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诒经堂续经解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七经义纲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七经义纲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七经义纲”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七经义纲①一卷。
题樊深(生卒年不详)撰。
王谟(详见《圣证论》条)辑。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今属山西省安泽县东南)人,后周着名的经学家。
据《北史·樊深传》记载:“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累迁中散大夫。
”孝武西迁,深父叔并遇害,因易姓名,游学汾晋间,习天文历算之术。
宇文泰平河东,置学东馆,以深为博士,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氏。
武帝迁县伯中大夫,加封开封府异同三司,致仕归,朝廷有疑义,常召问。
《传》载,“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仓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
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背而讥之曰:‘樊深讲书,多门户,不可解。
’然儒者推其博物。
”《传》“载,撰《孝经》、《丧服问疑》各一卷,又撰《七经异同》三卷。
而《隋书志》载,樊文深撰《七经义纲》二十九卷、《七经论》三卷、《质疑》五卷、又有《五经大义》十卷。
《唐志》载《义纲》、《质疑》二书,而作《七经义纲略论》三十卷。
书名卷数,都与《隋志》有异,是否《略论》别为一卷,不得而知。
据《北史》“文深”是字而非名。
隋唐志俱题“文深”,又据《御览》引作“樊文渊”,可知是避唐讳而改。
这书罕见他书征引。
从《经义考》摘得三条,王谟谓“孔子称天子之德”条,《类聚》引作《帝王世纪》,而非《义纲》。
然也不知是否《类聚》误引。
王谟于《经义考》外,无所增辑。
收入《汉魏遗书抄》。
②一卷。
樊深(详见王谟辑《七经义纲》条)撰。
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
据隋唐二志俱题作“樊文深”,此作“樊深”,大概是据《北史·樊深传》。
马国翰称《深子义纲》,与书名正同。
据《北史·樊深传》末尾有“子义纲”,推测樊深,或书成而子适生,因以其书命之;抑以子之名命书,寓以经遗子之意。
续修四库总目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飘逸轩主人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
《续修四库全书》从1994年开始启动,历时8年,到2002年4月完成了全部180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
从《四库全书》到《续修四库全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四库全书》编成以来,数代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曾多次倡议续修。
清嘉庆初年,时任浙江巡抚的阮元利用职务之便,在江南陆续采购《四库》未收书170多种,向朝庭进呈,并撰写《四库未收书提要》。
这可以说是乾隆以后对《四库全书》拟加补修的开端。
光绪十五年(1889),翰林院编修王懿荣上书提议“重新开馆,续纂前书”;此后,喻长霖、孙同康等也都有续修之议。
1919年,叶恭绰等赴欧洲考察回国,动议影印《四库全书》,金梁复以为“书不易续,目则易修”,建议将“二百年来新出书籍”,“始存其目,以待后来”。
二者皆因乱世未果。
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计划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以销售赢余“请海内通人,选择四库存目及未收书,刊为续编”。
1928年,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下属的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拟利用日本退还的庚子赔款将续修《四库》之事列为课题,并开始购求古书。
同年12月15日,当时兼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也曾提出“拟垫私财”对《四库全书》进行影印、增补、续修的倡议。
但其后因日军侵略我国东北、华北,时局动荡,续修之事也就逐渐停息,只有北平的一些中国学者为续修撰写了相当一部分乾隆以后著述的提要,总算为近百年来未能实现的各种动议、各种筹划留下来一些实绩、一点见证。
从乾隆中期以后至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中国学术又积聚了大量重要的成果。
清中期的“乾嘉之学”是清代学术中最具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如纪晓岚、戴震等均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受编纂体制的限制,他们的著作不可能收入《全书》。
清后期,尤其在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文化学术因受国势陵替的刺激和西方思想的冲击而另辟新境,新思潮层出不穷,形成从魏源到章太炎为代表的“新学”;加上散失海外的古籍善本回归本土,考古发掘使竹简帛书重见天日,秘藏民间和以稿本形式流传的优秀著作不断面世。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许学丛书三集十四种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许学丛书三集十四种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许学丛书三集十四种”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许学丛书三集十四种五十六卷,附录四卷。
清张炳翔编。
张炳翔,生卒年及事迹不详。
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对许慎《说文解字》研究,以清代最为盛行。
清代以前,研究《说文》者虽历代有之,但没有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
继南唐徐弦、徐锴兄弟以后,研究《说文》者更是寥若星辰。
到了清代,经学大师惠栋倡导《说文》之学,自此研究《说文》蔚为风气。
如席世昌着《读说文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义证》等研究《说文》之书纷纷问世。
而成就最高者,当为段玉裁之《说文解字注》。
然而段注创见虽多,疏漏之处也有,甚至有的条例与许氏完全相背离。
到清末光绪年间,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孙诒让、吴大澂等一批金石学家开始了对甲骨文的研究,随后他们用甲骨文、金文以证《说文解学》之误,为古文字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许学丛书》汇集了自乾嘉以后研究《说文解字》有见解的着作。
唐写本的《说文解字》是从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唯一的《说文》写本。
莫友芝根据自己所获木部残文一百八十八个,着《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一书,该书为《说文》校勘史上重要之作。
六书中的转注,自许慎后异说纷呈,孔广居的《说文疑疑》、曹仁虎的《转注古义考》二书,提出转注为造字之法,理由充分。
在文字学史上,是研究转注颇有力量的作品。
钮树玉的《段氏说文注订》指出段注之谬有六端,其说可信。
《说文解字》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谐声字占十分之八以上,而徐氏删掉较多。
清宋保《谐声补逸》计补篆文谐声三百零九字,古籀文补声八百三十六字,共计补声一千一百四十五字。
该书为研究谐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许棫的《读说文杂识》为作者随手杂记,所记有录他书之说,也有自己的见解。
共计八十一条。
陶方琦的《许君年表》收录了许慎的生平逸事。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全)_0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全)周官说二卷补三卷清庄存与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嘉庆八年味经斋刻道光七年增修汇印味经斋遗书本周礼军赋说四卷清王鸣盛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沟洫疆理小记一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周礼摘笺五卷清李调元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李氏万卷楼刻函海本周礼汉读考六卷清段玉裁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本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清孔广林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山东书局刻孔丛伯说经五稿本周官心解二十八卷清蒋载康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一年经篚堂刻本【第81册】经部礼类周礼畿内授田考实一卷清胡匡衷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一年吴氏刻蛰园丛书本周礼序官考一卷清陈大庚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四年刻借月山房汇抄本周官指掌五卷清庄有可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道光刻本周礼学二卷清王聘珍撰影印清光锗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周礼故书考一卷清程际盛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刻三礼郑注考本周官故书考四卷清徐养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陆氏刻湖州丛书本周礼故书疏证六卷清宋世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六年徐士銮补刻确山所著书本周礼学一卷清沈梦兰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七年祁县县署刻所愿学斋书钞本周官恒解六卷清刘沅辑注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刻后印本周礼补注六卷清吕飞鹏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九年吕氏立诚轩刻本周礼释注二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聊城海源阁刻六艺堂诗礼七编本周礼注疏小笺五卷清曾钊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清同治十年刻本周礼札记一卷清潘任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年木活字印希郑堂丛书本【第82册】经部礼类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上)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第83册】经部礼类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中)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第84册】经部礼类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下)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第85册】经部礼类九旗古义述二卷清孙诒让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八年瑞安孙氏刻本读周礼日记一卷清于鬯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锗十六年刻学古堂日记本冬官旁求二卷清辛绍业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嘉庆二十一年经笥斋刻敬堂遗书本考工记图二卷清戴震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纪氏阅微草堂刻本考工创物小记八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考工记考辨八卷清王宗涑撰影印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考工记考一卷图一卷清吕调阳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刻观象庐丛书本磬折古义一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度刻通艺录本车制考一卷清钱坫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二年篆秋草堂刻本考工记车制图解二卷清阮元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乾隆七录书馆刻本考工记鸟兽虫鱼释一卷清陈宗起