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川芎的现代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中药养生川芎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药养生川芎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药养生川芎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又称四川芎、水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川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症状、妇科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一步阐述中药养生中川芎的重要性。

一、川芎的药理作用川芎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大豆苷、鞣酸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1. 活血化瘀:川芎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障碍。

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溶解血栓等方式,促进血液的流动,从而避免血液淤积和淤血引发的各种疾病。

2. 舒筋活络:川芎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筋脉的痉挛和僵硬,改善运动功能。

它通过调节肌肉张力、促进血液供应和修复受损的组织,有效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和运动损伤等问题。

二、川芎在临床中的应用1. 治疗疼痛症状:川芎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胸痛、腹痛等。

它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同时,川芎还可以配合其他中药,如桑枝、白芷等,增强镇痛效果。

2. 治疗妇科疾病:川芎在妇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调节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促进血行通畅,缓解经血淤滞引起的症状。

此外,川芎还对于宫颈炎、盆腔炎等炎症性妇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川芎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它可以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此外,川芎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川芎的中药养生应用川芎作为常用的中药材,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配伍,用于中药养生的目的。

1. 养血活络:川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脸色苍白、手脚冰凉等问题。

可以将川芎与当归、赤芍等补血活血的中药搭配使用,达到养血活络的效果。

2. 缓解疲劳:川芎还可以缓解身体疲劳、乏力等问题。

可以将川芎与人参、黄耆等具有补气益力作用的中药组合使用,增强体力,提高抗疲劳能力。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点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点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点川芎,又称川芎、川芎藁本、川羌活、大川芎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川芎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川西高山地区,是中草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川芎不仅在中医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而且在近年来的现代药物研究中也发现了许多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川芎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舒筋活血: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液堵塞,舒缓僵硬的肌肉和筋腱。

川芎可以治疗跌打损伤、扭伤、关节炎等骨伤和肌肉疼痛的症状,对于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2. 缓解经期不适:川芎具有调理女性月经的作用,可以缓解经期不适症状,如痛经、经血不畅等。

川芎在中医药中常与当归、白芍等药材配伍使用,可以调理女性月经周期,缓解经前综合症的症状。

3. 改善脑血液循环:川芎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量,提高脑部的氧供应。

川芎对脑血管病、脑供血不足、头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4. 抗炎镇痛:川芎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减少疼痛感觉。

川芎在中医传统中常与白芷等药材配伍使用,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皮肤溃疡等疾病。

5. 抗血栓形成: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川芎可以用于防治脑梗塞、冠心病等疾病,对预防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功效与作用外,川芎还具有调和气血、安神益智、消肿止痛、抗过敏等作用。

川芎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草药之一,在临床药物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川芎虽然具有许多功效与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长期大量使用川芎可能导致脂肪肝、肝细胞变性等肝脏损害。

此外,川芎不宜与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川芎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具体的病情和阶段,合理选用药材和剂量。

总的来说,川芎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草药,具有多方面的功效与作用。

但在使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否则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川芎,学名为Chuanxiong,属于伞形科植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川芎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将介绍川芎的药理作用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川芎的药理作用1. 血管扩张作用川芎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葛根素具有血管扩张作用。

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葛根素能够放松平滑肌,从而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的供应量。

这一作用对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抗凝血作用川芎中的活性成分乌头内酯具有抗凝血作用。

乌头内酯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阻断血栓的形成过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川芎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3. 抗炎作用川芎含有多种具有抗炎效果的活性成分,如川芎素、川芎苷等。

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川芎在治疗炎症所致的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二、川芎在临床上的应用1. 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川芎具有血管扩张和抗凝血作用,因此在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比如,川芎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预防血栓形成等方式,减轻疾病的症状和风险。

2. 预防和治疗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研究发现,川芎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

川芎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结合使用,提高疗效。

3. 缓解痛经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缓解痛经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川芎可以通过舒张子宫平滑肌、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和疼痛。

在临床上,川芎常常与当归等中药配合使用,共同治疗痛经。

总结:川芎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临床上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

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血管扩张、抗凝血和抗炎等方面,这使得川芎在治疗血管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中风以及缓解痛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中医中药•从该患的主症、伴症及舌苔脉象分析,该患属肝郁气滞血瘀型,方中柴胡、桔皮可疏达肝气,配合当归、王不留行、牛膝、桃仁、赤芍、炮山甲,以行下焦之气血,佐大黄、瞿麦、丹皮、猪苓、败酱,以清热通利水道,诸药相合,气行瘀去,水道自通,故疾病痊愈。

