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我国的植被类型

我国的植被类型我国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森林是我国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东地区。
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21.66%,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而混交林则分布在西南地区。
森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
草原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我国的草原面积广阔,被誉为“东方的大草原”。
草原有助于保护水源和土壤,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的草原类型有草甸草原、草原草甸和荒漠草原等。
草原植被丰富,草类植物和灌木居多,生物多样性较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沙漠是我国的特色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我国的沙漠面积较大,占全国总面积的近15%。
沙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少,适应干旱和高温的能力强。
沙漠的植物主要有沙蒿、沙柳、沙橐吾等,它们具有耐旱、耐寒的特点。
沙漠地区的植被对于固定沙丘、防止风沙侵袭具有重要的作用。
湿地是我国独特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
我国是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达到了3360万公顷。
湿地植被种类繁多,包括芦苇、莲藕、水稻等。
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不同地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们应该加强植被保护,促进植被恢复,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六种草原热带雨林荒漠常绿阔叶林

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爱护花草树木 保护校园环境
C、3月12日
D、4月12日
5、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
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
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D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6、为改善我国植被的现状,我们不应该:( B ) A、在不宜发展农业的地区退耕还林 B、砍伐森林变成农田 C、制定《森林法》和《草原法》 D、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义务植树
荒漠
荒漠
特点:生态条件极பைடு நூலகம்严酷,夏
季炎热干燥 ,土壤贫瘠。荒
漠的植物种类十__分__贫__乏___,植
被稀_疏_____,非常耐旱。
热带热雨带林雨林
特点: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 地区,植物种类_特__别__丰__富___, _终__年__常__绿___,大部分植物都很 _高__大___。
落落叶叶阔叶阔林叶林
怎样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植被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 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六种) 草原 、 荒漠 、 热带雨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 针叶林 。
草草原 原
特点:组成草原的植物 大多是适应__半__干__旱___ 气候条件的_草__本__植__物__。
2、开展了植树、种草等活动
三、植树造林的意义:
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生机盎然; 树林能制造氧气,吸滞尘埃或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作用; 树的蒸腾作用提高空气湿度和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栖息环境。
中国植被区划

中国植被区划
中国植被区划包括亚马逊热带雨林、短期冷带针叶林、草原、高寒和低亚热带灌木林、高山植物园区等六大生态系统。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中国东南部并向东部辐射,覆盖市等地,是中国最丰富的多样性
植被区之一。
此外,亚马逊热带雨林还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其中,中国亚马逊热带雨
林被分为15个植被区,其中森林覆盖率高达51.9%。
短期冷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及华北石峰山的山脉脊条、低丘陵及山地等地,
以及山西太原周围的青白江口一带西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短期冷带森林植被区。
它覆
盖着森林类型的植被,其中木屰林覆盖率最高,占到植被总量的58.4%。
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平原及高原地区,以及祁连山一带。
中国草原分为大小不
等的几大植被区,其中蒙古草原植被区最大,覆盖着呼伦贝尔盆地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巴彦淖尔盟及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的荒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
高寒和低亚热带灌木林是中国最重要的植被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份,主要以灌木为主。
这些植被覆盖着山谷和山地路沿线,但覆盖率不高,仅占植被总量的3.3%。
高山植物园区大多分布在中国西南重点保护区,主要有云南西双版纳向天竺山、新疆
库车自治区重要保护区等。
这些植被区之间具有较大的不同,其覆盖的植物种类也有所不同,覆盖率最高的是高山草甸,占植被总量的40.1%。
中国湿地植被分类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

