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10.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

学习资料专题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D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第1题,本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寒冷,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因此该地区多湿地。

第2题,扎龙自然保护区是鸟和水禽的栖息地,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7·北京市外国语中学月考)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

据此,完成3~4题。

3.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⑥C.①②④ D.②⑤⑥4.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

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D )①有利于调节气候②有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③有利于调节河流径流④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⑤有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 B.③④C.④⑤ D.①④第3题,从题干中可知,近年来红碱淖湖泊的水位下降较快,除了受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水下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受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影响,如上游建坝拦水,入湖径流量减少,过量开采地下水等。

污水排放影响水质,对水位的变化影响不明显;湖泊周围沙漠地区,缺少林地植被,选A。

高中地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热量②土壤③地形④国家政策2,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A.运费少 B.质量高 C.科技含量高 D.生产资料投入多3,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 B.森林土地生物水C.煤炭铁矿鱼空气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石油4,目前,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严重,下列属于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是①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矿产后备资源不足③许多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④许多矿山生态环境脆弱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5,目前,中国“水质性”缺水严重地区是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 D.西南地区6,地中海式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属于该地区的优势农作物有( )A.小麦和大麦B.大豆和玉米C.棉花和油菜D.葡萄和苹果7,2002年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61%,则城市化水平为A.42% B.58% C.61﹪ D.39% 8,关于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的解释正确的是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②水资源分配不均③水污染严重④水资源总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下列不属于我国主要资源问题的是A.水资源问题 B.土地资源问题C.生物资源问题 D.矿产资源问题10,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是①人口的迅速增加②经济的加速发展③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轻度缺水-将出现周期性和规律性用水紧张B.中度缺水--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水问题C.极度缺水--将经受持续性缺水,影响经济发展D.重度缺水-将经受持续性缺水,影响经济发展12,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①耕地整体质量下降②耕地后备资源不足③耕地总量和人均良减少④荒地开发力度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以创新为起点,按照一定的等级顺序逐步扩散,这种技术的地域扩散形式是( )A.近邻扩散 B.空间扩散C.等级扩散D.位移扩散14,河西走廊粮食棉花等灌溉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A.光照和热量B.水源C.交通D.土壤15,材料一:耕地损失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建设占地、农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林,草,鱼塘等)、灾毁(洪涝,干旱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Ⅲ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Ⅲ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它位于哪个省份?A. 安徽省B. 湖南省C. 江西省D. 浙江省2、关于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的挑战,下列哪一项描述不正确?A. 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减少B. 过度捕捞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C. 周边工业发展对水质无影响D. 农业化肥使用增加水体富营养化3、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以下关于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洞庭湖湿地以湖泊湿地为主,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B. 洞庭湖湿地主要分布在山区,水源充足,有利于植被生长C. 洞庭湖湿地以河流湿地为主,具有调节气候和涵养水源的作用D. 洞庭湖湿地以海洋湿地为主,具有重要的渔业生产价值4、关于洞庭湖湿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应扩大湖泊面积,增加湿地面积B. 应禁止人类活动,保持湿地原始状态C. 应合理开发湿地资源,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稳定D. 应减少湖泊面积,将湿地转化为农田5、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调节气候B. 净化水质C. 提供大量耕地D. 维持生物多样性6、关于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B. 实施退田还湖,恢复湿地面积C. 加强污染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D. 大规模开垦湿地,增加农业用地7、洞庭湖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减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哪一项不是洞庭湖湿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正面影响?A. 调蓄洪水B. 净化水质C. 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D. 增加当地降水量8、关于洞庭湖区的湿地保护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施退田还湖政策,恢复湖泊面积B. 加强湿地保护区建设,严格控制人类活动C. 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D. 大规模引入外来物种,增强生物多样性9、洞庭湖区湿地资源丰富,以下哪种湿地资源在洞庭湖区最为典型?A. 海洋湿地B. 河口湿地C. 河流湿地D. 滩涂湿地 10、下列关于洞庭湖区湿地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洞庭湖区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B. 洞庭湖区湿地保护可以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C. 洞庭湖区湿地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 以上说法都正确11、洞庭湖区湿地资源丰富,以下哪项措施最能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A. 大量抽取地下水B. 扩大规模养殖C. 退耕还湖D. 建设大型水库12、以下关于洞庭湖区湿地资源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含解析)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含解析)湘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点1 湿地资源的功能(b)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气候适宜,水草丰茂,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旅游观光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调蓄洪水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航运洞庭湖南连资水、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提供农副产品洞庭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为轻工业提供原料1.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 )A.黄河上游泥沙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D.渤海海底泥沙【解析】选B。

