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doc 16页)

合集下载

煤炭的计划书

煤炭的计划书

煤炭的计划书尊敬的领导:根据近期调研和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我深入思考了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制订了以下煤炭计划书,希望能在您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

一、背景分析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仍然是我国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供给来源。

然而,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增加,煤炭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制订合理的煤炭发展计划,引导行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重要的任务。

二、目标与策略1. 目标(1)加快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推进煤炭清洁化、高效化和绿色化发展,减少环境污染;(3)积极推动创新科技在煤炭行业的应用,提高行业竞争力。

2. 策略(1)加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煤炭供应结构,降低煤炭消费弹性;(2)推广清洁煤技术,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3)加大对煤层气、煤矸石等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实现资源高效利用;(4)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煤炭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具体措施1. 调整煤炭供应结构(1)鼓励煤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2)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减少事故发生;(3)限制和淘汰低效、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2. 推广清洁煤技术(1)鼓励企业购买和使用脱硫、脱硝、除尘等净化设施,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排放;(2)加大对清洁煤技术研发的支持,提高燃煤效率和环保水平;(3)推动电力行业推广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降低发电成本和环境压力。

3. 加大对煤层气、煤矸石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1)鼓励企业开展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扩大煤层气产能;(2)推动煤矸石发电项目的建设,提高废弃煤矸石的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水平;(3)加强煤炭资源的技术开发,探索多元化利用模式。

4. 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1)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煤炭科技创新项目,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2)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3)建立健全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

国家发改委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研究单位和大型煤炭企业编制了《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在总结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

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煤炭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企业重组,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环境,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解决煤矿历史遗留问题。

《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煤炭工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

附件:《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全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〇七年一月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七年一月前言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16.12.22
•【文号】发改能源[2016]2714号
•【施行日期】2016.12.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改能源[2016]27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有关中央企业:
为加快推进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我们制订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2016年12月22日。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历史讲解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历史讲解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演化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军事发展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为规范煤炭产业发展,逐渐从各类政府文件、规章、规程、制度等综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煤炭产业。

至2007年11月,我国第一部正式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历经了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按政策演化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从煤炭工业全面恢复发展、“大跃进”、“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前的动荡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还可划分为两个小时段。

一是,1949年至1957年,以提高煤炭产量为中心,推行矿井技术改造,全面恢复生产,煤炭产业开始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把煤炭和粮食作为同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调拨分配制度,并作为国家重要工业部门管理。

1949年11月成立了燃料工业部,确定了煤炭产业“以全面恢复为主,部分新建则以东北为重点”生产方针;为改变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煤方法和煤矿安全对煤炭生产的制约,通过了《关于在全国煤矿全面推行新的采煤方法的决定》;在国营煤矿中推行生产方法改革,把原始、落后的穿洞式、高落式采煤方法改为长壁式采煤方法。

1951年,公布了第一部《煤矿技术保安试行规程》(草案,并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局;为加强私营煤矿管理和小煤矿管理,公布了《公私营煤矿暂行管理办法》、《公私营煤矿安全管理要点》和《土采煤窑暂行处理办法》,逐步改善了这些煤矿的生产条件。

至1952年底,有83%的国营煤矿恢复了生产,大同、抚顺、焦作、阳泉、淄博、枣庄等规模较大的煤矿全部恢复了生产,还在东北地区重点建设了海州露天等13处新矿,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到7000万吨。

1953年,随着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保证钢铁工业对炼焦洗精煤需要,解决全国工业生产布局、国防上的不合理状况,提出“把基本建设放在首位”,重点扩建了开滦等15个老矿区,并开始平顶山、潞安等10新矿区的建设;发现了淮北的宿蒙、山东肥城、济宁、滕县等一批储量丰富、开发条件好的新煤田。

煤炭产业政策(修订稿)2013

煤炭产业政策(修订稿)2013

煤炭产业政策(修订稿)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效益,推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政策。