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一年养志居刻本轮舆私笺二卷图一卷清郑珍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莫氏金陵刻本凫氏为钟图说一卷清郑珍撰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年高氏刻本仪礼武威汉简残编附释文九篇影印文物出版社藏一九六四年版武威汉简仪礼节解十七卷读仪礼一卷明郝敬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郝千秋郝千石刻九部经解本【第86册】经部礼类仪礼通论十七卷(上)清姚际恒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抄本【第87册】经部礼类仪礼通论十七卷(下)清姚际恒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抄本仪礼经传内编二十三卷外编五卷首一卷清姜兆锡注疏参议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乾隆元年寅清楼刻本【第88册】经部礼类仪礼紃解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乾隆三十五年张源义刻本仪礼释例一卷清江永撰影印清道光二十四年刻钱氏守山阁丛书本仪礼管见三卷附录一卷清褚寅亮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仪礼注疏详校十七卷清卢文弨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十卢氏抱经堂刻本【第89册】经部礼类仪礼汇说十七卷清焦以恕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七年研雨斋刻本仪礼古今考二卷清李调元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李氏万卷楼刻函海本仪礼臆测十七卷叙录一卷清孔广林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山东书局刻孔丛伯说经五稿本仪礼释官九卷首一卷清胡匡衷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一年研六阁刻本仪礼经注疏正讹十七卷清金曰追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三年张式慎刻本仪礼学一卷清王聘珍撰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仪礼蠡测十七卷清韦协梦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五年带草轩刻本【第90册】经部礼类礼经释例十三卷清凌廷堪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四年阮氏文选楼刻本仪礼古今文异同五卷清徐养原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陆氏刻湖州丛书本仪礼精义不分卷补编一卷清黄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二年慈溪养正堂刻本读仪礼记二卷清张惠言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刻本仪礼图六卷(上)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年刻本【第91册】经部礼类仪礼图六卷(下)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年刻本仪礼古今文疏证二卷清宋世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刻光绪六年徐士銮补刻确山所著书本仪礼恒解十六卷清刘沅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民国十五年致福楼重刻本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清胡承珙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道光五年求是堂刻本仪礼正义四十卷(上)清胡培翚撰清杨大堉补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木犀香馆刻本【第92册】经部礼类仪礼正义四十卷(下)清胡培翚撰清杨大堉补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木犀香馆刻本【第93册】经部礼类仪礼经注一隅二卷清朱骏声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九年朱氏家塾刻本学礼管释十八卷清夏炘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咸丰十年景紫山房刻本仪礼释注二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杨以增刻本仪礼私笺八卷清郑珍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同治五年唐鄂生刻本读仪礼日记一卷清于鬯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刻学古堂日记本礼经凡例一卷附容经学凡例一卷廖平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年四川存古书局刻新订六译馆丛书本寿栎庐仪礼奭固十七卷吴之英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民国九年吴氏刻寿栎庐丛书本寿栎庐仪礼奭固礼器图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吴之英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民国九年吴氏刻寿栎庐丛书本【第94册】经部礼类寿栎庐仪礼奭固礼事图十七卷吴文英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民国九年吴氏刻寿栎庐丛书本礼经校释二十二卷曹元弼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八年刻后印本礼经学七卷曹元弼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宣统元年刻本【第95册】经部礼类昏礼辨正一卷清毛奇龄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康熙李塨等刻西河合集本丧礼吾说篇十卷清毛奇龄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康熙李塨等刻西河合集本五服图解一卷元龚端礼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元杭州路儒学刻本丧服表一卷殇服表一卷清孔继汾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光绪元年胡凤丹退补斋刻本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十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五服异同汇考三卷清崔述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四年陈履和东阳县署刻本丧服会通说四卷清吴嘉宾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刻本五服释例二十卷清夏燮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同治刻本丧服经传补疏二卷清叶大庄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玉屏山庄刻本【第96册】经部礼类丧服郑氏学十六卷张锡恭撰影印民国七年吴兴刘氏刻求恕斋丛书本礼记要义三十三卷(存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徽州刻本【第97册】经部礼类读礼日知二卷明金渊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年冯氏刻本礼记通解二十二卷首一卷明郝敬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郝千秋郝千石刻九部经解本礼记思五卷明赵僎撰影印北京师大图书馆藏明天启七年白门书林王荆岑等刻本【第98册】经部礼类礼记章句四十九卷清王夫之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金陵节署刻船山遗书本礼记偶笺三卷清万斯大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四年万福刻万充宗先生经学五书本礼记章义十卷清姜兆锡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雍正十年寅清楼刻本【第99册】经部礼类礼记章句十卷清任启运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乾隆刻本礼记疑义七十二卷(存六十卷)(上)清吴廷华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道光间张金吾诒经堂抄本【第100册】经部礼类礼记疑义七十二卷(存六十卷)(下)清吴廷华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道光间张金吾诒经堂抄本礼记章句十卷清汪绂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一年刻本【第101册】经部礼类续礼记集说一百卷(上)清杭世骏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年浙江书局刻本【第102册】经部礼类续礼记集说一百卷(下)清杭世骏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年浙江书局刻本【第103册】经部礼类礼记釐编十卷附录一卷清潘相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汲古阁刻本礼记附记十卷清翁方纲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稿本礼记补注四卷清李调元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李氏万卷楼刻函海本礼记集解六十一卷(上)清孙希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孙锵鸣刻本【第104册】经部礼类礼记集解六十一卷(下)清孙希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孙锵鸣刻本礼记笺四十九卷清郝懿行撰影印清光绪八年东路厅署刻郝氏遗书本【第105册】经部礼类礼记补疏三卷清焦循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六年半九书塾刻六经补疏本礼记恒解四十九卷清刘沅辑注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道光八年豫诚堂刻本礼记训纂四十九卷清朱彬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咸丰宜禄堂刻本【第106册】经部礼类礼记释注四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聊城海源阁刻六艺堂诗礼七编本礼记郑读考六卷清陈寿祺撰清陈乔枞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刻左海续集本礼记质疑四十九卷清郭嵩焘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思贤讲舍刻本礼记郑读考一卷清俞樾撰影印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本读小戴日记一卷清于鬯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刻学古堂日记本礼记识二卷廖平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民国十年四川存古书局刻新订六译馆丛书本【第107册】经部礼类檀弓辨诬三卷清夏炘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咸丰刻本王制笺一卷清皮锡瑞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四年思贤书局刻本内则章句一卷清顾陈垿撰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味菜庐活字印本学记笺证四卷王树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三年王氏刻陶庐丛刻本坊记新解不分卷廖平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民国十年四川存古书局刻新订六译馆丛书本深衣解一卷清戴震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稿本深衣释例三卷清任大椿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刻燕禧堂五种本大戴礼注补十三卷附录一卷清汪照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九年金元钰等刻本大戴礼记正误一卷清汪中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道光九年广东学海堂刻皇清经解本大戴礼记解诂十三卷清王聘珍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咸丰元年王氏刻本大戴礼记补注十三卷序录一卷清孔广森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清嘉庆刻巽轩孔氏所著书本大戴礼记斠补三卷清孙诒让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民国三年瑞安广明印刷所石印本【第108册】经部礼类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