2 中气不足患者62岁,2021年2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小腹坠胀,尿频尿急,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实验室检查,尿细菌培养+,前列腺液脓细胞++,西医诊断:前列腺炎中医诊断:淋证中气不足。

治宜培元化气,利水降浊。

自拟方如下:党参12g,白术12g,当归10g,黄芪12g,陈皮12g,茯苓10g,首乌10g,补骨脂10g,牛膝15g,车前子10g,桃仁10g,大黄5g,甘草10g,水煎,日二次口服。

服上方七剂后,小腹坠胀缓解,小便较服药前明显通畅,尚觉食欲不振,上方加神曲、麦芽各10g,再续服七剂,小便通畅,无尿频尿急,饮食睡眠良好,精神状态佳。

该患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故方用党参、白术、当归、黄芪、陈皮、茯苓,健脾益气,首乌、补骨脂,滋阴培元,牛膝、车前子利水降浊,桃仁、大黄加强其祛瘀利水之功,诸药合用,使中气充足,水道畅通,诸症自除。

3 肾阳虚衰患者54岁,2021年12月5日初诊,自诉小便疼痛,排出无力,面色晄白,畏寒,腰膝酸软无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实验室检查,尿细菌培养+,前列腺液脓细胞++,西医诊断:前列腺炎中医诊断:淋证肾阳虚衰。

治宜补肾温阳,祛瘀利尿,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具体药物如下;肉桂5g,肉苁蓉15g,仙灵脾15g,熟地15g,山药15g,牛膝20g,车前子10g,王不留10g,丹皮15g,泽泻15g,琥珀3g(单研),石菖蒲10g,水煎,日二次口服,服上方7剂后,小便明显通畅无痛,四肢渐温,自觉有力,精神状态佳。

该患是一位老年患者,命门火衰,气化不到州府,故小便疼痛不通。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用量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用量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用量
川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短圆柱形。

川芎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被誉
为“四君子”之一,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着重介绍川芎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用量。

一、川芎的功效与作用
1. 舒经活血
川芎具有活血化淤、舒经止痛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从而
达到祛瘀通络的效果。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因气和血凝滞所致的疼痛症状。

2. 调经止痛
川芎能够活血调经,对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疗效。

其特殊的药理作用
可以减轻疼痛感,在中医药中广泛应用。

3. 降火明目
川芎还具有降火明目的作用,对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夜盲等眼部疾病有辅助
作用。

川芎可清热明目,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

二、川芎的禁忌用量
1. 用量
川芎热性较大,不宜过量使用。

一般情况下,每次用量不宜超过3~6g。

2. 禁忌人群
•孕妇忌服:孕妇应慎用或避免使用川芎,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肾功能不全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川芎,以免加重病情。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不宜过量使用川芎,以免影响血压稳定。

•腹泻患者:川芎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腹泻患者慎用。

综上所述,川芎是一味非常有价值的中草药,具有较好的药用效果。

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合理用量,避免禁忌人群,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在选择川芎药材时,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并慎重遵医嘱。

川芎针剂功效与作用

川芎针剂功效与作用

川芎针剂功效与作用川芎针剂是一种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是川芎、酒芍、黄芩等中药材。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川芎针剂的功效与作用。

一、川芎针剂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1. 川芎川芎是川芎针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由毛茛科植物川芎的根部干燥根或根状茎制成。

川芎含有挥发油、芎精、芎雄酮等成分。

它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调经止痛等作用。

川芎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的流通,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外,川芎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具有抗炎作用。

2. 酒芍酒芍也是川芎针剂的重要成分之一,是由毛茛科植物白芍的鲜根制成。

它含有芍药苷、蜜酸等成分。

酒芍具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抗炎止血等作用。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酒芍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此外,酒芍还能够清热解毒,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 黄芩黄芩是川芎针剂的另一重要成分,是由伞形科植物黄芩的根部制成。

黄芩含有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

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毒等作用。

黄芩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多种细菌、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同时,黄芩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并且具有解毒作用。

二、川芎针剂的主要功效川芎针剂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1. 活血化瘀川芎针剂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的流通,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能够消除血液淤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病灶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症状。

2. 抗炎止痛川芎针剂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它能够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组织的水肿、红肿等炎症症状。

川芎针剂还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疼痛症状。

3. 调经止痛川芎针剂具有调经止痛的作用,它能够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期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川芎能够舒张子宫平滑肌,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减轻子宫痉挛引起的疼痛。