第一章发展目标第一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条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形成以合理开发、强化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第三条严格产业准入,规范开发秩序,完善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与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相适应、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的产业布局。

第四条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五条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

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条强化政府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以防治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地压、地温等灾害为重点,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及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七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恢复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矿区和谐发展。

第八条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支持煤炭产运需三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

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产业在能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传统煤炭产业在近几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重点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原则对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结合我国目前煤炭产业实际状况总结出了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从我国的能源构成来看,在化石能源中,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比较缺乏,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能源消费中比重较大的能源之一,因此我国煤炭产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能否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煤炭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有效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我国煤炭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4%,而且分布在我国的优质煤炭资源不多,可利用的优质煤炭资源就更少了,按照目前人均煤炭需求水平估算,到2020年,煤炭需求总量可达1250亿吨。

前几年,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十分落后,开发秩序参差不齐,煤炭资源损失非常严重,一些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与大型煤矿争夺煤炭资源,使得一些优质煤矿被小煤窑弄得肢解分割。

随着这几年煤炭价格的快速增长,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急功近利,采厚弃薄,采易弃难,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一些稀有煤炭也被当做普通燃料烧掉了,十分可惜。

(二)煤炭开采和利用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煤炭丰富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将近85%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区域水土流失现象和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地质灾害多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很脆弱,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应对策略一、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富煤、缺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征,煤炭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能源。

实现 “双碳”目标的前提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大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煤炭消费逐步下降,煤炭行业发展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1. “双碳”政策成为主导,引领从高碳到低碳系统性变革。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既关系气候环境、能源供应以及技术变革问题,也意味着产业变革、社会生活方式甚至社会思潮等深层次发展变化,总体呈现出“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从高碳产业转向低碳产业、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从高碳社会转向低碳社会”特征。

2.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煤炭定位由主体、基础能源到支撑、调峰能源。

预计2025年前后,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峰值,所占比重将至50%左右;2030年前后,仍处于煤炭消费总量峰值平台期并逐渐回落;2035年以后,非化石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煤炭开始转为支撑性能源;2050年以后,煤炭逐渐转为应急与调峰能源,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超过60%;2060年实现碳中和,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80%左右。

我国煤炭将由兜底保障能源向支撑性能源、最终向应急与调峰能源转变,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定位变化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3.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依靠规模扩张、产量增加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不能再走 “双高”经济依赖、高碳路径锁定老路,必须坚持产业升级与转型并重,促进传统能源安全保障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走资源利用效率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安全智能水平高、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4.生产方式创新驱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核能、储能、氢能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速度加快迭代,成为传统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核心驱动力,推动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思路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思路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思路1.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对于确保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持续加剧,我国煤炭工业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

此外,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对煤矸石和煤灰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推动煤炭结构调整我国煤炭工业存在煤种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为推动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应优化煤种结构,鼓励发展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技术,减少对低质煤的依赖。

此外,加强对煤炭开发利用企业的引导和监管,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煤炭工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4.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加强对煤炭科技创新的支持,促进煤炭工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研发和推广高效清洁煤炭利用技术,开展煤炭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对煤炭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创新体系,提升我国煤炭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5. 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煤炭工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加大对煤炭煤化工、煤电联产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煤炭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煤炭的需求,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6. 加强国际合作煤炭产业作为全球性产业,需要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我国煤炭工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与国际煤炭企业的合作。

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煤炭产业在中国的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煤炭产业的多种经营模式是实现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一、战略制定1. 煤炭多种经营模式的选择在资源丰富的地区,煤炭企业可以采取综合利用模式,即在煤矿产业的基础上,延伸到煤化工、电力、热力、水利、交通、旅游等产业的开发。

在资源贫乏的地区,则可选择精细化经营模式,即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和高效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2. 提高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为适应新时代,煤炭企业应注重科技创新,培育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市场营销技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煤炭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方向。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新能源、推进清洁煤技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式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对策实施1. 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推动煤炭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强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广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2.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煤炭产业存在政策、环境、市场等多样化的风险。