十三卷王树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九年王氏刻陶庐丛刻本曾子问讲录四卷清毛奇龄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康熙李塨等刻西河合集本孔子三朝记七卷清洪颐煊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刻本夏小正诂一卷清诸锦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十六年稿本夏小正考注一卷清毕沅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八年毕氏经训堂刻本夏小正补注四卷清任兆麟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一年任氏忠敏家塾刻本夏小正疏义四卷释音一卷异字记一卷附天象图清洪震煊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五年刻本夏小正释义不分卷清宋书升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末吴县王氏学礼斋抄本泾野先生礼问二卷明吕楠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二年谢少南刻吕泾野五经说本四礼翼八卷明吕坤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吕新吾全集本宗法论一卷清万斯大撰影印清道光沈氏世楷堂刻昭代丛书本郊社考辨一卷清李塨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学礼阙疑八卷清刘青莲撰清刘青芝补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乾隆刻刘氏传家集本禘说二卷清惠栋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乾隆毕氏刻经训堂丛书本明堂大道录八卷清惠栋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乾隆毕氏刻经训堂丛书本宗法小记一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释服二卷清宋绵初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三年书种堂刻本【第109册】经部礼类【第1册】经部易类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廖名春释文影印写本周易郑注十二卷宋王应麟辑清丁杰后定清张惠言订正叙录一卷清臧庸辑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四年萧山陈氏刻湖海楼丛书本敦煌周易残卷魏王弼注影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卷关氏易传一卷题后魏关朗撰唐赵蕤注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范氏天一阁刻本周易经典释文残卷唐陆德明撰影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卷周易正义十四卷唐孔颖达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周易注疏十三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易经解不分卷宋朱长文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四年刻本周易新讲义十卷宋龚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日本文化五年活字印佚存丛书本【第2册】经部易类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二卷题宋吕祖谦编影印清光绪十年黎庶昌日本东京使署刻古逸丛书本古易音训二卷宋吕祖谦撰清宋咸熙辑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七年刻本泰轩易传六卷宋李中正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日本宽政十二年活字印佚存丛书本易经训解四卷宋熊禾训解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六年刻本勿轩易学启蒙图传通义七卷宋熊禾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周易通义八卷发例二卷识蒙一卷或问三卷元黄超然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第3册】经部易类太易钩玄三卷元鲍恂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周易订疑十五卷首一卷题元董养性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正谊堂刻本【第4册】经部易类周易经疑三卷元涂溍生撰影印清嘉庆宛委别藏写本周易四卷元董中行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孔氏岳雪楼抄本周易旁注二卷卦传十卷前图二卷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第5册】经部易类易经旁训三卷明李恕撰影印南通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四年陈大科刻本八卦余生十八卷明邓梦文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二年文会堂刻本周易通略一卷明黄俊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易学象数举隅二卷明汪敬撰影印安徽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八年汪奎刻本易经图释十二卷明刘定之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八年崇恩阁刻本玩易意见二卷明王恕撰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周易赞义十七卷明马理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五年郑絅刻本泾野先生周易说翼三卷明吕楠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二年谢少南刻泾野先生五经说本【第6册】经部易类周易议卦二卷明王崇庆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莲谷先生读易索隐六卷明洪鼐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六年顺裕堂刻本学易记五卷明金贲亨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易学四同八卷明季本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易学四同别录四卷明季本撰影印北师大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读易记三卷明王渐逵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第7册】经部易类周易义丛十六卷首一卷明叶良佩辑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周易不我解六卷明徐体乾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胡子易演十八卷明胡经撰影印天一阁藏明抄本【第8册】经部易类读易纂五卷首一卷明张元蒙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王世贞刻本易经正义六卷明鄢懋卿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年吴初泉刻本周易传义补疑十二卷明姜宝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十四年古之贤新安郡斋刻本易象汇解二卷明陈士元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刻归云别集本【第9册】经部易类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首一卷明徐师曾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二年董汉策刻本周易象义六卷读易杂记四卷明章潢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九正易因不分卷明李贽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第10册】经部易类易原八卷明陈锡撰影印北师大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七年刻本易学十二卷明沈一贯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易意参疑首编二卷外编十卷明孙从龙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五年书林翁时化刻本生生篇七卷明苏浚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第11册】经部易类易筌六卷附论一卷明焦竑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年刻本易象管窥十五卷明黄正宪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新刻易测十卷明曾朝节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周易正解二十卷卷首读易一卷明郝敬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万历郝千秋郝千石刻郝氏九经解本【第12册】经部易类石镜山房周易说统十二卷明张振渊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三年石镜山房刻本周易古本全书汇编十七卷明李本固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周易象通八卷明朱谋玮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第13册】经部易类周易可说七卷明曹学佺撰影印甘肃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周易揆十二卷明钱士升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末赐余堂刻本周易古文钞四卷明刘宗周撰影印上海师大图书馆藏清初姜希辙刻本【第14册】经部易类周易宗义十二卷明程汝继辑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七年自刻本周易疏义四卷明程汝继撰影印上海师大图书馆藏明崇祯八年姚学心等刻本易经增注十卷易考一卷明张镜心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刻本【第15册】经部易类周易时论合编二十三卷明方孔照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刻本易说一卷明王育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三年刻娄东杂著本周易禅解十卷明释智旭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初刻本及释通瑞刻本【第16册】经部易类周易爻物当名二卷明黎遂球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九公山房易问二卷明郝锦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初刻本说易十二卷明乔中和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年乔钵刻跻新堂集本易经解醒四卷明洪守美郑林祥辑著影印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末东吴铭新斋刻本【第17册】经部易类大易则通十五卷闰一卷清胡世安撰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顺治十五年朱之俊刻本易图亲见一卷清来集之撰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来氏倘湖小筑刻本卦义一得二卷清来集之撰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来氏倘湖小筑刻本读易隅通二卷清来集之撰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黄正色刻本周易本义爻征二卷清吴曰慎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年李锡龄刻惜阴轩丛书本周易说略八卷清张尔岐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八年徐氏真合斋磁版印本【第18册】经部易类周易大象解一卷清王夫之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金陵节署刻船山遗书本周易内传六卷内传发例一卷周易外传七卷清王夫之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金陵节署刻船山遗书本易内传十二卷易传外篇一卷清金士升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易触七卷清贺贻孙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刻水。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全)_0