中国湿地植被分类(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针叶林湿地植被型组I寒温性针叶林湿地植被型1.兴安落叶松群系2.长白落叶松群系3.太白落叶松群系4.峨嵋冷杉群系5.雪岭云杉群系II暖性针叶林湿地植被型1.水松群系2.水杉群系3.池杉群系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I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1.水冬瓜赤杨群系2.江南赤杨(桤木)群系3.枫杨群系4.胡杨群系5.黑杨群系6.银白杨群系II常绿阔叶林湿地植被型1.香樟林群系m竹林湿地植被型2.水竹林群系3.大箭竹群系灌丛湿地植被型组I落叶阔叶灌丛湿地植被型1.油桦群系2.柴桦群系3.扇叶桦群系4.细叶沼柳群系5.高山柳群系6. 沼柳群系7.川三蕊柳群系8.柳叶绣线菊群系9.川西锦鸡儿群系II常绿阔叶灌丛湿地植被型1.野牡丹群系2.狭叶杜香群系3.多枝杜鹃群系4.草原杜鹃群系5.隐蕊杜鹃群系6.毛蕊杜鹃群系7.狭萼杜鹃群系m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1.盐角草群系2.桎柳群系3.碱蓬群系4.盐地碱蓬群系5.大白刺群系6.泡果白刺群系7.塔里木沙拐枣群系8.盐节木群系9.盐生草群系10.盐穗木群系11.具叶盐爪爪群系草丛湿地植被型组I莎草型湿地植被型1.修氏苔草群系3.灰脉苔草群系4.毛果苔草群系5.漂筏苔草群系6.湿苔草群系7.沼苔草群系8.芒尖苔草群系9.阿尔泰苔草群系10.帕米尔苔草群系11.踏头苔草群系12.青藏苔草群系13.木里苔草群系14.红穗苔草群系15.弯囊苔草群系16.绿穗苔草群系17.坚果苔草群系18.藏嵩草一苔草群系19.四川嵩草苔草群系20.藏北嵩草一苔草群系21.藏西嵩草一苔草群系22.喜马拉雅嵩草一苔草群系23.黄颖莎草群系24.香附莎草群系25.水葱群系26.百球藨草群系27.庐山藨草群系28.三棱藨草群系29.荆三棱藨草群系30.海三棱藨草群系31.蒯草群系32.羊胡子草群系33.高荸养群系34.少花荸养群系35.野荸养群系36.刘氏荸养群系37.华扁穗草群系38.扁穗草群系39.华克拉莎草群系40.香附子群系II 禾草型湿地植被型1.芦苇群系2.北方芦苇群系3.卡开芦苇群系4.狭叶甜茅群系5.水甜茅群系6.假鼠妇草群系7.荻群系8.菰群系9.黍群系10.李氏禾群系11.拂子茅群系12.假苇拂子茅群系13.大米草群系14.互花米草群系15.星星草群系16.獐毛群系17.稗群系18.盐地鼠尾粟群系19.芨芨草群系20.葡萄冰草群系m杂类草湿地植被型1.香蒲群系2.蒙古香蒲群系3.狭叶香蒲群系4.菖蒲群系5.葱状灯心草群系6.翅茎灯心草群系7.灯心草群系8.田葱群系9.慈菇群系10帚灯草群系11.杉叶藻群系12.班唇马先嵩群系13.水木贼群系14.节节草群系15.翅碱蓬群系16.水烛群系苔藓湿地植被型组1.中位泥炭群群系2.尖叶泥炭群群系3.白齿泥炭群群系4.广舌泥炭群群系5.卵叶泥炭群群系6.钝叶泥炭群群系7.沼泽泥炭群群系8.大金发泥炭群群系9.薄网群群系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I漂浮植物型1.满江红群系2.紫萍群系3.槐叶萍群系4.凤眼莲群系5.大薸群系6.水鳖群系7.叉钱苔群系II浮叶植物型1.著菜群系2.菱群系3.睡莲群系4. 莲群系5.鸭趾草群系6.小掌叶毛茛群系7.水皮莲群系8.浮叶眼子菜9.莼菜10.空心莲子草11.芡实群系m沉水植物型1.菹草群系2.马来眼子菜群系3.龙须眼子菜群系4.微齿眼子菜群系5.苦草群系6.金鱼藻群系7.东北金鱼藻群系8.黑藻群系9.水车前群系10.海菜花群系11.穗状狐尾藻群系12.轮叶狐尾藻群系13.茨藻群系14.梅花藻群系15.黄花狸藻群系16.川蔓藻群系17.轮藻群系18.水盾草群系19.水车前群系红树林湿地植被型组1.白骨壤群系2.红树群系3.秋茄群系4.木榄群系5.桐花群系6.海桑群系7.水椰群系8.苦槛蓝群系9.海滨木槿群系10.海漆群系11.红海榄群系12.银叶树群系13.黄槿群系14.榄李群系。
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

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中国南方地区是一个多样性极高的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气候、土壤和地貌条件,导致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植被生态系统的形成。
在这里,我们将着重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
首先,南方地区的植被主要被划分成以下四大类:森林、草地、湿地和沙地。
在这些区域中,各种类型的植被都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1.森林南方地区的森林面积很大,其中的常绿阔叶林是森林的主要类型。
常绿阔叶林分为低地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中等阔叶林两种。
前者主要分布在华南和海南,后者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江西北部,两种森林都具有相似的气候和植被特征。
常绿阔叶林具有高度的密集度、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物种丰富性。
由于中国南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许多动物物种和生态系统都高度依赖其生存,并呈现出广泛的物种多样性。
除常绿阔叶林之外,南方地区还有其他类型的森林,包括天然林、鸟类林、竹林和针阔混交林。
这些森林类型在南方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
2.草地南方地区的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山和丘陵地区,独特的环境条件和物种组成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草地类型。
由于山地的特殊环境,南方地区的草地通常比较短,能够承受高度的人类活动(例如放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南方地区的山地草地大多数是多年生植物,例如高山毛茛、紫花千里光、高山火绒草等等。
3.湿地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植被地貌类型,在中国南方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
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和其他水体。
湿地常有独特的植物组成,如芦苇、箭竹和荻芦等。
这些植物也为湿地的许多动物维持生态系统,如天鹅、鸬鹚等水鸟,以及青蛙、鱼等其他水生生物。
4.沙地沙地的特殊环境在南方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占地面积较小。
