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影响

合集下载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自2016年开始实施的全面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在人口政策上进行的根本性转变,也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调整。

首先,全面二胎政策对于增加人口红利和促进消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

在长期消费缺口的情况下,这对于鼓励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增加人口数量也可以为各行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助力企业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同时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也能够消解一部分因“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老龄化问题,将人口的“生育寿命”延长,对于对中低收入家庭和社会贫困人口也有一定的公平性。

其次,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于加强健康生育管理、促进人口质量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

其中,下一代人口质量是最需要重视和加强的部分。

由于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部分家庭可能忽略了生育健康和生育规律的实际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生儿和孕妇的健康问题。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鼓励更多家庭重新审视生育健康问题,在日后的生育过程中遵守医学规定和科学建议,促进人口质量提升。

全面二胎政策也能鼓励家庭自发性的选择,这样更可能会让申请生二胎的家庭长传递出一种好习惯和好意识,使生育过程更为健康、自然、有序。

最后,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社会老龄化和优化劳动力结构也具有可持续的“救命稻草”般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这种优化和合理化的劳动力结构更加重要。

这不仅是因为提高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更是因为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但在社会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当下,内生增长的“动力”会随着劳动力减少的加剧而逐渐减弱。

全面二胎政策将有助于加强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从而保障经济、教育、文化等各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全面二胎政策也能预防(或至少减缓)“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国计民生问题,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人口计划生育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计划生育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计划生育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计划生育在中国的实行历程中,大量的人口需求的控制使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改变。

本文将从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和社保、利益博弈等几方面来探讨人口计划生育对中国的影响。

一、人口结构人口计划生育的实行使得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控制,未来我国人口将会呈老龄化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社会经济活力会减弱,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将会受到影响。

此外,老龄化的趋势也意味着需要对众多老年人进行养老和医保服务,这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家庭结构人口计划生育能够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家庭经济状况,同时还能促进家庭结构的改变。

二胎政策的实行使得家庭数量增加,而且大多数家庭都是“小家庭”模式。

这种家庭结构的改变会导致社会关系网的变化,不再强调家庭人口数量的多寡,而是更多地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情感交流。

三、就业和社保人口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红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就业形势,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保障问题。

对于下岗工人、农民工和企业员工来说,人口计划生育的限制意味着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国家应该加强对这些民生问题的关注,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

四、利益博弈人口计划生育在我国实施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利益博弈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计划生育的推行难度较大,往往受到地方政府和农村居民的反对。

此外,在改变人口结构的过程中,党政官员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也可能从中获利,这对于利益平衡和社会公正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人口计划生育对我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多重的,它既有利有弊,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中。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

生育政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生育政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生育政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问题的逐渐凸显,生育政策成为促进人口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生育政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二、生育政策的历史演变1.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

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情况直接影响了人口变化的趋势。

1.2生育政策的调整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中国逐步调整了生育政策,比如允许部分夫妻生育二胎等。

这种政策的调整也对人口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3.1人口数量的控制生育政策的初衷是控制人口数量,防止过快增长造成的社会问题。

通过限制生育行为,使人口增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3.2人口减少的挑战然而,随着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数量出现下降趋势,这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人口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老龄化问题等。

四、生育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4.1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也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整。

4.2劳动力质量的提升生育政策的限制也使家庭更加注重培养子女的教育。

这对劳动力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水平。

五、生育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1人口结构变化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

这对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但也意味着更多的消费和投资机会。

5.2综合人口政策的实施为了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逐渐实施综合人口政策,通过鼓励高质量的生育以及创造有利于家庭发展的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生育政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6.1养老保险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险面临较大压力。

生育政策的影响使得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亟需加强和完善。

6.2儿童教育压力另一方面,生育政策的限制也使得家庭更加注重子女的教育投入,儿童教育压力不容忽视。

“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力和经济开展的影响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力和经济开展的影响研究【摘要】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供应下降的现状,“全面二孩〞政策的及时出台将对经济和社会的开展产生诸多积极的影响。

本文着眼于劳动力市场现状以及新政实施后对劳动力市场短期和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就有效改善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延续人口红利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开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全面二孩〞;劳动力市场;经济开展。

