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摘要】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天水的民俗文化旅游现状和推动产业发展内涵,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发展天水的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介绍天水的丰富民俗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民俗文化旅游的潜力和影响。

探讨了如何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体验和吸引力。

展望未来,文章指出了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和前景,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内涵分析、产业、展望、未来发展、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现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天水地处黄河流域,素有"黄河明珠"之称,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天水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传统的民俗节庆、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天水举办的龙山庙会就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天水的民俗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一大亮点。

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民间舞蹈、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只有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2 研究意义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

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天水的民俗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在于挖掘和保护天水独有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天水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增加非物质文化收入(商品化)的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以实地调查和调查问卷为基础,了解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以便保护和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针对性地开发和产品拓展市场。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模式;消费者行为;天水市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管辖秦州、麦积两区,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区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天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八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环顾中国发展史,天水是我国最早设县的地方,从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始至置絡县,冀县,至2066年,天水建城已达2694年,而古城治所始终在今天水市秦州区。

以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为龙头,包括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构成了天水历史文化的五大脉络。

一、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一是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已公布的天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八项,即太昊伏羲祭典、天水雕漆制作技艺、秦安小曲、武山旋鼓舞、清水道教音乐、秦安女娲祭典、张家川花儿、天水丝毯织造技艺,八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规模大,技艺独特的、深厚的文化内涵等特点。

已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水皮影、秦安老调、武山夜光杯雕、剪纸、麦积高台等27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天水民间故事,天水秧歌、天水古琴曲、秦州夹板舞、西秦腔、天水皮影、武山秧歌、秦安小曲等103项。

内容丰富,种类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地区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

二是分布地域广各区县均有分布,各有其地方特色。

在天水市管辖的两区五县中,每个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有分布,其中,秦州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10项,市级29项。

麦积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32项。

丝绸之路视野下的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研究

丝绸之路视野下的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研究

丝绸之路视野下的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研究作者:陈逸平柳路行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5期本文立足丝绸之路文化视野,总结了天水旅游文化资源背现状,分析了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整合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困难,提出了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的意义及今后研究思路,以期进一步挖掘天水旅游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促进天水经济社会发展。

一、以丝绸之路的视野看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的背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非常大的丝绸之路,已于2014年6月在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对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丝绸之路西入甘肃的第一个繁华重镇的天水而言,提供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对文化的提炼与整合。

丝绸之路视野下的天水文化资源,具有非常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但因体制机制等原因,这条线路上的文化旅游资源还没有统摄在丝绸之路文化主题中,更遑论转化为完善的旅游产品,发挥羲皇故里的品牌效应。

天水旅游要想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加大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力度,把天水建成丝绸之路国家精品旅游线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甘肃东翼连接陕甘川的区域旅游中心,使其充分拉动旅游需求,成为促进天水旅游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丝绸之路的视野看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整合的现状作为华夏文明之源、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羲皇故里,天水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比较少见。

如将华夏历史上推三千年的大地湾遗址,处于天然太极图中的卦台山、建筑恢弘的伏羲庙、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小黄山之称的石门、留下杜甫《秦州杂诗》的南郭寺等等。

天水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现状可以从“五线六类”来观察。

第一线以丝绸之路为主,连接城市有天水、西安、兰州和敦煌;第二类以寻根祭祖为主,涉及旅游景点有天水的伏羲庙、宝鸡的炎帝陵、延安市的黄帝陵等;第三类以石窟艺术为主,主要覆盖天水境内的麦积山(麦积区)、大像山(甘谷县)、木梯寺(武山县)等;另外两线分别以闲度假和历史文化遗迹为主。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摘要】天水是一个具有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城市,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其重要的旅游业态。

本文从当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和特色入手,分析了其产业发展的内涵,探讨了政府支持与引导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政府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而文化传承与创新则是其核心竞争力。

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旅游需求,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合作,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为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壮大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现状、特色、产业发展、政府支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素有“天水盆地”之称。

天水市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也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目前天水市民俗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部分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传统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有待提高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政府支持与引导,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本文旨在探讨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的内涵,希望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分析,为相关决策部门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和特色,可以帮助了解天水地区的文化资源及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深入分析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探讨推动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涵,可以为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提供发展建议和政策支持。

了解政府支持与引导的具体措施,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经验,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学习的范例,促进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研究

