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标准答案
马列主义试题及答案
马列主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B. 卡尔·马克思C. 弗拉基米尔·列宁D. 约瑟夫·斯大林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D.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答案:B3.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A.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B.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C. 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D. 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阶级性C. 革命性D. 科学性答案:A、C、D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和剩余价值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B、C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封闭的、不变的理论体系。
答案: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7.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答案:错误。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不是唯一动力。
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预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原则。
- 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
-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认为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一个没有阶级对立、人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
五、论述题9. 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一、改错题(在错误之处下方划横线并改正过来,亦可用自己语言做出简要解释)。
1、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原创的狭义马克思主义。
(广义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5、可知论即唯物论。
(所有唯物论一定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论也是可知论)6、有些事物是绝对运动的,,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
(任何事物及过程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既是绝对运动的,又是相对静止的)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8、事物发展方向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
(前进性特指事物发展方向,曲折性特指事物发展道路)9、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实践,二是书本(或他人)。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书本,他人知识是间接知识,是:“流”最终源于实践)10、检验认识真理性有两个标准:一为实践,二是逻辑证明。
(唯一标准是实践,逻辑证明是实践检验的补充,依赖于实践)11、实践检验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有些认识的真理性实践不能检验。
(实践最终能检验所有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指因条件限制特定一次实践不能完全检验某一认识真理性,必须不断检验。
)12、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13、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并居核心地位的是哲学思想。
(政治法律思想)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是有些社会意识不被社会存在制约。
(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5、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6、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它怎样生产,而在于它生产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道选择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B )的历史观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D)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C)①多数人选择的道路②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③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④能够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道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9、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D)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抽象的否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0、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
马克思答案
1【单选题】(2分)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中就很好地表达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他高中毕业论文的题目是()A.《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B.《神圣家族》C.《哲学的贫困》D.《论犹太人问题》正确答案是:A2【单选题】(2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A.青年黑格尔派B.社会民主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国际工人协会正确答案是:C3【单选题】(2分)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发表的()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反杜林论》正确答案是:B4【单选题】(2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存在B.精神C.实物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正确答案是:C5【单选题】(2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正确答案是:D6【单选题】(2分)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正确答案是:B7【单选题】(2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正确答案是:A8【单选题】(2分)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正确答案是:C9【单选题】(2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正确答案是:A10【单选题】(2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是:D11【单选题】(2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正确答案是:C12【单选题】(2分)“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
马克思练习答案
作业1.第1题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第2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第3题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第4题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5题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6.第6题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统一的原理性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7.第11题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是因为真理具有()A.客观性B.绝对性C.全面性D.相对性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8.第14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15题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法学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D. 经验主义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的矛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实现共产主义C. 实现个人自由D. 实现社会公平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承答案:A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是通过?A. 个人奋斗B. 社会革命C. 教育改革D. 宗教信仰答案:B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A. 个体劳动B. 集体劳动C. 雇佣劳动D. 自由劳动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市场失灵B. 资本积累C. 资源枯竭D. 技术落后答案:B9.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C. 维护封建制度D. 争取个人利益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体现了?A. 唯心史观B. 唯物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传统答案:A, B2.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答案:A, C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A. 公有制经济B. 按劳分配C. 阶级斗争的消失D. 国家消亡答案:A, B4.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共产主义D. 争取个人利益答案:A, B, C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按劳分配D. 按需分配答案:A,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题库
一、判断题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错)标准答案:错2.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社会。
(错)标准答案:错3.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对)标准答案:对4. 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错)标准答案:错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错)标准答案:错6.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段话强调的是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对)标准答案:对7.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错)标准答案:错8.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对)标准答案:对9.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错)标准答案:错10.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对)标准答案:对1. 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对)标准答案:错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错)标准答案:错3.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
(错)标准答案:错4.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对)标准答案:对5.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对)标准答案:对6.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段话强调的是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答案
1.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对)标准答案:对2.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对)标准答案:对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错)标准答案:错4.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错)标准答案:错5. 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
(对)标准答案:对6.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对)标准答案:对7. 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共赢”。