一、背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公报中指出,要促进人口均衡开展,坚持方案生育的根本国策,完善人口开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意味着,我国将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此前,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过假设干次调整。

建国后,我国的人口政策为鼓励“多生多育〞,四年之内我国人口迅速增加了1.26亿。

20世纪70年代,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转变为“男女都一样,只生一个好〞,方案生育政策被定为根本国策。

2021年,我国的人口政策从“只生一个好〞调整为“单独二孩〞。

我国人口政策的每次调整都顺应了特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开展趋势,而此次放开“全面二孩〞的政策调整,是国家对生育政策调整和完善“三步走〞的必经过程。

二、政策预期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源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开展状态等客观条件以及日益高涨的民意呼声,其实施后势必会对大至社会小至家庭产生各方面的影响。

中长期内缓解人口红利消退的趋势“全面二孩〞政策及时发布,将在中长期内提供更多的适龄劳动人口,使我国经济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不枯竭,从而延续人口红利,保证我国经济开展的可持续性。

调整人口结构,应对老龄化在人均寿命增加和低生育率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倒金字塔结构日趋显著。

根据联合国标准,中国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逐渐出现适龄劳动人口供应缺乏和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等问题。

“全面二孩〞政策有望增加年轻人口数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状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状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状自1979年起,中国实施了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总量,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这项政策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和地方政府共同执行,通过限制人口数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多年来,这项政策也受到广泛的批评和争议,甚至被认为是造成中国人口结构失衡和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

那么,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一、政策实施细则的演变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还进行了多次调整和适应。

早期的政策规定女性应该结婚生育,并且规定二胎只能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指定的特殊情况下允许,而城市居民则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逐渐放宽了,在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只有特定的家庭才被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直到2016年9月,中国全面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允许所有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这些调整有助于适应社会变化和应对政策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通过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空间。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这也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

然而,这个政策也导致了一个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老龄化、性别比失衡和人口质量问题等。

中国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关注。

由于人口数量下降,并且寿命延长,中国面临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

此外,性别比也因这个政策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很多家庭追求一个儿子或男孩,这也导致了女性人口减少的问题。

为应对这个问题,国家出台了“一孩二女”政策,以逐步扭转性别比失衡问题。

同时,还推进了优生优育和妇女权益保护等措施,提高了母婴健康水平以及保护女性权益。

三、政策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艰难和痛苦,有些人可能因为超生而面临罚款和处罚等问题,对他们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一些夫妇也因为无法生育而面临压力,甚至犯下了极端行为,比如婴儿被遗弃、母婴被虐待等问题。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郭擎宇(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湖北 宜昌 443000)[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已30余年,在国家各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但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渐变化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劳动力缺失和养老负重等问题变得不容忽视。

2015年10月,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实施全面二胎政策,这是我国面对人口新形势做出的又一重大生育政策调整。

文章通过人口结构与规模、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这三个视角来分析了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并分别就政策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从而提出一些建议并希望能够为二胎政策的完善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口结构;人口红利;失独问题[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38 101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1日上午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并于2016年起正式施行。

全会提出,为促进人口长远均衡发展,逐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二胎政策。

在此之前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从高生育率国家转变到低生育率国家的队伍,从而导致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不是增长过快,而是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和失独现象严重等问题,二胎政策的出台正是对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措施。

同时政策也考虑到群众的生育意愿、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1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1 1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已突破13亿人,但这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大约占总人口的15%,并且每年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虽然人口结构趋向于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社会中也必然产生一部分老龄化人群,但是由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人口生育率严重降低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而且一般来说,其他国家多数是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后才进入老龄化时代的,而我国早在2000年以前,人均GDP还不足其他发达国家一半时就已“未富先老”,并且带来了社会抚养压力严重、劳动力缺失等问题。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全面二胎政策,即允许所有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消费需求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一胎政策导致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增加劳动力和消费人口的数量。

一方面,人口增多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人力资源。

消费人口的增加将促进内需的扩大,推动经济增长。

生育率的提高也会带动孕产服务业、教育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全面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增加就业人口规模,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养育多个孩子的家庭需要更多的收入来源,促使更多的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

这将增加女性就业率,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

二胎家庭的数量增加还将刺激教育、医疗、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全面二胎政策对消费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二胎家庭数量的增加,儿童消费市场将迎来新的机遇。

