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采用AIX内存分配与管理策略提高应用系统健壮性

合理采用AIX内存分配与管理策略提高应用系统健壮性
合理采用AIX内存分配与管理策略提高应用系统健壮性

合理采用AIX内存分配与管理策略提高应用系统健壮性1概述

很多应用开发着可能会注意到您在AIX?操作系统的剩余内存很小,尤其在部署完应用系统并运行一段时间后。您也许会担心这么小的剩余内存是否是个危险的状态,当有新的计算请求时系统是否还能快速应对?事实上,纯粹的操作系统剩余内存并不代表系统的可用内存,在很多情况下,您不必担心,因为您还会发现在已经使用的内存中很大部分被用作了文件缓存(Cache)和读写缓存(Bu ffer),在AIX操作系统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请求的速度,当有新的计算请求过来时,操作系统本身会调度系统缓存用来计算,只有当大量的、并发的请求过来,而可供操作系统调度内存之间的转换的内存严重不足时,才会发生危险的情况。同时,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系统会存在文件缓存?文件缓存多大才合适?如何控制计算内存与文件缓存的比例,才会既保证我们的高处理能力,又不会发生由于系统内存不足而导致的应用系统当机?本文将重点讨论采取合理的内存分配与管理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在某些非正常情况下,我们可能还会发现CPU居高不下,例如100%的CPU使用率可能会持续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严重时直接会当机。在系统架构师和软件工程师分析软件CPU需求时可能已经考虑到CPU的计算能力,这种居高不下的CPU使用率可能是由于应用程序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比如用户反复请求时才会出现,还可能是瞬时用户请求确实过高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来保证这种非正常状态下的CPU状态来规避可能导致的由于CPU过高或不足而造成的当机?本文也会讨论这个问题。

2AIX操作系统内存使用策略与调整方法

在对AIX?操作系统内存适用于分配策略作出决策之前,您必须了解AIX?的内存机制,这需要我们花一点时间来介绍一下AIX?的虚拟内存和虚拟内存管理器 (VMM)。

2.1AIX中的内存概述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您应该已经对有关内存的基本知识非常熟悉,如物理和虚拟内存之间的区别。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AIX?中的虚拟内存管理器 (VM M) 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与性能优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而且,在最近几年中,有一些优化命令和参数发生了变化,如果您较长时间没有使用 AIX 了,那么您可能会发现,您从前所熟悉的一些命令,现在甚至根本无法继续使用了。本文不会地介绍 AIX VMM以及优化 VMM 所需使用的各种优化命令,更多AIX?内存本身

有话相关的内偶然那个,您可以查找相关知识库或与IBM联系,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本文重点来讨论的是如何合理设置这些值,以便保证应用系统的健康与健壮性。

另外,无论您需要对哪个子系统进行优化,有一个方面是相同的,即优化系统—您始终应该将其看作一个正在进行的进程。开始对系统进行监视的最佳时间是当您首次将系统应用到产品环境中并且正常运行时,而不是等到用户抱怨系统的性能非常糟糕的时候。如果您不了解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情况,并以此作为基准,那么您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地确定是否出现了问题。而且,一次只应该进行一项更改,并且在进行了更改之后,应该尽快地捕获相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这项更改究竟带来了什么不同,如果存在的话。

2.2 AIX操作系统上的内存管理工具VMM

本节内容提供了与 AIX 有关的内存方面的概述。我将介绍 AIX 如何使用虚拟内存来寻址比系统中物理内存更大的内存。我还将说明 VMM 的工作方式以及它如何处理各种请求。

任何有关内存和 AIX 的介绍都必须以对 VMM 的描述作为开始。有时候,

令 AIX 新手感到困惑的是,VMM 服务如何处理系统中所有的内存请求,而不仅

仅是虚拟内存本身。在访问 RAM 时,VMM 需要分配空间,即使是在系统中有足够的物理内存的情况下。它实现了分页空间的预分配过程。使用这种方法,VMM 在帮助管理实际内存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不仅是在虚拟内存方面。下面来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在 AIX 中,将所有的虚拟内存段划分为若干个页面。在 AIX 中,每个页面的缺省大小为 4KB。所分配的页面可以位于 RAM 或者分页空间(虚拟内存存储于磁盘上)。VMM 还维护一个称为空闲列表的对象,该对象定义为未分配的页帧。它们用于处理缺页的情况。通常存在少量未分配页面(您可以自行配置),VMM 可以使用这些页面来腾出空间并为其重新分配页帧。可以使用 VM

M 的页面置换算法来选择要重新分配页帧的虚拟内存页面。这种分页算法可以确定对当前位于 RAM 中的哪些虚拟内存页面的页帧进行回收,并放回到空闲列表中。AIX 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内存,除了那些配置为未分配并用做空闲列表的内存之外。

需要重申的是,VMM 的目的是管理 RAM 和虚拟页面的分配。由此可以看出,它的目标是帮助最大限度地缩短缺页响应时间,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虚拟内存的使用。很显然,假设要在 RAM 和分页空间之间进行选择,在 RAM 可用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更希望使用物理内存。另外,VMM 还将虚拟内存段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别。它们分别是,使用计算内存的工作段和使用文件内存的持久段。了解这两种类别之间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将帮助您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2.2.1计算内存

当您的进程对计算信息进行处理时,将使用到计算内存。这些工作段是临时的(暂时的),并且当进程终止或者页面被替换时,这些工作段将不复存在。它们没有对应的持久磁盘存储位置。在许多情况下,当一个进程终止时,将释放其物理和分页空间。当可用页面出现较大的峰值时,您可以在监视系统的过程中发

现这种情况。在 VMM 中,当空闲物理内存较少时,可以将最近没有使用的程序从 RAM 移出到分页空间,以帮助释放物理内存,从而完成更多的实际工作。

2.2.2文件内存

与计算内存不同,文件内存使用了持久段,并在磁盘上具有持久存储位置。数据文件或者可执行程序通常都映射为持久段,而不是工作段。数据文件可能与文件系统相关,如 JFS、JFS2 或 NFS。它们一直都位于内存中,直到文件被卸载、页面被替换、或者取消了到文件的链接。在将数据文件复制到 RAM 中之后,VMM 控制何时对这些页面进行覆盖或者将其用于存储其他数据。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更希望将文件内存调出到磁盘,而不是计算内存。