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解析】选C。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是丹顶鹤的最佳越冬地。

下图为丹顶鹤迁移路线图。

完成3、4题。

3.影响丹顶鹤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季节变化B.气候季节变化C.湿地水量季节变化D.栖息地面积变化4.盐城湿地越冬比迁移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更具优势的是( )A.食物来源丰富B.人类活动较弱C.气候温暖湿润D.滩涂面积最大【解析】3选B,4选C。

第3题,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外在的气候、食物等因素,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在中高纬度地区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低纬度地区气候季节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而中高纬度地区季节鲜明,气候季节变化较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雄安新区。

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

新区将建成绿色宜居、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新城。

白洋淀是华北最大的湖泊,近20年来它没有稳定的水源,仅靠水库补水,成为了内流湖。

据此完成1~3题。

1.雄安新区的建设将带来的影响是( )A.促进央企的加工环节向其转移B.我国西部劳动力大量向其迁移C.优化京津冀地区城市分工体系D.降低北京城市服务功能和等级2.关于白洋淀的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A.白洋淀正发挥着“华北之肾”的作用B.白洋淀可调节黄河径流量C.白洋淀可保护华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D.白洋淀对雄安新区的气候有调节作用3.雄安新区建设后,白洋淀应( )A.打造成重要的水上交通线B.加强其美化环境和维护生态的功能C.填成陆地,进行商业开发D.让其进一步淤积,开发成农田【解析】1选C,2选B,3选B。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雄安新区为疏解北京的大城市病而建,将会把首都的部分职能或产业分散到新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新区将成为京津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了区域城市分工体系。

第2题,白洋淀是一个湖泊,尽管在退化,但依然是湿地,可以对周边环境起到调节作用,但白洋淀不在黄河流域,对黄河起不到调节作用。

第3题,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可以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其美化环境和维护生态的功能。

白洋淀水域面积小,可以覆盖的服务范围小,不适宜作为水上交通线。

填成陆地,进行商业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让其进一步淤积,开发成农田,会丧失其生态功能。

(2018·东北三省联考)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

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

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湘教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第十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湘教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第十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湖南十二校第一次联考)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解析第1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

第2题,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答案 1.A 2.C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

据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乙两湖分别是()。

A.洞庭湖、太湖B.太湖、巢湖C.鄱阳湖、太湖D.巢湖、洞庭湖4.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5.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A.富营养化B.毒素增加C.酸度增加D.碱度增加解析第3题,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

第4题,洞庭湖萎缩的原因之一是入湖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造成的;湘江是通过洞庭湖注入长江的一条支流,洞庭湖不能调节其水量,而长江水可流入洞庭湖,又可从湖中流出,洞庭湖对长江水有调蓄作用。

第5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3.A 4.D 5.A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能演练第十章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湘教版)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能演练第十章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湘教版)

一、选择题(2012·西安模拟)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1~2题。

1.湿地的功能主要是( )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2.关于造成甲、乙两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解析:第1题,防风固沙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第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位于气候干旱的中亚地区,乙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是由于引水灌溉导致的入湖水量减小;乙图所示湖泊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萎缩。

答案:1.C 2.D读下表,完成3~4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4.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解析:第3题,注意运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小”。

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湿地类型面积的数据变化,可以计算出水库坑塘面积增加最大,其次为海涂、水田(面积减少)、河渠(面积增加)。

第4题,综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2004年比2000年该区域湿地面积增加。

随着湿地面积增加,物种多样性必然增加,水鸟栖息地增加,当地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答案:3.B 4.C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6.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 )①生态退耕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南水北调④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⑤铺设防渗地膜A.①②④ B.②③⑤C.①②⑤ D.①③④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吉林省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天然湿地面积减小,但湿地总面积增加,所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天然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11.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11.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湘教版

11-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

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湖分别是( )。

A.洞庭湖、太湖B.太湖、巢湖C.鄱阳湖、太湖D.巢湖、洞庭湖2.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3.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

A.富营养化B.毒素增加C.酸度增加D.碱度增加解析第1题,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