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研究

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研究天水市是位于中国甘肃省东南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天水市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推动天水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天水市旅游经济的现状天水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

天水市的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天水市旅游业的总产出和就业人口占比均在不断增加。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天水市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商品和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天水市的旅游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一些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经营也存在不规范现象。

天水市的旅游业发展相对单一,游客在天水市的游览时间较短,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消费水平有待提升。

二、天水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天水市地处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区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天水市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

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天水市政府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天水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

要实现天水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天水市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对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的治理力度。

2.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天水市旅游业要推动多元化发展,加大对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的开发和推广。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消费水平。

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旅游管理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汪胜兰李金锋蒋小荣基金项目: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SKKT-14019). 本文着眼于天水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全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地问题与不足,提出三种资源深度开发模式:市场导向模式、资源导向模式和组合集聚模式.一、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不足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地重要发祥地之一,至今已有8000多年地文明史、3000多年地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地建城史.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地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独特地历史文化体系.(一)开发现状天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96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45处,有旅游景点228处,A级景区29处,其中80%以上为人文景观,形成了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交织、奇景竟秀地旅游胜地,其中尤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为典型代表,构成了天水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地文化旅游资源,也为把天水打造成为全省文化旅游高地和全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区提供了先决条件.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13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28亿元,同比增长28.14%和29.26%.2014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0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59亿元,同比增长28.5%和28.11%.(二)问题与不足一是旅游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产业综合效益不高.全市旅游景点数量多、体量小,缺少有影响力地精品景区(点)和旅游热线.旅游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展水平不高、相互间发展不够协调,景区、饭店、旅行社和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紧密型地利益共同体. 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景区(点)开发各自为政,整体优势难以发挥.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加之整体宣传推介“合力”不够,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地融合地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地速度和质量.三是旅游人才相对不足,现代技术应用滞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滞后地影响,全市旅游人才短缺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地问题同时并存,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发展地贡献率仍然偏小.四是城市交通发展滞后.对外交通中铁路占主导地位,公路交通方面主要问题是公路等级低、尚未形成通常地东西和南北大道.其次市内交通站点与各类交通标志太少,景区交通建设也严重滞后.二、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分析目前天水市文化旅游大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游览地基本层次,因此要深入挖掘资源层次,进一步提升旅游活动地层次,实现游客地多种选择.依据天水旅游文化资源地地域分布、营销理念、主打产品和受众等要素,本文提出市场导向模式、资源导向模式和组合集聚模式三种深度开发模式,可分别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旅游、会议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学艺旅游、特色购物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一)市场导向模式由于天水市毗邻西安、兰州两个省会城市,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因此具有良好地客源市场,可开发观光和会议等旅游产品.