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理念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人文理念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及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08T11:09:20.6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上作者:王华[导读] 绿色建筑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人类带来高品质的感受。

上海朗诗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082 摘要:本文将以苏州吴江区滨湖绿郡花园项目为例,从和谐共生、健康舒适、尊重本土文化等角度,对其绿色建筑设计之人文规划设计亮点分析绿色节能,人文和谐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整体分析,同时,从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能量综合利用设计等角度对绿色建筑设计之生态节能设计亮点分析,并展示了苏州吴江区滨湖绿郡花园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的性能提高与创新成果。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人文;生态;节能

0引言

绿色建筑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人类带来高品质的感受。绿色建筑的定义也具有了中国特色。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今天,“绿色”已经超越了它的本意,不仅代表着一切自然与生态的事物,从广义上讲更承载了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心愿,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直接响应。本文将以苏州吴江区滨湖绿郡花园项目为例,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1.工程概况

苏州吴江区滨湖绿郡花园项目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大道以东,芦荡路以南,三联河以西,龙河路以北所围合的地块。总用地面积为163612.3平米,总建筑面积424162.9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43585.7平方米。含住宅334267.2平方米,公建931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76419.9平方米,项目全区由14栋多层、18栋中高层,9栋高层组成,共计2856户。

2.选址与规划

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场地的气候条件、地理因素、施工难度、环境资源等所有情况了然于胸,继而能在设计中充分的利用那些有利条件,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利因素对建造所带来的影响。苏州吴江区滨湖绿郡花园项目建设基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地块位于吴江松陵镇松陵大道东,芦荡路南(太湖新城与南部新城交汇处,见图1)。吴江市北端,西靠太湖,北临吴中区,通达性较高,周边车行路网正在完善,人流、车流量大。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处建筑形态十分重要,适宜设置大型公共建筑。地块南、北、东三侧均有河流水系穿过。设计充分考虑周边水系资源,为小区提供优良的河景条件。地块四周均临城市绿化带,具有优良的城市绿色生态资源。

图1.选址分析图

3.设计理念——绿色节能,人文和谐

如果用一个生命体来形容绿色建筑,那它就要做到身、心健康。也就是既要在物质层面上满足使用要求,又要在精神层面上涵盖更多的文化特质。这也刚好呼应了绿色建筑的深刻内涵。建筑要主动表现对人性的尊重,促成使用者的本能展现,才能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的真正价值。在这里,人是唯一的主体。人的欢愉程度、幸福指数的高低、压力的释放,都是评判建筑价值的主要因素。要在经济实用又简单舒适的原则下,体现出建筑的文化韵味,将理性与人情味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理念的指导思想。苏州吴江区滨湖绿郡花园项目类比纽约中央公园,在喧闹的城市中营造一个公园里的家——”公园道”,鸟瞰图见图2。

图2. 苏州吴江区滨湖绿郡花园项目鸟瞰图3.1绿色建筑设计之人文规划设计亮点分析“公园道”包括活力公园、文化公园、风情公园、生态公园。通过活力公园打造复合社区,文化公园创建活力社区,风情公园营造滨水社区,生态公园建成花园社区。

3.1.1和谐共生——绿野仙踪,生态之城

生态公园仿照自然,打造属于居民自己的生态公园。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让每一位居民切身领略大自然的美丽画卷。

建筑是人类文明活动的物化表现,既要服务于人,又隶属于环境。在整个建造和废弃拆除的全过程中要体现出与自然存在的和谐关系。通过运用各种建筑技术手段,控制和约束人类对环境的恣意索取和过度排放,因地制宜,实现对环境的充分尊重,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充分保持生物系统的平衡。

3.1.2健康舒适——邻里商业及活动中心,生活之城

活力公园强调舒适,就是把人类活动场所的舒适度作为考量指标,少占有自然资源及减少能源消耗,采用环保的、可再生的、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风情街顺应商业广场的连续界面向小区内街延伸结合幼儿园.构成具有良好亲人尺度的沿街活动界面。

风情公园的沿滨水景观带配置球场、漫步道、运动健身设施,并连接各条绿轴端点,引领居民走出组团内部享受自然景观。保持室内外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最大程度使使用者与自然环境亲和,达到身心健康,提高其幸福指数。