(错)标准答案:错8.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对)标准答案:对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错)标准答案:错10. 人类的意识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标准答案:对1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劳动的报酬(错)标准答案:错12.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对)标准答案:对13. 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社会主义的实践只有在落后国家才能进行。
(错)标准答案:错14.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生产全面社会化、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资本日益社会化等方面。
(对)标准答案:对15. 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
(对)标准答案:对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标准答案:对17.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标准答案:对18.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题目及答案
绪论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2分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2、2分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2分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4、2分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马克思5、2分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英国宪章运动6、2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7、2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8、2分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 亚当·斯密9、2分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劳动价值论10、2分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合理内核11、2分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 傅立叶12、2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俄国13、2分“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4、2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5、2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2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科学性17、2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与时俱进18、2分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实现共产主义19、2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着作20、2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C.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9分1、3分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2、3分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3、3分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3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5、3分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 黑格尔C. 费尔巴哈6、3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7、3分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 昂利·圣西门B. 沙尔·傅立叶C. 罗伯特·欧文8、3分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9、3分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A.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 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 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3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3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 阶级性B. 实践性12、3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3、3分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宁指出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对每一条原理,都要A. 都要历史地考查B. 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考查C. 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查D. 都要以怀疑的眼光来加以考查三、是非题每小题2分,共8分共计8分1、2分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B. 错2、2分马克思主义是一成不变的.B. 错3、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简单拼凑在一起的产物.B. 错4、2分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B. 错四、填空题共13分共计13分1、3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2、6分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一生有两个重大发现,分别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正确答案: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3、4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逐渐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答案: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第一章一、单选题共计30分1、1分“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2、1分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3、1分“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D.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4、1分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1分哲学上两大派别是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1分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B. 形而上学唯物论7、1分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说明时间D. 是相对的8、1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9、1分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 否定之否定规律10、1分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的过程是:C. 人的活动11、1分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12、1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13、1分“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14、1分“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C. 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15、1分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D. 正确的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16、1分“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D. 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17、1分揭示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18、1分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其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实践19、1分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D. 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20、1分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21、1分+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A. 反映论22、1分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C. 社会实践23、1分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24、1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一切从实际出发25、1分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 是否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26、1分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B. 矛盾分析法27、1分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28、1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9、1分矛盾的两个属性是指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0、1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二、多选题共计30分1、1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 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2、1分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 存在就是被感知B. 物是感觉的集合C. 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3、1分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 “绝对精神抄是世界的本质B.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D. “理”是天地万物之根4、1分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B.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5、1分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 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B. 时间和空间的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6、1分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A. 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B. 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C. 认为天地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D. 认为世界由阴阳二气合和而成7、1分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A. 机械性B. 形而上学性D. 不彻底性8、1分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 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C. 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D.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9、1分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C.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D.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10、1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B. 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 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D. 物质运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11、1分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A.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B.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C.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D.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12、1分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B. 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D.