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Z》第1次作业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1分]

A. 滑伯仁

B.王惟一

C.王冰

D. 杨继洲

E.王焘

2. 十二皮部是指: [1分]

A.人体皮表的十二个分区

B.与十二经脉相联系的皮表区域

C. 十二经脉最浅表的部分

D. 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

E. 十二经的络脉中,位于皮表的浮络

3. 下列有关络脉的内容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奇经八脉各有一络脉

B. 十二经各有一络脉

C. 督脉之络(长强)

D. 任脉之络(鸠尾)

E. 脾之大络(大包)

4. 治疗急性病症时宜选下列哪中特定穴: [1分]

A. 郄穴

B.下合穴

C. 络穴

D. 原穴

E. 背俞穴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经络学说形成的途径: [1分]

A. 针灸按摩传感现象的推理

B.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C.腧穴疗效的总结

D. 中药疗效的反应

E.解剖、生理的启发

6. 《内经》中记载的经穴数目约为: [1分]

A. 361个

B. 365个

C. 309个

D. 345个

E.160个

7.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1分]

A.13寸

B. 14寸

C.12寸

D. 18寸

E. 16寸

8. 下列十二经脉循行走向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B.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C.手足阳经从手走足

D.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E.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9. 我国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铸造于何朝代: [1分]

A. 晋朝

B.北宋

C. 唐朝

D.元朝

E. 明朝

10. 下列属于郄穴的是: [1分]

A. 偏历

B. 太溪

C.通里

D.孔最

E. 曲池

11.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 [1分]

A.《内经·素问》

B.《内经·灵枢》

C.《针灸甲乙经》

D.《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E.《难经》

12. 以下除哪一项以外均是背俞穴: [1分]

A. 胆俞

B. 胃俞

C. 膈俞

D.三焦俞

E.肾俞

13. 八会穴中的脏会是: [1分]

A. 阴陵泉

B.足三里

C. 期门

D. 章门

E.中脘

14. 在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1分]

A. 头面部

B.头项部

C. 胸部

D. 腹部

E.四肢末端

15. 继《内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1分]

A.《难经》

B.《千金方》

C.《外台秘要》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甲乙经》

16.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1分]

A.12寸

B. 8寸

C. 9寸

D. 12寸

E. 13寸

17. 下列除哪一项以外均是荥穴: [1分]

A. 行间

B. 劳宫

C. 内庭

D. 鱼际

E.历兑

1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二经脉的作用: [1分]

A. 运行气血、调节阴阳

B. 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

C. 网络联缀、形成整体

D.防御疾病、反映症候

E.接受刺激、调节虚实

19. 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 [1分]

A. 胸胁

B.腋下

C.颈项

D.腹部

E.全身

20. 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的代表著作是: [1分]

A.《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聚英》

D.《十四经发挥》

E.《针灸大成》

21. 下列属于原穴的是: [1分]

A.后溪

B.内关

C.太冲

D.阳溪

E. 申脉

2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奇经八脉的特点: [1分]

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

B. 无阴阳表里关系

C. 多自下而上行、无循环流注现象

D. 除任、督二脉外无独立的输穴

E. 是经络系统的核心

参考答案为:E,您选择的答案为:D

2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 [1分]

A.与十二经脉的体表基本一致

B.与脏腑相属络

C. 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D. 结聚于关节部

E. 结聚于骨骼部

24. 针灸学的理论核心是: [1分]

A. 脏象学说

B.阴阳学说

C. 五行学说

D.气血学说

E. 经络学说

2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腧穴的治疗作用: [1分]

A. 近治作用

B.中治作用

C. 远治作用

D.相对的特异性

E. 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26. 《甲乙经》中所记载的腧穴数目为: [1分]

A.160个

B. 359个

C. 349个

D. 35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