因此,煤炭企业应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避免损失的发生。

3. 推进煤炭产业环保治理环保治理是煤炭产业的必修课。

煤炭企业应加强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和绿色发展,推广环保设备和技术,降低环境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团队协作能力,促进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注重培育企业文化,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煤炭企业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动者。

三、结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导向,不断创新发展。

2024年煤炭产运销计划范本

2024年煤炭产运销计划范本

2024年煤炭产运销计划范本第一节:引言煤炭是全球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合理规划煤炭的产量和销售渠道,本文将对2024年煤炭的产量和运销进行范本计划。

第二节:2024年煤炭产量计划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能源安全保障,预计2024年全国煤炭总产量为XX亿吨。

具体计划如下:1. 应用先进技术提升产能:通过加大煤炭开采技术改革和装备升级的投入,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产能,计划将煤炭装备升级覆盖率提升到XX%以上。

2. 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根据煤炭储量和勘探结果,合理布局开采资源,优化煤矿生产结构,提高煤炭的采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大煤矿的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煤矿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恢复和修复工作,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2024年煤炭运销计划为了保障煤炭的销售渠道畅通,提高市场竞争力,预计2024年煤炭的总销量为XX亿吨。

具体计划如下:1. 多元化销售渠道:积极拓展煤炭的销售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煤炭贸易企业的合作,发展多样化的销售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

2. 健全物流体系:加强煤炭物流体系建设,优化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确保煤炭能够及时、顺畅地运达市场。

3.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对国内外大型能源项目的供应,拓展国内外煤炭市场,提升煤炭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节:2024年煤炭产运销计划的实施针对以上计划,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组织和协调,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具体措施如下: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来指导和推动煤炭的产运销工作,包括煤炭税费、市场监管、环保标准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2. 强化监管和执法:加强对煤矿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保证煤炭产运销的合法性和规范化。

3. 加强统计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及时掌握煤炭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煤炭五年规划实施方案

煤炭五年规划实施方案

煤炭五年规划实施方案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煤炭五年规划实施方案,旨在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煤炭资源开采方面,我们将加大对高效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同时,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和储量评估工作,确保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推动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煤层气、煤制油等新型煤炭能源,实现煤炭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其次,煤炭生产方面,我们将推动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煤炭生产安全。

同时,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煤炭市场秩序稳定。

此外,我们还将推动煤炭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煤炭供给侧改革方面,我们将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煤炭产业布局,推动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同时,加强煤炭市场监管,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煤炭进出口的管理,促进煤炭贸易平衡发展,实现煤炭资源的国际化利用。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将加大对煤炭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煤炭企业实施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工作,保障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同时,加强对煤炭资源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煤炭五年规划实施方案旨在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推动煤炭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我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政策发展和演化的历程。

从195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煤炭政策一直在逐步完善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需求变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煤炭产业政策的发展及演化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国家垄断控制下的煤炭生产和分配。

在这个时期,煤炭产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高度集中管理。

政府通过煤矿企业的直接领导和统一分配的方式来保障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燃料供应。

到了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煤炭产业政策开始进行。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独立核算的经济体制、放宽对私营煤矿的准入和市场化等。

这些措施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权,促进了煤炭生产和供应的多样化。

到了1990年代,我国的煤炭产业进一步推进了市场化。

1993年,我国开展了煤炭体制试点,并于1998年正式启动了煤炭体制的全面。

这次的核心是建立市场导向的煤炭产业体系,取消了对煤炭价格的政府干预,逐步建立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

21世纪初,我国的煤炭产业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持续增加,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提高。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煤炭产业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减少过剩产能、提高煤炭产能布局、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环境保护等。

同时,政府还鼓励煤炭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能源清洁化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的煤炭产业政策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政府加大了对煤炭产业的监管力度,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绿色发展。