3.1.3尊重本土文化——生态市民广场,休闲之城

文化公园位于小区内部的主要景观轴线上,通过场地的精心营造,打造属于社区居民自己的文化生活广场。

将人文因素融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不是增加一些花花草草这种表面文章,而是使建筑表现出更多对环境的尊重和对社会文化的关心,在建筑技术的支撑下,能充分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避免千篇一律的“国际脸”。主动呼应使用者心理结构,尊重当地传统生活方式,赋予建筑承载社会生态要素的重要使命,使之成为集历史性、传承性、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的人文特质是建筑区别性的最大体现,也是人文理念体现在绿色建筑中最明显的特征。

3.1.4采光设计分析——利用自然条件,塑造人文新居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通过精准的计算来控制楼层之间的间距,最大限度的将格局良好的户型设置成坐北朝南。事实证明,通过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每个住宅都可以得到最小光照时间,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争取太阳光。

经过日照分析计算,满足苏州市的住宅日照要求,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及4个以上时,其中有2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日照计算采用沿线分析,住宅主受影面除自身遮挡外都要满足大寒日3小时,转角部分的自身遮挡按照1:1执行,幼儿园主受影面除自身遮挡外都要满足冬至日3小时,转角部分的自身遮挡按照1:1执行。

3.1.5立面设计分析——提炼传统民居符号,融合现代文化元素

该项目立面采用简约现代风格。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建筑整体高低错落,天际线变化有致。

整体材料结合采用石材、涂料,色彩以暖色调为基调,突出端庄、高雅的风范。入夜,顶部的天际线以泛光照明,形成优美的沿街夜景效果。

⑶交通组织设计分析——人车分流通畅便捷,路景结合自然有序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基地内各级道路的人行道进行无障碍设计,人行道有台阶时设轮椅坡道。物业管理等为居民服务的建筑均设无障碍出入口。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合理设置停车场所。本项目自行车停车主要设置在高层地下一层内,少部分设置在小区东侧车行道旁。大多数地下车位设置与组团中心绿地下,并与住宅相连通。

⑷景观系统设计分析——融入自然绿色风光,优化自然资源配置

景观主轴线与人工滨河景观贯穿整个楼盘,并在高层住宅、多层洋房之间结合组团空间设置主题绿地,既营造出一个小区的整体效果,又使得各自互不干扰。入口广场气势宏伟结合商业配套公建组织城种植高大乔木,结合铺地设计,强调出进入住宅区内的主要形象。结合建筑物形体,布置庭院花池、绿化、铺装,在创造出宜人的组团绿地同时带来组团的个性和居家的归属感。

⑸室内环境设计

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配电房、水泵房等机房均设置在地下车库内,依据相关设计规范,采用橡胶弹性吊架,膨胀螺丝与顶板固定等方式降低噪声传递。本项目均使用同层排水,使用率达100.0%。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整体而言,室内风速平均风速为0.033m/s远远小于限制0.5m/s。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地下车库设置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CO浓度探测器贴顶安装,根据室内CO气体浓度,自动控制风机运行。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气流组织合理。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3.2绿色建筑设计之生态节能设计亮点分析

“绿色建筑”形成的前提就是在于是绿色节能技术,反过来,要想更加有效的应用绿色节能技术也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理念作支撑点。

3.2.1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不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执行的建筑节能标准:《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外墙保温材料为模塑聚苯板(EPS)80mm,防火隔离带采用岩棉;屋顶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屋面保温)55mm,防火隔离带采用泡沫玻璃;外窗采用节能Low-E塑钢窗。各栋建筑实际节能率均超过65%。空调系统采用天棚辐射+地板置换新风形式。能源端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未使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3.2.2能量综合利用设计

主要楼体均设置带全热回收的新风机组,对住宅内的回风进行热回收以预热/预冷新风,从而降低机组自身的运行能耗。考虑运行夏季4个月,冬季3个月,电价取0.55元/kWh,则一年可节省的运行成本为128340元。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另外采用单冷机组配合冷却塔进行复制制冷,全年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量占总量的91.61%。项目24小时生活热水能源端为地源热泵,无其他能源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