其深度开发地模式主要依托本市州县、兰州和西安等周边庞大地客源市场和方便地接待设施,如在伏羲庙、麦积石窟等景点可充分利用市区完善地基础设施,形成较大地接待规模.游客可以在市区住宿游玩,购买旅游商品,出行方便.(二)资源导向模式天水市地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史迹数量繁多、文化发达,汇集着各种不同时代地文化.很多景点和文化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例如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等为主五大历史文化,构成了丰富地历史文化渊源.具有极高地科研研究价值.这种模式主要地受众是带有专业性质地、生态意识强地小众市场.(三)组合集聚模式集聚模式主要基于旅游文化资源地良好组合,依托五大历史文化资源和富集独特地旅游资源,以为古“丝绸之路”为主线,主打“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两张“王牌”,避免雷同,要实现良好地合作.由于多个点聚集,大型表演和娱乐项目(如伏羲文化节、三国文化节等)可在不同时间安排进行,以满足不同时段游客地需求,同时缓解旅游景区和酒店地接待压力.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地规划实施,加速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旅游消费新型业态.在旅游地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全面融入五大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赋予旅游产品文化性.积极开发具有市场需求和深厚文化内涵地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有效提升了文化旅游商品地文化内涵和综合效益.(作者单位:1、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2、兰州大学)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的旅游文化业发展研究_王立安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的旅游文化业发展研究_王立安
收稿日期: 2013-02-22; 修订日期:2013-04-16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2YGL04); 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2WYM_0077). 作者简介: 王立安(1980— ), 男, 宁夏灵武人,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博士.
王立安,等: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的旅游文化业发展研究
地域组合 B6 互补性 (C14) 主副景 (C15)
旅游容量 B7 容人量 (C16) 容时量 (C17)
投资条件 B8 基础设施 (C18) 经济与政 策(C19)
施工条件 B9 工程建设 条件 (C20) 设施供应 条件 (C21)
B4 与中心地 距离 (C9) 与客源地 距离 (C10)
图 1 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模型 2)建立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矩阵的构造方法,可将以上指标前后相比较分为相同重要、一般重要、突出重要、强烈重要、 极端重要等 5 种,并将其相应设定分值为 1、3、5、7、9,介于其间的分别以 2、4、6、8 四个分值来标定. 69
王立安,等: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的旅游文化业发展研究
的方法增强其自身的发展实力. 同时,应积极吸引海外旅游与文化的顶尖客商兴办“独资”或“合资”旅 游文化企业,开拓天水市旅游文化市场. 3.2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塑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天水市拥有丰富的、高水平的文化旅游资源,需要结合未来旅游市场的定位,设计并开发一批在全国 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旅游文化专属线路,做大做强旅游文化线路的品牌,争取获得良好的开发效益. 为此, 本文根据天水市现有的伏羲文化、石窟文化、秦文化和三国文化等突出的人文旅游资源特色及其特有的南 北方兼具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推出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线路(秦城区伏羲庙→卦台山→北道区);天水三国文 化旅游线路(天水关→木门道→街亭古战场→祁山堡→诸葛军垒→姜维墓);天水回族文化旅游线路(秦城区 →张家川);天水宗教石窟艺术旅游线(麦积山→南郭寺→玉泉观→木梯寺)等文化旅游品牌线路. 另外,由 于天水市地处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饮食生活习惯兼具南北方的特色,针对该特点, 天水市可以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发展具有传统饮食文化的企业,提供正宗地道的小吃,以满足旅游者饮 食多样性的需求,甚至可以制成熟食网上包装出售. 3.3 采用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产品 现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形象宣传与广告设计的营销作用. 根据天水市旅游资源开发 潜力评价的结果,文物古迹作为天水市首要发展的旅游文化产品的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特点,决定了天 水市在发展旅游文化业伊始,必须重视宣传广告的特殊作用. 通过广泛的、多途径的纸质媒介、电子媒介 和网络媒介等大力宣传与推介,为旅游文化业的发展造势. 同时,天水市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将天水市 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纳入对外宣传之中,在“西洽会” 、 “西博会” 、 “兰洽会”等外贸活动中 大力进行促销,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知名度,打造西部地区独有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3.4 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娱演艺业 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有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表述,突出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历经 20 多年的积累发展,正迎 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拥有众多优势垄断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应更新文化发展观念, 理顺文化发展体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努力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方式,积极发展旅游文娱演 出业,扩大旅游文化相关产业的规模和质量. 为此,天水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展旅游相关的文娱演出业. 首先,利用已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创作经典文化艺术名品,同时积极与旅游相关企业联系,深入挖掘旅游 者喜闻乐见的文化表达形式与演出模式,创作一系列的文娱表演节目,吸引旅游者驻足天水胜地,欣赏文 化精品;其次,与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联合成立相关旅游文娱服务公司,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演出、展 览与比赛,使游客能在旅游的同时真正地享受天水市的内在文化内涵;第三,新建一批适合开展旅游文娱 演出的场馆,同时购买先进的演出设备,引进文化管理人才,开发天水市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各类民族文 化、艺术、娱乐和体育活动,丰富旅游文娱演艺业的内容.