续修四库全书目录(全)周官说二卷补三卷清庄存与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嘉庆八年味经斋刻道光七年增修汇印味经斋遗书本周礼军赋说四卷清王鸣盛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沟洫疆理小记一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周礼摘笺五卷清李调元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李氏万卷楼刻函海本周礼汉读考六卷清段玉裁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本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清孔广林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山东书局刻孔丛伯说经五稿本周官心解二十八卷清蒋载康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一年经篚堂刻本【第81册】经部礼类周礼畿内授田考实一卷清胡匡衷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一年吴氏刻蛰园丛书本周礼序官考一卷清陈大庚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四年刻借月山房汇抄本周官指掌五卷清庄有可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道光刻本周礼学二卷清王聘珍撰影印清光锗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周礼故书考一卷清程际盛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刻三礼郑注考本周官故书考四卷清徐养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陆氏刻湖州丛书本周礼故书疏证六卷清宋世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六年徐士銮补刻确山所著书本周礼学一卷清沈梦兰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七年祁县县署刻所愿学斋书钞本周官恒解六卷清刘沅辑注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刻后印本周礼补注六卷清吕飞鹏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九年吕氏立诚轩刻本周礼释注二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聊城海源阁刻六艺堂诗礼七编本周礼注疏小笺五卷清曾钊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清同治十年刻本周礼札记一卷清潘任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年木活字印希郑堂丛书本【第82册】经部礼类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上)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第83册】经部礼类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中)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第84册】经部礼类周礼正义八十六卷(下)清孙诒让撰影印清宣统楚学社民国二十年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第85册】经部礼类九旗古义述二卷清孙诒让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八年瑞安孙氏刻本读周礼日记一卷清于鬯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锗十六年刻学古堂日记本冬官旁求二卷清辛绍业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嘉庆二十一年经笥斋刻敬堂遗书本考工记图二卷清戴震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纪氏阅微草堂刻本考工创物小记八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考工记考辨八卷清王宗涑撰影印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考工记考一卷图一卷清吕调阳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刻观象庐丛书本磬折古义一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度刻通艺录本车制考一卷清钱坫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二年篆秋草堂刻本考工记车制图解二卷清阮元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乾隆七录书馆刻本考工记鸟兽虫鱼释一卷清陈宗起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一年养志居刻本轮舆私笺二卷图一卷清郑珍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莫氏金陵刻本凫氏为钟图说一卷清郑珍撰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年高氏刻本仪礼武威汉简残编附释文九篇影印文物出版社藏一九六四年版武威汉简仪礼节解十七卷读仪礼一卷明郝敬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郝千秋郝千石刻九部经解本【第86册】经部礼类仪礼通论十七卷(上)清姚际恒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抄本【第87册】经部礼类仪礼通论十七卷(下)清姚际恒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抄本仪礼经传内编二十三卷外编五卷首一卷清姜兆锡注疏参议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乾隆元年寅清楼刻本【第88册】经部礼类仪礼紃解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乾隆三十五年张源义刻本仪礼释例一卷清江永撰影印清道光二十四年刻钱氏守山阁丛书本仪礼管见三卷附录一卷清褚寅亮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仪礼注疏详校十七卷清卢文弨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六十卢氏抱经堂刻本【第89册】经部礼类仪礼汇说十七卷清焦以恕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七年研雨斋刻本仪礼古今考二卷清李调元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李氏万卷楼刻函海本仪礼臆测十七卷叙录一卷清孔广林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山东书局刻孔丛伯说经五稿本仪礼释官九卷首一卷清胡匡衷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一年研六阁刻本仪礼经注疏正讹十七卷清金曰追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三年张式慎刻本仪礼学一卷清王聘珍撰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仪礼蠡测十七卷清韦协梦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五年带草轩刻本【第90册】经部礼类礼经释例十三卷清凌廷堪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四年阮氏文选楼刻本仪礼古今文异同五卷清徐养原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陆氏刻湖州丛书本仪礼精义不分卷补编一卷清黄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二年慈溪养正堂刻本读仪礼记二卷清张惠言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刻本仪礼图六卷(上)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年刻本【第91册】经部礼类仪礼图六卷(下)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年刻本仪礼古今文疏证二卷清宋世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刻光绪六年徐士銮补刻确山所著书本仪礼恒解十六卷清刘沅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民国十五年致福楼重刻本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清胡承珙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道光五年求是堂刻本仪礼正义四十卷(上)清胡培翚撰清杨大堉补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木犀香馆刻本【第92册】经部礼类仪礼正义四十卷(下)清胡培翚撰清杨大堉补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木犀香馆刻本【第93册】经部礼类仪礼经注一隅二卷清朱骏声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九年朱氏家塾刻本学礼管释十八卷清夏炘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咸丰十年景紫山房刻本仪礼释注二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杨以增刻本仪礼私笺八卷清郑珍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同治五年唐鄂生刻本读仪礼日记一卷清于鬯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刻学古堂日记本礼经凡例一卷附容经学凡例一卷廖平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年四川存古书局刻新订六译馆丛书本寿栎庐仪礼奭固十七卷吴之英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民国九年吴氏刻寿栎庐丛书本寿栎庐仪礼奭固礼器图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吴之英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民国九年吴氏刻寿栎庐丛书本【第94册】经部礼类寿栎庐仪礼奭固礼事图十七卷吴文英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民国九年吴氏刻寿栎庐丛书本礼经校释二十二卷曹元弼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八年刻后印本礼经学七卷曹元弼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宣统元年刻本【第95册】经部礼类昏礼辨正一卷清毛奇龄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康熙李塨等刻西河合集本丧礼吾说篇十卷清毛奇龄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康熙李塨等刻西河合集本五服图解一卷元龚端礼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元杭州路儒学刻本丧服表一卷殇服表一卷清孔继汾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光绪元年胡凤丹退补斋刻本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十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五服异同汇考三卷清崔述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四年陈履和东阳县署刻本丧服会通说四卷清吴嘉宾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刻本五服释例二十卷清夏燮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同治刻本丧服经传补疏二卷清叶大庄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玉屏山庄刻本【第96册】经部礼类丧服郑氏学十六卷张锡恭撰影印民国七年吴兴刘氏刻求恕斋丛书本礼记要义三十三卷(存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祐十二年魏克愚徽州刻本【第97册】经部礼类读礼日知二卷明金渊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年冯氏刻本礼记通解二十二卷首一卷明郝敬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郝千秋郝千石刻九部经解本礼记思五卷明赵僎撰影印北京师大图书馆藏明天启七年白门书林王荆岑等刻本【第98册】经部礼类礼记章句四十九卷清王夫之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金陵节署刻船山遗书本礼记偶笺三卷清万斯大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四年万福刻万充宗先生经学五书本礼记章义十卷清姜兆锡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