第2题,洞庭湖萎缩的原因之一是入湖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造成的;湘江是通过洞庭湖注入长江的一条支流,洞庭湖不能调节其水量,而长江水可流入洞庭湖,又可从湖中流出,洞庭湖对长江水有调蓄作用。

第3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1.A 2.D 3.A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读下表完成4~5题。

表某区域湖泊变化情况总面积/km2 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数/个20世纪50年代83 400 2 84820世纪80年代70 988 2 305减少数量12 412 5434. 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与表中所示变化无关的原因是( )A.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5.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km2的湿地,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湿地周边的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说明(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C.为了防控禽流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呈正相关解析第4题,表中显示,某区域湖泊面积缩小,个数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过度引水灌溉和大规模围湖造田形成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27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2013年12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四周年。

江西省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结合下图,完成第1~3题。

1.下列农作物属于该农业生产基地的是( )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C.水稻和油菜D.谷子和大豆2.限制该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3.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B. 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 ②地发展立体农业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答案:1.C 2.C 3.C解析:第1题,鄱阳湖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适合生产水稻和油菜。

第2题,东南丘陵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该区域酸雨严重,易出现土壤酸化。

第3题,山地丘陵区不同海拔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发展立体农业。

范公堤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北宋时期主持修建海堤的范仲淹而命名的拦海堤坝(北起连云港南到启东的拦海大堤)。

图中陆缘为现代海岸线。

读图,完成第4~5题。

4.当年范仲淹主持修建海堤的主要目的是( )A.围海造田B.防止海岸线后退C.建盐场D.防潮5.下列关于沿海滩涂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 )A.发展旅游业B.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C.在滩涂上大面积种植水稻D.发展滩涂水产养殖业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因为滨海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不少地区海拔只有2米左右,涨大潮时农田、村落常常被海水淹没,所以不得不修建拦海大堤。

第5题,滩涂在大潮时常常被海水淹没,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

专家指出,为防御海啸,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

据此完成第6~7题。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湘教版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练习湘教版

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基础巩固组]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D.汇集灌溉余水2.为防止河套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

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D项对。

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A项错。

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B、C两项错。

第2题,为防止河套区土地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B项对。

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土地盐碱化,A、D两项错。

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土地盐碱化,C项错。

答案:1.D 2.B位于台湾省西北部临海的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

18世纪广东客家人迁居桃园垦荒,始修埤塘系统(如下图),1963年埤塘逾8 800口。

近几十年来,桃园人口激增,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目前仅存约2 800口。

据此完成第3~4题。

3.修建埤塘的主要目的是( )A.养殖与旅游B.滞洪与养殖C.灌溉与滞洪D.灌溉与旅游4.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稻总产量的提高B.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C.水产养殖业的衰落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修建埤塘开始于客家人垦荒时期,垦荒是发展种植业,主要目的是灌溉与滞洪,C项对。

养殖、旅游与垦荒无关,不是修建埤塘的主要目的。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桃园地区埤塘数量迅速减少的现象,是随着人口激增出现的。

所以最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占用湿地,D项对。

水稻总产量的提高与埤塘减少无关,A项错。

现代化水利系统的兴起,可能使埤塘数量增加,B项错。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0章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8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0章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湿地资源的形成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1.形成条件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2.举例(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1.(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解析】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2015·安徽高考)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2020年高考地理练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020年高考地理练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纲展示]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7页[基础梳理]一、“地球之肾”——湿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湿地的功能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

5.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二、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3.案例——洞庭湖萎缩(1)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2)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三、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措施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图文拓展]1.东北地区湿地保护措施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养水源;森林的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森林的土质疏松,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使地表径流减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8页考点一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高考经典题)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十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共47页)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十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共47页)

