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发言人选拔和培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史学期小结

初叩开新闻的殿堂,从那漫漫长卷细品新闻一路走来的甜蜜与辛酸,如甘酿入脾,酣畅淋漓,受益良多,拜读了丁淦林教授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不禁眼前一亮,他从史实出发,不落窠臼,言所欲言,既引人入胜,又达教书育人之目的矣。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了,借温故之际,寥记数笔,但求知新。

远古回溯:青灯古卷话新闻古迹

远古之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又发展至报纸的出现,读过后,那一幕幕仿一幅画卷跃然眼前。看新闻发展的脉络,始悉:新闻事业是一种文化事业,它必然受文化母体的影响,有其极强的文化传承性。因着这份传承性,我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是建立在中央集权制上的,有着极强的官文书色彩,在早期并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主要是为了满足官员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公告性资料。而随着朝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小报才随之发展,生存,最终出现了“以小报为先,以朝报为常”的局面。京报的出现更是使古代报纸发展到了顶峰,是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看古代报纸的发展,不禁感叹,新闻发展内里则透漏着历史的进程矣。新闻实乃明日之历史矣。

西学东渐:新式报刊开千古一例

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人,面对强敌,苦战无果,屡战屡败,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大,看到了工业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强大,西学东渐盛行,知识分子走向了学习西方的道路。而外国传教士们抓住了中国人想向西方学习的洗礼,竭力向中国推行基督教,天主教,但佛教文化道家文化深厚的中国,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播屡屡受阻,但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却为我们带了了新式报纸。对我国的近代化产生了直接而有深远的影响,极大地动了我国的近代化日程。

最早来华办报的马礼逊和米怜,他们以布道的名义,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它也刊载了一定的天文地理知识,发表了一

些诗歌语言,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对人们的思想启蒙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在传播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使更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及功能,产生了自办报纸的强烈愿望。这一点无疑对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比如郭士立创办的《东西洋考》,虽然不可否认,外报的发展是同西方列强的侵略活动相伴而行的。晚清洋人在中国办报,并不是为了帮助中国摆脱愚昧、落后,并不是为了中国的富强,而是充当列强的马前锋,在文化上试图对我们进行侵略与同化。但是,即使它的目的是罪恶的,可这些宗教性报刊确确实实的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它对西方的一些先进政体的介绍,对西方的一切先进科技的介绍,都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大推力。它们促进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迸发。从某个方面来说,传教士对西学的传播,正好适应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需要。

另外外报在华的发展,使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版式、插图、副刊等都是新的创新,为我们国人自主办报提供了经验及方法。在这一时期里,国人对报纸的基本功能及重要这已经具有了明确的见解与认识。比如:通达是报纸的基本功能;报纸能够传播知识,广开民智;报纸应发挥立言议政;报纸应发挥舆论监督等等。这些为国人办报制造了舆论声势,有益于我国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天崩地坼:清末民初涌办报热潮

外报在华的发展让国人警醒,戊戌一声惊雷,维新派掀办报热潮他在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这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报刊,也就是通过报刊,维新思想才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了宣传,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是他们积极探索,勇敢地用报刊来宣传自己的政治活动及政治主张,这在当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那段历史,办报热潮高涨;那段日子报刊初步具有了全国性、多样性和进步性特征;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报刊和报人,他们为中国的新闻传播发展做出了长足贡献。革新文风,开拓道路,突破传统,创新思想,一时间天崩地坼,声震九州。

尤其是梁启超的伟大思想,他关于报刊功能及作用的论述,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论述,关于舆论的论述,这些都集中代表了维新派的报刊思想,都在新闻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

难前,威而不屈,不曲意逢迎当政者,不阿谀媚俗掌权者。黄远生,邵飘萍,张季鸾无一不是名记者中之翘楚。

而我最为佩服的当是邵飘萍先生。踏着历史的浪花回溯:1926年4月26日凌晨,年仅40岁的着名报人、《京报》创办人、浙江金华籍的邵飘萍被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杀害于北京天桥。他生的从容,死的勇敢。想起邵飘萍先生不畏强暴、扞卫新闻自由的壮举,佩服之意油然而生。

先生在辛亥革命时加入新闻工作者行业,怀着满腔热情埋头挥毫,却眼睁睁看着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不甘愤怒使先生挺直脊梁抨击那些篡夺者,他历经艰辛,仍矢志不渝,一心为国,先生和他主持的《京报》,由于积极投入五四运动,支持群众的爱国运动,而为皖系军阀所不容。

邵飘萍先生扞卫新闻自由的壮举更是后人之典范。飘萍先生主张"独立办报",不依靠他人,不受人胁迫;还主张新闻工作者应"艰苦卓绝";应该"虽幽囚受辱而安之若素";还应"尽自己之天职,平社会之不平",客观公正,不因时、人、利而有所改变;为使报纸坚持"独立、民主"的立场,他强调新闻记者要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成为《京报》工作人员的座右铭。

1921年元旦,《京报》醒目地刊出军阀头目的照片特刊,每张照片后都附以简短说明,如"奉民公敌张作霖"、"鲁民公敌张宗昌"等。大胆直言,不畏政府,吼出了人民的心声,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1925年12月7日,《京报》又出一期"最近时局人物写真"的特刊,照片下的说明文字为"冯玉祥将军"、"一世之枭亲离众叛之张作霖"、"忠孝两难之张学良"等。据说张作霖曾汇款30万元企图收买邵飘萍,遭到拒绝。他说:"张作霖出30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于是张作霖下令:打到北京后,立即处决邵飘萍。果然最终天桥事件,先生命丧北京。

毛泽东也曾说:“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由此可见先生功之大,精神之高尚,死之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