南方的沙地通常在河道、河床、海边和岛屿等地形中存在,其植被以草本植物和耐旱树木为主。
南方地区沙地的植被类型包括沙漠草地、沙生林地、沙草地等。
在这些沙地植被组成中,具有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和生物体现了自然界中的巨大适应能力。
总体而言,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不仅仅是上述四类。
植被地带性分布

我国植被分为8个分区1.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落叶针叶林是欧亚大陆北方针叶林的一部分,属于东西伯利亚南部落叶针叶林沿山地向南的延续部分。
大兴安岭山地海拔高度约600-1000米,有些山峰接近1400米。
年平均温度为-1.2℃——-5℃以下,七月平均气温为16~20℃,全年积温(持续日均温>10℃之总和)为1100-1700℃,无霜期为70-100天,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
由于生长素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山地下部为棕色森林土,中上部为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均呈酸性反应。
这里的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海拔600米以下的谷地是含蒙古栎的兴安落叶松林。
其它树种有黑桦、山杨、紫椴、水曲柳、黄檗等。
林下灌木有二色胡枝子、榛子、毛榛等。
海拔600-1000米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局部有樟子松林。
林下灌丛有兴安杜鹃-杜香、越桔、笃斯越桔等。
海拔1100-1350米为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含有红皮云杉、岳桦等少量乔木树种。
林下藓类地被层很发育,主要有塔藓、毛梳藓、树藓等,树杆上有黑树发藓,但没有松罗。
海拔1350米以上的顶部为匍匐生长的偃松矮曲林,还有桦属植物和越桔,它们也都变成了高山型植物。
这里农业不发达。
在平坦谷地有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如马铃薯、甘兰、春大麦等。
果树有李子、山杏、山荆子以及野生的山果品——牙疙疸等。
2.东北、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域包括本区东北东部山地,华北山地,山东、辽东丘陵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等地。
由于南北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为以下两个植被带:1.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本区域包括淮河、秦岭到南岭之间的广大亚热带地区,向西直到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地。
我国亚热带是世界上南北两半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面积最广大的湿润亚热带,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这里气候温热多雨。
植被类型有哪几种

植被类型有哪几种中国共分出29个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红树林、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等。
就地带性植被而言,植被型是一定气候区域的产物;就隐域性植被而言,是一定的特殊生境的产物。
1.针叶林:中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尤其是亚热带针叶林有久远的发展历史。
2.阔叶林:中国阔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1000属之多,为北美东部的三倍,其中乔木2000多种:而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约1000种,许多是特有属和特有种。
3.灌丛和萌生矮林: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
此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
4.荒漠和旱生灌丛:中国的荒漠则主属温带的范围。
在中国境内亚热带,热带局部特殊干热生境中,也有类似热带荒漠的旱生灌丛。
5.草原: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从温带草原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亚热带青藏高原中部,则出现大面积的高寒草原,所以中国草原分布的地理位置大体上与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来源呈垂直相交的方向。
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仅局部地见于横断山脉的狭谷中和海南岛海边,与亚热带、热带旱生灌丛交错地组成复合体。
所以中国的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
6.草甸:草甸是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
它区别于以湿生植物占优势的草本沼泽和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原。
但它们往往是彼此逐渐过渡的,因而出现了一些与沼泽和草原有关的过渡类型。
形成草甸中度湿润的条件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平原的低洼处和河漫滩,受地下水或夏季浸水的影响,引起土壤的湿润;另一种是气候湿润所形成的,包括湿润气候地区森林破坏后次生的草甸和亚高山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
地理中国有关植被介绍的知识资料

我国是一个植被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拥有着多样化的植被类型,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
这些植被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我国植被的一些知识资料:一、我国植被类型的分类我国的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
1.森林: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台湾等地区,其中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类型。
