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第一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氮气的结构、性质

2、掌握氮氧化物——NO、NO2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氮氧化物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氮氧化物的转化。

5、认识氮氧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6、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氮氧化物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比法、教材阅读

三.教学过程

引入:请大家看这几张图:这里涉及到的氮元素大家并不陌生。含氮的物质种类丰富,它们有些能给人类带来福音,有些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播放海尔兄弟的一段录像)这个故事中到底蕴含了哪些化学知识?既然没有魔鬼,那么所谓的“魔鬼”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呢?

讲解:大家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知道原因吗?(提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氮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表现出容易获得电子,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氮原子又是怎样结合成氮分子的呢?(学生板演电子式)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形成共价三键,破坏它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因此通常状况下氮气就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人们常用氮气代替稀有气体作为保护气。但是如果在高温、放电或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当氮分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之后,还是能和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比如

PPT:⑴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⑵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

⑶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粉末氮化镁

练习:写出化学方程式,判断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氮气是否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发挥了什么作用。

提问:猜测刚才的动画片中提到的现象是否与氮气的性质有关?从哪里联想到的?(闪电图片)

讲解:在实验室里我们也可以利用感应线圈模仿放电环境来做这个实验。(视频)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讲解:容器中产生了红棕色的气体,这种气体叫二氧化氮(板书)。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反应矛盾吗?

板书: O 2 O 2

N 2

NO NO 2

放电

提问:为什么容器中会出现红棕色气体?

讲解:容器中的氧气将产生的NO 氧化成NO 2 的缘故。

提问:NO 、NO 2都属于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的种类很多(举例),NO 、NO 2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结合刚才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比较NO 、NO 2的物理性质。

PPT 的比较

引入:能否利用NO 、NO 2的化学性质进行相互转化?

演示:将一支充有NO 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观察现象。取出试管,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介绍NO 2的毒性)

现象: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所得溶液为无色,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PPT :如果试管中充满了NO 2,最终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试管内液面上升至2/3处。

分析:(板书)NO 2与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是NO ,要检验NO 可采用什么方法?通入氧气或与氧气反应看是否变红棕色。参加反应的NO 2与生成的NO 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3:1,表示在化学方程式中NO 2与NO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生成的另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酸性物质是硝酸。

板演:写出试管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NO+O 2→2NO 2 3NO 2+H 2O →2HNO 3+NO

PPT 提问:利用NO 、NO 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适合的收集方法。(PPT )

提问:学到这里,对于故事中提到的现象大家会解释了吗?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的

地方。

PPT:在新疆和青海交界处有一狭长的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往往遭雷击倒下,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你能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叙述解释“魔鬼谷”牧草茂盛、四季常青的原因吗?

讲解:电闪雷鸣为N2和O2提供了化合的条件,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土壤中,再与矿物作用生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这样土壤就从空气中得到了氮元素,充足的氮使植物枝叶茂盛,光合作用增强,所以四季常青。

讲解:可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跟一句农谚叫“雷雨发庄稼”,所蕴含的化学知识是一样的。

探究:如果将充满NO2的试管中倒立在水槽中一段时间,待红棕色消失后,继续通入O2,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讲解:我们可以想象,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后又变为无色,循环往复,犹如鸡生蛋蛋生鸡一样,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管中的又是什么溶液,通过化学方程式分析。

板书结合PPT:

1.将NO2、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3NO2+H2O→2HNO3+NO ﹡2

+2NO+O2→2NO2 采用叠加法,消去NO,得NO2与O2

4NO2+O2+2H2O→4HNO3的对应关系

当V(NO2):V(O2)=4:1时,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

当V(NO2):V(O2)<4:1时,O2过量有剩余。

当V(NO2):V(O2)>4:1时,NO2过量,剩余NO。

探究:如果将试管中的气体改为NO,重复以上操作,再通入氧气又会出现什么现象?2.将NO、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学生讨论分析对应关系)

3NO2+H2O→2HNO3+NO ﹡2

+2NO+O2→2NO2 ﹡3消去NO2,得

4NO+3O2+2H2O=4HNO3

当V(NO):V(O2)=4:3时,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

当V(NO):V(O2)<4:3时,O2过量有剩余。

当V(NO):V(O2)>4:3时,NO过量有剩余。

试一试: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

B、5:7

C、7:5 D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