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
敬畏自然作文-1

敬畏自然作文【篇一:敬畏自然】严春友的《敬畏自然》唤醒了我前所未有的思绪和人应具有的本性。
文章前端的一句“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宣称要征服自然”, 看此之后并没任何遐想和感触, 但带着题目的好奇性一直读下去后, 回想刚才的句子, 忽地有一种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力量震撼我——“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那么, 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滴”。
人类永远那么幼稚。
每个国家的人都在奋斗, 都在拼搏, 为了显国威而研制出一艘艘航天飞机, 扔几个太空垃圾又算得了什么。
而在人类沾沾自喜的后面, 隐藏着不可名状的灾难。
人类是聪明的, 但聪明的不是人类。
一时的利己私欲便可以掩掩实实地遮住了人类所造成的后果的明亮眼睛, 即使造成立无法挽救的后果, 懊恼抽泣之后, 还是有人故态复还。
“前车颠, 后车鉴”, 聪明的人们连这显而易见的道理也想不透么?人是聪明的, 只是心被利益遮住了光明, 失去了明辩能力。
人只是要考虑一切后果, 就可以大大减少今后将要面临的灾难, 和地球上的所有“弟兄”和睦的长久地共处下去。
【篇二:敬畏自然】大自然是人类之母, 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思泽,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 地球之母变得越来越虚弱了。
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大自然的给予, 我要感谢大自然赋予我的一切, 大自然在我的心目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所以我尊重它。
大自然为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不但不知道回报, 还变本加厉。
一句话说的好: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的确, 我们人类实在做的有点挂了。
我们不但不感谢大自然, 还乱践踏它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 我们真应该为我们所做的发自内心的检讨一下。
大自然的无私奉献, 让我们铭记在心, 然而, 有的人去不把它放在眼里。
它是不求回报的, 只希望我们人类能够好好地保护它。
我们也应该像珍惜自己一样珍惜大自然。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 并不是人类的智慧所能胜任的, 总想犯错误, 违背大自然的规律, 总想“征服自然”然而我们的想法是有多么的傻, 在大自然看来, 我们只不过是一个小顽童, 我们只是开一个天真的玩笑罢了, 大自然是会“大人不计小过”。
《敬畏自然》课件

"敬畏自然"是一份关于人类敬畏自然的课件,旨在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 性,并探讨环保意识以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如何保护自然的相关话题。
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1 人类的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提供了我们所需的空气、水和食物,我们应该珍惜和敬畏这些资源。
2 自然的无穷魅力
自然之美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应该保护它,使得后代也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
3 平衡与和谐
自然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平衡体系,我们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破坏它。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环保意识的定义
环保意识是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和关心,以及个 人责任感的体现。
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环保意识的提高可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 生态平衡,为未来创造可持续的发展。
教育与宣传
提高环保意识需要政府、组织和个人一起努力, 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推动环保行动。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人类对自然破坏的原因
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主要原因。
破坏给人类和地球造成的影响
气候变化、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是人类对自然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人类需要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如何保护自然
1
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贡献
环保不是某个人或团体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 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力量引起 的突发性事件,如地震、火 山爆发和洪水。
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震、台风、龙卷风、暴雨 和干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1——掌握自然的规律

敬畏自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态度之一,我们在探索自然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敬畏自然。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了自然科学,但真正掌握自然的规律并让自己服务于自然,还需要我们在数年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实现。