2.草原: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其中包括草甸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等类型。
3.湿地:我国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主要包括沼泽、湖泊和河流湿地等类型。
4.荒漠:我国的荒漠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海等地区,主要包括沙漠、荒漠草原等类型。
二、我国植被资源的特点我国的植被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我国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类型。
2.分布广泛:我国的植被分布区域广泛,涵盖了东南沿海、西南高原、东北平原、西北草原等多个地理区域。
3.产出丰富:我国的植被资源产出丰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4.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作用明显:我国的植被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我国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不断加强管理和保护的还积极推动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进其可持续利用。
1.加强保护:我国政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全面加强植被资源的保护工作。
2.合理利用:我国政府通过制定植被资源利用规划、推动生态旅游开发等方式,积极推动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我国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案例我国在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1.三北防护林工程:我国政府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成功修复了北方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改善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状况,保护了生态环境。
中国的地理植被带

中国的地理植被带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植被。
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地理植被分布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本文将对中国的地理植被带进行介绍。
一、北方草原带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这个地区夏季短暂而湿润,冬季则干燥而寒冷。
北方草原带植被以草原为主导,覆盖范围广阔。
这里土地肥沃,适宜放牧和农耕。
主要植被有针叶林、草原草地等。
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
这个地区四季明显,气温适宜,降雨均匀分布。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以落叶阔叶树木为主,树种丰富多样。
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主要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
这个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潮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以常绿阔叶树木为主,树种多样且呈现茂盛繁荣的态势。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作物。
四、西北干旱草原带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西北干旱草原带植被以草原为主,以耐旱和耐寒的植物为主要特点。
这里草原广袤,适宜放牧和畜牧业。
五、西南热带雨林带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西南热带雨林带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这里的地形复杂,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且适宜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作物。
六、青藏高原草甸带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包括西藏、青海等省份。
这个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暂,冬季漫长。
青藏高原草甸带植被以高寒草甸和高山草甸为主,适宜藏羚羊、牦牛等野生动物的生存。
这里的土壤贫瘠,不适宜大规模农业种植。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植被带分布广泛,每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不同,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植被类型。
地理植被带的划分为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保护和维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第一节 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
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
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
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
树木的分枝少, 树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大的树身。
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
成层结构很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木层和草本层。