当进程引用磁盘上的某个页面时,必须将其调入,而这可能会导致再次将其他的页面调出。VMM 常驻内存并在后台运行,尝试替换最近没有使用的页帧,其中使用到前面介绍的页面置换算法。它还可以帮助检测系统颠簸,当可用内存量很低并且不断地调入和调出页面以支持任务的处理时,可能会出现系统颠簸。实际上,VMM 中提供了一种内存负载控制算法,它可以检测系统是否出现颠簸,并尝试去解决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处理,系统颠簸可能会导致系统停滞,因为内核此刻过分地关注于为页面腾出空间,而不是完成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2.3AIX内存使用策略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知道了,在AIX中内存的类型主要有下图所示的三类:

AIX认为闲置的资源是一种浪费,所以会充分使用各硬件,例如内存。当内存空闲时操作系统会主动拿出部分转换为Buffer用于读写磁盘缓冲,以提高IO 速度;并且拿出部分内存用作Cache Page用做文件缓存来提高用户请求的计算、处理速度;

当有新的计算请求而剩余内存不够时,系统会释放Cache或Buffer,用来处理计算请求,但系统释放Cache会遵守某些机制,并不能保证需要的时候都能准确地腾出来;此时,如果物理内存用光了,也可能会请求Swap来处理计算,此时会出现Swap分页。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物理内存。

这时候您也许会问:操作系统中以上三类的内存各占多少比例?Cache和Bu ffer越大越好吗?

这个问题需要视以下几种具体情况而定:

若应用系统计算请求很多而很少需要文件缓存,则Cache就用到很少,可能只是计算内存的0.5倍;如果不需要频繁读取硬盘(磁盘IO),则Buffer也会用到很少,约占0.05倍;反之,若频繁读取硬盘,则需要很大的Buffer来增强磁盘IO效率

若处理结果(响应)很大或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临时数据,则Cache会很大,这可以是得下次的用户响应更快;例如,把从数据库中读到的一些新闻条目、w ord附件等暂存在非计算内存中

一般来说,当有新的计算请求时,操作系统会主动释放Cache和Buffer,但是这需要将已有的Cache内容强行清空,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例如系统默认终止好用资源最大的进程;

若这些临时数据很少,而预留了大量的Cache,则CPU需要在Cache中检索,这种检索是最原始的1-0-1-0信号寻址,速度往往不如“计算内存+缓冲”合并处理快;同理,buffer也是。

可以通过设置参数来限制用作Cache和Buffer以及共享内存的比例。而且这三个值视具体项目中开发的内容,和用户使用情况、系统处理细节决定,必须通过反复的“设置经验值--压力测试—分析事物响应时间—调整设置….”的方式迭代,找到最适合的值。这么,AIX中应该是用什么命令来设置这三个值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要介绍的内容:vmo。

2.4 常用内存调整命令VMO

AIX内存设置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命令和参数是是 minperm 和 maxperm。将这些参数设置为适合您的系统的值,以确保对计算内存或者文件内存进行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您并不希望调出工作段,因为这样做会导致系统进行没有必要的页面调出,并且会降低性能。以前,它的工作方式非常简单:如果您的文件页面 (n umperm%) 大于 maxperm%,那么页面置换算法将仅替换文件页面。当它小于 mi nperm 时,可以替换文件页面和计算页面。如果它的值位于两者之间,那么将仅替换文件页面,除非重分页的文件页面的数目大于计算页面。还有另一种方法,如果您的 numperm 大于 maxperm,您可以开始替换持久的存储。基于这种方法学,早期的方法是调整您的 minperm 和 maxperm 参数,将 maxperm 设置得比较低(例如,<20),而将 minperm 设置为 <=10。您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优化您的数据库服务器。

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新的方法将 maxperm 设置为一个比较高的值(例如,>80),并且确保将 lru_file_repage 参数设置为 0。lru_file_re page 是在带 ML4 的 AIX Version 5.2 和 AIX Version 5.3 的 ML1 中首次引入的。这个参数说明了是否应该考虑 VMM 重分页计数,以及它应该替换何种类型的内存。其缺省设置为 1,所以您需要对它进行更改。当您将这个参数设置为 0 时,它将告诉 VMM,您希望它仅替换文件页面,而不是计算页面。如果您的 numperm 小于 minperm 或者大于 maxperm,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正是您希望将 maxperm 设置得较高而将 minperm 设置得较低的原因。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事实,对这个值进行优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您希望保护计算内存。回到前面的示例,Oracle 使用它自己的缓存,同时使用 AIX 文件缓存,但是却产生了混

淆,所以您希望停止它。在这个场景中,如果您打算降低 maxperm,那么您将会停止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缓存程序。

3应用系统对内存的需求及应对策略

部署在AIX系统上的应用系统对内存的需求是什么样呢?需要多少计算内存,多少文件缓存,以及多少读写Buffer才合理呢?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已经确定的主机,我们该如何设置这三种内存的比例,才能保证我们的应用系统最健壮呢?这样从应用系统的内存需求谈起。

3.1 案例:应用系统的内存需求分析

事实上,各种类型的应用对各种类型的内存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F TP网站,我们可能仅仅通过简单的URL提供给用户下载列表,任何用户点击下

载列表时,系统提供给该用户文件下载。此时,应用系统处理由用户点击的URL 到本地文件系统或者数据库中文件存储位置的计算内存需求很少,但是提供文件下载的文件缓存却需要非常大。您使用AIX内存监控与查看工具可以看到,此时操作系统在用去的内存中,计算内存只占很少的比例,而用于Cache的内存却会非常的大!