政府还推动煤炭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总体来说,我国煤炭产业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国家垄断到市场竞争的变革。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

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全文)中新网11月29日电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产业政策》全文如下:煤炭产业政策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政策。

第一章发展目标第一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条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形成以合理开发、强化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第三条严格产业准入,规范开发秩序,完善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与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布局。

第四条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五条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

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条强化政府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以防治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矿压等灾害为重点,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及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七条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矿区和谐发展。

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促进煤炭产业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清洁利用,保障能源安全,制定了十四五煤炭产业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本规划的总体要求是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战略,在严格控制煤炭生产、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发展煤炭产业。

同时,统筹好煤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安全发展的关系,协调推进煤炭资源开发管理与资源领域廉政建设专项治理工作。

深入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切实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小煤矿。

着力培育国有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单井规模、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坚守“不安全不生产”的底线和“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通过提升办矿水平,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要求贯彻落实到产业发展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推进清洁开采、清洁运输、清洁利用,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

三)坚持总量控制、集约发展。

严控生产和消费总量,产业布局向重点地区集中,煤炭开发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煤炭生产向骨干企业集团集中,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

四)坚持优化结构、机械换人。

严格安全、环保、节能等强制性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不安全、不达标、不合规的落后产能和低效的小煤矿,坚决予以关停并强化监管。

着力提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三、主要目标2021年,全省原煤产量控制在4800万吨以内,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0亿元,原煤百万吨死亡率较2020年大幅下降。

2022年,全省原煤产量将控制在5800万吨以下,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利税总额100亿元,同时与“三区”重叠的煤矿应该退尽退,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全国平均水平。

(完整版)煤炭行业产业链及核心企业分析.docx

(完整版)煤炭行业产业链及核心企业分析.docx

第一节行业定义及整体发展趋势一、行业定义(一)定义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构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属于采矿业,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上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例如碾磨、选矿和处理,但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二)分类我国煤炭产业主要指煤炭采选业,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等原煤煤种的开采与洗选。

从细分行业来看,煤炭采选业分为煤炭开采业和煤炭洗选业。

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指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可分为三个子行业:(1 )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指对地下或露天烟煤、无烟煤的开采,以及对采出的烟煤、无烟煤及其他硬煤进行洗选、分级等提高质量的活动。

(2 )褐煤的开采洗选:指对褐煤(煤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煤炭)的地下或露天开采,以及对采出的褐煤进行洗选、分级等提高质量的活动。

(3 )其他煤炭采选:指对生长在古生代地层中的含碳量低、灰分高的煤炭资源(如石煤、泥炭)的开采。

表 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B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10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0620褐煤的开采洗选0690其他煤炭采选资料来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按照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的不同,可将煤炭开采分为矿井开采(埋藏较深)和露天开采(埋藏较浅)两种。

可露天开采的资源量在总资源量中的比重大小是衡量开采条件优劣的重要指标;此外,矿井开采条件的好坏还与煤矿中含瓦斯的多少成反比。

我国可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7.5% ,美国为 32% ,澳大利亚为 35% ;且煤矿中含瓦斯比例高,高瓦斯和有瓦斯突出的矿井占40% 以上。

目前,我国采煤以矿井开采为主,如山西、山东、徐州及东北地区大多数采用这一开采方式;也有露天开采,如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就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露天矿区。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word模板)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word模板)

陕西省煤炭工业“十四五”发展思路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在9个市的38个县(市、区),含煤面积5. 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 截止到2020年底,全省煤炭资源总量为385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1685. 4亿吨,保有储量1675. 4亿吨。

“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很快,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煤炭产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良好局面,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煤炭工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

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炭工业发展全局,切实把我省煤炭工业转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健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建立起保护、节约型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明确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把资源管理和开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国家重点矿区和特殊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健全煤炭资源勘查投资长效机制,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和开发利用水平;完善资源有偿取得制度,推进矿业权资产化管理;建立严格的开发利用监管制度,提高资源回采率。