从婴儿用品、童装、玩具到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儿童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二胎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对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如住房、汽车、旅游等。

这将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消费需求的提升,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面二胎政策还对社会保障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多个孩子的出生将分担亲属间的养老责任,减轻个体养老负担。

生育人口的增加也可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全面二胎政策还有助于弥补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减轻单身男性的社会保障压力。

全面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通过调整人口结构、缓解劳动力短缺、推动消费需求和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全面二胎政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注意平衡好生育政策与人口资源的关系,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为全面二胎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吉林省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

吉林省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

吉林省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为了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近日发布了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可生育二胎。

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将对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二胎新政策有助于提升人口结构优化。

长期以来,吉林省一直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口结构不合理导致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的紧张以及劳动力供应不足。

允许生育二胎将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增加适龄劳动力的数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同时,新政策还将有助于提升生育率,促进人口年龄结构的平衡,减少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其次,二胎新政策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增加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医疗机构到教育机构,从儿童用品到家庭服务,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带来一系列需求的增加,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也将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吉林省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再次,二胎新政策将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家庭面临养育两个以上子女的挑战。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确保每个家庭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和权益。

此外,政府还需加强对儿童教育、医疗、托幼等公共服务的建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最后,二胎新政策的实施还将带来一系列的生活变化。

育龄夫妇将面临更多的选择和决策,需要考虑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家庭经济负担也将增加,需要更多的经济支出。

同时,家庭关系也将发生变化,父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也将发生变化。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家庭适应这一变化。

总的来说,吉林省的计划生育二胎新政策对于优化人口结构、推动产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府和全社会都需要积极响应,共同努力为新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为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胎政策申论作文

二胎政策申论作文

二胎政策申论作文中国的二胎政策自实施以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以应对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首先,二胎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长期以来,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缺口逐渐形成。

通过实施二胎政策,可以增加新生儿的数量,从而缓解劳动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另外,二胎政策还有助于改善人口的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在照顾、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多的经济能力,二胎政策的出台使得更多的孩子能够受到充分的关爱和教育,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和竞争力。

其次,二胎政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已经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然而,目前我国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

实施二胎政策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

然而,必须承认,二胎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二胎政策的效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

一些夫妇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选择生育二胎,例如经济压力、职业规划等。

其次,二胎政策可能会使得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压力增加,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还需要强化对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减少因二胎政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实施二胎政策有助于人口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二胎政策的实施也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只有通过全面的落实和跟进,才能确保二胎政策的顺利实施,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人口生育问题的政策对策和社会影响

人口生育问题的政策对策和社会影响

人口生育问题的政策对策和社会影响引言:人口生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府的相关政策旨在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口生育问题的政策对策以及背后的社会影响。

一、政策对策:鼓励生育政策近年来,许多国家遭遇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国家开始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例如,加拿大实施了生育津贴和儿童抚养津贴等经济激励措施,以鼓励家庭生育二胎。

这些政策对策旨在提高生育率,保持人口稳定。

二、政策对策:延迟退休政策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许多国家因为人口结构失衡而推行了延迟退休政策。

意大利、中国等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以推迟个体离开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缓解养老金压力。

这一政策对策能够促进就业机会的持续增长,减少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压力。

三、政策对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中国长期实行的一孩政策,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15年全面放开了二胎政策。

这一政策对策旨在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增加劳动力供给,以推动经济发展。

四、社会影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压力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养老金支出增加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养老金的增加意味着财政负担的加重,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同时,劳动力供给不足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经济增长。

五、社会影响:劳动力稀缺引发的人工智能发展与自动化加速随着劳动力减少,企业开始寻找替代人力劳动的方式。

这促使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虽然这对提高生产力有积极作用,但也会造成技术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等问题。

六、社会影响: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关系调整人口生育率下降导致家庭结构变化,例如核心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增加。

这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庭支持系统减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减少,影响社会凝聚力的发展。

七、社会影响:教育系统的调整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教育系统产生影响。

全面“二胎政策”的提出背景与实施现状

全面“二胎政策”的提出背景与实施现状

全面“二胎政策”的提出背景与实施现状摘要: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势头很快被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滑。