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 )缠绕茎长可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物最为常见(图10-1)。
这些附生植物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
除附生的藻类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花园。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终年生长,轮流开花。
很多树木,例如可可属(Theobroma )、木波罗属(Artocarpus )、榕属(Ficus )以及柿属(Diospyros )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
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第一章人的由来
1
2进化论的建立者是19世纪的达尔文
3、演变大致过程:环境变化→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3
输精管---输送精子
4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5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着特征,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6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主要有机物,能提供能量。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奶、蛋、鱼、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肥肉、大豆、花生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葡萄糖、蔗糖、淀粉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鱼肝油、动物肝脏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B
1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桔子
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牛奶等
2
——胃蛋白酶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4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一、概述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利用中国草地资源清查资料,并结合同期的遥感影像,建立了基于最新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估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当年最大NDVI值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两者可以用幂函数很好地拟合。
我国草地植被总地上生物量为16 TgC,主要集中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总地下生物量为60 TgC,是地上生物量的15倍而总生物量是176 TgC,占世界草地植被的7,其平均密度约等于24 gCm,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草地植被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水平分布趋势为:东南地区高,西北地区低,与水热条件的分布趋势一致从垂直分布看,在海拔1350m 和3750m处分别出现了波谷和波峰,与我国特有的三级阶梯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为森林的14左右,显著大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我国草地在碳平衡中的贡献相对较大。
1. 研究背景和意义草地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上草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理解国家乃至全球碳循环、水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亦发生相应调整。
系统地开展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而且对于制定科学的草地管理政策、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数据和资料,结合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手段,系统地评估中国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其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同时也可为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的植被类型

我国的植被类型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地形多样,因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
根据不同的地理分区和气候条件,可以将我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几个大类。
首先,森林是我国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
我国境内有着广袤的森林资源,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如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北部,以松树、云杉和冷杉为主要代表。
阔叶林分布在南方地区,如长江流域和云南地区,以榉树、柚木和柳树为主要代表。
混交林则是针叶林和阔叶林的过渡带,分布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如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次,草原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植被类型。
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东部。
草原可以分为草原草甸和草原沙地两种类型。
草原草甸主要由高大的禾草和灌木组成,适合放牧和畜牧业的发展。