天水文化旅行市场调研方案

天水文化旅行市场调研方案

天水文化旅行市场调研方案一、背景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

天水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风景名胜而闻名,拥有许多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天水的文化旅行市场也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水文化旅行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制定适合的旅游产品和推广策略,本文将提出一份天水文化旅行市场调研方案。

二、目的与意义1. 了解天水市文化旅行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旅游产品、竞争对手等方面的信息。

2. 发现天水市文化旅行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 制定天水市文化旅行市场的发展策略,提升天水市在文化旅行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三、调研内容1. 目标客户群体分析:- 调研天水市文化旅行市场的目标客户群体,分析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特点。

-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客户群体对文化旅行的需求和期望,了解他们选择文化旅行产品的考虑因素。

2. 旅游产品分析:- 调研天水市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包括景点、游览线路、演艺演出等。

- 分析每个旅游产品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及游客的满意度评价。

- 调研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文化旅游产品,分析其成功之处,并思考如何借鉴和提升。

3. 竞争对手分析:- 调研天水市周边地区和其他旅游城市的文化旅游市场,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价格策略、宣传推广方式等。

- 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找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差距。

- 思考如何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推广策略来突出天水市的文化旅游特色。

4.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调研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文化旅游的热点和新兴产品。

- 分析天水市文化旅游市场的风险和机遇,如政策扶持、客户需求的变化等。

- 思考如何抓住市场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开拓策略。

四、调研方法1. 网络调查:通过设计在线问卷,调研目标客户群体对文化旅行的需求和期望。

2. 访谈调查:选取目标客户群体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其观点和体验。

研究论文: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研究论文: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108798 旅游管理论文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一、民俗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所在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分,而天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百花园中最绚丽的一朵,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面旗帜;天水民俗文化是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天水人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众文化、智慧的积淀、是民间人文风俗的结晶,刻录着天水地域的社会变迁,是天水人民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是民俗的也是民族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天水文化的根脉,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所系。

民俗文化是一种约定成俗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庆祝、纪念、或趋避利害等进行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活动现象。

二、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情况(一)绚丽多姿而又厚重的民俗文化。

天水是我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其灿烂的古代文化;自然界沧海桑田的演变、天水人民的勤劳勇敢缔造了天水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

奇特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从古到今历久弥新。

堪称文化与民俗的“活化石”,民俗文化的“展览室”全市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45处,国家级就有7处,省级23处;风景名胜更是数不胜数,旅游景点多达228处。

有伏羲、大地湾、秦、石窟以及三国等众多文化。

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广泛,诸如民间故事、民歌、花儿、唢呐、古琴曲、道情、秧歌、老调、小曲等等。

天水文化乃我华夏文化之缩影,是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紧密契合,是天水人,情感的记忆与喷发,天水民俗文化上紧着情感的发条,烙印着生活、生存、发展、进步的轨道,凝聚着时光的沧桑,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定格与延续,乃民族之魂,国之瑰宝。

(二)亟待开放的民俗精神富矿。

首先,民俗文化综合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开发效率不佳,民俗文化品位尚需提升。

民俗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场所不多,开发起步晚、规模不大、状态分散、没有在当地特色问题上做好文章。

天水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延伸开发研究

天水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延伸开发研究

2019年10期总第895期全时段的系数,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工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在地区经济增长的初步阶段有更为突出的作用;特别是技术进步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先进技术的引入更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企业税负和国内投资的系数在不同时期均为负数,表明FDI 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始终存在并且验证税负会抑制地区经济增长。

四、结论与对策本文通过对2003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FDI 对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影响,得到的以下结论:FDI 在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均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

在FDI 流入的初期,对经济增长产生均产生了积极作用,高于整个时段的影响水平。

除此之外,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工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在地区经济增长的初步阶段有明显效果。

为了更好地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发展,第一,FDI 流入初期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投资空间,当时发达国家的投资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之后,随着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减少,FDI 的效应开始减弱。

地区政府为更好引资,结合地区发展需求,应选择性地引进发达国家投资,将有助于提升国内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水平,同时,国外资本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升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第二,地区政府在为引进外资创造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应将国内企业纳入考量范围,合理政府税收安排为国内投资创造空间,激发企业的生产活力。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应加强科学技术的财政投入,为创新新型企业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积极改善FDI 流入的地区不平衡问题。

珠江-西江经济带及延伸区包括广西民族自治区、广东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等相关城市,区域内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广东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能吸引更多的FDI,为此应该加强区域间的技术合作和合理分配产业结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创造配套的服务设施和条件。

参考文献:[1]姚树洁,冯根福,韦开蕾.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6(12):35-46.[2]黄旭东,石蓉荣.“一带一路”区域贸易和FDI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GVAR 模型的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37(03):492-508.[3]郑月明,曾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FDI 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问题,2004(12):23-25.[4]杨祖义.FDI 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影响的Sys-GMM 分析———基于省级行业动态面板数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8(08):85-93+149.[5]王冲,李雪松.金融发展、FDI 溢出与经济增长效率———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J/OL].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10[2019-03-07].[6]胡飞.对外贸易、FDI 对安徽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8,7(06):37-41.[7]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46(05):4-16+31.天水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延伸开发研究■郭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研究天水历史文化及旅游文化产品、并延伸开发相关旅游文化特色产品。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天水,这座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对天水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对其开发进行深入分析。