自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含着无数的元素和力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和规律。
从每天的阳光、风雨、季节变化到各种的天气现象,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它自己的力量和秩序。
我们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但我们仍然无法完全掌握自然,也无法完全预测自然的变化。
我们需要更加谦虚地对待自然,去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律。
掌握自然规律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的变化和挑战。
要想掌握自然的规律,需要去了解自然界的各种规律。
比如对于天气,我们可以先了解温度、湿度等基本数据,在观察实地情况,以及对天气的前兆进行判断。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我们掌握了自然规律,我们仍然需要抱有一种谦虚和尊重的态度,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掌握自然,而且自然的规律和变化也难以预测。
更进一步,我们掌握自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自我和不断修正自我认知的过程。
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和发现自然中的各种元素和规律,并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对比。
通过不断的反复实践和积累,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并使自己更加适应和服务自然。
掌握自然规律不仅仅是在实践中学习,还需要我们去固化自身的基础,以便能够更好的尝试实践。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观察中不能放松,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主动的态度,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自然的规律,学习总结和体验。
我们需要保持一种持续探索的态度,去了解自然,深入研究自然中的各种规律。
我们的认知和技术可以解决很多自然的问题,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
我们需要保持一个谦虚的心态,不断探索和学习,以期更好地了解自然中的各种元素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服务自然,最终实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读后感(共4篇)

敬畏自然〔共4篇〕第1篇:敬畏自然我们不该敬畏自然么?大自然是抚育我们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物质条件。
周口店的山洞曾为我们的祖先遮风避雨,漫山遍野的野菜野果曾为我们的祖先充饥解渴,祛病强身;埋藏在地下的石油、煤炭成为工业社会的动力和粮食。
郁郁葱葱的树木转化为人类生活的原料和用品。
亘古以来,一切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文明,无一不是将“敬畏自然”化作各种天条,并向自己的子孙传授,所以才有人类今天的血脉相传,资不断。
失去了这种敬畏之心,把自然作为一个仅仅予取予求的对象或是一个要征服的对象,那么必然会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资,必然会造成对自然系统的破坏和改变。
于是,在世界范围内,相应出现了自然灾难越来越频繁的趋势。
于是我们经常为以下的信息而震惊而担忧:印度洋的海啸,“卡特里娜”飓风,长江污染,黄河断流,昔日的绿洲成为沙尘暴主要策地,地球亿万年才形成的石油,将在50年内消耗殆尽,疯牛病、禽流感、SARS病毒,等等。
我们不该敬畏自然么?大自然是人类的创新教师,是人类丰富的知识宝库,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
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已有无数的生物生活在大自然中,这些生物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与组织,从而保证了自身的生存与繁衍。
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无时无刻不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展有关的创造。
从鲁班仿照茅草锋利的齿,从而创造了木匠使用的锯,到仿照昆虫的翅膀制造出微型飞机;从借鉴陆地动物的皮毛构造,设计出具有防风和防湿的面料;到从多种动物的不同器官上汲取灵感,推动着宝马汽车的设计朝着更平安、更舒适、更省油的方向开展。
从一滴水珠和一个蛋壳看到了其自由抛物线型面的张力与薄壁高强的性能,从一片树叶的叶脉发现了其穿插网状的支撑组织肌理,这些发现给予了人类建筑构造的创新设计许多有益的启发。
师从鸟类的现代飞机的很多性能都远远超过鸟类,可在节约能与乖巧性上却令人类相形见绌。
动物能感知某些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而人类自身却无法感知,如众所周知的唐山大地震,印度洋海啸等。
[转载]敬畏自然(詹克明)
![[转载]敬畏自然(詹克明)](https://img.taocdn.com/s3/m/5c147df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7c.png)
[转载]敬畏⾃然(詹克明)有思想的⽂章原⽂地址:敬畏⾃然(詹克明)作者:林中⽔滴⼤⾃然既简单⼜复杂,像个朴素和蔼⽽⼜渊博深沉的学者,它深藏着⾃⼰博⼤精深的内涵,外表却⼜显得极为平易随和。
天真的稚⼦也能如鱼得⽔地嬉戏其中;⼤字不识的⼭村⽼汉数着粗硬的⼿指也能对付。
顺应⾃然的活法真的挺简单。
但是当你试图探究它深层内⾥之秘密时,它⼀下⼦⼜显现出层层缠裹的错综复杂,你会感到它是那么深不可测,奥秘⽆穷。
不论你钻透多少层,总归还有更深⼀层谜把你兜住,你仍然不知道造成更深⼀层“果”的“因”⼜是什么。
⼈啊!凭你这点本事休想跳出“未知”罗⽹盘丝洞。
⼤⾃然似乎更偏袒简单的活法。
头脑简单的羚⽺也可以优哉地⽣活在⼤草原;从不思考的蚯蚓也可以舒缓地纵横地下,繁衍⽣息。
⼤⾃然只消交给它们⼏件“本能”当做看家本领,就够它们吃⼀辈⼦的。
倘若你看到蚯蚓⽆端地爬上⾼出的路⾯,两天内必有场暴⾬。