草原沙地则是由矮小的草本植物和耐旱灌木构成,适应干旱的气候条件。
再次,沙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木齐沙漠。
沙漠植被少,主要是以荒漠草本植物、枯草和沙生植物为主,适应高温和干旱的环境。
最后,湿地是我国独特的植被类型之一。
我国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北方的黑龙江湿地。
湿地以水生植物为主,如芦苇和香蒲等,同时也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
总之,我国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受到当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了解不同的植被类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中国八大植被区域划分

▪ 该区域植被特点:这里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特征, 其旱生形态有:叶片缩小,叶子退化成刺,叶片完 全退化,茎、叶被有密集的绒毛,或出现肉质茎和 肉质叶等。同时这里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有的深 达几十米,有的根系重量是地上部分的8——10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被区域
1寒温带针叶林区 域
2温带针阔叶混交 林区域
3暖温带落叶阔叶 林区域
地貌类型
谷底宽坦、山 势缓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该区植被特点:植被是常绿阔叶雨林和季雨 林。树木有老茎生花、板状根、气根、滴水 叶尖等热带植物形态特征以及大量的藤本植 物、纹杀植物、附生植物等热带热带植物生 活型特征。
▪ 乔木:桑科、桃金娘科、蕃荔枝科、无患子 科、大戟科、棕榈科、梧桐科、豆科、樟科 等、木棉科、印栲、刺栲、龙脑香科
▪ 主要城市:山东、河南、陕西西安、山西、河北、 北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园林植物
▪ 乔木:雪松、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华 山松、刺柏、圆柏、云杉、银杏、毛白杨、 悬铃木、垂柳、紫叶李、国槐、栾树、榆 树
▪ 灌木:大叶女贞、沙地柏、黄杨、紫叶小 檗、金银木、月季、连翘、黄刺玫、榆叶 梅、紫荆、紫薇、棣棠
中国森林地理分布

生态价值
亚高山针叶林在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荒漠绿洲林
分布区域
01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沙漠和戈壁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 北的地区,包括华北、东 北等地的部分地区。
特点
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如 杨树、柳树等,季节变化 明显,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
保护价值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是中国 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 之一,对于调节气候、保 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
寒温带针叶林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小兴安岭、长 白山等地。
特点
以针叶树种为主,如松树、云杉 等,林下植物和动物种类较少,
生态系统较为简单。
保护价值
寒温带针叶林是中国森林生态系 统的重要类型之一,对于维护生 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
要意义。
03
CATALOGUE
西部干旱区森林分布
高山针叶林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山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等 。
特点
生长环境恶劣,气温低,氧气稀薄,风力强劲。树木矮小,生长缓 慢,但寿命较长。常见的树种有冷杉、云杉、铁杉等。
生态价值
高山针叶林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能够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并 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亚高山针叶林
1 2 3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亚高山地带,如祁连山脉 、天山山脉等。
特点
特点
02
生长环境十分恶劣,水资源稀缺,土壤贫瘠。树木矮小,生长
中国植被-类型和区划

VI 温带草原区域
• • • • • • • 该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分布在松辽平原、 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小部分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 山区。 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植物种类相当贫乏,种子植物占全国总数的14.7%。 植被主要为禾草草原,以耐旱的多年生根茎禾本科草类为主。 植物有明显的旱生形态,如叶子卷曲、细长,深根系,茎、叶 上有茸毛等。 本区域可以划分为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化草 原。 由于长期以来受大面积垦荒、过牧、烧荒、打柴、挖药和采掘 业发展的影响,草地退化相当严重,原始植被的面积已经很小。
•
• •
IV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IV A 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IV Ai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带 IV Ai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Aiii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 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IV B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ii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iii 亚热带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地带