一、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概述天水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旅游景点。

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其宏伟壮观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伏羲庙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是纪念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庙。

庙宇庄严古朴,建筑风格独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还有南郭寺、玉泉观、水帘洞等景点,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天水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二、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1、资源独特性麦积山石窟的泥塑艺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无可替代。

伏羲庙作为纪念伏羲氏的宗庙,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独特的资源使天水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文化内涵丰富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旅游资源蕴含着深厚的伏羲文化、先秦文化、石窟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3、自然景观优美除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天水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如仙人崖,峰峦叠嶂,景色秀丽;曲溪,山清水秀,溪流潺潺。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为游客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4、资源组合良好天水的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不同类型的资源相互补充。

游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欣赏到多种不同类型的景点,提高了旅游的效率和满意度。

然而,天水旅游资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景点开发不足一些景点如水帘洞等,虽然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2、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旅游旺季,景区可能会出现游客拥挤、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影响游客的旅游感受。

甘肃天水旅游研究报告

甘肃天水旅游研究报告

甘肃天水旅游研究报告甘肃天水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

以下是对天水旅游情况的研究报告。

一、天水的自然景观天水位于黄土高原和川西丘陵的交汇处,地形起伏多变,拥有丰富的山川景致。

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是麦积山和秦岭。

麦积山是天水的地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风景。

山上有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石窟内有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此外,麦积山还有美丽的山水景观,游客可以欣赏到陡峭的山峰和清澈的湖泊。

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横跨甘肃和陕西两个省份。

天水的秦岭段有着宏伟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是徒步旅行和自然观光的理想地点。

秦岭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二、天水的人文历史遗迹天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灵台县和秦安县的历史遗迹。

灵台县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

灵台县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包括灵台古城、慕容川遗址等。

灵台古城有着完整的城墙和门楼,是中国少有的完整的古代城池遗址之一。

灵台县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游客可以在当地欣赏到传统的舞蹈、戏剧和手工艺品制作。

秦安县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壁画艺术中心,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

秦安县拥有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壁画之一,被誉为“东方之冠”。

这些壁画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生活场景和宗教信仰,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遗产。

秦安县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游客可以在当地体验到真正的古代文化。

三、天水的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天水的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天水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交通和酒店方面。

其次,天水的旅游推广和宣传不够,需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和交流。

第三,天水的旅游资源利用和保护需要更好地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四、天水的旅游发展前景天水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论天水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完整

论天水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完整

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学生:岁香指导老师:安智海【容摘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旅游资源富集。

有伏羲文化、湾文化、先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艺术文化等。

有陕甘川宁四省通衢之称,是历史上陇右第一重镇。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民俗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民俗文化是重要旅游资源项目。

独特的区位优势,宜人的气候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浓郁的民俗,淳朴的民风,共同构成的特的旅游资源,已成为西北部的著名旅游目的地。

因此,民俗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对旅游具有重大贡献。

本文着重对民俗旅游资源分析,并对其开发提出重要对策。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引言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民俗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是为满足一定群体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存在、发展、演变着的。

民俗文化围大致包括以下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文化民俗:如以生产、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为主要容;社会民俗文化:如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都是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如信仰、各种禁忌、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游艺竞技等。

民俗文化旅游是新世纪里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之一。

民俗文化旅游是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据旅游研究者的说法,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容之一。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目前民俗旅游的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八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天水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天水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天水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一、天水市旅游资源分析(一)自然景观1. 黄河风光带:天水市位于黄河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沿岸风光秀丽,山水相间,景色迷人。

2. 青铜峡:位于天水市南部,是一处集峡谷、瀑布、森林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区,风景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3. 七彩丹霞地貌:天水市拥有丰富多样的丹霞地貌,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二)人文景观1.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市西南部,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保存完好,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2. 渭源古镇: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历史古镇,保留了大量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 张骞墓:是汉代著名外交家张骞的墓地,是一处反映汉代文化的重要遗迹,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三)现代旅游设施1. 酒店与住宿:天水市拥有各类星级酒店和民宿,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住宿需求。