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3、1分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14、1分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5、1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 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B.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C.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16、1分某乡村小镇自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了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从哲学上看,这一做法违背了A.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的原理D. 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17、1分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18、1分下列各项属于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表现的有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B.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不同C.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19、1分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B. 唯物辩证法C. 朴素辩证法D. 唯心辩证法20、1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B.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 对立同意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1、1分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B. 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D. 因祸得福,转败为胜22、1分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C. 利害相生,祸福相因D. 机关算尽,反害自身23、1分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4、1分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25、1分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 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26、1分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是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图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A. 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B.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 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7、1分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A. 精确把握事物的度B. 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C. 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D. 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28、1分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居,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的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和形象是B.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D. 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的29、1分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A. 胸有有成竹.料事如神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30、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有B.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 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D. 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三、辨析题共计40分1、2分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B. 错2、2分唯物主义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B. 错3、2分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4、2分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错5、2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 对6、2分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A. 对7、2分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B. 错8、2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惟一特性.B. 错9、2分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 错10、2分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A. 对11、2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B. 错12、2分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A. 对13、2分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B. 错14、2分世界统一于存在.B. 错15、2分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A. 对16、2分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B. 错17、2分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B. 错18、2分人们在做任何工作之前,总是先有想法,然后才有成果,可见思维是第一性的.B. 错19、2分既然是客观决定主观,那么当一个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主要应从客观上找原因.B. 错20、2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它是实物,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实物.B. 错第二章一、单选题共计64分1、2分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2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实践3、2分2014年艾博拉病毒肆虐西非,但广州人对艾博拉病毒却不关心,也知之甚少;反而经过广州、佛山大范围暴发的登革热,多数广州人对登革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都有较深理解.这说明B.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4、2分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说明价值具有B. 主体性5、2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用以检验真理的实践总是在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要受很多条件的制约,甚至有时用以检验真理的实践本身还可能是错误的实践,所以我们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能一次完成,而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这段话的要表达重点是B.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6、2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从认识论角度看,这种观点是C. 经验论7、2分认识的本质是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2分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9、2分马克思说:“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地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段话说明.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0、2分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根据你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法是D. 朱熹:理在事先,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还在这里11、2分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根据你的理解,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说法是D. 惠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12、2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 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13、2分我们头脑中的一些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其原型的,比如金山、飞马、龙、丘比特等.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都是由现实中的一些要素组合起来的.如飞马是由马和鸟翅构成,丘比特是由小孩和鸟翅构成,龙由蛇身、鱼鳞、鹰爪、鹿角等构成.这说明D. 人的认识不仅有摩写性,还有创造性.人们不仅接受相关对象信息,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重组、建构和虚拟的能力.14、2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前者到后者的飞跃.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15、2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在这个典故中,是哪种认识形式起作用,而使得士卒“口皆出水”.C. 表象16、2分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在这个典故中,两小儿对于太阳与人的距离远近这同一认识对象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说明A. 人的感性认识虽然生动丰富,但不深刻,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17、2分下列选项哪个不属于理性认识的形式D. 推论18、2分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D. 总的说来,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要大于理性的作用19、2分关于唯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认为“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在感觉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参考答案
试卷要求:一、单选题答题要求:1(2.5 分)2.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参考答案:A收起解析解析:无2(2.5 分)2.5“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参考答案:B收起解析解析:无3(2.5 分)2.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参考答案:C收起解析解析:无4(2.5 分)2.5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参考答案:B收起解析解析:无5(2.5 分)2.5人类进人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参考答案:A收起解析解析:无6(2.5 分)2.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参考答案:A收起解析解析:无7(2.5 分)2.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参考答案:C收起解析解析:无8(2.5 分)2.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参考答案:C收起解析解析:无9(2.5 分)2.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重点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2)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3)可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三个方面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科学性的根本原因。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