咱们⼈类动⽤了那么多先进技术:宇宙⽕箭、⽓象卫星、太空遥感和⼤型计算机。
分析了⼀张⼜⼀张⽓象云图,进⾏48⼩时天⽓预报,还常有报不准的时候。
⽽这个⼀条直肠⼦通到底、不能再简单的⼩⼩蚯蚓⼜凭着哪门⼦本事做出如此准确的⽓象预报呢?“地震学”可能是⼀门最古⽼⼜最不成熟的学科,⼈类⽬前尚⽆法准确预报地震。
⽽狗、泥鳅之类的动物却常能事先知道。
⼈类中真该有⼏个“通狗语”、“识鱼性”、“知鸟⾳”的⼈,它也许是地震学家最⾄关重要的“外语”。
⼈们有“警⽝”、“军⽝”,还应当有“震⽝”。
简单性与复杂性都是⼀种活法。
庄⼦观鱼,鱼望庄⼦,⼀个活得复杂,⼀个活得简单,不管选择哪⼀种,⼤⾃然都会给你条活路。
顺⽣、顺时、顺应⾃然,⼤⾃然就会像⽩昼那样⼀⽬了然。
活着并不难,不信,你去问⽜。
⼤⾃然还算公平,他简单,也奖掖复杂。
它总是给复杂者难题,却从不难为简单者。
苦恼总是属于头脑复杂者。
⼤⾃然创造出会思考的⼈类,不过是在和他玩⼀场永⽆休⽌的“有奖猜谜”游戏。
奖品是——你猜中哪⼀条,就可以使⽤哪⼀条科学原理,将它变成技术产品,供⼈们享⽤。
《敬畏自然》

11.《敬畏自然》导学案
• 第五段: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 第六段:人类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 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 第七段: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爱护自然就像爱 护我们的身体。 • 第八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 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 第九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 第十段:在宇宙中处处是人类的兄弟。 • 第十一段:我们应当视其他动物为我们的兄弟,敬畏 他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人类自己。
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主 要说明了什么?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 实在是相形见绌。
在本文作者看来, 谁是鲲鹏?谁是斥鴳?
• 大自然是鲲鹏,人类是斥鴳。 对比,突出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差距。
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 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这个比喻句想说明的意思是什么?
• 说明在大自然眼里,我们的科学观 念还幼稚得很,人类没有理由过分 自傲。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 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 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读出书本,联系现实:你知道人们干了 哪些“征服自然”的蠢事吗?
1. 毁林开荒 2. 围湖造田 3. 开山造田 4. 过量捕鱼及其他野生动物 5. 超采水资源 6. 不合理开采矿产 ……一切破坏自然生态和向自然过量索取的行为
1.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 称要征服自然。2.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 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这一段两次用到“宣称”这个词,能把 它改为“宣布”或“宣告”吗? • 不能。“宣称”,是公开地用语言、文字 表示,不一定做得到,更没有被证实。 • 人类“征服自然”是不可能的,是“不自 量力”,只能用“宣称”。 • “宣布”太正式;“宣告”有已被证实的 意思。
八年级语文第11课《敬畏自然》

你能举例说明吗? • 哥白尼的“地动说”纠正了“天动说” 的错误,但后来的研究证明,“地动 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也不 对。 • 伽利略……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 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说说效 果有什么变化。 • 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 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 语气不如反问句强烈。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 我们的弟兄。 “我们的弟兄”指什么? 生命的存在形式(虽然有些 是沉默的),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
人类并不孤独, 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 大自然是鲲鹏,人类是斥鴳。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 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即使”表示什么?
• 表示退一步的假设。
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 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这个比喻句想说明的意思是什么?
• 说明在大自然眼里,我们的科学观 念还幼稚得很,人类没有理由过分 自傲。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 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 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巨大空间”与“咫尺之间”对 比
“鲲鹏”和“斥鴳”是怎么回事? “蓬篙之间”是什么意思? • 典出《庄子· 逍遥游》
《庄子· 逍遥游》关于鲲鹏 北海 你能口译吗? •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 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天边 的云
《庄子· 逍遥游》关于斥鴳 到哪里 你能口译吗?