1949 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三轮婴儿潮,总和生育率从 1970 年代之前的 6 左右降至 1990年的 2 左右,再降至 2010 年后的 1.5 左右,第四轮婴儿潮因长期严格计划生育未能如期出现。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且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征。

关键词:二胎;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一、背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人类本身是生产财富的主要手段,马克思人口理论认为,人口既是生产力也是消费力。

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不仅造成消费不足,也造成了生产要素的短缺。

计划生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结构,缩小了家庭规模。

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家庭呈现“421”的结构,家庭的基本功能(生育、养老)弱化,年轻人婚后将面对双方父母四个人的养老负担以及来自住房、工作等方面的压力。

根据人口学规律,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达到2.1,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才会达到合理的更替水平,既不会出现人口的快速增长,又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人口问题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人口政策是国家的基本政策。

二胎政策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通过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来改变人口结构以及延续人口红利,为经济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使得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1.实施现状“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均未能扭转低迷生育趋势。

2014 年“单独二孩”放开后,出生人口 1687 万,比 2013 年增加不到 50 万。

2016 年“全面二孩”放开后,出生人口攀至 1786 万,创 2000 年以来新高,但 2017 年就降至 1723 万。

从分孩次生育情况看,2014 年以来二孩总和生育率明显回升,这主要在于75后较强的二孩生育意愿集中释放,但一孩生育率走低和育龄妇女规模逐年下滑,预示出生人口后将大幅下滑。

人口生育政策带来新变化

人口生育政策带来新变化

人口生育政策带来新变化从二胎政策到全面二孩,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在中国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

新的政策给予家庭更多的选择权,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教育、健康等多个方面探讨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一、经济上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口红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

多子女家庭的增加将带来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活力的提升。

同时,二孩政策还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潜力,提振了内需,促进了产业升级。

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人口政策的调整必然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二孩家庭的增加,家庭结构将发生改变,老年人口的比例将增加,家庭传统关系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同时,二孩政策的推行也将使人口性别比例变化不断加剧,性别失衡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政府需要加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为老年人口提供充足的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福利,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三、教育体制的新变化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后,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随着二孩家庭的增加,学生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学校资源的分配面临新的挑战。

政府需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教育体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四、就业形势的新变化人口政策调整对就业形势也带来了新的影响。

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求职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也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五、健康状况的新变化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也将对人们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更多的家庭将迎来新生儿,需要加强对婴幼儿的健康管理和护理。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全面放开二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问题,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的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比2014年增加7%,仍需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研究结论】1. 生育率的整体性下滑和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

如果说生育率的整体性下滑从增量角度导致人口增速下降;那么全球性的老龄化趋势则从存量的角度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失衡。

2. 我国总和生育率从1996年起开始低于1.6,至今已10年,根据日韩经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的提升作用有限。

3. 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影响到的目标育龄妇女人群在8000万人左右,政策实施第1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大致为500万。

此后逐年递减,短期人口增量可能会在未来5年逐渐释放,共计1500-2500万。

4. 此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短期来看,加剧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长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低年龄段人口比重,但不会逆转我国的老龄化趋势。

到2030年我国的65+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比2014年增加7%。

我们仍需为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

一. 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是全球大趋势二战后,全球进入长时间的整体和平与经济繁荣,人口总数随之从30亿左右缓慢增长至超过70亿,但增速趋于下滑,从前半程(1970年前)的2%左右逐步下降至后半程(1970年后)的1%左右。

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成为全球大趋势。

1.经济发展会带来生育率下降(与人均GDP、教育负相关)联合国的数据表明,整体上而言,各国人均GDP、女性受教育水平都与总和生育率负相关(见图1、图2)。

即随着人均GDP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总和生育率会不断下降。

从1950-2015年中取四个不同时间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及主要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中国、印度、越南、韩国下滑最为明显,2010-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不及最高峰时期的40%(见图3)。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是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增长基本处于自发状态,人口基数大、出生率持续增加是当时的人口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发展,1972年政府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思想;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从而我国正式进入了计划生育时代。

自计划生育的政策执行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人口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此期间我国的经济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密不可分。