2)2)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 19世纪20年代B 19世纪30年代C 19世纪40年代D 19世纪50年代2、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D 《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3、马克思主义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 中国共产成立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1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费尔巴哈D恩格斯E亚当·斯密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实用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实践性E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B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E德国古典哲学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 )A创立唯物史观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C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E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C量子力学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E细胞学说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参看教材第3、13页)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A. 唯心主义B. 辩证法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唯物主义2. 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A. 辩证法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辩证法3.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A. 古希腊哲学B. 中国哲学C. 资产阶级哲学D. 德国古典哲学4.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实证研究法B. 逻辑研究法C. 经验研究法D.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5. 以下哪一项不是评价一个政权的标准?A. 是否按照人民的利益来管理国家事务B. 是否具有充分的人民参与和监督机制C. 是否有正确有效的指导思想D. 是否具有合理的逐利机制答案:1. B2. B3. D4. D5. D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错误)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一。
(正确/错误)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是超结构的一部分,是基础设施的反映。
(正确/错误)4.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正确/错误)5.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实践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错误)答案:1. 正确2. 正确3. 错误4. 正确5. 正确三、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等原理。
2. 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消灭剥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具有明显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特点。
3.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原则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原则包括思想上的一致性、组织上的纪律性、行动上的集中性以及党员和干部的先进性等原则。
四、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简要论述其对当代社会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总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次,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独立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包括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1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为解释资本何以产生价值,反驳是资本家养活工人的谬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资本家用更少的钱,让工人做出可以被他卖的更多钱的商品.2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地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6.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政治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生产方式决定人性”的哲学基础,使其政治经济学担负起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使命.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政治经济学与其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现实.所以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7.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是如何统一的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2科学性表现在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3阶级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学说.4革命性表现在它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通过统一了科学性,革命性,将理论付诸实践,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而非包容一切的知识总库”9.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作用,它是批判旧世界的有力武器,也是建设新世界的光辉指南.但是它不是包容一切的知识总库,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在马克思主义的着作、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应该学其观点、立场、方法,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的问题,也在解决新的问题中发展马克思主义.10.为何说分割论、学派论、过时论都是错误的1分割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知识分子,职业革命家,农民,工人四种马克思主义,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2学派论只承认其科学性而否认阶级性,实践性.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学说,而忽视了它也是治国纲领,有阶级性和实践性.3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年代久远,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它把马克思作为包容一切的知识库,只希望在其理论中找到现成方法.而我们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活得灵魂,即观点,立场和方法,在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11.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哪些新课题的挑战1)马克思主义和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由经典力学变为量子力学,技术方面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各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2)马克思主义和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世界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由对抗局面变为既对抗又对立的局面;各国之间的国力较量,由政治军事的较量变为经济,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的较量.3)马克思主义与当今西方世界的新思潮:哲学思潮,包括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经济学思潮,包括庸俗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包括反对暴力革命,主张议会争斗,提倡私有制.1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的丰富和发展,即理论学说上的发展和完善.1共产党宣言阶段,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资本论阶段,标志着经济理论的成熟.自然辨证法阶段,标志着哲学原理的成熟.2国际的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包括考兹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完善,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主义翻译成俄文,传到瑞典,梅林着写了马克思传.2)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丰富和发展,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夺取社会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列宁结合俄国国情,提出“一国胜利论”和“落后国家先发展论”.2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应该是农民,中国革命道路应该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3)马克思主义在二战后的丰富和发展,即利用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改革的中心是对传统斯大林模式的突破和对各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完备的唯物论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从大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而完备的唯物哲学,它不但在实践基础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并且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彻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回答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和一般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使人类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第一次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高度统一在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万物的始基具有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万物的始基是具体的物质层次.3)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4.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有何种关系1)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的一种抽象.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则强调某种具体物质形态,可见自然科学的“物质”隶属于哲学的“物质”.2)两者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哲学的角度看,哲学中所指的物质不是某种具体的无患子,而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在某些哲学概念中,也有重合部分.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万物的始基具有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万物的始基是具体的物质层次.5.列宁的物质定义与其意义是什么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6.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7.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何意义8.相对静止有三个方面,一是指相对特定参考系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三是一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而静止是相对的.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一是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量变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而是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限.三是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9.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何关系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结构性,其特点是三维的,可逆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内容.10.