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怕”,这包含了作者对 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 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阅读前3自然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敬畏自然》教案课文: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就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2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敬畏自然的意思

敬畏自然的意思
“敬畏”,从字面上说,是敬重有畏惧。
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届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畏惧”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与自然球的和谐的发展。
敬畏自然不是说要让人无所作为或听天由命,而是说当人这个智慧生物在改造自然并让其服务于自身时,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规律,或对自然规律不能破坏得太多。
敬畏自然也不是说不要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而是指人类在利用科技时,应当顾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敬畏自然还指的是,人在利用科技的力量使自己生活得更为舒适时,还应当顾及到另一些人或另外一群人的利益与生活状态。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敬畏自然》教学反思1《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小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__。
八年级下期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__,五篇__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__,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
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
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在教《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一是作者的语言。
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
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二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
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
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
敬畏自然──正确自然观的表达

敬畏自然──正确自然观的表达敬畏自然──正确自然观的表达一句“敬畏自然”竟然在国内一石击起千层浪,甚至被扣上反科学、反人类的帽子。
这让我这一个在海外一直从事环境学研究的中国人十分不解。
因为,在笔者看来,这句话正是在对现代环境伦理与环境科学前沿深刻理解之后所做出的正确自然观的表达。
首先,什么是自然?老子所讲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可是,自然既然是至大无外的话,有什么能成为“外力”而使只“不自然”呢?是“人”。
人,自有文明以来,也就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既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时常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外,以至于将自己看成一个影响“自然”的外力。
虽然人对自然的作用完全也可以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但人自己却必须对自身施于自然的外力做认真严肃的审视──如果我们都相信人对自然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被自然反作用着。
如果我们同时还相信我们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的话,我们如何看待自然,或者说持怎样的自然观,就变成了一个异常有意义的事情了。
正确的自然观应该从哪来呢?笔者认为正确的自然观应建立在环境伦理与环境科学这两个基础上。
“敬畏自然”本身虽是环境伦理范畴的表达,但却有着深厚的现代环境科学作为支撑。
如果说面对伦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自然观,面对当时的科学家史料不及的。
因为在这种自然观的作用下,对科学的崇尚被异化成了人对自己的盲目崇拜。
正是注意到了这些忽视,也是为了还原科学精神的本质──“追求为什么”的精神,现代环境科学,在摆脱了旧有的认识论与本体论的束缚后,形成了它自己新的理论基石:混沌理论(ChaosTheory),系统论(SystemTheory),以及热动力学二定律(ThermodynamicLaws)。
这三个基石一方面修正了旧有的科学哲学,另一方面以真正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告诉世人:科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人面对自然的局限性。
混沌理论告诉了我们未来的不可预知;系统论告诉了我们,系统整体相对于原子、分子同样是有科学意义的实体存在,但人却无法用任何实证或计算模拟的方法穷尽自然系统中所有可能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热动力学二定律道出了我们现在许多貌似科学的环保技术其实是与最根本的科学规律背道而驰的。
敬畏自然议论文论据素材

敬畏自然议论文论据素材敬畏自然谈论文论据素材1中科院院士、有名理论物理学家何院士:我要严峻批判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
我认为,该防备要防备,该制止就制止。
我们要尽可能削减自然灾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
“敬畏自然”的口号事实上是批判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
这就在事实上走向了“反科学”。
适用话题:敬畏自然与反科学敬畏自然谈论文论据素材2提起自然,便想起了《诗经》。
《诗经》中直接以草木为名或涉及草木内容的篇目,至少有80%以上。
中国古代真正的大雅之人往往对草木情意殷殷,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有人爱菊,爱莲,爱牡丹。
柳宗元被贬柳州心情很不好,还在自然中找到乐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西游记》吴承恩,这位四百八十年前的江苏才子写到第八十六回,写了个野菜宴,一口气写了六十余种野菜,而且是真实无欺。
适用话题:自然与乐趣、自然与人生敬畏自然谈论文论据素材3据说现代科学已经发觉了植物的“精神感应”:在一株绿色生命旁边砍伐它的同类或近邻,从精密仪器的显示中可以发觉它的颤抖和卑微声音,像在求饶、求救。
《聊斋志异》中有一故事《桔树》,写一个小女孩与一株冬青树的情感呼应,小女孩对这株冬青爱得如痴若迷,此树也年年枝繁叶茂。
后来,小女孩随父外迁,行前抱树大哭。
分别之后,此树便一年枯似一年,近乎枯死。
十几年后,女孩子做了夫人,随夫赴任,途径故居时直扑冬青树,此树竟奇迹般地再度枝青叶茂起来。
适用话题:自然的召唤、自然与爱敬畏自然谈论文论据素材4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爽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
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
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宽阔的天空,了无际涯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适用话题:自然之苦与人生之味、人生的味道敬畏自然谈论文论据素材5恩格斯曾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的居民为了想要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幻想不到,这些地方竟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