然而,社会在进步,国民素质在提高,他们的思想也逐渐转变,在北上广等沿海地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正处于生育高峰期的80、90后很多都已经转变了思想观念,他们只想生一个小孩,甚至有很多的丁克家庭。

整体来说,全国上下基本进入生育低潮期,人口呈倒三角结构、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失独、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毫无疑问,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群众人民生活都极具有利。

从人道主义方面来看: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不但极大控制了失独家庭的产生,让很多的家庭实现了有儿有女,而且也有利于子女的成长,让他们能有兄弟姐妹不至于太孤独;从社会经济方面来看: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口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也是解决当前人口压力及刺激经济增长的必然举措,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问题。

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问题及其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也能得到较大的缓解,让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相适应,拉动内需才能更好的刺激经济稳步向前,防止经济进入疲软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让经济发展充满生机才是国力强盛的体现。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与对策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与对策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与对策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规模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严格限制了每个家庭的子女数量,但现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人口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那么,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又有哪些呢?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呢?一、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政策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生育率得以恢复到比较正常的水平。

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这是因为,如果每个家庭都有两个孩子,那么将来就会有更多的老人需要养活,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医疗和社会服务。

这将给政府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

2、城乡人口结构不平衡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由于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所以城市家庭生育二胎的数量相对较低,而农村家庭生育二胎的数量相对较高。

这将导致未来城乡人口结构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城市资源的分配问题。

3、就业等社会问题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也会对就业等社会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每个家庭都有两个孩子,那么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孩子需要教育和培养。

同时,由于生育二胎的家庭往往不会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就送他们上幼儿园,这会导致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压力增大。

在就业方面,由于每个家庭都有两个孩子,所以可能会促使一些家庭减少母亲的就业机会,从而对家庭经济产生影响。

二、全面二孩政策的应对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未来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

为此,政府需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需要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2、协调城乡人口结构由于全面二孩政策会导致城乡人口结构的不平衡,政府需要协调城乡人口结构,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均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

3、增加幼儿园等教育资源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压力会增大。

政府需要增加幼儿园等教育资源,满足生育二胎的家庭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利弊及对策分析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利弊及对策分析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利弊及对策分析内容摘要:人口过多或者人口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实施,但是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提前到达刘易斯拐点,还伴随这其他老龄化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之后分析该政策的利弊,最后得出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的理性政策选择,并根据前文的利弊分析,为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二胎政策,利弊,对策一引言人口过多,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障碍,特别是对发展国家而言,人口问题会引发环境、社会、经济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家,人口过多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国家鼓励少生优生,通过控制人口数量,让家庭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努力提高全国的人口素质。

1982年,国家正式将计划生育写入宪法,从此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该政策的两面性逐渐凸显。

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很明显了降低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在解决因为人口问题带来的经济、环境问题作用显著。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提前出现刘易斯拐点,老龄化现象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人口的数量比前一年降低了345万,首次出现人口数量相对下降。

因此,我国也是根据经济与人口发展状况,对实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

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做出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在单独二胎政策的基础上,此次实施全面二胎政策是生育政策调整的一大进步,对于提升生育率,扭转中国人口形势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一)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普遍认为生育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

二胎产业发展趋势

二胎产业发展趋势

二胎产业发展趋势二胎产业发展趋势引言:自2015年以来,中国实施了全面二胎政策,为中国的人口形势带来了新的变化。

二胎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二胎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分析二胎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一、二胎产业的现状二胎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主要包括孕育健康、胎教教育、婴幼儿用品、亲子旅游等领域。

目前,中国的二胎产业规模还相对较小,但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8.87万对夫妻申请生育了第二个孩子,但这只占符合条件的夫妻的10%左右。

这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夫妻适龄生育二胎的需求有待满足。

在二胎产业的各个领域,企业纷纷涌现。

例如,孕育健康产业包括孕前检测、孕期营养指导、孕妇瑜伽等服务;胎教教育产业包括胎教音乐、胎教书籍、胎教游戏等产品;婴幼儿用品产业包括婴儿车、婴儿床、婴儿尿布等产品;亲子旅游产业包括亲子游乐场、亲子酒店等服务。

这些产业在满足父母对孩子的需求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二、二胎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二胎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以下是二胎产业的发展趋势:1. 产品升级: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二胎产业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产品。