2. 餐饮和交通:天水市的餐饮店和交通设施完善,便利游客出行。

二、天水市旅游发展现状天水市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1. 旅游产品单一:目前天水市的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和古迹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2.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景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3. 宣传推广不足:天水市的旅游宣传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场知名度。

三、天水市旅游发展前景天水市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

未来天水市的旅游发展方向应该是:1. 多元化旅游产品: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现代旅游设施相结合,推出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2.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景区和旅游服务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3.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大对天水市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市场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4. 发展特色民宿:推动民宿业的发展,提升游客住宿体验,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天水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与对策探析

天水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与对策探析

天水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与对策探析摘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今后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们融合具有天然的耦合性。

天水市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具有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必须结合实际探索其融合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天水文化旅游融合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1-014-02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改变的必然产物,可以在产业间产生叠加效应,实现互利共赢。

而旅游产业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将旅游产业置于文化的框架下发展,意味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过程。

党的十八大对我们准确认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同时,天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天水要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和全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天水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1.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天水深邃的人文历史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就是我们现在已经明确的五大文化,即: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

可以说,天水是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集中地,中华文明发掘地,中华石窟艺术的聚集地。

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宝贵的优势资源。

此外,还有历史文化名城及民俗民风文化,如:古树、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街巷、古民居、古名泉、历史名人等名城古韵文化;多元化兼备的淳朴民风民俗文化等。

另外,天水市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全市有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旅游景区点228处。

现存古石窟有"麦积山"、"大像山"、"水帘洞"等6处;古建筑有"伏羲庙"、"兴国寺"、"胡氏名居"等50处;已探明和发掘的原始社会、周、秦、汉古遗址86处。

天水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水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水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项目背景
1.1项目提出
1.2研究目的
市场分析
2.1旅游市场概况
2.2天水旅游资源优势
2.3目标市场定位
技术可行性分析
3.1技术支持
3.2设施建设
3.3人力资源
财务分析
4.1投资估算
4.2成本分析
4.3收益预测
风险评估
5.1市场风险
5.2技术风险
5.3管理风险
5.4政策风险
结论与建议
2.3目标市场定位
天水旅游项目将主要针对国内中远程游客,以亲子游、度假游、文化游等为主题,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技术可行性分析:
3.1技术支持
天水旅游项目将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持,包括建设智能化的旅游信息平台,提供在线预订、智能导览、实时交流等服务。同时,项目还将运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6.2建议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持续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技术设备,保障项目的技术领先性。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风险。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确保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多元化经营和风险分散策略,减少潜在风险的影响。
本报告为天水旅游项目的决策提供了全面的分析和参考,希望对项目的成功实施和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设施建设
项目计划对现有旅游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这包括提升交通便捷性、住宿舒适度、餐饮特色化以及旅游购物体验。还将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和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3.3人力资源
为确保旅游项目的顺利运营,将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天水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天水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天水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作者:吕晓华来源:《卷宗》2015年第12期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要从天水实际出发,从天水优势出发,寻找天水文化发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度开发天水传统文化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关键词:天水;文化与旅游融合;对策研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从旅游的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

旅游的过程实际是体验文化、感知文化的过程。

从文化的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巨大市场。

文化与旅游的本职属性决定了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只有将两者充分融合起来,才能形神兼备、互融共进。

天水是“羲皇故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传承文化与民俗风情文化资源蕴藏丰富,与相邻的兄弟市州相比都具有很强的优势。

然而目前天水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就省内来说还不属于超前的地区,本文试就天水市文化与旅游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一粗浅的分析1 天水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中,将天水市定位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的核心区域,充分表明天水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和省级战略层面,为促进天水市文化与旅游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百里石窟艺术长廊、中华始祖文化园、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长廊、三园区” 建设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入17亿元;秦风民俗园、黄河雕漆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天水商贸城、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大地湾文化印象酒店等项目有序实施,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青鹃山滑雪场、麦积山滑雪场等项目相继建成运营。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周春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北京100083)摘要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之上,运用卢云亭教授的“三三六”法和以层次分析法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法对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天水旅游区的深层次开发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开发天水旅游区伴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人们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十分有前途的产业,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由此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的高潮。