2.建立稳定、可靠的煤炭供应体系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高具备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对市场供需平衡具有调节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促进煤炭企业兼并和中小型煤矿联合改造,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开发经营;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实现正规化开采。

3.建立管理、投入并重的煤矿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职责,加强职工安全培训与教育;明确“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安全投入机制,企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同步到位;重点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瓦斯灾害严重矿井实现先抽后采,2025年底前瓦斯矿井全部实现安全监测监控。

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煤炭产业在国家能源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煤炭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煤炭资源再造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资源枯竭。

由于中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以速度换规模、以开采量换市场份额,导致煤炭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煤炭资源再造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煤炭资源的再造,煤炭企业应当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煤制合成、煤炭清洁利用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

此外,积极引入科技和资本,加强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中国煤炭企业的竞争方式一直是低价竞争,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难以实现价值差异化。

因此,中国煤炭企业必须实施转型升级的战略,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转型升级需要推进煤炭产品经营升级,加强煤制品、煤化工、化肥、制热等多元化开发,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建立以技术创新、质量服务、品牌营销为核心的精细化经营体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国际市场的支持和帮助,需要积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具体而言,可以加强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煤炭开采技术、煤化工技术等;实施跨国合作,与世界各地的煤炭企业、能源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展资源利用、技术研究等活动;优化贸易结构,推动煤炭产品的出口和进口,实现互利共赢。

四、加强环保治理煤炭开采和利用产生的环境影响是当前煤炭产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为了减少煤炭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中国煤炭企业必须加强环保治理。

这一方面需要完善环保政策体系,加大对环保治理的投入。

同时,引导煤炭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清洁能源的使用,采用循环利用等节能环保措施,进一步降低煤炭生产和使用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煤炭集团的发展策略

煤炭集团的发展策略

煤炭集团的发展策略
煤炭集团的发展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煤炭开采和销售业务外,煤炭集团可以考虑转型发展其他
相关领域,如清洁能源、新能源、化工等。

通过多元化发展,降低对煤炭市场的依赖,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 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转型:面对日益增长的环保压力,煤炭集团可以积极推动清洁能
源的发展,如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层气开发等技术创新。

通过清洁能源转型,提
高烟煤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并开辟新的市场。

3.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煤炭开采行业一直以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煤炭集团可
以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煤种的开发和利用。

4. 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煤炭集团可以通过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
配置。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5. 市场多元化拓展:除了国内市场,煤炭集团还可以拓展国际市场,开拓出口业务。

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寻找海外煤炭市场机会。

6. 加强环保措施和社会责任:在面临严格的环保要求下,煤炭集团应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行煤炭清洁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关注员工福利,履行社会责任,
提升企业形象。

总之,煤炭集团的发展策略应围绕多元化发展、清洁能源转型、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和环保责任展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doc 16页)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但煤炭产业真正的发展还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

除1997-2000年期间出现递减以外,我国煤炭产量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

但这种增长并不能掩盖中国煤炭产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多重问题。

主要问题之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

到2002年底,我国煤炭企业数约25000个,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

2002年,我国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神华、兖矿、大同与西焦煤集团公司共4家,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一家,但神华集团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

问题之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高居不下。

我国煤矿的生产效率较低,国有重点煤矿的工效为3.057吨/工,是世界上最低的,但在百万吨死亡率方面高出先进产煤国几十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TSP)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

问题之五是国有煤炭企业普遍包袱沉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这些包袱主要包括:因国家投入资本金不足,国有煤炭企业基本上是负债经营,本息负担沉重;1994年全国实施新税制后,煤炭业按加工制造业征税,煤矿企业税费大幅增加;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铁路建设基金的额外负担;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煤炭企业后续开采资源日趋紧张等等。

问题之六是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

我国绝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尽管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都发展了一些非煤业务,但企业利润的90%都来源于煤炭。