例如,婴幼儿用品领域可以研发更为安全、舒适、环保的产品;胎教教育领域可以研发更科学、有效的胎教方法。

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2. 服务多元化:二胎家庭对服务的需求多样化,企业需要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例如,一些企业可以开设亲子教育机构,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和教育培训;一些企业可以开设亲子游乐场,提供亲子互动的场所。

多样化的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

3. 产业链整合:二胎产业的不同领域需要进行产业链整合,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

例如,孕育健康机构可以与胎教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孕育健康和胎教服务;婴幼儿用品企业可以与亲子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亲子旅游产品。

吉林省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数理统计分析

吉林省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数理统计分析

吉林省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数理统计分析本文在全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大环境下,预测政策所引起的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进而分析这种变化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标签:吉林省;“全面二孩”;经济发展一、吉林省人口政策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人口政策的调整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政策是否合理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015年全国出生人口总数为1655万人,比2014年减少32万人,这说明单独二孩政策确实已经遇冷,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全面二孩”政策如果实施不到位,也有可能遇冷。

吉林省公布《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标志着吉林省“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吉林省人口处于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短期内对吉林省经济增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当现在的孩子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时,这种情况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预测政策调整引起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一)统计调研设计与实施本次调研的总体是吉林省全部育龄妇女,采取抽样调查中的典型抽样调查。

本次调研选取吉林省内城镇及农村适龄生育的已婚妇女450人,年龄集中在20岁至45岁之间。

调查地域分布于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和延吉市等9大城市及其周边农村。

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如果被调查者有地域及时间上的限制,则采取电话调查的方式。

调研组人员由课题组成员构成,按调查区域分两队,调查一队负责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和辽源市市区及周边农村,共调查290人;调查二队负责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和延吉市市区及周边农村,共调查160人。

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300份;电话调查150人,均获取有效信息。

(二)调研结果分析选取的450名已婚妇女当中,其中有88人明确表示会生育二胎,占总人数的19.6%;311人明确表示不会生育二胎,占总人数的69.1%,51人表示不一定会生育二胎,占总人数的11.3%。

全面二胎对经济的影响

全面二胎对经济的影响

全面二胎对经济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全面二胎直接影响到的就是与二胎直接相关的婴幼儿奶粉、尿布、母婴保健等母婴行业相关产品的增长,带动了母婴行业的繁荣发展。

中期来看,全面二胎刺激了与孩子教育相关的早教、小学教育、家教等行业。

再者,带动了减肥、运动等与女性健身保健有关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对食品、服装、娱乐等行业的消费需求,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增长。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大,低的总和生育率和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是我国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主要诱因。

目前,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大量企业外迁东南亚,二胎政策的放开,将刺激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对冲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为中国劳动力的供给提供后续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有利于再续中国的人口红利,减少政府在养老保险、社会保险方面的资金压力。

同时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大量能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环境和素质培养的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而农村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超生现象严重,导致农村生育率明显高于城市,但农村家庭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后天学习环境,导致人口素质的降低。

而全面二胎能提高社会人口素质,增加企业的人才供给,增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和开发,振兴我国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实现转型。

全面二胎有利于稳定房价,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的房价不断上涨,男女比例的失调更是加大了房价的上涨趋势,2015 年下半年房价月均增幅达到0.5%,部分大城市增幅甚至达到2%.作为生活必需品,房价的虚高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旦楼市价格泡沫破碎,必然严重冲击中国的社会经济,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增长,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全面二胎既能调剂男女比例,同时又增加了对楼市的刚性需求,稳定房价,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转型。

二胎政策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4篇_开放二胎政策调查报告

二胎政策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4篇_开放二胎政策调查报告

二胎政策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4篇_开放二胎政策调查报告二胎政策是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

二胎政策的实施不仅与养老问题息息相关,对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二胎政策是否适合在我国实施更是众说纷纭,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二胎政策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仅供参考。

二胎政策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篇一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的观念。

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逐步走向非农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对此,我们这个团队结合我国的国情,以“二胎政策”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以我校所在地的南岸区村民为调查总体展开调查。

通过对南岸区部分村民的调查和结果分析,深入反映重庆农村普遍民众对开放“二胎政策”以减轻养老负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由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13.397亿,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达13.410亿人。