相反的,有些业务逻辑处理比较复杂的应用系统则正好相反,这类系统对文件缓存的需求非常小,而对计算内存的需求则非常大。我们举一个企业门户产品(IBM WebSphere Portal)及相关产品的例子:

在AIX操作系统上我们将要部署IBM WebSphere Portal(6.0)和DB2 9.1,首先依据这两个产品本身的性能要求,我们估算这两个产品的计算内存需求。

我们首先来依据产品的硬性指标和一些经验值推算:

关于计算内存的估算比较简单,有很多公式和经验值,而非计算内存即Cac he和Buffer是不好估算的,因为那取决于用户请求过来后CPU在处理时,到底是使用的纯计算多呢?还是读写磁盘多,甚至生成的临时对象占用、处理结果暂存;以及300个用户是否同时请求资源,请求的资源是否有共享,是否可以被及时清空等。所以非计算内存是通过对系统的了解大体估算出来的峰值,实际使用中可能用不了这么多。而且为使系统性能达到最高,需要设置的具体指也需要通过多次的调整和压力测试才能确定。下表只是给出了由计算公式得到的近似精确地计算内存的需要和凭对系统的了解估算出来的非计算内存的值:

3.2 调整策略与依据

那么,这就到了本文讨论的重点了,我们需要什么方法来确定预留给计算内存和文件缓存的比例呢?答案是:反复测试。我们使用压力测试工具来设计一组比较通用、用户使用率比较高的测试场景,然后在默认情况下执行压力测试,我们会获取到一组数据,包括每个事务的反应时间、事务的成功率等;然后通过以上命令调整maxclient和maxperm的值,再次执行压力测试,重新捕获并分析事务时间跟成功率;然后继续调整、测试、分析,通过多轮的叠代,指导获取最佳比例。

3.3 实施策略的调整过程

AIX5及以下版本的操作系统默认内存设值为文件缓存最大可以站大总内

存的80%,换句话说,加入我们主机的物理内存为32G,那么部署应用后随着应用的使用,文件缓存最大可以使用系统的32G * 80% = 25.6G内存。这个值可以通过命令:vmo –a | grep max来确定,如图所示:

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nmon工具来查看我们操作系统的物理内存使用情况,如下图:

以上是某一家公司在生产环境的企业门户系统的服务器,通过nmon查看,我们可以知道本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

总物理内存:16G;

已经使用物理内存:15.39G;

系统剩余内存:0.093G(93M)

经过更加详细的查看,我们发现系统的绝大部分内存(即16*80%=12.8G,即80%)被转化为了文件缓存。而真正的计算内存,只用去了2G左右(还有1. 3G左右为操作系统内核所占用)。文件缓存大小约为计算内存的6-7倍!这绝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因为我们的IBM WebSphere Portal是基于数据库的企业级综合信息平台,绝没有太多需要缓存的东西,何况我们的CPU处理能力非常强,与其让用户请求在12G的缓存中检索,还不如不使用缓存,直接计算来得快。那么,这个值怎么设呢?我们使用这个命令: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要设置该比例需要使用vmo –p –o maxclient%=20来设置客户端内存能占用的最大比重为20%,即:16G*20%=3.2G,使用vmo –p –o maxperm%=20来设置文件缓存能占用的最大比重为20%,即:16G*20%=3.2G。设置完成后,可以再次运行vmo –a |grep max来确认更改是否有效。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更改已经有效了。

作者简介:

郑文平,拥有8年的企业门户咨询与项目实施经验,被很多个组织和个人誉为“国内门户第一人”,成功实施的企业门户项目超过50家,同时精通ibm websphere Portal,SAP Enterprise Portal, bea Portal等产品。有任何问题或者建议欢与语作者联系。作者的msn是:zhengwp@cn.ibm.c om,邮箱是:zhengwenping@https://www.360docs.net/doc/8f9776839.html,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复习过程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1. 内存管理方法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虚地址、地址变换、内存分配和回收、内存扩充、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2.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2.1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内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M和 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内

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内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内存。 2.2 分区式存储管理 为了支持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分区式存储管理。分区式存储管理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其余的分区由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占用一个或几个分区。分区式存储管理虽然可以支持并发,但难以进行内存分区的共享。 分区式存储管理引人了两个新的问题:内碎片和外碎片。 内碎片是占用分区内未被利用的空间,外碎片是占用分区之间难以利用的空闲分区(通常是小空闲分区)。 为实现分区式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应维护的数据结构为分区表或分区链表。表中各表项一般包括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及状态(是否已分配)。

分区式存储管理常采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内存紧缩(compaction)。 2.2.1 固定分区(nxedpartitioning)。 固定式分区的特点是把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连续分区。分区大小可以相等:这种作法只适合于多个相同程序的并发执行(处理多个类型相同的对象)。分区大小也可以不等:有多个小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以及少量的大分区。根据程序的大小,分配当前空闲的、适当大小的分区。 优点:易于实现,开销小。 缺点主要有两个:内碎片造成浪费;分区总数固定,限制了并发执行的程序数目。 2.2.2动态分区(dynamic partitioning)。 动态分区的特点是动态创建分区:在装入程序时按其初始要求分配,或在其执行过程中通过系统调用进行分配或改变分区大小。与固定分区相比较其优点是:没有内碎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模拟实现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 管理模拟实现

目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1) 引言 (3)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3) 需求分析 (3) 概要设计 (3) 开发环境 (4) 系统分析设计 (4) 有关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 (4) 内存管理概念 (4) 内存管理的必要性 (4) 内存的物理组织 (4) 什么是虚拟内存 (5)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方式 (5) 单一连续分配(单个分区) (5)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5)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动态分区) (5) 可重定位分区存储管理 (5) 问题描述和分析 (6) 程序流程图 (6) 数据结构体分析 (8) 主要程序代码分析 (9) 分析并实现四种内存分配算法 (11) 最先适应算 (11) 下次适应分配算法 (13) 最优适应算法 (16)

最坏适应算法......................................................... (18) 回收内存算法 (20) 调试与操作说明 (22) 初始界面 (22) 模拟内存分配 (23) 已分配分区说明表面 (24) 空闲区说明表界面 (24) 回收内存界面 (25) 重新申请内存界面..........................................................26. 总结与体会 (28) 参考文献 (28) 引言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们通过操作系统可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何组织,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系统资源,用户如何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打交道。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存储器容量虽然一直在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存储器仍然是一种宝贵而又紧俏的资源。如何对它加以有效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还对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而动态分区分配属于连续分配的一种方式,它至今仍在内存分配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的理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编程实现,获得实际应用和编程能力。

