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通人鲁迅一生爱好是天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通人鲁迅一生爱好是天然
————————————————————————————————作者:————————————————————————————————日期:
美术通人鲁迅一生爱好是天然-历史论文
美术通人鲁迅一生爱好是天然
文|黄薇
在众多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写得尤为真挚自然的名篇。其中讲到某一日,萧红穿了新裙子来鲁迅家,讨教先生的意见,鲁迅说她用红上衣配咖啡色格子裙显得太浑浊,继而发了一通评论:“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
萧红于是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鲁迅答曰:“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什么时候看的……”“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买的书吗?”“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萧红打破砂锅问到底:“看了有趣味吗?!”“随便看看……”“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还是许广平在旁解了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此番鲜活的对话至今读来仍忍俊不禁。实际上,鲁迅对美学或曰美术颇有研究。鲁迅爱买书,据学者统计,从他到北京工作至逝世的25 年间,收入的1/10 都用来购书,位列家用、购房后的第三大开销。鲁迅的书账也记得格外详细,在他庞杂的书单中,美术相关书籍约占每年购藏的1/5。鲁迅的艺术收藏,还包括碑拓及汉画像6000 多件、原拓外国版画2000 多幅、原拓中国现代版画2000 多幅;他最早介绍外国美术在中国刊物上发表,是第一代的书刊设计师,还是慷慨而极具洞察力的艺术赞助人,创办的“木刻讲习班”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现代版画家,等等。在文学的鲁迅、战斗的鲁迅之外,始终有一个美术的鲁迅。美术有
如他的一方安详的精神后花园,徜徉其中的鲁迅,是好奇的、入迷的,闲适的,乐此不疲而怡然自喜。
收藏家鲁迅
鲁迅对美术的兴趣,早在孩童时就已萌芽。写于1926 年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收入语文课本的名篇。年近半百的鲁迅仍不忘儿时的保姆长妈妈,为他买来四本绘图的《山海经》。“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即使“刻印都十分粗拙”,“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而在枯燥乏味的私塾课堂上,大家趁老先生朗读得入神,开始自娱自乐。“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周氏兄弟长大后先后负笈东瀛。明治时期的日本处于艺术西化风潮兴盛、现代美术制度确立的时期,鲁迅在日本大量接触西洋美术,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画谱。鲁迅向来对图像的功能十分敏感,1906 年直接触动他弃医从文的,并非文学,正是“关于战事的画片”上麻木的中国人。“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1908 年他和周作人、许寿裳等一起筹划创办介绍外国文学和美术的刊物《新生》,虽然《新生》最后因“资本逃走了”而夭折,但那时鲁迅就计划
“准备利用图画做宣传工具了”。他还预言未来的部分教学将会为幻灯所取代。
1912 年,鲁迅受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北上京城,被聘为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美术馆、博物院、图书馆等事宜。除了有同乡这层关系,蔡元培也略知鲁迅对美学美育富有心得,他毕生注重美育,提倡“美育代宗教”,但时人能体会的很少。
1913 年,鲁迅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显示出了对美学源流的深入了解。他认为美术应该具备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因此给“美术”一词下的定义是:“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苟合于此,则无间外状若何,咸得谓之美术。”蔡元培对鲁迅的美学见解极为首肯,指派他到教育部暑期演讲会讲授《美术略论》,鲁迅日记中记载一共演讲了5 次,不过听众多则二十几人,少则几人,有次他冒大雨赴约,结果一个人也没来。局面如此惨淡,也没让他完全挫败,鲁迅在1914 年还组织开办了中国第一次儿童艺术博览会,并择优作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
鲁迅的公务员生涯长达14 年,过得并不很开心。他刚到北京的头几个月,蔡元培就被迫辞职,新任总长范源濂用道德教育代替了美育课,鲁迅对此愤愤道:“闻临时教育会议竟删美育,此种豚犬,可怜可怜!”教育部的差事是个闲职,鲁迅在日记中写“枯坐终日,极无聊赖”。孙伏园形容他仍过着“几乎全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对于打牌、看京戏、上八大胡同等一切时俗娱乐均不感冒,从不沾染,教育部同人都道是“怪人”。
为了不白白浪费时间,鲁迅开始搞收藏,那时琉璃厂还叫“留黎厂”,他一有空就饶有兴味地去淘宝,搜集了不少金石拓片、碑帖、版画、古钱币,甚至古砖,并辑校《嵇康集》等古籍。
民初乱象发展到袁世凯决计称帝时,政治空气日益紧张窒息。鲁迅在《〈杀错了人〉异议》中描写时局:“北京城里,连饭店客栈中,都布满了侦探;还有‘军政执法处’,只见受了嫌疑而被捕的青年送进去,却从不见他们活着走出来。”他的心境很坏,从《呐喊自序》中可见一斑,“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于是闷头抄古碑,“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
抄古碑成了鲁迅逃避世事浊恶、麻醉自我的一种方式。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中分析得十分直白兼详尽:
“北京文官大小一律受到注意,生恐他们反对或表示不服,以此人人设法逃避耳目,大约只要有一种嗜好,重的嫖赌蓄妾,轻则玩古董书画,也就多少可以放心,如蔡松坡之于小凤仙,是有名的例。”
“鲁迅却连大湖(亦称挖花)都不会,只好假装玩玩古董,又买不起金石品,便限于纸片,收集些石刻拓本来看。单拿拓本来看,也不能敷衍漫长的岁月,又不能有这些钱去每天买一张,于是动手来抄,这样一块汉碑的文字有时候可供半个月的抄写,这是很合算的事。因为这与誊清草稿不同,原本碑大字多,特别汉碑又多断缺漫漶,拓本上一个字若有若无,要左右远近的细看,才能稍微辨别出来,用以消遣时光,是再好也没有的,就只是破费心思也很不少罢了。”
蔡元培回忆鲁迅:“从前记录汉碑的书,注重文字;对于碑上雕刻的花纹,毫不在意,先生特别搜辑,已获得数百种。”鲁迅独具慧眼,尤能从美术的角度看待古物。“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他对汉画特别推崇,日后也屡屡向木刻青年们推荐。
他收藏的汉画中,多来自山东与南阳,因山东汉画像石礼乐教化画面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