川芎的药物成分功能主治

川芎的药物成分功能主治

川芎的药物成分功能主治1. 川芎的药物成分川芎(Scientific name: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中药,属于伞形科植物。

它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生物碱、酚酸、酮等。

其中,挥发油是川芎的主要药物成分,主要包括川芎酮、川芎烯酮、川芎酚、川芎酮酸等。

2. 川芎的功能主治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川芎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作用:2.1 血液循环调节•促进血液循环:川芎中的挥发油成分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动速度,改善血液循环。

2.2 抗凝血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3 抗炎作用•缓解炎症症状:川芎中的挥发油和酚酸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4 保护神经系统•抗氧化作用:川芎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2.5 舒张血管作用•放松血管:川芎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其舒张,降低血压。

2.6 缓解痛经•减轻子宫收缩:川芎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影响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缓解痛经症状。

3. 使用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川芎具有一定的促进血液循环和舒张血管的作用,孕妇在使用川芎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个体差异:川芎的药效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些人可能对川芎过敏,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用量控制:在使用川芎时,应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超过建议的剂量范围。

•药物相互作用:川芎中的药物成分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川芎之前应告知医生其正在使用的药物。

结论川芎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具有血液循环调节、抗凝血、抗炎、保护神经系统、舒张血管和缓解痛经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

然而,在使用川芎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用量控制,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和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川芎。

川芎与逍遥散的临床应用

川芎与逍遥散的临床应用

川芎与逍遥散的临床应用川芎,又名川芎、藿香,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其性味苦、辛、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痰、止痛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

而逍遥散是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所创的方剂,主要成分是黄芪、白术、茯苓、生姜、甘草、桂枝等药材,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情志不遂等症。

本文将探讨川芎与逍遥散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与效果。

1. 川芎的临床应用川芎具有活血化淤、舒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跌打损伤、脑血栓等疾病。

此外,川芎还常用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川芎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增强疗效。

例如,川芎与当归、川芎与桂枝等配伍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风湿病症。

2. 逍遥散的临床应用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情志不遂等症状,具有养心安神、理气和中、活血化瘀的功效。

逍遥散对于失眠多梦、胁痛胸闷、痛经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逍遥散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如逍遥散与加味逍遥散、逍遥散与四逆汤等方剂。

3. 川芎与逍遥散的配伍应用川芎与逍遥散的配伍应用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效果。

由于川芎能活血化淤、逍遥散能理气化瘀,二者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强化疗效。

在治疗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等症状时应用较为常见。

同时,川芎与逍遥散的配伍也需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进行调配,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川芎与逍遥散在临床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与效果,对于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医嘱,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希望本文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川芎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川芎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川芎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川芎,又称川芎、川芎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部分,主要生长在我国四川、陕西、湖北、江西等地,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

川芎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偏头痛、痛经等病症。

其功效主要由川内酯类成分和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发挥。

一、川芎的成分和药理作用川芎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挥发油主要成分包括川芎内酯、苯丙烯酸、丁酸等成分。

川芎内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镇痛等作用,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具有以下主要作用:1.活血化瘀作用:川芎内酯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排除,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舒缓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液黏稠度,预防和治疗一系列与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

2.祛风除湿作用:川芎内酯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同时,川芎还可以促进湿气的排出,改善湿气阻滞引起的病症,如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镇痛作用:川芎内酯可以调节局部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川芎可以有效缓解头痛、偏头痛、经期疼痛等症状。

二、川芎的临床应用川芎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

其主要应用包括:1.治疗中风: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血供,减轻脑部缺血和组织损伤,有助于恢复中风后的神经功能。

2.缓解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3.治疗痛经:川芎的活血化瘀和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痛经引起的腹痛、腰痛等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川芎与乌草在治疗痛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4.改善微循环障碍:川芎可以增加血管舒张因子的释放,改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病症,如肢端冰冷、肢体麻木等。

5.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川芎具有抗炎和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中药川芎在临证中的运用

中药川芎在临证中的运用

中药川芎在临证中的运用一、川芎简介【来源】源于《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

为四川特产药材。

主产于四川的灌县、崇庆、温江,此外云南、湖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等省亦有出产,系人工栽培。

五月下旬采挖,去茎叶,烘干,除去须根,用时润透切片。

生用或酒炒、麸炒。

【别名】芎劳,九元蠢,山鞠芎,山鞠穷,胡劳,马衔芎劳,雀脑,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西川芎,小叶川芎,香果,芎穷,穹穷,云芎,坝芎,芎藉,营劳,鞠劳,江蓠,江离,蕲苜,蘼芜(苗族名)。