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教案(精选5篇)

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教案(精选5篇)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教案1【教学目标】1、感知__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__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1、学生:⑴预习__,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⑴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⑵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1、速读__两遍,把握文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__主旨。
3、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⑴可以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⑵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损的图片资料导入。
⑶也可以用类似“罗布泊消失”的自然现象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
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__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敬畏自然目标:⑴感知__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⑵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⑶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3、感知内容:⑴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识记,如: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⑵反复阅读__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
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而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
如:① __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⑶课堂交流:提示学生讲观点还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自然给予我们无尽的美好和恩惠,让我们享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和丰富。
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甚至肆意地破坏和污染自然,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自然本身,也危及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因此,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热爱自然热爱自然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之一。
从古至今,无数的诗人、画家、哲学家、科学家等都从自然中汲取了灵感和智慧,创造了不朽的艺术和文化。
自然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它教会我们如何观察、思考、创新、合作、感恩等。
热爱自然就是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热爱真理。
只有热爱自然,我们才能真正地欣赏自然的魅力和价值,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自己与自然的联系和依赖。
二、敬畏自然敬畏自然是人类最应该具备的态度之一。
自然不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和改造的对象,而是一个有着自己规律和秩序的整体。
人类只是自然中众多生物中的一员,并不比其他生物更优越或更特殊。
人类也不能超越或违背自然的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反击和惩罚。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敬畏力量,敬畏智慧。
只有敬畏自然,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和责任,才能真正地尊重和保护自然。
三、保护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享受,大量消耗和浪费自然资源,大量排放和排放污染物质,大量开发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了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权利,也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未来,保护家园,保护利益。
只有保护自然,我们才能真正地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理想的目标之一。
在人与自然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或冲突,而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敬畏自然》课件课件PPT

对学生的期望
培养环保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了 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
与到环保行动中。
实践绿色生活
期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绿色生活,例如节约用水、用电 ,减少废弃物等,为地球环境保
护做出贡献。
传播环保理念
鼓励学生将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多 的人,让更多人意识到环境保护 的重要性,共同为地球的未来努
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03
CATALOGUE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自然资源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如水、土壤、空气、阳光等, 这些资源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 和居住环境。
生态平衡
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 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人类的活动应遵循生态平衡的 规律,以保持地球生态的健康。
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提高人类的 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提高
幸福感。
促进可持续发展
保护自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保护自然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绿色产 业的发展,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 基础。
通过保护自然,我们可以实现绿色发 展、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理解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提高 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 系,培养其尊重自然、保护自 然的价值观。
02
CATALOGUE
自然的力量
总结词
自然现象的神奇
详细描述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叹的现象,如极光、海市蜃楼、陨石 雨等,这些现象的发生原理和过程往往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 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和伟大。
