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案(7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案(7篇)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自由诵读,揣摩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主旨。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刚从小学升上来很难一下子过渡到初中的思维,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能够体会到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后能够有所感悟。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来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理清“重塑生命”的历程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然后试着完成下列任务:1.复述课文: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明确:主要写了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和文字。
2.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的状况的语句,摘录下来读一读。
3.研读赏析:理清“再塑生命”的历程:(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_ 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我的母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以及母亲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尊敬长辈的美德。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母亲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导入课文《我的母亲》。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尊敬长辈的美德。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5. 情感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和尊敬,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父母的作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我的母亲》课文文本。
2. 图片:母亲节的图片、作者与母亲的合影等。
3. 音频:课文朗诵音频。
4. 视频:关于母爱的短视频。
5.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重点句子和词语。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
2. 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后关于父母的作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尊敬。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我的母亲》一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写作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和睦相处的家庭观念;(3)培养学生感恩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我的母亲》一文;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3. 运用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2. 运用文中句子或段落表达情感;3. 创作具有个性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全文;2. 相关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3.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母亲》,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2)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与母亲的美好回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母亲》,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结合课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5. 表达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尊敬母亲。
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我的母亲》;(2)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一篇表达对母亲感激之情的作品。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叙述角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1.1.2 培养学生对不同叙述角度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1.1.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深入理解叙述角度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叙述角度的定义和分类。
1.2.2 叙述角度的作用和意义。
1.2.3 不同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实例。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3.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1.3.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叙述角度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叙述角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1.4.2 讲解叙述角度的分类,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1.4.3 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1.4.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章:第一人称叙述角度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和应用。
2.1.2 培养学生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
2.1.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深入理解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定义和特点。
2.2.2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实例。
2.2.3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2.3.1 采用讲授法,讲解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3.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2.3.3 开展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4.2 讲解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4.3 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2.4.4 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语文教学设计15篇_1
语文教学设计15篇语文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2、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过程1、展示教学目标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语文版《百合花》教案。
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3、学生阅读作品,梳理文脉师:__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生:“我”、小通讯员、新媳妇生: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讯员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被子师:好.下面谁能来概括一下__的主旨?生:(短暂讨论)“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版《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师:概括得很好。
这是__的主旨。
下面我们来看,文中出现了三个主要人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生:线索人物。
师:对,“我”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
“我”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是否有变化?文中找出原句为证。
生:“生起气来”----“发生了了兴趣”----“从心底爱上了这个个傻乎乎的同乡”----怀着崇敬的的心情怀想他师:“我”眼中的小通讯员是怎样一个人呢?生: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师:那“我”眼中的新媳妇呢?生:害羞师:就此一条吗?(学生不解)新媳妇和小通讯员有——三次相遇,找出第二次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讨论新媳妇为何开始不肯借而后来肯借了,从中再看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获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荀子》及相干知识。
2. 掌控并积存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控本文显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别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照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环绕中心论点公道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存”“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坚持不懈”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评吸取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壮,语言纯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应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毛病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诵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控情形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坚持不懈,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明确:(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4.指名2~3名学生朗诵课文(分节读)教师作朗诵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
(2)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深入解读。
2. 诗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诗句的翻译与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
3. 采用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
1. 导入新课1.1 简介李白及诗歌创作背景1.2 板书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中的疑问3. 合作探讨3.1 小组合作,深入解读诗歌内容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4. 诗歌修辞手法分析4.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2 举例讲解,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魅力5. 诗句翻译与理解5.1 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诗句,解释难点5.2 学生展示翻译成果,教师点评、指导6. 欣赏与感悟6.1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6.2 学生分享感悟,教师总结7. 小结与布置作业7.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7.2 布置作业: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一篇读后感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
简短语文教案设计(优秀7篇)
简短语文教案设计(优秀7篇)简短语文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
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
重在讲清方法。
语文教案教学目标模板(共8篇)
1、(教师板书“高度”)老师告诉大家一个“隐私”:我的身材高度号称1.70米,其实是1.68米,你们可不能告诉别人。我希望大家长大了,都能够超过我。
2、你们看到“高度”这个词语时,你最先想到什么高度?(事业上的高度;成绩上的高度;建筑物的高度等)
3、(教师板书:真实的)这节课就来学习小仲马在事业上的真实的高度。
11、小仲马的什么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板书:永不言败迎难而上坚持不懈)
12、读打油诗,赞扬小仲马
虽然稿子总碰壁,父亲盛名从不提。坚持写作不停息,一举成名靠自己。
四、全文
同学们,悠悠岁月,漫漫人生,挫折与困难会常与我们相伴,我们只有像小仲马一样(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碰壁,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能实现自己“真实的高度”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大仲马zhònɡ伯爵jué稿笺jiān沮丧jǔ不露(lòu)声色一举成名大名鼎鼎名不见经传(zhuàn)迥(jiǒnɡ)然不同广为流传赞叹不已
2、指名朗读上述词语。
3、理解词语。
探究新知,多元感悟。
(一)出示自学要求:
1、在小仲马眼里,“真实的高度”指什么?