【处方名】川芎,西芎,西川芎,炒川芎,炙川芎,酒川芎,酒炒川芎。

【商品名】京芎;云芎,又名西抚芎、川抚芎、抚川芎;小抚芎:川芎:又名川芎劳。

或指各类川芎的统称。

大芎:又名大川芎、正川芎、真川芎,为地道药材,品质最佳。

坝川芎,杜芎,山川芎。

以上均以个大、饱满、质坚、干燥、香气浓、油性大者为佳。

【性味与功能】辛、温;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川芎内酯、阿魏酸、生物碱、酚酸等。

【药理作用】(1)有镇静、安眠作用。

(2)对动物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3)对蛙心脏有兴奋作用,但高浓度抑制。

(4)降低小鼠的耗氧量。

(5)对子宫平滑肌有收缩作用。

(6)对大肠杆菌、痢疾、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常见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7)可对抗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脑病。

(8)对延髓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脊髓反射有兴奋作用,但剂量过大反而抑制。

【用法用量】3~9g煎服。

二、川芎在临证中的运用肥大性脊椎炎、跟骨骨刺制法:将川芎研为极细末,装入小布袋内。

治疗肥大性脊椎炎时,将小布袋敷在痛点处。

用法:治疗跟骨骨刺时,将小布袋垫在鞋内,小布袋内的川芎散可每周1换。

个别病人在运用此方疼痛消失后2~3个月,又出现疼痛者,继续用此方,仍然有效。

偏头痛有人用川芎治疗偏头痛病人,效果满意。

制法:将川芎用酒浸。

用法:每日3次,每次服20~30ml。

川芎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川芎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川芎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川芎,又名四川芎、川乌,是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功效,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中风后遗症、痛经等病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川芎也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川芎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功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

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川芎注射剂可以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脑梗死等疾病,通过扩张血管、改善供血情况,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减轻病情。

二、妇科疾病的治疗川芎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也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中医认为,川芎可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川芎注射剂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疾病,通过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症状,调节月经周期。

三、创伤与炎症的治疗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炎症反应。

川芎注射剂在创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可以促进伤口修复,减少组织损伤,加速恢复。

四、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川芎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川芎注射剂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机制,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研究表明,川芎注射剂可与化疗药物联用,增强化疗疗效,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总体来说,川芎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研究。

然而,也应该注意到,川芎作为中药材中的一种成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疑问。

其中,剂量的选择、不同疾病的适应症、安全性等问题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此外,川芎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还需要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由于注射剂的用法与传统中药的用法有所不同,医生和临床医师需要深入了解注射剂的特点和用法,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合理选择川芎注射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综上所述,川芎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表明了其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川芎的活血祛瘀功效

川芎的活血祛瘀功效

川芎的活血祛瘀功效川芎,又称川芎穗、四川芎、李芎等,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

川芎在中医药理论中被归类为活血祛瘀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就川芎的活血祛瘀功效展开论述。

一、川芎的概述川芎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中国四川及陕西一带为主产地。

它的药用部分为根茎,外形呈棕色或灰棕色,具有独特的气味。

由于川芎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二、川芎的活血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的流动。

它含有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提高血液的流动性。

同时,川芎还能够促进微循环,增加血管的灵活性,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状况。

三、川芎的祛瘀功效川芎还具有祛瘀的功效,可以消除体内的淤血和瘀血。

中医学认为,瘀血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川芎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分解和消除瘀血,从而缓解相关的症状。

它还可以舒经活络,解除气血阻滞,对于经脉不通、痛经等情况有良好的效果。

四、川芎的临床应用基于川芎的活血祛瘀功效,它在中医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应用包括治疗痛经、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等。

另外,在中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中,川芎也被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川芎也可以通过煎汤、煮水浸泡等方式进行食用或者外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按照医生或者中医师的建议进行合理使用,并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结起来,川芎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活血祛瘀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的流动,消除体内的淤血和瘀血,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然而,对于川芎的使用,还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请根据以上内容,自行判断并采用合适的格式进行排版。

川芎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的结论

川芎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的结论

川芎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的结论
川芎(Scientific name: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常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等。

近年来,关于川芎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1. 川芎具有抗炎作用:研究发现,川芎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有治疗作用。

2. 川芎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 川芎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并且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

4. 川芎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体来说,川芎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证实了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并且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有关川芎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抗炎机制的进一步阐明、药物剂型的优化等,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中药“活血化瘀药”——川芎