AIX系统巡检

AIX系统的日常监控维护 1、#df –k 如果占用率(%Iused)超过90%,则需要进行空间调整。 2、#errpt |more 命令分页查看系统出错日志(包括硬件与软件的出错信息)。根据显示的信息判断系统硬件及软件的运行情况。输入:errclear 0命令,清除现有的系统日志。 3、#last命令检查系统登陆情况 #last,显示各个login用户(如:root等)登陆的信息。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登陆用户或者登陆IP,则进行相应安全性的检查及处理。 4、使用find / -name core –print命令检查是否有巨大的core文件生成 在命令提示符“#”后输入:find / -name core –print,表示从系统根目录开始查找所有名为core的文件(巨大的core文件容易造成系统崩溃)。如果存在,一般直接删除即可。 5、使用vmstat命令检查CPU及内存运行情况 在命令提示符“#”后输入:vmstat 5,表示每隔5秒钟显示系统CPU及内存运行情况。查看kthr(kernel运行队列中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数)字段的r(运行队列中的进程数)项的显示值,如果该数值是系统实际CPU数的4倍或4倍以上,则表示CPU占用率过高,需要考虑提高系统CPU工作频率;查看memory(虚拟和真实内存的使用信息)字段的fre(空闲页面的数量)项,如果数值低于120,则说明系统内存短缺。有时候数值虽然高于120,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存;查看page(页面活动的信息)字段的pi(从页面输入的页)、po(输出到页面的页)、fr(空闲的页面数)及sr(通过页面置换算法搜索到的页面数)项的值,这4个值一般都为0,有时候也有可能为1;最后查看cpu(cpu的使用率)字段的

操作系统实验之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三 内存管理 一、设计目的、功能与要求 1、实验目的 掌握内存管理的相关内容,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有深入的理解。 2、实现功能 模拟实现内存管理机制 3、具体要求 任选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实现 选择一种内存管理方案:动态分区式、请求页式、段式、段页式等 能够输入给定的内存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所需内存空间的大小等 能够选择分配、回收操作 内购显示进程在内存的储存地址、大小等 显示每次完成内存分配或回收后内存空间的使用情况 二、问题描述 所谓分区,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除操作系统占用一个分区外,其余分区用来存放进程的程序和数据。本次实验中才用动态分区法,也就是在作业的处理过程中划分内存的区域,根据需要确定大小。 动态分区的分配算法:首先从可用表/自由链中找到一个足以容纳该作业的可用空白区,如果这个空白区比需求大,则将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成为已分配区,剩下部分仍为空白区。最后修改可用表或自由链,并回送一个所分配区的序号或该分区的起始地址。 最先适应法:按分区的起始地址的递增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佳适应法:按照分区大小的递增次序,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坏适应法:按分区大小的递减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三、数据结构及功能设计 1、数据结构 定义空闲分区结构体,用来保存内存中空闲分区的情况。其中size属性表示空闲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空闲分区首地址,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空闲分区。 //空闲分区 typedef struct Free_Block {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struct Free_Block *next; } Free_Block; Free_Block *free_block; 定义已分配的内存空间的结构体,用来保存已经被进程占用了内存空间的情况。其中pid作为该被分配分区的编号,用于在释放该内存空间时便于查找。size表示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分区的起始地址,process_name存放进程名称,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分区。 //已分配分区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Allocate_Block { int pid;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char process_name[PROCESS_NAME_LEN]; struct Allocate_Block *next; } Allocate_Block; 2、模块说明 2.1 初始化模块 对内存空间进行初始化,初始情况内存空间为空,但是要设置内存的最大容量,该内存空间的首地址,以便之后新建进程的过程中使用。当空闲分区初始化

第四章 操作系统存储管理(练习题)

第四章存储管理 1. C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 段式 B. 页式 C. 固定分区 D. 段页式 2.虚拟存储技术是 B 。 A. 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 B. 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 C. 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 D. 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 3.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 D 的限制。 A. 物理内存的大小 B. 磁盘空间的大小 C. 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 D. 计算机地址位数 4.动态页式管理中的 C 是:当内存中没有空闲页时,如何将已占据的页释放。 A. 调入策略 B. 地址变换 C. 替换策略 D. 调度算法 5.多重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 B 的内存单元。 A. 地址连续 B. 若干地址不连续 C. 若干连续的帧 D. 若干不连续的帧 6.段页式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 C 次内存。 A. 1 B. 2 C. 3 D. 4 7.分段管理提供 B 维的地址结构。 A. 1 B. 2 C. 3 D. 4 8.系统抖动是指 B。 A. 使用计算机时,屏幕闪烁的现象 B. 刚被调出内存的页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的现象 C. 系统盘不干净,操作系统不稳定的现象 D. 由于内存分配不当,造成内存不够的现象 9.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现象。 A. 静态分区管理 B. 请求分页式管理 C. 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 10.在分段管理中 A 。 A. 以段为单元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 B. 段与段之间必定不连续 C. 段与段之间必定连续 D. 每段是等长的 11.请求分页式管理常用的替换策略之一有 A 。 A. LRU B. BF C. SCBF D. FPF 12.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 D 。 A. 名称空间 B. 虚拟地址空间 C. 相对地址空间 D. 物理地址空间 13. C 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二维地址结构。 A. 固定分区 B. 分页

内存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尹朋 班学号:111131 指导教师:袁国斌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1月4日

实习题目:内存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需求规格说明】 对内存的可变分区申请采用链表法管理进行模拟实现。要求: 1.对于给定的一个存储空间自己设计数据结构进行管理,可以使用单个链 表,也可以使用多个链表,自己负责存储空间的所有管理组织,要求采用分页方式(指定单元大小为页,如4K,2K,进程申请以页为单位)来组织基本内容; 2.当进程对内存进行空间申请操作时,模型采用一定的策略(如:首先利用 可用的内存进行分配,如果空间不够时,进行内存紧缩或其他方案进行处理)对进程给予指定的内存分配; 3.从系统开始启动到多个进程参与申请和运行时,进程最少要有3个以上, 每个执行申请的时候都要能够对系统当前的内存情况进行查看的接口; 4.对内存的申请进行内存分配,对使用过的空间进行回收,对给定的某种页 面调度进行合理的页面分配。 5.利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进程对内存的占用情况,动态更新这些信息。 【算法设计】 (1)设计思想: 通过建立一个链表,来描述已分配和空闲的内存分区。对于每一个分区,它可能存放了某个进程,也可能是两个进程间的空闲区。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分别描述了一个内存分区,包括它的起始地址、长度、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以及分区的当前状态。 在基于链表的存储管理中,当一个新的进程到来时,需要为它分配内存空间,即为它寻找某个空闲分区,该分区的大小必须大于或等于进程的大小. 最先匹配法:假设新进程的大小为M,那么从链表的首节点开始,将每一个空闲节点的大小与M相比较,直到找到合适的节点.这种算法查找的节点很少,因而速度很快. 最佳匹配算法:搜索整个链表,将能够装得下该进程的最小空闲区分配出去. 最坏匹配法:在每次分配的时候,总是将最大的那个空闲区切去一部分,分配给请求者.它的依据是当一个很大的空闲区被切割成一部分后,可能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空闲区,从而避免了空闲区越分越小的问题. (2)设计表示: 分区结点设计: template class ChainNode { friend Chain; public: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原理