如何理解时间、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1)绝对性通常用来指时空的客观性,即时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坚持时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相对性是时空的可变性,即时空的具体形态和特征是可变的,即坚持时空意义上的辩证法.2)有限性是指任何具体事物在时空上都是有限的;无限性是指整个宇宙在时空上是无限的.1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世界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2)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运动与静止: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属性暂时不变.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4)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又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5)人类社会也有物质性: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时间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2.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有何指导意义1)指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2)指导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3.为什么说意识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从起源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2)意识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劳动是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产物.14.简述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也叫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15.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这一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16.1)意识的客观规律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2)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海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意义:首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实际出发,事实就是,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其次实践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脚踏实地.最后,主观能动作用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三彻底的辩证法1.什么是联系和发展试阐述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和发展观.1联系是一切事情和事情之间,以及事情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观是指将事情放在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下考察,放在与其它事情的联系中考察.2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的过程.发展观是要求我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处理问题.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三种形态———不变论、循环论、倒退论.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有哪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两者的根本分歧.3.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两者的关系如何4.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的性质和趋势,包括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包括三个层次:相互差异,相互排斥,相互否定.3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也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是前提;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同一性是寓所.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4.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5.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中,发展阶段上以及不同的发展条件下各有其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性和个性相互区别,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之中共同而本质的东西,个性中总有许多独有的东西是共性所包含不了的.其次,共性和个性相互依存,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最后,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5.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理解他们的关系有何意义6.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和主导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他们的关系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6.矛盾解决的形式有哪些矛盾的解决不是矛盾的消失,而是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其形式有以下几种:1矛盾一方冲破另一方的束缚,形成一种新的适应关系.2矛盾一方战胜、克服、以致吃掉另一方.3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形成新的对立统一的关系.4矛盾双方融合统一,形成新的更高的事物.7.试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论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2)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改革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内因是事物的根据,首先依靠我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又必须坚持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从我国实际出发,加以消化和吸收,使外因通过内因发挥积极作用.8.什么是“质”,“量”,“度”如何理解“认识质是起点,认识量是深化”1)质,是事物成为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如规模,程度,速度,次序等范围和等级.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规定性和量的界限,它将质和量联结起来,当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之内,就是量变,若超过这个度,就是质变.2)“认识质是起点”即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也就是定量分析要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认识量是深化”即指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也就是不能纯粹的用量和质来考虑问题,两者之间还有“度”的衡量.9.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量变是数量上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1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3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产生新的量变.这样质变和量变不断的相互转化,无限的循环往复,构成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10.什么是肯定、否定它们的辩证关系是什么11.肯定是指事物保持其存在,维持其性质的方面.否定是指促进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肯定与否定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也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否定不是纯粹的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一个事物在否定自己不是另一个事物的时候,就在从反面肯定自己是这个事物;肯定不是纯粹的肯定,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11.什么是辩证地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一种必然趋势,往往会借助外力作用而造成,但外力只是一个条件而已,没有外力,事物也会完成自我否定,但外力可以加速或延缓这一过程.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事物总是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发展的,事物虽然通过否定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它与前一个阶段是有联系的.3辩证的否定是一种扬弃,而不是简单的抛弃.扬弃是指既克服又保留,克服其不合理成分,保留合理成分,辩证的否定是去粗取精的过程.12.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掌握它有何重要意义13.1)从发展方向上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克服了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增加更高级的新内容.2)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发展是迂回曲折的,出现了仿佛回到原点的运动,有时还会出现暂时性的倒退,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3)掌握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会取得巨大成功.要做好走曲折路线的准备,要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四实践的认识论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推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与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的和辩证的,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从而看到了认识是一个辩证的运动过程,是人们在实践中由不知到知,由现象到本质,由不深刻的本质到深刻的本质的不断深入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这是有别于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区别.2.什么是实践它的基本形式和特征有哪些3.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各种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其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还包括各种非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的特点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3.怎样理解时间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实践在认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性.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怎样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如何利用这个原理批判教条主义和狭隘经验主义5.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下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个方面: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待世界现象和历史变迁的基本观点,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运动推动的,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所决定的。
2. 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抗产生的,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阶级,在革命中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也继续存在,但是性质有所不同。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包括人们的劳动技术和生产资料,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私有制、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生产关系。
4.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建设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同时要处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5. 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景: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最终追求的共产主义远景是一个没有阶级和剥削,人人平等、自由发展的社会。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个方面,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问答题答案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小P5,10)答: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