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

据《2011年至2015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

而在2010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20.38%。

据相关专家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27.53%,2030年更将是37.55%,2040年将为45.00%。

所以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

中国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对比为数不多的人均收入,难免会让我们想到未来养老难的问题。

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

在这一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全国除河南省外,各省、市、自治区均规定了“双独夫妇”(即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的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影响摘要本文建立了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增长的预测模型,对各年份全国人口总量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作出了预测,并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了预测。

最后提出了有关人口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人口问题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也有不少经典的理论和模型。

这些理论和模型都依赖生育模式、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与政策及人的观念、社会文化习俗有着紧密的关系,后者又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研究中用到的数据的置信水平也与调查统计有关。

利用matlab软件对近三十年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进行分析,拟合,利用阻滞增长模型,在不考虑“全面二胎”政策的情况下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根据近三十年的数据,考虑“全面二胎”建立生物遗传预测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首先建立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口三个决定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然后分析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综合得出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人口结构数据的实际数据特点,对总人口数量,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进行了预测。

考虑到性别比例呈波动趋势,则用多个不同周期的三角组合函数拟合,最终对人口结构各因素进行未来三十年预测。

在放宽二胎化政策下,首先建立了多项式拟合模型,将出生率和0-14岁、大于65岁人口比例进行拟合,然后建立新政策下的出生率函数模型,将新的出生率代多项式拟合函数中,即可求解预测出新政策下人口结构变化,对于性别比例,本文建立了男女比例加权函数模型,在没实行新政策前的基础上,分别对生男生女进行比例概率加权,得到了新政策后的结果。

在考虑延迟退休年龄情况下,通过建立推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力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和劳动力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得到推迟退休年龄为65岁时,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为0.7% 。

【关键词】全面二胎政策生物遗传模型差分模型灰色系统模型1 问题的重述继"单独两孩"政策全面落地一年多后,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

该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

如小学招生人数(1995年以来)、高校报名人数(2009年以来)逐年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人口抚养比的“拐点”时刻即将到来。

这些问题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产生一系列影响。

1. 分析二胎政策我国(或广西区)上世纪50年代至今人口和经济的变化。

2. 通过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等多个因素,分析计划生育新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或广西区)未来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的影响;2 问题分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今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就计划生育新政策(全面开放二胎),并综合考虑城镇化,对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经济作出预测。

我们选取国民生产总值来反应对我们经济的变化。

问题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用MATLAB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经济指数增长模型问题二: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作出未实行计划生育新政策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预测,再根据生物遗传学,对中国人口发展的遗传学模型分析由于现在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由此该问题遵循孟德尔第一定律,从而建立中国人口发展的生物遗传学预测模型。

又考虑到城镇化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98.72%,趋于1:1的形式,所以在未进行政策改动前,两地的人口出生率近似为1:1。

综上分析,进而对2015至2045年人口数量的进行预测。

就二胎政策,预测到人口的数量。

再根据差分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作出2015年实行全面二胎后我国人口结构的预测对报告的假设和某些结论发表见解。

3模型假设(1)假设:一些大型自然灾害不考虑在内。

(2)假设查找的数据资料能够正确反映当前社会的真实情况;(3)假设放宽二胎后人口出生率呈线性增长;(4)假设在预测人口模型中各项指标均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中;(5)假设:假设生育率、死亡率和男女性别比例不随人口流动而变化。

(6)假设本问题所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系统,也就是说不考虑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人口迁移问题。

(7)各地,各民族的人口政策相同。

4 符号说明生物遗传模型i 年份数(2011 年时,i=1)b‰ i 年份数时人口的出生率ip i 年份数时的人口数量id‰ i 年份数时人口的死亡率i()()X k:灰色预测法的原始序列ˆX k:灰色预测法的原始序列预测值()()差分方程模型b生育率id死亡率is生存率iB 总和生育率经济模型β:劳动产出弹性x:出生率5.1.模型建立与求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根据可查到数据1982~2014年(1981年及以前人口数据为户籍统计数,不给予考虑)。