内存分段和请求式分页 在深入i386架构的技术细节之前,让我们先返回1978年,那一年Intel 发布了PC处理器之母:8086。我想将讨论限制到这个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上。如果你打算知道更多,阅读Robert L.的80486程序员参考(Hummel 1992)将是一个很棒的开始。现在看来这有些过时了,因为它没有涵盖Pentium处理器家族的新特性;不过,该参考手册中仍保留了大量i386架构的基本信息。尽管8086能够访问1MB RAM的地址空间,但应用程序还是无法“看到”整个的物理地址空间,这是因为CPU寄存器的地址仅有16位。这就意味着应用程序可访问的连续线性地址空间仅有64KB,但是通过16位段寄存器的帮助,这个64KB大小的内存窗口就可以在整个物理空间中上下移动,64KB逻辑空间中的线性地址作为偏移量和基地址(由16位的段寄存器给处)相加,从而构成有效的20位地址。这种古老的内存模型仍然被最新的Pentium CPU支持,它被称为:实地址模式,通常叫做:实模式。 80286 CPU引入了另一种模式,称为:受保护的虚拟地址模式,或者简单的称之为:保护模式。该模式提供的内存模型中使用的物理地址不再是简单的将线性地址和段基址相加。为了保持与8086和80186的向后兼容,80286仍然使用段寄存器,但是在切换到保护模式后,它们将不再包含物理段的地址。替代的是,它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器(selector),该选择器由一个描述符表的索引构成。描述符表中的每一项都定义了一个24位的物理基址,允许访问16MB RAM,在当时这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数量。不过,80286仍然是16位CPU,因此线性地址空间仍然被限制在64KB。 1985年的80386 CPU突破了这一限制。该芯片最终砍断了16位寻址的锁链,将线性地址空间推到了4GB,并在引入32位线性地址的同时保留了基本的选择器/描述符架构。幸运的是,80286的描述符结构中还有一些剩余的位可以拿来使用。从16位迁移到32位地址后,CPU的数据寄存器的大小也相应的增加了两倍,并同时增加了一个新的强大的寻址模型。真正的32位的数据和地址为程序员带了实际的便利。事实上,在微软的Windows平台真正完全支持32位模型是在好几年之后。Windows NT的第一个版本在1993年7月26日发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Win32 API。但是Windows 3.x程序员仍然要处理由独立的代码和数据段构成的64KB内存片,Windows NT提供了平坦的4GB地址空间,在那儿可以使用简单的32位指针来寻址所有的代码和数据,而不需要分段。在内部,当然,分段仍然在起作用,就像我在前面提及的那样。不过管理段的所有责任都被移给了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存管理 1. 存管理方法 存管理主要包括虚地址、地址变换、存分配和回收、存扩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2.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2.1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M和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存。

2.2 分区式存储管理 为了支持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分区式存储管理。分区式存储管理是把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其余的分区由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占用一个或几个分区。分区式存储管理虽然可以支持并发,但难以进行存分区的共享。 分区式存储管理引人了两个新的问题:碎片和外碎片。 碎片是占用分区未被利用的空间,外碎片是占用分区之间难以利用的空闲分区(通常是小空闲分区)。 为实现分区式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应维护的数据结构为分区表或分区链表。表中各表项一般包括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及状态(是否已分配)。 分区式存储管理常采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存紧缩(compaction)。

2.2.1 固定分区(nxedpartitioning)。 固定式分区的特点是把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连续分区。分区大小可以相等:这种作法只适合于多个相同程序的并发执行(处理多个类型相同的对象)。分区大小也可以不等:有多个小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以及少量的大分区。根据程序的大小,分配当前空闲的、适当大小的分区。 优点:易于实现,开销小。 缺点主要有两个:碎片造成浪费;分区总数固定,限制了并发执行的程序数目。 2.2.2动态分区(dynamic partitioning)。 动态分区的特点是动态创建分区:在装入程序时按其初始要求分配,或在其执行过程过系统调用进行分配或改变分区大小。与固定分区相比较其优点是:没有碎片。但它却引入了另一种碎片——外碎片。动态分区的分区分配就是寻找某个空闲分区,其大小需大于或等于程序的要求。若是大于要求,则将该分区分割成两个分区,其中一个分区为要

AIX系统基本命令

AIX系统基本命令 mkdir:用于创建目录 $ mkdir oracle $ ls oracle $ rm:用于删除文件或目录(rm –r 删除目录时目录内有内容,用-r一起删除)$ rm -r oracle $ ls $ mv:用于改变文件或目录名 $ mkdir ll $ ls ll $ mkdir kk $ ls kk ll $ mv ll kk $ ls kk $ cd kk $ ls ll $ cd:用于进入系统某一级目录中去 $ cd / $ pwd / $ cd /home/oracle $ pwd /home/oracle $ ls 功能:显示目录中的内容,列出当前目录中所有文件的文件名 参数说明: a:列出目录中所有文件 d:列出所有子目录 l:列出长格式文件信息 举例: ls –a:列出当前目录中的所有文件 $ ls -a #UNTITLED# .dt createdbscripts oracle . .dtprofile dead_letter smit.log .. .profile ll smit.script .TTauthority .sh_history make.log websm.log .Xauthority afiedt.buf mbox websm.script $ ls –l: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 $ ls -l