中药“活血化瘀药”——川芎

中药“活血化瘀药”——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克usticum chuanxion克 Hort.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四川。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者突出,开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本品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以切面色黄白、香气浓、油性大者为佳。

切片,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之头痛,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

孕妇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川芎辛温,活血通经,除寒行气,散风止痛。

三、临床应用1.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仆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本品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通滞,为“血中气药”(《本草汇言》),功善止痛,为治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

治肝郁气滞,胁肋作痛,常配伍柴胡、香附、枳壳等,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治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配伍丹参、红花、降香等;治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常配伍桃仁、红花、赤芍等,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常配伍乳香、没药、三七等。

本品性善行窜,《本草汇言》称其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善通达气血,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

治瘀滞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常配伍赤芍、桃仁、牛膝等,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寒凝血瘀之经行腹痛,闭经,常配伍当归、吴茱萸、桂心等,如温经汤(《金匮要略》);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行,常配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2.头痛本品乘性升散,《本草汇言》谓其能“上行头目”,既能活血行气止痛,又长于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

治外感风寒头痛,常配伍白芷、细辛、羌活等,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治风热头痛,常配伍升麻、本、黄芩等,如川芎散(《兰室秘藏》);治风湿头痛,常配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血瘀头痛,常配伍赤芍、红花、麝香等,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中药川芎临床的配伍应用

中药川芎临床的配伍应用
6 2
内蒙古中医药
1 . 3 . 2肝 气 犯 胃 : 脘 痛连 胁 , 攻撑作痛 , 暖气 频 繁 , 每 因情 志 郁 滞 七 1 0 g ( 冲) 、 白及 2 0 g 、 藕节 3 0 g 、 甘草 1 0 g 、 3剂水 煎 服 。二诊 : 1 1 而 痛作 , 大便 不 畅 , 苔薄白, 脉 弦 。基 础方 加 柴胡 、 川芎、 郁金 、 枳 月 2 7日 , 药 后 胃痛 大减 , 大便 色 变 浅 , 再 服 原 方 3剂 。三 诊 : 1 2 月 4日, 胃痛 已止 , 便 色复 常 , 继服 原方 5剂巩 固疗效 。 随访 再 未 壳 以疏 肝 解郁 止 痛 。 1 . 3 - 3 肝胆 火 旺 : 胃脘 胀 闷 , 面红 目赤 , 口苦咽 干 , 烦 躁 易怒 , 舌 红 复发 。 张 某某, 女, 3 8 岁, 工人 。2 0 1 1 年 3月 3 0日初 诊 。 自诉 因 嗜 苔黄 , 脉 弦 。基 础方 加金 钱草 , 龙胆草, 泽泻 以清泻 肝火 。 O余 年 , 疼 痛 每 于饥 饿 时 发作 , 食后半4 , m . t 可 1 . 3 . 4湿 热 郁蒸 : 胃脘 灼 痛 , 泛酸 嘈 杂 , 痛 势急 迫 , 烦 躁 易怒 , 口干 食 辛 辣 引 起 胃痛 1
按 语 1 . 3 . 8阳 虚 中 寒 : 胃痛 隐 隐 , 喜暖喜按 , 得 食痛减 , 纳差 , 神 疲 乏 3
力, 大便 溏 薄 , 舌淡 苔 白, 脉迟 缓 。基础 方 加黄 芪 、 砂仁 、 附子 、 肉 桂、 炮 姜 以温 中散 寒 。
此两 例 胃痛 患 者 皆有气 滞 血瘀 这 一共 同点 ,故 皆用 原方 理
翘 以清泻 湿 热 。
伴 嗳气吞 酸 , 胃灼 热感 , 面 色萎 黄 , 食 少乏 力 , H干多 饮 , 大 口 、 舌 红 苔黄 腻 , 脉 弦数 。基础 方 加苍 术 、 茯苓 、 黄连 、 栀子 、 连 缓解 。 便 干结 , 十 日一行 , 小便 正常 , 舌 红燥 烈 , 脉 弱 。经 内蒙古 医学 院

川芎的功能主治巧计

川芎的功能主治巧计

川芎的功能主治巧计1. 川芎简介川芎,又称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四川、云南等地。

2. 川芎的药理作用川芎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糖类、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活血祛瘀:川芎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加速瘀血的吸收和排出。

•滋阴补血:川芎具有滋养阴血的功能,可用于治疗阴虚血燥、经血过多等症状。

•祛风止痛:川芎能够舒展经络,祛风散寒,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川芎的主治功效川芎在中医药学中有许多的主治功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调经止痛: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疾病。