②引湖泊水灌溉
③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坝
④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 D.②④
【解析】1选C,2选B。第1题,该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但春季降水并不 多。该地纬度较低,几乎没有冻土。由材料和图中信息可知,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 西北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该地海拔较高,冬季多降雪,春季气温回 升,四周山地积雪融水通过河流注入湖泊,使湖泊水位升高,并且春季相对于夏季 气温较低,蒸发量小。由图可知,该湖泊只有河流注入,没有河流流出,为咸水湖, 人们对湖水利用量较小。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湖泊为咸水湖,附近土壤含盐 量较高,不适宜在湖区围湖造田,也不宜用该湖水进行灌溉,故①②错误;河流上 游建设水坝会拦截入湖河水,使湖面萎缩,③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水蒸 发量增加,湖水减少,湖面萎缩,④正确。
第4题,计算平均沉积速率是用四个选项中的时间段内的沉积厚度除以时间差 距。根据四个选项给出的时间段,结合图中剖面深度、地质年龄等数据,观察 比较分析可知,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距今~万 年,最慢的是距今~万年。
第5题,据图可知,甲地层为河流相,其底下一层为古流动沙丘,说明河流相 形成之前,该地气候干热,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不断扩张。之后河流相 形成,且其厚度较其他年代更为宽厚,可以推测甲时期东南季风影响增强,降 水变得丰富,河流径流量增大,流水的沉积作用显著增强,形成宽厚河流沉积 相;我国的西北季风性质干冷,降水较少,对河流相的形成不利,故A错误; 我国受东南信风影响较小;河陆风是河流与陆地之间由于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 空气局部小规模环流系统,与河流相的形成关系不大。
大量引水灌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

高中地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042

高中地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042

高中地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读漫画,回答(1)此图说明的资源问题是(2)导致图示资源问题的基本因素是;客观因素是(3)图示问题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为:;;.2,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主要取决于( )A.自然条件B.社会经济条件C.市场需求量D.集约化经营3,有的地区一年能收获一次庄稼,有的一年能收获两次,还有的地区一年收获三次庄稼,这叫做农作物的熟制,影响农作物熟制的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4,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5,下列地区完全属于我国的水田区的是( )A.陕西.江苏.广东 B.湖南.福建.贵州C.宁夏.江西.海南 D.河南.湖北.四川6,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土层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的土地退化现象。

回答1.“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2.根据该省的自然条件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立体农业C.发展以林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严格封山育林,禁止对山区开发3.关于江西南部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热配合较好 B.大部分山区土质疏松C.水资源丰富 D.生物品种丰富多样7,我国的优质长绒棉产区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黄淮平原C.新疆南部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1, (1)水资源短缺问题(或干旱缺水问题、水资源危机)(2)人口迅速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3)危及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使我国城市生产和生活供水紧张;导致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2, A3, B4, C5, B6, B B B7, C。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 1.识记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功能。

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

微专题一 湿地及其生态功能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提醒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三江源湿地)东北三江平原湿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考向湿地的生态功能(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能提升特训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能提升特训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2020·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

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

下表是某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元)。

据此回答1~3题。

1.()A.水土流失量少B.枯枝落叶层厚C.叶片总面积大D.生物种类多样2.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A.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丁林区3.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解析:第1题,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

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故A、B、D错误。

第2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产值最高。

第3题,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

由材料可知,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应该提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所以针对北方林区应营造护田林网。

答案:1.C 2.B 3.D(2018·高考江苏卷改编)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

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①加速洪水下泄②增加河床淤积③减少上游来水量④缩短航运里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5.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①麋鹿保护区所在地②六合垸所在地③张智垸所在地④永合垸所在地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4题,裁弯取直使得河道顺畅,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速洪水下泄,故①正确;水流速度加快可减少河床淤积,故②错误;上游来水量多少与该地河道顺畅与否无关,故③错误;裁弯取直可使河流的航运里程缩短,故④正确。

2022一轮高考指导——《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022一轮高考指导——《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2年2月2日是第20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这一主题考虑到湿地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湿地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湿地的理解错误的是①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循环的功能②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③湿地是“淡水贮存库”和“淡水净化器”,可以将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④湿地是巨大的“贮炭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河北省衡水市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路子。

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只数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湖区渔民粗放经营的理念,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渔业C.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古冀州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解析:第1题,湿地虽然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其净化能力并不是无穷的。

第2题,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湿地,增加捕捞船只数量会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气候寒冷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4.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解析:第3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热点考向预测]考向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2015 •金华模拟)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第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

历史上,南海子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

据此回答 1〜2题。

1.南海子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降解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等含毒物质和杂质 ②调节北京市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③吸附空气中的尘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北京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解析:第1题,南海子公园位于北京城南,可排除④,其他选项可考虑湿地的功能。

第 2题,发展农业,经营水产业,破坏湿地的功能。

答 1.B 2.A考向二 不同类型湿地的开发与保护(2015 •扬州模拟)2013年10月7日央视报道 据统计河北省张北县 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近160万亩防护 林,近几年每年衰死和濒临衰死的约20%监测数据显示,该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由2000年的12.65 m 加深到2008年的15.57 m ,年均下降速率0.36 m ,这大大加快了防护林的衰死速度。