-rw------- 1 201 dba 11174 Sep 17 09:15 err*.log drwxr-xr-x 3 201 dba 512 Sep 22 10:21 tra*.log -rw-r--r-- 1 201 dba 8971 Sep 20 11:08 smit.log -rw-r--r-- 1 201 dba 5437 Sep 20 11:08 smit.script -rw-r--r-- 1 201 system 1682 Sep 02 15:18 websm.log -rw-r--r-- 1 201 system 21441 Sep 02 15:10 websm.script (还有ls –rtl,ls –lt 等相关类似命令) $ date 功能:显示当前日期和时间,超级用户可以进行修改 举例:$ date Mon Sep 22 11:22:33 BEIST 2013 $ wc 功能:计算文件中的行数、字数和字符数 参数说明: c:计算字符数 l:计算行数 w:计算字数 举例: # wc profile 13 53 381 profile | | | 行数字数字符数 $ wc smit.log 422 1162 8971 smit.log $ who 功能:列出当前系统注册的用户 举例:$who am i-- 列出当前系统使用者身份 $ who oracle lft0 Sep 22 09:05 oracle pts/0 Sep 22 10:17 (192.168.100.79) oracle pts/4 Sep 22 09:05 (:0.0) $ who am i oracle pts/0 Sep 22 10:17 (192.168.100.79) $ finger 显示当前登陆到系统中的用户的信息 举例: # finger Login Name TTY Idle When Site I nfo oracle ??? *l0 2:02 Mon 09:05 oracle ??? p4 1:59 Mon 09:05 root ??? p0 Mon 11:06 # finger oracle

操作系统 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同组同学学号: 同组同学姓名: 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实验(No. 4 )题目:编程与调试:内存管理 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 操作系统的发展使得系统完成了大部分的内存管理工作,对于程序员而言,这些内存管理的过程是完全透明不可见的。因此,程序员开发时从不关心系统如何为自己分配内存,而且永远认为系统可以分配给程序所需的内存。在程序开发时,程序员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申请内存、使用内存、释放内存。其它一概无需过问。本章的3个实验程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从程序员的角度应如何使用内存。 实验要求: 练习一:用vim编辑创建下列文件,用GCC编译工具,生成可调试的可执行文件,记录并分析执行结果,分析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练习二:用vim编辑创建下列文件,用GCC编译工具,生成可调试的可执行文件,记录并分析执行结果。 练习三:用vim编辑创建下列文件,用GCC编译工具,生成可调试的可执行文件,记录并分析执行结果。 改编实验中的程序,并运行出结果。 实验设备:多媒体电脑 实验内容以及步骤: 在虚拟机中编写好以下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char *str; /* 为字符串申请分配一块内存*/ if ((str = (char *) malloc(10)) == NULL) { printf("Not enough memory to allocate buffer\n"); return(1); /* 若失败则结束程序*/ } /* 拷贝字符串“Hello”到已分配的内存空间*/ strcpy(str, "Hello"); /* 显示该字符串*/ printf("String is %s\n", str); /* 内存使用完毕,释放它*/ free(str); return 0; } 调试过后得出的结果截图如下:(由图可看出我将此程序以aa.c为文件名保存,调试后出现aa1文件,调试结果出现语句“String is Hello”)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模拟 实验目标: 本实验的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了解Windows 2000/XP 对用户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的管理、分配方法。同时需要了解跟踪程序的编写方法(与被跟踪程序保持同步,使用Windows提供的信号量)。对Windows分配虚拟内存、改变内存状态,以及对物理内存(physical memory)和页面文件(pagefile)状态查询的API 函数的功能、参数限制、使用规则要进一步了解。 默认情况下,32 位Windows 2000/XP 上每个用户进程可以占有2GB 的私有地址空间,操作系统占有剩下的2GB。Windows 2000/XP 在X86 体系结构上利用二级页表结构来实现虚拟地址向物理地址的变换。一个32 位虚拟地址被解释为三个独立的分量——页目录索引、页表索引和字节索引——它们用于找出描述页面映射结构的索引。页面大小及页表项的宽度决定了页目录和页表索引的宽度。 实验要求: 使用Windows 2000/XP 的API 函数,编写一个包含两个线程的进程,一个线程用于模拟内存分配活动,一个线程用于跟踪第一个线程的内存行为,而且要求两个线程之间通过信号量实现同步。模拟内存活动的线程可以从一个文件中读出要进行的内存操作,每个内存操作包括如下内容: 时间:操作等待时间。 块数:分配内存的粒度。 操作:包括保留(reserve)一个区域、提交(commit)一个区域、释放(release)一个区域、回收(decommit)一个区域和加锁(lock)与解锁(unlock)一个区域,可以将这些操作编号存放于文件。保留是指保留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不分配物理 存储空间。提交在内存中分配物理存储空间。回收是指释放物理内存空间,但在虚拟地址空间仍然保留,它与提交相对应,即可以回收已经提交的内存块。释放是指将物理存储和虚拟地址空间全部释放,它与保留(reserve)相对应,即可以释放已经保留的内存块。 大小:块的大小。 访问权限:共五种,分别为PAGE_READONLY,PAGE_READWRITE ,PAGE_EXECUTE,PAGE_EXECUTE_READ 和PAGE EXETUTE_READWRITE。可以将这些权限编号存放于文件中跟踪线程将页面大小、已使用的地址范围、物理内存总量,以及虚拟内存总量等信息显示出来。