•治疗跌打损伤:川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有助于治疗跌打损伤、扭伤、淤血等症状。

•改善血液循环:川芎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降低血脂:川芎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高血脂等症状。

4. 川芎的应用方法川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用于临床,常见的应用方法包括:•煎汤饮用:将川芎与其他药材一同煎煮成汤,饮用汤剂,可用于调理经血不调、月经痛等症状。

•外敷治疗:将川芎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滋润剂,外敷在患处,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扭伤等症状。

•养生煲汤:将川芎与其他食材一同加入煲汤中,可起到养血活血的作用,对于虚弱体质、气血不足的人群有一定的帮助。

5. 注意事项•川芎具有较强的活血作用,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应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年幼儿童慎用川芎。

•使用川芎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对于过敏体质者慎用。

6. 总结川芎是一种具有多种主治功能的中草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川芎具有活血祛瘀、滋阴补血、祛风止痛等药理作用,可用于调经止痛、治疗跌打损伤等症状。

使用川芎时需注意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川芎注射功效与作用

川芎注射功效与作用

川芎注射功效与作用川芎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其主要成分为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镇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领域。

川芎注射液主要适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 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

它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

2. 风湿性疾病:川芎注射液被广泛使用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颈椎病等。

它能够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3. 神经系统疾病:川芎也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它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的症状。

4. 妇科疾病:川芎注射液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它能够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常用于治疗经期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

此外,川芎注射液还常用于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损伤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等情况下。

川芎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川芎含有挥发油、芎内酯、芎亚酮、川芎素等活性成分。

挥发油是川芎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抗菌、镇痛等作用。

芎亚酮具有调节血管功能、增加血管舒张、降低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川芎素则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血栓等作用。

川芎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管功能、增加氧气供应等作用发挥治疗作用。

川芎注射液的使用方法通常根据疾病情况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可使用川芎注射液10-20ml,每日1-2次,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剂量。

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在使用川芎注射液时应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虽然川芎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局部疼痛、皮肤红肿、注射部位感染等。

在使用川芎注射液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浅析中药川芎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浅析中药川芎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浅析中药川芎在临床当中的应用通过对川芎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从而探讨川芎在临床当中的应用标签:川芎;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川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温,味辛,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原名“芎穷”。

川芎之名始见于《汤液本草》,因商品主要出自四川,故名。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cumchuanxionH0rt)的干燥根茎。

分布于四川、江西、湖北、陜西、甘肃、贵州、云南等地有种植。

主产于四川灌县、崇州,产量大,质量优。

近年来,对川芎的研究较为深入,本文通过对川芎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从而探讨川芎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1.有效成分研究川芎含有多种成分,主要有内酯类、生物碱类、酚类以及有机酸类化合物,其含挥发油约1%。

1.1内酯类:内酯成分为4一羟基一3一丁基内酯(4一hy.droxy一3一butlphthalide)、丁烯内酯、川芎内酯(Sen—kyuolide)、本内酯(Ligustilide)和新蛇床内酯(Neocnidilide)。

1.2生物碱类:生物碱有川芎嗪(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佩洛里因(perlolyrine)。

1.3酚类:酚类化合物有川芎酚(chuauxiong01)。

1.4有机酸类:有机酸类有含阿魏酸(ferulicacid)、瑟丹酸(sedanic:acid)。

2.药理作用研究2.1川芎嗪给麻醉狗静脉注射,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并能促进动脉微循环,对血小板凝聚有解聚作用。

川芎水提取物及生物碱均有扩冠、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氧及显著持久的降压作用[1]。

2.2川芎及川芎嗪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减轻脑缺氧及脑组织损伤,对慢性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调理作用。

2.3川芎浸膏能抑制小肠收缩和妊娠动物子宫的收缩。

川芎生物碱、阿魏酸、川芎内酯都有解痉作用。

2.4川芎挥发油、水煎剂有镇静作用。

水煎剂能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川芎Ⅲ号碱具有舒张冠脉、增加缺血区血流量、降低血压和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中药川芎的现代临床应用

中药川芎的现代临床应用

中药川芎的现代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一些老药派上了新的用场,川芎便是其中之一。

川芎的主要成分有:四甲吡嗪即川芎嗪、阿魏酸、川芎酚、川芎内酯、槁本内酯、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甾醇等。

味辛、微苦、性温,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

近年来不仅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还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1 临床作用分述1.1 治疗冠心病:自1990年以来,鲁喜泰[1]应用川芎嗪注射液、镁极化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治疗冠心病134例,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诊断采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诊断依据,全部为住院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同时合并Ⅲ期高血压的患者不列为观察对象。

