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机遇、挑战、前景
论文摘要:世纪之交,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展迅猛,连续上了三个台阶,从“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提升至“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当前,双方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只要双方从大局出发。立足长远,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缩小分歧,化解矛盾,强化合作,双方关系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地缘政治学认为:“邻国的大小、强弱,以及发达还是落后,稳定还是动乱等基本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利益。”因此,与邻国保持稳定的友好关系,是一个国家谋生存、求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世纪之交,中国双管齐下,在南北两个方向积极主动地推进睦邻友好外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虽然存在着一些挑战,但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双方关系的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的机遇
1.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在亚太地区,谋和平、促合作、求发展是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政策取向,汇成了地区形势的主流。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继续保持改善和发展的势头,国家间对话与协调增强,相互依存加深,和平协商成为解决争端的基本途径,不同形式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以东盟与中、日、韩为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亚洲经济在经受住了金融危机、非典和禽流感的冲击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亚洲仍然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种宽松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2.双方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多层次的对话、磋商与合作机制
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层互访频繁,各个层次的交往增多,通过对话、交流、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双方的互信。目前,双方已形成了以“10+1”领导人年度峰会为核心,包括外交部长、经济部长、交通部长、海关关长、总检察长、青年事务部长、高官政治磋商以及东盟北京委员会、中国东盟联委会、经贸联委会、科技联委会、商务理事会等对话合作机制。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3”领导人会晤、东盟地区论坛、亚欧会议以及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和国际机构中双方积极协调立场、相互沟通、相互支持。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协定、条约、联合声明,为双边关系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证。尤其是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将使双边关系更加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不会因为某个国家领导人的变动而受到不良影响,也不会因为某个突发事件而影响双边的长远合作。
3.双方共同利益增强。共同语言增多
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了解和信任的加深,双方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共同利益增强,共同语言增多,表现在:双方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地区环境致力于发展经济;都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压力,都希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来增强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双方需要相互扶持,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都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都主张加强对话与合作,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都认为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反对西方大国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这些共同点不但长期存在,而且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扩大,为增进双方的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1997年12月16日,江泽民在中国一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时明确指出:“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
4.双方对对方的认识更趋正面积极,合作意愿增强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由于受意识形态和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东盟国家曾把中国视为主要威胁,推行敌华、反华的政策。在东盟成立之初,中国也曾批评它是个反共组织。因此,双方关系极为冷淡。冷战结束后,东盟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地位的提高,双方对对方的战略认知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中国看来,东盟是亚太地区多极化中的一极,是一支重要的地区力量。中国把东盟视为“可以长期进行合作的伙伴,是稳定周边环境的重要屏障。”I41在新世纪,中国适时地推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战略方针,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主张,致力于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东盟国家的好感,逐步转变了东盟国家的“中国观”。它们的对华态度逐渐从恐惧、敌对与防范转向了信任、合作与支持,对中国实力的发展给予了更加积极的评价。在东盟国家,“中国威胁论”正在被“中国机遇论”所取代。泰国前外交官沙拉辛说:“一度被视为贸易竞争者、外交土霸及军事威胁的中国,正在它的邻居中建立一个新口碑,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地区强国及带动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四2004年11月,在第八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也是值得信赖的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东盟各国带来了利益和机遇。I61
5.经贸合作更加密切。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经贸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最大的亮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双方清醒地认识到,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与挑战,必须加强相互间的合作,谋求共存共荣。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宣布在未来1O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将大幅度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实现统一的大市场,从而进一步加深双方的相互依存,给双方带来互惠和双赢。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平均增长2O%以上,2000年为395.22亿美元,2001年达416.15亿美元,2002年为547.66亿美元,2003年达782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059亿美元。随着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的迅速增加,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在投资方面,截至2003年底,东盟国家对华投资项目达22075个,协议投资金额645.9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323.7亿美元,占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6.46%。目前,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额虽不大,但增长速度较快,特别是随着中国正式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基于市场需求、文化相近、语言相通、地缘相邻等因素,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理想场所。2000年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总额为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的国际开发,希望以此带动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共同发展,使双方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盟国家也逐渐认识到与作为亚洲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中国捆绑在一起,将会使自己收益匪浅。
6.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推进睦邻外交
新中国刚成立,就重视睦邻友好外交,那时主要从自身的生存与安全出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把发展、稳定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既定方针和外交工作的重点,这主要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出发;世纪之交,中国高度重视睦邻友好外交,更多地是着眼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为此,中国制定了“稳定周边、立足亚太、走向世界”的对外战略。其中,“稳定周边”是中国“立足亚太、走向世界”的可靠依托,是中国争取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阵地。1997年l2月,在第一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晤中,江泽民主席表示:“中国愿与东盟各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2001年l1月,在第五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晤中,朱镕基总理指出:“深化发展同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政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