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01
02
03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提取关键信息,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2.品味语言,体味情感;理解反问、对比等手法的表达作用。
3.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感知内容,理清结构;品味语言,体味情感。
【课时预设】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读“口号”,谈感悟: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在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就是这样的:人是万物之灵,人定胜天,征服自然2、引出课题在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这些观点是真理,但是有一个学者严春友,他却说“NO”!请同学朗读《敬畏自然》的第一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上面这些说法。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3、明确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1、导学案展示2、巩固词语(见幻灯片)三、知内容,明结构1、请你快速浏览文章各个段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主句),把握各段内容(有中心句的用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就需要你自己概括了)。
知识讲解:所谓主句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
主句支撑着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
提取主句就能提纲挈领地理解全段或全篇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敬畏自然》课文及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畏敬自然》课文及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掌控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畏敬自然》课文及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畏敬自然》课文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峙起来,宣称要克服自然。
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由于在大自然眼前,人类永久只是一个天真稚嫩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峙!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私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掀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庞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样,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即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负:人类的知识与其先人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好像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人类的认识史好像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毛病,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觉科学史只是犯毛病的历史。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眼前卖弄小聪明呢?人类是大自然的仿照者,但他仿照得很拙劣。
他发明了种种工具,发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存下来的宝藏——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获得的这些成绩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常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

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2008年 5月 12日, 里氏 8. 0级的大地震突然造访四川,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瞬间, 数以万计的人们被埋进了废墟。
在全世界紧急救援而发展的, 大致是循着畏惧自然崇拜自然藐视自然的过程中, 我们听得最多的口号可能要数地震无情, 人间有尊重自然这样一个过程演进的。
虽然这种阶段的划分不一爱了。
而 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定准确, 但也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曲折性和渐生时, 铺天盖地的救灾口号却是人定胜天。
这一救灾口号进性。
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 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大自的改变, 无疑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 面对可知亦不可知的大然持敬畏态度的。
当然, 在不同的阶段, 敬畏的含义可能自然, 中国人的意识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信奉人定不完全一致。
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 , 面对神秘不可知的胜天到主张敬畏自然。
大自然, 人们主要是一种畏惧, 而在今天, 我们重提敬畏自然, 已经不是因为对自然无知而畏惧, 而是在科学认识自然的基础上, 在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 对自然的一种敬仰和尊重。
从畏惧、崇拜自然到藐视自然, 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 说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大自然的秘密而滋生出战胜自然的欲念。
然而, 尝够了征服自然的苦头之后, 人类又很快发现, 认识了自然并不等于就能战胜自然, 战胜自然永远都只能是相对的, 是细微局部的, 而敬重自然, 在自然规律许可的范围内生存和发展, 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再次发生了转变从藐视自然到尊重自然。
在人类的参与下, 大自然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
当生产力还很低下的时候,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被限制在一个较小或较低程度的范围之内, 但是, 近代以来, 随着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开始, 大自然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遭到人类的毁损。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初中作文五篇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初中作文五篇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我们不可或缺的氧气;经过上千上亿的演变才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汇集上万条溪流才有了大海的雄阔。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初中作文,欢迎阅读。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初中作文(一)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我们不可或缺的氧气;经过上千上亿的演变才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汇集上万条溪流才有了大海的雄阔。