此外,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机制转换较慢、管理方式粗放、科技进步缓慢、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煤炭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的根本原因,而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以资源地理分布为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众多、规模不大、包袱过重、跨区域扩张困难。

建国初期我国煤炭产业制定了矿井基本建设“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

这种以资源地理分布为唯一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明显地具有“项目公司”的特点,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资源进行开采,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矿区远离城市,因地而建的矿区不得承担起各种社会职能,形成沉重的包袱;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时间的推移,开采成本逐步加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降低;随着一些矿区资源的日趋减少甚至枯竭,这些矿区中“关闭破产”压力不断加大。

二是煤炭资源长期的无偿与低价的有偿开采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小煤矿丛生,煤炭采出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基本上是无偿开采。

尽管目前根据新修定的《矿产资源法》要求煤炭资源实行采矿权转让,但实际转让费都很低。

资源的无偿或低价获得直接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一些小煤窑只需要不多的投资即可打井采煤,这为小煤矿“遍地开花”打开了方便之门。

它们为了更多地获利,粗放式开采成本最低的、经济效益最好的那部分资源,结果煤炭的采出率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对于那些煤炭共伴生品更是视为垃圾随地乱堆;近些年来,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出率也有所降低。

三是资本金投入不足与长期偏低的煤炭价格导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财务负担过重、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无偿开采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但资本金投入的不足也使企业普遍背着沉重的财务负担。

与此同时,我国煤炭长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低价格,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长期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乃至长期全行业亏损。

开采资金投入不足与产品销售的低价格导致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主要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更新资金缺乏,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煤炭生产与消费的体制性分离导致煤炭企业难以获得较高的煤炭附加值,发展受制于铁路运输,并被指责为环境的污染源。

目前我国每年电力用煤占煤炭总产量的40%,是煤炭的第一大用户。

由于煤炭业不允许发电,而电力业也不能采煤,煤炭企业无法获得因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而形成的高附加值。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消费的基本上是原煤,导致了我国煤炭的入洗率仅为25%(发达国家的煤炭入洗率为90%以上),且主要是供应炼钢用的焦煤入洗,而我国现有煤炭洗选设备空置率达到65%。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在长期煤电分离的体制下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的70%需要通过铁路运输,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

由于铁路货运发展滞后,运力有限,我国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都受制于铁路运力而难以提高产量。

此外,由于燃煤单位的设备普遍没有脱硫装置,直接燃烧原煤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一些媒体于是将煤炭归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呼吁煤炭企业提供洁净煤,而实际上煤炭消费过程中是否形成污染,主要在于煤炭燃烧的设备。

五是以产量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与安全事故处罚不力导致我国煤炭产业安全事故率过高。

增加煤炭产量长期是我国煤炭产业的基本政策,在增产的压力与动力驱动下,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产量而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系统投入不足。

尤其是小煤矿生产方法极为原始,只求产量不顾安全,而且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一般只有为数不多的经济补偿而很少受到相关法规的严厉处罚,结果导致我国煤炭安全事故率长期高居不下。

此外,我国煤炭勘探单位长期被定位为事业单位,通过中央财政拨付的有限的事业经费而进行无偿勘探,由于勘探经费的严重不足,我国煤炭已发现的资源勘探程度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煤炭的可持续开采。

美国经验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借鉴经验之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和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必须有偿合理且可持续性地开采。

在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负责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内政部土地管理局负责煤炭资源的租借。

美国资源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对联邦公有土地煤炭资源实施租借方式,对煤炭资源已勘探清楚并进行了资源评价的矿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开采者;对煤炭资源尚未探明及未进行资源评价的矿区,实行勘探和开采优先的办法。

煤炭资源价格确定是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炭资源储量、煤质、最大的经济回收率、煤炭开采难易程度和开采成本,以及地产价值、银行利率等。

由于对煤炭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并加强了对煤炭资源的系统管理,美国煤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总采出率达到80%以上。