内
• • • •
容
几个定义 影响中国植被类型和分布的条件 中国植被的类型 中国植被的区划
中国植被区划 - 吴征镒等
编制及数字化过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 000 000 》和《中国植被区划图(1:6 000 000) 》是《1978年至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和《 1978年至1985 年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中的一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负责。 1979 年6 月,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召开了“中国植被图和中国植被区划 工作会议》。 1980年11月正式启动。 1991年主编侯学煜院士逝世,张新时院士任第一副主编。 2000年3月1日,张新时院士任主编。 2004年6月完成。 1999年1月开始数字化,2005年6月完成。 2007年5月发行。 共222万字,168面图版。 植被图反映的是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植被情况。
我国北方地区典型植被类型

我国北方地区典型植被类型
我国北方地区典型植被类型
(一)落叶常绿阔叶林
1、榆树-泡桐混交林:主要树种有榆树、泡桐、椴树、木瓜、枳椇、獐子儿等,组成繁茂的野生树群,枝叶错综,形成伞形或山形林状。
2、白桦-枳椇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白桦、蒙古松、枳椇、高加佗杨等,树冠密度较大,平均密度能达到800棵/公顷以上,经过塑造能形成“麻花”状的林状。
3、灌木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灌木如杨梅、鹅掌楸、流苏苇、枸杞子、蔓越莓等,个体矮小,形成看似毯状的植被群落。
(二)针叶林
1、落叶针叶林:主要树种有云杉、红松、樟子松、山樟子等,是典型的针叶松杉混交林,占整个北方地区森林植物资源量很大。
2、落叶松-银杏林:主要树种有落叶松、银杏、栎树、刺槐、榛子等,林穗较大,细小的乔木横生在银杏的下方,形成次生的凸起的低山脉状。
3、灌木林:主要树种有枸杞、山樱桃、苦荆、枇杷、榛子等,落叶松杉与灌木植被形成错综复杂的混居植物群落。
(三)草原
1、草原灌草植物群落:主要植物有小叶紫荇、扁穗青冈、多花青冈、草莓毛跳等矮小植物,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成营养相对充足的草甸草原植物群落。
2、草原灌木植物群落:主要植物有苦楝、檫桦、椴树、檀香树、樟子松等灌木植物,植物高度有限,形成草原植物群落,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
3、草原落叶松植物群落:主要植物有红松、云杉、樟子松等落叶松植物,落叶松树是组成该植物群落的主要树种,结实该植物群落分布广泛,巩固了草原植物群落在北方地区的地位。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回复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回复中国植被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植被之一,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和独特的景观。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保护中国的植被资源,科学家们根据各地的植被类型和特征,编制了《中国植被志》,其中包括了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和编排体系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植被志》中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一、植被分类系统《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是基于传统的分类方法和中国的植被类型特征,将中国的植被划分为四个主要类群:森林植被、草原植被、沙地植被和戈壁植被。
1. 森林植被:包括森林和乔木草原两类。
其中森林包括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
乔木草原主要指的是植被以乔木为主,并伴生有草本植物的草原。
2. 草原植被:包括高寒草甸、高山草甸、高山草原、荒漠草原等。
这些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
3. 沙地植被:沙地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半沙漠和沙地。
其中包括沙生草原、沙生灌丛、沙生林带等。
4. 戈壁植被:戈壁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地带。
包括戈壁草原、戈壁灌丛、戈壁树带等。
二、植被类型划分《中国植被志》将中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九个大类,分别是高山脊植被、高山峡谷植被、山地草本植被、山地针叶林草本植被、山地落叶阔叶林草本植被、平原森林植被、盆地灌丛植被、湿地植被和特殊生境植被。
1. 高山脊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高山地区,包括高山草甸、高山岩石草甸、高山砾石草甸等。
2. 高山峡谷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高山峡谷地带,包括高山峡谷灌丛、高山峡谷针叶林草本植被等。
3. 山地草本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山地草甸、山地石砾草甸、山地河谷草甸等。
4. 山地针叶林草本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山地草原、山地草甸和山地灌丛。
5. 山地落叶阔叶林草本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次生林和山地灌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特征 (三)森林特点
(一)地理位置
本区域包括东北平原以北、以东的广阔山 地,南端以丹东至沈阳一线为界,北部延 至黑龙江以南的小兴安岭山地,全区成一 新月形。主要山脉包括小兴安岭、完达山、 张广才岭、老爷岭及长白山等山脉。这些 山脉的海拔大多不超过1300米,以长白山 主峰白云峰最高,海拔高达269l米,为东 北第一峰。
639