自然用它那无限的动力产生了我们今天用的资源,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构造我们的家园,难道你不心生敬畏吗?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忠诚的朋友。
当自然环境被我们的不合理的行为做法破坏时,它没有恼怒,而是用天气的恶化、灾害的到临来警告我们,让我们自己敬畏,美化自然,保护自然的万物,使我们了解它对我们的重要性。
我们醒悟后,它没有语言只有笑容,示意我们与它一起做朋友,和谐共处。
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自然界包罗万物,其中有不少生物值得我们学习。
俗语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经历了严寒的考验,绽放出它的美丽,散发她的芬芳迷人的香气,使我们想到我们的学习,我们正是缺少梅花的坚持不懈,勇于面对的精神,使得我们半途而废,迎难而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莲高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所以,自然提供榜样的典范,赋予我们新的体会,让我们弥补自己的不足。
难道它不令你心生敬畏吗?敬畏自然,是因为它值得尊敬,应谨慎待之。
自然使我们修养正气,在行为上有所节制,提供了我们基本的需求,创造了万物丰富我们的生活,又孜孜不倦地给予万物精神内涵,使我们认识、了解违反常规的事物的真正意蕴。
为了我们的将来注入无限热血,只是为了我们的子孙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环境。
敬畏自然,就要爱护尊重它,不要损伤它创造的生命,诚恳地像朋友一样对待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自然-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2008年 5月 12日, 里氏 8. 0级的大地震突然造访四川,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瞬间, 数以万计的人们被埋进了废墟。
在全世界紧急救援而发展的, 大致是循着畏惧自然崇拜自然藐视自然的过程中, 我们听得最多的口号可能要数地震无情, 人间有尊重自然这样一个过程演进的。
虽然这种阶段的划分不一爱了。
而 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定准确, 但也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曲折性和渐生时, 铺天盖地的救灾口号却是人定胜天。
这一救灾口号进性。
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 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大自的改变, 无疑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 面对可知亦不可知的大然持敬畏态度的。
当然, 在不同的阶段, 敬畏的含义可能自然, 中国人的意识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信奉人定不完全一致。
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 , 面对神秘不可知的胜天到主张敬畏自然。
大自然, 人们主要是一种畏惧, 而在今天, 我们重提敬畏自然, 已经不是因为对自然无知而畏惧, 而是在科学认识自然的基础上, 在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 对自然的一种敬仰和尊重。
从畏惧、崇拜自然到藐视自然, 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 说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大自然的秘密而滋生出战胜自然的欲念。
然而, 尝够了征服自然的苦头之后, 人类又很快发现, 认识了自然并不等于就能战胜自然, 战胜自然永远都只能是相对的, 是细微局部的, 而敬重自然, 在自然规律许可的范围内生存和发展, 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再次发生了转变从藐视自然到尊重自然。
在人类的参与下, 大自然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
当生产力还很低下的时候,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被限制在一个较小或较低程度的范围之内, 但是, 近代以来, 随着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开始, 大自然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遭到人类的毁损。
如今, 人类已经不得不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大自然, 不得不在一种日益恶化的环境中求生存。
人与万物是息息相关的, 智慧的人类, 应该懂得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应该将作为智慧结晶的科学置于自然的对立面, 在运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改造时一定要谨慎行事。
检视科学与敬畏自然应该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护佑神。
一、检视科学: 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然而, 纵观近百年科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也应该看到, 科技进步实际上是一首悲喜交集的交响曲。
用荀子的话来说, 它既带来用之以治则吉的福祉, 也带来用之以乱则凶的祸害。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 [ 1], 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看到控制论存在着为善和作恶这两种相反的社会作用, 但却无法使为善的作用都能实现, 而把作恶的方面予以消灭。
为此, 他觉得自己虽对这门科学做出了贡献, 但却是站在一个至少是令人不安的道义的位置上。
当爱因斯坦看到原子弹显示出的巨大毁灭力量时, 也曾深感痛悔。
不可否认,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人类由荒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 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得到了提高, 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使人类在更大程度上进入了自由王国。
然而,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都表现为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范围内适度地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 在很多情况下它又表现为干扰自然进程、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美和生态平衡, 透支甚至耗尽自然资源。
人们在享受科技发达所创造的便利、舒适时, 也开始为科学发展所困惑。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 20世纪 30 年代就看到了技术世界中存在的巨大危险, 发出了拯救地球的紧急呼吁。
在他看来, 由于科技的进步, 地球和人的生存根基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人类生活对现代科技的依赖已达到极端, 就像吸毒的人离不开毒品一样。
科技作为现代人与自然交往的中介, 特别是与工业化的密切联系, 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代化带来的城市化造成了森林锐减, 水资源严重匮乏, 能源危机频频出现, 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这些累积的问题成为一笔越来越大的生态赤字。
生态经济学家告诉我们, 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也正是生态赤字最严重的地区。