经验之二:煤炭在其开采、运输与消费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外部性,政府需要综合控制。

美国政府在控制煤炭开采与加工过程中负外部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审批煤炭建设项目,对凡是没有达到法规要求编制复田设计的矿区不准开采;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土地复田基金帮助采后煤矿的复田。

对于煤炭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美国主要是通过环保立法来控制,对排放气体各种污染物含量的严格规定,限制燃煤锅炉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及烟尘的排量,各用煤单位基本上都采用了新型脱硫集灰等设备,许多煤矿只得停采含硫量高的煤层,改为开采低硫低灰的优质煤层。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矿业局,并在各煤矿区建立安全监督机构,派驻检查人员加强检查;颁布煤矿安全保健法,授权全国各地250名安全监察人员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有权停工撤人;要求矿主事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每死亡1人要赔付数十万美元,使得煤矿死不起人。

经验之三:煤炭产品是一种中间投入品,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标准在于根据市场需求而提供效益最大化的终极品。

目前在我国还有煤炭总产量13%的煤炭为居民直接消费,而美国99.5%的煤炭都是作为工业中间品。

煤炭产品并非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唯一目标,美国不少煤炭企业建立坑口电厂将产煤改为输电、建立煤炭气化厂和焦油提炼厂直接生产煤气与焦油。

经验之四:煤炭产业是一个竞争性产业,充分竞争导致煤炭产业全员效率不断提高,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地开发。

在美国,1991年独立的专业煤炭公司所属煤矿产量仅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7.3%,而美国以外的国际财团和外国公司控股煤炭企业已经日益加快进入步伐。

因竞争较为充分,美国煤矿的全员效率而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收购与兼并不断地占有更多的资源,最终使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的开发。

经验之五: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于有效地获得与运营煤炭资源,创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在美国,由于煤炭可采诸量的55%为联邦政府所有,而45%为私人所有,因此美国各大煤炭公司一方面通过投标从联邦政府获得煤炭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收购兼并国内外煤矿而控制大量的优势资源。

如美国皮保迪公司到2002年底其煤矿已分布在美国的九个州和墨西哥与澳大利亚,共占有91亿吨可采储量的优质煤炭资源。

美国煤炭企业在交易与运输方式方面也不断创新。

长期供煤合同已成为美国煤炭产业的主要销售方式,皮保迪公司还与铁路公司合作创造了万吨长大单元列车,美国固本煤炭公司在俄州修建全美第一条年运煤量120万吨的水煤浆输煤管道。

即便如此美国煤炭运输的费用仍然较高,煤炭企业又开始发展坑口电站,目前它已成为美国能源基地建设的常规模式。

中国煤炭产业战略发展思路为实现我国煤炭资源合理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实施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资源管理与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在煤炭资源的价值链创造过程中,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战略目标的不同,它们基于资源运营的战略思路并不一样。

对于煤炭资源的所有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政府部门战略思路是通过招标、拍卖与挂牌等方式有偿转让煤炭资源的探矿权与采矿权,获得因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转让而形成的收益,并期望这种收益尽可能的合理与最大化。

对于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者而言,这种思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制定符合客观现实的环境保护法规,并通过严格地执法,从而有效解决煤炭资源开发、消费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尤其是大力降低煤炭安全事故率;另外还要根据国家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并按规划投放煤炭资源,确保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充足性。

对于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国有地方煤炭企业的出资者而言,这种思路是通过对以往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获得较高的收益。

但考虑到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目标是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因此政府部门的战略思路是在对这些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价值的合理评估,通过矿业权的逐步流转而获得煤炭资源的收益。

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企业的战略思路是通过煤炭资源矿业权投标拍卖挂牌与收购兼并等方式多渠道获得丰富的优势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炭资源合理地开采、加工、销售与运输而不断地提高全员劳动效率与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经济合理开发而获得最大化的经济绩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