雍正十年寅清楼刻本【第99册】经部礼类礼记章句十卷清任启运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乾隆刻本礼记疑义七十二卷(存六十卷)(上)清吴廷华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道光间张金吾诒经堂抄本【第100册】经部礼类礼记疑义七十二卷(存六十卷)(下)清吴廷华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道光间张金吾诒经堂抄本礼记章句十卷清汪绂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一年刻本【第101册】经部礼类续礼记集说一百卷(上)清杭世骏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年浙江书局刻本【第102册】经部礼类续礼记集说一百卷(下)清杭世骏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年浙江书局刻本【第103册】经部礼类礼记釐编十卷附录一卷清潘相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汲古阁刻本礼记附记十卷清翁方纲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稿本礼记补注四卷清李调元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清乾隆李氏万卷楼刻函海本礼记集解六十一卷(上)清孙希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孙锵鸣刻本【第104册】经部礼类礼记集解六十一卷(下)清孙希旦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同治七年孙锵鸣刻本礼记笺四十九卷清郝懿行撰影印清光绪八年东路厅署刻郝氏遗书本【第105册】经部礼类礼记补疏三卷清焦循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六年半九书塾刻六经补疏本礼记恒解四十九卷清刘沅辑注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道光八年豫诚堂刻本礼记训纂四十九卷清朱彬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咸丰宜禄堂刻本【第106册】经部礼类礼记释注四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聊城海源阁刻六艺堂诗礼七编本礼记郑读考六卷清陈寿祺撰清陈乔枞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刻左海续集本礼记质疑四十九卷清郭嵩焘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思贤讲舍刻本礼记郑读考一卷清俞樾撰影印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本读小戴日记一卷清于鬯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六年刻学古堂日记本礼记识二卷廖平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民国十年四川存古书局刻新订六译馆丛书本【第107册】经部礼类檀弓辨诬三卷清夏炘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咸丰刻本王制笺一卷清皮锡瑞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四年思贤书局刻本内则章句一卷清顾陈垿撰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味菜庐活字印本学记笺证四卷王树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三年王氏刻陶庐丛刻本坊记新解不分卷廖平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民国十年四川存古书局刻新订六译馆丛书本深衣解一卷清戴震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稿本深衣释例三卷清任大椿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刻燕禧堂五种本大戴礼注补十三卷附录一卷清汪照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九年金元钰等刻本大戴礼记正误一卷清汪中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道光九年广东学海堂刻皇清经解本大戴礼记解诂十三卷清王聘珍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咸丰元年王氏刻本大戴礼记补注十三卷序录一卷清孔广森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清嘉庆刻巽轩孔氏所著书本大戴礼记斠补三卷清孙诒让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民国三年瑞安广明印刷所石印本【第108册】经部礼类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十三卷王树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九年王氏刻陶庐丛刻本曾子问讲录四卷清毛奇龄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康熙李塨等刻西河合集本孔子三朝记七卷清洪颐煊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刻本夏小正诂一卷清诸锦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十六年稿本夏小正考注一卷清毕沅撰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八年毕氏经训堂刻本夏小正补注四卷清任兆麟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一年任氏忠敏家塾刻本夏小正疏义四卷释音一卷异字记一卷附天象图清洪震煊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五年刻本夏小正释义不分卷清宋书升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末吴县王氏学礼斋抄本泾野先生礼问二卷明吕楠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二年谢少南刻吕泾野五经说本四礼翼八卷明吕坤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吕新吾全集本宗法论一卷清万斯大撰影印清道光沈氏世楷堂刻昭代丛书本郊社考辨一卷清李塨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学礼阙疑八卷清刘青莲撰清刘青芝补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乾隆刻刘氏传家集本禘说二卷清惠栋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乾隆毕氏刻经训堂丛书本明堂大道录八卷清惠栋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乾隆毕氏刻经训堂丛书本宗法小记一卷清程瑶田撰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通艺录本释服二卷清宋绵初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三年书种堂刻本【第109册】经部礼类【第1册】经部易类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廖名春释文影印写本周易郑注十二卷宋王应麟辑清丁杰后定清张惠言订正叙录一卷清臧庸辑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四年萧山陈氏刻湖海楼丛书本敦煌周易残卷魏王弼注影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卷关氏易传一卷题后魏关朗撰唐赵蕤注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范氏天一阁刻本周易经典释文残卷唐陆德明撰影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卷周易正义十四卷唐孔颖达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周易注疏十三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易经解不分卷宋朱长文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四年刻本周易新讲义十卷宋龚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日本文化五年活字印佚存丛书本【第2册】经部易类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二卷题宋吕祖谦编影印清光绪十年黎庶昌日本东京使署刻古逸丛书本古易音训二卷宋吕祖谦撰清宋咸熙辑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七年刻本泰轩易传六卷宋李中正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日本宽政十二年活字印佚存丛书本易经训解四卷宋熊禾训解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六年刻本勿轩易学启蒙图传通义七卷宋熊禾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周易通义八卷发例二卷识蒙一卷或问三卷元黄超然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第3册】经部易类太易钩玄三卷元鲍恂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周易订疑十五卷首一卷题元董养性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正谊堂刻本【第4册】经部易类周易经疑三卷元涂溍生撰影印清嘉庆宛委别藏写本周易四卷元董中行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孔氏岳雪楼抄本周易旁注二卷卦传十卷前图二卷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第5册】经部易类易经旁训三卷明李恕撰影印南通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四年陈大科刻本八卦余生十八卷明邓梦文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二年文会堂刻本周易通略一卷明黄俊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易学象数举隅二卷明汪敬撰影印安徽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八年汪奎刻本易经图释十二卷明刘定之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八年崇恩阁刻本玩易意见二卷明王恕撰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周易赞义十七卷明马理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五年郑絅刻本泾野先生周易说翼三卷明吕楠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二年谢少南刻泾野先生五经说本【第6册】经部易类周易议卦二卷明王崇庆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莲谷先生读易索隐六卷明洪鼐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六年顺裕堂刻本学易记五卷明金贲亨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易学四同八卷明季本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易学四同别录四卷明季本撰影印北师大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读易记三卷明王渐逵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第7册】经部易类周易义丛十六卷首一卷明叶良佩辑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周易不我解六卷明徐体乾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胡子易演十八卷明胡经撰影印天一阁藏明抄本【第8册】经部易类读易纂五卷首一卷明张元蒙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王世贞刻本易经正义六卷明鄢懋卿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年吴初泉刻本周易传义补疑十二卷明姜宝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十四年古之贤新安郡斋刻本易象汇解二卷明陈士元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刻归云别集本【第9册】经部易类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首一卷明徐师曾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二年董汉策刻本周易象义六卷读易杂记四卷明章潢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九正易因不分卷明李贽