2、小仲马是怎样一步一步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的高度的呢?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1.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2.学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2.理解*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了解*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四、教学手段PPT课件、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
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
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2疏通词句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所从来: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语文单元知识教学目标设计
语文单元知识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字音和形状的对应关系,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正确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回答问题。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作。
6.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音韵感。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字音和形状的对应关系,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的认识和使用。
(3)阅读理解,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词语的解释等。
(4)写作能力培养,包括写作主题选择、写作结构的合理安排、写作语言的规范使用等。
2.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听课文录音和跟读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通过导入、概念讲解、例题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
(3)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4)阅读训练的教学方法:通过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5)写作训练的教学方法:通过写作指导、写作批改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字音拼音和形状的对应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字音和形状的对应关系学习:讲解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认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跟读练习。
4.课文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5.课文中难点词语解释: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并给出解释。
语文教学设计实践课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能够独立完成一份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2. 难点: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语文教学设计。
2. 学生分享自己曾经遇到的语文教学问题,引发学生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思考。
(二)讲授新课1.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学设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针对性原则: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
(3)创新性原则:教学设计要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效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注重实际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2)经验借鉴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3)教学反思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
(2)分析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4)制作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实施教学: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活动。
(6)评价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教学设计方案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3. 教师对各组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短歌行》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雄才大略、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
(2)体会作者对生命、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短歌行》中的意象和寓意。
(2)深入理解诗中的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比较教学法:将《短歌行》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短歌行》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
2. 学生准备:预习《短歌行》,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思想,为学生学习《短歌行》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诗中的意象、寓意和哲理进行探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艺术欣赏:(1)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声声慢》,使学生能够感受作者李清照在宋代乱世中的孤独与悲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3. 诗歌主题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对《声声慢》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翻译诗歌。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理解。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解读诗歌主题。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验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孤独与悲伤。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声声慢》。
2. 写一篇关于《声声慢》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提问等。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3. 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诗歌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不自由,毋宁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不自由,毋宁死》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
(3)了解作者约翰·亨利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及背景介绍。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析。
3. 作者约翰·亨利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作品介绍。
4. 课文的主旨和论证方法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原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析。
(3)作者约翰·亨利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作品介绍。
2. 教学难点:(1)课文的主旨和论证方法分析。
(2)学生对自由、爱国等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不自由,毋宁死》的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约翰·亨利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作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气势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旨和论证方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自由、爱国等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自由、爱国等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3. 推荐一本关于约翰·亨利的书籍,简要介绍其内容。
