m2)。
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
小区长4.5m、宽3m,面积13.5m2。
小区间不留走道,四周及重复间留走道,走道宽0.5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每小区种5行,行距为0.6m,株距为0.32m,密度3500株/667m2,每行种14窝,每个小区种70窝。
3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在盘县平关镇岩上村大石洞,北纬25°40′30″,东经104°26′24″,海拔2133m。
地势缓坡,地面平整,前茬为玉米,肥力中上等,水平一致,位置不受建筑物、林木、林带等遮荫影响,土壤类型为沙壤土,耕地和整地方式:畜力耕地,人工精细整地。
生长期间月平均最高气温22.8%,最低气温13.5%,平均温度18.1℃;生长期间降雨量1236.7mm,降雨次数为95次,降雨天数为72d,时间分布3~8月。
4田间管理4.1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切块,每个切块带1~2个芽,切块时淘汰病烂薯,切刀进行消毒更换。
不同种植模式下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传统种植模式:施肥量较大, 水肥利用效率较低
综合种植模式:结合多种种 植模式,水肥利用效率较高
种植模式与施肥的交互作用对马铃薯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施肥量:不同种植模式下,施肥量的影响 施肥方式:不同种植模式下,施肥方式的影响 生长阶段:不同种植模式下,生长阶段的影响 发育阶段:不同种植模式下,发育阶段的影响
高施肥量:马铃薯产量较高, 水肥利用效率较高
过量施肥:马铃薯产量降低, 水肥利用效率降低
施肥对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合理施肥可以减少水肥的浪 费,提高水肥的利用率
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水肥利用 效率的影响不同
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水肥 利用效率
过量施肥可能导致水肥浪费, 降低水肥利用效率
施肥对马铃薯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地膜覆盖 种植模式: 产量较高, 水肥利用 效率较高
不同种植模式下水肥利用效率的差异
传统种植模式:水肥利用效率较低,容易造成浪费 节水灌溉种植模式:水肥利用效率较高,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 精准施肥种植模式:水肥利用效率较高,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综合种植模式:结合多种种植模式,水肥利用效率较高,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传统种植模式:施肥效果一般,产量较低
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施肥效果较好,产量较高
有机肥种植模式:施肥效果较好,产量较高
综合种植模式:施肥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和施肥方式,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 用效率。
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建议
合理施肥:根据不同种植模式,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 科学灌溉:根据土壤水分和作物需水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性蔬菜作物,其主要产量在马铃薯块茎上。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各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其中包括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实验设计了4个施肥水平和4个种植密度的处理组合。
施肥水平分为无施肥(CK)、低水平施肥(L)、中水平施肥(M)和高水平施肥(H)。
种植密度分为低密度(LD)、中密度(MD)、高密度(HD)和超高密度(VHD)。
还设置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组合重复3次。
实验使用了常用的马铃薯品种(例如雪花和夏果),并在相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进行。
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对每个处理组合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了监测和记录。
产量包括马铃薯块茎的数量、重量和均匀度。
结果显示,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有显著影响。
在施肥水平方面,与无施肥相比,低水平施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而中水平施肥和高水平施肥效果更好,但他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种植密度方面,与低密度相比,中密度、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的马铃薯产量均有显著增加。
超高密度的种植密度在产量上达到了最高值。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还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
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和种植密度的提高,马铃薯的块茎数量和重量均有所增加。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块茎均匀度下降,块茎大小差异增加。
本研究表明,适当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中水平施肥和超高密度的种植密度在产量上具有最佳效果。
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最佳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组合,以实现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不同栽培模式及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1)