windows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方式综述

一页式管理 1 页式管理的基本原理将各进程的虚拟空间划分成若干个长度相等的页(page),页式管理把内存空间按页的大小划分成片或者页面(page frame),然后把页式虚拟地址与内存地址建立一一对应页表,并用相应的硬件地址变换机构,来解决离散地址变换问题。页式管理采用请求调页或预调页技术实现了内外存存储器的统一管理。 它分为 1 静态页式管理。静态分页管理的第一步是为要求内存的作业或进程分配足够的页面。系统通过存储页面表、请求表以及页表来完成内存的分配工作。静态页式管理解决了分区管理时的碎片问题。但是,由于静态页式管理要求进程或作业在执行前全部装入内存,如果可用页面数小于用户要求时,该作业或进程只好等待。而且作业和进程的大小仍受内存可用页面数的限制。 2 动态页式管理。动态页式管理是在静态页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分为请求页式管理和预调入页式管理。 优点:没有外碎片,每个内碎片不超过页大小。一个程序不必连续存放。便于改变程序占用空间的大小(主要指随着程序运行而动态生成的数据增多,要求地址空间相应增长,通常由系统调用完成而不是操作系统自动完成)。 缺点:程序全部装入内存。 要求有相应的硬件支持。例如地址变换机构,缺页中断的产生和选择淘汰页面等都要求有相应的硬件支持。这增加了机器成本。增加了系统开销,例如缺页中断处理机,请求调页的算法如选择不当,有可能产生抖动现象。虽然消除了碎片,但每个作业或进程的最后一页内总有一部分空间得不到利用果页面较大,则这一部分的损失仍然较大。 二段式管理的基本思想 把程序按内容或过程(函数)关系分成段,每段有自己的名字。一个用户作业或进程所包含的段对应一个二维线形虚拟空间,也就是一个二维虚拟存储器。段式管理程序以段为单位分配内存,然后通过地址影射机构把段式虚拟地址转换为实际内存物理地址。 程序通过分段(segmentation)划分为多个模块,如代码段、数据段、共享段。其优点是:可以分别编写和编译。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段采取不同的保护。可以按段为单位来进行共享,包括通过动态链接进行代码共享。 三段页式管理的实现原理 1 虚地址的构成 一个进程中所包含的具有独立逻辑功能的程序或数据仍被划分为段,并有各自的段号s。这反映相继承了段式管理的特征。其次,对于段s中的程序或数据,则按照一定的大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页。和页式系统一样,最后不足一页的部分仍占一页。这反映了段页式管理中的页式特征。从而,段页式管理时的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的虚拟地址由三部分组成:即段号s,页号P和页内相对地址d。虚拟空间的最小单位是页而不是段,从而内存可用区也就被划分成为着干个大小相等的页面,且每段所拥有的程序和数据在内存中可以分开存放。分段的大小也不再受内存可用区的限制。 2 段表和页表

实验五动态页式存储管理实现过程的模拟

实验五动态页式存储管理实现过程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主存利用率,往往把辅助存储器(如磁盘)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使多道运行的作业的全部逻辑地址空间总和可以超出主存的绝对地址空间。用这种办法扩充的主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怎样实现虚拟存储器;掌握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掌握重定位的基本概念及其要点,理解逻辑地址与绝对地址;掌握动态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地址变换和缺页中断、主存空间的分配及分配算法;掌握常用淘汰算法。 二、实验环境 VC++6.0集成开发环境或java程序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模拟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以及选择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 四、实验原理 1、地址转换 (1)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是把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上,当作业被选中时,可把作业的开始几页先装入主存且启动执行。为此,在为作业建立页表时,应说明哪些页已在主存,哪些页尚未装入主存,页表的格式如图10所示: 图10 页表格式 其中,标志----用来表示对应页是否已经装入主存,标志位=1,则表示该页已经在主存,标志位=0,则表示该页尚未装入主存。 主存块号----用来表示已经装入主存的页所占的块号。

在磁盘上的位置----用来指出作业副本的每一页被存放在磁盘上的位置。 (2)作业执行时,指令中的逻辑地址指出了参加运算的操作存放的页号和单元号,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按页号查页表,若该页对应标志为“1”,则表示该页已在主存,这时根据关系式: 绝对地址=块号×块长+单元号 计算出欲访问的主存单元地址。如果块长为2的幂次,则可把块号作为高地址部分,把单元号作为低地址部分,两者拼接而成绝对地址。若访问的页对应标志为“0”,则表示该页不在主存,这时硬件发“缺页中断”信号,有操作系统按该页在磁盘上的位置,把该页信息从磁盘读出装入主存后再重新执行这条指令。 (3)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工作。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而用输出转换后的地址来代替一条指令的执行。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时,则输出“* 该页页号”,表示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该模拟程序的算法如图11。 图11 地址转换模拟算法 2、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

AIX系统常用的命令

AIX系统常用的命令 1、系统性能 (1)看CPU个数#lsdev -C|grepproc#几条记录就是几个CPU (注意考虑AIX 5.3的SMP) (2)看每个CPU的大小#lsattr -El proc0 (3)看内存条数#lsdev -C|grepmem (4)看内存大小#lsattr -El mem0 (5)看硬盘#lsdev -Cc disk (6)查看系统性能#top 或 #topas 2、系统重启:#shutdowm -Fr 3、配网址和路由 (1)配置网址 #smittytcpip #ifconfig en0 netmask 255.255.255.0 up (2)配置路由: #route add 0 200.3.0.254 4、如何确定一个文件系统是大文件系统? #lsfs -q /home注意如果输出:bf:true证明此文件系统为大文件系统。

5、/etc/inittab中的环境变量只引用/etc/enviormant文件中的设置,其余的如/etc/profile,/.profile中的不引用。 6、磁带机的相关操作: tctlfsf 1 tctlbsf 1 dd if=/temp1 pf=/dev/rmt1 tctl -f /dev/rmt1 rewind tctl -f /dev/rmt1 offline tapeutil -f /dev/rmt1 unmount 2 tapeutil -d /dev/rmt1 mount 2 7、查看硬盘的大小 lspv hdisk4 or lspv -p hdisk3 8、查看操作系统的版本 oslevel -r可以查看AIX当前版本和ML(维护层次), 也可以使用# instfix |grep ML 9、查看Os的bit 1 local364or bootinfo -y

实验四 内存管理模拟实验

实验四内存管理模拟实验 模拟实现一个简单的固定(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了如何进行内存的分区管理,强化了对首次适应分配算法和分区回收算法的理解。 2.实验内容 (1)建立相关的数据结构,作业控制块、已分配分区及未分配分区 (2)实现一个分区分配算法,如最先适应算法、最优或最坏适应分配算法 (3)实现一个分区回收算法 (4)给定一个作业/进程,选择一个分配或回收算法,实现分区存储的模拟管理 图1.流程图