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心绞痛者可用硝酸酯类药物。

临床症状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观察注:P < 0.05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 2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观察注:P < 0.05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冠心病伴有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在接受分组治疗的同时,服用心律平1周,室性早搏得到控制后,停用心律平1周观察心律失常复发情况见表3,其结果是治疗组复发率低,对照组复发率高,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 3 心率失常控制后停药复发情况注:P < 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药物配伍亦无不良反应[2]。

治疗组配伍后外观澄清,静置24h无混浊或沉淀发生。

川芎嗪为川芎的提取物[3],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改善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具有稳定离子内流的良好作用,也具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两组病例均使用了心律平口服,停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1.2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孙立[4]等自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川芎的现代临床应用汪潜1,朱玉丰2,绍平3,王一涛3(1.太极集团,401147;2.医药导报社,,401147;3.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一些老药派上了新的用场,川芎便是其中之一。

川芎的主要成分有:四甲吡嗪即川芎嗪、阿酸、川芎酚、川芎酯、槁本酯、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甾醇等。

味辛、微苦、性温,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

近年来不仅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还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1 临床作用分述1.1 治疗冠心病自1990年以来,鲁喜泰[1]应用川芎嗪注射液、镁极化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治疗冠心病134例,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诊断采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诊断依据,全部为住院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同时合并Ⅲ期高血压的患者不列为观察对象。

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心绞痛者可用硝酸酯类药物。

临床症状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观察组别n 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26 58 56 12 90.5对照组80 31 34 15 81.3注:P < 0.05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观察组别n 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21 38 46 47 64..1对照组84 9 26 49 41.7注:P < 0.05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冠心病伴有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在接受分组治疗的同时,服用心律平1周,室性早搏得到控制后,停用心律平1周观察心律失常复发情况见表3,其结果是治疗组复发率低,对照组复发率高,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心率失常控制后停药复发情况组别n 复发有效治疗组46 13(28.3) 33(71.7)对照组25 13(52.0) 12(48.0)注:P < 0.01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药物配伍亦无不良反应[2]。

治疗组配伍后外观澄清,静置24h无混浊或沉淀发生。

川芎嗪为川芎的提取物[3],有明显扩血管作用,改善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具有稳定离子流的良好作用,也具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两组病例均使用了心律平口服,停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1.2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自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一般数据:全部病例均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

治疗组68例,男45例,女23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以下简称《原则》)。

(4)观察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粘度(ηb)、还原粘度(ηr)、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PFC)、循环滞留时间(MST)。

所有指标检测都在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气血研究室进行。

(5)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等级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用t检验,参数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结果如下:两组对比P<0 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4 治疗组与西药组疗效比较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治疗组68 14(20.59) 26(38.23) 18(26.47) 10(14.71) 58(85.29) 西药组30 6(20.00) 5(16.67) 10(33.33) 9(30.00) 21(70.00)有关文献报导指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西药组所采用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具有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配合脑组织注射液,能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脑细胞的代,治疗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70%。

1.3 治疗偏头痛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特征。

应用川芎茶调散为主治疗偏头痛35例,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2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63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实用科学》中有关偏头痛的诊断标准[6]。

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28例。

疗效评定标准[7],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未复发;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6个月复发次数显著减少;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有所减轻,但6个月复发次数无明显减少。

两组疗效的比较,见表6:表6 两组疗效的比较组别n痊愈显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5 12(34.3) 17(48.6) 6(17.1) 82.9对照组28 6(21.4) 12(42.9) 10(35.7) 64.7与对照组比较,P<0.01 对照组个别患者服用西比灵有瞌睡和疲惫现象,但停药后则改善,未见有抑郁症及锥体系症状及胃肠道反应。

治疗组则无副反应。

1.4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伟等[8]用川芎嗪1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25~50滴/min,1次/1d,12d 为1疗程。

结果表明,治疗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异常显著改善。

1.5 治疗肺动脉高压川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理是直接扩肺血管:王玉良等[9]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具有典型的钙离子拮抗剂的药理和电生理作用,能抑制房室传导,选择性松驰血管平滑肌。

蔡英年等[10]发现川嗪对缺氧和almuitrine所致肺血管收缩的舒作用基本相同,提示川芎嗪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舒作用,可能是通过部分阻断钙通道而防止钙离子的流所致。

降低血液粘度;伟等[11]观察了49例肺心病患者经用川芎嗪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明显改善。

体外观察结果表明,川芎嗪确有降低血粘度和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的作用。

胡立刚等[12]选取55例肺心病患者,治疗组经川芎嗪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降低。