据此完成3〜4题。

埃,吸收有毒气体,是北京市的空气净化器A . ②③④B .①②③ C. ①③④D.①②③④A .B . C. D. F 面关于南海子湿地的发展方向的叙述, 改善农业环境 恢复万亩湿地 恢复历史风貌 助力城乡建设 不可取的是 发展水产经营 重现京南水系 发展特色旅游带动京南发展3 •张北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B. 降水年际变化大C. 用水总量急剧增加D. 水资源调出量大于调入量4 .张北县防护林大量死亡,给当地带来的主要危害是()A. 加重酸雨危害B.加快土地退化C.导致土壤盐碱化D.促进水循环解析:第3题,近几十年的降水变化不大,地下水位的下降,主要和人类大量利用地下水有关。

第张北县防护4题, 林是“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防护林大量死亡会造成荒漠化加剧,造成土地退化。

答案:3.C 4.B5. (2015 •安徽江淮十校联考)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

材料一“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

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1)沼泽地的形成条件一般从来水多(降水多、径流来水多等),且不易失去(排水不畅、蒸发弱、下渗少等)角度分析。

(2)可从自然环境要素角度分析。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课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湖泊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但是目前多数湖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湖”正是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工程之一。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三个湖泊依次是()A.太湖、巢湖、滇池B.巢湖、太湖、滇池C.滇池、太湖、巢湖D.滇池、巢湖、太湖2 •图中三大湿地目前污染严重,其污染物主要来源是()A.农村农药的大量使用B.石油污染最为严重C.水体富宫养化现象突出D.工业大量排放污水3 •下列对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三个湿地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B. 三个湿地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 为了保持足够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D. 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及湖泊轮廓判断名称。

第2题,“三湖”地区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大量污水。

第3题,“三湖”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1.C 2.D 3.D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据此回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答4〜5题。

4 •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5•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湾下沉速度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第4题,黄河口湿地是沿海滩涂,每年增加面积大,主要物质来源于黄土高原,形成原因是河流的堆积作用。

第5题,近年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主要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水利工程的蓄水拦沙以及下游取水量增加。

答案:4.D 5.B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 •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B. 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C. 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D. 调蓄洪水,防治自然灾害解析:选B。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等功能,所以应该提倡大力保护,不应开发为耕地。

7•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以扩大耕地面积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B。

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只能获得眼前利益,从长远看,会造成生态破坏;陡坡耕作会造成水土流失,经济效益也不高。

(2015 •北京模拟)下图中a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b 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 •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A. 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B. 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C. 沿山麓地带分布,灌溉水源丰富D. 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9• b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A•山区修建梯田一一水土流失B. 绿洲种小麦、棉花一一土壤次生盐渍化C. 过渡带植灌种草一一土地荒漠化D. 荒漠繁育野生动物一一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第8题,农业主产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新疆和甘肃的绿洲地区水源充足,因此沿山麓地带分布。

第9题,绿洲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山区不宜修梯田,该区域水土流失较轻;过渡带种植草木,可以防止荒漠化发生;荒漠繁育野生动物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8.C 9.B二、综合题10. (2015 •百校联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河流域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近几十年来,海河流域的湿地大面积消失,从20世纪50年代的3 801平方千米,下降到本世纪初的538平方千米,湖泊水质也严重下降。

(1)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除湿地外还包括哪些?(2)分析海河流域湿地减少、水质变差的人为原因。

(3)简述海河流域湿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湿地、森林和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第(2)题,海河流域湿地减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大,排污量增大,同时修建水库造成入河水量减小。

第(3)题,湿地减少造成的影响可从对气候、生物多样性、调洪能力、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⑴森林,海洋。

(2) 工农业用水量大;工农业排污量大;大量修建水库,入河水量减小。

(两点即可)(3) 气候变干燥;调洪能力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

11. (2015 •北京东城期末)下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昔日银川平原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平原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

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 读图1,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

(2) 指出银川平原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3) 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平原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4) 请提出保护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贺兰山大致呈南北走向。

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第(2)题,据题干“昔日银川平原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可知,银川平原湿地的主要类型是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3)题,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平原湖泊湿地大幅萎缩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4)题,保护银川平原湿地的措施主要从湿地减少的人为原因分析。

答案:(1)南北(东北—西南)走向;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3) 自然原因: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

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4) 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