3.实验步骤 首先,初始化函数initial()将分区表初始化并创建空闲分区列表,空闲区第一块的长度是30,以后的每个块长度比前一个的长度长20。 frees[0].length=30 第二块的长度比第一块长20,第三块比第二块长20,以此类推。 frees[i].length=frees[i-1].length+20; 下一块空闲区的首地址是上一块空闲区的首地址与上一块空闲区长度的和。frees[i].front=frees[i-1].front+frees[i-1].length; 分配区的首地址和长度都初始化为零occupys[i].front=0;occupys[i].length=0; 显示函数show()是显示当前的空闲分区表和当前的已分配表的具体类容,分区的有起始地址、长度以及状态,利用for语句循环输出。有一定的格式,使得输出比较美观好看。 assign()函数是运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进行分区,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至找到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链中。若从链首直至链尾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返回。这个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内存中低址部分被的空闲分区,从而保留了高址部分的的大空闲区。着给为以后到达的大作业分配大的内存空间创造了条件。它的缺点是低地址部分不断被划分,会留下很多难以利用的、很小的空闲分区,而每次查找又都是从低址部分开始,这样无疑会增加查找可用空闲分区的开销。 分配内存,从空闲的分区表中找到所需大小的分区。设请求的分区的大小为job_length,表中每个空闲分区的大小可表示为free[i].length。如果frees[i].length>=job_length,即空闲空间I的长度大于等于作业的长度将空闲标志位设置为1,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则输出:“对不起,当前没有满足你申请长度的空闲内存,请稍后再试!”。如果frees[i].length>=job_length空闲区空间I的长度不大于作业长度,I的值加1判断下一个空闲区空间是否大于作业的长度。把未用的空闲空间的首地址付给已用空间的首地址,已用空间的长度为作业的长度,已用空间数量加1。如果(frees[i].length>job_length),空间的长度大于作业的长度,frees[i].front+=job_length; 空闲空间的起始首地址=原空闲区间的起始长度加作业长度frees[i].length-=job_length;空闲区间的长度=原空闲区间的长度-作业的长度。如果空间的长度与作业的长度相等,空闲区向前移一位,空闲区的数量也减一。这样判断所有情况并相应分配之后,内存空间分配成功。 第二个操作为:撤消相应作业。在这个操作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按照系统提示输入将要撤消的作业名; (2)判断该作业是否存在 若不存在:输出“没有这个作业名,请重新输入作业名”; 若存在:则先分别用flag,start,len保存该作业在分配区表的位置i,内存空间的首地址以及长度。接着根据回收区的首地址,即该作业的首地址,从空闲区表中找到相应的插入点,将其加入空闲表,此时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 .回收区只与插入点前一个空闲分区F1相邻接即(frees[i].front+frees[i].length)==start),此时判断其是否与后一个空闲分区F2相邻接,又分两种情况: 若相邻接,则将三个分区合并,修改新的空闲分区的首地址和长度。新的首地址为F1的首地址,长度为三个分区长度之和,相应的代码为:

AIX系统常用命令

AIX常用命令 一.目录和文件操作 1.ls命令列出指定目录下的文件,缺省目录为当前目录 #ls -a 列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ls –l 显示文件详细信息 2.pwd显示出当前的工作目录 3.cd改变当前的工作目录 #cd /tmp 进入/tmp 目录 #cd .. 进入上级目录 4.mkdir 建立目录 #mkdir tmp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子目录tmp #mkdir -p /tmp/a/b/c 建立目录/tmp/a/b/c ,若不存在目录/tmp/a 及/tmp/a/b 则建立 5.rm 删除文件或目录 - f 删除文件时不作提示 - r 删除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 [例子]: #rm file1 删除文件file1 #rm -r /mytmp 删除目录/mytmp 6.cp 拷贝文件 [语法]: cp [ -p ] [ -r ] 文件1 [ 文件2 ...] 目标 文件1(文件2 ...)拷贝到目标上,目标不能与文件同名。 [参数]:

- p 不仅拷贝文件内容,还有修改时间,存取模式,存取控制表 - r 若文件名为目录,则拷贝目录下所有文件及子目录和它们的文件 [例子]: #cp file1 file2 将文件file1 拷贝到文件file2 #cp file1 file2 /tmp 将文件file1 和文件file2 拷贝到目录/tmp 下 #cp -r /tmp /mytmp 将目录/tmp 下所有文件及其子目录拷贝至目录/mytmp 7.mv 移动文件 将文件移动至目标,若目标是文件名,则相当于文件改名 #mv file1 file2 将文件file1 改名为file2 #mv file1 file2 /tmp 将文件file1 和文件file2 移动到目录/tmp 下 8.chmod 文件权限设置 [语法]: chmod [-R] 模式文件. #chmod 777 file1将文件file1存取权限置为所有用户可读可写可执行 #chmod 755 file1 文件的属主对文件file1有可读可写可执行的权限,文件所归属的用户组有可读可执行的权限,其它用户有可读可执行的权限。 9.Chown 文件属性设置 [语法]: chown [-R] 文件属主文件... [参数]: -R 改变所有子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存取模式 [例子]: chown tom file1 将文件file1 的文件属主改为用户tom chown –R oracle /oracle 将/oracle属主改为用户oracle 10.vi 文本编辑 vi是unix上最常用的文本编辑工具 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插入命令:i 从光标所在位置前面开始插入资料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1. 内存管理方法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虚地址、地址变换、内存分配和回收、内存扩充、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2.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2.1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内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 /M和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内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内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

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内存。 2.2 分区式存储管理 为了支持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分区式存储管理。分区式存储管理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其余的分区由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占用一个或几个分区。分区式存储管理虽然可以支持并发,但难以进行内存分区的共享。 分区式存储管理引人了两个新的问题:内碎片和外碎片。 内碎片是占用分区内未被利用的空间,外碎片是占用分区之间难以利用的空闲分区(通常是小空闲分区)。 为实现分区式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应维护的数据结构为分区表或分区链表。表中各表项一般包括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及状态(是否已分配)。 分区式存储管理常采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内存紧缩

(compaction)。 2.2.1 固定分区(nxedpartitioning)。 固定式分区的特点是把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 小的连续分区。分区大小可以相等:这种作法只适合于多个相同程序的并发执行(处理多个类型相同的对象)。分区大小也可以不等:有多个小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以及少量的大分区。根据程序的大小,分配当前空闲的、适当大小的分区。 优点:易于实现,开销小。 缺点主要有两个:内碎片造成浪费;分区总数固定,限制了并发执行的程序数目。 2.2.2动态分区(dynamic partitioning)。 动态分区的特点是动态创建分区:在装入程序时按其初始要求分配,或在其执行过程中通过系统调用进行分配或改变分区大小。与固定分区相比较其优点是:没有内碎片。但它却引入了另一种碎片——外碎片。动态分区的分区分配就是寻找某个空闲分区,其大小需大于或等于程序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