不同栽培模式及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一、试验目的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安顺综合试验站这几年的试验推广下,马铃薯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马铃薯生产经济效益增长非常明显。
黔中地区耕地主要为黄粘壤,起垄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土壤粘性大,薯块膨大过程中,各方受力不均匀导致薯形较差,影响商品性。
另一方面,秋收后农户燃烧农作物秸秆使空气质量降低,每年政府都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解决秸秆燃烧问题。
本试验结合苗期氮肥施用、蕾期钾肥施用两个因素,设计利用作物秸秆种植马铃薯,研究秸秆对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变土壤结构以及对马铃薯薯形、品质的提高作用,旨在研究筛选出利用秸秆种植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最佳组合,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试验设计(34)正交表三因素三水平设计,试验设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试验采用L9列。
试验品种为费乌瑞它。
A因素为栽培模式,B因素为尿素追肥量(出苗整齐后施用),C因素为硫酸钾追肥量(蕾期施用)。
大垄双行种植:开沟沟深15cm,稻草以正常铺设(不压实、不抖松)与地面相平为准。
垄距120cm,宽行行距80cm,窄行行距40cm,株距25cm,密度4400株/亩。
采用整薯播种,种薯大小尽量均匀一致。
每小区种植3垄,每垄种植32株,共96株。
小区长4m,宽3.6m,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间及试验四周设走道宽0.5m,试验四周种植保护行。
亩施复合肥(15-15-15型)50kg,农家肥1500kg 作基肥。
试验因素水平、处理及田间排列图如下表1,表2,表3:表1 试验因素、水平设置表处理栽培模式处理尿素施用量处理硫酸钾施用量A1 大垄双行B1 0kg/亩C1 0kg/亩A2 大垄双行+稻草B2 5kg/亩C2 6kg/亩A3 大垄双行+黑膜覆盖B3 10kg/亩C3 12kg/亩表2:试验处理表表3:田间排列图三、试验数据调查试验相关调查表如下表4 物候期调查表处理编号播种期月/日出苗期月/日现蕾期月/日开花期月/日成熟期月/日收获期月/日生育期天1 2 3 处理因子1 A1B1C12 A1B2C23 A1B3C34 A2B1C25 A2B2C36 A2B3C17 A3B1C38 A3B2C19 A3 B3 C2重复处理Ⅰ 1 2 3 4 5 6 7 8 9 Ⅱ 5 7 4 8 9 6 3 2 1 Ⅲ8 1 7 2 4 3 9 5 64 5 6 7 8 9表5 植株性状调查表表6 马铃薯生长缺陷调查表 处理编号二次生长% 裂薯率% 空心率%12 3 4 5 6 7 8 9处理编号出苗率 % 主茎数 个 株高 cm单株块茎数 个/株 单株块茎质量 g/株单薯质量g1 2 3 45 6 7 8 9表7 马铃薯块茎性状调查表处理编号块茎大小整齐度薯形皮色肉色薯皮类型芽眼深浅商品薯率%123456789表8 马铃薯小区产量调查表品种名称ⅠⅡⅢ品种总和品种平均666.7m2产量kg123456789T= 区组总和区组平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方式; 株高; SPAD 值;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Potato
TIAN Zai-min1 ,YANG Li-jun2 ,FENG Yan3 ,GONG Xue-chen1* ,ZHANG Hong-jie1 ,LI Lin-xin1 ( 1. Department of Agronomy,Hebei North University,Hebei Zhangjiakou 075131,China; 2.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of Zhangjiakou,Hebei Zhangjia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bei Zhangjiakou 075000,China)
Abstract: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potato,by using the variety Jizhangshu No. 8 under seven treatments ( f1,f2,f3,f4,f5,f6,f7) and five growth stage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height and SPAD readings were higher for the f7 treatment. After the harvest,the yield of f7 and f4 treatments reach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 Nitrogen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d the yield,height and SPAD readings,but P and K fertilizer were not obvious to improve the indexes. Therefore,the f7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potato production. Key words: Potato; Fertilization methods; Height; SPAD readings; Yield
P2 O5 ( kg / hm2 )
0 0 0 0 225 225 225
K2 O ( kg / hm2 )
0 75 75 75 75 75 75
hm2 做基肥,另一半追施 2 次,现蕾期 1 次,隔 14 d 追第 2 次,每次追 75 kg / hm2 ,在追肥时灌水 1 次,约 20 m3 。耕层 0 ~ 20 cm 土壤肥力: 有机质 22. 7 g / kg,碱解氮 65. 2 mg / kg,速效磷 10. 3 mg / kg,速效钾 147. 9 mg / kg,pH 7. 5。试验于 2010 年 5 月 9 日播 种,9 月 24 日收获。