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第10册】经部易类易原八卷明陈锡撰影印北师大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七年刻本易学十二卷明沈一贯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易意参疑首编二卷外编十卷明孙从龙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五年书林翁时化刻本生生篇七卷明苏浚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第11册】经部易类易筌六卷附论一卷明焦竑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年刻本易象管窥十五卷明黄正宪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新刻易测十卷明曾朝节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周易正解二十卷卷首读易一卷明郝敬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万历郝千秋郝千石刻郝氏九经解本【第12册】经部易类石镜山房周易说统十二卷明张振渊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三年石镜山房刻本周易古本全书汇编十七卷明李本固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周易象通八卷明朱谋玮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第13册】经部易类周易可说七卷明曹学佺撰影印甘肃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周易揆十二卷明钱士升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末赐余堂刻本周易古文钞四卷明刘宗周撰影印上海师大图书馆藏清初姜希辙刻本【第14册】经部易类周易宗义十二卷明程汝继辑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七年自刻本周易疏义四卷明程汝继撰影印上海师大图书馆藏明崇祯八年姚学心等刻本易经增注十卷易考一卷明张镜心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刻本【第15册】经部易类周易时论合编二十三卷明方孔照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刻本易说一卷明王育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三年刻娄东杂著本周易禅解十卷明释智旭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初刻本及释通瑞刻本【第16册】经部易类周易爻物当名二卷明黎遂球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九公山房易问二卷明郝锦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初刻本说易十二卷明乔中和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年乔钵刻跻新堂集本易经解醒四卷明洪守美郑林祥辑著影印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末东吴铭新斋刻本【第17册】经部易类大易则通十五卷闰一卷清胡世安撰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顺治十五年朱之俊刻本易图亲见一卷清来集之撰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来氏倘湖小筑刻本卦义一得二卷清来集之撰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来氏倘湖小筑刻本读易隅通二卷清来集之撰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黄正色刻本周易本义爻征二卷清吴曰慎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年李锡龄刻惜阴轩丛书本周易说略八卷清张尔岐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八年徐氏真合斋磁版印本【第18册】经部易类周易大象解一卷清王夫之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金陵节署刻船山遗书本周易内传六卷内传发例一卷周易外传七卷清王夫之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金陵节署刻船山遗书本易内传十二卷易传外篇一卷清金士升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易触七卷清贺贻孙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刻水。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学通论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学通论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经学通论”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经学通论五卷。
清皮锡瑞(1850-1908)撰。
锡瑞字鹿门,号师伏,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
博闻强记,淡于荣利,精研汉儒经学,多所发明。
曾讲学于湖南桂阳龙潭书院和南昌经训书院,任京师大学堂经学教习。
一生着述甚丰。
除《经学通论》外,主要着作还有《尚书大传疏证》、《今古文尚书考证》、《孝经郑注疏》、《经学历史》等。
《经学通论》按《易》《书》《诗》《礼》《春秋》分为五卷,分别将汉代至清研究五经的主要观点加以汇集,并作了较系统的评判阐述。
在“《易》论”中,论卦辞为文王作,爻辞为周公作之说,都无明据,当为孔子所作;论卦辞爻辞就是《系辞》《十翼》之说,于古无征;论汉初说《易》,皆主义理,切人事,而不言阴阳术数;论阴阳灾变为《易》的别传;论孟氏为京氏所托,而虞氏传孟学又偶有出于道家者;论王弼以十篇说经颇得费氏之旨等等,均较惬当。
只是论焦循以假借说《易》本于《韩诗》,能发前人所未发,学者当援例推补,则失之审慎。
在“《书》论”中,锡瑞虽主今文经学,但少门户之见,持论较为圆通。
如论伏生所传今文不伪,治《尚书》不可背离伏生《大传》最初之义;论伏生之传以后,《史记》引《尚书》多同今文,不当据为古文;论《禹贡》山川,当据经文及汉人古义解之,不得从后起之说等等。
但据《洪范》中“天乃锡禹”,谓三国魏时张掖涌石有牛马之形及“大讨曹”字,足见祥异之兆,有不能据理来断定有无的现象。
这种信伪为真的作法,未免可笑。
在“《诗》论”中,谓毛传不及三家诗,略举典礼数条即可证;谓毛序不知出自何人,或以为在毛公之前,是子夏;或以为在毛公之后,是卫弘,其实都无明文可证。
三家诗亡佚后,没有比毛诗更古的。
无论如何,毛诗都在郑玄之前出现,不必争论究竟何人所作。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演繁录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演繁录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演繁录”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演繁录十六卷。
《续演繁录》六卷。
又称《程氏演繁录》。
南宋程大昌(1123-1195)撰。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
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
历太平州教授、秘书省正字、着作佐郎、秘阁修撰、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国子祭酒、权吏部尚书等,光宗时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程大昌学问渊博,“为时所宗,虽朱子(朱熹)亦加敬重”(清照旷阁刻本《演繁录》跋)。
平生着述颇多,此书之外,还有《禹贡山川地理图》、《诗论》、《易原》、《雍录》、《考古编》、《北边备对》等。
绍兴中,董仲舒《春秋繁露》初出,其本不完。
大昌见《通典》所引“剑之在左”诸条、《太平御览》所引“禾实于野”诸条有伪,因谓董仲舒原书必因一事一物而断之己意,乃精心探索,自为一编,撰成此书,仿董仲舒《春秋繁露》之名而定书名。
全书以格物致知为宗旨,《自序》谓,格物致知之书,“先秦则《尔雅》,入汉则《繁露》,其后转而为释名。
《尔雅》正谬刊误皆小学也,而论事谈理者必稽焉”,“故《尔雅》得与经比。
《繁露》以下既杂载后世之制,则其书往往晦伏不扬,此贵耳贱目之央也”(《演繁录》程大昌自序)。
因此,大昌不限古今,收载三代至宋时杂事,共四百八十八则,不分类,演入书中。
晚年寓居乡里,又为《续编》六卷,分制度、文类、诗事、谈助四门,共二百二十九则。
成书以后,评价不。
楼钥参校诸家书籍时,得董仲舒《春秋繁露》原本,凡诸书所引者具在,讥笑程大昌所见不广,误以董仲舒为小说家。
周密《齐东野语》又记载说:“程大昌《演繁录》初成,高文虎曾借来观看,称其博赡。
高文虎之子高似孙时年尚少,因偷看了此书。
后来,程大昌索回原书,高似孙则另出一书,曰《繁露诘》,多程大昌所未载,而辩尤详。
”《四库全书总目》考高似孙书未传,诸家书目亦不着录,以为“似孙所着纬略,其精博未必胜于大昌。
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
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一、历史认识活动的结构1、历史认识活动的三极结构:历史认识主体、史料、历史认识客体。
2、三极的各自特点:历史认识主体: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
主体意识结构的构成包括主体的哲学观点、政治态度、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性格气质等。
史料:不完全、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历史认识客体:客观性、不可重复。
3、两种争论和治学取向:客观主义:将史料等同于历史认识客体,否认历史认识主体主动参与的可能,强调建立纯客观的史学。
相对主义:将历史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视为历史认识的决定作用,否认史料的客观性,怀疑人类重建客观历史的能力。
共同特点:没有将三极视为一个能动统一的结构。
二、历史认识的过程和类型1、过程:从感性、知性到理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历史认识就是人类依靠自己的理性(有时非理性也会发挥影响)重构历史的过程。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合理性的、合逻辑的,人类的理性和逻辑因此常常成为历史认识的限度。
2、类型:事实性认识:目的在于求得历史之真,弄清历史客体的客观面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这是历史认识的基础性工作。
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以史料为对象,考证史料的真伪错谬,力争恢复其原貌(有人称之为外考证);第二,以历史认识客体为对象,考证史事的真实与否,求得历史之真(有人称之为内考证)。
抽象性认识:在弄清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梳理这些历史事实的发展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历史的底蕴,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价值性认识:在事实性认识和抽象性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人们的现实性价值需要而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性判断。
这种认识更多地牵涉到历史认识和史学的社会功能问题。
三、史料的搜集与鉴别1、史料的种类:按照其存在形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文献史料,主要包括经部书、史部书、子部书、集部书、类书、档案、方志、金石铭文、石刻铭文、报刊杂志、外国人著述、口述史料,等等。
第二类:实物史料,主要包括人类化石、石器(石斧、石砧、石针、石农具等)、陶器(鼎、豆、皿、鬲等)、金属器(清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自序》说“古器自周秦至今(清),凡有六厄”——秦、后汉、隋、后周、宋、金。
《四库全书》概说(免费)
内廷四阁之二文溯阁
文溯阁位于盛京(沈阳)故宫,贮藏第二部 《四库全书》。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 取总统大权,当时受命督理东三省军务 兼奉天巡按使的段芝贵,为讨好袁世凯, 于1914年将文溯阁书运往北京,存放在 故宫保和殿。1925年,东北筹办奉天图 书馆,当地教育会长冯广民多方奔走, 又把阁书运回沈阳,仍藏在文溯阁。1931 年后,东北地区沦入日本侵略军铁蹄之 下,文溯阁《四库全书》也由伪满国立
《四库全书总目》部类
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 算法(推步、算书)、术数(数学、占侯、相宅相墓、 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艺术(书画、 琴谱、篆刻、杂技)、谱录(器物、食谱、草木鸟兽 虫鱼)、杂家(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 编)、类书、小说(杂事、异闻、琐语)、释家、道 家 集部——楚辞、别集(汉至五代、北宋建隆至靖 康、南宋建炎至德祐、金元、明洪武至崇祯、清初至 乾隆)、总集、诗文评、词曲(词集、词选、词话、 词谱词韵、南北曲)