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4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小P153)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是指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3、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小P183)答: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马克思主义课后复习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P19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理论来源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p15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主要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因为这些理论都凝聚着自十九世纪上半年为止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正如列宁指出的:“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思潮---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吸取了先驱者们所取得科学成就,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由他们提出而没的解决的问题。
完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合乎逻辑的和必然发展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同时批判地继承法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J.-N.-A.梯叶里、F.-A.-M.米涅等人的阶级斗争思想,创立了历史唯物主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P19)《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指明了实现这一伟大学说的基本道路和策略思想,同时《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3.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社会条件是什么??(p51)第一,社会历史条件趋于成熟。
在历史上,唯心主义是以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增长速度缓慢、社会关系相对稳定为社会历史条件的。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扩大,生产的加速增长,人们之间社会联系的日益广泛和密切,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也就挖掉了唯心史观的社会历史根源,为唯物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思想理论条件逐渐具备。
马克思之前许多学者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给人类思想理论宝库增加了可贵的材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马克思正是以此为基础,批判的运用他们提供的丰富的思想理论材料,从而为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性,正确解决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的展开和深入,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
随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唯物史观的产生提供了阶级的和实践的基础。
4. 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中的基石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55)科学实践观在这一变革中的基石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科学实践观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人之实践本质与实践之人的本质的统一。
马克思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设定的主体的抽象性和超现实性,赋予主体以“实践存在物”、“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的本质,并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人之实践本质与实践人之人的本质的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既不是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等人所设定的精神、理性和作为唯一的“我”,也不是费尔巴哈所归结的“感性的存在”、“自然的存在物”,而是活生生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社会历史中行动的人”,而这正是“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
(二)科学实践观说明,实践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就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实践是人与自然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并成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从而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和矛盾。
然而,劳动实践又在不断再创出对象的同时创造了人自身,从而促成了人与自然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另一方面,实践就是人与社会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否认人与社会之间的抽象对立并不意味着不承认人与社会之间的现实矛盾,而这种现实矛盾与现实的发展动力,它推动社会的人与人的社会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也是主体与客体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主体与客体作为实践结构和认识结构的两极,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在实践中生存和创造、建构和重构的,人与自然界本来是浑然一体的,正是由于以生产劳动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才使人从周围环境的原本统一中分化出来,提升成为现实的、自为的主体,与此相对应,自然物也就成了现实的客体,实践还是思维存在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解决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科学实践观阐明,应当用人的内在价值尺度来总体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只有按照这种充分体现人对世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实践性、革命性理解,才能真正分清人做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与一般的“自然存在物”的本质区别,深刻理解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从而正确而充分的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辩证统一起来,即按照人的内在价值尺度创造有助于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与世界的和睦相处。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
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是通过矛盾分析法、抽象法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来实现的。
要精准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含义和与时俱进的特色,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是前提。
二、论述题1、试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
p17(一)马克思的两大发现1、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
这一伟大发现不仅揭开了人类“历史之谜”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马克思论述了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式,论述了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
货币成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
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划时代的功绩之一。
这一理论与唯物史观一道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1)解开了人类的“历史之谜”。
克服了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不懂社会实践,以抽象的观点去观察人及其活动的根本缺陷,从社会实践出发,把生产活动看作是人和社会最基本的历史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从而使困扰人类已久的关于人类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动力和规律的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2)标志着唯物主义的最后完成。
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即自然观和社会观都是唯物主义,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克服了历史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修补好了唯物主义整个大厦的上层,从而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3)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使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为日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彻底批判蒲鲁东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哲学基础,探索和创立新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使他得以奠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4)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科学分析人手,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尖锐对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由此导致了阶级斗争的空前激化,社会革命不可避免。
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划清了原则界限,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基础。
2、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P55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革命的能动的哲学。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建构原则,它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功能。
1、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的内涵,阐明了实践的基本观点。
其一,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人可以感知的物质活动。
其二,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其三,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改变世界”的活动。
其四,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而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总之,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马克思将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科学论断。
并且强调,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标准,因为如果离开实践去争论“思维的真理性”,就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一样,只能是烦琐无聊的,毫无结果的争论。
3、马克思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观。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应该从实践来理解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
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它是人类活动的领域,离开了人的实践,尤其是物质生产劳动,社会就不能再存在下去。
实践的发展也改善着社会生活,不仅使社会环境发生改变,而且也使人自身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的理论?答:(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些重要标志。
1、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学说不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人总是让自己的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他们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千古不变的教条,而是一门科学,是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