不同处理的马铃薯株高均随着生育进程呈增加 的趋势( 图 2) 。从现蕾期到成熟期( 7 月 2 日至 9 月 24 日) ,从日平均增长量来看,处理 f7 明显高于 其他处理,为 1. 16 cm; f4 次之,为 1. 08 cm; 而后依 次为 f6、f3、f5、f2、f1,日平均增长量依次为 0. 86、0. 80、0. 68、0. 67、0. 66 cm。
SPAD 值均大于其它处理,施氮肥量越高 SPAD 值越大,磷肥和钾肥的施入对 SPAD 值的影响较小; 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不同时期
株高增长的影响有所不同,从日平均增长量来看,处理 f7 最高,而后依次为 f4、f6、f3、f5、f2、f1; 马铃薯产量以处理 f7 产量最高,f4 次
之,方差分析表明,两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表现为极显著,在磷钾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
由图 2 可知,在现蕾期 f7 最高,依次为 f4、f6、 f3、f5、f2、f1; 在初花期 f7 最高,依次为 f4、f3、f6、f5、 f2、f1; 在盛花期 f7 最高,依次为 f4、f6、f3、f2、f1、f5; 在终花期 f7 最高,依次为 f4、f6、f3、f5、f2、f1; 在成熟 期 f7 最高,依次为 f4、f6、f3、f5、f2、f1。 2. 3 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12 - 11 - 14 基金项目: 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项目( 3-6) ; 张家口市科技局 项目 ( 1112012C-4 ) ; 河 北 北 方 学 院 自 然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 Q201119) 作者简介: 田再民( 1981 - ) ,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从事马铃 薯栽培技术研究,Email: nkxtzm@ 163. com,* 为通讯作者,Email: gxc2004@ yeah. net。
2. 1 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叶片 SPAD 值的影响 叶片中 SPAD 值是反应作物营养和生长状况的
重要指标,可以间接反映作物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及 含氮量,还可进一步预测作物的产量[6 ~ 7]。在不同 时期测定马铃薯叶片的 SPAD 值( 图 1) 。不同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 1) 在不同时期处理 f7、f4 叶片的 SPAD 值均大 于其它处理,施氮肥量越高 SPAD 值越大,磷肥和钾 肥的施入对 SPAD 值的影响不大。因此,在马铃薯
( 1. 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科学系,河北 张家口 075131; 2. 张家口市农牧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3.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张 家口 075000)
摘 要: 以‘冀张薯 8 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时期处理 f7、f4 叶片的
马铃薯收获时,取每个小区中间 3 行测产,按薯 块大小进行分级,75 g 以上为大薯,75 g 以下为小 薯,分别记录大薯、小薯的个数与重量。数据处理用 SPSS11. 5 软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马铃薯叶片的 SPAD 值在初花期达最高,在成熟期 最低。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成熟期 f7 最高, 终花期 f4 最高。
测定指标及方法: 株高和 SPAD 值测定在现蕾 期( 7 月 2 日) 、初花期( 7 月 15 日) 、盛花期( 8 月 5 日) 、终花期( 8 月 23 日) 、成熟期( 9 月 24 日) 测定。 马铃薯株高和叶片的 SPAD 值,采用随机抽样法,每 个处理取样 30 株( 每个重复取样 10 株) ,将所抽取 的马铃薯植株做上标记,直尺法测株高、用 SPAD502 叶绿素仪对马铃薯倒 4 叶的顶小叶进行测定, 每 1 片叶测 3 个位点,取平均值[5]。
1742
西南农业学报
26 卷
表 1 不同施肥方式下马铃薯试验设计
Table 1 The design o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of potato
处理
f1 f2 f3 f4 f5 f6 f7
纯N ( kg / hm2 )
0 0 150 300 0 150 300
4期
田再民等: 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743
表 2 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the yield of potato
处理
大薯数 ( 个 /3 行)
小薯数 ( 个 /3 行)
大薯鲜重 ( kg /3 行)
小薯鲜重 ( kg /3 行)
小区产量 ( kg / 小区)
公顷产量 ( kg)
f1
182
70
36. 8
4. 7
69. 1
32 911. 7 cC
f2
189
82
38. 2
4. 9
71. 7
34 155. 2 bC
f3
225
101
42. 2
4. 6
78. 1
37 171. 2 bB
2013 年 26 卷 4 期 Vol. 26 No. 4
西南农业学报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 1001 - 4829( 2013) 04 - 1741 - 03
1741
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田再民1 ,杨立军2 ,冯 琰3 ,龚学臣1* ,张红杰1 ,李林鑫1
由表 2 可知,以处理 f7 产量最高,f4 次之,方差 分析表明,两处理与其它处理比较表现为极显著差 异。处理 f2、f3、f5、f6 在 1 % 水平与 f1 存在显著差 异,对照 f1 未施肥,产量最低。处理 f3 的产量大于 f2,f6 的产量大于 f5,说明施氮肥利于马铃薯增产。 处理 f5 与 f2,f6 与 f3 的产量相差不多,说明这种配 比方式下,施磷肥对于马铃薯增产效果不明显。处 理 f2 的产量大于 f1,说明这种配比方式下,施钾肥 利于马铃薯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