右上:丁丙 右下:今杭州 文澜阁
江浙三阁之三文澜阁
1910年代,浙江省立图书馆首任馆长钱恂组织人 力对文澜阁《四库全书》进行第二次抄补;1920年 代,浙江省教育厅长张宗祥再次倡议抄补文澜阁阙书 阙卷。经过三次大规模抄补,文澜阁《四库全书》基 本恢复全貌,1958年清点时,阁书册数已达36465 册。至今保存完好,贮藏于浙江图书馆。
右上:丁丙 右下:今杭州 文澜阁
江浙三阁之三文澜阁
江苏镇江 金山寺
江浙三阁之二文汇阁
文汇阁地处江苏扬州,阁中事务亦由 两淮盐运使经管。咸丰三年(1853),太 平军攻入扬州,文汇阁《四库全书》被付 之一炬,荡然无存。其命运与文宗阁书完 全相同。
江苏扬州 天宁寺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典释文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典释文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经典释文”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经典释文三十卷。
唐陆德明撰。
陆德明(550-630)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
仕陈为左常侍。
入隋为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
唐贞观中拜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封吴县男。
从周弘正学,善言玄理,精经学小学。
尚着《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均传于世。
陆氏于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583年),采集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又兼采诸家训诂,考证各本异同,遂撰《经典释文》一书。
第一卷《序录》包括“序”、“条例”、“次第”、“注解传述人”四部分:“序”说明编撰此书的缘由和目的;“条例”主要说明编撰方式;“次第”说明所释各部经典次序先后之依据;“注解传述人”介绍传述经典各家的渊源和流派。
从第二卷至第三十卷分别注释《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十四部着作的经文和注文的音义。
是书收《老子》、《庄子》,而不收《孟子》,曾引起清儒的疑问。
《四库提要》云:“其列《老》、《庄》于经典,而不取《孟子》,颇不可解。
盖北宋以前,《孟子》不列于经,而《老》、《庄》则自西晋以来为士大夫所推尚,德明生于陈季,犹沿六代之余波也。
”此说很是。
《经典释文》对于《孝经》,由于为童蒙初学之书,《老子》当时传本错误很多,故多摘全句;其他各书则标出书名及章节,尔后只摘录被注之经文或注文,或一字,或两三字,全句录出者甚少。
是书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和校勘。
陆氏《序》云:“夫书音之作,作者多矣,前儒撰着,光乎篇籍,其来既久,诚无间然。
……汉魏迄今,遗文可见,或专出己意,或祖述旧音,各师成心,制作如面;加以楚夏声异,南北语殊,是非信其所闻,轻重因其所习,后学钻仰,罕逢指要。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五经通义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五经通义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五经通义”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五经通义①一卷。
清宋翔凤(1776-1860)辑。
翔凤字于庭,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经学家,常州学派有名的学者。
庄述祖之甥。
嘉庆庚申(1801)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
翔凤治经学,“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清史稿·宋翔凤传》)。
撰《论语说义》十卷,以为《论语》乃孔子言“性与天道”的“微言”所在。
其着作另有《论语郑注》十卷,《孟子赵注补正》六卷,《孟子刘熙注》一卷,《小尔雅训纂》六卷,《过庭录》十六卷,《朴学斋文录》四卷,《忆山堂诗录》八卷等。
《五经通义》一书,《隋志》着录八卷,不题撰人名氏。
翔凤辑录此书,从《隋志》。
所辑诸条,除“八风者八卦之气”、“土冢树槐”两条,其余都不注出处,此宋本不及洪本处。
其中“天子有天下大号”、“妇人无爵故无谥”、“古者天子至于土”、“功成作乐”、“礼乐者所以象德”、“受命而王者”、“黄帝乐所以为咸池”、“王者之乐有先后者”诸条,皆洪辑本所无。
其他文字小异之处尚多。
如“土冢树槐”一条,洪本多出“诸侯冢树柏”五字,“震与霆皆霹雳也”一条,洪本多出“电谓之雷光也”六字。
有《浮溪精舍丛书》本。
②一卷。
清马国翰(1794-1857)辑。
国翰字词溪,号竹吾,山东历城(今济南)人,经学家和辑佚家。
道光壬辰(1832)进士,官至陇州(今陕西陇县)知州。
所至收罗古籍,积书至五万七千余卷。
长于辑佚,所辑《玉函山房辑佚书》七百零八卷,收佚书五百九十四种。
或谓此丛书系清代辑佚家章宗源(1752-1800)未完之稿,国翰改序付雕,可备一说。
国翰生平着述颇多,有《古文尚书音》一卷,《毛诗草虫经》一卷,《夏小正诗》十二卷,《春秋开田记》一卷,《古论语》六卷,《论语隐义注》一卷,《圣证论》一卷,《玉函山房目耕帖》三十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经论三百五十种》,《玉函山房辑佚书史论》,《唐韩鄂四时纂要》一卷,《范子计然》三卷,《月令七十二候诗》四卷,《神农书》一卷,《玉函山房文集》五卷,《续集》五卷,《玉函山房诗钞》八卷等。
简释《四库全书》
龙源期刊网 简释《四库全书》作者:那秋生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0年第05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
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
“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
“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其中儒学十三经传:《易经》、《书经》、《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籍纂诂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籍纂诂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经籍纂诂”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经籍纂诂一百六卷。
清阮元撰。
阮元(1764-1849)字伯元,一字伯梁,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江苏仪征县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达。
生平热衷兴办教育、提倡学术,创立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
精文字训诂,旁及金石、天文、历算、舆地之学。
着《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学海堂经解》等书。
校刻《十三经注疏》,着《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汇刻《清经解》等。
《经籍纂诂》乃阮芸台于乾隆乙卯年(1795年)督学浙江时,遴选两浙通经文士几十人,由阮氏手定凡例,诸人分书编辑,臧镛堂、礼堂兄弟总纂其事,凡历二年,于嘉庆三年(1798年)完成付刻。
后又完成“补遗”,今通行本已将“补遗”析附每字之末。
我国训诂着作虽多,在清以前尚无汇古人训诂为一书者,《经典释文》虽近之,但陆氏本为随文注释,并非专意搜罗。
阮氏之书则专意“网罗前训,征引群书”,遂成此训诂总汇。
《经籍纂诂》编次文字,依照《佩文韵府》办法,按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系字,每韵为一卷。
归字以《佩文韵府》为主,《佩文韵府》未载之字,则据《广韵》补录,《广韵》未载之字则据《集韵》补录。
一字数音,则各审其反切,归入各韵。
单纯复音词,归入第一字之韵,如“崔嵬”,按“崔”字音归入灰韵。
每字之下汇集唐代以前诸家故训,其次序是先本义本训,如一东:同,合也;隆,高也。
或存声训,如一东:东,动也;风,氾也。
次列引申义,或展转相训者,以及假借之义;名物象数则又次之。
其训诂繁多,名物丛集者,先后之次略依《尔雅》十九篇之目。
各义项之下,皆注明出处。
义项与义项之间以圆圈隔开。
所引故训,皆照录原文,不增减改易。
所引群书,按经、史、子、集的顺序排列。
经部书复仿《经典释文》之次,按《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的次序排列;《尔雅》为训诂之祖,举而冠诸《方言》、《广雅》之前;《孟子》列于荀卿、扬雄之上,以示尊崇。
续修四库全书
续修四库全书
简介:《续修四库全书》是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
概述《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续编,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
这是继18世纪清朝编修《四库全书》后,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古典文献进行大规模的清理与汇集。
2002年4月,《续修四库全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 《续修四库全书》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绿、红、蓝、赭四色装饰封面,16开本、精装1800册,分经部260 册,史部670册,子部370册,集部500册。
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荟萃于此。
《四库全书》简介《续修四库全书》总共收书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
在编纂、出版过程中,曾向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82家藏书。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苑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经苑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经苑”的解读,
以供大家了解。
经苑
二百一十八卷。
清钱仪吉编。
仪吉字蔼人,号衍石,一号心壶,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二甲进士,官至给事中,尝主讲河南大梁书院。
此书即其在书院时编刊的。
首有吉仪序,大意是补通志堂所未收。
原编四十四种,刊成的有司马光《温公易说》六卷,张根《吴园易解》九卷,杨万里《诚斋易传》二十卷,徐总干《易传证》四卷,黄泽《易学滥觞》一卷,郑伯熊《敷文书说》一卷,黄伦《尚书精义》五十卷,赵善湘《洪范统一》一卷,傅寅《禹贡说断》四卷,王质《诗总闻》二十卷,吕祖谦《家塾读诗记》三十卷,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卷,王安石《周官新义》十六卷、附二卷,李如圭《仪礼集释》三十卷,《仪礼释宫》一卷,陆淳《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三卷,苏辙《春秋集解》十二卷,朱子《孝经刊误》一卷,吕维祺《孝经本义》
二卷,《孝经或问》三卷,《孝经翼》一卷,郑汝谐《论语意原》四卷,许谦《读四书丛说》七卷,熙时子《孟子外篇注》一卷,熊明来《瑟谱》六卷。
自唐迄明,作者二十三人,书共二十六种。
虽不如通志堂多有秘笈,但校雠精审则远胜于通志堂。
有道光大梁书院刊本。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抱经堂丛书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抱经堂丛书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抱经堂丛书”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抱经堂丛书
二十一种,二百六十三卷。
清卢文弨(1717-1795)编辑。
卢文弨字召弓,一作绍弓,号矶渔,又号抱经,钱塘(今江苏杭州)人。
乾隆十七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提举湖南学政,历主江浙各书院讲席。
其人潜心汉学,与戴震、段玉裁友善。
好校书,孜孜无怠,曾合经、史、子、集三十八种,摘字而注,名为《群书拾补》。
自着书有《抱经堂集》、《仪礼注疏详校》、《钟山扎记》、《龙城扎记》等。
《抱经堂丛书》以精审着名,择编者所藏至善之本及经时贤考定者汇为一编,共二十一种: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清卢文弨《经典释文考证》、宋孙奭《孟子音义》、清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晋孔晁注《逸周书》、汉班固《白虎通》、清庄述祖《白虎通阙文·义考》、晋郭璞注《方言》、唐杨倞注《荀子》、汉贾谊《新书》、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清赵曦明注《颜氏家训》、清钱大昕《颜氏家训注补正》、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清卢文弨校《西京杂
记》、汉蔡邕《独断》、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清卢文弨《钟山札记》、清卢文弨《龙城札记》、清冯景《解舂集文钞》、清卢文弨《抱经堂文集》。