(三)森林特点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植被长 期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出现大面积的次生 性灌草丛。灌木中以荆条、酸枣为主,草本 则以黄背草和白羊草占优势。
在山区,垂直带谱依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 山地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 带主要是云、冷杉林,有时也有落叶松林, 以及由于针叶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杨、桦林。
635
(一)地理位置
全区西高东低,明显地可分为山地、丘 陵和平原三部分。山地和丘陵是落叶阔 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平原主要是农业区, 天然林已不存在。
(二)气候特征
本区域处在中纬度以及东亚海洋季风的边 缘,夏季酷热而多雨,冬季严寒而晴燥, 具有暖温带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一般为8~ 14℃,无霜期5一7个月,积温3200一 4800℃之间;年降水量在500~ 1000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带 性土壤为褐色和棕色森林土,平原低洼地 分布着盐渍土和沼泽土。
633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特征 (三)森林特点
(一)地理位置
本区域位于北纬32°30’~42°30’之 间,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为界,南以秦 岭分水岭、伏牛山南麓、淮河一线为界,东 至渤海和黄海之滨,西自天水向西南经礼县 到武都与青藏高原相分。
所包括的地域东为辽东和胶东半岛,中为华 北平原和淮北平原,西为黄土高原南部和渭 河平原,以及甘肃成徽盆地,大致成一个三 角形。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特征 (三)森林特点
619
(一)地理位置
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山 地,是我国最北的林区。 本区地貌呈老年期特征, 山势不高,一般海拔 700 --1100米,整个地形相对平缓,全部呈丘 陵状台地,几无山峦重叠现象,亦无终年积 雪山峰,由于气候条件比较一致从而大大减
630
(三)森林特点
林下层灌木比较丰富,一般有20余种,主要 有毛榛、刺五加、暴马丁香、猕猴桃、山葡 萄、北五味子等。草本植物也有不少本地特 有种,如人参、山荷叶等。
本区的垂直分布带较明显。基带的上限为海 拔高度700~900m,其上则广泛分布着山 地针叶林带,树种组成单纯,以耐荫性常绿 针叶树——云杉和冷杉为主。
631
(三)森林特点
红松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后,衍生成各种 次生林,常由所伴生的阔叶树种萌发成阔 叶混交林或蒙古栎林,或由白桦、山杨等 树种形成杨、桦林。这些次生林经过长期 封育和保护,在自然条件下将逐步恢复其 原有树种成分。
(三)森林特点
本区为我国木材生产重要基地之一,用材树 种达30多种。林内还生长着各种贵重药材, 如人参、平贝母、刺五加等;并栖息着多种 珍奇野生动物,如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 紫貂、猞俐等,从而更增添了这一地区森林 的价值。
627
(二)气候特征
本区受日本海的影响,具有海洋型温带季风 气候的特征。年均温大致在一1~6℃之间, l月平均气温多在一10℃以下,七月平均气 温20℃以上,冬季长达5个月以上。生长期 约125一150天,积温在2000~3000℃之 间。年降水量为600~800mm,多集中于 6~8月。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低地则为草 甸土和沼泽主。
640
(三)森林特点
本区域内天然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森林 的比重很少,并且多为次生林,今后本区应 以恢复森林为主,并在已有基础上大力发展 经济林。在平原地区,目前,仅在村庄、河 岸、渠旁、路边有栽培的阔叶树,常见的有 槐、臭椿、刺槐、榆、毛白杨、旱柳、梧桐、 合欢、桑树等。今后应大力发展平原林业, 建立高标准的农田林网。
628
(三)森林特点
本区域地带性植被 为针阔叶混交林, 最主要的特征是由 红松为主构成的针 阔叶混交林,一般 称为“红松阔叶混 交林”。
629
针叶树种除红松外,在靠南的地区还有 沙冷杉以及少量的紫杉和朝鲜崖柏。阔 叶树种有紫椴、枫桦、水曲柳、黄菠萝、 糠椴、千金榆、核桃揪、春榆及各种槭 树等。
623
(三)森林特点
落叶松林遭
受破坏后,多形
成各类次生阔叶
林,如蒙古栎林、
桦木林和山杨林
等,若破坏严重
则形成灌丛。
624
本区域为我国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 兴安落叶松木材为工业上有名的用材。值 得注意的是,自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以来, 落叶松林比例下降,桦、杨次生林增多, 南部林区更是如此。目前原始天然落叶松 林所剩无几,应禁止或逐步减少对天然落 叶松林的采伐,加以保护。
637
(三)森林特点
本区域地带 性植被为落 叶阔叶林, 以栎林为代 表。
638
由于热量和降水不同而引起植物群落组成上的差 异,明显地反映出纬、经向的变化。在南部,主 要建群种为麻栎、栓皮栎等,向北则逐渐被蒙古 栎和辽东栎所取代。在近海地区蒙古栎和麻栎占 优势,而离海较远则以辽东栎和栓皮栎为主。
弱了植被的复杂性。
620
(二)气候特征
为我国最寒冷地区,年平均温度在 0℃以 下(-1.2℃至一5.6℃),最冷月平均气温 一28℃~ 一38℃,一月份均温一20℃,极 端最低气温为一60℃,最热月平均气温 15~20℃。≥10℃的积温少于1600℃,生 长期90~11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400~ 500 mm,80%集中降落在7~8月。全区 较普遍的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地为草 甸土和沼泽土,且常间有岛状永冻层。
621
(三)森林 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耐寒的兴安落叶松为
主组成的明亮针叶林。群落结构简单,林下草
本植物不发达,下木以具旱生形态的杜鹃为主,
其次为狭叶杜香、越橘等。
622
(三)森林特点
乔木层中有时混生樟子松,尤其 在北部较为多见。樟子松亦可组 成小面积纯林,通常多分布于土 壤干旱的阳坡。在本区地势较低 的东南部,因受毗邻的温带针阔 混交林区的影响,常混生一些温 带阔叶树种,以较耐旱的蒙古栎、 黑桦等为主,其次还有紫椴、水 曲柳、黄柏等。这些阔叶树种数 量一般不多,生长不良,构成第 二林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