[ 2] 即使撇开这些显而易见的危机不谈, 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本身也往往蕴涵着一种不可知的危险: 神奇的生物技术, 使人们维护自身的伦理道德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转基因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对自然界物种的未来来说, 很难说不是一种祸害, 在英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克隆出绵羊多莉后, 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克隆技术的讨论和恐惧科学的发展不正在对人类的存在与未来构成某种威胁吗?为了维护生态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科学应该在其中寻找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
当前, 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的时候,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面如何正确地进行抉择, 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如何择取其造福人类的一面而规避其负面效应的问题。
科学技术绝对不能置于被监督的范围之外, 失去了制约的科学技术, 就像失去了制约的权力一样, 将会因为失控而给人类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我们不能拒绝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 但是我们需要将知识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媒介, 而不是征服自然的工具。
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 由于我们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确实是福祉与祸害同行, 甚至是祸害大于福祉。
当然, 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错, 错在人类不恰当地应用科学技术。
在众多技术灾难中, 有的是由于少数人好大喜功, 急切地使用尚不成熟的技术造成的; 有的是为了某种征服的目的, 使用了具有危害人类安全的技术造成的; 有的是因为滥用科学技术, 酿成了技术灾难; 有的是因为管理技术落后于工程技术, 违规操作, 麻痹大意, 或者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技术规程造成的等等。
神奇的生物技术, 使人们维护自身的伦理道德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转基因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对自然界物种的未来来说, 很难说不是一种祸害。
严正的生态警钟已经四处敲响: 科学的发展正在对人类的存在与未来构成严重的威胁!科学, 既要研究事物的有益于人类的一面, 也要研究事物的有害于人类的一面, 由于人类自己的幼稚, 盲目使用或者迷信技术而造成灾难, 这显然不能将它归罪于科学。
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 掌握在爱神手里, 可以造福人类; 掌握在魔鬼手里, 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灾难。
人类正是因为应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 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 但是, 作为科技进步伴生物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不断向人们发出警示: 人类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之间的二律背反性。
就建设性而论, 科学的精神是最强的力量, 就破坏性而论, 它也是最强的力量。
技术每提高一步, 力量就增大一分, 但这种力量既可以用于善的方面保护生态、造福人类, 也可以用于恶的方面破坏生态、危害人类。
人类正是在知识就是力量的伟大口号鼓舞下从愚昧走向文明、走向现代, 而同样, 人类也可能在科学万能论的迷梦中悄悄地为自己执行安乐死。
二、敬畏自然: 真正的科学观、科学的自然观每发生一次自然大灾难之后, 几乎都会有一场关于要不要敬畏自然的讨论。
2003 年非典流行时, 敬畏自然曾经热议一时; 2004年底, 印度洋海啸又制造了一次更大的灾难, 敬畏自然的讨论再度成为热点。
反敬畏派认为敬畏派的观点反科学、反人类、伪环保 , 而敬畏派则给反敬畏派戴上了科学主义、科学的迷信、伪科学、反人文、强权话语等帽子。
究竟, 我们该如何看待敬畏自然呢?老子讲自然就是自然而然 , 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现在来理解, 它既应包含所有自然的存在, 也应包括自然运行的规律。
敬畏 , 各种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般都是又敬重又畏惧或又敬重又害怕。
因此, 敬畏大自然的字面意思, 便是敬重而畏惧大自然, 包括尊重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敬畏自然首先是对自然的崇拜, 著名的生态思想家亨利戴维梭罗突出强调了人类应当崇拜自然, 因为这种在文明的更高阶梯上的自然崇拜, 不仅能够拯救自然, 而且能够拯救人类自己如果人能达到足以对树和石头表示真正崇拜的高度, 那就意味着人类的新生。
[ 3] ( p5) 也有敬畏派认为, 不管是在汉语还是在别的语言中, 敬畏并不是害怕的意思, 可以将敬畏大自然解释为要对大自然秉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敬畏自然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
哲学家告诉我们, 自然和宇宙是无限的, 而作为人的这一个体的生命和认识是有限的, 脆弱的人类生命在喜怒无常的大自然面前, 不能迁怒只能迁就, 并在逐步探索中加以适应和利用。
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敬畏包含有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保护生态、规避风险、以人为本等等多重意蕴。
[ 5] 实际上, 所谓敬畏自然, 并不是说在自然面前人类应该战战兢兢地去顶礼膜拜, 不是说要让人无所作为或听天由命, 而是说在自然面前不能轻举妄动, 要有谨慎之心。
尊重自然, 保护生态, 并不是原封不动。
人类要改善生活, 社会要前进, 大自然也永远不会重复自己, 原封不动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怎么动, 是根据主观的愿望来动, 还是根据客观的规律来动。
无论是敬重、敬仰还是敬怕, 都是指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 应当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人与人的关系, 因为人类不是孤立地生活于大自然中, 我们与自然和其他生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生存是和自然发展密切相关的,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空间, 破坏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自己的生存空间。
当人这个智慧生物98在改造自然并让其服务于自身时, 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律, 而不能破坏自然规律, 即使有破坏也应该是有节制的。
我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头几年可能得点眼前利益, 随后就要为频繁的水旱灾害和荒漠化付出更大的代价。
又比如, 对于江河湖海, 即使危及到人类的利益, 也不能以违背自然的方式去征服它, 光用堵的方式是不能解决或者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而应当以顺应自然的疏的方式去治理。
当代治理河流主要是两条路线, 即工程治水和生态治水。
工程治水的主要标志是筑堤建坝, 限制水道, 强调用人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生态治水的主要标志是保护森林, 保持水土, 强调用自然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关于这一点, 黄河三门峡水库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典型而沉痛的反面经验三门峡水电站建起来了, 几十年的效益却抵不上一年之中因它的存在而给陕西造成的损失! 当然, 敬畏自然也不是说不要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 而是指人类在利用科技时, 应当顾及科技的应用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