调节PGI/2/TXA2平衡;伟等[13]以川芎嗪缓释胶囊治疗肺心病患者后发现,血浆中TXB2升高,6-酮PGF1a降低,其平衡失调有所纠正。

敏杰等[14]以离体大鼠肺动脉环为材料,观察到川芎嗪可促进肺动脉合成释放PGF1ao,汤等[15]对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心病患者,用川芎嗪按2mg/kg剂量,用50%葡萄糖稀释至20ml作动脉一次性注射的疗效观察。

1.6 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类型。

以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

以注射川芎嗪和生理盐水分别作为治疗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偏低,心率相对稳定,平均动脉压基本相同,平均肺动脉压、血浆TXB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动脉血PaCO2、动脉血及6-酮-PGF10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认为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川芎嗪通过抑制血栓素引起的肺血管痉挛,从而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减少动静脉短路的开放及肺分流,并减轻肺组织的损伤。

1.7 治疗慢性呼吸衰竭伟等[16]应用川芎嗪治疗26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5d治疗后,肺血流动力学和肺阻抗血流图的有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均反映出川芎嗪扩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减轻右心后负荷。

在心阻抗图上反映出川芎嗪有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

由于血液流动和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善,血液不易瘀滞,反映了川芎嗪的“化瘀”功能。

1.8 治疗支气管哮喘瑞祥等[17]观察到川芎嗪对白之烯C4、D4,组织胺,前列腺素F1a等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作用,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哮喘的发生,于化鹏等[18]以卵蛋白溶液诱发豚鼠哮喘30mim后,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放β全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PF4)、血浆血栓素B2(TXB2)释、TXB2/6-酮-PGF1a明显升高,而外周血小板计数,6-酮-PGFla则明显减少。

说明过敏性哮喘发作时,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增强。

1.9 治疗肺气肿现代研究表明,肺弹性酶增多,过量的分解了弹力纤维,则造成肺气肿。

王刚等[19]在各自的实验中,进行了体外健康人血清和川芎嗪对弹性敏活性抑制能力的比较,结果证明川芎嗪比健康人血清对弹性酶的抑制效应明显,在一定围,其剂量与抑制能力呈直线关系,提示在治疗剂量时可代替血清防治肺气肿。

1.10 治疗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多种肺部疾病的主要结局,其发病机理尚未彻底阐明,缺乏理想的防治方法。

祥银[20]等以平阳霉素气管1次给药,制成小鼠肺纤维模型,并以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和氢化考的松治疗。

结果3种药物对平阳霉素所致肺纤维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使肺系数及肺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减低,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纤维化病变,仅肺间质有多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的蛋白质含量及对动物的一般影响来看,川芎嗪、丹参的效果均优于皮质激素。

故认为川芎嗪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肺纤维化发生的一个环节。

1.11 治疗肺水肿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AD)造成大鼠剧烈的致死性肺水肿,用川芎嗪进行预防后,其存活率,生存的时间和肺指数均有明显改善。

电镜下观察,川芎嗪治疗组和预防组与水肿组相比,好转十分明显。

推测其防治机理可能为:扩肺血管及肺毛细气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改善肺部微循环,解除并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并防止红细胞壁的通透性,提高C AMP含量,减少肺泡壁的通透性。

2 临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川芎制剂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极少数妇女经期提前,经量增多。

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少见川芎嗪的不良反应报导,现综述如下:2.1 致药疹徐伟君[21]报导,患者男,64岁,一年前病脑血栓,治愈后预防复发,第4d时在左手第1,2掌骨间,以合谷穴为中心,出现一个约3cm×4cm大小的圆形暗红色皮肤损害,上覆有细小的白色鳞屑,周围界限清楚,不高出皮肤,伴有轻度瘙痒和全身乏力。

诊断为药疹。

可礼等[22]报导,患者男,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抢救稳定后,因仍有心梗后心绞痛而使用脉通300ml加川芎嗪80mg静滴。

用药4d后全身出现猩红色热样皮疹,以前胸和后背为主,乃停用川芎嗪,皮疹渐消退。

2.2 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炅等[23]报导,5例住院患者,男4例,女1例。

其中1例对氨苄青霉素过敏,4例无过敏史。

5例均从未用过川芎嗪及川芎。

5例均有血液高凝状态。

患者先后迅速出现颜面及颈部充血、水肿、颈部压迫感伴声嘶,3例轻度呼吸困难,考虑为川芎嗪致局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停用川芎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