4.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渔父》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渔父》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渔父》全文;2.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3. 能够解读并理解文中隐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渔父》的主题思想;2.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3.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1. 渔父的形象特点及其与渔夫的对比;2. 文中的寓意和哲理;3. 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重点、难点1. 渔父形象的分析;2. 文中寓意和哲理的解读;3. 文本语言特色的鉴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渔父形象;2. 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为学生学习文本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本魅力;2. 让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渔父形象特点及其与渔夫的对比;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 精讲渔父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 解析文中寓意和哲理,让学生领悟作品内涵;3. 鉴赏文本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5 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渔父形象的特点;2. 让学生谈谈对文中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3.6 小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渔父形象、寓意和哲理的理解;2.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背诵《渔父》全文;4.2 分析并总结渔父形象的特点;4.3 谈谈你对文中寓意和哲理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5.3 学生对渔父形象、寓意和哲理的理解程度;5.4 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老王》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王》,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老王身上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老王身上的美好品质,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王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老王的关注和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老王的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老王身上的美好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升华: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老王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讲授法: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情感态度: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发言等,了解学生对老王美好品质的认同程度,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老王》全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老王生平的背景资料、相关时代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资料等。
七、课前预习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王的事迹,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鼓励学生查找关于老王的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八、课堂巩固1. 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语文教学目标
1、设计要求
全面化——三个维度的统一
具体化——明确、有针对性 规范化——目标陈述的创新
案例:《我有一个梦想》(夏茂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能自觉地将已学过的关于演讲词的基 础知识同文本相结合,分析其语言特 色,并品味独特的表达效果。在此基 础上,巩固语言鉴赏能力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 作特点,学写演讲词
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说出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描述诗歌的意 境,归纳诗人抒发的情感 用2-3句话说出这首诗的主要意思,用 1-2句话描述诗歌的意境,用1句话归纳 诗人抒发的情感
比较——
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
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在可以自主选择读物时,能主动选择阅 读古诗;在作文中能至少1-2次引用或 化用古诗句;这节课后能选择阅读羁旅 之思乡的诗歌,并背诵其中的3-5首
《小狗包弟》教材分析
本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人们普 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 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 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 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真正成 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岁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 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课文的内容与形式 2、分析课文的地位与作用
《我有一个梦想》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演说词。演说 词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除了具有论点鲜明、逻辑 性强的特点外,还讲究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性和鼓动性, 同时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具有较强说服力 和感染力。所以,这个单元的教学要主要抓住演讲词的特 点和主旨,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的表现手 法,看看它们是怎样将理论性和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 有机结合。另外,还要领悟、品味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 的语言。 而《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居于这单元的第二篇,对 它的学习能巩固前一篇文章所学内容,对于本单元后几篇 课文的学习也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这篇课文又以 高度激昂的语调表达了黑人们内心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它不仅体现出演说词的一般特点,而且富有煽动性、针对 性,学习它对于进一步了解演讲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及其进行情感熏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程序——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设 计、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什么、如何、怎样; 分别解决教学目标问题、教学策略问题、教学评 价问题。
问题探讨
四、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设计
定义 它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不断否定、修正、完
善、发展的过程。 它是课前预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循环 往复、螺旋上升的的过程。
第四章
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一、概念界定
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设计的灵魂 以一定的现实为依据——以学生为本 由诸要素构成系统——整体发挥功效 教学过程最优化——有效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完
善的动态过程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程序
教学目标 设计
1. 教 学 设 计
分析课标、教材、学生
《装在套子里的人》名篇重读案例
造成“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 的原因究竟是 什么?