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个因素来反应国家的经济。

用MATLAB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经济指数增长模型。

再对该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表1数据MATLAB软件代码1t = 1982:2014;x = [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761 125786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130756 131448 132129 132802 133450 134091 134735 135404 136072 136782] % 模型一: 指数增长模型。

y = log(x);a = polyfit(t,y,1);r = a(1);x0 = exp(a(2));x1 = x0 * exp(r*t);plot(t,x,'o',t,x1,'r:.')legend('原始数据','指数增长模型',2)xlabel 年份; ylabel 人口(万人)图1: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分析:过去我国三十年的人口变化如上图,在1995年前,我国人口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1995~2002年左右,增长速度略有下降。

2002~2015年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对于1995年前有明显下降,但根据人口指数增长模型曲线,我国的人口增长还一直处于较高速阶段。

综观中国人口近几十年发展的历程,我国人口增长一直高速均匀增长。

根据表2数据表2 近三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份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国内生产总值/亿5333.05975.67226.39039.910308.812102.215101.1年份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MATLAB软件代码2t = 1982:2014;x = [5333.0 5975.6 7226.3 9039.9 10308.8 12102.2 15101.1 17090.3 18774.3 21895.5 27068.3 35524.3 48459.6 60146.5 70538.3 78517.3 83505.7 88989.8 98562.2 108683.4 119765.0 135718.9 160289.7 184575.8 217246.6 268631.0 318736.7 345046.4 407137.8 479576.1 532872.1 583196.7 636727.2];% 模型: 指数增长模型。

y = log(x);a = polyfit(t,y,1);r = a(1);x0 = exp(a(2));x1 = x0 * exp(r*t);plot(t,x,'o',t,x1,'r:.')legend('原始数据','指数增长模型',2)xlabel 年份; ylabel 经济(亿元)图2:经济指数增长模型 分析:199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呈平稳发展趋势,经济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获得明显突破,2005年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速度实现质的飞跃。

综观中国经济近几十年发展的历程,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发展进程的渐进性。

第二:每一个阶段都无不体现了中国经济外向发展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与渐进过程。

第三:发展速度不均衡5.2.模型建立与求解5.2.1 生物遗传模型对人口数量的预测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对于农村:⎪⎭⎫ ⎝⎛⨯+⨯==+i i 1i b 5621b 2121b b 农 对于城市:⎪⎭⎫ ⎝⎛+⨯⨯==+411211''i i b bb 城市出生率:⎪⎭⎫ ⎝⎛+⨯⨯+⎪⎭⎫ ⎝⎛⨯+⨯=+=+++4112156212121b 1''1'1i i i i i i b b b bb 出生率:i i b b 175.11=+所以最终得到人口数量的预测函数:1i i 1i b ++⨯=(P P ‰-1i d +‰) 所以在计划生育政策改动的条件下,我国未来十年的人口数量预见所以当到 2025 年时,全国总人口数是155796.7 万人。

5.2.2 差分方程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对人口结构的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首先建立差分方程模型,将人群按年龄大小等间隔地分成n 个年龄组,记第 i 年龄组的生育率为i b ,第 i 年龄组的死亡率为i d ,生存率为 i S ,i S =1-i d ,i x (k )的变化规律由以下的基本事实得到:时段 k+1 第一年龄组人口数量是时段各年龄组生育数量之和,即i x (k+1)=()k x b i n1i i ∑=时段 k+第 i+1 年龄组的人口数量是时段k 第 i 年龄组生存下来的数量,即1k X +(k+1)=i i X S (k ),i=1,2,…,n-1计时段种群按年龄组的分布变量为:x (k )= [1X (k ),2X (k ),3X (k ),4X (k )]T由生育率i b 和生存率i S 构成的矩阵由上可得x (k+1)=()k X L (k ),k=0,1,2,…当矩阵 L 和按年龄组的初始分布向量x (0)已知时,可以预测任意时段 k 人群按年龄组的分布为x (k )=k L x (0),k=1,2,…5.2.3模型验证由上式可知只要知道t=1 时的人口数据就能依次得到以后每年 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据,这样进而可以预测年龄在 15~59 岁的劳动人 口数量,我们将年龄分为4 组,将全国人口分为0~14、15~49、50~59、 60~90 四个年龄阶段,此时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查得1982~2014 的数据出生率 i S 及死亡率 i d ,通过死亡率求得生存率i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