其中卢文弨亲自详校者占绝大部分,每校一书必搜罗诸本,反复钩稽,务求至当,故当时学界推崇备至,以为本丛书对光扬汉学有莫大之功,可谓丛书中之上品。
通行本有清乾隆嘉庆间余姚卢氏刊本,民国十二年(1923)北京直隶书局据清卢氏刊本影印本。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解入门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解入门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经解入门”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经解入门八卷。
章炳麟(1869-1936)撰。
章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一作梅叔),号太炎,曾改名绛。
浙江余杭人。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
章炳麟早年曾受过严格的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教育,师事清经学大师俞樾。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都有所贡献。
他宣传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
其着书颇多,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经解入门》八卷系章炳麟早年之作,因当时人微言轻,恐怕不被人重视,于是伪托江藩之名传播于世。
因此,至到现在刊行于世的各种版本,署名者仍为江藩。
但是在书中可以多处看到江藩以后的人所发挥的义例,并且全录张之洞、俞樾诸人的言论也不少,而江藩逝世时张之洞还没出生,俞樾才九岁。
由此可见《经解入门》决非江藩所作。
但终归不知《经解入门》出自于章氏之手,此书最初有光绪戊子石印本(戊子,光绪十四年,1888年),章炳麟当时二十二岁。
书首有阮元为之作的《叙言》。
此序也是伪托的权威之言。
因为在阮元的《揅经室文集》中没有此序。
还有值得怀疑的是作《叙言》的时间是“道光十二年岁次壬辰”(1832年),而且标明“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阮元序”,事实上阮元已于道光六年(1826)调离两广而任云贵总督。
《经解入门》共八卷,分为五十二题。
卷一各题,总论《经解入门》的成书过程及源流、内容;卷二至卷三各题,叙述历代经学的兴废流别;卷四各题,介绍经学与他学的关系及讲经者应注意的事项;卷五各题,论述小学音韵目录及训诂考据之学;卷六卷七各题,论述讲经的规则;卷八为附选,即经学论文十五篇。
此书精心建构,录选篇目甚精,议论严肃公正,最适合于初学者浏览。
若能精读,尤能悟出门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精通经学的渡口和桥梁,所以此书在当时流行最广。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冶堂解义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经冶堂解义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
念“经冶堂解义”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经冶堂解义
二卷。
清郭坛(生卒年不详)撰。
郭坛字岱封,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
乾隆乙卯优贡,考授主簿。
素怀淡泊,不营仕进。
郭坛为学不同世俗,举凡典章、名物、地理、氏族、律吕、文字、训诂之学,无不研究。
每治一经,既远搜古谊,兼亦旁及近代论述,博综众说,严择慎取,并参以心得,为文有法度。
所着除本书外,尚有《经冶堂易义》、《文钞》(皆佚失)。
本书前有郝懿行、贾声槐二序,后有陈汝庚跋。
按:本书大体以考证为主,在地理方面尤为详尽。
如“泥中”条,认为就是“饮饯于祢”之“祢”,根据《韩诗》“祢”作“坭”,释文:“泥乃兮反,依字作尼,又
作坭”,《仪礼·士虞礼》注,引《诗》“饮饯于祢”,释文:“祢乃礼反,刘本作泥,音同”。
“坭”、“尼”、“祢”三字,古代通用,其地在今开州
西北,即《环宇记》所称“大祢沟”。
“琅玡”条,根据《山海经》郭注认为齐之琅玡和勾践建都之琅玡不同,《括地志》所称密州诸城县有越王勾践琅玡台也不对,因琅玡是郡,始建于秦,朱注也误。
这二条最为详确。
其他条有论断很对,而举证不够全面的,也有涉于臆断的。
前者如认为“负夏”就是“负瑕”、“毕郢”就是“毕程”,后者如“转附朝”条。
有嘉庆十八年刊本。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义悬解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经义悬解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
念“经义悬解”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经义悬解
五卷。
清徐寿基撰。
寿基字桂珤,江苏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
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山东某县知县。
此书侧重考订经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
作者用力虽勤,且有个别可取之处,但疏略不少。
如《论语·公冶长》“昼寝”一条,徐寿基认为,朱
熹《论语集注》解为“当昼而寐”,不如古训“昼”作“画”长。
但他仅言“昼”古训作’“画”,却不知出自韩愈《论语笔解》,而《论语笔解》此说,也不详其所本。
据唐朝李匡义《资暇集》考证,直到梁武帝时,通行版本仍是“昼寝”而不是“画寝。
”
又如“段干木”条,徐寿基认为是“段”为姓,“干木”为名。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段干”本魏国邑名,后因
邑为姓。
《魏世家》里既有段干木,又有段干子;《田完世家》里有段干朋;《战国策·齐策》里有段干纶。
高诱注:“段干,姓;纶,名也。
”
《吕氏春秋》称作“干木”,如同后世称司马迁为“马迁”,是行文取便。
再如《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之定”,徐寿基引北人俚语,谓“定”为“臀”,亦殊为乖谬。
《经义悬解》有光绪十三年志学斋集本。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隶续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隶续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隶续”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隶续二十一卷。
宋洪适撰。
洪适,详见《隶释》条。
洪适编撰了《隶释》以后,又陆续得了很多碑文,于是又仿照《隶释》体例,编撰成篇,名曰《隶续》。
宋乾道四年(1168)先刻十卷;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又为其刻四卷;其后二年李彦颖又为增刻五卷;淳熙七年(1180)尤袤又为其刻二卷,并连其版,前后合为一书,共二十一卷,洪氏写了自跋。
淳熙八年(1181),洪适把《隶释》和《隶续》合印为一书,洪氏又写了跋语。
然这本合编本,世无传本。
《隶释》有明万历王鹭刻本,保存完整。
《隶续》则几乎佚散。
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说:关于《隶续》一书,范氏天一阁、曹氏古林、徐氏传是楼、含经堂所藏,只有七卷。
他后来又访得琴川毛氏旧钞本,虽残缺过半,但于七卷之外,又增得一百一十七页。
朱彝尊参合两家之残帙,参校成编,刻本于扬州。
喻良能在跋中说:“续有得者,编为十卷;又复冥搜旁取,编成九卷”,即当时所刻实际上只有十九卷。
此本第五、六卷载碑图,第七卷载碑式,第八卷又为碑图,第九、十两卷缺,第十一至二十卷载碑文,第二十一卷残缺不全。
洪适的自跋,载在第二十卷尾。
前后参差错乱,已非原书之旧貌。
朱彝尊所说的七卷本,乃元泰定二年(1325)宁国路儒学所刻,较扬州本讹误为少,但缺损太多。
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扬州本,而以泰定本详校异同。
至于残缺的部分,至今无可考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诒经堂续经解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
念“诒经堂续经解”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诒经堂续经解
一千四百三十六卷。
清张金吾(1787-1829)编。
张金吾字慎旃,一字月霄,昭文(今江苏常熟)人。
张海鹏之侄,与同乡陈揆友善。
少孤,天性聪颖。
少时便好学古诗文,及长,读书于“照旷阁”藏书
楼,便博览群书,学为考据,校《太平御览》诸
书。
嘉庆十四年(1809年),补博士弟子员,不久弃去。
受同乡先儒钱谦益、汲古阁毛晋影响颇深,致力于
藏书,研究校雠诸学,又潜心经术目录学。
叔父张海鹏好收藏典籍,金吾特别注重金元两朝遗书的搜集,合先人旧藏,得八万余卷,藏于他的书屋“爱日精庐”之中。
并撰《爱日精庐藏书志》四十卷,每着录一卷,先
列版本,其次辑录各家文集、《经义考》、《小学
考》、《全唐文》等书中有关序跋识语,然后汇辑所得、各为题解。
并依《四库全书总目》体例,对四库未收之书也按类增入。
所增着作的时代及作者以阴文刻入加以区别。
此书的体例为后来众多的书志所仿效。
尝因列朝文苑,唯有金代书籍散佚最多,所以广为搜集十二年,编成《金文最》一百二十卷。
采宋元以来经说八十余种,手订《诒经堂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以补《通志堂经解》之缺。
其“诒经堂”、“诗史阁”、“求旧书庄”诸处,藏古今书卷甚多,张金吾并延请学者黄廷鉴专为抄书,校书。
撰《释冕》、《释弁》、《释龟》、《广释名》、《五经博士考》、《十七史引经考》、《白虎通注》等书,共二百余卷。
经学的研究,以清代为盛,纳兰性德编辑的《通志堂经解》实为经学之集大成。
纵观宋元以来诸家说经,放失较多,张金吾一方面拿出家藏密帙,又传抄文澜阁于经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着作八十余种,仿照《通志堂经解》体例,编辑《诒经堂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
汇辑唐、宋、元、明时期之书,先有《通志堂
经解》,次有钱仪吉《经苑》。
张金吾对先儒解经之书搜辑无遗,灿然大备,可惜未能刊刻。
民国初年,此书稿本为商务印书馆所得,藏于涵
芬楼。
1932年楼毁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此书
散佚。
目录:宋邵伯温《易学辨惑》一卷,宋李光《读易评说》十卷,宋郑刚中《周易窥余》十五卷,宋都絜《易变体义》十二卷,宋林栗《周易经解集解》三十六卷,宋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二卷,宋冯椅《原斋易学》五十二卷,宋易祓《周易总义》二十卷,宋魏了翁《周易要义》十卷,宋李杞《周易详解》十六卷,宋俞琬《读易举要》四卷,宋丁易东《周易象义》十六卷,元吴澂《易纂言外翼》八卷,元宝巴《周易原旨》八卷,元龙仁夫《周易集传》八卷,元解蒙《易精蕴大义》十二卷,元曾贯《易学变通》六卷,元赵汸《周易文铨》四卷,宋耿南仲《周易经义周易讲义》十卷,宋程大昌《禹贡山川地理图》二卷,宋黄伦《尚书精义》五十卷(缺四十六至五十卷),宋史浩《尚书讲义》二十卷(缺一卷至六卷),宋袁燮《絜斋家塾书抄》十二卷,宋金履祥《尚书注残本》六卷(缺六卷),元许谦《读书丛说》六卷,元邹季友《尚书蔡传音释》六卷,明黄谏《书传集解》十二卷,元张仲实《书经识余》二十五卷、《尚书讲义》一卷,元马道实《尚书疏义》六卷,宋杨简《慈湖诗传》二十卷,宋段昌武《毛诗集解》三十卷(缺二十二、二十三卷、二十六卷至三十卷),宋林《毛诗讲义》十二卷,宋刘克《刘氏诗说》十二卷,元胡一桂《诗传附录纂疏》二十卷(缺一卷至三卷,九卷至十二卷),元罗复《诗集传音释》(缺四卷至二十卷),元刘
玉汝《非诗辨志诗缵绪》十八卷,元梁寅《诗演义》下五卷(缺五卷至十卷),元吴简《诗义》,元梁益《诗传旁通》十五卷(缺四卷至十五卷),清吴廷华《周礼疑
义》四十四卷(缺四卷至二十八卷),宋王昭禹《周礼详解》四十卷,宋易祓《周官总义》三十卷(缺一卷至九卷,十八卷至二十七卷),宋陈友仁《周礼集说》十二卷,元毛应龙《礼记折衷》三卷,《周官集传》十六卷,郑宗颜《周礼讲义》一卷,《仪礼录》五十卷(缺十六卷至二十卷,二十五卷至二十七卷,三十二卷至三十七卷),宋魏了翁《仪礼要义》五十卷(缺三十八卷至四十四卷),宋车垓《内外服制通释》七卷,清吴廷华《仪礼疑义》五十卷(缺三十八、三十九卷),宋张虙《月令解》十二卷,清吴廷华《礼记疑义》七十二卷(缺),清杭世骏《续礼记集说》一百卷(缺)。
唐杨士勋《春秋穀梁疏残本》七卷,唐陆淳《春秋集传纂例》,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十卷,宋叶梦得《春秋谳》二十二卷(缺),宋吕祖谦《春秋左氏传续说》十二卷(缺四卷至八卷),《左氏博义》二十五卷,《春秋外纪》九十卷,《春秋讲义》四卷,宋张洽《春秋集传》二十六卷(缺十八卷至二十卷,二十三卷至二十六卷),元俞师鲁《春秋说》三十卷,元吴徵《春秋纂言》十二卷、总例二卷(《纂言》缺十一、十二卷),元程端学《春秋三传辨疑》二十卷,元王元杰《春秋谳义足本》十二卷,元胡元质《左氏摘奇》十二卷,宋吕祖谦《左传类编》六卷(缺纲领中十四至末卷),元汪克宽《春秋纂疏》(缺),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十卷,宋张九成《孟子传》三十卷(缺第三十卷),宋余允父《尊孟辨》三十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宋袁甫《蒙斋中庸讲义》四卷,元萧镒《大学中庸解》二卷、《四书侍问》二十二卷,元程逢午《中庸讲义》三卷,宋陈仪之《论语讲义》二卷,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五卷,明项霦《孝经述
注》一卷,宋黄仲元《六经四书讲稿》六卷,张伯文《九经疑难残本》四卷,宋李石《方舟经说》六卷,
金王若虚《经裨》十二卷、《通志堂经解补阙》一卷、《五经辨或》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