但是由于我国旅游在全世界范围来说起步比较晚,在对旅游开发与规划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上相对国外其他国家来讲要薄弱的多。

而就旅游规划与开发本身,由于它涉及到众多的学术领域,对它的研究要显的更加复杂。

本文通过对甘肃天水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析,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对旅游开发与规划做出一点探讨。

1、天水旅游区概况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天水旅游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接关中,南控巴蜀,西倚西南,北扼陇坻,是川甘陕三省的交通咽喉要道,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步入甘肃的第一重地便是天水。

天水地跨东经104度34秒至106度43秒,北纬34度05秒至35度10秒。

境内有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

天水旅游区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面积955平方公里。

1.1.2、地形天水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丘陵,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左右。

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全市海拔最高处是3120米的天爷山。

1.1.3、水文状况天水以北的秦岭是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并由此使天水的水系分为渭河与嘉陵江水系。

全高市大小河流260多条,年径流量3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816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达1.6亿立方米。

1.1.4 气候天水地处六盘山系,陇东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的交接地带,地跨两大水系的分界点,总体来说,天水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0度左右,雨量适中,年降水量500-600毫米,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间2000-2300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旅游管理
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汪胜兰李金锋蒋小荣
基金项目: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SKKT-14019)。

本文着眼于天水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全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三种资源深度开发模式:市场导向模式、资源导向模式和组合集聚模式。

一、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不足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

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

(一)开发现状
天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96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45处,有旅游景点228处,A级景区29处,其中80%以上为人文景观,形成了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交织、奇景竟秀的旅游胜地,其中尤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为典型代表,构成了天水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也为把天水打造成为全省文化旅游高地和全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区提供了先决条件。

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13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28亿元,同比增长28.14%和29.26%。

2014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05.5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59亿元,同比增长28.5%和28.11%。

(二)问题与不足
一是旅游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产业综合效益不高。

全市旅游景点数量多、体量小,缺少有影响力的精品景区(点)和旅游热线。

旅游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展水平不高、相互间发展不够协调,景区、饭店、旅行社和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景区(点)开发各自为政,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加之整体宣传推介“合力”不够,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是旅游人才相对不足,现代技术应用滞后。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滞后的影响,全市旅游人才短缺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同时并存,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偏小。

四是城市交通发展滞后。

对外交通中铁路占主导地位,公路交通方面主要问题是公路等级低、尚未形成通常的东西和南北大道。

其次市内交通站点与各类交通标志太少,景区交通建设也严重滞后。

二、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分析
目前天水市文化旅游大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游览的基本层次,因此要深入挖掘资源层次,进一步提升旅游活动的层次,实现游客的多种选择。

依据天水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分布、营销理念、主打产品和受众等要素,本文提出市场导向模式、资源导向模式和组合集聚模式三种深度开发模式,可分别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旅游、会议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学艺
旅游、特色购物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

(一)市场导向模式
由于天水市毗邻西安、兰州两个省会城市,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因此具有良好的客源市场,可开发观光和会议等旅游产品。

其深度开发的模式主要依托本市州县、兰州和西安等周边庞大的客源市场和方便的接待设施,如在伏羲庙、麦积石窟等景点可充分利用市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较大的接待规模。

游客可以在市区住宿游玩,购买旅游商品,出行方便。

(二)资源导向模式
天水市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史迹数量繁多、文化发达,汇集着各种不同时代的文化。

很多景点和文化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例如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等为主五大历史文化,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

具有极高的科研研究价值。

这种模式主要的受众是带有专业性质的、生态意识强的小众市场。

(三)组合集聚模式
集聚模式主要基于旅游文化资源的良好组合,依托五大历史文化资源和富集独特的旅游资源,以为古“丝绸之路”为主线,主打“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两张“王牌”,避免雷同,要实现良好的合作。

由于多个点聚集,大型表演和娱乐项目(如伏羲文化节、三国文化节等)可在不同时间安排进行,以满足不同时段游客的需求,同时缓解旅游景区和酒店的接待压力。

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实施,加速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旅游消费新型业态。

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全面融入五大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赋予旅游产品文化性。

积极开发具有市场
需求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有效提升了文化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综合效益。

(作者单位:1、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2、兰州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