如果生硬地说是“社会原因”,不是不成立,然而毕竟 有所欠缺。因为从小说里看不出社会对其有多大的钳制。在这 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只能从别里科夫身上寻求答案了。也就是 说,形成“别里科夫”封闭、自保、守旧、拘泥等等人格的主 要因素,有他自身的原因,而整个社会对他的容忍或者说视而 不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再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篇小说之所以能 够盛行一百多年而历久弥新,不仅仅只有“批判现实主义”一 个方面的意义,还有着人性回归的意义。就别里科夫而言,固 然有不少外在原因造成他的自我封闭、与人为敌,然而,他内 心世界的自我封闭可能才是根本原因。类似别里科夫式的人物 大多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他们只与过 去的时代为伍, 只以别人的识见为主,否认一切与
教案
定义——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 是教学设计相对“终结”的阶段。 是教学设计经过理性思维加工输出的过程。即教
学设计是“钻进去”(思维内隐),教案是“跳 出来”(思维外化)。 是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物化体现。
四、语文教学设计的类型
总体设计
课型设计 教案设计
《胡同文化》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 一篇序言。作者用富有京味而且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 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 涵,再后,表达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 《胡同文化》具体安排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四单元的 第二课。该单元是序言单元,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 “从序言中汲取有关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 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三是“领悟序言的语言魅力”。 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于引导学 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此外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本文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京味文学作品,所以应该好好地 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正好体 现了新课标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 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方案的编制
概念界定
语文教学方案,简称“语文教案”。它是语文课
堂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
语文教学方案的格式
形式分类 篇幅分类
语文教学方案的基本要素
常规教案的基本要素
课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或教学设想) 教学用具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步骤、策略、时间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雨霖铃》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一首描写情人之间离别的词。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虚实相济、情景相融 的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细致地描写了情人 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的失落与悲 伤之情。这首离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清楚, 语言简明。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 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 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 写尽离情别绪,可谓叹为观止。
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式方法设计
教学媒体与时间设计
教什么 学什么
3.
教学策略 设计
教学评价 设计
如何教 如何学
教的怎样 学的怎样
形成性评价设计 总结性评价设计
2.
编写教学方案 实施教学设计
评 价 教 学 设 计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与程序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
《守财奴》名篇重读案例
解读家庭苦难的根源,从理性的角度客观地评价 葛朗台
葛朗台的发家史,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历史 特点:资本主义的金钱原则战胜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世袭特权,成 为了支配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最高法则。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金钱 的贪欲成为许多人唯一的追求和全部的价值,漫天卷起的拜金狂 潮已经积淀为一种公众心理,葛朗台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代表: “除了快快发财他不知道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损失也不知道有 别的痛苦。”他拥有千万臣资,住的却是破旧阴暗的房子,吃穿 用度,也异常俭省。妻子病危,财产将要由女儿继承,他觉得 “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在诱骗女儿放弃继承权后,他竞然 “动情”地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他最快 活的时刻是躲进密室摩挲他的累累黄金。82岁风瘫后,葛朗台还 是从清早起就叫人把他的转椅在卧室的壁炉与堆满金子的密室间 整天地摊来推去,执著地看守着他的“命根子”。
对金钱的贪欲,不仅泯灭了葛朗台的人性,也 割断了他和其他人之间除了“现金交易” 之外的一 切感情联系的纽带。即使是自己的老伴和独生女儿, 也只是在与金钱有关时在他的心目中才会有价值。 这就使这个本来能够获得快乐和幸福的家庭陷入了 深重的灾难与痛苦之中。…… 反观《守财奴》中的葛朗台,对金钱的贪欲与 占有, 的确引发了他的“激情”与“活力”,但是 也造成了家庭的痛苦与灾难。因为这种执著的欲望 戕害了他的人性,扭曲了他与家人(主要是妻子和女 儿)的关系。他的极端吝啬与卑俗,让人感到可笑; 他的极端自私与冷酷,让人感到可恶;他那毫无诗 意与温情的人生显得庸常鄙俗,让人感到可悲。这 正是巴尔扎克所要揭露和批判的社会现实。
《游褒禅山记》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 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 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 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 别的吃力。
《桃花源记》
学情分析的价值
在这种条件下需要教学吗?
如果不需要教学,那么应运用什么样的弥
补策略? 如果有必要开展教学,那么应该教些什么? 谁是教学的预期对象? 教学应达成什么目标,即最终应让学生表 现出什么样的行为?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平均年龄16岁,男女各半,对江湖恩 怨、打打杀杀,男同学有极大的兴趣,女同学则不 以为然,这是由他们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的。 他们又有共同之处,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喜 欢看精彩的故事情节,普遍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 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学就应抓住主要情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些同学可能会对鲁提 辖的行侠仗义行为暗生崇拜,甚至盲目效仿,教师 都应正确引导。
《雨巷》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诗人戴望舒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现代诗的特点。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丁香”等
意象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以意象为切入点,学会对现代诗意境层面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